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办发45号(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0:1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办发45号(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办发45号(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苏办发45号(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办发„2012‟45号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

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6月2日

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 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保障基层群众自治权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深入推进法治苏州、平安苏州、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组织、社会组织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结合前期太仓等地“政社互动”实践,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大意义

“政社互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这两类社会管理主体之间,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管理职能、调整社会管理结构、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是指在各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他们都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联系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的桥梁和纽带。“政社互动”本质上是坚持执政为民与还政于民、政府主导与社会自主、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三个辩证统一,也是政府转变职

— 2 — 能、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集中体现。它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实现由侧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由侧重外部约束向外部约束与社会自治相结合,由单向的、强制的、行政推动式的管理运行机制向社会化、市场化、平等互动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三个转变。太仓市的“政社互动”工作先行先试,通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政社互动”的理念和路径越来越清晰,为全市范围推行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实施“政社互动”,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升社会组织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政社互动”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扎实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为全市全面推广该项工作创造和积累经验。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以加强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通过各市(县)、区各自选取1~2个镇或街道先行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政府调控与社会协同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互动的新

— 3 — 型社会管理模式,并力争用1~2年时间,将“政社互动”打造成苏州社会管理的创新品牌。

三、主要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精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苏州市法治政府建设2011~2015年规划》提出的“逐步实现城乡社区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以基层群众组织实行自治管理为主”和“逐步实现微观经济活动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实行自律管理为主”要求,凡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要放手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主管理。同时将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事务性、辅助性、公益性工作逐步转移、授权、委托或者外包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承担。市级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改革发展要求,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将行政管理权力下放给下级部门实施扁平化管理。县级市、区政府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处理好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工作承接,充分保障基层群众各项民主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将行政任务、经济指标摊派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二)做好行政管理权力梳理工作。市级政府工作部门要梳

— 4 — 理出可逐步下放的事项清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从源头上防止随意增设基层自治组织义务或限制其权利等违法文件的产生。各试点镇(街道)做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办理的行政事务清理工作,可参考太仓市制定的两份“事项清单”,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分别由民政、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后对外公布。对未列入公布事项的,不再签订行政责任书,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各试点镇(街道)要相应梳理并制定出当地“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事项”和“能够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两份清单。

(三)实行契约化管理模式。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县级市、区政府部门要做好与镇(街道)的协调工作,由镇(街道)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商签订“一揽子协议书”,明确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和经费支付方式;法定职责之外需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办理的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签订“项目协议书”,并按照“费随事转”原则落实项目经费。

(四)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提高公开的质量和实效。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也要依法公开自治事务以及其他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做到重要

— 5 — 性工作及时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并将信息公开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有机结合。加强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五)扩大公众有序参与。要从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居民群众、包括外来人员参与公共事务,通过恳谈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网络问政等多种形式,切实维护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各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并注重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意见,真正做到倾听民意、集中民智,使决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群众需求,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要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政议政,扩大社会组织的民主权益,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利益关系、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等方面,要注重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听取和吸收基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要完善征求群众意见程序,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组织召开听证会;制定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执行征求意见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不同形式、— 6 — 载体,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发表意见、质询和投诉,有效监督政府工作。

(七)有效化解基层矛盾。要健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要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要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减压器”、社会稳定的“粘合器”、社会矛盾的“稀释器”的功能,充分运用社区调解、群团调解、行业调解、社团调解等社会调解方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与村(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的指导,发挥法律顾问在“政社互动”工作中的作用。

(八)变单向考核为双向评估。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减少和规范对社区的各项考核评比,确需保留的归并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政府的履约情况要接受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评议和评价,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效果要接受公众的满意度调查,评议和调查结果要公开,并与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绩效考核相挂钩。要将原先政府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单向考核变为双向评估,既评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职情况,又评估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情况,做到两项评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逐步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和接受政府、社会评估的机制。

四、试点工作步骤

整个试点工作分为动员部署、签订协议、组织实施、验收评估等4个阶段。各地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试点工作。

(一)动员部署阶段。

为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建立以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委办、市民政局、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市级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各县级市、区政府、各试点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试点工作动员会议,着力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对开展“政社互动”工作的认识。

(二)签订协议阶段。

各试点镇(街道)与本地政府部门研究确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并报本地民政、政府法制部门审核确认。在此基础上,各区试点镇(街道)的两份“事项清单”还须报苏州市民政、政府法制部门最终审核确认。镇(街道)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就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签订“一揽子协议”。协助管理协议书起草后需经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由村(居)委会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双方负责人签订。需要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其他项目,由试点镇(街道)与政府部门协商后,拟定购买服务协议书文本,并征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意见。

(三)组织实施阶段。

各试点镇(街道)要落实政府责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以及协议书规定的要求,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同时,要落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责任,提高承接能力,增强自治功能和履约能力,确保按照协议要求,完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及其工作任务。

(四)验收评估阶段。

成立多元化评估主体,对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双方履约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兑现经费和实施表彰鼓励。做好试点工作经验总结,为全市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五、强化保障,确保“政社互动”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各地要成立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面上的推进工作。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健全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依法活动。强化财政保障,加大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支持。各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考核督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汇聚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组成专家团队,— 9 — 加强对“政社互动”的战略研究和业务指导。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监察检查,对行政机关违反法律规定,干预社会自治领域事务、侵犯合法权益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二)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各地、各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根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和社会组织工作指导。积极推行“政社互动”实践中形成的政府事项准入、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能动、政府行政指导、双向履约评估、双向监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制定和施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补助等制度,制定和落实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服务的优惠政策。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能力建设和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积极运用建议、劝告、指示、提示等柔性服务方式,引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探索运用奖励、资助等激励措施,帮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调动和激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建设孵化培育基地、帮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公益创投、加强负责人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自治能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要通过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公信力建设、年度检查、社会监督等

— 10 — 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试点镇(街道)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基层自治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和联动。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宣传“政社互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尤其是政府各部门、镇(街道)干部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理念、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意识,指导村(居)民自治和推动城乡社区建设的能力。要加大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激发、引导和提升他们规范内部治理、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6月

主题词:社会管理

试点工作

政社互动

指导意见

通知

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

2012年6月2日印发

(共印320份)

第二篇: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水利部

【发布文号】水资源〔2002〕558号 【发布日期】2002-12-17 【生效日期】2002-12-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水资源〔2002〕558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水务)厅(局):

贯彻落实《水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我部决定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现将《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印发。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部办公厅

2002年12月17日印发

附 件: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 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实践经验,典型引路,逐步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

节水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试点建设,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二)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要求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核心是建设一批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试点。通过建设,不断提高试点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使试点地区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达到“城乡一体,水权明晰,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

――城乡一体,即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权明晰,即通过水权分配和制定用水定额,落实各行业及用户的用水指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以水定产,即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相协调;

――配置优化,即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价合理,即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发挥价格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用水高效,即提高水资源的传输和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水污染;

――中水回用,即对污水进行处理回用;

――技术先进,即研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提高节水科技水平;

――制度完备,即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

――宣传普及,即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三)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原则

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摸清水资源家底,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定产业结构与布局,以水定发展方向,处理好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城镇节水与农村节水的关系。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根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试点任务与工作重点。

3.注重基础,完善机制,措施配套,广泛参与。加强基础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达到水量有保证、水质有改善的实效。

4.立足地方,适当扶持,加强指导,提供示范。试点建设以地方为主,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并予以适当扶持,不断总结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三、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组织实施。制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二)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配置。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

(四)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示范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海水及微咸水利用、集雨设施建设、工业及生活废污水减排处理和回用、引水冲污工程及河道清淤等。

(五)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六)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者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七)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确立节水投入的专项资金。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贴、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发展。

(八)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加强节水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完善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根据实践需要,开展相关专项课题研究。

(九)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检查。

(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增强全民节水自觉性。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节水,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

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

水利部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各省(区、市)可选择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有示范性的地区开展本省(区、市)的试点工作,并报水利部备案。试点建设的主体是试点地区人民政府,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和各省(区、市)水利(水务)厅(局)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指导。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步骤为:

(一)由所在省(区、市)水利(水务)厅(局)向水利部提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申请和实施方案;

(二)由水利部组织对方案进行审查;

(三)由水利部和试点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联合对试点工作进行批复;

(四)由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五)试点地区节水项目按基建程序报批实施;

(六)水利部负责试点工作的指导、验收与评价。

各省(区、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考核验收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由水利部组织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办法根据试点情况制定。

考核验收通过对有关工作、工程的现场检查和指标考核进行。要求试点地区完成主要任务,实现试点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确定。重点按以下指标考核:

――综合考核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分项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递减率、计划用水实施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环境质量、单方节水投资等。

――第一产业指标:亩均灌溉用水量、主要农作物用水定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节水灌溉工程率等。

――第二产业指标: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及回用率等。

――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饮用水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供水管网漏失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用水装表计量率、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用水效率等。

指标值根据试点地区情况研究制定,总体高于《全国节水规划纲要》的要求。第一产业在保证当地经济发展前提下,实现用水量逐年下降,新增用水需求通过节水解决;第二产业的用水增长率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第三产业用水量要在居民用水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向国际先进节水水平靠拢。

各省(区、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考核验收办法根据以上制定,并写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六、加强组织领导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是综合性社会示范项目,为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必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水利部负责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具体工作由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承担。各流域机构应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对本流域内的试点工作给予指导。

各省(区、市)水利(水务)厅(局)须精心组织,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和各项节水措施的全面落实。

试点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试点工程建设资金按照以地方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执行中央和地方有关投资政策。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苏办发45号(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办发45号(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