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十讲: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十讲:中国共产党 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陈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继续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32年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历史性的变化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接受并同意邓小平关于“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的意见,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此后,经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努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基本经验,果断实行全党工作中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发展战略、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取得的理论成就,这些理论成就已经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并将继续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7次中央全会,国家召开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2次代表会议以及全国政协会议。这些会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定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计划规划,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际上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中国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经验,指明了方向。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1、全面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各方面的体制。新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臵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8亿美元,世界排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上升到第一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达到28473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大陆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2010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中国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大陆主要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大概500种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属于中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新时期32年是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5919元;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57.5%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67.7%下降到41.0%。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末大陆居民已经基本普及家用电器,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94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85900万户。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中国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全面展开拨乱反正,有步骤进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改进,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走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趋于和谐。
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2010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980亿元。截至2010年底,祖国大陆有效专利221.6万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新药创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国家重大专项进展顺利。继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地实现任务目标后,“嫦娥二号”顺利完成了发射、奔月、近月制动、绕月工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以峰值性能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07万亿次的优异表现,双双刷新了当前世界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纪录。
7、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3.8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61.8万人(1978年27万人),在校生2231.8万人(1978年54万人左右)。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等 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8、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全面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扎实贯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功开辟,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显著。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民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全面增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特别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祖国统一的事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四)形成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发达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更加巩固。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同各国密切合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处理各种国际争端。中国大力开展经济、人文、公共、体育等各领域外交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全面推进。中国的建交国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16个增加到171个,形成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局面。
(五)党的建设取得成效,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恢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一切亲身经历了这32年伟大变革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中华儿女,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华夏子孙,都有理由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
二、基本经验与历史启示 在32年改革开放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能及时、科学、全面地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的法宝。中共十六大报告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中共十七大报告阐明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主要方面。本课谨就三个方面讲些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善于从政治和战略高度思考问题,把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毛泽东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邓小平也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江泽民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可以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历史责任,敢于突破前人创立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成功探索了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化足以现代化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经验之一。
(二)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排除干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认清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得出的最重要的判断,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国情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作为执政党也要与时俱进、反复认识国情才能实行正确领导和科学执政。中共十三大在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在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七大在阐述中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完整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确定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根本方针的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启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