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时间:2019-05-14 00:0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第一篇: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疾风强劲,阳光普照,19.2万平方公里的酒泉大地上,风光无限,处处是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火热场景。

在玉门大唐昌马风力发电场3兆瓦大型风机示范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在指挥员的调度下,巨大的吊机正在将十多吨重的风机叶片缓缓吊起,向安装在塔筒上近百米高的风力发电机慢慢靠近;现场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忙着做安装前各项工作„„

酒泉市委、市政府把2012年定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旨在通过全方位招商活动,使一大批推动酒泉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和快项目落地酒泉,助推酒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酒泉人的辛勤付出,正在得到回报。今年1-9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02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4个,完成投资5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亿元,比去年翻一番。引进到位资金503亿元,同比增长213%,比去年翻了一番多。

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引进到位资金翻番,酒泉项目建设缘何如此迅猛?围绕“3341”项目工程,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项目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紧密结合,方能得心应手。

马光明认为,首先,抓项目必须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紧密结合。项目建设必须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得到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其次,抓项目必须与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密结合。只有牢固树立“开放开发不怕肥水流到外人田,招商引资不怕客商占了小便宜”的思想,才能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促进大发展;第三,抓项目必须与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以风光电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主导产业。今年1-9月,新能源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第四,抓项目必须与多业并进、科学发展紧密结合。既要抓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能够培植财源的项目,更要抓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项目,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五,抓项目必须与全民创业、富民强市紧密结合。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40条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非公经济和富民产业迅猛发展。

在谈到此次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时,马光明用“范围广、规格高、方法好、作风实”12个字进行了概括。他说,通过观摩,我们看到了兄弟市州新建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兄弟市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学发展、竞相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势头。通过聆听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的重要讲话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点评,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对抓项目、抓招商、抓发展有了更大的压力和紧迫感。通过实地观摩和听取情况介绍,学到了兄弟市州抓项目、抓招商的好方法、好经验,特别是在谋划项目、吸引资金等方面的许多高招和绝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通过参加此次项目观摩和点评会的交流学习,思想深处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和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对照检查,找到了我们在抓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那么,酒泉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马光明告诉记者:“我们将以这次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341’项目工程的决策部署,围绕推动‘3341’项目工程实施,全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狠抓风光电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坚持做大做强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首位产业,确保风电新增装机400万千瓦,光电新增装机1000兆瓦以上。同时,全力抓好酒泉合肥光伏产业园、京城控股大风力发电机制造等一大批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二是继续狠抓电网建设及高载能项目。加快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进度,抓紧酒泉-株洲±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在进一步加大三新硅业、三新矿业、高纯度石英、钒钛合金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的同时,继续引进和建设一批高载能企业。三是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已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的同时,近期赴天津招商签约,年底前到云贵川地区再进行一次大型招商活动。四是继续狠抓文化旅游项目。以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已开工的敦煌文化产业园、瓜州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肃州玉酒泉文化产业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确保年内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五是继续狠抓其他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加快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项目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酒航高速、敦格铁路、酒航铁路、敦煌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第二篇:高效发展新光源 突破新材料 做强新能源

发展新光源 突破新材料 做强新能源

扬州市产学研工作综述

近年来,扬州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走科技创新型经济之路的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870.36亿元,同比增长50.43%。其中“三新”产业实现产值213.7亿元,同比增长38.4%。

●产学研政策进一步明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并用好优秀人才的若干规定》等,启动了“百千万人才引进集聚行动”和“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产学研平台进一步拓展。通过政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业和高校院所广泛参与,在扬州、西安、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多场产学研专题活动。全市建有省级以上“一站两中心” 5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311家,各类孵化器30个,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500多家。

●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10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10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项。

扬州市产学研重大载体

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简称扬州中心)是扬州市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建设的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总投入2亿元,先期建成2.4万平方米的主体大楼和300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已投入使用。扬州市政府设立了专项合作资金,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支持扬州中心的项目建设。

扬州中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项目合作带动中科院扬州中心建设,以中科院扬州中心建设促进院地合作,到2010年要吸引10家以上的中科院系统单位在扬州中心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目前,已有中科院系统的8个研究所决定在扬州中心建立分中心,其中,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扬州碳纤维分中心、中科院半导体所扬州分中心、中科院理化技术所扬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智能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建立;另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扬州分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扬州分中心、中科院宁波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扬州高分子复合材料分中心,中科院等离子所扬州分中心正在筹建之中。扬州中心已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26个,其中有12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支持。

扬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

扬州是国家第六个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扬州以市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带动5个县(市、区),按照“做优上游外延片,做强中游芯片,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使扬州成为我国外延片研发聚集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已经形成“蓝宝石衬底-高亮度外延片-功率芯片-下游应用产品群”的完整产业链,大力开展LED灯具攻关和应用试点、示范,带动传统优势路灯产业技术升级,今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试点城市,计划在两年内政府补助一亿元,在全市实施5万盏以上LED灯具示范工程。

按照“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要求,在产业链上游,企业每购置1台MOCVD,政府补贴可达1000万元,做大外延片;在LED 下游应用产品领域,政府积极实施“五个一”工程,计划在三-五年内,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逾千亿,位于全国7大半导体产业基地前列。

扬州产学研品牌活动

中国扬州科技创新成果展暨洽谈会

扬州已连续七年举办“烟花三月”节。2009年“烟花三月”节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中国扬州科技创新成果展暨洽谈会”成为“烟花三月”节的主要活动。

2009年4月18日,由扬州市政府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江苏省科技厅、中科院南京分院和国家奖励办等部门支持的“2009中国扬州科技创新成果展暨洽谈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科技界领导以及来自全国103家重点高校院所的500多位嘉宾出席,2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参会洽谈,会议展示了高校院所的23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和扬州市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成果,签署了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高新技术外资项目、1.5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民资项目各20项,共达成产学研合作正式协议118项、意向协议74项。

扬州产学研特色产业

科技助推 “三新”产业跨越发展

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出台优惠政策、连年下发《扬州市“三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搭建了技术研发、人才引进、产学研联合、仪器共享、产品检测、创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

扬州新光源产业: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主体,有规模以上企业31 家,2008年实现产值68.8亿元,形成了“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已成为国内新光源高水平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

扬州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有规模以上企业55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5.9亿元,逆市上涨103%。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组件-光伏工程”的完整产业链,顺大公司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多晶硅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尚德太阳能、晶澳科技等企业已经来扬兴业。

扬州新材料产业:包括以碳纤维、芳纶1414、玄武岩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以及电子材料、金属新材料、纺织新材料、石油化工新材料、医用生物新材料等,涉及企业百余家,已开发新产品500余种,有40多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8年实现产值300多亿元。

2008年,扬州市“三新”产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7个,总投资75亿元;2009年“三新”产业已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4个,总投资90亿元。

扬州产学研特色工作

“8631”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扬州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8631”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引领扬州走在新一轮发展的前列。

内容:推进8个省级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型园区,培植60家科技创新型大企业,育成300家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建设100个重点技术研发机构,实施100项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培养100名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促进1000家企业改造升级。措施:市委市政府召开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实施“8631”行动计划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意见》,编制省、市级开发园区科技创新型园区建设规划,在财政支出预算中优先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等。

目标:到2012年,全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到9000件,年授权量达到2600件;累计获批国家专业化标准机构30家;拥有国家品牌60件、省品牌400件。

第三篇:中航工业(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

为加快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促进晋中装备制造业及新型工业化进程,2011年1月8日,晋中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简称:山西煤销集团)三方正式签署《中航工业(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合作协议》。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秘书长高建民,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董事长刘建中、副董事长王建设,山西国防科工办主任刘银才、晋中市委书记李永宏、市长张璞、市人大主任张文科、政协主席张春生,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总经理助理谭卫东、民品发展部部长殷卫宁、中航工业机电总经理王坚、副总经理吕伟加、金越集团董事长焦裕松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中航工业入驻山西及晋中后,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产业优势,并依托山西煤销集团在地方的突出优势,以中航工业(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为牵引,打造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现代营销及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中航工业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在晋中市现代化装备产业园区内,逐步发展机电液一体化、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同时,还将在周边区域布局特种装备及车辆等重大项目,预计总投资过百亿,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三方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山西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中航工业占领中西部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市场,必将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并极大地带动山西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型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对于发挥晋中市资源优势,壮大煤化工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晋中:将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2011年05月08日 16:25 来源:山西青年报 编辑:聚焦山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兰田科贸集团公司三方合资的中航兰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航美运兰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国际汽车展销有限公司(7S广场)三家公司在晋中市举行成立及揭牌仪式,而这也标志着三方联手打造中航工业山西煤销(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产业制造基地进入实质性阶段。

据悉,新组建的三家公司均以全资合作形式成立。其中,中航美运兰田制造注册资本3亿元,主要从事特种装备制造业务;中航国际汽展注册资本2亿元,主要从事汽车销售服务等综合业务。据了解,三家公司计划总投资过百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00亿元。(记者 张云鹏)

第四篇: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指导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工作,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编制《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依据。

第2条

规划范围

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总规确定“一城四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2.4km,其中南部组团约10.14km,北部组团2.26km。第3条

规划原则 2221.用地布局合理性原则。2.产业优先、集约发展的原则。3.生态适宜性原则。4.交通便捷的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6.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第4条

发展目标

1.环保集约的现代化、多功能、生态型综合性产业区。2.有地域特色的魅力产业区。

第5条

发展定位

从园区的发展条件和潜力出发,针对不同的层次和产业,未来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两个基地”:

(1)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2)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绿洲地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第二章 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6条

空间结构

1.规划形成“两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组团:南部组团与北部组团,南部组团为原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组团为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2.南部组团形成“三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三轴:中央大道、经三路、经四路。三区:配套服务区、装备制造区、仓储物流区。3.北部组团形成“一轴、二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一号路。二区:新型建材区、精细化工区。第7条

工业用地(M1)

本次规划区内工业用地面积905.4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2.21%。

第8条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M1)

本次规划区内所有物流仓储用地均控制为一类物流仓储用地,用地面积29.0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31%。第9条

行政办公用地(A1)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0.10%,本次规划在南部组团的纬四路北侧经四路西侧规划1处行政办公用地;在北部组团二号路南侧、一号路西侧规划1处行政办公用地。第10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本次规划在南部组团的配套服务区内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用地面积16.4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31%。北部组团在规划中不单独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可在行政办公用地中适当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第11条

道路与交通用地(S)

规划道路与交通用地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用地(S1)和交通场站用地(S4),总用地面积152.2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2.14%。第12条

公用设施用地(U)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供热用地、排水用地、环卫用地和消防用地,总用地面积21.0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8%。第13条

绿地与广场用地(G)

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83.6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6.67%。南部组团在配套服务区内规划2处公园绿地,在主、次干路单侧或两侧规划街头防护绿地,宽度8—30米不等,北部组团在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两侧规划街头防护绿地,宽度10—14米不等。第三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14条

对外交通规划

紧邻南部组团的金武高速连接连霍高速和北仙高速连接线,该组团东北角设1处匝道,并通过经五路与本组团连接。中央大道向东下穿金武高速公路可延伸至金武公路。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由金色大道连接,南部组团经一路向北延伸与北部组团二号路向东延伸连接起来,形成南北组团之 间的两条便捷通道。第15条

内部道路系统

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主干路——规划区内客货运疏散的主要通道。次干路——主要解决各组团内部的交通组织,为内部组团主要交通构架,同时对接主干路和支路。支路——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8米、34米,支路红线宽度24米、20米。北部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4米,支路红线宽度16米。第16条

路网结构

1.南部组团 南部组团形成“两纵三横”的骨干道路结构,以主干路为骨架,以经一路、金色大道、经十三路和纬一路为边界,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的道路系统。两纵:经三路、经四路。三横:中央大道、金色大道、纬一路。2.北部组团 规划区形成“一纵两横”的骨干道路结构。规划区以主干路为骨架,以二号路、四号路、七号路、六号路为边界,形成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的道路系统。

一纵:一号路。两横:二号路、三号路。

第17条

交通设施

工业、仓储物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内按照控制要求配建相应的停车位与停车设施,保证满足各自需求。工业、仓储物流用地停车位同时应考虑货物装卸的需求。南部组团配套服务区内商业、商务、居住用地未来根据发展需求,可配建公交首末站与停车场,但必须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建设执行。第四章 绿地景观规划

第18条

外围绿化

沿着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的范围边界布置宽度为30米的外围绿化带。第19条

内部绿化

规划区内部绿化是防护绿地和配套服务区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是沿着主干路和次干路设置的街头防护绿地和高压线防护走廊绿地。第20条

景观系统

南部组团构建“两心五横五纵”的景观系统。依托其打造九条景观轴线,兼具景观、防护和用地功能划分的作用。两心:配套服务区内的2处公园绿地。五横:指中央大道、金色大道、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五纵:指经一路、经三路、经四路、经五路、经十三路。第五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21条 给水工程

1.水源规划 南部组团由中央大道北侧、经一路东侧的现状水厂为园区供水,现状水源为水厂内部的1眼自备井和经一路西侧的3眼自备井取水,后备水源为规划西营水库。采用双水源供水,提高南部组团的用水保证率。北部组团由规划区南侧的规划水厂为园区供水,上级水源取自西营水库。2.给水设施规划 南部组团规划沿中央大道、经六路、纬三路、纬四路敷设输水管,其余道路敷设配水管。输水管最终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北部组团规划沿一号路、二号路敷设输水管,其余道路敷设配水管。输水管最终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 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第22条

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严格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工业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率,从严准入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强化绿地景观的滞蓄能力。2.污水排水系统 规划区污水管道最小覆土以满足所服务的区域污水能接入为原则,按规划道路标高计算,污水管道最大埋深控制在5米以内。沿规划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线管道,地块污水井管网收集后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进入规划区北侧的污水处理厂。3.雨水系统规划 考虑到规划区干旱少雨,蒸发能力强,地表易渗漏等特点,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雨水排放区,并在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隐蔽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就近排入雨水调节池、绿地中。在污水处理厂远景规划合建中水厂,用于工业生产、绿化水供给。第23条

电力工程

1.电源规划 南部组团电源由330千伏雷台变和110千伏太平滩变接入,现状110千伏太平滩变电站容量为2×50MVA,远期提升至3×50MVA,结合用地布局在规划区北侧预留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容量为2×50MVA。南部组团设置10千伏开闭所8处,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20MVA。北部组团电源由110千伏皇台变接入,远景规划预留双电源。设置10千伏开闭所4处,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20MVA。2.供电线路规划 规划沿市政道路设置电力线路。规划区内10千伏配电线路采用架空敷设,在商业、商务、办公用地内应采用地埋敷设。新建的配电线路应沿规划确定的道路设置;改建原有线路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线路逐步沿规划道路布置。第24条 通信工程

1.线路规划 南部组团通信线路由永昌镇通信点接入,北部组团通信线路由一号路接入。规划通信线路布置自东西向道路的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通信线路采用架空敷设,商业、商务、办公用地采用地埋敷设。移动通信基站按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集约化设置。2.广播电视网络规划 完善广播电视转播网络,提高传输质量,形成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规划区有限电视网络整合,网络全面光纤化、双向化。第25条

供热工程

1.热源规划 热源由规划区内的规划热源厂提供,采暖高温热水供/回水设计,温度为130/65℃,经各地块内换热站换热后供用户使用。2.管网规划 本次规划采用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形式布置热力网。管网采用闭式双管制热水管网,供热管网选用树枝状网。第26条

燃气工程

1.气源规划 南部组团规划采用凯添能源公司为天然气的气源,北部组团规划由外部中压燃气管网接入。2.管网规划 市政燃气管网整体采用环状布置,局部为枝状。第六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27条

抗震规划

1.设防要求 规划区内一般建设工程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进行设防,生命线工程应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 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2.避震疏散场地的布局 本次规划的避震疏散场地主要依托配套服务区四周的集中绿带、规划广场及公园绿地进行布局。

第28条

消防规划

消防站布置由总规统筹考虑设置。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各设置1处普通消防站,南部组团消防站位于中央大道和经六路交界处西南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北部组团远景规划1处消防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近期由南部组团规划的消防站兼顾。第29条

人防规划

根据国家人防办有关规定,战时疏散比例为70%,留城比例为30%,按人均人防面积1.5平方米计算。

在核心服务区内,设人防救灾指挥中心,配套生活区应按照国家标准配建地下人防工事。

第七章 环保环卫规划

第30条

大气环境质量

1.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监察制度,大气污染物排放优于或者满足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级标准。

第31条

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物排放优于或者满足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第32条

声环境质量

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用地划为二类声环境功能区;物流仓储及工业生产区域划为三类声环境功能区。

第33条

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转运站 在南部组团规划2处垃圾转运站,在北部组团设置1处垃圾转运站。

2.垃圾收集点 规划结合垃圾清运线路安排布置垃圾收集点,共设置垃圾收集点8处。

3.公共厕所 南部组团共设置公共厕所18处。4.废物箱 主要设于道路两侧及各类公共设施、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按服务半径70-100米进行设置,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设置密度。

第八章 附则

第34条

成果形式

本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图集和图则四部分组成。文本、图集和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对文本、图集和图则的解释说明。

第35条

实施策略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即作为地方性规章执行,具有法律效力。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1.本规划一经批准,应加强领导和管理,广泛宣传,使全民自觉参与遵守、维持、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

2.为进一步落实规划,指导具体开发建设,应在本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编制重点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区界定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统一实施、管理,防止建设失控。

4.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变更或修改,需按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报原批准单位审议通过。

5.武威市规划局是武威市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也是本规划的具体实施部门,拥有本规划的解释权。

6.本规划经武威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五篇:关于做大做强我区楼宇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做大做强我区楼宇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楼宇经济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种复合概念,就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整合城市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城市繁荣文明的鲜明标志,因此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河东区实际,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区楼宇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批具有集聚和带动作用的示范楼、特色楼,在河东区经济发展领域的地位及作用日益提升,已成为河东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载体。但相对于各先进地区,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为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档次,迅速做大做强我区楼宇经济,从而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楼宇经济绝非依靠大兴土木就可以构筑的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文化背景的沉淀和金融、交通、人才、信息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的支撑。因此,我们只有在深入理解楼宇经济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参考各先进地区经验,立足于我区基本情况,找出优势与不足,大胆探索与实践,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区的发展楼宇经济的新路。

一、楼宇经济的内涵特征

1、占地面积少,科技含量高。楼宇经济是以现代城市最集中的特征——楼宇作为核心出发点的经济理念和模式。符合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地价昂贵的实际,易于发挥黄金地段寸土寸金的作用。楼宇经济是知识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与信息、科技、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关联度较高,具有高知识和高科技含量 1 的特点,体现了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是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朝阳业态”。

2、集聚功能强,产值效益大。楼宇经济把知识的集聚、信息的集聚、资金的集聚、功能的集聚融为一体,形成了其他经济形态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楼宇这一载体,引进和整合区外、境外资源,使周围地区的生产要素或资源向中心城区流动、聚集,产生经济学上的“洼地效应”。一幢商务楼宇就象一个磁场,吸引着大量的商品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形成显著的财富效应,据2002年上海有关部门对陆家嘴、外高桥等地105幢楼宇调查统计,每幢楼平均营业额超过16亿元,上缴税收超过6000万元。另据统计,一幢高档商务楼宇里的企业所产生的效益与城乡结合部7.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效益相当。所以在上海有“一幢楼宇超过一家大型企业,一幢楼宇胜似一条商业街”的说法。

3、辐射能力强,拉动作用大。众多企业在楼宇内经营会衍生出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业态的发展,并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可以拉动多个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档次提升。

二、各地发展楼宇经济的现状及基本经验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对楼宇经济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各种大型商务楼宇和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这些先进地区楼宇经济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最新统计表明,上海高层建筑达2100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有140余幢。矗立有230余幢商务商贸楼宇的静安区,区内主要的30幢商务楼2004共创税收超过5.42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6.5%。而统计到2005年12月,静安区的楼宇出租率高达98%,50个重点楼宇实现的税收就达35亿,占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的53.8%,其中有11幢商务楼宇的税收就超过亿元。2004年,高26层,占地面积仅11021平方米的“嘉里中心”商务楼产生的税收超过2亿元,被叹为“嘉里现象”。但在2005年,商务楼“恒隆广场”超越了“嘉里中心”,产生的税收高达5.3亿元。在上海浦东区,105幢大楼引资总额超过1200 亿元,占浦东新区引资总量的41%,2004年每幢高楼平均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上缴税收超6000万元,按单位楼宇营业收入排列,超过20亿元的楼宇共18幢,超过40亿元的楼宇共5幢,超过100亿元的3幢。

在广州东山区,“楼宇经济”不仅效益惊人,还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东山区的地税收入相当于东莞与南海两区之和。其中商业楼宇的开发利用和写字楼就给东山区带来了73亿元的营业额。

在福州鼓楼区,仅2004年上半年就有464个项目入驻鼓楼区内楼宇中,注册资金累计达14亿元,对接闲臵楼宇12.5万平方米。区内103幢高层商务商贸楼共聚集了1088个法人单位,总营业额近200亿元,所创税收占全区属地税收入总量的六成以上。其中全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商务商贸楼有29幢,中山大厦、环球广场去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亿元和8亿元。

深圳罗湖区有70家星级酒店,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近400幢,写字楼面积达550万平方米以上。深圳最具标志性的摩天大厦如地王大厦、国贸大厦、世界金融中心和罗湖商务中心均坐落于此。罗湖的甲级楼宇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机构,目前共有70余家500强企业进驻罗湖投资或设立代表机构。其中在罗湖有投资项目的500强企业有28家,在罗湖设代表机构的有37家。在跨国企业进驻罗湖的同时,国内大型企业也不甘示弱。目前罗湖辖区有注册实收资本5000万以上的企业311家、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299家、上市公司16家、中国100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中的4家。罗湖辖区内现在共有各种金融机构600多个。罗湖区内有大型超市28家、连锁零售企业48家、连锁店300多家、销售过亿元企业近20家,拥有沃而玛、塔吉特、百安居等一批现代商业企业。与此同时,辖区内还集中了全市60%的旅行社和酒店、70%的文化娱乐企业、40%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大部分的信息服务机构。

青岛市市南区针对土地资源受到制约的实际,近年来提出向空间要效益的思路,充分发挥区域内楼宇资源丰富的优势。目前市南区已经投入使用写字楼97幢,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沿海一线。其中,已培育出金光大厦、时代广场两幢税收超过5000万元的楼宇和绮丽大厦等21幢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楼宇,2004年全年楼宇税收实现16.6亿元,占区域税收总数的40%以上。入驻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信息、金融、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及传统贸易业。多家世界500强及国内外强势企业入驻,另外,青岛市大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都将青岛总部设在了市南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协助下,形成了一些相同或相似行业汇集的专业楼,比如物流业聚集的丰合大厦、福泰广场,房地产企业聚集的凯旋大厦,高科技产业聚集的科技大厦、软件大厦以及对外贸易企业聚集的山东国际贸易大厦、世贸大厦、中天恒大厦。目前市南区共有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12000余户,其中有4060户企业分布在73幢楼宇中,占34%左右。现代服务业依托楼宇发展势头强劲。这些专业服务业规模均达到全市总量的70%到90%以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市南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使土地资源的潜能获得了比较充分的释放。

总结各地发展楼宇经济的情况,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在发展楼宇经济的过程中, 政府扮演着统筹全局、整体规划、服务引导的重要角色,政府不直接干预楼宇的招商活动,其职能定位在于引导服务的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应从本地区特点出发, 制定出台楼宇经济发展规划, 确定楼宇、楼区的发展方向, 建立相对集中的CBD 楼宇群。在做好整体布局的基础上, 对每一幢新建的商务楼进行严格审批把关, 突出特色和风格。对于不符合现代商务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立项, 更不允许开工建设, 以防止劣质商务楼的出现。同时, 政府要在精心打造商务楼的软硬件环境上下功夫, 提供完备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 有完善的工商、税务、公安等服务体系, 着力于制度环境的营造和政策支撑体系的建构, 努力为楼宇的招商引资做好项目储备,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财政上给予资助, 创造商务楼宇品牌, 促进城市经济结构提升。楼宇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 必须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政企互动”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以市场的供求信号、价格信号、竞争信号、风险信号, 自动引导楼宇经济的运行, 产生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楼宇业主必然要整合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率和楼宇出租率, 提供楼宇优质服务, 增强核心竞争力, 塑造楼宇形象,吸引大批公司、企业入驻, 取得竞争的比较优势。

但是在全国各地楼宇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对另一种趋势保持警惕。由于先进地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示范作用,国内许多地区开始大兴土木,相当 数量的高楼大厦出现在沿海和内地的许多城市里。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楼建起来了,使用率却降了下来。如何提高这些高楼大厦的使用率,成了地方领导和拥有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以上海为例:遍布全市670平方公里闹市中心的数千幢商业楼宇,商厦楼宇之间的综合效能“落差”甚大:有的大厦租客盈门,年利税上千万;而有的楼宇则门可罗雀,甚至靠打“杂差”营生。沪上某地区林立着20多幢现代商务楼,撑起区域一片天,颇有气势,但是“投入产出”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楼宇“外表靓靓、内部空空”,与时下市场商务楼办公楼供应紧缺情况形成高度反差。据沪上房产市场专家反映,类似这种楼宇开发的“灯下黑”情形,可谓比比皆是。当然,其中原委诸多,如功能设臵偏颇、价位设定离谱、配套服务失调、概念缺失包装等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功能定位、用途品种、“卖点”集成的设定设计错位和不到位,亟待重新定位与“二次”包装。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上海数千幢商务楼宇中,至少有25%需要重新设定功能、设计品种,急需重新定位包装(长三角地区类似情况达50%以上)。

楼宇经济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投入都非常高,如果投资在一段时期内无法顺利回收,就会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发展楼宇经济不宜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功能定位、品种设计,并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作为保障。

三、我区做大做强楼宇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是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现实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区有限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明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产力诸要素中只有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增加性,土地资源成为“木桶”中最短的一板。根据经济学理论,其它要素如资本、人力、管理等对土地要素具有替代效应,在土地要素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产出只能增加其它要素的投入,而随着其它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其引起的产出增量则不断递减,即其它要素对土地要素的边际替代效应递减。当边际替代效应减少到一定数值,即增加其它要素的价值等于其拉动的产出价值之时,也就是经济的发展的“到顶”之日。发展楼宇经济是我区顺应资金、信息、人才等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趋势并突破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制约的突破口,发展楼宇经济是一种空间战略思维,本质上是对土地要素的拓展,可以实现四个变化:单一向整体,平面向立体,有形向无形,商贸向商务。开发楼宇,就是开发空间、开发资源、开发功能,利用好这一平台和载体,是一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正确选择。

2、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是落实城区功能定位的关键举措。发展的制胜之道关键在于看谁能够整合自身的优势、提高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吸纳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中心城区的地位的确立依靠的不只是区位,而是功能,是服务、集聚、辐射的功能。根据中央和市委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部署以及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河东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是:立足河东,依托海河开发,融入滨海新区建设,面向天津及环渤海区域发展,努力建设成现代商务商贸物流基地、直沽文化旅游基地、都市工业示范基地和开放型、服务型、和谐型的现代化新城区。要落实我区功能定位,筹划和实施各功能区的开发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这是决定我区能否实现功能定位的最大变数,也是影响我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各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商务楼宇,引进一批有牵动性的项目,有利于充实和完善“五区三带”布局,提升和完善城区功能,从而实现我区的功能定位。

3、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楼宇经济是一种具有集约性、高密度特点的现代经济业态。楼宇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发展楼宇,可以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使每一幢写字楼成为垂直的金融街、商务街、高新技术产业街和旅游产业街,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温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进一步提升“楼宇经济” 的质量,保持“楼宇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重要的保障。现代服务业具有“三高”“三新”的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和它衍生出来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现代服务业所依托的信息化、金融和物流三大基础,不仅是解决城市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楼宇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从配套服务的角度看,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天然伴侣,楼宇经济也是工业园区经济的天然伴侣,没有楼宇经济提供的现代服务,制造业的发展会遇到很大的供应瓶颈。楼宇经济具有数百公里的辐射半径,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投资的加快,天津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相应地对楼宇经济的需求也表现出了旺 盛的势头。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可以更好的提高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配合我区“工业东移”战略的实施,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业等朝阳产业在全区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加快改造和优化我区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实现我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我区楼宇资源及楼宇经济的基本状况

(一)有利条件

一是发展潜力大。随着我市整体布局的调整,我区商务价值在逐渐积累和提升,同时工业东移战略的实施为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留下了宝贵的空间。充分利用好这些地块,使一大批规划中的楼宇成为现实,为我区发展楼宇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区位优势较强。河东区地理位臵十分优越,傍站、沿河、近港,是市区与滨海新区相连接的前沿,区域内有客货两站,在六个中心市区中距海港、空港最近。河东区是中心市区通往港口、空港、铁路、高速公路的重要枢纽,是天津市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交通要冲,是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借助滨海新区大开发、大开放的各种优势,主动接受其辐射和带动,充分利用并加强区位优势,积极促进楼宇资源快速增长和开发利用。

三是城区综合功能较为完善。“十五”期间,是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区综合功能不断完善,为吸引投资、承接企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05年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比2004年提高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房地产、金融、科研、技术服务、餐饮、娱乐、商贸、旅游等为主的产业格局,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环境。

四是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在大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适应投资者的需求,我区既注重发挥政策优势,又注重发挥综合环境优势,既注重硬件环境建设,又采取了多项措施致力于推进软件环境建设,使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创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我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五是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总体原则,通过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环节,整合了一批现有楼宇,打造了一批特色楼宇,新建了一批标志楼宇,使楼宇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懂楼宇经济的干部,使我区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软实力。

(二)不利因素

一是总量规模不大。受历史的局限,我区现有楼宇总量过少,早期商务楼宇发展的自发成分较大。在现有楼宇中,写字楼22个,3万平方米以上的写字楼仅为6个。不但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中心城区相比差距甚大,即使与我市楼宇经济先进城区相比亦有差距。如和平区写字楼近60幢,3万平方米以上的写字楼达到20余座,河西区75幢商务写字楼,总建筑面积达190万平方米,仅友谊路地区规模写字楼20余座。楼宇总量特别是写字楼数量少,难以适应楼宇经济持续性、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将成为制约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是产业集群较低。楼宇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相对集中的区域, 如果四面开花、四处分散, 人力、物力、政策的分散使用, 就形不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这样, 也就无楼宇经济可言。作为CBD 区域在功能上应该和其他区域有严格划分。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CBD 区域内应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高密度地修建商业商务建筑, 这样才为城市的楼宇经济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空间。国外发达城市商务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写字楼的建设就十分地集中。比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山矶等,据了解,这些城市的写字楼总量的40%、50%主要集中在它的商业中心区,就是城市的中心区,甚至有的达到70%、80%,象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城市,写字楼就十分集中。从空间上为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形成产业链,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三是专业楼宇比重小。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楼宇已经呈现出产业聚集和专业分工的态势,而我区大部分楼宇都是综合性的,象以“金融商务”为特色的三联大厦和以“现代物流”为特色的天星河畔大厦这样的专业楼宇少之又少。这样就形不成完善的商务环境和良好的集聚效应,也形不成完整的城市形象、完整的面貌,对于形成产业优势,协同运作非常不利,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这对一些公 共资源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很不利于我区做强楼宇品牌,不利于客户开展商务工作,无法对客户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这种情况必须适当的加以改变,否则不利于便捷高效地开展商务活动。

四是设施配套不完善。我区甲级写字楼只有1幢,大部分楼宇内部装修档次不高,缺乏办公通信自动化、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等星级标准配臵。在功能配套方面,大部分楼宇缺乏停车场,物业管理水平低下,商业配套问题突出,功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楼宇的整体对外推介。

五、做大做强楼宇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总体目标

以发展总部经济、研发机构为重点,沿十一经路、卫国道和新开路建设一批高档楼宇,推动企业法人总部、物流货代、工程设计、中介咨询、营销中心等品牌楼宇建设,形成一批集公寓酒店、商务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群,增强聚集功能,提高规模效益。

(二)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机遇,结合“五三三”服务业格局的开发建设,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规划、注重特色,做大做强楼宇经济。争取经过几年努力,在我区培育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凸现楼宇经济对财政收入贡献的支柱地位。

(三)对策意见

1、搭建产业平台,实现规划的合理化。采取产业战略前导和城市规划先行的方式,通过专家论证,做到“三规合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一是结合我区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基础,明确我区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重点制定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会展业、物流业、科技研发、商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规划。二是健全固定资产投资动态跟踪制度,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制定区域性控制详规和商务核心区等具体规划,积极推进商务楼宇建设。以区“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引导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商务楼宇,支持利用外资开发商务楼宇,借此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人才,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沿规划的轴心地带进行楼宇新建工程,加大闲臵楼宇资源的整合盘活力度,不断加快写字楼扩容步伐,为产业发展描绘出蓝图。三是区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每年对区域内的商务楼宇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楼宇资源,掌握经济特点,完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考虑在现有楼宇群中筛选重点培育对象,并从中总结经验,做好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布局与规划,出台发展楼宇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

2、加强招商引资,实现机制的灵活化。招商引资方式要注重内引外联,创新方式方法,培育发展招商中介组织,强化会展招商、网络招商,推动多元招商,坚持以商引商、项目招商。招商内容要按照“突出主业、延伸产业、完善配套、加速集聚”的原则,通过招大引强选优,重点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引进功能性区块项目,以提升楼宇经济规模和档次。招商工作的中心要下移,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对街道辖区商务楼宇以及业主比较熟悉、能够提供直接和及时的服务、交流与协调的优势,尽快建立和完善城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楼宇招商体制。建立楼宇招商的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领导分工责任制,成立楼宇招商团体,与楼盘开发商和入驻楼宇企业建立固定联系,落实专人负责。建议以属地招商为原则,实行更为有利于楼宇经济发展的城区政府和街道两级财力分享机制,设立楼宇招商奖励资金。在加强楼宇招商力度的同时还要注重招商质量,如果入驻企业品质参差不齐就会导致楼宇功能定位模糊,产业集聚能力弱。真正能够推动楼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是具有高知识含量、高增长率、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同时具有高度专业性、经济效益回报高的企业。

3、打造特色楼宇,实现集群效应。走“打造专业楼宇平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路子,引导相同或相关行业在我区相应功能区(带)内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特色楼宇,在企业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使区域内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更加明显,不断提高楼宇经济能级。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楼宇业主招商、安商、亲商的积极性,引导业主进行楼宇功能定位,鼓励多引进产业高端机构,对一些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企业进行臵换和交流,侧重吸引同行企业入驻,使特色楼宇成为河东区招商和发展的“名片”。

4、改善营销环境,实现服务的精细化。一是出台鼓励和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全区一盘棋、领导亲自抓、上下合力抓、内外协调抓”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的一致性,进一步促进楼宇经济的发展。对入驻企业形成吸 引与扶持、互惠互利协作关系,实现楼宇经济与税源经济的对接。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全心全意服务企业,以企业的繁荣促进辖区经济的发展。帮助企业分析政策,做企业的好顾问;为企业提供信息,做企业的好参谋;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企业的好帮手。建立政府与楼宇沟通联系制度,以座谈会、研讨会、企业家联谊会等形式召集投资商了解情况,积极解决楼宇建设和招商过程中的各类困难,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开放、平等、规范的环境。完善服务企业的各项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使政府办事程序更加人性化、责任更加清晰化、服务更加优质化。多层次与楼宇业主进行合作,为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不断提高楼宇入驻企业的满意度。三是加强楼宇入驻企业的属地化管理和综合配套服务。按照“服务在先,管理跟上”的原则,凡是楼宇中注册在河东区的企业一律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并给予一定的发展优惠政策,如将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纳入全区计划管理,推荐、协助企业申报相关项目和经费等。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及时协调解决税源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楼宇企业税收及时、按量落地,促进“区域资源”转变为“区属经济”,推动楼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推介的市场化。深化楼宇经济概念,强化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楼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区域内的商务楼宇。邀请各方人士到辖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辖区商务楼宇的对外影响,培育“品牌楼宇”。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开辟经济专家论坛、举办楼宇经济发展研讨会、参与国内外楼宇招商推介会、聘请咨询专业机构制定招商推广方案等途径,对区域内的楼宇,特别是重点楼宇进行专题报道。联合各楼宇开发商,策划推出商务板块概念,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楼宇宣传和运作的规模效应。面向全国、全市加强宣传,不断拓展推介的广度和深度。

6、集聚经济能量,实现企业总部化。河东区的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最大限度的发挥楼宇资源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工作重心应该逐步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质的提高为主,更多的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以质取胜。为此,我们要从天津市城市影响力的实际出发,充分利 用河东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有利条件,以商务楼宇为载体,致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区域性总部,积极吸引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在本地区、本行业中占据一定地位的,生产基地在外,以管理、核算、营销、研发和投资为主的企业“头脑”机构或连锁经营企业的总部机构入驻,与邻近中心城区形成错位发展,与滨海新区形成区域互补的格局,进一步加速总部经济在中心区域的集聚,提升和拓展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为河东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大做强楼宇经济的保障机制

1、实行权责下放,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体制。按照“服务为先、管理跟上”的原则,在加强对楼宇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的同时,实行权利与责任下放,将发展楼宇经济的工作重心下移到街道办事处一级,进一步通过招商组织体制的完善,形成楼宇招商的合力。楼宇招商以街道为主体,区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配合,协助街道推进楼宇招商。各街道应摸清在辖区内的楼宇情况,成立楼宇招商团队,抓紧培养职业化的团队,提高招商水平,并引入楼宇招商竞争机制。楼宇招商应由街道一名负责人牵头,落实责任,形成“一楼一团队”的楼宇招商格局。

2、加快楼宇资源调研,建立楼宇经济责任机制。楼宇经济的各相关部门及街道,要在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加大辖区楼宇资源调研的力度,建立楼宇招商责任体系。首先要清查各辖区新建楼宇的增量,现有楼宇的存量,以及可利用的非区属楼宇存量;其次,要以属地管理为原则,明确各楼宇的主管责任街道和职能配合部门;再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区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各配合部门要设立“楼宇经济绿色通道”,以保证楼宇招商的快速有效;最后,各街道与相关楼宇业主共同成立“楼宇管委会”,该管委会以搭建政府与业主之间的桥梁为主要职责,负责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承担相关政策、业务的咨询服务,为楼内企业无偿提供相关服务。

3、总结与检查并进,建立责任考核体系。发展楼宇经济是拓展城区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区委、区政府应专门组织人员,对各街道和职能配合部门,按照楼宇属地责任的原则,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楼宇招商成绩作为街道、部门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考核中,要特别对引进总部型企业和大中型企 业的街道、部门进行褒奖。各街道、部门要认真总结招商工作中的经验以及教训,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下载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正着手做大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