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

时间:2019-05-14 00:2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

第一篇: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

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 *年前,我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从插队的农村考上了大学,毕业分配到了这个团结、友爱、奋进的单位。在这里我渡过了自己的青春,从一个不清楚财政具体是干什么的懵懂青年变为今天财政战线的一名“老同志”。

在这*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也都不可同日而语。*年前,我踏进财政局的大门时,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在食堂吃饭,8分钱买一个素菜,2角多钱就可以买个肉菜,当时我对父亲说:“什么时候我可以像你一样拿100多元工资,就算熬到头了”。而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标准都要达到人均月收入200多元。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不再只是一种梦想和特权而早已走进普通家庭,甚至连民工和孩子现在都拿着手机。今天,当我们再看20多年前的照片时,都禁不住好笑:哇!穿着打扮好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巨变。我刚到局里时,一个科室都在一个大办公室工作,全局只有一部车。那时,我们经常要到基层去工作,每次下基层都是骑自行车。当年,往东我骑车到过产灞,往南骑车到三门口农民地里,调查城肥是否有农民要的问题。80年代利改税时,为调研城建附加改征城建税问题,我带着介绍信,骑着自行车,满西安市跑,到中、省、市等各级企业查看报表,了解企业工商税收5%基数情况。在那些年,我的骑车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今,小汽车已不再只是单位的象征,还进入到家庭成为代步工具,而我也因多年不骑自行车,技术已十分生疏。我刚到局里分配到城建科(当时内设机构都是科级建制)工作,科里老同志让我做的第一项工作是抄写文稿,那时没有复印机,更没有电脑,我们都用印蓝纸进行复写,新来的同志首先要干这些抄抄写写的事情。我到财政局使用的第一个计算工具是算盘,当时每年厚厚一本决算报表就是靠大家用算盘一张张、一笔笔打出来,又靠一些写字漂亮的同志垫着印蓝纸、一本本誊写出来的。后来,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普及了计算器,有了复印机,又有了电脑。现在,我们办公不再为抄抄写写而费力,做报表不再为一笔笔数字而费神,办公早已实现了自动化。财政拨款也不再用笔填写拨款单,而是通过网络直接支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改革*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我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变。但是,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变化,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宽容,更加尊重人,更加理解人,注重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前,人们思想禁锢、保守,一切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带来了思想冰冻的解放。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的工作氛围也逐渐宽松、和谐。1983年,我们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分配到财政局的大学生,受到了老同志们亲切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年轻人思想活跃,崇尚自由,不愿受过多的约束,局领导和老同志们给予我们很大的包容和理解,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既宽松又严格的环境中得以修正而健康发展。在工作上,领导和老同志们放手让我们大胆干,使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快速提高。*年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都发生了转变。今天,我们对人、对事物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百花齐放,不揪小辫;我们不会因某人穿了时尚的衣裳来上班而大惊小怪;也不必担心年轻人追星成为粉丝而影响工作。我们更加注重和谐,以人为本。

*年的痕迹已深深刻在我们的脸上,但我们得到的不仅只是皱纹和白发,我们还收获了财政事业的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之初,我市财政收入只有几个亿,支出也很少,主要是人头费,与之相适应的财政工作也相对简单。80年代初,我局机关总共只有七、八个科室,业务科室也就是四个,分别是预算、行财、城建和农财科。市上除城郊六区外也只管辖阎良区和长安县,1984年,将临潼、蓝田、高陵、周至、户县划入西安市,1986年西安实行了计划单列。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职能进一步深化,财政业务多方位拓展。上世纪90年代,我局先后成立了基建处、社保处、税政处等,进入21世纪后,财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又向纵深发展,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分别成立了国库处、科教文处、政府采购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等。西安财政不再只是改革开放前收收支支的简单财政,而是直接参与全市各项改革、研究和制定全市经济政策的重要综合经济部门。这期间财政不仅参与全市重大改革,财政自身也进行了多项改革,财政收支更加公开、透明,高效。记得90年代初期,每年预算盘子安排是非常保密的,年初财政会议最后一天端盘子之前,各单位都不知道自己的经费预算是多少,削尖脑袋打听情况,而我们预算处(当时我在预算处工作)直到端盘子的头一天晚上才打印预算分配表,在小寨饭店的房间里,打字员用铅字打印机敲出一张,两个人校对一张,另两个人再复核一遍,打印的速度很慢,在嘀嘀嗒嗒的打字声中,我们插空躺在硬板床上休息片刻再接着工作,直到半夜才能完成。而今天,部门预算两上两下,所有的数字不再神秘,财政分配在阳光下操作。除此之外,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投资评审、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各项财政改革全面实施,财政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大口径收入已超过200多亿,财政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年的巨变不是两、三页纸可以写完的,*年的巨变已熔入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和工作之中。“xx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一眨眼”就进入“知天命”年龄时,才真正理解了毛主席的这句诗,才感到人生的短暂,但我却有幸在这短暂的人生中经历了伟大的社会变革!再过*年,我们来相会,西安财政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改革开放征文

80后眼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地铁由南到北,细微颠颤,待地铁冲出地面,恍若隔世。北郊、北仓还是北辰?或许叫北城更合适些吧。

在外求学的我,每次回家都能感受这片土地的变化,高大了,整洁了,宽阔了,舒适了,繁华了,娇媚了,北辰正在用一种超越的姿态不断完善着,不断生衍着。我每到一处,便不禁会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不禁为一些变化欣喜着,也不禁为北辰骄傲着。思想感情的潮水使我想把一切的东西,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

翻阅历史,了解那段未曾经历的举步维艰。也看到这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繁华喧闹的现代小镇原先不过是满满的高粱,绿绿的稻田,辛勤劳作的农民,皮肤黝黑的少年。地铁到站,脚下的这片土地被人们自豪地称作“新家园”。

30年的积淀,让北辰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公路修起来,地铁开进来;让人们舞起来,乐起来。回首改革开放的历程,点点滴滴都能体现。

旧村旧城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从破瓦房到大高楼

如果说旧城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那么旧城改造便是城市生命的延续,梦想的放飞,灵魂的深远。

近几年北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委、区政府从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出发,首先在环内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本着“以建促拆、先建后拆”的思路,“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划建设了多处还迁住宅楼。拆迁后的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在新建的一处还迁住宅小区里,我见到一群在小区花园里乘凉聊天的老人,当问到这片整洁明亮的楼房时,老人们满意地说,“好!好!好!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进高楼,当上城里人了!”像这样的小区,在今天的北辰,不胜枚举。

自2005年至今,四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惠民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昔日陈旧、破败的旧楼区经历着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嬗变。通过旧村改造,改变了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和房屋密集、治安隐患多、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村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奉献给当地群众的一份殷实厚礼。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

1991年到1997年全区共开发商品房1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34万平方米,现代城镇初具规模。经过积极争取,市政府批准将北辰区北运河两岸列入海河综合开发的一部分,极大地吸引了开发商前来投资。近几年,运河两岸的双街新家园、万源新城水郡、奥林匹克花园、都旺新城、大通绿岛等居住区拔地而起,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着实让区内区外的买房人挑花了眼。

越来越多的市里人择居北辰,他们就是看中了北辰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北辰的房子,个个是高性价比。

在这期间北辰区更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及拆迁户的住房困难。加快商品房供应结构调整,提高普通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限制开发别墅,高档公寓,私人会所等项目,使房地产市场面

向普通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昔日抱有疑虑的拆迁户们,现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商品房里,终于舒展了眉头。

建房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乡村公路发生历史巨变:颠簸小路变致富通途

“要想富,先修路”,展望30年农村道路硬化从1978年—2008年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满足生活到促进生产,从村主干路硬化到里巷胡同硬化的巨大转变、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北辰区128个村,除所在地工厂所建的3条沥青路外,其余都是土路。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满村的灰土和泥泞,村民出行极不方便,特别是上学的孩子,走到学校时满身是泥,不知已经摔过多少跤了。

城里人每天上学走柏油路,上班走柏油路,逛街走柏油路,觉得稀松平常,却不知一条乡村公路可以给村民带来多大的便利,多少的幸福。1984年市政府拿出巨资建设乡村公路,历时5年,全区128个村,每个村与国干道连接都有一条沥青路,实现了“一村一路”,让那些村民们在晴天走得开心,夜里走得安心,雨天走得放心。

随着改革开放热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村一路已不能满足农村的需要,而是迅速向一村多路和里巷硬化发展。到1999年时乡村公路累计已达到480㎞;胡同里巷的硬化率估计在70%左右,也就是说有70%的村民出行在硬化路上了。原先走马车、驴车的乡村公路现在开进了大汽车,出行的路又是致富的路,农民怎能不咧嘴嘿嘿乐!

2000年开始,农村迎来了乡村公路大发展时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

养管力度,由此前的重建轻养到现在的建养并重,市、区财政从每年的几十万工程补贴款到现在的几百万补贴款,大大的提高了乡村公路的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对于日益完善的乡村环境,村民一百个满意,他们还把农村新貌编成了顺口溜:“住宅装修像宾馆,家家都有大彩电;农民也有私家车,出门轮子跟着转;城镇相连一条线,建设小康我当先!”

打造宜居小城,城区绿化、公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995年,北辰区绿地面积只有1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足10%。新建成苍峰园、杨连弟公园、集贤公园,虽然只有3座,可农民仍旧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公园而高兴。

到2000年,经过五年努力,北辰区绿地面积增长了2/3,但对于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深知,只有环境好了,项目才能进来;只有经济和环境相协调,才能带动整个区地的跨越发展。“美容”工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截止到2008年,北辰区共有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4%。

近几年来,北辰区又兴起建设村级公园和健身场地热潮,突出打造花园式小镇,共计建成村级公园70座,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北辰区大张庄某村的村干部自豪地指着村委会旁边的公园说,“每天早晨,来这遛早锻炼的人可是不少,遛鸟,打太极,玩器械的,特别是老年人!咱们村环境好了,老头老太都愿意出来转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座新建成的开放式公园,高大的乔木和鲜艳的月季遥相呼应,标准的篮筐和平整的乒乓球案子让人蠢蠢欲动,不由得加入了全民健身的行列。

鸟枪换炮——旱厕到抽水马桶,农民如厕问题得到解决:

据说人的一生有两年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可上厕所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天津乃至全国多数农村成为不少老百姓的大难题,厕所无顶、无门、无灯,无冲水;储粪池上无盖,蝇蛆爬行、臭味难当……一些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的“景致”,并不少见。北辰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改厕问题,加大推动力度,确保改厕一户,合格一户,群众满意一户。

几年来北辰区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农民的卫生意识,更提升了农民的卫生水平,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支持。

北辰区2002年至2006年累计已完成全区户厕改造任务55957座,完成市下达的92.6%改造率的任务。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孙海麟副市长曾就北辰区户厕改造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郊区各区县要学习北辰区的作法,把改厕、填埋坑塘、垃圾处理三件事落到实处。”

按照城市结构空间理论,城市演化被分为4阶段,即:城市膨胀阶段——市区蔓延阶段——城市向心体系(卫星城)阶段——城市连绵带阶段。而北辰正是一颗熠熠闪耀的新星,也必将带动一条夺人眼球的银河!

朋友们,当你们听到我娓娓道来的故事,有没有眼前一亮,心生向往?有没有同样骄傲,同样自豪?北辰的发展,只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改革的30年,我们厚积薄发,开拓进取;开放的30年,我们与时俱进,万变瞬息。

2008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有太多的深刻记忆。天灾面前众志

成城,团结一致,紧紧相拥;奥运竞技场上万众一心,开心的笑,感动的泪。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强烈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富强和辉煌。全世界都得承认,这头雄狮不在韬光养晦,他正在向世界展示他的锋芒和力量。我们如此热烈拥抱着变化和发展,让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都该怀着感恩的心,赤诚的心,拼搏的心,进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一颗年轻的心才能让我们的事业花团锦簇,蒸蒸日上!你和我都在被一股力量驱迫着,去开拓,去创造,再干30年,再变一个样!

第三篇:改革开放征文(本站推荐)

高歌新时代,我的中国梦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周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四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四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现在社会在提倡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和谐凸显出了社会的发展,和谐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果,和谐更表明了时代的特性,开放与开明。纵观世界,放眼国内,无处不体现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变。工业、农业、交通、国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处处展现迷人的风彩,让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从住平房到住高层单元楼,从无产到有产;餐饮多样化、穿着高档化、家庭电气化、出门机械化已是日常的节奏。我所在的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路宽了,树多了,城靓了。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里的摆设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彩电、冰箱、电脑、电话、手机、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追昔抚今,感慨万千,我想,我家住房由平房到楼房,不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和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在了这个追梦的年代,并能将梦很快的转化为了现实,同时我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人人都会有梦想,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但身在这个时代,我感觉很自豪,是时代的发展给了我梦想成真的机会,是梦想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人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现在的我们有个梦,梦想着“收入倍增计划”逐步落到实处,让所有中国人都圆了“住房梦”,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真正实现“中国梦”。然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中国是一个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这五千年中,曾经诞生了不知多少名有着红色基因,发誓杀敌报国的将领和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们以一颗红色的心,做着“红色”的事业。现在身处太平的环境里,我们仍然需要继承他们的“红色品质”,传承他们的“红色事业”!在我们的历史里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样这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梦想,都有自己对未来的追求。虽然这一个个梦都十分渺小,但千千万万个人的梦想加起来,就汇成了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就是国的梦!有梦,就有未来!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一个个梦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征文

走进新时代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情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振奋。是呀,我们现在走进了新时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看,城市里,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商厦鳞次栉比,一条条马路宽阔平坦,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看乡村,一幢幢楼房星罗棋布;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走进农家,看到的是气派的装璜,崭新的家俱,各类家电:彩电、冰箱、空调等是一应俱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都拥有了高档的私家车。来到集贸市场,你就更能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新生活的繁忙。这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商品琳琅满目。农民们也已奔向小康,走向富强!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听妈妈讲,过去,她们做饭用的是柴禾、煤炉,烟味儿特别重,风一吹,灰撒得眼睛都睁不开。等到炉子生好,脸上、手上已经黑乎乎的了。那时买东西都限量供应,买点米、买点布都要粮票、布票,像我这么大的小孩子一个月才7斤米。没有自来水,喝的用的要到巷头的水井里挑,水不干净,喝了还经常拉肚子。当时家里最时髦的家用电器也就是一台小收音机。夏天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热的实在不行就摇摇扇子,或者去树下乘凉,到了傍晚,门口大树下总是坐满了大大小小的“乘凉一族”,小孩子玩游戏,大人在一起“攀谈”,也蛮舒服的。妈妈初一时家里买了一台“骆驼牌”电风扇,结果左邻右舍都来“享受”,弄得门槛儿都快踏破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比那时好多啦!原来的煤炉变成了液化气、电磁炉、微波炉,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物资都敞开供应,商店到处都是,商品丰富极了。现在家用电器品种繁多,连电风扇都“下岗”了,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安装了空调,家用电器越来越多,有:微波炉、电磁炉、有电冰箱、洗衣机,还有电视、音响„„可见生活真有了巨变那!

过去我爱家乡,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如今,我爱它,是因为它变了,变得让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它的怀抱。

以前,我们看的是15寸电视,现在呢,变成了29寸,甚至都用上了电脑;以前,我们为了通知一件事,要走好长的路,现在呢,一个电话,甚至是移动电话就可以搞定;以前,我们出去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现在呢,不只开上了摩托车,而且连轿车也不胜其数;以前,房子是用草做的,刮风怕屋顶上的草吹走,下雨天就更糟糕,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地上,床顶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碗碟等,现在呢,一间间茅屋变成了一座座洋楼;以前,门前的几条路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就很难走,每次走过以后,大地都会把它的宝贝留在我们的衣服上,现在呢,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还有警察叔叔在公路上指挥车辆,路上交通顺畅;以前„„ 生活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

以前,农村最糟的就是遍地垃圾。农民的卫生习惯非常差,垃圾到处扔,家门口,河旁边,空地上,随处可见,整个村子都散发着垃圾的味道,臭气熏天,现在呢,这些垃圾死角上建起了一个个又整齐又干净的垃圾箱,使我们村面貌一新,过去那些成群的吃垃圾的大头苍蝇也不知去向了呢。

变化最大的不是上面的那些,而是人的思想变化得特别大。以前人们不懂什么是礼貌,礼节,我常能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时,还知道有人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现在呢,很少再听到这些话题了,取而代之的是:您好,谢谢,对不起之类的文明用

语。

变,一切都在变,要问家乡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共产党英明领导的功劳,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祖国大地,使家乡人们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走进了新时代,我们享受着新生活。憧憬未来,我们更是豪情满怀,明天我们将会用满腔的热情,无穷的智慧,勤劳的双手,描绘新的蓝图,那时的家乡定会更加美好,那时的祖国定会更加辉煌!

三张照片

一日在家整理物品,看到一本老相册,随手一翻,一张泛黄的老相片从里面掉了出来。这是一张摄于五十年代末的黑白照片,虽然年代已久远,照片有些发黄,但上面的人物依然清晰如故,仿佛在向我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妈妈告诉我,那是我大舅第一次拿到工厂里发的工资,心里十分高兴,就拿出工资的一大半,带着全家7口人去城里的照相馆照相。

那时的黑白相片是没有背景的,外公和外婆坐在最前面,外公手里抱着四舅,其他的孩子都站在后面。大舅站在后排的中间,两旁分别站着妈妈、二舅和三舅。所有人当中,只有大舅穿的新工作服没有补丁,妈妈身上补丁最少,而且都是同色系的布补的,还不算太难看,因为那时妈妈已是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外婆有点偏心她。补丁最多的是外婆,她本来就大着肚子,加上身上的补丁加补丁,所以在照片上特醒目。妈妈告诉我,为了这张相片,大舅被外公臭骂了一顿,因为他认为照相既不能当饭吃又费钱费时间,不肯去照。后来在大舅的坚持和央求下全家人才在一个下雨不能下田的日子一起动身去了城里的照相馆。不过,妈妈当时也认为,对于这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家庭来说照相实在是一种奢侈,所以,相片上的每一个人都板着脸,没有人笑,可能是都舍不得花这个钱吧。

这是全家人第一张相片,也是外公的最后一张——外公在大饥荒的年代里饿死了。伤心往事妈妈总是不愿提,我也不敢让妈妈看到这张容易引得她泪水涟涟的相片,所以匆匆收好,又继续往下整理。这时,我又看到一本妈妈用粉红丝带系着的小影集,那是爸妈恋爱和结婚时的照片。因为爸爸酷爱摄影,很早就有了一部二手旧照相机,为妈妈留下许多年轻时的倩影。我很小心地解开红丝带,看到爸妈的结婚照片。照片的背景是爸爸宿舍改成的新房,一面白墙,一张床(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不一样高,就用砖头垫着),床下的箱子和马桶——妈妈的陪嫁。连个“喜”字都没贴,更不用说喜宴喜酒了——那时大家都穷,也没人笑话。照片上爸妈并肩坐在床边,坐姿有点僵,但脸上洋溢的却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微笑——外婆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可以自由恋爱结婚!

收好影集,站起身,正好瞟见女儿房间门上贴的照片,不禁站住看了一会儿。老公是摄影协会的会员,最大的爱好是给女儿拍照。女儿把她自己认为漂亮的照片全贴在她

房门上,在满满一大堆照片中,我看到一张全家福。那是去年我们全家在酒店吃年夜饭时拍的。背景是酒店里的一个大落地水晶吊灯和小型的喷泉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老公八十岁的老外婆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她的膝上坐着的是我那顽皮的女儿,我爸妈和老公的爸妈站在老外婆的后面,我和老公蹲在最前面。我们每个人都毫无顾忌地张着嘴巴开心笑着,女儿更是手舞足蹈,嘴巴有眼睛三个那么大。

妈妈总说我们这一代最幸福,赶上了好日子,这些年的变化真大,我说,过几年我们就开着私家车到海边避暑度假去呢。妈妈说,这些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真是做梦都能笑醒。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都得感谢邓小平带我们走上了安居乐业、直奔小康之路啊。我想起自己的入党志愿书,心里乐滋滋的。

窗外的春风抖动着绿色的羽翼,时而款款,时而迅急,那山本有的绿色灵魂便仿佛焦渴的行吟诗人听到泉水叮咚似的,急切地吐出了新绿,又是一个和煦的春天来到了——“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家乡七十二变

育黎初级中学段英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号召,如丝丝温暖的春风,刮遍了整个中华大地。我的家乡——育黎镇,更在十七大的号召下,日新月异,每天都创造着惊喜,新人新事新风尚数不胜数,不信,请随我来,走进因水而美丽,因水而赋有灵气的小山村,这个迷人的地方!

网上冲浪成时尚

四月中旬,我镇汪水村的丁昂花4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他告诉大家,如今自己不但可以在网上学到新的知识,更能在网上找到新的致富信息了。为让农民接受新的知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镇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致富信息,还联合相关部门免费为村民培训电脑知识,培养会上网、会利用网络致富的新型农民。目前,电信部门已为镇府驻地附近的上宋村、东纪村、育黎等村50多个农村用户安装了宽带。

山村安上了路灯

在临近车道的曹家村,一簇簇于去年竖起来的路灯真够“洋” :黑色的灯竿,乳白色的组合灯泡,可和城市街道的路灯相媲美,这是该屯农民自己筹资修建的,这在育黎属第一。曹家村党支部书记说,通过服务业和发展工业产业逐步富裕起来的曹家村群众,去年自发筹资1.3万余元安装了路灯,铺了水泥球场和水泥巷道。同时,还在村口建了一个钢混结构的大门。笔者看到,耸立的大门出口和进口两侧分别写着两副对联:“党政清廉人心归向奋发进取改旧貌,树立新风宏扬文化继往开来变通途”和“移风易俗奋发图强立壮志,众志成城协力同心建家园”。这正是曹家村人精神面貌的写照。

村村建了篮球场

前几年在农闲季节来到农村,看到东边一场、西边一桌的坐牌桌的人多的是。可如今笔者下乡采访时却发现村里打乒乓球的、打篮球的农民越来越多了。在育黎村,67岁的村民黄锦章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对篮球仍十分喜爱。他说:“现在我老了,不能打球了,但看年轻人打球真开心!”

去年,育黎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系统完备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镇党委、镇政府考虑广大群众的需求,决定通过市挂点部门扶持体育事业。北西屋是个经济薄弱村,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班人听说为农民建设体育设施,上级有资助,立即四处奔波,采取热心公益事业的私营企业捐助一点、社会知名人士赞助一点等措施,没增加群众一分钱负担,当年按标准建起了一个灯光篮球场。镇里把现场会开到塔庄村,帮助没有能力建设体育场地的其他16个村解决问题。

村中也建工业园

在小康示范村育黎村,你会看到了工业反哺农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成绩:夜晚,方正制衣厂灯火阑珊,生意通向韩国;大根酱菜令海内外人士竖起大拇指;东纪村的坤涛矿泉水大名鼎鼎。镇人大代表说:“村子新了,农民富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令人十分振奋,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在汪水大棚蘑菇生产基地,为乳山及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育黎镇蘑菇大棚已发展到120余个,蘑菇种植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下一步将逐步开发蘑菇深加工、精包装,出口创汇,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乳山食用菌第一镇。

门上春联有学问

“土地酬勤欣致富,农民减负喜逢春”,和往年传统祈福求财类的对联不同,今年,我镇农民更青睐反映农民增收和新农村新气象的“别样”春联。

在状元村——塔庄,当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我市部分书法家一步入义写春联活动现场,在简易长桌前便迅速挤满了热情的村民。“祖国山河美,人民日月长”、“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幅幅带着祝福和吉祥的春联刚刚写好,村民们就踊跃索要。不少村民还争相要求书法家们现编现写一些反映农民新生活、农村和谐、文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春联。村民们说,这几年,市里认真落实减免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惠农政策,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村民们生活好了,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村民倪胜春希望书法家们能帮他写副感谢党恩的春联。应闫胜春的要求,书法家们豪情所致,当场运笔如飞,书写了两幅春联:“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睦幸福长”,“政策落实家家乐,大地回春处处新”,不仅道出了农民们感谢国家惠农政策的心声,更歌颂了育黎政通人和、社会文明的新风尚、新气象。心儿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风儿呀莫把我的眼迷糊了

走遍田野使劲地望

昔日的家乡不见了

小河水唱来树欢笑

排排楼房彩虹飘

乡村都市乐陶陶

泥泞的街道舒展开了脸

汽车在平坦的大道上逍遥

华灯初上放射着迷人的光彩

夜校里电脑班飞出朗朗的笑

广场上扭动优美的健身舞

文明向上歪风少

皇粮国税全免掉

娃娃上学学费不用交

大病就医别发愁

合作医疗管报销

购农机买种子政府补贴多实惠 党的关怀暖心窝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是神话 电脑手机进了百姓家 农家院里轿车放

互联网架起了信息桥 和谐社会和谐人

新农村来新面貌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经济日报)

新合作化使农机化获革命性发展

□王鸿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机化经历了高—低—高的发展过程。前一个“高”,反映在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生产、使用、管理及科研领域对“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呼声和热情高,笔者曾经在军垦农场务农十年,并且有六年的时间使用农业机械从事耕作,亲身体验了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亲眼目睹周围“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缺“机”而导致生产艰辛、生活艰难的情状。而这后一个“高”恰恰是由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催生的,这后一个“高”不仅体现在农业机械数量的提高,更重要的,一是体现在农业机械使用形式的质变,由完全集体所有发展到允许农民个人购买,又由农民个人购买、个人使用发展到形成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地使用农业机械。二是农业机械概念的外延的扩大,由耕种收割发展到耕种收割、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以及林牧副渔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正如邓小平同志1980年指出的,广义的农业机械化,不限于耕种收割的机械化。三是农机市场的对外开放,一大批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进入了我国农村,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起点。

1978年以后,诞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同时,耕地小地块经营也限制了农机的使用和农机化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即使是大型国营农场农机化的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而农业机械是承载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道路,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而实践证明,单个的、小地块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可能充分利用当代新科技装备农业,不可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也无异于空谈。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有组织化的生产。而中国广大农民对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人民公社”式的“一大二公”、剥夺个人物权的“公有制”组织形态依然心有余悸。发展农业组织化绝对不能再走“人民公社”式的路子。中国农民是伟大的社会阶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大约20年前,我国河北保定等地区的农民就开始酝酿和发展了一批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农机协会。虽然这种“协会”在带领农民向组织化发展起了重要的探索作用,但是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往往成立得快也消亡得快。但是广大农民一直在探索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全国各地出现的“农机银行”“股田制”“农机互助组”“农机合作社”等,是农民艰辛的探索的见证。

20世纪末,笔者在相隔二十年后再一次踏上东北大平原时,尤其在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意外地发现,一些地方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耕地分割得像“棋盘格”、农民牵着犁杖走的现象;恰恰相反,在全镇8200公顷耕地上看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玉米地,大型拖拉机正牵引着中耕机在除草……只是再没有看到当年夏锄时人们挥汗如雨、手握锄头除草的情景。

当时全国农产品价格下“浮”、甚至处于“滞销”状态,而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却有增无减。此前,当地也曾发生过粮食滞销和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但当地农民在党委和政府引导下,走“以农机化为先导、以规模种植为突破口、以大流通为载体”的发展路子,这个镇的长山村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机股份合作社”,并逐渐在全镇各个行政村推广。这种“农机股份合作社”具有“现代企业”的形态。农机股份合作社把除个人所有的集体农机具和库房进行资产评估后(123.5万元),按地

7、人3的比例折股到农户(每股300元,折合4117个股份),农民自愿入社。农机股份合作社把合作社社员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全程进行机械化作业,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又突破了土地家庭承包的形成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的局限。农机股份合作社机械作业对社员农户只收取作业成本费,农产品归农户;对外作业收入则按股分配红利。全镇8200公顷耕地没有一块地撂荒,当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80元,比上年净增1580元。

2006年,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农业专业合作法》,无疑是对弓棚镇以及全国广大农民在新时期农业生产尤其推广和促进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创造的肯定和保护。弓棚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土地实现了规模作业,既解除了无农机户的后顾之忧,又充分发挥了现有集体和个人所拥有农机的使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百公顷玉米全程生产成本仅48万元,亩作业成本低于全省43.27元,全镇机械化作业4000多公顷每年就可节约成本500万元。公斤粮成本仅0.27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24元,百公顷粮食纯利润24.6万元。弓棚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还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可能。笔者2000年底再次到弓棚镇时了解到,弓棚全镇11个行政村,村村有农机作业队,共拥有52台大型拖拉机、21台大型收获机,513台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975台套,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200多万元。弓棚镇的农机股份合作社成为促进当地各业发展的“龙头”。全镇2.1万劳动力,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3000人左右,只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13%从事粮食生产,87%的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上,催生了畜牧业合作社的诞生。全镇千头以上的养猪场2个,规模养殖户2600户,5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27户,养鸡户1200户,日产蛋量1万多公斤。畜禽养殖促进粮食年“过腹转化”5万吨,每年还要外购粮食3万吨,消解了当时粮食降价的不利因素。畜牧业的发展又促使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向着工业和以畜产品销售、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镇的生产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牧业占到50%,农业只占9%,多种经营占18%,乡企民营占23%。第二、三产业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弓棚全镇的社会总产值中种粮收入只占了三成,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小城镇建设也有了相对充足的资金,城区改造、道路建设、市场规划以及文教卫生发展等城市化拉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当时国务院一位领导视察弓棚镇时,盛赞这里出现的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新五怪”现象:农业大镇,近九成的农民不种地;产粮大镇,年产粮8万吨不够用,每年还要外购3万吨;粮价下跌,农民收入逐年递增;生猪大镇,生猪不够卖,每年还要外购30万头;销售领域收入比生产领域高,卖猪收入比养猪收入高。

实现了这一步,弓棚镇的农机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功不可没。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首当其功!

弓棚镇曾是吉林省国家级农业综合改革的试点镇。而弓棚镇10年前成立“农机股份合作社”无疑具有革命性和里程碑的作用,为使处于低谷的我国农机化得以有一个新的发展发挥了探索者的作用。如今,全国各地各类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已经遍布农村大地,全国农机化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发展阶段,至2003年,我国农村各类机械总动力已经超过了6亿千瓦。弓棚镇“农机股份合作化”促使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多业并举的局面,起码给人以三点启示。一是农业生产必须拥有智能化的生产工具,这是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突出标志。当前在我国农村,先进的农业机械就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放弃了发展农业机

械化,就是背离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也就无从落实。二是发展农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农民、农业要走出孤立、封闭的小农经济状态,必须有与市场化发展相一致的专业分工明确、社会化协作广泛的社会合作组织,与农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同样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直至“三农”问题全部解决的必由之路。包括农机股份合作社在内的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利用率和解决无序化及扩大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农业生产必须借助先进的生产机械和经济组织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通过经济组织用市场规律合理调节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生产纳入市场化的轨道。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组织化、市场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实现了这“三化”,才能说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可喜的是,中央于2006年及时地出台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保护了农民的首创精神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在我国农村,各种农业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国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此文获征文二等奖)

下载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30年光辉历程30载火热青春征文稿 沐改革春风品幸福生活 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陈小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就是这个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近半个中国......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教育改革,勾画南昌腾飞蓝图 南昌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既是经济大发展的三十年,又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更加是人民思想大解放的三十年。南昌人......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故事 同口镇南青小学三年级学生:胡浩东 今天,我家里买来了新的微波炉和电炒锅,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看来,做饭是越来越轻松了喽!” 晚上,我家的厨房里可热闹......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从国家扶贫县到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地处黄土高原,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沟壑纵横,人民温饱问题都......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风雨征程三十载 羽翼渐丰展新颜 中心局信函处 顾博从1978到200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三十年改变人生历程岁月悠悠,人生如歌,转眼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第30个年头。30年的时间似乎很长,因为它足以让一个毛头小伙子的脸上布满沧桑, 30年的时间似乎又很短,因为它......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约会春天,沐浴春风夜空,是那么的神秘。凝视着那轮弯弯的月亮,妈妈和我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