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四大步--我国城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历程综述
三年四大步--我国城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历程综述.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三年四大步--我国城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历程综述
------------------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8-08-05
国务院近日决定,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标志着我国形成城乡统筹的义务教育普惠制度,是我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小学生和初中生仍需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这为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开始直面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从2006年至2008年3年间,政府坚定决心,加大投入,逐步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进程,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大步。
第一步:西部贫困学生先品“免费果”
2006年,我国将“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在西部农村率先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这项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改革的地区,义务教育不仅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政策惠及的5000多万名西部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当年就有近20万名因贫困辍学学生返回学校。辍学率大大降低,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步:“两免一补”惠及全国
2007年春天,“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这意味着这项政策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
2007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明确了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补助标准,规定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提前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为此,全国财政将在3年内新增470亿元左右的经费,以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步:城市免学杂费试点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是中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坚定承诺。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孩子应该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此,2008年春天,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
根据部署,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标准为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中杂费标准,每位学生每年可免交190元至350元不等的费用。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与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样享受政策待遇。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确需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这项试点工作中,共有1702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占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60%。中国的义务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做出了让民众满意的新成绩。
第四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中小学
今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惠及全国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万学生。
国家教育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经过长久的积淀和准备,我国3年来所推行的一系列法规、举措,切合国情,适应民意,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全面实现教育公平绘就了宏伟的蓝图。
第二篇:我国义务教育首次建立城乡统一的经费保障机制
我国义务教育首次建立城乡统一的经费保障机制
惠及1300多万农民工随迁子女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近日印发,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将通过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乡义务教育奖补政策,首次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启义务教育发展的新里程。
一、改革看点 统一城乡、重在农村的经费保障机制
此次国务院通知,无疑是我国健全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创新。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此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核心就是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根据通知,“三个统一”分别是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两个巩固”是指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和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工资政策。
如“两免一补”政策,此前仅针对农村义务教育施行,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 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教育学生)。
再如,之前国家只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地方制定。调整后改为由国家统一制定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此外,之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城市有地方负责、中央适当减补。调整后,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具体来讲,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由中央和地方按5比5的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比2,中部地区为6比4,东部地区为5比5。
二、最大亮点
『钱随人走』惠及1300多万农民工随迁子女
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最直接受益的要属从农村到城市读书的学生。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有些地区以及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出现了城乡“倒挂”现象,有些城市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反而比农村学校的还要低一些。
破解这一难题亟须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此次国务院通知一大亮点就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今后人到哪里,钱就到哪里。”教育部部长陈舜说,新的制度实施后,大约1300万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会直接受益。
陈舜说,统一城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有利于实现教育经费可携带。就是钱随人走,即学生无论在城乡都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国家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足额安排补助。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此次改革除了惠及农民工随迁子女,另外四类学生也将受益。如寄宿制学生保障水平的提高将惠及300万以上寄宿制学生;随着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享受同样的公共财政支持,1200万左右民办学校就读学生也将受益;保障水平的提高也将覆盖500万左右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此外,不论是在普通学校还是特殊学校就读的特殊教育学生也将受益。
“这次改革在统一政策的同时,范围扩宽了,标准提高了,义务教育投入分项目分级分担的机制更加完善,可以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会在这一次改革当中受益。”陈舜说。
三、改革时间表
分两步到位
余蔚平介绍,此次改革将分两步到位,2016年先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机制定额,2017年统一“两免一补”政策。今后国家还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国务院通知,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 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央确定2016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中西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东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
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继续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和北方地区取暖费等政策;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同时,取消对城市义务教育 免除学杂费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央减补政策。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在继续落实好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和城市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同时,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中央财政适时提高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
张长春摘抄与2015年11月29日《新消息报》第04版国内·国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