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九大学习笔记正确认识新时代
正确认识“新时代”
——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笔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时代”这个概念是十九大报告当中一个很大的亮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方位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通过学习,以下是本人对于对“新时代”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进入新时代的根据是什么?
主要有二点:一是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既体现在“解决了难题”和“办成了大事”,也体现在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价值取向到社会发展,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了。如在生产力上,由过去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生产关系上,由过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二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历史性变革会产生历史性影响,这就是推进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求方,由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递进、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给方,则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第二,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三个意味着”。即: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焕发了强大生机活力,站在了走向高潮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解决现代化问题和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站在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三,新时代本质内涵是什么?
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的历史脉络;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
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的实践主题;新时代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的问题)
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的人民性;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
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的民族性;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
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的世界性;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第四,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世界意义。
第五,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第六,进入新时代的目标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目标用五句话界定:一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进入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中国富裕的时代;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五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第七,进入新时代有何方法论意义?
一是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有助于更好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二是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有助于理解把握十九大报告为什么从“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方面来确定时代课题;
三是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有助于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历史逻辑、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
四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有助于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五是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有助于理解把握为什么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参考文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十九大新闻发言人专题新闻发布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
第二篇:学习十九大精神 拥抱新时代(笔记)
学习十九大精神
拥抱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一、十九大精神要点简述(一)开幕式的变化
十九大开幕式最大的变化是在齐唱国歌之后、十九大报告之前的默哀仪式。深深的怀念!以前的重大会议,一般是在报告开首部分提到:在此时刻,我们深深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次大会,以一个独立的默哀仪式进行怀念。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提到了六个已故中共领袖,除前述四位外,还有邓小平、陈云。开国之初,群星闪耀,为什么以六人作为千万杰出共产党人的代表?我们从百度百科的相关词条可以一窥端倪。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 德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陈 云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默哀仪式强调了两个含义: 一是,历史的传承!《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段文字描述了党的性质;第二段描述了党的行动指南,亦即传承。党章中的传承重在思想体系方面,而默哀仪式表达的传承内涵更为丰富。第一,界定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前提;第二,完整的思想体系;第三、巨大的精神财富;第四,领导集体;第五、历史性。二是,合法性的强调!一直以来,国内外有一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质疑。质疑的来源在于依宪治国还是以章(党章)治国。这在法学界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法律最大的特征是逻辑性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为重视依法治国,十九大更是强调了宪法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加强合宪性审查。一个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很好的回答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即中华民族广为接受的观念“打江山 者坐江山”,《宪法》序言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合法性便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二)报告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个主题,表达了三层含义:一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有继往开来,积极进取的精气神; 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确定民富国强的奋斗目标。
(三)党章之新
十九大的重要成果写入党章,包括了以下重要方面:
1、行动指南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肯定18大以来所取得的理论成就;明确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四个自信 明确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奋斗目标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奋斗目标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矛盾变化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发展思想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7、四个全面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现代强国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9、引领发展 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10、深化改革 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1、意识形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2、生态文明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3、强军思想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14、国际外交 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5、加强反腐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16、群众路线 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7、四个意识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8、管党治党 “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19、领导一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社会主义
1、经典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每个人高度自由。
2、基本特征 第一,必须拥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第二,必须建立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式。第三,必须实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第四,必须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成为互相合作的、友爱和谐的关系。第五,必须使国家的政治职能消亡。第六,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第七,必须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创始人预期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首先会在英国实现。恩格斯曾经专门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原理和实现条件,即《共产主义原理》,摘录如下:“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 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正处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无产阶级,因而他们很快就会同意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也许还需要第二次斗争,但是,这次斗争只能以无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
4、具体实践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失败,随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工人阶级运动,但最终未能取得胜利;可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的沙俄,却在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随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并在1922年十几个共产主义政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极大的鼓舞了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共产主义运动,到二十世纪中叶,亚菲欧拉各大洲都成立共产主义政权的国家,最多是超过25个。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马克思、恩格斯预想的大不一样,她们结合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以武装斗争作为共同手段,取得胜利;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从开始的照搬苏联模式,到结合国情,探索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从1917年至今,社会主义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有前苏联、中国和朝鲜。苏联和中国国情复杂,所以一直在探索,结果是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消亡;中国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将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朝鲜国家小、意识形态相对单一,虽也有发展经济的变革,但总体上仍在按照前苏联早中期模式发展。
5、正确认识 从上述理论与实践可以看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有基本的共识,但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式。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完全按照最初的理论设想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取得成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相反,社会主义想要达到的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这也是作为创始人的马恩认为共产主义会率先在英德等当时经济最大发达的国家成功的根本原因。但实践却与理论开了一个玩笑,落后国家反倒建立起了共产主义国家。原来以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并不具备,民众的精神境界更没有达到预想的高度,所以很多措施成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结果是贫穷和落后。中国在探索后反思,将现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度)初级阶段,这是正确的理论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利益为重、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
(二)中国特色
1、中国革命 从井冈山时期,中国革命就在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中国的成功,是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重点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思想,但基本原理,在中国哲学体系中是有共通性的。比如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合纵连横;武装斗争—改朝换代;党的建设—宗法思想。
2、中国建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经受了若干挫折,但结合实际情况,在几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就。(1)人民政权建立,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民经济;土地公有制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体系;(3)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系;(4)进入新时代。
3、中国外交 “和平共处 互不干涉内政”、”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独立自主”、“不结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4、民族复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康社会,源自《诗经》,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几千年来,多少先贤为之努力而未实现,现在,可望在几年后成为现实。更大的目标,是民族复兴,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这令每一个中国人振奋而期盼。复兴,意味着与过去的辉煌对比的新的未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历代中国民众的殷实梦想,恢复曾经的国家(民族)地位。
5、威权主义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基本结束封建时期,进入威权统治时期,直到中华民国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什么两千多年来,政权更迭无数,外族入侵也建立多个朝代,威权主义都能得到延续并发展,是因为不管是具有传说色彩三皇五帝,还是夏商周;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希望有一个“圣明”的人来做领袖。西方国家虽然也存在威权主义,但持续时间较短,对民众的影响并不根深蒂固。
6、包容博大 中华文明几乎同时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发育并壮大、灿烂并融合。在此基础上,不断向东西南北辐射,由此形成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她既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合为一体,又不断输出,影响周边国家,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文化圈。
7、一统思想 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而不失活力,在于国家大一统的思想时代传承。西方社会要晚得多。
8、爱好和平中华文明诞生了多个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相较而言最不具有侵略性。大秦帝国、大汉帝国、大唐帝国以及大明和大清帝国莫不如此,蒙古族和满族融入汉文化后民族个性的丧失”更胜一筹“。
9、穷则思变 与之相呼应的是积极进取。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易经》奠定了民族根基。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清末民初是四个最为典型的时代例证。
10、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聪明、勤劳,富有创造力;而且勇敢,富有牺牲精神和反抗精神。
11、薄利多销 资本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追求高额利润,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只要我国不具备制造能力的商品,进口价格都高在云端,而一旦我国具备生产能力,价格立马腰斩。我国的出口价,一般都低于国内;一旦规模足够大,我们都要将其价格拉到白菜价。中国这种定价个性,不是现阶段才都有,而是由我国传统文化所决定。我国长期以来重农抑商,商业要发展,要得到更多的认可,不能坚持高额利润,同时,儒商、义商的不断加入,薄利多销的意识逐渐深入商业发展中。
12、民贵思想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便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一思想从此影响着后世各个朝代;比孟子早1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唯一农民哲学家墨子更是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思想。这些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略是一致的。
13、国外评论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阿拉托利∙切尔尼亚耶夫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时评论说:
(1)拥有古老哲学传统、独特哲学流派的中国人民充满智慧,善于观察、思考、分析,这些特点均保留至今;(2)中国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说通中国的历史和心理特点结合起来;(3)马克思主义已同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为国献身”“尊敬长辈”“社会公正”等思想;(4)中国承认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5)承认各种所有制形式与多层次的阶级结构;(6)理性借鉴国外经验,赋予中国特色;(7)利用试点项目;(8)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创新;(9)擅于建立科技园和经济特区。
14、核心实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三)新时代
1、历史条件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建设强国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共同富裕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民族复兴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世界舞台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牢记使命
1、宣传执行 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系统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3、党员管理 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4、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人才管理 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党员发展 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7、遵法守规 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弘扬正气 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多种形式
1、三会一课 “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按照院党委要求,联系人会在支部上党课; 虽然没有明文要求,我们可以开展支委成员、党员干部上党课活动。党的政策、方针,党的优良传统需要更多的人认真理解、积极宣传。三会一课之外,还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不仅要坚持开,还要开好。
2、聚焦主业 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的脊梁,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经济。作为企业的基层支部,工作重心也应该在如何通过党员的带头作用,将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三会”可以多开展讨论技术方案、讨论专业规划、讨论创新等活动。
(三)干部引领
1、政治过硬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政治过硬是前提,忠诚干净担当是明确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员干部更应该成为表率。
2、党领导一切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十九大将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作了明确的定位。王岐山同志在《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一文中谈到这一定位时说:“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我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定方向、配资源、出举措、管重点,而不是具体工作一把抓;二是,没有死角,全覆盖。党员干部要发挥好这个领导作用。
3、党业融合 具体到我们桥梁支部,如何理解和落实,我认为,简而言之就是两位一体,全融合。我们的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强,这是特点和优点,要继续优上更优、强上更强;弱点是党务经验欠缺,除了读书念报学文件熟练以外,没有更多的方式和着力点。出现这种情况意识不到位是关键,绝大多数人首先有一个自我“画地为牢”的定位,即我是科技人员、技术专家,不懂党务很正常,即使在组织中任职,也不愿意主动花时间、费精力去专研党务,去思考如何利用业务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党的建设工作。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在思想上自觉的将党务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去看待,实践上多学习、多思考、多行动,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党建工作就会成为生产力(实)、竞争力(强)、凝聚力(细)。
第三篇:十九大学习笔记
十九大学习笔记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4个坚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四篇:十九大学习笔记
不忘教书育人初心,十九大精神伴我前行
-----我的十九大学习笔记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满怀热情投入到一系列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活动当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谆谆教导,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坚持的努力方向。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这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以下两点体会:
一、学生管理方面
时刻谨记中职学生是发展中的有感情的人,具有发展的可塑性,学校是其成长的舞台,坚持“以德树人”,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会的监督作用,做好学生出勤、纪律等常规管理及检查考核;创造条件大力开展校风、班风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杜绝激进式管理,“以人为本”,融情入理,重视学生改变的过程,用真心实意去感化;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大力整合学校的各种文化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际工作中开展了:“喜迎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元旦文艺汇演、“辉煌与梦想”主题演讲、“吟诵红色经典,庆祝十九大召开”经典诵读、“青春中国梦,民歌传校园”民歌大赛,与南庄路社区联合组织“喜迎十九大”主题升旗活动等,高质量完成“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内校外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的成长;联合教务、实训等部门举办多形式的技能竞赛,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思想成长和能力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继续秉承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忘教书育人初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第五篇:十九大学习笔记
十九大学习笔记
一、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五、两个重大判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六、新时代五个定位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时代。
七、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八、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其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九、五个更加自觉
更加自觉的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
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
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十、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十一、一个重大思想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判断是,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系统的回答,针对的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十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当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那时候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三、14个基本方略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坚持全面改革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
⑤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⑿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十五、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此前的表述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六、七个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十七、新的奋斗目标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前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八、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两个重要时期
1、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2、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二十、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
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
十一、8个执政本领
1、学习本领
2、政治领导本领
3、改革创新本领
4、科学发展本领
5、依法执政本领
6、群众工作本领
7、狠抓落实本领
8、驾驭风险本领 二
十二、4个深刻学习
1、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理论
2、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
3、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
4、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