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广东省濒临南海,毗领港澳,交通便利,华侨众多,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全省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二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广东又排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有8个第一。广东省GDP占全国1/8,税收占全国1/7,仓U汇占全国1/3,出口占全国协。20xx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八十年代初,广东省的农产品价格率先放开,“三来一补”外向型企业异军突起;九十年代,以外资带动农产品出口,以“高产量、高产值、高效益”为内容的“三高”农业快速发展;跨人新世纪,广东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重点发展南亚热带的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畜牧业和园艺业成为广东农业的两大增长点。近年来,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五个特点:(一)龙头企业发展快,产业化组织分布合理20xx年广东省共有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1898家。按组织类型分类,龙头企业带动型1083家,占57%;中介组织带动型283家,占15%;专业市场带动型197家,占10%;其它类型335家,占18%。按利益联结方式分类,有合同关系1094个,占57.6%;合作方式按股分红的213个,占26.4%。全省1083家农业龙头企业中,省级重点扶持115家,市级重点扶持310家,县级重点扶持688家。从产业类型分,种植业353家、畜牧业287家、水产业105家、林特产业75家、其它行业263家。(二)龙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全省1083家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6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2439万元;年销售收入达760亿元(专业市场交易额),净利润40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有150家。规模最大的广东温氏集团年销售收入达48亿元。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一大批种养生产基地,农作物种植面积达87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36万亩,养畜量1636万头,养禽量6亿只,农产品加工量达1820万吨。(三)突出科技创新,实施标准化生产广东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带动农民增收过程中,特别重视良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珠海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1999年广东省政府确定的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目前已建成集规模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科普教育、推广示范服务和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区的斗门对虾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高薪聘请养虾专家,发展繁殖快、产量高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推广益生菌调水和防治病虫害等十大健康养殖技术,辐射带动20个乡镇、8万多农民,人均收达9320元,比斗门区农民人均收入5224元,高出78.4%。深圳市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与科技部门、大专院校以及国外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公司联合起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光明集团公司原是一个国有华侨农场,1958年建场,1999年实行政企分开。20xx年总资产达8.2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1亿元。公司在加强自主研发基础上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和人才基地,走出了一条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之路。光明猪配套系已被国家科技部指定为20xx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四)重视体制创新,发挥中介组织功能体制创新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77家,占69%,其中民营企业有65家,占非公有制企业84%,外资、合资企业有12家。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广东在加强龙头企业改制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以流通为主的中介组织已成为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珠海市斗门农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于20xx年9月,现有会员370人,拥有总资产7161万元,其中流通运输车辆360辆,电脑30台,水产运输船20条,直接带动从员600多人。20xx年协会销售水产品11万吨,年销售额20亿元,创利润3亿元,出口创汇750万美元,上交税金982万元。仅水产养殖带动1.8万农户、5万农民,对虾养殖16.5万亩,增收630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3500元。(五)企业品牌意识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广东1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专门设立有研发机构的55家,建立专门质检机构的70家,获得国家或省级科技成果奖的19家,被省部级认定高新科技企业的20家。
第二篇: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
广东省濒临南海,毗领港澳,交通便利,华侨众多,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全省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二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广东又排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有8个第一。广东省GDP占全国1/
8,税收占全国1/7,仓U汇占全国1/3,出口占全国协。2003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八十年代初,广东省的农产品价格率先放开,“三来一补”外向型企业异军突起;九十年代,以外资带动农产品出口,以“高产量、高产值、高效益”为内容的“三高”农业快速发展;跨人新世纪,广东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重点发展南亚热带的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畜牧业和园艺业成为广东农业的两大增长点。近年来,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五个特点:
(一)龙头企业发展快,产业化组织分布合理2003年广东省共有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1898家。按组织类型分类,龙头企业带动型1083家,占57%;中介组织带动型283家,占15%;专业市场带动型197家,占10%;其它类型335家,占18%。按利益联结方式分类,有合同关系1094个,占57.6%;合作方式按股分红的213个,占26.4%。全省1083家农业龙头企业中,省级重点扶持115家,市级重点扶持310家,县级重点扶持688家。从产业类型分,种植业353家、畜牧业287家、水产业105家、林特产业75家、其它行业263家。
(二)龙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全省1083家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6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2439万元;年销售收入达760亿元(专业市场交易额),净利润40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有150家。规模最大的广东温氏集团年销售收入达48亿元。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一大批种养生产基地,农作物种植面积达87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36万亩,养畜量1636万头,养禽量6亿只,农产品加工量达1820万吨。
(三)突出科技创新,实施标准化生产广东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带动农民增收过程中,特别重视良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珠海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1999年广东省政府确定的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目前已建成集规模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科普教育、推广示范服务和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区的斗门对虾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高薪聘请养虾专家,发展繁殖快、产量高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推广益生菌调水和防治病虫害等十大健康养殖技术,辐射带动20个乡镇、8万多农民,人均收达9320元,比斗门区农民人均收入5224元,高出78.4%。深圳市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与科技部门、大专院校以及国外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公司联合起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光明集团公司原是一个国有华侨农场,1958年建场,1999年实行政企分开。2003年总资产达8.2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1亿元。公司在加强自主研发基础上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和人才基地,走出了一条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之路。光明猪配套系已被国家科技部指定为20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重视体制创新,发挥中介组织功能体制创新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77家,占69%,其中民营企业有65家,占非公有制企业84%,外资、合资企业有12家。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广东在加强龙头企业改制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以流通为主的中介组织已成为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珠海市斗门农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于2001年9月,现有会员370人,拥有总资产7161万元,其中流通运输车辆360辆,电脑30台,水产运输船20条,直接带动从员600多人。2003年协会销售水产品11万吨,年销售额20亿元,创利润3亿元,出口创汇750万美元,上交税金982万元。仅水产养殖带动1.8万农户、5万农民,对虾养殖16.5万亩,增收630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3500元。
(五)企业品牌意识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广东1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专门设立有研发机构的55家,建立专门质检机构的70家,获得国家或省级科技成果奖的19家,被省部级认定高新科技企业的20家。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与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郭生河
(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列举了美国等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通过分析,对如何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验启示
农业产业化,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农业一体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龙头企业带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农户和基地相结合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一体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
1.1 美国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美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高度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大格局已全面形成[1]。其经营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农业的合同制经营。这种形式是通过工商运输大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合同的办法,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联结起来,形成产供销(或产加销)的有机综合体。美国的绝大部分农产品如饲料、肉鸡、水果、蔬菜、蛋等都是根据合同生产的。二是农场主合作社经营。这种形式是由若干农场主自愿联合组成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联合经营农业。这种合作社并不改变家庭农场的经营地位,它主要为农场主提供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销售、储运、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三是农工商综合企业。这种形式是指大公司(工业、商业、或金融垄断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大农场,并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本身、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乃至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组成有机的农工商综合体。这种农工商综合体的特点是实行完全垂直一体经营,生产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经营规模也较大[2]。
1.2 日本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农业经营的土地规模十分狭小,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的家庭个体经营为主[2]。日本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成功地创造了一条不同美、英、法、德等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小规模家庭经营
1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日本如此之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日本农协是一个具有二重属性的农业合作社,一方面它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的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借以推行农业现代化及其他农业政策的中介机构。农协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开展一系列的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比如:农协组织可以为组员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协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了包括对农业经营进行宏观和微观上指导、生产资料购买、资金存贷、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销售、保险,以及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问题研究、出版和教育活动,深受农民的欢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本农协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这与日本政府对农协在税收、价格、信贷、流通以及设施等方面,有许多优惠政策,给予补贴有关[3]。如:在税收上,日本对农协法人采用特殊税制,农协所得税率为23%,事业税率为8%;而一般企业的所得税率为40%,事业税率为12%,等等。
1.3 泰国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泰国是我国的近邻,经济上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泰国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GDP中所占比重一般为50%--60%。泰国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是实施农业工业化战略,并经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施战略的突破口和关键。其经营形式主要有:农业合作社;“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农业合作社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并为农户提供有偿服务的。政府不干涉合作社具体事务,但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合作社在实际运行中尽可能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提高了经济和政治地位。“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了政府、银行、公司和农户四者之间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和紧密合作,这有利于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分散的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发展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家庭农场在泰国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农场经营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商品量大,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4 荷兰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荷兰是一个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的发达国家,享有“欧洲门户”之称。荷兰虽然农业人口少,农业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但它却是一个农业和农村发展非常成功的国家。农业为国民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食品,农业净出口要占全部产品净出口(不含服务出口)的90%左右[3],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它充分采
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高效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荷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大农场经营,实行高度集约经营和专业化经营;二是农业合作社组织。荷兰采取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模式,一方面是因为荷兰人多地少,特别是农用地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人口少,大约71%的农场平均不到2个劳动力,但是,农民普遍接受了较高文化教育,国家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机构也十分发达,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合作社组织是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存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且广泛存在并作用于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和农业信贷、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领域。合作社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5 以色列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该国不仅耕地少,而且水资源严重缺乏,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然而,以色列的农业却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以色列农业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其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以色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除此之外,还与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宏观调控及建立农业区域合作组织和农业专业组织等支撑与服务体系是息息相关的,这些措施都促进了以色列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有效地发展。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纵观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做法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的集约经营,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商品化、企业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方式[4]。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提高龙岩市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要积极扶持和引导
国外的经验表明,政府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政府部门通过制订政策、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对农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如,(1)政府给合作社各种优惠政策。(2)实施农业信贷支持政策。(3)采取低税收优惠政策。因此,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和引导。
2.2 重视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它一方面连接着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连接着生产基地的千家万户,担负着开拓市场、疏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供服务等综合功能。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竞争能力的大小和带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例如,泰国正大集团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最佳典型。
2.3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本质,是维系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美国,通过农业的合同制经营、农场主合作社经营和农工商综合企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利益调节机制,使农业生产的供、产、加、运、销等部门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泰国,特别是通过“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把小农的个体经营纳入公司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范围,并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荷兰,农村家庭农场与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效益结成利益共同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4 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从各国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实践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国家,合作社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从基层到全国都比较健全,这些合作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得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在美国,有5/6的农民参加了合作社,而家庭农场一般都参加几个不同性质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参加2个合作社;在荷兰,每人平均至少是3—4个合作社的成员;泰国70%的农民参加了农业、土地、渔业等各种合作社,另有奶牛、农产品、菠萝等合作社;以色列80%的农产品是由集体或合作组织生产的。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帮助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5 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是基础
纵观国外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都非常突出,这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农业的国家,其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在美国50个州中虽然有37个州从事商品蔬菜生产,但主产区比较集中,并且形成西南冬季蔬菜基地、中南冬季蔬菜基地、东南冬春早熟蔬菜基地和北方冷凉蔬菜产区四大产区,以上
四大产区的蔬菜产量约占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3];荷兰是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区域化布局突出。全国由西向东已形成了三个主要生产带,即西部沿海园艺生产带、中部奶类生产带和东部、南端畜牧生产带[2]。各地发展农业产业一定要根据实际,以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
2.6 农业服务社会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农民进入市场都是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一般是通过合同方式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如在农工商综合体系中,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某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的工作都是由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这种一体化的全程服务,不但经营风险大幅减少,而且也使综合体的整体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美国,农场主的某种需要通过打电话就可经按时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2.7 加强教育,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教育是强国之本,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以色列就非常重视教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高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以色列的文盲率只有1%,高素质的农民不仅能很快地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而且能在实践中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和方法。这是以色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有力保证,也是以色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荷兰的高效农业之所以取得举世关注的成效,这与其重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是紧密相关的。因此,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特别是对农业人口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肃雅.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花生产业进程[J],河南农业,2005,(5):34-36.[2] 赵保佑,张成智主编.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4.[3] 赖作卿 著.产业分化与企业成长—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1.[4] 胡雪梅,王滨等.国外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4.4.作者简介:郭生河,男,1964年生,龙岩农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遗传育种学的教学工作。联系方式:***;guoshenghe45@sina.com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承包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以技术服务连接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农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完善城乡服务网络,现结合云南省砚山县农业发展状况,继续为“辣椒之乡’做好辣椒产业,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应抓好以几方面工作:
1制定合理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搞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对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规划时,首先就得抓住“主导”,即应当只抓几个重要产业,不要过多过滥地进行规划。抓好机构组建,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体制与机制创新理念,促进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企业结合,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实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另外,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产品优势。由于全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资源分布不同,必须考虑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产品基础优势。
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以辣椒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服务,巩固、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一方面利用烟水工程、以工代赈、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兴建旱地小水窖、小水井,改善辣椒生产灌溉条件,建设相对稳定的辣椒生产基地,稳步发展辣椒生产。
a推广新种植规范,创新冬早辣椒培育壮苗技术,有效提高冬早辣椒越冬保苗率推出新规格专用薄膜:配套向“两椒”种植农户推广。b研制辣椒施肥配方,推出新配方辣椒专用肥:通过对本县辣椒主产区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县辣椒种植用肥配方,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向生产厂家订产氮、磷、钾15:10:15配比的辣椒,配套向种植户推广使用。2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内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因此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与充实。而所立足的市场需求不仅包括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包括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越大,产业发展就越有希望。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抓住发达国家淘汰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和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广泛招商引资,多引进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大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是推进我县农业产生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区域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真正的龙头企业,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企业,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组织农民按需生产,并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契约关系或采取其他办法,与广大农民结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既是生产加工或销售中心,又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服务中心、还是技术推广中心,它能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靠一家一户,培育不出市场主体,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城、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功效。在发展方
向上,要不断向“大、高、外、新、多”方向发展。“大”,就是规模不断扩大;“高”,就是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就是搞外向型,就是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到本区域以外的市场上去,努女使产品打出县外、市外甚至国外市场;“新”,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开拓新市场;“多”,就是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数量发展。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抓好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建立产业化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是中心环节,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我县产业发展目标。为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我县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在辣椒加工方面,先后扶持建成了辣椒食品加工企业和公司;在辣椒营销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主要体现在:争取项目投资,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服务,积极协助企业办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另外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培育龙头企业。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只要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都要鼓励其发展,给予其扶持。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给优惠政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要向其投入多少资金,而最主要的是对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打造重量级龙头企业。不要把任意一个企业都视为潜在的“龙头企业”而加以扶持发展,也不能将所有龙头企业都放在同一天平上。
4要突出特色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具有砚山最大优势和最突出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来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应当把市场需求看好、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使绿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鲜明特征。围绕重点产品进行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本地现有的市场前景看好的重点产品进行,坚决杜绝一哄而起现象发生。
5是抓好基地建设,建立科技示范。
加强基地建设,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是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对原料产品的需求,与当地农村经济组织(如农业服务站、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等)和农户达成共识或签订合同,建立相对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这种基地可以是区域性的统一种植,也可以是专业化的规模养殖,其原料性产品统一供应给某个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统一外销或加工增值后外销。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搞好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一要专业化;三要标准化,不注重标准化就影响产量、质量和产品销路;四要集约化,这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密切相关;五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今天发展这样产业明天发展那样产业,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导致基地无物可“基”,龙头无力舞“龙”。a正确引导,兴建企业生产基地。在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配合企业积极建设原料农产品生产基地
b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营销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跑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特别要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服务,疏通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消除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
c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更要求要有较高的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我县辣椒、花生产业而言,首先是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为提高辣椒、花生初产品品质,农业部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二是引种优质品种,三是推广新技术,四是推广专用配方肥。在开展工作中,还与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本地龙头企业共同联合,在品种上、栽培技术上进行改进创新,保证产业作物产品品质。此外,加工企业在加工设备、加工手段上进行了更新,6是开展技术承包,实现利益共享。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以技术参股、资金入股、租赁经营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结合平安
农业需要和农民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承包模式上,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7建立完善利益机制。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
小打小闹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作坊不等于是龙头企业,脆弱的产加销关系不等于产业链条,分散的、零星的种养殖不等于基地,产业不等于产业化。只有正确处理“龙”“农”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上,应重点采取契约连接和股股份联结方式。龙头企业为保证自己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农民为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能顺利卖出去从而有效避免风险,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把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使产销行为由原来松散、随意的组合变为正规、紧密的对接。这种契约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目前各地应用最广的方式。但这种连接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按签订的合同行事,不得随意毁约,即强调合同的法律效力。尤其是要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企业不履行承诺,擅自压低价格收购或拒收;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农户违约,直接抬价或不卖给龙头企业,而出售给他人。因而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约束。事实上,龙头企业为保证原料质量,还应主动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包括统一供应良种,提供生产资料,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防虫治病和科学管理等。在此基础上,龙头企业还应在利益再分配上,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农户,如为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等,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销售环节也能得到收益,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牢固。在建立连接关系时还可通过各类专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各地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产销合同。合作社在各乡镇、各村社(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立若干个专业站点。各专业站点按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与分散的农户再签订产销合同,定期收购农户手中的产品,统一、集中供应给龙头企业,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直接与龙头企业对接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好形式
8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功能,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县在上年发展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了科技部门与涉农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抓好对农民的引导服务工作,为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引导,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全国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对指导农民进行规模种植、保障生产效益,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乡村干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我县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途径之一。在农业、科技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通过农业部门引导扶持成立辣椒协会.
第五篇: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农产品经营方式,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则使这种经营方式得以广袖长舞,舞得龙头企业崛起,合作组织壮大,活跃了农村经济,惠及到万千农户。到今天,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农业产业化的新任务是什么?应该说,带动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化永恒的主题,而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代言人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农业产业化的新使命。企业、协会、合作社这些农业产业化的主角能否在国际国内市场大舞台上成为代言人,这对政府的“经营”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
党中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支持政策一以贯之并逐步递进。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强调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只要能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强调“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也就是说,如今评价产业化龙头的标准应该是“竞争力强、带动力强”两个方面,而什么样的龙头能做到这样“德才兼备”呢?
这就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遇到的问题,竞争力与带动力往往是矛盾的。产业化经营,应该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产业竞争力,一是企业带动力。而我们目前一些工业化加工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的经营,准确的讲只是企业化经营而没有实现产业化经营。因为企业经营得好坏,与产业的发展不相关,与农民增收不相关。比如油脂。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外资涌入在中国东部建起的大批加工企业从而大量进口大豆将危及国产大豆存亡。现在看来,“狼来了”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目前我国大豆主产区的油脂加工企业已经被进口大豆和外资形成的“冲击波”挤得快站不住脚了,而最近有媒体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油脂质量的调查,内容是南方一些小油脂厂家将进口大豆油、棕榈油里只掺进5%?8%的花生油,就以花生油的名义销售获利。原因是进口大豆油、棕榈油便宜,而花生油又是中国消费者的传统食用油,市场较好。由此看,受威胁的不仅是中国豆农,更有中华民族的大豆、油菜、花生产业。再比如乳品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这几年这个产业发展得可真是辛苦,谁看着都心痛。几家大的企业在扩张中追求“竞争力”,“带动力”自然就跟不上了,因为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发展速度之间的差距太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家家在产品设计上绞尽脑汁,在企业广告上费尽心机,在市场促销上轮番杀价,惟有在带动农户上无计可施。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有了危机感开始潜心建基地,但有的企业还是没有进入转型期,产品不叫牛奶叫“特仑苏”了,钱不花在基地建设上而是花在收购并购上,借助的还是摩根斯坦利那样的洋资本。回首几年来这些产业发展的得失,应该说,企业也不是赢家,他们付出太多,获得太少。原因在于他们的发展环境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和市场的需求。
怎样在经营中兼备产业竞争力与企业带动力?怎样保证产业化龙头既完成经济任务又完成政治任务?这就需要政府的“经营”。政府的“经营”就是为农业产业化创造环境。一是政策环境,二是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是硬的,比如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市场建设等,只要多方增加投入、加强整体规划既能奏效。而发展环境则是软的,需要观念跟进。如中央在2004年的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但直到目前,仍有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对协会、合作组织所进行的以上服务不是积极支持,而是百般指责。他们没有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履行部门的职责,而不是让部门偏见“统揽全局”。产业化龙头组织将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主体,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它们不够权威?我们来树哇!它们不够专业?我们来教哇!我们把它们扶起来,强大的则是整个产业,乃至整个民族。
建设新农村,有容乃大;经营产业化,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