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五峰小学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为了创建文明、健康、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健康、安全、和谐的学校教育保障,每个师生要从我做起、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遵守、持之以恒,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树立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根据《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卫生制度:
1、讲究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美、雅观的校园,整洁、舒适、卫生的公共场所是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增强卫生意识,改变卫生环境,建立严谨的卫生制度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2、每天工作前,教师办公室、教室、校园、厕所、楼道等公共场所,都要安排人员打扫,确保公共场所卫生。
3、各公共场所,要建立严格的卫生值日制度,随时保持室内、外的良好卫生状况。
4、节假日前夕及有外事活动期间都要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校园、室内外卫生保持一流标准;无卫生死角。
5、对于不认真打扫卫生,不遵守卫生制度的办公室、班级及个人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
6、学校政教处将定期组织严格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班主任当年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卫生标准:
1、室内卫生标准:
①教师办公室:要求地面干净无杂物,办公用品要摆放整齐。墙角干净无蛛网,工作柜子上面无堆放物品。
②教室内卫生:地上无纸屑、无痰迹糖迹、墙上无污渍与球脚印(无残标无乱写乱画乱张贴现象),门窗洁净,讲台无积灰,沟角无杂物,垃圾筒日日清空。
③厕所:要求无臭味,无灰尘,无损坏,保管良好;地面整洁,无杂物。
④楼道走廊:要求干净整洁,无纸屑,无痰迹,无果皮等,两边墙壁无污渍痕迹,无乱贴乱画,扶手无灰尘,无损坏,手触摸处均干净。
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有禁烟标志,纸屑、烟头、果皮、废弃物品要及时入垃圾篓,并及时倾倒清理。实验室有害物品和放射性侵蚀物要妥善保存,保持通风。
⑥食堂有严格操作、消毒等卫生管理制度。
2、室外卫生标准:
①路面卫生:要求校园路面没有纸屑、脏物、树叶等,做到“四无”即无垃圾、无污水(雨后积水必须及时清除)、无乱堆杂物、无卫生死角等。
②绿化带卫生:及时修理花枝并保持绿化带干净,无树叶,无杂物,无杂草丛生。条凳上无灰尘、果皮、纸屑和损坏。各种宣传标牌规范干净,垃圾筒摆放规范。
第二篇: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长寿小学学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创建文明、健康、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健康、安全、和谐的学校教育保障,每个师生要从我做起、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遵守、持之以恒,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树立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根据《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卫生制度:
1、讲究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美、雅观的校园,整洁、舒适、卫生的公共场所是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增强卫生意识,改变卫生环境,建立严谨的卫生制度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2、每天工作前,办公室、图书馆、实训车间(机房)、校园、教室、楼道等公共场所,都要安排人员打扫,及时整理办公用品,确保公共场所卫生。
3、各办公室室、图书馆、实训车间等公共场所,要建立严格的卫生值日制度,随时保持室内、外的良好卫生状况。
4、节假日前夕及有外事活动期间都要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校园、室内外卫生保持一流标准;无卫生死角。
5、对于不认真打扫卫生,不遵守卫生制度的办公室、班级及个人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
6、学校爱国卫生小组将定期组织严格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各责任部门当年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卫生标准:
1、室内卫生标准:
①办公室:要求地面干净无杂物,办公用品要摆放整齐。墙角干净无蛛网,工作柜子上面无堆放物品。
②教室内卫生:地上无纸屑、无痰迹糖迹、墙上无污渍与球脚印(无残标无乱写乱画乱张贴现象),门窗洁净,讲台无积灰,沟角无杂物,垃圾筒日日清空。
③实训车间(机房):要求机身干净,摆放规范,无灰尘污迹,无损坏,保管良好;地面整洁,无杂物。
④楼道走廊:要求干净整洁,无纸屑,无痰迹,无果皮等,两边墙壁无污渍痕迹,无乱贴乱画,扶手无灰尘,无损坏,手触摸处均干净。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有禁烟标志,纸屑、烟头、果皮、废弃物品要及时入垃圾篓,并及时倾倒清理。实验室有害物品和放射性侵蚀物要妥善保存,保持通风。
⑥食堂有严格操作、消毒等卫生管理制度。
2、室外卫生标准:
①路面卫生:要求校园路面没有纸屑、脏物、树叶等,做到“四无”即无垃圾、无污水(雨后积水必须及时清除)、无乱堆杂物、无卫生死角等。
②绿化带卫生:及时修理花枝并保持绿化带干净,无树叶,无杂物,无杂草丛生。条凳上无灰尘、果皮、纸屑和损坏。各种宣传标牌规范干净,垃圾筒摆放规范。
第三篇: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1、抓好管理中的每个细节,是铸就企业良好品质的基础;从一点一滴做起是提高个人素养、树立文明形象的基础。
2、仪容仪表:着装应洁净得体,衣扣整齐,稳重大方,不敞胸露怀,不挽袖挽裤,不穿奇装异服,禁止穿背心、拖鞋。
3、讲究文明礼貌,工作中提倡使用普通话,语言规范文明,礼貌待人,不讲粗话、脏话,同事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团结、帮助。
4、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严禁随地吐痰、严禁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整洁,不可大声喧哗、吵闹,接打电话时语音柔和,音量适中,不可影响他人;严禁打架斗殴、肇事、偷窃、财博、酗酒、有伤风化、损坏公共财物等违纪违法行为。
6、用餐时不得大声喧闹和乱扔倒食物,剩余的应倾倒在指定地点,形成良好的就餐环境。
7、除在指定场所、时间外,不允许饮食、吸烟,外来人员有吸烟行为,应及时制止。
8、爱护公共设施,提倡节约用水、用电、办公用品,安全用电,提 高警惕,防止火灾、盗窃、破坏等事件的发生。
9、出入会议室或领导办公室,主动敲门示意,进入房间随手关门。
10、正确使用爱惜饮用水器具,保持洁净,不得随意使用客用沙发。
11、尊老爱幼,礼让妇女。
第四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创建”基本要求
一、亮证经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显著位置集中悬挂有效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原件;杜绝无证从事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存在。A级住宿和游泳场所等量化分级等级牌应摆放在接待服务前台。醒目处设置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信誉度等级、卫生监督监测、自身检测或卫生评价报告、健康证等,公共区域有醒目禁烟警语、标志。
二、持证上岗: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佩戴合格的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上岗,复印件应放在经营场所服务台备查。
三、制度上墙:在前厅或相应的区域悬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前厅悬挂“五病”调离制度及卫生管理制度)。
四、“五病”调离:有每年“五病”调离检出及调离情况记录本,详细记录“五病”检出和调离情况。记录要保存三年。
五、消毒间要求:消毒间设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水池、消毒桶、消毒柜等设施,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或消毒容器应标识明确;消毒池或容器液位线清晰;洗涤剂、消毒药、消毒药量杯(自设容器有标识及刻度)配备到位。
六、公共用品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上墙(消毒间或消毒区域),每日填写消毒记录单,记录所有需要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当天消毒的数量。
七、公共用品外送消毒:有消毒单位资质证明、洗消协议合同、每次接收数量和抽查记录。
八、环境及个人卫生:保持内外环境和设备设施整洁,保持从业人员良好个人卫生状况。
九、管理档案:建立公共场所从业单位卫生管理档案(各项制度、记录本单、监督意见书、内部卫生管理检查、卫生整改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等整理入档)。
十、室内公共场所应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工作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事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持证(明)上岗,并按规定定期体检。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做到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100%,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调离情况和应对措施。
五、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 建立“五病”调离人员登记本,做好“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记录本保存三年。
六、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健康状况管理应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文化 娱 乐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具备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
二、卫生制度健全,客用公共用品、用具(茶具、杯具)符合卫生要求,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座椅沙发布套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并进行清洗消毒。建有各类物品消毒记录。
三、歌舞厅设杯具专用消毒间(标志明显),具备上、下水和三个水池(去污、消毒、清洗池标牌),消毒制度张贴上墙;配备消毒柜和杯具保洁橱柜。
四、客用棉织品要有专用洗消间及洗涤、消毒设备;如外送清洗,需提供洗衣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合同及发票备查。
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六、具备机械通风设备并正常运转,集中空调卫生管理达到标准和要求。呼吸道传染病流季节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
七、卫生间卫生清洁 ,无异味,有独立的排风设备。设有防蚊、蝇、鼠、蟑等设施、措施。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八、建有“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从业人员,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公共 浴 室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具备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
二、卫生制度健全。客用公共用品、用具符合卫生要求,做到一客一换一 消毒。建有各类物品消毒记录,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搓澡巾应为一次性用品。
三、禁止就浴禁忌(皮肤病、性病等)告示张贴醒目。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五、设浴池的,须配备循环过滤设备,确保正常运转并定期反冲洗,严禁直给浴池投消毒药。浴池每晚须彻底清洗消毒。
六、提供杯具的,设专用消毒间(标志明显),具备上、下水和三个水池(去污、消毒、清洗池标牌), 消毒制度张贴上墙;配备消毒柜和保洁橱柜。
七、客用棉织品(浴巾、浴衣、垫巾)要设置洗消间及洗涤、消毒设备;如外送清洗,需提供洗衣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合同及发票备查。拖鞋应设置专用消毒桶,修脚工具、梳子等应按照理发用具要求进行消毒。
八、具备机械通风设备,并正常运转,集中空调卫生管理达到标准和要求。
九、更衣室、休息室、淋浴间干净整洁,卫生间设有独立的排风设备,无 异味。卫生设施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设有防蚊、蝇、鼠、蟑等设施、措施。
十、建有“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从业人员,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十一、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理 发 美 容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具备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
二、卫生制度健全。客用公共用品、用具符合卫生要求,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建有各类物品消毒记录,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胡刷、美容唇膏、唇笔应为一次性用品。理发围巾应经常清洗更换。
三、美容场所和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美发场所,应当设立清洗消毒间(标志明显);50平方米以下的美发场所应当设置消毒区域及消毒设备设施。消毒制度张贴上墙。消毒间应具备上、下水和三个水池(去污、消毒、清洗池标牌);配备消毒柜和保洁橱柜。如外送清洗棉织品,需提供洗衣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合同及发票备查。
四、理发、染发、烫发的毛巾、刀具应分开使用,清洗消毒后分类存放。
五、烫染区域或操作间须具备独立机械排风设备,集中空调卫生管理达到标准和要求。
六、室内地面碎发及时清扫,保持室内清洁,操作台面和理发工具表面无碎发残留。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七、单独备有皮肤病人专用理发工具,用后即时消毒,标志明显。
八、卫生设施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设有防蚊、蝇、鼠、蟑等设施、措施。
九、建有“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从业人员,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十、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旅 店 住 宿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具备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
二、卫生制度健全。客用公共用品、用具符合卫生要求,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客用毛毯、棉被、枕芯三个月更换清洗一次。建有各类物品消毒记录,消毒制度张贴上墙,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脸(脚)盆标志清楚。设无烟客房或无烟楼层,并有禁烟标志。
三、根据经营规模和楼层分布,分设杯具专用消毒间(标志明显),具备上、下水和三个水池(去污、消毒、清洗池标牌),配备消毒柜和保洁橱柜。
四、客用棉织品及拖鞋、脸(脚)盆等要设置洗消间(如洗衣房)及洗涤、消毒设备;各类棉织品如床单、毛巾、浴巾、垫巾、桌布等要分类回收、洗涤、消毒和存放。如外送清洗棉织品,提供洗衣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合同及发票备查。应设置拖鞋专用消毒桶。
五、客房及卫生间每日清洁消毒,按照开窗通风—卫生设施表面消毒—整理打扫房间—更换用具用品—擦拭桌面-卫生设施清洗消毒顺序进行。公共卫生间及盥洗室有独立排风设备,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六、工作车合理设置并采取保护措施分别存放棉织品、一次性用品及清洁工具,防止交叉污染。清洁面盆、浴盆、恭桶的工具应分开存放,各类抹布标识明显,要分类使用、定位摆放,专布专用,并及时清洗消毒。
七、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八、设有防蚊、蝇、鼠、蟑等设施、措施 , 蚊、蝇、蟑螂等病媒昆虫指数及鼠密度符合有关考核标准。集中空调正常运行,达到卫生管理标准和要求。
九、建有“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从业人员,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商场 书 店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具备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
二、从业人员随身持有效的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
三、卫生制度健全,档案齐全。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五、机械排风设备正常运转。集中空调正常运行,其卫生管理达到标准和要求。
六、设有防蚊、蝇、鼠、蟑等设施、措施 , 蚊、蝇、蟑螂等病媒昆虫指数及鼠密度符合有关考核标准。
七、公共卫生间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无异味,有独立的机械排风设备。
八、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九、建有“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从业人员,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游泳 场 所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具备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
二、皮肤病、肝炎、红眼病、心脏病等禁泳标志张贴醒目,设有红眼病检查岗。
三、卫生制度健全。客用公共用品、用具符合卫生要求,做到一客一换一 消毒。提供的棉织品、拖鞋等,应设置清洗消毒间和相应消毒设备设施(拖鞋设专用消毒桶),消毒制度张贴上墙。建有各类物品消毒记录,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如外送清洗棉织品,需提供洗衣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合同及发票备查。提供梳子等应按照理发用具要求进行消毒。
四、环境整洁, 池水清澈透明,水中无漂浮异物、无沉积物,池壁光洁。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定期委托检验,每日4次以上自测(余氯、PH值、水温、室温等)及维护消毒记录齐全。
五、池水游离氯保持在 0.3-0.5mg∕L。设强制浸脚池并正常使用,余氯5-10mg∕L,每4小时更换一次。儿童涉水池不与成人池连通,连续补充新水余氯保持在 0.3-0.5mg∕L。
六、循环过滤机械加药设备正常运转并定期反冲洗,每日定时给泳池补充 新水,严禁直给泳池投药。
七、机械通风设备正常运转,集中空调卫生管理达到标准和要求。
八、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干净整洁,无异味。卫生设施保持清洁并 定期消毒,设有防蚊、蝇、鼠、蟑等设施、措施。禁止吸烟并设有禁烟标志。
九、建有“五病”调离记录,无调离的,每年“零”记录。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从业人员,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十、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管理制度
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馆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二、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三、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9-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的要求。
四、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五、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六、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七、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八、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安静。
九、卫生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设座厕者必须是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饭店(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一、餐厅内外应保持清洁、整齐,清扫时应采用湿式作业。
二、各类空调饭馆(餐厅)内必须设洗手间。食(餐)具应执行GB 14934 规定。
三、供应的饮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二次供水蓄水池应有卫生防护措施,蓄水池容器内壁涂料应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定期清洗消毒。
四、餐厅每个座椅平均占地面积不得低于1.85m2。
五、旅店的餐厅必须与客房、厨房分开,要有独立的建筑系统及合理的通道相连接。
六、餐厅内部装饰材料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
七、根据餐厅席位数,在隐蔽地带设置相应数量的男女厕所,厕所采用水冲洗式,禁止设座式便桶,厕所内应有单独排风系统。
八、餐厅应有防虫、防蝇、防蟑螂和防鼠害的措施,应严格执行全国爱卫会除四害的考核规定。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
一、经营性公共场所给客人提供的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杯饮具、拖鞋、理发美容工具、修脚工具、脸脚盆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二、公共场所应设立公共用品、用具消毒间。配置足够清洗消毒设备设施和容器;棉织品和公共杯饮具应分别设专用消毒间;可选适宜地点设置公用拖鞋清洗消毒处,配备标志明显的拖鞋消毒桶;消毒制度张贴上墙,设专人负责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物品的消毒记录。
三、消毒间内设施:三个水池(去污、消毒、清洗池标牌),消毒池标有明显的水位线;有足够的消毒药品;有消毒药物配比量杯(自设容器须标液位线);有消毒柜及已消毒物品存放柜。消毒间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与消毒无关的杂物。
四、使用的各类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选用含氯制剂消毒药品的,按照使用说明配比消毒液。使用84消毒液,一般取1份消毒药兑200份自来水。
五、消毒程序:去污清洗→3-5‰消毒液浸泡20分钟→ 流动水冲净→消毒柜(臭氧、紫外、热力)消毒→已消毒物品保存柜保存。
六、理发用品(梳子、推子、刀剪)消毒:可用含75%医用酒精棉球擦拭,再置于消毒柜内消毒。
七、对面盆、浴盆、恭桶等顾客直接接触的卫生设施应定期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八、已消毒用品用具应达到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标准,保洁存放备用。
九、外洗客用棉织品的单位,应有清洗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物品清洗合同及发票,备查。
(一)应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3.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四)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 健康危害事故。
健康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2、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治愈之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可疑传染病患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3、从业人员应当完成规定学时的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从业人员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4、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管理的责任人是。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新风口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送风口和回风口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3、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
(一)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二)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三)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
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机构应当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技术力量,并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要求。
5、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待其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运行:
(一)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二)空调送风中检出嗜肺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三)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微生物;
(四)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
(五)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
(六)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每平方米大于20克;
(七)卫生学评价表明需要清洗和消毒的其它情况。
6、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启动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
7、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一)开放式冷却塔;
(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
(三)空气处理机组;
(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五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基本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卫生许可证”悬挂于显眼处。
二、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从业人员需进行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设卫生专用消毒设施,公共用品、用具等需定期进行消毒盒保洁,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公共场所应设有明确的禁烟标识,并设有吸烟劝阻人员。
六、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公共场所公共物品消毒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
并消毒。
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
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开存
放,保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1、公共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2、建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
3、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⑴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⑵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⑶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⑷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5、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
相应经营活动,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
事故。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和其具体负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协调医院及其它有关部门的关系,在上级的统一指挥
下,使健康危害伤害事故的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2、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送情况。
3、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
4、负责处理本单位的卫生安全工作并及时排险、抢险、疾病的防治、监督。
(二)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负责发生事故的现场处置。
2、及时将情况进行报告与联系。
二、处置措施
1、健康危害事件发生后,值班人员立即按照程序向单位
领导报告。
2、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3、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
医院抢救。
4、接报后,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5、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上级领导汇报。
6、通知受伤害者的家属。
7、妥善处理事故,安抚好家属。
三、检测与报告
(一)监测:
1、建立健全检测系统,加强对单位、设施设备及周边环
境的监测。
2、若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立即进行现场办公,及时向
上报。并做好报告内容的详细记录。
(二)报告时间:事故发生的两小时以内。
四、预防措施
1、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单位全体职工随时绷
紧安全工作这根弦。
2、经常对单位环境、设施、进货途径、以及单位的用水、用电等情况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严格食品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