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解读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财政货币“积极稳健” 双政策搭配发力成看点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所不同,会议提出明年我国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货币双政策由过去两年来的“积极与适度宽松”搭配变为“积极稳健”相配,这一改变意味深长。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宽松、物价屡创新高等复杂形势的积极应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基调的变与不变间,凸显出当前形势的复杂性。”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与过去两年相比,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一方面要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要应对不断走高的物价压力。
“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只需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敌人’,当前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变得逐渐多元:既要反危机,又要反通胀,局面更加复杂。”高培勇说。
数据显示,一方面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增长仍旧乏力;但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出现了物价上涨现象,我国11月份的物价指数更是同比上涨5.1%,再创两年多以来新高。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会议这样描述明年形势。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财政货币“积极稳健”相搭配,是调控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将更加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货币政策重在调总量,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就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而言,为了预防通胀需要管好流动性,让货币条件向常态回归;而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则需要在财政政策上保持相应的力度。一放一收的调控搭配符合当前我国实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认为。
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 力保“十二五”平稳开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指出,与金融危机期间大幅增加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同,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是“调结构”。主要表现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增长更均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此外,为了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管理通胀预期的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指出,财政政策还要发挥其承担供给的政策职责,一方面在民生领域保持扩张供给,如推进公屋建设计划,推进医改、教育、养老等民生建设等;另一方面则通过减税等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通过这些财政的配合政策,更好增强货币政策收缩货币的效果。
对于明年的财政收支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
“这一部署的背后进一步凸显明年财政收支情况仍然紧张,支出压力仍很大,有必要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并加快支出结构调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对记者说。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继前两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分别实现34%和22.7%增长后,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降至12.2%,10至11月份平均增长15.4%。财政收入增长呈逐步回落态势,势必加大明年财政收支压力。
此外,明年“十二五”开局难免新上建设项目会增加,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的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从近年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已经暴露出很多,‘十二五’一定要警惕再产生新的问题。”马海涛强调,面对财政收支压力,今后要进一步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规模和重点,要从前期“保增长”向“调结构”发力,支出方向更吻合“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 经济运行环境有望更加平稳
会议在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还提出: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会议提出把好流动性总闸门,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从货币投放过快到物价开始上涨,其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刘煜辉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M2)已达71万亿元,成为全球货币最多的国家。基于对流动性过多的担忧,一些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屯地屯房又屯物的行为中,不但导致了社会通胀预期的进一步上涨,而且也令一部分社会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失。
“只有让货币政策回到稳健、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企业才会对市场有一个相对正确的预期,集中力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行为也将有所减少,经济波动幅度有所减轻,最终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连平认为。
就在会议开幕当天,央行宣布年内第六次、同时也是月内第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向外界释放出货币条件继续回归常态的信号。
专家指出,“稳健”尽管比“适度宽松”有所“收缩”,但它属于中性政策,不会明显“从紧”,在具体操作上更具灵活性和应变性,对各类工具的使用也强调合理适度。
第二篇:2012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读
2012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读(上)
2011年12月15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闭幕会议强调明年我国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关键透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哪些新变化呢?
货币政策放松成定局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明年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昨日晚间银监会网站消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银行业要严守风险底线努力促进银行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网站显示昨日召开的央行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央行还提出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的统计显示月末M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比上月末低个百分点M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 %比上月末低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
从MM增速持续下滑看目前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前期定向宽松的政策也并没有太过明显的效果对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来讲顺差减少热钱外逃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
对于年虽然已定调明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经济元气尚未恢复的大背景下此前实质偏紧的政策操作正转向偏松明年到次的降准将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至于降息可能依据降准的效果如果效果不佳到次的降息减少融资成本也是难免的至于年的信贷额度由于今年前个月累计新增贷款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最终将为万亿元左右年在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环境下预计不低于万亿的信贷规模而原定年月日施行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无疑会推迟以便银行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
财政政策将很积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对于财政政策再度锁定积极基调在具体操作上会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赤字规模将扩大积极财政政策必然意味着要搞赤字财政因此明年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特别是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之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刺激力度维系适度投资规模年中国安排财政赤字亿元年为亿元年降至亿元年财政开支增加超过了一万亿明年财政开支肯定超过今年这部分资金构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基础预计明年财 请看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读下
政赤字预算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或者更多
二是地方发债将铺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重大投资和结构调整都需要资金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之下财政吃紧明年巨额的开支只能融资解决年中央政府推出的万亿计划得到国内外充分肯定但是中央政府出了万亿元剩下的是由地方政府和银行配套实际是中央政府默许地方政府融资解决的月日深圳亿元地方债顺利发行至此沪粤浙深四地试点自行发债完成也标志着今年亿元地方债发行收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 首届黄金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年中国将扩大地方政府直接发债试点范围对地方债和铁道债等实施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三是房产税和结构性减税都会扩大试点但不会铺开今年年初重庆上海作为全国的两个试点开征房产税近日贾康公开表示未来房产税进一步推开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今年年底重庆上海两地的房产税试点情况将会被总结届时下一步扩大试点的方案将出台不过如说年房产税大规模铺开难度很大从国外的经验看房产税对控制房价的作用较为微弱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难题即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仍不能完全解决刚性需求群体面临高房价束手无策的问题
至于结构性减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出了未来结构性减税的方向即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近几年来从增值税转型改革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一系列举动说明中国政府在减税问题上并非无所作为但前几日又传出开征碳税的消息可见减税的前提是有新税增加这样财政收入才能快速增长
总而言之如果年中国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做个定论的话这种应对危机的方式让企业个人都受伤了很多做实体的企业由于资本市场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诱惑纷纷去资本运作而民众则承受了高通胀和高房价的后果面对年的货币宽松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一切未知也许会好点也许更坏
第三篇:2011年当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理解
2011年当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理解
最佳答案
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防范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乏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棘手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
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或许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
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
第四篇: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以上都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今年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出今年的财政措施主要向民生方面倾斜与合理利用一定的负债创造更大的价值。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主要包括:
(1)充分就业。指的是全社会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且又在寻找工作的人的就业状况。西方经济学通常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就业是否充分的尺度。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的大体稳定,即短期内货币币值不发生过度的上升或下跌,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水平的变化。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之为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在3%~5%内可以视为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现象是通货紧缩,即一定时期内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并不亚于通货膨胀,因此防止和治理通货紧缩也是保持物价稳定的应有之意。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产出在数量上的增加,通常由GNP或者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产出数量的增加,还表现为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应上升,意味着人们基本需要的满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4)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平衡,不出现大的顺差或逆差。随着国际问经济交往的密切,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状态反映着该国国内经济的稳定程度。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就意味着该国国内收支的不平衡,或说国内经济处于失衡状态。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就是财政通过宏观领域内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和调节社会总供
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解决市场不能自发解决的宏观经济问题,以达到充分就业、适度通货稳定、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有:
(1)财政对总需求的影响。财政对总需求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实现的。政府的收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从收入方面来看有税收、资产收益和公债,从支出方面来看有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数量自然会直接影响总需求,政府的转移支出、税收、公债、定价政策也会问接地影响总需求。政府活动之所以会对总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在于它的巨大规模。个人、家庭、企业的收支也是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某一个具体单位来说,它对总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当从整个私人部门来考虑时,其收支才会成为影响总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2)财政对总供给的影响。财政对总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政府对劳动供给和整个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而实现的。总供给取决于现有资源的数量以及使用这些资源的技术和组织能力。使用资源的技术及组织能力主要是微观经济讨论的内容,因此,宏观经济对总供给的分析集中讨论资源的供给数量。政府财政活动对资源供给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税收或者支出政策(如提供福利)对劳动供给施加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私人投资和整个社会投资总量施加影响。
(3)财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总需求不仅仅是国内需求,它还包括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总供给也不仅仅是国内的生产能力,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也是总供给的一部分。政府财政活动对外贸和国际收支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对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
实现机制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主要体现为政府财政活动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使整个社会的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总水平发生变化。
(1)相机抉择政策。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根据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现实情况灵活改变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实现总供求大体平衡的目标。当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2)自动稳定器政策。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通过财政的制度性安排自动地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累进税率制度)和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制度)。一般而言,凡是业已规定了的,当经济现象达到某一标准就必须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作用。当然,这种“自动稳定”的机制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尚可存疑,更何况,在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机制本身就是欠缺的。
(3)在总供给方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快能源、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知识经济的转化,以信息产业为纽带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在总需求方面,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加大社会性、公益性支出的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支持治理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使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等社会问题。
第五篇: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以上都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今年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出今年的财政措施主要向民生方面倾斜与合理利用一定的负债创造更大的价值。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主要包括:
(1)充分就业。指的是全社会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且又在寻找工作的人的就业状况。西方经济学通常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就业是否充分的尺度。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的大体稳定,即短期内货币币值不发生过度的上升或下跌,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水平的变化。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之为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在3%~5%内可以视为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现象是通货紧缩,即一定时期内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并不亚于通货膨胀,因此防止和治理通货紧缩也是保持物价稳定的应有之意。(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产出在数量上的增加,通常由GNP或者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产出数量的增加,还表现为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应上升,意味着人们基本需要的满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4)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平衡,不出现大的顺差或逆差。随着国际问经济交往的密切,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状态反映着该国国内经济的稳定程度。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就意味着该国国内收支的不平衡,或说国内经济处于失衡状态。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就是财政通过宏观领域内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解决市场不能自发解决的宏观经济问题,以达到充分就业、适度通货稳定、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有:
(1)财政对总需求的影响。财政对总需求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实现的。政府的收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从收入方面来看有税收、资产收益和公债,从支出方面来看有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数量自然会直接影响总需求,政府的转移支出、税收、公债、定价政策也会问接地影响总需求。政府活动之所以会对总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在于它的巨大规模。个人、家庭、企业的收支也是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某一个具体单位来说,它对总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当从整个私人部门来考虑时,其收支才会成为影响总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2)财政对总供给的影响。财政对总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政府对劳动供给和整个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而实现的。总供给取决于现有资源的数量以及使用这些资源的技术和组织能力。使用资源的技术及组织能力主要是微观经济讨论的内容,因此,宏观经济对总供给的分析集中讨论资源的供给数量。政府财政活动对资源供给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税收或者支出政策(如提供福利)对劳动供给施加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私人投资和整个社会投资总量施加影响。
(3)财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总需求不仅仅是国内需求,它还包括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总供给也不仅仅是国内的生产能力,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也是总供给的一部分。政府财政活动对外贸和国际收支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对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
实现机制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主要体现为政府财政活动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使整个社会的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总水平发生变化。
(1)相机抉择政策。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根据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现实情况灵活改变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实现总供求大体平衡的目标。当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2)自动稳定器政策。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通过财政的制度性安排自动地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累进税率制度)和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制度)。一般而言,凡是业已规定了的,当经济现象达到某一标准就必须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作用。当然,这种“自动稳定”的机制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尚可存疑,更何况,在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机制本身就是欠缺的。
(3)在总供给方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快能源、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知识经济的转化,以信息产业为纽带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在总需求方面,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加大社会性、公益性支出的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支持治理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使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