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重点
国土安全问题
试分析地缘政治环境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我国的安全环境存在着双重性:一方面,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邻国众多、情况复杂,面临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1)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
在世界军事强国中,美国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从主流看,美中建交后的关系是向前发展的,但是由于政治及战略利益,美国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应该是综合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2)周边热点地区发对我国的影响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朝核问题突出,给我国造成很大压力。印巴问题:两国存在民族怨恨、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印度大力发展核武器,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对我国的安全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3)边界和海洋权益的领土争端尚存
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印度等国家的领土争端。
我国与日本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争端、钓鱼岛争端。我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关于南沙、西沙群岛主权归属和南海海域划分的争端,解决争端的前景尚不明朗。
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困境与对策
·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困境
(1)多方占领:越南是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菲律宾非法将我国海域划入其版图并占领9个岛礁;马来西亚侵占了3个岛礁并将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印尼和文莱虽没有侵占南沙岛礁,但侵入了我国传统海域。(2)扩充军备:东南亚争端各国基于海洋战略利益的计量,实施海洋战略,打造强势海军。(3)联合对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博弈,相互支持,加强与中国对抗与谈判的实力,(4)大国介入:日本和印度加强与东盟的联系,炒作南海问题,使之国际化和复杂化;美国欲通过南海问题防范和制约中国的崛起,加大了对南海地区的军事渗透。·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对策
(1)经济政策: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合作,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南海,形成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2)外交政策:与有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发挥国际组织的协调功能;从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方面加强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寻求共同利益的增长点。
(3)军事政策: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军事威慑;采取海监、海警巡航等准军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
(4)政治策略:加强全国人民的海权意识,保证群众基础;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友好关系。
对中俄土地划分得失的评价
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此协定与《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以及《中俄西段国界协定》一起,标志着四千三百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虽然我方放弃了部分争议领,地图主张缩水,但收回了部分原非实际控制的领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清政府签订的领土边界条约,确实是不平等的,但是按照国际法公约那是主权国家的政府行为。这段历史要尊重,我们又要照顾现在,考虑到实际占领原则,考虑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在这样划界对于中俄两国来说应该是最合乎理性的选择。中俄国界全线划定使中国的北方边境得到稳固,增强了两国的政治互信,为两国的国家环境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朝鲜伊朗核问题
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伊朗各自的立场和动机
美国 立场: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会接受一个有核的伊朗。
动机:(1)借机削弱伊朗,构建“中东新秩序”。
(2)借机打压甚至改变伊朗现政权,竭力把伊朗这个仇美反美的国家纳入自己的政治价值体系。(3)从能源战略考虑,控制伊朗的石油。
(4)担心在海湾地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5)伊朗所处位置紧邻重要的海上通道,不仅影响中东地区石油安全运输,而且极具军事威胁。
(6)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以色列的态度对英美处理中东问题所持立场极具影响。伊朗 立场:伊朗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核计划
动机:(1)受历史悠久的大国情结作用,举国上下普遍支持发展核技术。
(2)维护国家安全,防范美国和以色列的需要。
(3)扼守世界油库的大门,拥有地缘战略优势。
(4)阿拉拍国家与美英的文化、宗教巨大差异。
国际核扩散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1)《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主的国际防核扩散机制存在不公正性,促使某些国家产生发展核武器的冲动。(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致使核武器不断扩散。
(3)国际安全环境动荡不定使众多国家发展核能力的动机难以根本消除。
(4)美国的双重标准破坏了国际防扩散努力的公正性,出于地缘政治和当事国与美国的关系考虑区别对待。(5)科学技术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核技术扩散难以避免,积累核材料和获得核武器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
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有何影响?
朝鲜拥有核武器严重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
(1)在军事上,美国不排除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一旦美国攻打朝鲜,中国的“安全屏障”将失去。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直接威胁到中国稳定繁荣的长远利益。
(2)朝鲜拥有核武器有可能会使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化。朝鲜拥有核武器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会走向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进而引起亚洲的军备竞赛,后果将不堪设想。
(3)北约不断东扩,美国势力扩张至中亚地区,朝鲜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更加凸显。中国也应当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而保持同朝鲜的友谊。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核问题?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根本的举措是尽力劝和。解决朝核问题最根本的是美朝两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手段双方协商解决。中国还应积极斡旋重启六方会谈,等待朝鲜的重新加入,加强与美日谈判争取减弱其对朝鲜的制裁和军事威胁带来的压力。要在充分尊重朝鲜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密切两国往来,加强经贸合作,并且尽最大可能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朝鲜决策的影响力。
中国应为朝核问题及半岛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同时,立足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利益,中国在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的同时,还应对朝鲜明确表示我们的底线,防止美日韩三国协调体系的强化,防止朝核危机的进一步升级。
台湾问题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地理角度:台湾是我国大陆架向东的自然延伸。
(2)历史角度:中国最早发现台湾并对其实行有效行政管辖。(3)民族构成:台湾人和大陆人拥有共同的祖先。(4)法律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都认定台湾是中国领土;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两岸关系的现状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有哪些? ·两岸关系的现状
(1)两岸民间往业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2)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3)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4)两岸全面直航有缓慢进展。(5)两岸政治僵局持续,互信严重不足。·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
(1)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猖獗。
(2)两岸政治制度不同,文化意识形态存在差异。(3)外部势力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军售。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与主张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5)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能源(石油)问题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及带来的后果,如何应对。
(1)特点:能源资源约束明显,人均资源量低;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
(2)后果:我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但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应对:加强节能: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效目标;发展节能产业,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方向转变。引导能源需求:强化公众节能意识,鼓励社会合理的消费选择。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向节能倾斜的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
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政府的节能管理机构并使其法制化和规范化。
节能降耗:改进、鼓励最佳可行技术和最有经验推广。
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1)开源节流:要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建立能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消费模式。(2)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我国多元化的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3)保卫海上通道安全:大国的军事威慑及日益猖獗的海盗威胁等不安全因素促使我们必须加强保卫通道。(4)制定石油战略储备:实施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的石油储备战略。
(5)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实施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建立配套市场,开展中远期石油产品现货交易。(6)与石油进口国和国际能源组织合作:启动在能源、油气等方面的具体示范性合作项目,加强多边能源合作。
中日关系问题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吗?日本为什么会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暧昧? 不是,中日关系的核心是战略问题。
民族观:日本民族长期困守海岛,形成单一的民族结构,语言、历史和文明程度高度统一。同时也铸就了狭
隘的民族性格,由狭隘心理衍生出大和民族的优越感、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的民族心态。
历史观:日本国内依然存在着顽固信奉、尊崇天皇制的“皇国史观”群体。其往往占据舆论主流,左右日本
政坛,主宰日本国家的命运。
宗教观:日本宗教具有多样性和随意性。日本一些信徒对宗教的信仰缺乏一种虔诚如一的心态。作为一种心
情或基本感觉存在,成为多种多样现世利益的寄托。
你认为中日钓鱼岛、东海问题该如何解决?
(1)中国需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成立跨部门的专门机构,研究处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战略对策。
(2)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对于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中国掌握着较大的主动权,但应该做好日方可能将该问题提交国际法院的思想准备,全面加强对中日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3)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依据有关国际法、国际条约,遵循以公平原则为首的各项国际原则进行平等的磋商。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现在是合作与摩擦并存的局面。两国需要适应磨合,中日关系必须妥善处理,从战略高度,即从历史、大局和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当是理性选择和最佳方式。
(1)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2)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3)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未来的世界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未来的国际秩序应当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当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贡献。
第二篇:2013-2014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II》期末复习要点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中央推进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改革的主要举措,当前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2.请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精神,阐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应对国家改革发展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我国当前改革的红利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4.全球经济变化的新特点;我国如何应该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5.《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有关内容,大学生应该如何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当如何坚持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6.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应当采取怎样的国际策略。
7.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8.请阐述中国梦的内涵、路径和保障。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专题一
一.形势的概念
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 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
“政者,正也;策者,谋也。”(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
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
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
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
区别:
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
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 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
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
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
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
一.十七大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二.对党章的修改
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
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
4.提出“信息化”;
5.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
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
评价: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目的性质: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关于党的建设
1.思路与目标
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体目标: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基本内容
核心: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五个重点: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坚决反对腐败 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专题三
一.什么是发展
二.什么是发展观
三.关于发展观的理念
四.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专题四
一.三农的含义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
二.三农的地位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三农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任务艰巨;
2.粗放式农业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3.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
4.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各项建设任务繁重。
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五.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
生活宽裕——核心目标 ;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
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六.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思路: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少取”就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放活”就是要进行农村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农村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七,农业发展的方针
(一)总体要求;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三)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六)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专题五
一.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二.和谐社会的特征
1、民主法制;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怎么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为什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二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
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是以市场换技术模式的反思。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
就是把增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怎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 3.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增强三大创新能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专题六
一.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是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怎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3.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专题七
一.中国关于统一台湾的思想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提出:
2.“爱国一家”“一纲四目” 3.“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首次提出两岸“大三通’’(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4.叶九条
5.邓六条
6.江泽民主席八点主张
7.胡锦涛主席四个绝不 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二..台独背景
1.日本因素 国民党因素 美国因素
2.民进党成为“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明确“主张台湾的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
3.陈水扁上台后的“台独”言行
三.海基会和海协会的领导人:
辜振甫和汪道涵
四.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五.三党访问大陆的意义
反制“台独”的力量空前壮大,对台湾的民进党施加了压力。
营造了两岸和平的气氛,一举扭转了海峡两岸剑拔弩张、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紧张局面。
建立了党与党沟通的管道,促进了两岸党与党的合作,坚持共同反对“台独”
有利于强化台湾的“中国意识”。
向世界显示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台湾岛内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六.两大阵营
(1)“泛蓝阵营”:“泛蓝阵营”由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组成。由于国民党党旗颜色为蓝色,故被称为“泛蓝军”。
(2)“泛绿阵营”:“泛绿阵营”由民进党、台联党、建国党以及其它“独派”政治团体组成。因民进党的党旗为绿色,被统称为“泛绿军”。
(3)两大阵营的政治主张
泛蓝阵营的政治主张: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
泛绿阵营的政治主张:坚持“台独”、反对“九二共识”
七.陈云林访台成果
1.签署了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四项协议。
2.举办了两岸金融界座谈会和工商界、航运界座谈会。
3.商讨了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措施、办法。
4.完成了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和长鬃山羊、梅花鹿的手续和赠台大熊猫赴台事宜。
5.商谈规划了下一阶段两会商谈的议题和加强联系与交流事宜。
6.广泛接触了台湾各界人士,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八.台湾的三不和中共的三通
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和通邮、通航、通商
专题八 中美关系
一.中美关系在“胡奥会”:G20峰会中的峰会上的定位
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元首对两国关系的新定位有三个特点,用胡锦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 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
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
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
二.合作的内容
(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关系两国的根本利益;
(二)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面有共同利益;
(三)打击恐怖主义方面;
(四)打击毒品贩运和国际有组织犯罪方面;
(五)在全球范围建立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方面;
(六)在实行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方面。
三.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
(一)意识形态因素
(二)经济贸易因素
(三)安全因素
(四)台湾问题
(五)人权问题
(六)美国保守势力的消长
四.三个通报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八·一七公报”,专题九
一.两国关系现状
现状:共识多于摩擦,合作多于竞争
1.战略利益相近是战略共识的基础;
2.在全球性问题上存在广泛共识在地区合作方面有着共同需要;
3.在对外关系中奉行类似原则;
4.双方都把与美国的关系作为自己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关系特点
(一)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双边关系;地区合作;国际战略协作
(二)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
(三)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影响因素
(一)历史遗产的消极性
(二)地缘政治因素;
(三)各自利益的独特性;
(四)大国交往的博弈性
(五)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六)美国因素
专题十
一.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关系友好交流和文化交流时期;
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
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和平交往时期。
二.中日交流的古代使者
三.村山谈话精神
村山谈话”承认日本过去实行错误的国策,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
四.中日交往中的四个文件 1972年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
1978年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
2008年两国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五.中日关系的定位
六.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
1.历史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
历史原因:台湾曾经50年被日本殖民统治;
现实考虑:台湾海峡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3.东海问题
中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日主张:“中间线”划分法
4.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在1894年之前,日本对此没有争议。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但日本将钓鱼台诸岛同琉球群岛一起让美军占领。
1971年,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本政府接收。钓鱼岛诸岛正式随琉球交给了日本。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解决”。
(二)其它问题
日本扩军问题
防卫厅升为防卫省
战争赔偿问题
慰安妇问题
在华遗留毒气弹的问题
日本右倾化
修改和平宪法问题
(三)现实的战略差异问题
把日美同盟始终作为首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任务、目标;
从小泉到安倍晋三首相都极力阻挠欧盟对华军售的解禁;
七.胡的对日六点主张
1、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双方应该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重大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2、加强战略互信。双方应该相互视为长期合作伙伴,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照顾对方重大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彼此分歧。
3、深化互利合作。双方应该充分发挥经济互补优势,营造新的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亮点,实现中日经贸合作由量到质的飞跃,巩固中日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4、增进两国人民感情。双方应该着眼于中日关系长远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巩固中日友好的社会基础。
5、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双方应该不断完善政府、政党、立法机构、经济、文化、防务等领域交流合作机制,构筑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框架,为中日关系发展提供有力机制保障。
6、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双方应该以亚洲为重点,加强战略协调和合作,携手推动建立东北亚和平机制和亚洲区域合作,共同致力于亚洲振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专题十一
一.五四运动意义
精神遗产
(一)爱国精神
(二)民主精神
(三)科学精神
(四)革新精神
(五)促进中西交流的开放兼容精神(课本85-86页)
(六)关注民族危亡的忧国忧民精神(课本86-87页)
当代意义
(一)促进统一,建设小康,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详见课本88-96页)
1.爱国、爱社会主义,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二)增强素质,做好表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努力提高素质,做遵纪守法公民;
2.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做民主建设的典范
(三)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崇尚科学理性的当代旋律
1.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
2.做社会和谐理念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四)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继承“五四”青年的历史传统
1.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2.着力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扩大开放,明辨是非,推动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1.扩大开放,增强经济文化活力;
2.明辨是非,正确引导社会多样化思潮。
(六)面向现实,投身实践,履行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
1.面向现实,勇担重任,建功立业;
2.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书写无悔青春。
专题十二
一.金砖四国
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为BRICs(发音类同英文的“砖块”
二.四国的状况
(见课本59—61)
三.四国的改革 同上题
四.四国的对话机制(我也不知道)
专题十三
一.次贷危机的定义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温家宝总理所说)
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
第四篇:学期形势与政策重点内容
2015级下学期《形势与政策》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国是”
“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
2、“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简称“九二共识”)
3、大数据(big data mega data)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4、“供给侧改革”
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5、“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 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6、写出以下图标的国际组织名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二、问答题
1、“国事”与“国是”有何异同?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2、“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要求在哪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要求在以下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
3、李克强总理表示,2016年重点做好哪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三)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4、需求侧包含几大要素?供给侧包含几大要素?当前供给侧改革有哪五大重点任务?
需求侧包含:投资、消费、出口三大要素,统称为“三驾马车”; 供给侧包含: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当前供给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5、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何谓“两众两创”?
优化劳动力配置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 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未来将从哪四个方面降低企业显性成本?
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降低企业显性成本:一是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二是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四是实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7、简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经济政策把握的总体思路
宏观经济政策把握的总体思路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而不是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或选择把钱投向哪一家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还要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践证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放水养鱼”,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让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落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8、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9、史无前例的军改将原七大军区改组为哪五大战区?
1、设立北方战区,战区指挥机构在北京。含内蒙、东三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北部、环渤海和部分黄海海域,北方战区空军、北海舰队。负责俄罗斯、朝鲜半岛、渤海、部分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北冰洋方向,协助日本方向。
2、设立东方战区,战区指挥机构在南京。含山东南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东部、部分黄海和整个东海海域,东方战区空军、东海舰队。负责东太平洋、日本、台湾方向。
3、设立南方战区,战区指挥机构在广州。含云南、广西、广东西部、海南、南海海域,南方战区空军、南海舰队。负责东南亚半岛、南海、南太平洋方向,协助东太平洋、日本、台湾方向。
4、设立西方战区,战区指挥机构在成都。含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西藏地域。负责印度、中亚、印度洋方向(后续印度洋方向的海外基地归该战区管理使用),协助东南亚方向、俄罗斯方向。
5、设立中部战区,战区指挥机构在武汉。含河南、湖北、湖南、贵州。承担全军的后备队角色,支援各方向。将20集团军南迁至贵州,作为长江以南的后备队。54集团军主要作为长江以北的后备队。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含解答)
1、请简述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一些城镇政府缺乏大局观念,过分注重经营城市,而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政府普遍地对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歧视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尤为突出。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2、中国梦是什么?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1年实现,距今还有8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2049年实现,距今(2013年)还有36年。习近平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提出的社会背景“中国梦”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历史任务和中国道路,就是让社会事业全面现代化,最终体现为人的现代化;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一切围绕对人民的责任、围绕人民的要求,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国家、社会和人民共同进步。“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不断拓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道路背景。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理论背景。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制度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梦是经过长期酝酿、有坚实依据、可盼可及的蓝图之梦。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国家层面,在国内,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国际上,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此都明确了中国梦有利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书记应时、应势提出了中国梦。
3、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一个人要想获得创业者的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创业能力。强烈的创业意识
强烈的创业意识,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创业的成功是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事业的成功总是属于有思想准备的人,也属于有创业意识的人。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之路,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自主创业就等于是一个人去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自信、自强、自主、自立创业精神
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依恋平淡的生活,敢于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才干,勇于使自己成为生活与事业的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竞争意识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立足社会不可缺乏的一种精神。全面的创业能力素质
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组成。
1、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创业者的决策能力通常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2.经营管理能力。
3、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进行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积累起来。只有这样,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交往协调能力。交往协调能力是指能够妥善的处理与公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客户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协调下属个部门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中,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一个未来的创业者,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整合资源和信息的人。以前有所谓的空手套白狼的人,其实就是一些善于利用和整合资源的人。
1、选择一个好的搭档。
2、及早出笼。
3、让你的想法自己进化吧。
4、理解你的用户。
5、让少数的用户深爱你的产品,而不是让大多数用户对你的产品口带微词。
6、提供让人意想不到的优质客服。
7、给自己做一个记录表。
8、花最少的钱。
9、有饭吃就好。
10、排除干扰。
11、不要泄气。
12、不要放弃。
13、失败的交易就让它们过去吧。
4、如何认清当前就业的基本形式
1.城镇新增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今后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495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2.体制转轨遗留就业问题仍很突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的任务繁重,部分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存在。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4.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5、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今的形势下,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大学生要调整和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首先要调整就业心态。大学生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大众化的趋势,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毕业生就业不一定要扎堆城市,也可以考虑一些小城市,甚至是县镇乡地区。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优待,低薪就业,甚至是不带薪就业,先赚取经验也是很必要的。应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初入社会,可以进入基层好好锻炼,培养出实打实的本领。其次,要提高就业能力,也就是就业素质,它既包括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又包括心理素质、求职技巧等。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求职失败时,也要自信乐观,要有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要注意培养求职技巧,求职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涉及到很多细节性问题,如言谈举止;应在平时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在求职时不至于因“小”失“大”,错失就业机会。
其次,大学生就业前,首当其冲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的给自己定位。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以指导学生就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加强信息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向其传授面试技巧等。
学校也应及时完善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在网站建设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应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就业网上应有一套信息丰富、及时准确、有互动板块的大学生成才导航系统。
再次,当代大学生应知道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进入用人单位是新的教育阶段的开始,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有一个过程,需要更加专业的职业训练。真正优秀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进入社会也能很快适应本职工作,这样的学生才最有发展后劲。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也不能奢望毕业生既有职业技能又有丰富知识,需要有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的各种准备。
最后,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向社会大众正确宣传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所形成的劳动人事制度,向社会大众正确宣传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就业岗位大众化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要让大学毕业生明白,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要以大众化的就业观为必要条件。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地方和用人单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吸纳大学毕业生的动人事迹;大力宣传毕业生自我创业的典型;大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行业工作的精神风貌;大力宣传到基层光荣、在基层大有可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毕业生们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地去争取、拼搏、奋斗,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2如果让你来当某事市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新进城农民的各项权益
第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第二,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第三,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O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制定了2003年至2010年的培训规划,确定了培训方式、实施办法和具体目标。但由于目前许多实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实施规划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各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大,资金严重匮乏。农民整体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原因。为了对农民进行补偿,各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四,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我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我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要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贡献。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积累一些资金,掌握一些技术后,终将返乡。我们曾调查过的重庆市开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该县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为宗旨,为农民工返乡发展家乡经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很值得推广。以往我们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今后应当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力度,使农民工为改变家乡面貌,推进农村城镇化做出贡献。
二、3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阔。日趋统一的国际大市场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将给予我国经济以更大的激发力,经济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建立了一个打破国家疆界的更加广阔的经济竞争舞台,各国、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所搭建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参与国际竞争,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品不断优化与进步,激发中国企业努力进取,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
(二)全球资本市场为弥补我国资本不足提供了便利。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现代化实现的瓶颈。引进国外的资金,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加快资金在全球范围流动速度,为各国引进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性。
(三)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在世界范围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浪潮。为中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四)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交流与传播为我国吸引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机会。
二、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
中国作为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后来者,从国际经济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国际经济竞争力尚弱,但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程度相对较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国民经济对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的依存度逐年上升。
(一)产业结构和市场面对的冲击。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里,我国仍然属于国际分工体系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总体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层次产业为主导,与发达国家形成的主要还是垂直分工。同时,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相对较高,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和外资来源国结构等方面又存在高度集中现象,使我国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良影响和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二)金融安全存在隐患。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基本上还是安全的。
(三)被迫接受一些对自己不利而且还不熟悉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约束。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制定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就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条约和惯例,在经济主权上作出某些让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遭到削弱。
(四)外部不良因素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运行体之中,经济的传导性和扩散性日益扩大。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既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也会接纳世界经济传递出的各种变量,外部的资源和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世界经济的波动会迅速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各类不良因素也会迅速传入国内,构成猛烈的冲击。
总之,21世纪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使我们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只要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新经济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三、材料分析题
青年人的生活时代不同,其历史责任与使命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当代青年,很少像过去那样,在战场或艰苦环境当中经受刻苦的锻炼,拥有壮怀激烈、报效国家的机会与责任。但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志,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开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人,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落实好党的十八精神,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从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3.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人的愿望。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此,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
首先,在思想上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以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政治、对国家发生的大事不是很关注,就算是到了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热心,多么有素养,但是我一定会慢慢改变,慢慢进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经常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其次,在生活中,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以这个理念为学校、为学院、为班级、为同学多做些事情。学校在快速地发展,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以学校的利益为出发点,起先锋模范作用。再者,在学习上一定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及时为自己充电,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落伍,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国家、民族和父母完成了让我们诞生的任务,那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去创造价值和财富,为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尽绵薄之力,活出一个隐形硝烟时代的英雄。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为祖国的建设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现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国梦”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