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分析论述
联系实际,论述财务分析信息要求的重要性(现实意义)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善于企业理财尤为重要。
(1)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
(2)预测企业未来的风险和报酬,为投资人、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帮助。
(3)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财务分析和会计分析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在: 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分析侧重于企业经营风险和收益性会计分析侧重于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②分析的主体不同。
从分析工作的实践来看,财务分析的主体是双重的除了企业自身还包括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一切外部主体,会计分析的主体多数情况下是单一的,即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一切外部主体。③分析的方法不同。
财务分析在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总体指标的同时,还要进行内部某一层次分指标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改善经营活动的措施。会计分析主要根据人为假定,分析个别会计数据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不会根据分析结论而对财务会计报告提供者提出什么具体要求。④影响分析质量的因素不同。
财务分析主要受到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分析者自身素质的影响,会计分析主要受到会计准则、公允揭示的要求及分析者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
会计分析与财务分析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影响和作用伴随着人们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解释和评价,而这些信息是通过
财务会计报告反映出来的。如果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清楚地揭示编制这些报告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就必须依靠会计分析方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可靠的判断。可靠的会计分析关系到财务分析的质量以及有关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反过来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的要求也对会计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促进会计分析质量不断提高。
1)财务分析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要以会计原则、会计政策选择等为依据进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计分析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在西方的一些基础会计学中,通常有财务报表分析部分。我国的会计学中有时也包括会计分析部分。但是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的分析并不是财务分析的全部含义。
2)财务分析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在一些步骤上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也需要以管理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
会计分析(Accounting Analysis)是指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会计分析的结果是进行会计预测和会计考核的主要依据。
解释财务分析: 什么是财务分析
最早的财务分析是为银行服务的,资本市场形成后,服务对象扩展到投资人。发展出比较完善的外部财务分析体系。公司组织发展起来后,扩大到内部分析,为改善内部管理服务。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前提是正确理解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是认识的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例如,某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通过分析知道是资产周转率低,进一步分析,知道资产周转率低的原因是存货过高,存货过高的原因是产成品过高。如何处理积压成品?财务分析不能回答。
财务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分析越深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虽不能提供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能指明需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这些调查和研究会涉及经济行业、本企业的其他补充信息。
如何理解财务报告信息在财务分析信息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分析作为一项运筹和谋划全面效益的管理活动.随着企业的发展,将在报表的使用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为其提供有关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方面的分析资料,特别是可以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分析信息以供投资决策时参考。财务分析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定期公布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投资风险等一系列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分析指标.有助于有价证券买卖双方交流信息、正常交易,必然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财务报表分析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资料,对企业的信用程度做出准确判断,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从而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促使企业合理地进行负债经营.保证金融程序正常与稳定。财务报表分析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对各项指标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村定措施。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因为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如何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在财务分析信息中的重要性
(一)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界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为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期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变更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准确地计量,只能加以估计,而估计过程涉及以最近可获取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但估计是以现有的环境状况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经验,可能需要对前期的估计进行修订,但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一般而言,会计估计变更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由于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二是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时,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调整方法。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切实可行时,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计算累积影响数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追溯到比较财务报表的最早期初留存收益;而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可行时,则采用未来适用法,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按照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只能选择未来适用法。通过对准则的分析和研读可以看出,采用未来适用法会对本期的报表产生影响;而采用追溯调整法会对本期和前期都产生影响。但对基于各种利益视角的报表分析者而言,同一个会计政策变更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在股价大幅上涨的年末,公司将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可出售金融资产。对于管理层而言,可以平滑业绩,也不会给下年度的业绩目标造成太大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净利润的减少,使得股价会受到下行压力;对于债权人而言,虽然利息保障倍数等偿债指标下降,但企业实际的第一还款能力并没有减弱,其利益仍可以得到保障;对于政府而言,税收不存在损失,因此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第二篇:财务简答论述
1.简述物流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P26 2.什么是财务管理?简述其内容P26 3.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简述其主要形式 P26 4.论述利润最大化的优缺点 P26 5.简述每股利润最大化的缺点 P27 6.简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缺点 P27 7.论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P27 8.简述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的关系 P27
9.简述法律环境的内容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P27 10.简述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P2711.什么是财务管理原则?简述其内容P27 12.论述资金优化配置原则P28 13.论述收支平衡原则P28
14.什么是弹性原则?简述财务管理遵循该原则的原因P28 15.论述收益风险均衡原则P28
1.什么是年金?简述其特点和种类 P29 2.什么是风险?简述其种类P29 3.简述风险报酬计算步骤P29
4.如何利用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进行风险分析P29 5.什么是利息率?简述其种类 P29
6.简述资金利率的组成(如何对未了利率水平进行测算)P29 7.风险报酬系数确定的方法有哪些?P29
1.简述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的区别P30 2.简述物流企业的筹资动机P30 3.论述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P30 4.论述吸收投资的程序及优缺点 P30 5.简述普通股、优先股及其特点 P31 6.简述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P31 7.论述长期借款程序和优缺点P31 8.简述发行债券筹资的优缺点P31
9.什么是融资租赁?简述其特点P31 10.论述融资租赁的形式、优缺点P32 11.简述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P32 12.简述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P32 13.简述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P32
14.简述认股权证筹资和可转化债券筹资的异同P32
1. 什么是资本成本?简述其构成P33 2. 简述资本成本的作用P33 3. 简述营业杠杆原理P33 4. 简述财务杠杆原理 P33 5. 简述联合杠杆原理 P33
6. 论述净收益论(需作图说明)P33
7. 论述净营业收益理论(需作图说明)P34 8. 论述传统理论(需作图说明)P34 9. 简述资本结构的作用P35
10. 什么是资本结构决策?简述其主要方法 P35
11. 简述综合资本成本比较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P35 12. 简述每股收益分析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P35 13. 什么是公司价值比较法?简述其步骤P3
516.1.简述内部长期投资的内容和特点P36 17.2.什么是现金流量?简述其构成P36
18.3.简述投资决策中采用现金流量而不采用利润的原因P36 19.4.简述内部长期投资决策的指标P36 20.5.什么是投资回收期?简述其优缺点P36 21.6.什么是平均报酬率?简述其优缺点P36 22.7.什么是净现值?简述其优缺点P36 23.8.什么是获利指数?简述其优缺点P36 24.9.简述传统债券投资的风险P36
25.10.简述债券评级的作用和优缺点P37 26.11.简述股票投资的特点和优缺点P37
27.12.论述投资分散和风险降低的关系(需作图说明)P37 28.13.简述证券组合的意义、策略和具体方法P37
8.1.什么是营运资金?简述其特点及管理目标P38 9.2.论述营运资金的筹资组合策略(需作图说明)P38 10.3.论述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需作图说明)P39 11.4.简述现金持有动机和现金管理的目标及内容P40 12.5.什么是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简述其计算步骤P40 13.6.论述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关系(需作图说明)P40 14.7.简述应收账款日常管理P41 15.8.简述存货的功能及成本P41
16.9.简述经济批量一般公式的基本前提 P41 17.10.简述存货控制所谓ABC法P41 18.11.简述存货的功能P41
19.12.简述确定存货订货点必须考虑的因素P
4215.1.什么是利润分配?简述分配原则P42 16.2.简述利润分配程序P42
17.3.简述完全市场理论的基本含义P42 18.4.简述股利无关理论的内容P42 19.5.简述股利有关理论的内容P42
20.6.论述影响股利支付政策的因素和股利支付政策的种类P42 21.7.什么是剩余股利政策?简述其优缺点P43 22.8.什么是固定股利政策?简述其优缺点P43
23.9.什么是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简述其优缺点P43 24.10.论述发放股票股利的动机、缺点以及对股东的影响P43 25.11.论述股票分割的动机以及对股东的影响P
4326.1.简述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P44 27.2.简述绩效评价的过程P44 28.3.简述绩效评价的意义P44
29.4.绩效评价主体和标准各有那些?P44
30.5.简述绩效诊断的内容和绩效结果的用途P44 31.6.简述传统财务评价的局限性P44
32.7.简述平衡记分卡“平衡”与“记分卡”的含义P44 33.8.论述平衡记分卡的结构框架(需作图说明)P44 34.9.简述平衡记分卡与战略联结的原则P45 35.10.简述绩效管理系统的特征P4
529.1.简述企业兼并的商业动机P45 30.2.简述企业兼并的理论原因P45 31.3.简述我国企业兼并的相关政策P45 32.4.简述企业兼并的作用和风险P46
33.5.什么是企业重整?简述企业重整的条件P46 34.6.简述非正式财务重整的方式及优缺点P46 35.7.简述正式财务重整及其优缺点P46 36.8.简述企业重整的程序P46
37.8.简述企业清算的原因、分类和程序P46 38.9.简述清算财产分配的顺序P46
第三篇:材料分析和论述
辨析题: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答:对。实事求是既内在地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也内在地包涵这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它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时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答:错。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条件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以下自行发挥,亲„„
3、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对。
1、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同样起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也是革命。
2、改革开放式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文化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因此,改革开放必然引起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是一场思想革命、体制革命,它引起了社会生活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根本变革。
3、把改革开放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要把中国变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对。
1、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必须创新,但基本制度不能改变。
2、改革开放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答:共同富裕是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而言的;富裕是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是相对于贫穷而言。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的总量。”
材料二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重要性,认为掌握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可能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符合无产阶级的长期利益。但由于俄国资产阶级极力反对,最后征服不得不采取暴力的形式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
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不是消灭上 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中国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我 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我国的改造对资产阶级采取了什么政策。(2)当时采取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必要性主要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的。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且在社会主义革 命时期,都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为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动摇的一面。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 感召下,民族资产阶级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四个民主阶级之一。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在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承认《共同纲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新中国服务,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又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甚至违法乱纪、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②中国的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极为有利 的。同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技术专长和企业管理经验的阶级。因此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是,充分利用民族 资产阶级积极的一面,尽可能地克服其消极的一面,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利用其成员的技术专长为社会主义服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它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正确政策所决定的。①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掌握了国 家的政权,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可以充分利用其执政的优势集中力量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开展“五反”运动的方式,打击不法资本家,对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进行限制。②新中国通过对官僚资本的没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从而能够运用它的影响带领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③国家对主要的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割断了资本主义 经济与农民个体经济的联系,迫使资产阶级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赎买的政策,从而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轨道,最终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材料一 1953年底以前,对私营工业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了经销代销,使这些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在利润分配上 实行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1/4,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所有。
材料二 1953年底到1955年秋,国家在对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核对私股股额的基础上,采取向资本家支付“定息”的办法,将资 本家拥用的私股转为国家所有。所谓定息是指:根据估价,确定原私营企业主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所占的股份(私股),再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原私营企业主 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经验。
答案:(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对私营工业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了经销代销,使这些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第二阶段,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确定和粮棉统购统销的实行,大大促进了私营工商业改造的进程,形成了对工商业改造的有利形势。在这个阶段,采取向资本家支付“定息”的办法。
第三阶段,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使资本家对改变所有制不感到突然,减少了社会震荡,保证了改造的进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这两种改造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逐步把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人由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解放以后,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逼出来的。我们打倒了蒋介石,没收了官僚资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进行了‘三反’、‘五反’,实现了合作化,从一开始就控制了市场。这一系列的变化,一步一步地逼着民族资产阶级不能不走上接受改造的道路。”
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上述观点。
答案:这段材料说明我国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详见第一题
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公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总之,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放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重要内涵?
答案: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篇:【论述】【材料分析】(参考修订)
五、论述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4.论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
五、论述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盘剥,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遍及全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2.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第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第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4.论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1905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有自己的章程,有明确的革命宗旨和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并在国内外成立支部。在斗争中同盟会的领导核心地位逐步确立,并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以往的革命组织所无法比拟的。第二,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指导。辛亥革命提出了系统的反映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政纲,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较完整的、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主要矛盾,并在长期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辛亥革命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增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得到壮大。
第五,辛亥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客观上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尽管暴露出许多弱点和不足之处,但这些特点说明了它已达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水平。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
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六、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
三、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材料2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A)先行邀请国民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适宜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加邀其他各革新团体,及如何进行。(B)运动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在国会联络真正民主派的议员,结合民主主义左派联盟。
(C)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3
(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八)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2、3,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何变化?(3)统一战线方针确定的意义所在。答案: 1.
第一,由于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还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还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所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义规定,中国共产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说明,其时党对统一战线策略还缺乏认识,采取了一种“关门主义”的立场。
第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与“一大”时的对现存各政党采取“攻击和排斥”的态度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思想有了重大发展,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了提高。这是“二大”的重要历史功绩之一。但中共打算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针是“党外合作”,两党平等合作,这是孙中山不同意的。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共“三大”决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反对主要敌人,同其他革命阶级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必须结成联盟。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残暴的,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党派、团体和个人成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国共合作建立后,国共两党发展壮大,工农运动的高潮,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大革命高潮的到来,都说明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2.
第一,“德先生”是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一是指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一是指与封建君主专制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而科学一是指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第二,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国家。第三,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一是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二是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三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四是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一般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地、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第五篇:财务分析模板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成立时间、上市时间、证券类型、股票代码、股票简称、公司地点、重要管理人员(比如董事长、法人代表、总经理、独立董事等人简历)、注册资本、会计事务所、所属行业、主营业务。新浪财经搜索股票、或者google搜索股票、或者任何一款炒股软件搜索股票然后按F10等。
(二)公司发展历程
关注公司成立以来重要的发展阶段或重大事项,比如股权变动、业务变化、重大投融资等。公司历年年报(进入上交所或深交所网站,输入股票代码,按时间和报告类型查询历年年报)、公司网站、新浪财经等。
(三)公司持股情况
1、公司前十大股东名称、股份、持股比例、较去年增减变动。最近两年年报。
2、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要求分析直接控制人和最终实际控制人名称、规模、业务、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查询控制人公司主页等。
3、其他主要股东情况。要求列示公司名称、规模、业务、持股变动情况。查询相关公司主页等。
二、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Political政治法律
总结政治法律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包括政府行为、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际政治因素等。央行、环境保护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官网,搜索相关规定,整理后按时间排列,总结评述。
(二)Economic经济
1、经济发展水平、公关经济政策、相关的的宏观经济指标比如GDP、利率、汇率、关税等。政府部门官网。
2、行业数据比如行业内企业数量、地域性分布、企业构成(国有、民营三资、其他)、从业人员、产值、产值地域性分布、利润总额、总资产、固定资产总额、进出口等。行业协会官网、新浪财经、券商的行业研究报告。
(三)Social社会文化
1、有关的人口状况、社会流动性、消费心理、生活方式变化、文化传统等。
2、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社会因素,比如环保意识提高,十二五规划等。
(四)Technological技术
行业技术水平分析,包括横向(与国外对比)与纵向(随时间发展)两个方面。行业协会官网、券商的行业研究报告、权威人士讲话等。
三、供应链分析
首先,分析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上游-中游-下游供应链概况,比如上游原材料是什么、中游是什么产品、下游是哪些产业,可如下图:
(一)上游
1、行业的上游产业情况,宏观环境变化对上游行业影响。
2、上游产业近年变化比如总投资、固定资产规模、产量、销售量等。相关生产设备、原材料或半成品情况。行业协会官网、新浪财经、券商的行业研究报告。
(二)中游
1、行业产品种类、毛利率等。行业协会官网、相关公司年报。
2、行业内主要龙头企业规模、产品、收入、毛利率等。相关公司年报。
(三)下游
1、行业的下游产业情况,宏观环境变化对下游行业影响。
2、各个下游产业近年变化,近年变化比如总投资、固定资产规模、产量、销售量等。行业协会官网、新浪财经、券商的行业研究报告。
四、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要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展开,分析价值链每个环节能够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活动。可以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同行业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公司年报、公司主页、国家专利局官网。
基本活动:进货、生产经营、发货、市场营销、服务
辅助活动: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
(一)进货
(二)生产经营
生产经营是价值链的重点活动,要求对公司产品的种类、毛利率、占收入比重等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行业内龙头企业、规模相近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优势和劣势。
(三)发货
(四)市场营销
(五)服务
(六)基础设施建设。
(七)采购
(八)人力资源管理
(九)技术开发
五、成长状况与业绩分析公司历年年报、ccer数据库。
该部分重在介绍企业几年的成长状况和业绩评估。
成长状况,可以通过列示企业连续几年中,几个科目的变化,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所处的阶段。科目包括:资产、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负债率。
业绩分析主要是分析下几年中企业为股东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能力,包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盈余。需要将企业连续几年的数据与行业进行对比(可做图表方便比较),对企业做出客观评价。
六、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部分,主要是通过使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各种方法,从企业的短期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除此之外,对于分析中出现的异常数据,要结合报表附注,对其进行推敲和深入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和杜邦分析体系。
其中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对象可以分为与本公司历史比(趋势分析)、与同类公司比(横向比较)、与计划预算比(预算差异比较);按比较内容分:比较会计要素总量、比较结构百分比、比较财务比率。
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
(一)做出财务报表分析数据,为分析做准备
包括以下几种表:资产负债表百分比分析、利润表百分比分析、连续几年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连续几年利润表趋势分析、连续几年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财务比率趋势分析(财务比率包括短期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市价比率等)
(二)对做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1、异常变化的分析,结合国家政策,市场变化,行业变化等方面,对异常数据做出合理解释。
2、通过趋势变化,分析出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成果、财务政策等状况。对企业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剖析。
3、“找原因”,有的科目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那就要结合其他科目的变化来综合分析。如应收账款的增多可能是由于销售收入的增多,或是销售收入并未提高而是销售合同质量不高赊销过多等等,这要结合其他科目的变动来判断原因。
4、三张报表的勾稽。
5、比率分析可见《公司财务学(第四版)》第二篇 现金流与财务分析
比率分析需要从两个方面来作对比,横向分析(公司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行业平均水平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或者查看一些券商等金融机构的行业研究报告,或者通过行业内所有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计算平均)和纵向分析(公司不同年份间的对比)。具体比率内容包括以下
1)、流动性比率。包括流动性比率、速动比率。
2)、资产管理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3)、负债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4)、获利能力比率。销售净利润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回报率、权益回报率。
5)、市场价值比率。市盈率、每股收益、股票回报率、每股净资产、市净率。
6)、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流动负债比。
6、杜邦分析法或沃尔评分法可见《公司财务学(第四版)》第二篇 现金流与财务分析
使用杜邦分析法,结合行业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选取行业平均水平,或可比性较强的某家企业进行比率的对比,从而得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重在结合行业情况对企业自身进行评估。
在比率分析基础上,杜邦分析法或者沃尔分析法更直观的表现公司业绩的变化趋势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二者可以择一而用。
七、内外部综合分析及评价
(一)Strength竞争优势
(二)Weakness竞争劣势
(三)Opportunity机会
(四)Threat威胁
八、预测与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