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卷首语:有一种风景叫“蛇曲”
卷首语:有一种风景叫“蛇曲”
www.xiexiebang.com 2011-01-25 12:13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2月 撰文/单之蔷 手机看杂志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东麓,中下游流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河道九曲回肠。清澈的河水映着蓝天的颜色在宽而不深的河床中迂回向东,缓缓流入呼伦湖,宛若一条蓝色的哈达缠绕在平坦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摄影/杨孝
李白没有引导我们欣赏蛇曲
我一直抱着这样一种观点,风景是生产出来的,换一种说法,是建构出来的。风景是一种观念,一种符号,我们看到的风景,实际上是我们投射到景观上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的意义是我们生产出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风景,都是前人通过文化活动建构起来的,其中古人对风景的建构主要通过诗歌。诗人是风景意义的生产者。譬如就欣赏河流而言,诗人们引导我们怎样看河流,他们通过诗句暗示河流的哪些方面值得欣赏,哪些方面是不值得欣赏的。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的:
诗仙李白写河流写得好。他的诗告诉我们河流的这些方面是美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说河流的绵远、直到天际是美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说河水的水量之大、气势磅礴是值得欣赏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用山落青天来对比水分沙洲,这里面出现了一种河流地貌——河心洲,看来河中的沙洲已经进入了唐代人审美的视野;还有一些诗句,描写了诗人在船中见到的景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水流动的迅疾得到了诗人的赞叹;“天门中断楚江开”,大江在峡谷中奔流的景象得到了欣赏
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找到古代诗人们欣赏——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流淌这种景象的诗句。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克什克腾旗,贡格尔河摇摆着华尔兹般的舞步优雅地绕旋在草原间,仿佛眷恋着这片土地,不舍离去。这里蛇曲横生、水流滞缓,积存的水分造就出河床两岸大片的湿地,苔草、藨草等水生、湿生植物盘根错节,结络成外观平整的草甸,如绿毯般覆盖于松软的泥沼之上。摄影/杨孝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有一个专门名词称呼它——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我觉得蛇曲这个词非常形象逼真,因此我在文中用“蛇曲”而不用曲流来称呼这种景观。
为什么在古代诗歌中没有出现蛇曲这种景观,难道古代的诗人们不欣赏河流蛇行龙游那种曲曲折折的形态?
我猜想是因为视角的原因。要欣赏河流的蛇曲之美,必须是俯瞰的角度。在岸上和船中的水平视角是看不到蛇曲之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被蛇曲这种景观吸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看到了大量航拍的图片和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也就是我们获得了一种高空俯瞰的视角。只有获得这种视角,河流一连串的蛇曲景象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但是蛇曲若想成为风景被人欣赏,还需要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要生产一个新的景观符号——蛇曲。我们要通过文字、图片、地图赋予这个符号以内涵。
今天我想通过我的文字,为蛇曲这种景观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做出尝试。
地理学家擅长画圈,就是谈论一种景观,首先要划出它分布的范围。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哪里能看到这种景观,这种景观有几种类型,在中国到哪里去看蛇曲呢?
小兴安岭中,蛇曲让森林沼泽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河道两畔生长着森林、水草,也生有各种各样的苔藓,其中以泥炭藓最为多见。湿地底层的冻土让河水常年保持低温,草木一批批死去,却不容易腐败。它们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成了黑厚的泥炭。泥炭和连绵生长的泥炭藓像海绵一样疏松,它们可以吸附相当于自身体积20倍的水,无声地为蜿蜒的河流蓄积水源。摄影/宋星州
哪里去看蛇曲
蛇曲的形成需要几种自然条件:一是地形相对平坦,有落差,但不大,如果地表不平,上下游落差很大,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大于向两侧侵蚀的力量,就会形成峡谷而不是蛇曲;还有地面的物质要软硬恰好、松散适度,太硬了,河水切不下去;太软、太松散了,即使有了蛇曲,也无法保持长久。草原上蛇曲最发达,我猜想原因是草原的地表有植物根系的联络固结,使得地表有了“韧性”,就像水泥中有了钢筋,不易松散。河流一旦在草原上开始蛇行状的切割,形成的蛇曲形状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因此草原上的河流往往是蛇曲形的河流。而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的河岸整齐有致,弯弯曲曲的河岸好像是刀子雕刻出来的一样。
萨拉乌苏河也叫红柳河,它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上游,主要流域位于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随着地势的抬升以及河水的下切,河水在厚厚的黄土层上切割出一条蜿蜒的峡谷,河流的摆动将峡谷不断侵蚀扩阔,造就出细河宽谷的景象。照片拍摄于初秋,河水流量看似少得可怜,但它仍然维系着峡谷中的草木葱郁。摄影/杨孝
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地方。内蒙古有一位摄影家杨孝在空中航拍过内蒙古草原上许多蛇曲形的河流。我看到他拍的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鲁伦河,这是一条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的河流。这条河在中国境内直线距离150多公里,但这段河流几乎全部是蛇曲,一个圆环接着一个圆环,一个完美的圆就要完成了,河流却突然掉头而去,又画另一个圆环去了。克鲁伦河就像在草原上游戏的孩子,这样一路玩下去,一直到呼伦湖。杨孝告诉我,这15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克鲁伦河画了至少100多个圆圈,如果算上蒙古国境内的那些蛇曲,这条河的蛇曲就太多了。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主峰——黄岗梁的贡格尔河流经贡格尔草原时,留下了一连串圆弧形的轨迹,这也是一条蛇曲发育完美的河;锡林郭勒草原是河流施展旋转舞步的好地方,绿草织就连天碧毯,河流的旋转舞步一直可以舞到天边,草原上的锡林河、乃林郭勒河等都是蛇曲发育完美的河流。我看过摄影家于云天先生在锡林郭勒草原拍摄的一幅照片,拍的是乃林郭勒河的蛇曲。照片是傍晚拍的,太阳已经落下,大地变得黑暗,但是河水反射夕阳的光辉,泛着银光,好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银色大路一直通向天上,于先生把这幅照片起名为:天路。这条蛇曲发育的河流的确像一条上帝造就的大路,人类修的路总是直直的,不会如此弯弯曲曲,人类总是要尽快地到达目的地,节省时间,但上帝不需要赶路,他最富有的是时间,因此他可以把路造得如此弯曲,只要美就行。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黄河流经鄂尔多斯高原后,便进入晋陕大峡谷,沿崇山峻岭穿行流淌。这种类型的蛇曲叫做嵌入式蛇曲,河道形态宛如希腊字母“Ω”嵌于山岩之间。空中望去,河如巨龙,山似波浪,山河合奏出自然天成的黄河大合唱。摄影/马文晓
杨孝告诉我,连接达里诺尔和多伦诺尔的一条小河——耗来河也是一条蛇曲众多的河,但这条河的有趣,不在于蛇曲,而在于它的宽度。他说这是中国最窄的一条河,最窄处仅有20厘米,但深度却可达一米。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深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草原地表的结实和牢固,河水深深地刻下去,河岸还不坍塌,这只有草原上的河流才能做到。
沙漠中的河流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很多河流,如和田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等,但是在这里你顺着河走,却找不到“蛇曲”,因为沙漠太松散了,不能形成蛇曲。所以看蛇曲,不要到沙漠中去。但是新疆的蛇曲河流地貌发育完美的地方并不少,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天都河的蛇曲景色最为壮观。欣赏蛇曲景色,要登到高处才好,在这里上帝好像特意让人们欣赏他的作品似的,在天都河转过了“十八道弯”后,平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山,让人们登临其上去欣赏天都河的蛇曲景色。我们是在5月的一个傍晚到达的,登上山头,放眼望去:落日熔金,天都泛银,马群徜徉,天鹅低飞,天都河好像正弦曲线一样从落日那里奔来。这里的蛇曲是整个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灵魂,没有了它,草原就会变得黯然失色。
在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也是河流蛇曲地貌发育的地区。整个东北地区的山脉并不高大,大多是缓缓起伏的丘陵状地貌,林间湿地众多,因为东北的寒冷,地下是冻土层,河流切割不下去,因此东北缺乏峡谷景观,但湿地很多,由于地势平坦,湿地中的河流很容易发育蛇曲地貌。因此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的林间谷地中看见弯弯曲曲、环环相连的蛇曲状河流就不奇怪了。那年我在黑龙江漠河一个叫十八道弯的地方,看到了令人心醉的蛇曲。那是一处山间的盆地,时值秋季,盆地中的兴安落叶松一片金黄,红叶的槭树点缀在金黄中,一条小河在盆地中弯弯曲曲地流淌,这个山间的盆地精致得好像精心设计的园林。
一般认为“蛇曲”景观多出现在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但我在一些大河的中下游却找不到“蛇曲”景观,在上游却能找到发育得十分充分的蛇曲现象。如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西非的尼日尔河、南部非洲的赞比西河等一些大河的中下游很少能找到蛇曲,但是在上游蛇曲景观却十分发达。同样,中国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在下游几乎找不到蛇曲,但在上游蛇曲景观十分精彩。
我在黄河的上游,尤其是在接近河源的上游河段,看到了黄河展示了让我叹服的“蛇曲”景观,我无法肯定这是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弯曲最多的“蛇曲”景观,因为我毕竟没有看过世界上每一条河。但是在黄河的上游,也就是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与甘肃玛曲县交界地带及四川若尔盖县一带,是我国蛇曲景观最丰富的地方。尤其是若尔盖这个高原盆地,蛇曲景观最为精彩。黄河从盆地内流过,盆地内地势平坦,周边的众水来汇黄河。黄河到了这里,留连忘返,驻步不前。黄河好像在这里举办了一次华尔兹舞会,用华尔兹的舞步来形容“蛇曲”最恰当,因为华尔兹的舞步是用一个个方向相反的旋转向前滑行的,这正是“蛇曲”的特点。在这里从四面而来的黄河的一条条支流都是用一个接一个旋转的舞步汇入黄河的。接纳了一条条支流的黄河,带领众水一起跳起了“华尔兹”,用连绵不断的旋转舞步舞进了群山之中。因此要看蛇曲,看中国最弯曲和弯曲最多的河,到黄河上游去,尤其是去青、蜀、陇三省交界的若尔盖草原去,那里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除了平原盆地中的河流多蛇曲外,宽谷中也多“蛇曲”。有些地方尽管高峰林立,山脉巍峨,但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却很宽阔,如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河谷。因为在冰期来临时这些河谷是冰川发育和流动的地方,冰川把河谷切割和侵蚀成宽阔的“U”形谷地,由于谷底平坦,地形条件与平原和草原相似,因此宽谷中的蛇曲发育很好,在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许多宽谷中,有许多河流发育成美丽的“蛇曲”地貌,尤其是帕米尔高原河谷中的“蛇曲”地貌很多,如塔什库尔干河谷,其中的河流就多蛇曲景观。
最神奇的是“嵌入式蛇曲”
我们都知道陕西与山西之间是黄河流淌其中的晋陕大峡谷,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大峡谷除了是壮观的峡谷外,还有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一次在陕西的延川县,我们去看晋陕大峡谷中的“黄河大拐弯”,当地人称之为“乾坤湾”,因为黄河在此的“S”形大拐弯很像八卦中的太极图。其实这个“S”形大拐弯,是蛇曲,而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嵌入式蛇曲”,嵌入到哪里了呢?嵌入到了地下的岩石里。一般说来,“蛇曲”只能形成于松散的沉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因为在岩石上很难发生“凹岸冲刷,凸岸堆积”这种情况。记得那次我站在悬崖上,看到黄河的“S”形“蛇曲”深深地嵌进了地壳的岩石圈内,好像是用凿子一下一下凿成的。我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被黄河切开的崖壁上一层层的岩石层理。我在想,这种“S”形的“蛇曲”是怎样嵌进去的呢?很难用一般的“蛇曲”形成的道理来解释这种“嵌入式蛇曲”。但只要把地质构造的运动考虑进来,就容易理解了,地壳的抬升是这种“嵌入式蛇曲”形成的重要原因。一般说来,一条河流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来遇到了地壳的持续抬升,这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而河流的流动已经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之中,因此河流就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一直向下切下去,直到深深地切到地壳的岩石圈中,看上去好像“嵌进去”一样。
嵌入式蛇曲最典型的是长江的支流嘉陵江。四川的地质学家范晓,专门研究过嘉陵江的蛇曲地貌。他这样评价嘉陵江的蛇曲景观:“由广元至合川的嘉陵江中游河段,好似两段热情快板中间的一段如歌的行板,两地的直线距离约200多公里,但嘉陵江竟然走出了长达640多公里的蜿蜒河道。在红色的丘陵中,迂回宛转,如蛇曲龙行,成就了一段自由洒脱的曲流奇观。”范先生说的嘉陵江蛇曲就是“嵌入式蛇曲”,是嵌入岩石圈中的蛇曲。
记得有一次与范先生一起去四川康定,路上范先生让我看一座丘陵上的一些砾石,这些砾石磨圆度很高,显然是河流搬运来的,这里看来曾经是河底。他说在四川盆地一些丘陵上广泛存在一个砾石层,而且高度大致相等。他说,这说明四川盆地经历了一个抬升的过程,从而使原来的河底升到了丘陵的顶部。正是这个地壳的抬升过程,使得原来在盆地平原上发育的“蛇曲”在保留原有形态的条件下向下切割岩层,最后嵌在了基岩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四川盆地中的几条大江都有蛇曲发育,如渠江、涪江等。
我数了一下,在嘉陵江广元到合川这一段直线距离200多公里,有100多个蛇曲,平均2公里多就一个。
范先生讲了许多嘉陵江蛇曲的奇绝之处。譬如在南充市南面的嘉陵江畔有一个名叫青居的小镇。嘉陵江从北面流来,绕着青居转了一个180°的大弯,在绕流了17.1公里,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Ω”圈后,又流到了青居镇的南面,其颈部仅仅400米之宽。青居镇就在这最窄的颈部,两面临江,扼居上、下两个码头。过去纤夫由青居拉船上行,走完青居这个“Ω”形蛇曲,需要一天的时间。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朝发青居,暮宿青居”,纤夫早上出发走了一天,晚上又回到了青居,住进了同一家旅店。我们知道,坐船都愿意坐顺水船,省时省力,但去与回,顺水与逆水的组合是逃不脱的。由于蛇曲的存在,在青居出现了这样的奇事,去与回都是顺水:在围绕青居的“Ω”弯的弯顶有一个村镇——曲水,这里的居民早上坐顺水船到青居赶集,晚上再到青居的另一个码头坐船回家,但是也坐的顺水船,出现了“来也顺水,回也顺水”的奇特航程。
嘉陵江蛇曲还有许多独特之处。如果说其他许多地方河流的蛇曲造就了许多“牛轭湖”的话,嘉陵江的蛇曲则造就了一些“离堆山”。所谓离堆山,就是这种嵌入式的蛇曲围绕着一个岩石构成的山头流淌,蛇曲的颈部越来越窄,最后河流截弯取直,穿过蛇曲的颈部,这样由河流故道和现河道围成的山就叫“离堆山”。由于蛇曲发达,时间久远,嘉陵江的蛇曲在两岸留下了许多离堆山。仅从广元到合川这200多公里的一段,就有30多座离堆山。
河流的蛇曲地貌是自然的杰作,是值得欣赏的珍稀景观,但是现在河流的蛇曲景色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的蛇曲景观在消失。在河流的下游,人类往往用堤坝把河流束缚在窄窄的河道中,河流根本就无法掉头转弯,因此也就无蛇曲发生。蛇曲景观受到的另一个威胁,是截弯取直的发电和航运。在蛇曲的颈部截弯取直利用落差发电和缩短距离搞航运,都使河流中的蛇曲在消失。
为什么我们对蛇曲的消失感到惋惜呢?有人说:“自然全美”,自然的所有作品都是美的,人类的作品却是有美有丑,且丑占多数。因为人的贪欲往往战胜美感,许多蛇曲的消失是因为人类的贪婪。我们为这样消失的蛇曲景色而感到遗憾。(撰文/单之蔷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2期卷首语)
第二篇:有一种风景叫文明作文
有一种风景叫文明作文3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一种风景叫文明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种风景叫文明作文1我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狗,身上点缀着黄色的斑点,还顶着一个又黑又大的鼻子,大家都叫我小白。平时都是主人带我去散步,而今天却是我一个人散步,因为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主人回老家看望爸妈,把我寄养在邻居家里。
我悠然地走着,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正要横穿马路时,看到边上有一个公交站,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伍,耐心地等着公交车。这时,公交车进站了,可能由于回家急切,有几个人失去耐心,离开队伍挤向公交车门。顿时,人群像炸开了锅,四散开来,人们争相恐后地往车上挤,场面失控了,人群里传来了老人的叫喊声,小孩的啼哭声。看到这样情景,我皱起眉头,心里难受极了,心想:这些人为什么不文明排队呢?这样互相让一下不就更方便吗?这是有人大声喊:“请大家文明上车,不要挤!”这声音像及时雨一样洒向人群,人群才恢复了平静。
我就特意绕上去,走到斑马线前,一边走,一边念叨着主人常常叮嘱我的话:“过马路,走人行;上公交,讲文明。”
过了马路,我回头一看,看见有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正微笑地看着我,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女孩就是我,我和妈妈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这个情景,我想:“我要向小白狗学习,做个讲文明的人,这样福清才会变得更美好!”
有一种风景叫文明作文2国庆期间,在鼓浪屿景区,一名中年妇女因插队上公厕,遭一女游客拍砖致头破血流。此起冲突,皆因不遵守公共秩序而致,看似不足挂齿,实则关乎文明。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逐渐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主流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首选,中国渐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国人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公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不文明行为也随之逐渐增多,文明旅游愈发引人关注。
看风景需要文明,文明也是一种风景。
文明旅游虽是老生常谈,但每到黄金周或旅游旺季,一些不文明现象仍层出不穷,虽常被媒体曝光或批评,但“疗效”甚微,“病情”仍难以好转,根治其“沉疴”更是任重道远。不难鲜见,在公共场所,抑或旅游景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向车窗外抛杂物、在景物上涂画刻字、在公园里践踏花草等不文明行为仍屡屡出现,甚是大煞文明“风景”。
做文明旅客,需培育文明旅游意识和责任,需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需从革除不良习惯、医治诟病顽疾做起,需“以善小而为之”。在公厕里,我们常常可看到“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温馨警示语,旨在提醒我们:文明需从点滴着眼、从小处做起,并自觉践行。
文明关于你我,关乎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文明,关乎修养与风尚,关乎尊严和人格,切不可“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是一种美德,需养成行为自觉,需培育文明自律。文明,是一种精神家园,只能精心守护,不容肆意践踏。
生活中的你我,都是描绘“风景”的一抹元素,只有你我共同增添文明的色彩,才能呈现出大美的风景。
有一种风景叫文明作文3文明这个字眼大家都不陌生,文明也随处可见:语言文明,文明的言谈举止、餐桌文明,不浪费粮食、旅游文明,不破坏文明古迹等。
当今社会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有能量的文明和健康向上的语言也成了一件强有力的“武器”,但是不文明的语言也很常见,游戏厅、网吧、街边甚至你的周围不文明的语言随处可见。我们连最起码的说话都说不好吗?新时代下的我们拥有的不应该只是知识、技术,我们更应该把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恶言相向,这就是语言文明。
餐桌文明,说到餐桌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可是这些美味你真的都享用了吗?有些人讲究排场、面子,一点就是一大桌子,认为丰盛的菜品,就可以给他带来他所想的排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节约粮食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应该仅仅只是我们儿时背诵过的和现在张口即来的一首古诗,它更应该化作一个警钟在我们心间时刻敲响。不铺张浪费,做光盘英雄。
旅游文明,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感受大自然美丽风景的同时,你又是否做到了文明旅游?你手中的果皮、食品袋是不是被你无所谓的随意乱丢,名胜古迹上是不是刻画着“谁谁谁,到此一游的”的痕迹、周围的花花草草是不是被你随手采摘,结果又丢到一边,我们在享受大自然带我们的美好风景的同时,请不要破坏它,你的无心之举对大自然来说都是伤害!文明旅游,做大自然的守护者。
很多事都是相互的,文明也是一样,管住自己的嘴,相互宽容。管住自己的手、脚温柔的对待花草树木。你就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文明!
第三篇:有一种风景
有一种风景
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湾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下下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下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让我们铭记于心,不会忘怀,于是知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景这边独好。
有一种风景叫豪情万丈。如一股清流奔涌而来,水波潋滟。那恣意,是李白骑着毛驴手执酒壶,散尽千金的潇洒;那恣意,是怀素酒后在蕉叶上挥毫泼墨的阵阵风雨声;那恣意,是严子陵对权势藐视的桀骜目光;那恣意,是李敖无畏而锋利的光芒。那道风景明亮而耀眼,是豪迈的象征,是追求的精彩,处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冲天豪情,让我们奋进,令我们心生激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我要说,风景这边独好。
有一种风景叫巾帼不让须眉。女子如水至清至纯,至情至性。是贵妃醉酒的风情万种,是西施浣纱的美丽动人,是昭君出塞的大义凛然,是黛玉葬花的淡淡忧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那位女子娇柔而坚强,义无反顾地追随自己的爱情而去,当垆卖酒救夫的镇定与沉稳,让人心生感动,也正是她的至情至性,成就了“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万里求其凰”的千古佳话
将时间化作思绪,让记忆注满甘霖,让瑰丽的思绪记住甘霖的永恒,君不见,风情这边独好。用时间记住那精彩人生,用记忆保存那甘甜的水源,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风景这边独好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的精忠报国,我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枭雄气概,我也爱。但何止男儿有此等豪气,女子中有的,我也见着不少。“红楼梦”中的晴雯,便是一例。身为奴才的她,“心比天高”,但“风流灵巧招人怨”。抄检大观园时,旁人都唯唯诺诺,惟恐惹出是非,但她却提了箱子两角,哗啦一声将内里东西都翻在了地上。这一倒,正是身为奴才对统治阶级的嘲笑,更是劳动阶级反抗封建主义制度的缩影!如此豪情女子,叫我怎能不爱?
最爱婉约温柔如斯。
她们行如流水,她们的诗也柔如温玉。而从她们的身上,也总是能读到一些故事的。因而,我掩上书卷,叹了一声,古典文学,风景这边独好。风景这边独好
第四篇:有这样一种风景
有这样一种风景
江南于我,本是心底的的一段年少情思
是书上诗里婉秀绮丽的字字风流,是心中默默遐想的小桥流水,浣衣人家。因此当我真真正正站在乌镇东栅飞匾下,注视着身旁黄金周的游人如织,忽然生出几分不真实来.我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缓慢挪动,耳朵里充斥的是鼎沸的人声,夹杂着商家的叫卖.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看一看青石板巷上的一线蓝天,也没能听一听桥下流水汩汩,只是茫然地跟着导游,走马观花似的拍照留念,然后冲向下一个景点.我心底那一丝失落如漪扩散----这就是乌镇么?
回过神来,突然发现身旁已没有熟悉的面容,导游的小旗也不见了影子,我只能跟着人潮向前走,不知过了多久---我停下脚步,身旁已经空空荡荡,我站在一条弄堂的中央,吵闹声也似乎远去。抬头打量,目办所及皆是青砖黛瓦的江南民居,不远的地方似乎有一抹浅浅的蓝。仿佛受了某种盅惑,我走过去,略加迟疑,抬手“吱呀”一声推开那扇上了年纪的门。
扑面而来的是颇为特别的气息,微微的清香,揉着一丝植物汁液般的苦涩,我举目打量,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是个蓝印布的作坊,午后阳光晴好,院落这中空无一人,只有几座高立着的架子,上头晾着新染的印花布,在风里翩飞得好象女子的衣袂。
我心中不期然划过一丝悸动与期待。向里头走去,老旧的屋子里坐着个老妇人,朴素衣衫,挽着发髻,带着副老花镜,正伏在案上专心致志地描花。我恍然间沈得似乎失足踏进了时光深处的梦境里,一时不敢出声,只静静地站里那里,老妇人一丝不苟的剪样描花刻板镂样,一双生了茧的手灵巧如二八少女,浑浊的瞳仁看着手里的布匹,竟是目光温柔宁静。
我与她攀谈起来,老妇人操着一口吴侬软语,谈笑间依稀可风当年温婉秀丽的模样,我听个大半明白,她在这里长大,正宗的江南女子,乌镇开发成了旅游区,她不愿意去贩卖饮料纪念品,于是要了偏僻的地方,开起一家小小的染坊,从花样到着色,全是双手为之。老妇人起身捧出一匣成品给我瞧,繁丽清雅的纹路,在素白的布帛上缠绵蜿蜒成了诗,记载着老江南旧水乡的千年意韵。温柔敦静的靛蓝色,比天更深邃,比海更安宁,一如老妇人的眼神。我细细摩挲着那一卷蓝印花布,老妇人在一旁一下下的捣着布。
侬晓得伐,印花布现在弗得人买了,大作坊里头用机器,要多少有多少,我就想着,这门手艺不能这么断了……多美的东西。
我凝眸看着窗外流径的一条河,河边一株柳,不张扬的姿态,那绿色却仿佛晕染了河岸,蓝印花布依旧在杆上飞得舒展且温柔,一如老妇人低眉描花的神情。
离开时,我带走了老妇人执意要送的一匹蓝花布,芳香,薇若。有这样一种风景,无需美丽动人,清雅不俗,只是繁华洗尽后的真淳。恰似那温柔的妇人以年华守候的水乡一隅,靛蓝风景,——又抑或,在那流水泠泠,伏案描花的老人自己已然被岁月绘成一帧风景独好的画。
第五篇:有一种经历叫成长
有一种经历叫成长
人们在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性别之分,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及某些重大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是一个典型的90后,我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学龄前时期,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加班加点,根本无暇照顾我,只好将我幼儿园。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性格特点,我从小就比较开朗外向,并没有感到孤单,寂寞,然后自立能力,独立性也很强。上小学之后,父母虽然工作繁忙,但从不松懈对我学习上的督促和帮助,使我一直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特别是我的母亲,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强人,虽然说是普通的妈妈,但生活中更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坚强、乐观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激励着我。就这样,一直到小学毕业我始终是在安安单单中度过的,那时的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
刚入初中,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不变是,天仍那样的蓝、树仍那样的绿、花儿仍是那样的鲜艳。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一切都变得熟悉了,校园不再陌生,同学和老师也都成为了朋友。于是,走过了陌生,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了!中学的生活主要是学习,那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英语课,从第一节开始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讨厌上了这门课,还为自己找了个“满意”的借口:我相信我很爱国,所以我不学英语。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长大了还是得学。后来参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班后才得知,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中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单纯的,不过由于正处在青春期,男女之间彼此并不怎么来往,往往喜欢一个人却老是和她作对,喜欢她却老在别人面前说她的坏话。现在看来,这也是青春期的一个特征,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还要在他人面前进行掩饰。中学的生活是忙碌的,又是单纯的,在开心中我结束了我的中学生活,结束了我的单纯生活。
经历了高考这个重大的转折点,迈进金职院之后,接触的人和事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在如饥似渴的汲取丰富知识时,我开始学着用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我坚信:那些受过伤的地方,那些让我们受伤的人,一次又一次最终会成为我们最坚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