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论文

时间:2019-05-14 00: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讨论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讨论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论文》。

第一篇:大讨论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论文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

――关于“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的思考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三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因此,全面改善民生已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是地方政府施政的第一追求。现结合大同市矿区几年来民生工作的实践,就进一步改善民生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大同市矿区民生工作现状

矿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矿区,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家庭多、社会保障压力大、治安管理任务重,人们常常把矿区形象地称为“行政特区、经济小区、保障大区、治安重区”。近年来,我们立足全区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着力破解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领域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区已基本建立了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参保企业职工6800人,参保率达到98%;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达到11.6万人;全区26643户64822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教育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新建改扩建以及维修加固中小学校26所,全区各项教育资金投入累计6.8亿元。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几年来,通过区企联合,街矿携手,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区60%以上的社区达到了“六室一站一厅”的结构配置,探索建立了“社区爱心超市”这一新型社区救助模式,全区12个社区获得了省级或市级示范社区、先进社区称号。

可以说,通过努力,我区民生机制基本建立,广大群众正以不同的形式享受着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以及改革开放30年丰硕成果所带来的实惠。但由于民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新时期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我区民生工作历史欠账多,保障任务重,矿区财政作为一个“吃饭财政”,虽然我们主观上积极改善民生,但客观上操作起来还是缺乏强力的财政支撑;另一方面,受特殊区情的限制,我区产业“散、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内部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产业配套环境、创业环境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就业创业的发展需求。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民生工作的几点启示

几年的民生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民生工作是和谐之基,是发展之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级政府,我们必须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学有所教,满足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迫切需求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我们的百年大计。矿区从2008年接收同煤集团65所学校以来,骤然成为一个教育大区,教育建设的任务倍增。特别是随着“两区”(沉陷区、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居民大面积搬迁,平旺地区、恒安新区教育资源短缺,而其他地区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逐渐凸显,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成为我们的头等大事。三年来,我们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5所,通过加强与“两区”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协调,在恒安新区新建了1所中学、4所小学,基本解决了8900多名搬迁孩子入学难的问题,但教育资源的整体不均衡状况仍没有根本性改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科学合理整合区内资源,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对因“两区”改造搬迁产生的“空壳”学校予以撤销,对百人以下学校进行撤并,对人员严重超编的学校和闲置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继续巩固“普九”成果,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完善教育资助政策,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探索“公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病有所依,满足群众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我们着眼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合理规划以街道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政企携手、街矿共建、资源共享,将区属医院及驻区企业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逐步转型、改造、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今后,我们将立足现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探索建立更加便捷、廉价、有效的诊疗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另外,切实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督,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有效降低医药收费和就诊费用,让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的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改善民生,必须立足老有所养,满足群众对解决生活后顾之忧的迫切要求

按照“广覆盖、保基础、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做好社会化发放,特别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各项保障措施,使他们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二是探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三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结合失业人员求职和参加职业培训的情况,完善申领条件,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区别对待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低保管理体系和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子女教育资助等政策,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要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其他困难人员救助等配套救助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五是加快建立适应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去年,我们为13354户低收入居民发放廉租住房补贴累计达1200多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住房困难。今后,结合旧城改造及“两区”改造,我们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扩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切实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让群众安居乐业。

(四)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劳有所得,满足群众干事创业、增加收入的迫切要求

在经济转轨和结构调整加快的特殊时期,应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突出位置来抓。两年来,我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跨地区劳务输出以及购买公益性岗位,共帮助30000多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今后,我们要继续将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在制定产业政策、引进投资项目时,把能否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下大力气发展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帮助零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积极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等“一站式”服务和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辟外部就业市场,推进劳务输出,实现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自主创业,进行灵活的非正规就业、弹性就业。

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稳定器、安全阀,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劳动关系和权益保障是民生的润滑剂。我深深感到,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己任,努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角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凡是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都要公开听取意见;要更加重视统筹研究不同群体对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关切,出台的政策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三,在服务民生上,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比如,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当前要特别重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再比如,要努力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三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因此,全面改善民生已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是地方政府施政的第一追求。现结我乡几年来民生工作的实践,就进一步改善民生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是情感上“爱民”。爱民是做好关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活水源头。基层处在改善民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唯有切实解决对待群众的情感问题,才能把改善民生工作做得更实更好,让群众更满意。为此,应该把勤政为民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思想,带着体察群众疾苦的善意和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真心面对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成效,体现自己的从政理念和人生追求。

二是政策上“惠民”。惠民是做好关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我们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更好地关注和改善民生,我们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准则,审视和制定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努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政策制定的每一处。基层更要针对本地改善民生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改善民生的政策和制定本地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改善民生工作。三是方式上“便民”。便民是做好关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手段。改善民生要靠许多具体而琐碎的工作才能实现,而能不能体现便民原则则是我们各项具体工作是否扎实有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的必要条件,基层每天面对群众大量有关民生方面的诉求,群众办事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每一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是不是方便快捷的到达群众身边是我们需要经常审视的,为此,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能力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亲民便民的政府形象,以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把改善民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考评上“问民”。问民是做好关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基本保障。我们每一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优不优,具体工作实不实,实施效果好不好,都应该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标准,群众满意的就坚持,群众不满意的就坚决改,要建立以群众评价为导向的民生工作考核机制,把问民与问责有机结合起来,为做好改善民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下载大讨论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讨论如何让服务对象更满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