第一篇:退休不退岗的王连冬(专题片解说词)
退休不退岗的王连冬
今年74岁的王连冬老人每天都有晨练的习惯。当他看到团场花带中有牲畜在草地上吃草的时候,他就把牲畜赶走;在团场的国门绿地,看到有人骑在新塑的梅花鹿等动物身上玩耍时他又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位平时爱管闲事的老人就是地处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退休职工----王连冬。
王连冬老人是湖南省礼陵县人,1951年3月报名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1964年从济南军区和500多名战友集体转业来到一八五团工作。1981年调到一八六团工作,一直在一八六团供销科工作。1992年退休。
退休在家的王连冬仍然热衷于团场的各项建设。他参加了团场的关工委,带领老年人打门球,对团场的各项工作都很关心。王连冬老人特别热衷于关工委工作,抓时间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2005年12月份,已经上初三的15岁的胡添近由于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心理。上课迟到、上课打瞌睡,无故不上课成了他的一贯表现。胡添近的班主任老师给他做思想工作他听进去了,但没几天他又重操旧业,一个人在外面闲逛。学校领导、胡添近的父母全部出动苦口波心地给他讲道理,胡添近就是听不进去,每次都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件事让学校领导大伤脑筋。后来一八六团关工委成员杨青松和王连冬两位老人知道了这件事。两位老人又一次找到胡添近进行劝说。两位老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给胡添近讲上学的益处,讲他们的经历。可胡添近就是耷拉着个脑袋不说话。第一次没有说上什么个结果,第二天两位老人又一次找到胡添近,再次给他讲道理。这次胡添近听完两位老人的话后说“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实在是学不进去了”。其余的什么话也不话。
回到家里,王连冬老人就这件事放不下心。他和老伴、儿子、孙子反复就这件事展开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汇总大家的意见,王连冬老人决定单独找胡添近去谈一谈。这一次王连冬老人直接找到了胡添近的家里。到了胡添近的家里王连冬老人才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原来胡添近的父母都是从外地来一八六团打工的人员,他们是投奔这里的亲戚来的。他的父母长年都在一八六团的货场打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连冬老人饱含感情地给胡添近讲道理。胡添近被眼前这次无亲无故的老人感动了。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原来他不想上学的原因是他想去学技术,早日为贫困的家庭减轻一点负担。终于听到了这个“蒙葫卢”的心声后,王连冬老人非常高兴。他马上说对胡添近说,那你准备学什么技术,说出来让爷爷给你参谋一下。胡添近说他准备学汽车修理。他说他看到一八六团地处口岸,来往的大小货场比较多,他看到搞汽车修理的人都发财了,所以他想学汽车修理。王连冬老人听到他的这番话后心里有了谱了。他给胡添近详细介绍了一八六团现在的修理行业情况。他说现在在一八六团从事修理的人员已经处于过剩状态,如果你要是学得的话也挣不上多少钱。再说你要是跟人家学修理,人家是不会把他全部的经验都传授给你。要是全部传授给你的话,人家靠什么吃饭?听完王连冬老人发出肺腑的心里话,胡添近恍然大悟。王连冬老年人又对他说,世界上只有老师才是心甘情愿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教给你,恨不得你能全部都把他的东西学到手。王连冬老人劝他先不要考虑那么多,先回到学校上学。王连冬老人说只有你自己成才了父母才高兴,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连冬老人的一番话解开了胡添近心里的疑团。他放弃了学修理,又回到学校开始认真学习。去年6月份,胡添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考,现在奎屯农七师党校分校学铁路管理。他也时常和王连冬 2 老人通电话,他说,是王连冬老人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他要一辈子都忘不了他。这不,学校“五一”放假期间,胡添近回来看望了王连冬老人,和老人聊自己学习情况,聊今后的打算。王连冬老人要求他好好地学,随着奎屯至北屯铁路线的开通,铁路管理一定会有立足之地的。
王连冬老人自1992年退休以后与门球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王连冬老人在外学习中发现了一种新生事物——门球。这是一种既讲究团队精神、技术要求高而且让人全身充分运动但又不过度劳累的运动,非常适合老年人,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王连冬老人决定回去后也组织全团的老年朋友搞门球运动。
回来后王连冬老人一面着手收集资料,一面建议团里组织老年门球队。不久一八六团老年门球队便正式组建成立了。为了练好门球技术,王连冬老人自费订阅了《门球新规则》、《门球指南》、《门球研究》、《门球之苑》等杂志,还托远在内地的亲戚为他购买有关门球知识的资料。他一面向书本学习,一面向实践学习。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门球练习当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摸索,王连冬老人成了一八六团远近闻名的门球高手。但门球队没有一个正式的裁判,看到老年朋友着急的样子,王连冬老人又开始自学裁判技术。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很快掌握了门球执裁的要领。2005年在阿勒泰地区13场比赛中,他执裁6场;在农十师比赛中执裁13场,受到了主办单位和参赛单位及广大队员的一致好评。
一八六团老年门球队组建已经十年了,队员年龄的老化、个人技术的退化、战术意识的淡化、思想观念的僵化,严重制约着门球事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王老决定转变观念、培育新人。
他决定先从转变思想入手,加强基础技术训练。2005年,王连冬老人培养新人10余人(其中5人能上场打球,预备队员3人,年轻人6人)。就是这支年轻的队伍在2007年一八六团庆重阳“尊老、敬老、爱老”文娱活动中以3:0战胜了老队员。
面对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子女,多年来王连冬老人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通过多年的实践,他深知家庭、社会、学校对教育子女的重要。家庭是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于是他决定从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入手。今年入冬后身为关工委副主任的王连冬决定利用冬闲时机给团场职工进行了如何当一名合格家长的“家长学习培训班”,他四处搜集资料,撰写提纲,然后到每个连队去讲课。
在每次讲课中他都要给家长讲应该如何管理、教育子女,如何培养子女自立、自强的能力的知识。王连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举例子、讲道理,把家长教育子女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王连冬希望家长朋友们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自己要做好示范榜样、引导作用。他还给家长讲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使家长们懂得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
王连冬老人所到之处受到了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一八六团职工董广义说,通过家长学习培训班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定的启发,王老师今天给我们上了一课讲得特别好,家长学习培训班我们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家长对培养孩子这样的知道多学习一点,对我们个人和国家都有好处。
(李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