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专题片小康之路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序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小康社会”孜孜不倦的追寻。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全国上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角劲吹。第一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与中国亿万农民如此地贴近。
红塔区,云南省玉溪市的一片热土,几年来,他们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谱写了一曲壮美的乐章。
推出片名
三农兴区路(上)
--玉溪市红塔区新农村建设纪实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是云南省玉溪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著名的“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早在2005年,人均GDP就在云南省各县区中排名第一。
红塔区党委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2005年,红塔区创造性地开展了“新型文明村”创建活动,率先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探索。
-1- 2005年10月,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红塔区“新型文明村”创建以及“三农”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重任当前,红塔区党委政府对上级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及时进行了学习贯彻,并组织人员分赴乡镇村组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结论出人意料,对于红塔区来说,要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云南省率先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工业抓工业”。
搞新农村建设却要去抓工业?这个看似南辕北辙的结论让不少干部群众心存疑虑。
对此,区委主要领导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玉溪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黄宪庭认为:对于红塔区这样一个精致农业、高效农业在全省已是首屈一指的县区来说,单纯靠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发展县(区)域经济的年代已经过去。当前的红塔区,已经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二元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只有“跳出工业抓工业”,才能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目标。
-2- 红塔区委领导的底气来自对区情的深刻认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在那一场春天般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红塔区的许多农民群众放下手中的锄头,在滇中大地上悄然掀起了一场创办乡镇企业的热潮。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不仅奠定了红塔区区属工业的基础,还使全区的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由农村集镇向小城镇甚至中心城市有机组成部分的转变。
2002年以来,面对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诸多机遇与挑战,红塔区委、区政府沉着应对、顺势而谋,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通过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为全区工业发展打造强劲引擎。红塔区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然而,具体分析红塔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后发现,2005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仅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而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则占到了全区劳动力的52%,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
要突破这个瓶颈,促使农业就业人口下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就必须树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的战略思想。
-3- 一个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又切合红塔区实际的思路形成了,这就是: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在工业化上动脑筋,在城镇化上作文章,在产业化上下功夫,用“三化”来解决“三农”问题。
按照这一思路,2006年,红塔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做出庄严承诺:每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低于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同时,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确定15个试点村进行创建,力争5年使所有行政村都有一个试点村,从而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从那时候开始,红塔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确立了红塔区新农村建设“六句话”的目标,按照“领导联系、部门挂钩、项目整合、试点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强化落实力度,完善推进机制,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效。
每周一至周五的清晨,在红塔区的很多村社里,人们都能够看到这样一种颇为独特的景象——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里,数万农民从鸡犬之声相闻的农舍中不断涌现出来,分赴各自的企业去上班。
-4- 这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背米口袋的产业工人”。在如今的红塔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已超过10万人,半数以上的农民已成功转移到了二、三产业。
这里是被誉为“中国西部小康之星”的大营街居委会,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有着5146人的农村居委会里,目前仍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仅仅只剩下7个人,为此,该村被人戏称为“七把锄头搞农业”。
这样的情景不但在云南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农村里都十分罕见。红塔区在农村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已得到社会各界以及省内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认为红塔区的乡村工业集群“为云南提供了一份产业集群的样本”。
这个革命性的变化正得益于红塔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抓好支柱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和动力,充分发挥其在拉动经济、转移就业、促进增收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在巩固提升两烟配套、建筑建材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先后引进昆钢百万吨钢铁、百万头生猪屠宰、千吨高档水松纸配套等项目,打破了烟草产业一枝独秀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矿冶钢铁、两烟配套、建筑建材等三大产业为架构,机械机电、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为补充的产业群体。2006年以来,-5- 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行列,位居全省工业十强县区第二名。
与此同时,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抓好以商贸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目前,全区产业化经营的种植业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5%,农业商品率达83.1%,农业产业化经营化水平显著提高;玉溪亚太国际汽车城、春和百信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规格,专业化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万村千乡”乡镇店覆盖率达100%,村级店覆盖率达83%;以农家乐为龙头的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红塔区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取得,还在于始终坚持抓试点、树典型、重整合、建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联系排名靠后的自然村;区属部门连续五年实行部门挂钩包村制度;在整合各块力量上,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一事一议”、抗震民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条块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做到资金整合,集中投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在推进过程中,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他们先后派出265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成功探索出了古城模式、薛井模式、蚂蝗箐模式、小李井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推进模式。
-6- 实践证明,这套逐步建立起来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出力、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是动力强劲、后劲十足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有力地促进了红塔区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
2009年,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 372.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73元,高于全国及全市平均水平1000元以上,全区城镇化水平达55%。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红塔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0年7月,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中国劳动学会发起的首届“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调研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果发布会,红塔区以无可辩驳的实力成为全国最关爱民生的十个县市区之一。他们用成功的实践完美地诠释了“三农兴区”的发展战略。
推出片名
三农兴区路(下)
--玉溪市红塔区新农村建设纪实
走进如今的红塔区,一股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中心城区,玉兴、玉带、凤凰三个街道的商贸、物流、市场、-7- 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城郊,北城、研和、大营街三个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城镇建设为依托的功能组团迅速崛起,一批规划科学、生态良好、房屋靓丽的特色新村鳞次栉比、亮点纷呈;在山区,洛河、小石桥两个山区民族乡生态产业蓬勃兴起,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主体的新村庄、新山区建设成效明显。
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变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所在。为此,红塔区在财政快速增长的同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2005年以来,红塔区财政每年投入“三农”的资金均超过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09年,投入“三农”的资金累计超过20个亿,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接近一半。
这些资金被广泛用于农田水利、交通、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在生产、出行、看病、教育、文化、娱乐 等方面得到了更多实惠。
2004年,红塔区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免征农业税的县区,当年全区共免征农业税及附加费1180万元;
-8- 从2005年起,红塔区即已实现村村通公路,2007年,全区1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部通水泥路或柏油路,442个自然村中有441个通了公路;
几年来,红塔区每年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上的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目前全区农田水利化程度已达到88.3%,在2009年以来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中,这些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从2008年开始,区、乡两级的教育投资比例调整为5:5,发展农村教育所需经费被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对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实行“三免费”,山区小学寄宿制学生和城镇困难家庭初中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减免了17个山区村委会学生就读二职中的学费和住宿费;
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2009年安排新农合资金2387.5万元,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参合率达96.47%,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全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6300人,累计发放农低保资金386.67万元,并通过实施集中供
-9- 养和分散供养等形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刘总旗,红塔区春和镇的一个普通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村两委班子按照上级部署,突出抓好硬件建设,投资700多万元,完成了占地面积达30多亩,集大型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卫生所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村中心点建设,并配套图书室、健身器材、舞台等群众学习、锻炼、娱乐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采访村民:突出全省最大的露天舞台等。】
为做到建有所用、建有所管,刘总旗村组建了乡村卫生保洁队伍,修改完善了乡规民约,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文化室等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广泛开展以户为单位的群众培训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09年12月16日下午,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西部地区经验交流会总结会议在这里如期举行。面对着如此整洁的村容村貌,如此优良的文化活动场所,与会领导无不交口称赞。
古城村,红塔区北城镇一个人均耕地仅有0.46 亩的村委会,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建设散乱过去一直是该村的老大难问题。【采访当地群众】
-10- 2007年,古城村紧紧抓住被列为区级新农村试点的契机,以盘活存量土地,走节约集约化的路子为突破口,积极盘活宅基地,他们大胆打破村组界限,把几个村民小组的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分片启动旧村改造,经过两年努力,古城村旧貌换新颜。200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5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7元,一个文明、生态、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正一步步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说以工业化进程为主要推动力的新农村建设迅速解决了坝区乡镇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的话,那么,对于工业经济不发达,甚至还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山区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则更为明显。
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是洛河乡法冲村委会的干沟村民小组,位于红塔区西南部的高寒山区,新农村建设开始前,这是一个刚刚走上脱困道路的贫困山村,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采访当地干部群众。】
2008年,干沟村民小组被列为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全村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在上级的帮助下,他们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协调争取各级投资400多万元,对耕地实施了灌桩网络、机耕路配套的高水平整治,建成了全长1.9公里的进村主道水泥路,建设了新公房
-11- 和 4座标准水冲式公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农村建设前后的鲜明对比,当地农民高兴的说,想不到,如今连地里的庄稼也喝上了自来水。
这里是是红塔区凤凰路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唯一一个山区村委会灵秀村,60%的村民是彝族。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耕地少,村民生活十分贫困。
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办事处先后投资500多万元,用于该村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根据该村处于城市近郊,接近市场的天然优势,帮助村大力发展以樱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使灵秀村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红塔区委区政府正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领导,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和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入手,以深化农村改革关键领域为突破,促进农民增收重点环节为着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农业基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谐,推动红塔区新农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1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勤劳智慧、勇于创新的红塔区各族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正朝着率先建成生态宜居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发奋努力、阔步前进。古老的“三乡”大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良好、城乡协调、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壮丽画卷正在滇中大地全面展开。
-13-
第二篇:电视片解说词
狂水河畔的明珠
——王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片解说词
责任编辑:薛连香摄像欧国五编辑制作:欧国五(片头出:狂水河畔的明珠:扫描推出狂河——庞窑水库近景扫描到远全景,再横移至马岭山君召段)画外音:绵延的马岭山,横亘东西;潺潺的狂河水,明净碧透。在这片土肥地沃的绿地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君召乡王庄小学。
君召乡王庄小学是一所成建制农村小学,始建于1965年,占地面积 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 970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230名在校生,11名专任教师,图书、仪器配备齐全,我们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和全水泥硬化的操场。
近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和乡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打造校园文化,创建文明校园。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师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日益规范,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在这条路上,我们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已初建成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
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环境
(由王庄小学校门向里推,显示背景墙、扫描校园全景,移至特写:“插上理想的翅膀,扬起智慧的风帆”)出现画外音:走过风雨,走过百年。如今,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王庄小学的发展更快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设施,在全乡乃至全市农村小学可以说是引人注目的。前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视查我校后曾给了很高的评价。
(校内景物不断变换)以优美的环境育人,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好的教学环境、改变办学条件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近年来,我们学校走过了起步光辉灿烂岁月。多方筹措资金,逐年拆除校舍中的危房,新建、改建了一栋栋教学楼、办公楼;整修了学校大门,在硬化校园场地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绿化、净化、美化工作。
而今的王庄小学,教学用房宽敞、明亮,多媒体教室和各种现代化设备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漫步校园,绿树环抱,曲径通幽;桐叶舒展,苗圃茁壮,整洁卫生的校道,得体醒目的标语,宽阔平坦的操场,透视着阳光体育的现代气息,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楼内,流淌出琅琅的书声,莘莘学子在这里寻寻觅觅,积蓄前进的力量。计算机网络让知识与信息连接起你我他;红领巾广播站把学生梦想的空间延伸;洋溢着花木芳香的学校花园里,同学们
在学习、切磋,在宽阔的运动场上展现生龙活虎的身姿。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是一个美的所在,都是一个“教育的潜在课堂”。
二、育人氛围
(由国学经典“三字经”、孝经的节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壁画特写到操场扫描,再切换到教室)画外音:如今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浓郁的育人氛围,操场周围墙壁上有我们精心制作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孝经的节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壁画。课余时间,学生们常会到这里抄录背诵这些名言、警句,接受祖国传统礼仪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孩子们也可以认识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相处,是我们国家振兴、富强,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课堂教学
(教室师生上课特写不断切换)画外音:教室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一个整洁美观的教室,坐在其中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馨感觉,陶冶着师生情操。我们的每个教室都是求知的乐园,孩子们会在里边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教室里形式新颖、结构紧凑,内容充实的版面是孩子自己精心打造的杰作。里面有学生的作文、剪纸展示、班级之星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丰富的活动
(各种课外活片断不断推出)画外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致力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活
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真组织开展抓好文明学生、安全文明班级、安全文明组室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板报、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渠道,通过手抄报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渗透“敬廉崇洁”,思想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每年学校都坚持举行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以及文艺会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村里主要街道打扫卫生、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之情和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对祖国、对社会、人民的热爱之情。
五、领导关怀
由省、市、教育局领导视查学工作的照片和庆“六一”等活动的场面推出画外音: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几年来,市教育局、乡政府、乡中心学校、村委领导对我校的发展和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高度的重视,省政法委书记李新民、省高招办沈处长、前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君召乡党委书记王向民、市教育局李成林局长、申朝辉局长等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工作。省高招办驻村工作队给我们最大的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连年来共为我校投入资金近30多万元;乡政府、乡妇联“六一”期间也为我校捐赠了一定数量的学习用品;全村干群也是我们工作的坚强后盾。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正确领导,才使我们小学得以健康成长(显示薛长的讲话同期声)。
尾声:由旭日东升、鲜花、蜜蜂等自然景物为北景,推画外音:校园如诗,风景如画。校园文化如一支支澎湃激越的交响曲,又如一首首沁人心脾的抒情诗,良好的环境氛围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智的启迪,行的规范。正如校长薛连香所倡导的:爱满校园,责任至上,和谐发展,自主创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是孕育种子的土壤,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滋养花根的养分。我们相信,王庄小学势必放飞更多的雄鹰,这些矫健的雄鹰一定会飞遍神州,飞向全球(出现火车飞驰、飞机飞翔的镜头)!
君召乡中心学校供稿
2009年4月30日
第三篇:公司企业电视片解说词
“山西国企转型跨越风采展播”——建工篇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它穿越过盛唐时期的鼎盛辉煌,它也历经了宋代的水火洗礼,它还曾经在1955年创下了一个令时人瞠目的壮举,那就是修建了一条70米宽的大街——迎泽大街。
(太原航拍,迎泽大街)
当时古城太原所有的道路都只有6、7米宽,也正是这条70米宽的迎泽大街把太原的城市建设引入了一个大规模发展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山西建工集团承担着主要的建设任务,而后由建工集团建造的迎泽宾馆、并州饭店、财贸大楼、电信大楼、工人文化宫……陆续嵌镶在大街的两畔。
(太原老照片)
时光流转,山西建工集团已成长为省内唯一具有一级资质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伴随着山西建工的身影,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都在不断丰富着人们对城市的想象。那些被山西建工赋予生命的建筑,正以其独特的语言,不断确立起省城太原新地标。
(建工集团大楼,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处处的高楼大厦,航拍)
采访:建工集团老同志(我是19 年来建工集团参加工作的,原先迎泽大街两边的建筑都是我们盖的,现在长风大街的十大建筑有七个都由我们来建设,真是很骄傲)
山西“十大建筑”肩负着重要的意义。它将提升省城的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进而展示出山西的新形象、新气质。“十大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牞总投资约100亿元,涉及文化、体育、科技、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在山西历史上都是首次。而在十大建筑中,有7个项目的建设就落在了山西建工集团的身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山西建工集团能够得到如此的厚爱呢?
(在建的十大建筑,沙盘或三维效果图)
采访:山西建工集团介绍以及实现百亿建工的情况。(详述完成百亿目标的具体经济指标)
提前一年实现百亿目标,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建工集团,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山西建工集团也曾面临了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银行点钞,由地面摇起建工大厦远景)
采访:各行各业都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伍,建工集团无法进入这些领域,使得市场份额严重缩水。
面对市场中一道道无法逾越的沟壑以及其他领域树立起的一个个无法穿越的门槛,山西建工集团该如何面对日益缩小的市场?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呢?
(高楼林立,铁路公路,施工工地)
采访:市场小了是因为自己的眼光短浅,触角不够灵敏导致的,我们把眼光放到全中国的市场里,甚至投入到海外,这也是我们转型思路之一,就是突破经营地域,把我们的建筑工地搬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北京中科院的一个住宅小区——豹房小区,小区内景色宜人(此处根据实地拍摄再详加描述),地理位置显赫,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就在他的斜对面。殊不知也正是因为他如此出色的地理位置却给承建方山西省建工集团一公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带来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豹房小区资料,与鸟巢交待关系的画面)
采访:具体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
到5月底,山西建工集团一公司用了不到75天时间,提前实现结构全豹房小区面封顶目标,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赢得了建设单位和北京奥组委的高度赞扬。工程竣工后,获得了北京市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杯”。省建一公司凭借良好的信誉,继续承接了中科院的其他工程项目,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同时这也预示着省建一公司在建工集团经营地域转型的思路带动下,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当时有标语的施工场景,省建一公司大楼,豹房小区获得的荣誉)
尝到了经营地域转型的甜头,山西建工集团进一步解放思想,放远眼光,把工程队的触角伸向了海外市场。
(省建一公司领导班子)
纪实片段(没有视频的话就讲图片):这是我们在喀麦隆援建的体育馆。。。当时国家领导人多次。。我们针对中国援建喀麦隆国家体育馆项目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组织技术攻关,出色完成了地基处理、异型钢结构等难度较大的分项工程,受到喀麦隆政府的好评,相关技术人员被授予了总统骑士勋章。以此为对象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嵌岩桩的施工工艺研究》攻关项目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采访六建国际分公司:十一五期间我们共承接了 项海外援建项目,举例说明。
采访:援建项目利润不大,但我们是为了闯品牌、站稳脚跟、开拓市场,蓄势待发,准备全面进军海外市场。这也是我们经营地域转型的一个思路,其次我们的另一个思路是经营领域的转型,我们突破原先的房建领域单一经营模式,逐渐地向承建公路、能源产业、公共设施转型。
纪实片段:上海地铁9号线
“十一五”期间,上海经济全面提速,上海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多条线路延伸,9号
线一期上马,就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山西建工集团安装公司上海分公司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举敲开了“地铁”大门。
(上海地铁,站台,等候的人群,山西建工集团安装公司大楼)
采访:(看当时招投标或施工过程中有无故事可讲)
我们当时一举中得六个车站,总价1.3亿元的合同标的。上海分公司开始进入上海轨道交通施工领域,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顺利实现了转型发展。
经营地域延伸了,经营领域拓宽了,转型的思路像是一条条喷张的血脉冲开了山西建工集团实现跨越过程中的壁垒。
(做图表现)
采访:利用自身房建优势,向房地产转型(展开说)
纪实片段:大同灵丘
这是第六建筑公司在大同灵丘建成的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名府城市花园”,由于市场定位准确,设计风格新颖,楼盘一推向市场,很快销售一空。
(大同灵丘项目资料)
在房地产市场上掘到了第一桶金后,紧接着山西六建进军海南,在琼海官塘购地120亩,打造了一个集山、河、湖、海、阳光、温泉于一体,融商业、酒店、高级住宅、温泉配套于一身,多业态组合的一站式体验式居住社区——“陆泉·晋如意”小区。
(“陆泉·晋如意”小区资料
采访六建负责人:房地产项目给公司带来的丰厚利润,下一步的合作计划,以及转型上市的情况。
转型的脚步愈发笃定的踏在了建工人开垦的土地上,打造百亿建工、实现跨越发展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被提前实现了的梦想不仅仅只体现在了连年倍增的利润上,伴随而来的是一个个更加令所有建工人兴奋不已的殊荣。
(工地上工人集合前行,春花烂漫,朝阳等写意镜头)
字幕展现:山西建工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为山西入选11家企业之一;山西建工集团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承包商60强”,为山西唯一入选企业。
“十一五”期间,山西建工集团精品不断、奖项连连。先后创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工程6项,“国家优质工程”6项,“部优”工程2项,上海“白玉兰奖”、“申安杯”和甘肃“飞天奖”各1项,四川“天府杯”4项、“汾水杯”工程55项,“太行杯”工程40项,获奖数量居山西同行之冠。
“十一五”期间,山西建工集团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优势凸显。集团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国家认定,为目前全国同行业五家之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批准并授牌;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挂牌成立;集团编写国家、行业标准24项,拥有国家级工法23项,省级工法300余项,数量在全国省级建筑企业中名列第一。
建工人还没来得及放下十一五期间用汗水与智慧换来的一份份殊荣时,他们又要投身到省城十大建筑的七个项目中,这七个项目就像是一个个高耸的火炬传递着山西建工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同时也将会为山西省实现大转型,大跨越点燃起熊熊的圣火。
(十大建筑施工现场,三维效果图)
采访: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建总主要领导)
第四篇:投资公司电视片解说词
投资集团【宣传片片头】 宣传片片头】 片头 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远景, 一座城市中兴的宏伟蓝图, 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正在激情迸发——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一个改善人居品质,实现诗意栖居的梦想;一个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梦想;一个产业报国,科技强国的梦想;在激情迸发的时代里,成为城市梦想的最强音![字幕 字幕] 字
幕 创造无限品质致远 投资集团/[字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长沙,充满着缤纷的梦想色彩.一位怀抱创业梦想的青年以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酝酿了一个企业的诞生.1991 年,一家名为的公司,启开了追逐梦想的序幕;【宣传片理念】 宣传片理念】 在长沙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为梦想不懈努力的人们, 更看到了一种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90 年代的长沙, 开始奔跑着追逐梦想, 房地产正式步入市场轨道, 城市化 与工业化成为时代主题,这,为城市梦想的破茧而出提供了动能![字幕]1991 年,长沙昌盛石油有限公司成立;1999 年,第一个房地产项目 花园成功面市;年,长沙第一个江景楼盘景园一炮而红;200 4 年,园林地产项目枫林绿洲小区全面交房;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填补 国内空白的第一条全数控螺旋锥齿轮生产线在中大建成投产;年,规划 总建筑面积 100 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字幕] 城市梦想的核心在于城市精神,企业梦想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在的梦想里,我们发现价值所在: [字幕]创造无限,品质致远;努力,认真,细致,奉献;自律,宽容,诚信,超越;诚实为本,合作双赢,为客户创造价值/[字幕] 这就是发展的基点,更是赖以生存的梦想之魂!正是由于这种对梦想与理念的坚持,正是由于一群被认同亦认同的人 才,这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涉及数控装备,建筑安装,物业管理,石油化工 等领域的现代民营集团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总资产数亿元,年 纳税过数千万元的集团企业.【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 创造价值,实现梦想;在始终如一的坚持中;换来了城市与大众的认可和尊重;这是个历经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将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理念转化为了行动,我 们为员工,为客户,为社会执着追求!我们不断地圆梦,奔跑与腾飞![字幕]最幸福的价值创造者/[字幕] 坚持:员工是企业珍贵的财富,也是企业财富的必然分享者,经过不断发 展壮大,集团已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员工辛勤工作的 同时,也享受着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幸福与快乐.[字幕]最执着的产品研发者/[字幕] 专门设立了具有一流水平的产品研发机构,专业化研究中国人的居住和生 活需求的变化,研究建筑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习惯的影响,引领着建筑时尚.[字幕]最完美的品质塑造者/[字幕] 为创造有远见的生活,为提供给客户高品质,高品位的产品,对产品细节 的苛求简直到了入迷的状态.在房屋的空间构思,功能需求,平面布局,园林配套等细节方面仔细斟酌, 甚至包括空调如何摆放才增加美感,插座如何安装才方便生活,房屋如何设计才 最大化享受阳光等细节都反复论证,精雕细琢;[字幕]最主动的客户服务者/[字幕] 遵循让客户感动的价值观念,在开发选址,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工 程建设,装修设计,物业管理,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向客户提供主动,规范, 细致,创新的专业化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特色的服务保证体系.[字幕]最受人尊敬的回报者/[字幕] 做企业不能一心只想着赚钱!当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也就实现了自己 的价值.企业是经济组织,更是社会组织,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它的社会价值.愿意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的脚步从未停止—— 捐资 50 万元帮助 60 名贫困大学生圆了重点大学梦;出资近3000 万元促进社会教育事业;捐资数百万元参与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资助数十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直接安置了数百名社会劳动力就业;通过参与国企改制,解决了近名国企职工的安置问题;以他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回报社会的诺言.【企业梦想】 企业梦想】 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两大时代主题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 将谱写房地产开发上新的篇章.将演绎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新传奇.将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不朽巨作.,以苛求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扎实行动,朝着自己的梦想,不 懈努力着!的理想是做阳光企业,做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在未来五年,将通过三步走实现产值 60 个亿,将从品牌,规模和贡献三个 方面打造成为一流的民营企业,优秀的行业品牌;将为国家创造直接税收 3-5 个亿,解决 6000-8000 名社会劳动力就业;将为加速长沙城市建设步伐,促进长沙经济腾飞,为民族装备制造工业的振 兴注入强大推动力.成绩,只是起点;,正蓄势奔向更高的高度.,正腾飞—— [尾声 尾声] 尾声 梦想 从故乡的行囊里走出来 从辗转的路途中走出来 从深夜写字楼的灯光中走出来 梦想 在湘江两岸翻开了新的篇章 …… [字幕,同时配音]创造无限品质致远共创美好远景投资集团/[字幕,同 时配音]
第五篇:电视片解说词配音稿
电视片解说词
熔铸交通警魂 确保一方平安
——汉中交警一大队交管工作巡礼
美丽的汉中,是陕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毗邻陕、甘、川的交通枢纽。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生机勃勃的交警队伍,他们潜心维护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确保一方平安,为推动汉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抓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汉中交警一大队自2011年3月组建以来,在新一届大队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是建设一支过硬队伍的重要前提。大队先后开展了春季作风整训、执法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10余次活动。形成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制度,保证了干警每周学习四小时的学习时间。适时开展的警体训练活动,促进了思想素质与体能素质的同步提高。
收集社情民意,促进作风转变是强化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 “开门评警”大走访工作中,大队深入开展了“三访三评”、“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大队领导深入 到企业、单位、学校进行座谈走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了辖区农副产品车辆运输绿色通道、中学巷居民出行难等一批企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建章立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社会监督是队伍建设的保障。大队修订完善了《目标考核奖惩办法》《请销假考勤制度》等9项管理制度,实现了检查考核的制度化管理。大队选举产生了自分设之后的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委员。大队聘请35名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强化了外部监督。
通过扎扎实实的队伍建设,民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热情得到了显著提高。全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交警总队授予一中队为“优秀执勤中队”、市政法委授予大队 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市交警支队授予大队为“优秀大队”。民警侯长顺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协警宋孝斌、祝琳慧被网民盛赞为 “汉中最美交警”。
严整治,疏堵保畅强化管控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加之城区东片的路网结构不甚合理,高峰时段主要道路拥堵、人车混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辖区交通管理实际,大队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添置。在东一环 与前进东路、莲湖路与北大街十字等多个路口设置移动式红绿灯,施划交通标线1800多米。在陈家营十字南段、市医院、东门桥等T型路口安装中心隔离栏近千余米,增设多个交通标志,有效的解决了短距离交叉的高峰拥堵。
大队还以活动带动战略入手,加强了疏堵保畅的管控工作。一年来,先后开展了春运交通管理、“2012-平安1号、2号”百日专项行动、“五五三”严打整治、渣土车集中整治、酒驾整治等10项专项活动。在辖区兴汉路开展的 “文明交通示范路”创建,对大队的交管工作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针对重点路口路段,采取高峰守点,平峰巡线的警务模式,同时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管控力度,有效防止了大面积长时间交通拥堵,保障了辖区道路安全畅通。
从春运伊始,大队采取了一系列超常的工作措施,制定了《实施方案》及《工作预案》,全体民警停止正常休假,全力以赴投入到春运工作中,逢车必查,严防死守,辖区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
在 “2012-平安1号、2号”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中,针对重点道路、车辆和驾驶人,加大路查路检力度,特别是延安“8.26”事故的发生后,大队迅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在辖区再次掀起“除隐患、堵漏洞、防事故”的客运车辆专项整治高潮,有效遏制了超速行驶、客车超员、疲劳驾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洪水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今年9月,连降暴雨,汉中城区多处内涝,大队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警出动,实施近端管制,远端分流的管控措施,确保了车辆行人安全通行。今年,大队先后圆满的完成了党的“十八大”期间的稳控工作,完成了“元宵节”“双花节”、市区“两会”以及15起中、省领导来汉视察安保任务,实现“零差错”的工作目标,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
下列沉甸甸的数字,无不饱含汗水与智慧,闪烁着法制威力。一年来,大队累计出动警力21826人次,警车4981台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2456起,查处报废机动车辆56台,依法收缴销毁假牌、套牌102副,查处酒后驾车25起,醉酒驾车交通肇事10案10人,行政拘留151人。
防事故,规范执法打防并举
汉中交警一大队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狠抓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及预防工作,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依托、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的“三位一体”交通事故调解模式。
在事故处理工作中,狠抓事故的快速处置,推行阳光作业,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大队还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狠抓事故岗位整训,针对问题,制定措施,限期整改。二是抓事故隐患排查,夯实安全管理主体责 任。层层签订执法质量考评责任书,实行四级负责制。三是开展执法质量检查及廉洁执法自查、督察活动。四是实行一案一考评制度,纳入当月目标考核。执法办案推行网上流程管理、审批、监督,延伸信息化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升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大队先后新配备了事故勘察车3辆,新配备便携式现场绘图设备和路面执法单警装备,增强了民警的事故现场处置能力和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
打造一流警队是大队抓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又一举措。2012年大队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综合中队、事故中队、一中队、二中队、四中队实施了执法功能区规划改造。办案区突出安全特征,设置了讯问室、行政调解室、信息采集室等5个功能室,实行了物理隔离,设置了监控、录像和录音设备,窗户设置了安全防护网,有效防止了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等重大责任事故。办公区统一了设施和房间标识,对办公区重新粉刷,新购办公桌椅、文档卷柜、墙上图版统一制式、整齐划一,达到了办公环境整洁规范。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加强,使得办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立案查处逃逸案件13案,侦破11案,侦破率达84.61%。其中破获有较大影响的逃逸案件3起,特别是破获“
5、16”、“
5、18”两案,依法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受害人家属送感谢信和锦旗,燃放鞭炮深表感谢。
强宣传,拓展平台营造氛围
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中,汉中交警一大队始终坚持深入到位、点面结合、不留死角、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从宣传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便于记忆等方面入手,认真组织宣传材料的编写工作。一年来,编印了16种宣传材料,印制《交通指南》等材料10万余份,刻录光盘200余盘,以“五进”宣传为依托,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搭建对外宣传教育平台。大队创建互联网门户网站。无线通讯终端发送短信15条。在报纸等媒体开辟栏目,定期播发专题,在电视荧屏游飞字幕滚动播出交通安全宣传广告。
浓郁的宣传氛围,营造了一抹靓丽警营文化。按期完成的陕西省公安志〃汉中篇编纂与汉台交警志编撰印制承载了历史和记忆;档案室荣获省厅3A级认证更是辛勤与汗水的结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汉中公安交警一大队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深刻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为我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交通管理新局面,抒写闪光的新篇章。
汉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