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社政课堂进行时政教育的策略
浅谈初中社政课堂进行时政教育的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思想性、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贯要求,“实践性、综合性”是课程标准重新提出的要求.“实践性”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性”要求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践性、综合性”迫切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结合点就是时政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主要地位,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随之发展,对成人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的注意力日益加强,还会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判断、分析和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知识和社会活动经验不足,看问题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判断、分析和理解难免有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实施策略,通过时政教育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理性地分析问题,批判地吸收不同信息,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究策略,让社政课点燃思维火花,散发时政活力,是时政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
一、以时论事,因时制宜
以时论事,就是紧扣生活动态,把握好时政教育的时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对时事热点的敏感度,及时把握时事热点并结合教材加以利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真正落实时政教育的时效性,选材过程就要做到如下三点:其一,平时要有意识地收集材料,并筛选出与教学内容联系最密切、离授课时间最近的时政信息,以增强信息的新鲜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其二,要充分考虑时政信息与新课教学内容的衔接,有效弥补教材事例的滞后性,增强现实度,从横向上提高教材的广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沟通;其三,选出的时政信息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又为新闻媒体所报道,以增强认知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学会感悟社会、品味生活
在七年级“保护自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事件
2011年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11月26日,辽宁校车事故,35名孩子受伤;12月12日,江苏丰县校车侧翻事故,15名学生死亡……
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国务院法制办2011年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抽丝剥茧]如此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让我们触目惊心,触动了你我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通过搜集时政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对事故背后原因的分析
[我献一言]国务院法制办已公布《校车安全条例》,正广泛征求意见.现在让我们以敬畏之心,以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解读《校车安全条例》,提出我们的建议
如此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时政的关注度,体会到社政学科对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精神
二、以事论事,因事设疑
以事论事,就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参与时事主题讨论.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就时事主题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求知.这与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到的“发现法”相契合,他说:“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受到的愉快和成就感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时事主题讨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师生创造了面对面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的机会,迸发智慧的火花,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的“狼爸”教育方式
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的行为遭到众多网友以及专家学者的质疑.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11月15日《扬子晚报》
[我有话说]通过查阅媒体信息,或翻阅教育书籍,或与父母、长辈交流沟通,整理出你自己或家人如何看待“狼爸”的教育方式;如果是你,更愿意接受怎样的家庭教育,请把你(们)的观点列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和探讨
时事主题讨论中教师积极而有效的引导,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教师先提出讨论的主题内容和具体要求,让学生畅所欲言,或辩论,或群说,或私语,或演说,形式多样,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使他们的认识更具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宜过多,重引不重论,以避免喧宾夺主
三、以事论是,因势利导
以事论是,就是在时事讨论中让学生明辨是非,得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课程标准规定: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渗透时事政治教育,充实教材,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并能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求真理的方法,明是非,辨美丑,促进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八年级“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话题“跌倒的老人,我们该不该扶 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9月7日《新京报
2011年9月14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们也会像许女士那样,先寻找证人,再做好事.(9月20日《羊城晚报
〔我有话说〕面对这场道德考验,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扶“起的不仅仅是跌倒的老人,更是人的善良本性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社会的温馨、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时政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式.用智慧的策略,让时政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社政课堂焕发智慧光芒
参考资料:百通学术期刊发表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一节成功的课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的,因此,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设计一个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与学习情况,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学习热情的导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问题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智慧的开端,是开启创新与思维之门的钥匙。提问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还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专家指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心中产生困惑,进入悱愤状态,才能激起主动求知的主观意愿,才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让学生积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会主动学习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如学习“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这一课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我们的权利?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如何维护我们的权利?这样就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相联系起来,从中学生所享受的权利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会产生急切想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的强烈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心中的疑问主动而积极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为本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以多媒体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图片、视频与音频等手段来传递信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结合的直观而又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运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另一方面其动态效果,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具体,以其丰富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这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教学“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现状”这一内容时,课前我先用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制成了课件,然后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图片,是对森林、植被与土地情况的两相比较,并播放了相关的视频使学生清晰认识到,人们的乱砍乱伐,使得大量的植被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大量形象的图片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严峻。然后,我再让学生观看平时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饭盒等方面的照片以及生产它们所需要用掉的资源的材料,这些就使学生对资源浪费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就会自觉地将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外出就餐时就会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等,不再浪费一张纸、一支笔,不在课本上随意涂抹等。
三、联系生活导入,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的大教学观,要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相联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深奥难懂而又枯燥无味的知识更加趣味性、形象化、具体化,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这样才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现象相联系,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中顺利地过渡到书本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知识的提取能力与应用意识。如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成就时,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神舟六号与神舟七号的发射、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我让学生寻找身边能反映我国所取得成就的事情。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经过思考后,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列举了家乡的变化,如道路变宽了,居民的住宅更新、更宽敞;有的学生说生活条件更好了,家用电器逐渐在更新;有的学生说手机日益更新换代,让人们沟通起来更方便、更快捷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还使学生对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理解更透彻,同时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大大提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表明,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将抽象的理论讲授寓于形象直观的材料中,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亲切感,产生了主动求知的欲望,这样自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以漫画导入,使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觉行为
与文字相比,图片更形象直观,往往能传达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图片尤其是漫画来进行教学。漫画运用夸张的手段来描写事物,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它既能宣扬真、善、美,也能讽刺丑、恶、邪,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漫画具有调节情绪、传递特殊信息的作用,在导入环节运用,可以有效缓解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看到了抽象的政治知识诙谐的一面,利于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在平时我注意收集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漫画,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性”时,我先出示漫画“礼品”和“大公无私”。学生一看到漫画,立刻被它的妙趣横生所吸引,顿时兴趣大增。我再引导学生针对漫画展开讨论,学生对某些官员追求个人享受而收贿受贿的行为表现出憎恶。于是,我适时引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严惩这种行为,这样便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有很多,选择导入方法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导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责编 张翼翔)
第三篇:初中政史地高效课堂基本步骤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基本步骤
柞水县教研室 章修明
一、自主学习(独学):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双色笔做好笔记,生成答案。
1、个别内容、个别课型根据需要可以自学前移。
2、自学时间不建议规定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进度、适时终止自学,同时关注学困生和学习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
3、学生自学教师做什么?(督导、培优辅差)。
4、知识问题化、目标问题化,学生自学要带着问题进行。
二、合作交流(对学、群学)。修订、补充、完善答案。组内一对一、一对多对照检查学习成果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各自发表意见,补充、修改、完善答案。实现兵教兵、兵帮兵,教师督学、适时参与小组讨论。
三、组内小展示。一人台前板演、组内人人交流二次修正的答案并询问有无异议和补充、学科长记录生成的新问题或者组内共同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
1、各组组内选一代表上台板演二次修改后的答案。
2、各组学科长主持,学员逐一口头汇报二次修改后的答案,并询问有无异议和补充,学科长记录同学发言后生成的新问题或者组内共同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教师适时到各组观察展示进度,并督查板演同学完成的进度情况,并适时终止板演和展示。
四、班内大展示。板演的同学解说答案(口述并解释说明)本组学科长发布组内展示产生的新问题,全班交流、各抒己见、师点拨、小结。
1、各组板演同学逐一口头宣读答案并解说,询问其他同学是否有异议和补充,没有一带而过,如果有班内其他组的同学各抒己见、教师点拨,逐步晚上答案,教师做好小结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2、各组学科长逐一发布组内展示生成的新问题。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发出求救,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帮助解决各组生成的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切忌抢学生表现的机会,同时适时点拨并做好小结,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此环节生生、师生、师生与文本对话,教师点拨、评价、小结、指导学生完成笔记。
五、整理知识点、达标测评。师PPT展示本节课的系统知识(或者其他方式),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识记3到5分钟的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完成达标测评、反馈学习效果。
第四篇: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的策略论文
1学生违纪的具体表现形式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违纪等现象是常有的事儿。经过事件调查我们发现,这些行为从现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1做一些干扰教师上课或违反课堂常规的事情。比如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既不听也不看,甚至还互相谈论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一些学生则是体育意识不强,穿皮鞋,牛仔裤来上体育课;有些学生课堂上不听体育教师的指挥,我行我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打闹,影响课堂秩序等。
1.2不按时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体育课上的热身运动,进行跑的练习时,老师要求学生跑800米,学生仅跑40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有要求执行;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某个动作时,学生故意偷懒或人为降低动作的难度等等。
2加强体育课堂管理的策略
针对以上阐述的情况,教师必须给予重视,从课堂上的细节抓起,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体育课堂能否有序进行,与教师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组织纪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奖惩规范制度,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及时处理,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打造优良的学风。
2.2建立恰当的课堂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课堂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从开始到结束,使学生逐渐形成有纪律有集体的班级团队。
2.3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如果对学生的教育运用不当,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教师要妥善处理好学生的违纪行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具有故意性质且已明显干扰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是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并用语言暗示来处理。总之,在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尽量做到不要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时间和效率。
2.4正确奖励与惩罚。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上运用奖励与惩罚是教师必要的教学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课堂纪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强化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等。同时,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恰当而灵活的惩罚是必须要的。因此,任何一名体育教师在进行惩罚时,都不应该带有偏激行为,更不应该进行人身攻击,要客观公正、严明有力,要使包括受处罚学生在内的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心服口服。
2.5合理评价。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深入开展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努力和参与程度,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6情感感染。现在的初中学生,家庭环境造成他们个性特征明显,强制的态度很难使他们欣然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投入必不可少,一个教师冷冰冰地传授知识,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抛开个人的其他情感因素,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知识;以关心、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提问;以关心、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学生;以敏感、灵活的态度对待偶发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和温暖,得到鼓励、帮助。
2.7以动作启示。体育教学与一般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体育教学有其固有的独特特点,在课堂上体育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动作能有效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能相互感知到的意识信号。体育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示范、一个保护帮助动作,都会产生维持课堂秩序的无声效果。在课堂中,体育教师可通过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组织教学。如有时教师可站在场地中间;有时可走到分组练习的学生中去,均可得到良好的效果。体育课程设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为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体育教师肩负着此重任,在教学活动中每位体育教师都要努力去管理体育课堂。要处理好课堂关系,既要管理好课堂秩序,又不能过于的严格,教师要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坦然面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有质量的初中体育课堂。
第五篇: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策略
邾城二中 阮志凤
语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但是,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长,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造成中学生对语文教学逐渐消极、渐行渐远的现状主要可从师生客观和主观上找原因。客观原因:1.语文学科太枯燥,尤其是初中语文复习课,字音、字形、标点、病句、文言文等,难以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喜新厌旧”的学生。2.考试的效度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多学生说,语文考试靠运气,语文成绩靠发挥。3.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没有数理化解题时的快感。主观原因:1.部分语文老师秉承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居高临下,不愿放下“师道尊严”,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难以和学生打成一片。2.有些语文教师课堂上缺乏激情,教学观念陈旧,甚至有的认为高中语文尤其是专题复习课,无需技巧,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3.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的沿袭,使大多数老师仍然认为应试教育实在而摒弃素质教育,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
文课。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换教师角色搞“活”课堂
新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老师要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碰撞,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增强课堂效果。(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共享者。改变传统教授者惯用的手法是“填鸭式”和“启发式”,而采用体现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地位,实现师生互动的“共享者”教学。学生成了课堂乐趣“共享人”,课
堂能不活起来吗?(三)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创造者,由成绩的裁判者转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对教科书进行“裁剪”,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拓宽和拓深语文课程,并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统一起来。让课堂吸引富有现代气息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用激情激“活”课堂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责任,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李镇西先生就说过:“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更动人。
其次要使课堂充满激情,还得让课堂语言精妙,回味无穷。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三、灵活多样的方法教“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
来。(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
来。(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
老师“情同意会”。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反思。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省新课程的即将推进,我们语文教学中将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就一定会常教常新,学生也永远会坚守在我们的课堂,等我们点亮那求知的眼睛。
阅读全文(15)| 回复(0)| 引用通告(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2010-4-28 9:02:09 | By: 10黄颖 ]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保证,而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上,更体现在“学”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教育策略。
一,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认真备课是其基础和前提。备课前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知识储备应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有效备课,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对现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设计任务
二、课堂——语文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1.设置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
2.精巧设问,为有效教学导航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语文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记好笔记,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遗忘。但语文新课程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探究思维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强调方法、情感与知识的感受。
首先,教师得让学生明白“记什么”。其次,教师得指导学生“怎么记”。
三、课后作业——有效教学的补充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教材,使课内外学习相互沟通,尽量减少一些单调、枯燥的作业,多布置一些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个人才华的作业;并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自主探索、搜集信息、小组合作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