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法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单选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
A.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B.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C.举报 D.制止 正确答案:B2、(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A.特殊责任原则 B.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C.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D3、(单选题)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该如何处罚?()
A.撤职
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C.开除处分
D.责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正确答案:B4、(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A.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 B.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C.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D.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措施 正确答案:C5、(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情节较轻的,处()拘留。
A.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B.十五日以上 C.五日以下
D.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正确答案:A6、(单选题)下列关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无关利益方无权起诉
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C.经登记的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D.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D7、(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哪个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A.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各地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8、(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备案。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各地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9、(单选题)关于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排放标准严格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D.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再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C10、(单选题)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该如何处理?()
A.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组织实施 B.组织实施后,报国务院备案 C.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组织实施 D.不得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D11、(单选题)《环境保护法》中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正确答案:B12、(单选题)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A.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13、(单选题)“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本条规定从什么角度对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体予以了约束?()
A.刑事责任 B.行政约束 C.民事责任
D.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C14、(单选题)下列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B.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C.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
D.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应予罚款,但不得公告 正确答案:D15、(单选题)当事人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期限从()计算。
A.从损害行为发生时起
B.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行为时起 C.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 D.当事人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 正确答案:C16、(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指标由()分解落实。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国务院 正确答案:A17、(单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公民环境保护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应当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B.《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C.公民应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D.《环境保护法》对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正确答案:D18、(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
A.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B.推进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C.缴纳排污费 D.建设环境保护项目 正确答案:A19、(单选题)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该如何处理?()
A.撤职 B.开除
C.责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
正确答案:D20、(单选题)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是()。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国务院 正确答案:A21、(单选题)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
A.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B.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C.一切开发建设项
D.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A22、(单选题)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尚不构成犯罪的该如何处罚?()
A.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五日以上拘留
B.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C.由公安机关拘留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拘留 正确答案:B23、(单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处分的行为是()。
A.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B.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C.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D.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正确答案:A24、(单选题)根据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的规定,对不易移动的或者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设施、设备,应当()。
A.就地销毁 B.就地扣押 C.就地查封 D.转移查封 正确答案:C25、(单选题)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限是()。
A.五年 B.三年 C.六个月 D.一年 正确答案:B26、(多选题)《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A.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B.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利和环保义务
C.强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责任
D.规定环境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ABCD27、(多选题)生态保护补偿渠道有()。
A.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各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用于环境环保
C.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D.国家定期财政拨款用于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AC28、(多选题)各级政府有哪些环境保护责任?()
A.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 B.改善环境质量
C.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 D.加大财政投入 正确答案:ABCD29、(多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具体包括()。
A.安装使用监测设备 B.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
C.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包括按照排污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
D.实施清洁生产 正确答案:ABCD30、(多选题)下列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行“督政”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除了履行监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外,还有监督下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
C.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并直接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决定
D.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正确答案:ABD
31、(多选题)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法》提出的“四统一”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A.统一监测数据传输方式 B.统一监测设备调试和校正标准 C.统一监测指标 D.统一执行 正确答案:ABC32、(多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A.技术条件 B.环境监测规范 C.国家经济
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正确答案:ACD33、(多选题)下列关于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上级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C.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D.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正确答案:ACD34、(多选题)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A.环境建设 B.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C.资源综合利用 D.环境服务 正确答案:BCD35、(多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违反下列哪些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A.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B.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 C.不公开环境信息
D.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 正确答案:BC36、(多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哪些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A.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B.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C.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D.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正确答案:ABCD37、(多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保障生态安全 C.加强污染监测预警 D.合理开发 正确答案:ABD
38、(多选题)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
A.主要污染物的名称 B.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 C.主要污染物排放方式 D.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 正确答案:ABCD39、(多选题)《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国家在哪些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A.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 B.生态环境脆弱区 C.生态环境敏感区 D.重点生态功能区 正确答案:BCD
40、(多选题)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些选项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依法在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正确答案:BC41、(判断题)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应当以防止污染环境为前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2、(判断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3、(判断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对突发环境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和事后恢复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4、(判断题)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是一条经济社会的生态保护安全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5、(判断题)《环境保护法》中“按日计罚”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6、(判断题)《环境保护法》鼓励群众对违反环境保护的事项进行监督,通过宣传和监督的手段来解决现阶段环境污染难治理、难惩处的情况。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7、(判断题)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8、(判断题)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9、(判断题)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0、(判断题)环境监测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执法体系的重要手段。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单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
A.有关环保部门 B.有关污水处理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2、(单选题)下列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表述错误的是()。
A.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C.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D.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C3、(单选题)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起诉。
A.四十五日内 B.三十日内 C.七日内 D.十五日内 正确答案:D4、(单选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的排污单位保守在检查中获取的()。
A.财务信息 B.商业秘密 C.业务信息 D.员工信息 正确答案:B5、(单选题)关于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下列应当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防水 B.防流失 C.防光照 D.防渗漏 正确答案:C6、(单选题)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
A.水环境生态循环机制 B.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C.水环境生态治理机制 D.水环境生态全方面保护机制 正确答案:B7、(单选题)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
A.总量控制制度 B.总量检查制度 C.实时监测制度 D.总量检测制度 正确答案:A8、(单选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
A.举报 B.控告 C.申诉 D.检举 正确答案:D9、(单选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要求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
A.排污口布局 B.工业布局 C.饮用水资源布局 D.环境监测设备布局 正确答案:B10、(单选题)关于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表述错误的是()。
A.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B.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埋在地下,防止造成水污染
C.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
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D.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正确答案:B11、(单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备案。
A.本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
D.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12、(单选题)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A.七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三个月 正确答案:C13、(单选题)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应当编制作业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并报()批准。
A.装货地海事管理机构 B.装货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C.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 D.作业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C14、(单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
A.公布 B.行政处罚 C.罚款 D.通报批评 正确答案:A15、(单选题)国家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
A.销毁制度 B.以旧换新制度 C.淘汰制度 D.更新制度 正确答案:C16、(单选题)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的罚款。
A.一万以上五万以下 B.三万以上十万以下 C.五万以上二十万以下 D.一万以上十万以下 正确答案:D17、(单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造成水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的行为是()。
A.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的 B.未经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船舶进行残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货物残留物的接收作业,或者进行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的清洗作业,或者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的
C.未经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进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捞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的
D.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 正确答案:D18、(单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下列哪项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缴排污费()。
A.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B.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C.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D.船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 正确答案:B19、(单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
A.排污口 B.监控系统 C.检测系统 D.指示牌 正确答案:A20、(单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A.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21、(多选题)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的一般规定中,正确的是()。
A.含热废水可随意排放
B.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C.黄磷的化学废渣可直接埋入地下
D.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正确答案:BD
22、(多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
A.限制生产 B.停产整治 C.限制加工 D.限制排放 正确答案:ABD23、(多选题)下列关于水污染的赔偿责任表述正确的是()。
A.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B.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C.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D.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正确答案:ABCD
24、(多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利用()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A.裂隙 B.渗井 C.渗坑 D.溶洞
正确答案:ABCD25、(多选题)关于水污染事故处置正确的是()。
A.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
B.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环保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C.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正确答案:ACD26、(多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将此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的内容。
A.考核奖惩制度 B.考核评价制度 C.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D.水环境保护目标实名制 正确答案:BC27、(多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
A.浓度 B.种类 C.质量 D.数量 正确答案:ABD28、(多选题)防治水污染应当按()进行统一规划。
A.区域 B.地址 C.流域 D.污染程度 正确答案:AC29、(多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有()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A.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建设项目增加排污量的
B.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
C.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
D.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
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 正确答案:ABD30、(多选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资源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生态功能。
A.开发 B.调度 C.调节 D.利用
正确答案:ABCD31、(多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或者地方的地理条件 B.水污染防治的要求 C.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 D.国家或者地方的技术条件 正确答案:BCD32、(多选题)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按照职责分工调解处理。
A.海事管理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渔业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CD
33、(多选题)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
A.签名文件 B.证书 C.文书 D.保证书 正确答案:BC34、(多选题)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由()协调解决。
A.有关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国务院
C.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 D.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D35、(多选题)企业应当采用()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A.污染物排放量少 B.原材料环保 C.污染物不混合 D.原材料利用效率高 正确答案:AD36、(多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有()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
A.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
B.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
C.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
D.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正确答案:ABCD37、(多选题)关于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不用取得排污许可证,要按时缴纳排污费
B.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
C.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D.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正确答案:BCD38、(多选题)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缴纳排污费。
A.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 B.排放水污染物的面积 C.排放水污染物的数量 D.排污费征收标准 正确答案:ACD
39、(多选题)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同意。
A.交通主管部门
B.流域管理机构 C.渔业主管部门 D.水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D
40、(多选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的原则。
A.优先水源地 B.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 D.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BCD41、(判断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可以混合开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2、(判断题)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3、(判断题)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4、(判断题)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5、(判断题)经批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订不必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6、(判断题)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7、(判断题)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8、(判断题)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9、(判断题)国家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设备名录中的设备。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0、(判断题)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单选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向()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A.上一级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B.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本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2、(单选题)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高污染燃料的目录由()确定。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3、(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A.三 B.四 C.二 D.五 正确答案:A4、(单选题)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A.联防联控 B.统一排放标准 C.综合治理 D.统筹协调 正确答案:D5、(单选题)关于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正确答案:C6、(单选题)国家倡导环保驾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2分钟 B.1分钟 C.4分钟 D.3分钟 正确答案:D7、(单选题)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A.自动检测设备生产厂家 B.地方政府 C.重点排污单位 D.环保部门 正确答案:C8、(单选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D.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正确答案:BC13、(多选题)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开始实施。
A.2016年3月1日 B.2015年12月1日 C.2016年1月1日 D.2016年6月1日 正确答案:C9、(单选题)国家逐步推行()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实行()控制。
A.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 浓度 B.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 总量 C.碳排放权 浓度 D.碳排放权 总量 正确答案:B10、(单选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的罚款。
A.1000元 B.3000元 C.5000元 D.10000元 正确答案:C11、(多选题)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的原则。
A.调整能源结构 B.源头治理 C.规划先行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正确答案:ABCD
12、(多选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A.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B.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C.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A.节能 B.节俭 C.高效 D.低碳 正确答案:BD
14、(多选题)关于国家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B.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 C.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
D.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正确答案:ABCD15、(多选题)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B.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C.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D.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数据不用向社会公开 正确答案:ABC16、(判断题)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7、(判断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8、(判断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
A.对 B.错
1、(单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
正确答案:错
19、(判断题)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0、(判断题)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1、(判断题)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2、(判断题)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3、(判断题)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结果不用向社会公开。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4、(判断题)国家强制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5、(判断题)编制可能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有关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域产业和发展等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A.声环境监测制度 B.环境噪声监测制度 C.声环境举报制度 D.环境噪声检查制度 正确答案:B
A
2、(单选题)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A.排除危害 B.恢复原状 C.赔礼道歉 D.停止侵害 正确答案:A3、(单选题)在车站、铁路编组站、港口、码头、航空港等地指挥作业时使用广播喇叭的,应当(),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A.控制广播时间 B.适当广播 C.控制音量 D.适当作业 正确答案:C4、(单选题)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A.建设项目所在地 B.施工单位所在地 C.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D.建设项目负责人常住地 正确答案:C5、(单选题)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A.十天 B.二十天 C.十五天 D.七天 正确答案:C6、(单选题)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A.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当地公安机关 C.国家环保局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7、(单选题)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
A.直接关闭 B.罚款 C.限期治理 D.吊销许可证书 正确答案:C8、(单选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A.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B.限制作业时间 C.责令停止生产 D.给予警告 正确答案:B9、(单选题)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
A.音响 B.高音广播喇叭 C.车载高音喇叭 D.铝带扬声器 正确答案:B10、(单选题)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
A.治理费 B.超标准排污费 C.罚款
D.超标准影响费 正确答案:B11、(单选题)建设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
A.声音检测器 B.声屏障 C.收音器 D.分贝检测器 正确答案:B12、(单选题)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
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A.间隔一定距离 B.设置吸音板 C.设置声音检测机器 D.控制声音分贝 正确答案:A13、(单选题)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A.当地公安机关 B.所在地居委会
C.当地政府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D.所在地工商局 正确答案:A14、(单选题)下列关于工业噪声防治表述错误的是()。
A.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应当根据声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逐步在依法制定的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规定噪声限值
C.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所称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正确答案:B15、(单选题)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工作人员 C.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 D.核发环境许可证书的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C16、(多选题)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投产使用 B.同时施工 C.同时完工 D.同时设计 正确答案:ABD17、(多选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
A.申诉 B.控告 C.举报 D.检举 正确答案:BD18、(多选题)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22、(多选题)因从事()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A.高危工作 B.经营工作 C.环境保护工作 D.本职生产 正确答案:BD23、(多选题)以下选项中哪些主体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设备?()
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环境检测机构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正确答案:CD19、(多选题)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目的是()。
A.保障人体健康 B.防治环境噪声污染 C.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D.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正确答案:ABCD20、(多选题)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A.改建 B.拆除 C.扩建 D.新建 正确答案:ACD21、(多选题)下列哪些行为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A.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B.在公共场合跟随音乐播放器自话自唱的
C.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D.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正确答案:ACD
A.生产者 B.销售者 C.进口者 D.使用者 正确答案:ABC
24、(多选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
A.商业秘密 B.技术秘密 C.员工信息 D.业务秘密 正确答案:BD
25、(多选题)在工业生产中,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并采取应有的防治措施。
A.数量 B.防治措施 C.种类 D.噪声值 正确答案:ABCD26、(多选题)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除外。
A.抢险作业 B.工期要求
C.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 D.抢修作业 正确答案:ACD27、(多选题)“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A.医院 B.科研单位 C.住宅 D.学校
正确答案:ABCD
28、(多选题)下列关于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表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B.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C.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D.穿越城市居民区、文教区的铁路,因铁路机车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当地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划 正确答案:ABD29、(多选题)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与()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A.住宅区 B.交通干线 C.施工现场 D.建筑物 正确答案:BD30、(多选题)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意见。
A.单位 B.环保部门 C.居民 D.居委会 正确答案:AC31、(判断题)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2、(判断题)除起飞、降落或者依法规定的情形以外,民用航空器不得飞越城市市区上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3、(判断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所称的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4、(判断题)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5、(判断题)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6、(判断题)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可以享受特殊交通运输噪声条例。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7、(判断题)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8、(判断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9、(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范围内禁止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0、(判断题)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单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应当依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 正确答案:C
A
2、(单选题)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制度。
A.处理登记 B.销毁登记 C.回收登记 D.申报登记 正确答案:D3、(单选题)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又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代为处置费用()的罚款。
A.一倍 B.两倍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D.三倍 正确答案:C4、(单选题)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施行前已经终止的单位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的费用,由()承担。
A.接收单位 B.已终止单位
C.终止单位管理人 D.有关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D5、(单选题)以()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A.爆破 B.混合 C.化学 D.填埋 正确答案:D6、(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表述错误的是()。
A.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国家规定
B.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不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C.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D.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 正确答案:A7、(单选题)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危险废物,可以并处()的罚款。
A.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D.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正确答案:C8、(单选题)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的原则。
A.限制
B.分级负责,统一管理 C.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D.污染者依法负责 正确答案:D9、(单选题)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的规定。
A.清洁生产 B.清洁设计 C.清洁制造 D.清洁回收 正确答案:A10、(单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和其他清洁能源。
A.居委会 D.转移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 正确答案:B15、(单选题)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B.有关环保部门 C.城市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11、(单选题)进口固体废物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海关总署、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制定。
A.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B.废物移入地
C.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D.对外贸易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12、(单选题)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A.防治工作规划责任制度 B.回收污染物责任制度 C.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D.淘汰落后工艺责任制度 正确答案:C13、(单选题)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有关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14、(单选题)下列关于转移危险废物表述错误的是()。
A.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B.转移危险废物途经移出地、接受地以外行政区域的,危险废物移入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沿途经过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转移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
A.赔偿责任 B.证明责任 C.举证责任 D.过错推定责任 正确答案:C16、(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
A.自动许可进口 B.可回收 C.可销毁 D.限制进口 正确答案:AD17、(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制定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
A.国家经济 B.国家技术条件 C.国家环境治理程度 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正确答案:ABD
18、(多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
A.鉴别标准 B.识别标志 C.鉴别理论 D.鉴别方法 正确答案:ABD
19、(多选题)建设()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A.利用 B.处置 C.贮存 D.销毁 正确答案:ABC20、(多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
A.环保产品 A.产生量 B.危害性 C.污染面积 D.输出量 正确答案:AB25、(多选题)收集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B.回收计划 C.生产工艺 D.设备 正确答案:CD
21、(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
A.生产 B.进口 C.销售 D.出口 正确答案:ABC22、(多选题)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有下列哪些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
A.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建设贮存的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
B.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的
C.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D.将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
正确答案:ABCD23、(多选题)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A.固体废物的危害性 B.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C.固体废物
D.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正确答案:AB24、(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减少固体废物的()。
固体废物。
A.倾倒 B.丢弃 C.遗撒 D.堆放
正确答案:ABCD
26、(多选题)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目的是()。
A.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保障人体健康 C.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D.维护生态安全 正确答案:ABCD
27、(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产业发展,应当统筹考虑促进固体废物的()。
A.环保处置 B.综合利用 C.分类利用 D.无害化处置 正确答案:BD
28、(多选题)矿山企业应当采取科学的(),减少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贮存量。
A.选矿工艺 B.开采工艺 C.收集 D.开采方法 正确答案:AD29、(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禁止擅自()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
A.利用 B.闲置 C.关闭 D.拆除 正确答案:BCD30、(多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废弃电器产品和废弃机动车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A.爆破 B.拆解 C.利用 D.处置 正确答案:BCD31、(判断题)逃避海关监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运输进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2、(判断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监测制度,制定统一的监测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3、(判断题)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退役费用应当预提,列入投资概算或者经营成本。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4、(判断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5、(判断题)使用农用薄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直接销毁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农用薄膜对环境的污染。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6、(判断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备条件的单位从事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7、(判断题)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8、(判断题)国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9、(判断题)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0、(判断题)从事畜禽规模养殖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处置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篇:法宣在线_4.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练习题答案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单选题)下列关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o A.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o B.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无关利益方无权起诉
o o C.经登记的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D.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2、(单选题)《环境保护法》中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o o o o A.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3、(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
o o A.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B.追究其刑事责任 o o C.按日连续处罚
D.按日连续处罚且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4、(单选题)下列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o A.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
o B.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应予罚款,但不得公告
o o C.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D.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5、(单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公民环境保护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o o o o A.《环境保护法》对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B.《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C.公民应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D.公民应当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6、(单选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
o o o A.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B.举报 C.制止 o D.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7、(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o o o o A.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B.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C.特殊责任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8、(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的生产和使用。
o o o o A.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 B.新能源 C.可再生资源 D.清洁能源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9、(单选题)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该如何处理?()
o o o o A.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 B.开除
C.责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D.撤职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10、(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
o o o o A.报经有关部门批准,责令其停业、关闭 B.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C.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11、(单选题)《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概念指的是哪些方面?()
o o o o A.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C.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 D.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12、(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o o o o A.有关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13、(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备案。
o o o o A.各地人民政府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14、(单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处分的行为是()。
o A.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o o o B.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C.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D.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15、(单选题)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该如何处理?()
o o o o A.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组织实施 B.不得组织实施
C.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组织实施 D.组织实施后,报国务院备案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16、(单选题)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o o o o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17、(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o o o o A.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B.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措施 C.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D.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18、(单选题)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该如何处罚?()
o o o o A.撤职 B.开除处分
C.责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19、(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有权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的部门是()。
o o o o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
20、(单选题)根据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的规定,对不易移动的或者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设施、设备,应当()。
o o o o A.就地扣押 B.就地销毁 C.转移查封 D.就地查封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21、(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哪个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o o o o A.各地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22、(单选题)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
o o o o A.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B.一切开发建设项
C.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D.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23、(单选题)“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本条规定从什么角度对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体予以了约束?()
o o o o A.刑事责任
B.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C.民事责任 D.行政约束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24、(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
o o o o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本级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国务院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25、(单选题)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限是()。
o o o o A.一年 B.三年 C.六个月 D.五年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26、(多选题)《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国家在哪些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o o o o A.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 B.重点生态功能区 C.生态环境敏感区 D.生态环境脆弱区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
27、(多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违反下列哪些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o o o o A.不公开环境信息 B.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 C.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D.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
28、(多选题)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些选项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o o o o A.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C.依法在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D.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正确答案:AD 用户选择:
29、(多选题)下列关于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o o A.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上级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o C.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o D.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30、(多选题)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o o o o A.环境建设 B.环境服务 C.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D.资源综合利用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
31、(多选题)各级政府有哪些环境保护责任?()
o o o o A.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 B.加大财政投入
C.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 D.改善环境质量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2、(多选题)下列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行“督政”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有()。
o A.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o B.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并直接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决定
o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除了履行监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外,还有监督下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
o D.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33、(多选题)《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o o o A.规定环境公益诉讼 B.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C.强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责任
o D.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利和环保义务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4、(多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具体包括()。
o o o A.实施清洁生产 B.安装使用监测设备
C.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包括按照排污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
o D.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5、(多选题)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哪些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o o A.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B.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o o C.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D.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6、(多选题)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法》提出的“四统一”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o o o o A.统一监测数据传输方式 B.统一监测设备调试和校正标准 C.统一执行 D.统一监测指标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
37、(多选题)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
o o o o A.主要污染物排放方式 B.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 C.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 D.主要污染物的名称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38、(多选题)生态保护补偿渠道有()。
o o o o A.各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用于环境环保 B.国家定期财政拨款用于环境保护
C.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D.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正确答案:CD 用户选择:
39、(多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o o o o A.国家经济 B.环境监测规范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技术条件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 40、(多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o o o o A.保障生态安全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合理开发 D.加强污染监测预警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
成绩:0分回答正确:0题回答错误:0题未回答:50题练习时长:2分钟
41、(判断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对突发环境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和事后恢复工作。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42、(判断题)《环境保护法》中“按日计罚”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3、(判断题)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4、(判断题)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5、(判断题)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是一条经济社会的生态保护安全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6、(判断题)环境监测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执法体系的重要手段。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47、(判断题)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8、(判断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49、(判断题)《环境保护法》鼓励群众对违反环境保护的事项进行监督,通过宣传和监督的手段来解决现阶段环境污染难治理、难惩处的情况。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50、(判断题)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应当以防止污染环境为前提。
o o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
颁布时间:1989-12-26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
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
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
告。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
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
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
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
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
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 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
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八条 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
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到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二十二条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
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
产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第二十八条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
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
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条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
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
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第三十三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
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
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四)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五)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
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
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
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
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
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
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
担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
损害时起计算。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
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
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
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相关资料: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四次审议稿)、刑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和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意
见的报告(1999122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的说明(19990622)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有关情况的汇报(19990824)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19991025)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91217)
第四篇:2014_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4年4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
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前款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二十九条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三十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第三十二条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三十五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八条 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第三十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第四十四 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五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六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
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第五十二条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第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第六十四条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十五条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第六十七条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条 本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业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确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确其他海域。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蔼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 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 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有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公报。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计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确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书。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 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确资料。检查机关应为被检查机关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 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确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八条 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确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二十二条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确目标和蔼任务。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七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
第二十八条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发的规定执行。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语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条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购买力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有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第三十三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据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四)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五)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防止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观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七条 本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