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家乡
班级:
学号:
姓名: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以我国,地区 或家乡为例
历经风云变幻、岁月洗礼,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晃眼,已过三十个春秋。这三十年,对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看起来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样的微不足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富裕发展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过程,经过了这三十年,一切都已不同。
这三十年,我们看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踏上了一条经济飞速发展,军事渐显锋芒、社会制度日益完善、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的道路。这三十年,我们崛起的速度,让整个世界叹为观止;这三十年,足以让我们被载入史册。世界不由感叹: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人类文明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每逢佳节亲人团聚,总是聚在一起回忆着小时候过节是多么的忙并快乐着,口袋里已经塞满了只有在过节时让吃的零食,一边埋怨着母亲做的口袋不够大不够深,一边却还一个劲的往里塞的感觉是多么的满足,而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教育我们要学会节俭学会珍惜;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从浦西搬迁到浦东,三代同堂住在公房里,而现在则是住在了商品房中;母亲说当初买个电视机都考虑了好久,现在都不是问题;长辈每次见我总是唠叨,因为大桥的开通而不用摆渡了,因为煤气的开通而不用煤球炉了,我的出生正巧赶上了好时候。
其次,中国人民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父亲说以前读个书都是“全家总动员”,而现在九年义务制教育全面普及,学费都免了,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改革开放还使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母亲曾跟我埋怨过,坐晚班的“绿铁皮”回老家是多么的遭罪,而现在,却变成了呼啸而过,追都追不上的动车和高铁;我曾经感叹将胶卷变成照片的照相馆是多么神奇,而现在,卡片机人手一台,“苹果”成了“街机”,手机没个500百万像素都拿不出手了,马上照马上就可以传微博与所有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享。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而且使我们解放了思想的束缚,转变了旧观念,它从根本上打破了我国长期封闭保守的状态,使之以一种新的姿态走上了发展创新之路,进入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大格局中。
回首三十年,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了却了老一辈们的心愿;“神州”“嫦娥”圆了先辈们想要飞天的梦想;早先的“抗洪”、“非典”、“禽流感”,以及大悲大喜的08年,这一年中的雪灾、藏独、疆独,地震„„在这祸不单行岁月中,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了,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国人民!我们用行动,向全世界承诺要让奥运圣火在神州大地上燃烧的更加绚烂,世界再次为之震撼。
然而这条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必须要长期坚持,进取和创新。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第二篇: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内,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一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一语中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黄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三十多年的历史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三十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十多年年,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困难打倒。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三十多年,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三十多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而2008年奥运盛会在中华大地上举行,我们已经成为了奥运的东道主。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自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时期的革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面貌、社会主义中国面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从城市的景色到普通人的衣着饮食,我们真真切切目睹和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巨变。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建成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具体了解在改革以来生活变化情况,我们小组以自身以及周围家庭生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变化作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对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幸福度”这些方面的变化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起开小组会讨论、研究调查到的内容以及彼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参与每次活动的感想。
以下即为我们小组对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生活幸福度”变化调查具体内容。
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从追求穿暖到穿美的变化,从一衣多个季节穿到一个季节多衣服穿,从自己缝制衣服穿到上街买衣服穿的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衣服的质地,款式,搭配,衣服的品牌效应,时尚性、个性性。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我们的对衣服追求越来越时尚。从服装的人均消费从改革前的不足3元到现在200元,增长翻了60倍。时尚和得体的穿着成为人们没衣服消费的追求。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越来越丰富。我们包里鼓了,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了。衣服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它也变成了人们品味变化,对个性、风度的体现。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就像我们看到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八十年代初期的“食”可要朴素许多。冬天吃得最多的是自己存的大白菜,家家都腌些雪里红、芥菜疙瘩。来年清明再把它们用腌汤熬熟,晾干,就能消受好长一段时间。可老这样吃下去,非得跟一非洲难民似的,所以没辙了,只能排队买菜去。按规定花生油是一人每月半斤,凭票供应。猪肝粉肠还算是稀罕物,要想买就得到供销社找熟人走后门。上图即为排队凭票买食品。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30年后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在坎坷不平的乡村道路上,一位父亲骑着自行车,前边横梁上坐着一个或两个孩子,车后座上坐着孩子的母亲,这样的情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很常见的,自行车是那个年代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使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外出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火车,做飞机也很正常。开车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初期
现如今
小结: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生活幸福度: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生活幸福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知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这些都离不开改革的作用。这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我们走得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和激励了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是一个民族,一个过奖的共同信念,精神支柱,凝聚民族的力量保持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思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把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指导思想。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中,一个大国在崛起,一步步走向富强。以来了中国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日渐雄厚,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结合我们人民生活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对我国发展阶段的清楚认识。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贸易出口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经过30多年努力,人民在住房学费物价退休医保上都发生巨大变化。对旧的制度旧机制的改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坚定的继续深化改革,巩固发展的成绩,进一步改革中国的面貌,是人们生活,国家越来越富裕。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主旋律。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程度不断变化,可以所,改革开放是党在时代的条件下戴领人们进行的伟大革命,改革也有了更加深层的理解,人们也越来越拥戴改革开放。改革也让人们追求富裕,搞好经济,搞好发展,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断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感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程中国家庭状况衣、食、住、行及生活幸福度课题小组活动,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收集家庭状况变化资料时还了解到其他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看到不管是作为一种社会变迁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人的生活实践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改革开放的时代色彩和历史烙印。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社会自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建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和充满幸福感的,多样化的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时要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相融合,要努力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共同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
第四篇:中国与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文档
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大安乡青山小学
王波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中国国情而产生的,它代表中国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阶级,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成熟,不断地改变战略方针,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个正确战略决策,他放眼世界,正确的看到当今世界以和平发展为主,果断的结束了阶级斗争,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改变,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带领中国走向伟大的复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伟大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几年头。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3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30几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表现为一个融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建设、精神成长、国家崛起为一体的全面进步过程。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所利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三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努力的发展和进取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致历程
“1978年以前的中国的格局可能是最糟糕的局面。”1978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自守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高度集中的经济列车在运行了20多年后,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陷入了空前的泥潭。但是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开放这个宏伟目标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改革的初始、试点和探索阶段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又称市场取向改革)正式起步。全会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清算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要想变成全党的共识,成为全民的行动,尚需时间,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约从1979年至1992年共13年时间。其中又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邓小平在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指出:“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要抓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十二大报告提出,要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各自的范围和界限;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按照上述方针,这个时期的改革和开放的主要举措有: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取得巨大成就;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79年7月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
第二阶段(1984~1989年):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1984年起,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为适应这种转变,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把社会主义经济界定为商品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的确是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第二阶段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农业方面,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着力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工业方面,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工资改革是1985年的重要改革任务;对方开放方面,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时做出了“特区是对外开放窗口”的讲话,进一步推动了开放。
第三阶段(1989~1991年):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9年春天的“政治**”之后,在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反复。1989年6月之后,报刊上陆续出现批判“市场取向”、“市场化”、“市场经济”的文章。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第三阶段虽然存在一些争论,但改革开放的步伐并未停止。主要的改革措施有:通货膨胀的出现及其治理;继续加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开始起步并有所发展;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始运行;在对外开放方面,1989年春夏“政治**”之后,由于西方的“制裁”,吸引外资有所下降,外贸增长不多。
(二)确立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的决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邓小平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巡视南方时发表了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及其重要的谈话。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勾勒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框架的设计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密切结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以完善为主题的改革开放新阶段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灌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进入了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以全面攻坚为特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2.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3.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
近几年,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铁路、文化、出版和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政策限制实现重要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4.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
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的分配。在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后,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建立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机制。同时,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5.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几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强。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6.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最近30几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3.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糖产量位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六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3.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4.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
所谓渐进式改革是指在根本经济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逐渐地改革。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体现在许多方面: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先着力发展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非国有制经济,然后重点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先发展商品市场,然后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先调后放,调放结合,并逐步同国际市场价格相联系;生产、流通、价格等都出现计划内外双轨制,然后向市场单轨制过渡;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逐步向内地推开,实现全方位开放等等。
(二)要防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我国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也在收入分配领域进行着相应的改革,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2.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3.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经导致了严重而长期的社会经济问题。
(三)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但是从现实中可以看出,后者是滞后于前者的。当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才考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往往是推而不动或大推小动,甚至越改越令人不满意,可以说,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
(四)技术创新落后于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进行,可以说制度创新是明显的。但是,技术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是严重滞后的。技术创新滞后于制度创新的后果就是当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效率完全发挥出来之后,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趋于消失。
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改革开放30几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现在中国的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们的载人航天飞机已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工程也正在顺利进行,等等,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二)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1978年,中国光农村的贫困人口就有2亿5千万,占总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时候降至2148万,仅占我们总人口2.3%。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也就是说,中国为世界脱贫事业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三)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富起来了,但是我们要防止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空虚。
30几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灌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五篇: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其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其实践经验
[摘 要] 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遇到过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新时期,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因而,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更好的局面,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伟大成就; 实践经验
一、伟大成就
3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然而,对于中国人民,却记载和饱含了太多的内容和太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1]让我们在回顾历史进程的同时,分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1978年12月,具有战略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根本上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及重大调整。我们彻底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以经济建设取代了阶级斗争,实行改革开放,致力于经济建设。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成为30年最宝贵而重要的执政经验与全党智慧的结晶。2、1979年,中国首创经济特区,这成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3、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全面展开。4、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路线,保证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并朝正确方向发展。5、1988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南下考察,组织和倡导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第二次“大讨论”与思想“大解放”,结束了“姓社姓资”毫无意义的争论。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评判改革开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2] 7、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香港国归祖国,“一国两制”成功实施,开创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先例。8、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从此中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同时,国内的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9、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10、2005年,农业税取消,从此农民种地不但不交税、费,反而得到多种补贴。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受惠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一次赋税减免。11、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进一步完善、丰富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学说”。12、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圆满成功展示了一个国家、民族所要追求和平崛起的信仰和国家形象。13、2008年,“神七”飞船标志着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登上了世界第一集团的高度,航天领域“三足鼎立”局面正式构建。从神一到神七,不仅是数量的递增,更是高尖科技和水平领先的象征。14、2008年,在如火如荼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真正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15、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再一次唱响了“三农”改革的号角。
二、实践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进行了30年了。30年改革开放中,我们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遇见了无数的曲折、发展中的困难。新时期,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教训,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这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3]我认为,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可以总结如下: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重要领域改革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改革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统筹好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中来。
(三)在新时期,坚持“十个结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改革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改革观。
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30年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2、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
3、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吸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结30年改革开放经验,就是要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从而使我们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最大程度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4、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强调我们在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
5、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就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4]
7、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8、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0年的经验就是,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途径。
9、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5]
10、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的。但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党的事业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建设的依托和载体;党的建设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才有出路;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结
语
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当前,中国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改革开放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求是》2008年第24期,12月19日出版(总493期)[2]陈光林主编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责任和理论贡献》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毕宪顺 《解读邓小平理论》 新华出版社,2001年7月版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