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及详细答案)

时间:2019-05-14 01: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及详细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及详细答案)》。

第一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及详细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变式练习题和答案)

一.教学内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深刻掌握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习题类型及其相关解法。

三.考点地位: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题目类型通常为计算题目形式,从出题形式上常与牛顿定律、圆周运动、电磁学、热学等问题进行综合,从习题模型化的角度上来看,常与线、轻杆、弹簧等模型综合,题目灵活性很强,在高考当中常做为压轴题形式出现,2007年天津理综卷第5题,2006年全国Ⅱ卷理综卷第23题、2006年广东大综合卷第34题、2006年北京理综卷第22题、2005年北京理综卷的第23题均通过大型计算题目形式考查。

知识体系: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当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以后,常见的守恒表达式有以下几种: ①②△量。③△,即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或△,即初状态的动能与势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动能(或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或动能)的减少

(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及方法: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始态和末态的机械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结果。说明:

(1)机械能守恒定律只关心运动的初、末状态,而不必考虑这两个状态之间变化过程的细节,因此,如果能恰当地选择研究对象和初、末状态,巧妙地选定势能参考平面,问题就能得到简捷、便利的解决,可避免直接应用牛顿定律可能遇到的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2)如果物体运动由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组成,则应分析每个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还要分析过程的连接点有无能量损失,只有无机械能损失才能对整体列机械能守恒式,否则只能列出每段相应的守恒关系。

【典型例题】

问题

1、单一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2005年北京卷)例1.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在下端B点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R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经过圆弧形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各是多大。解析:(1)小球从A滑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则。

(2)由机械能守恒

有。

小球速度大小为,速度方向沿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向下,如图所示,即图中角。

。由几何关系知,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由机械能守恒得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由①②式解得。

小球运动到C点,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答案:(1)。(2),与竖直方向夹角

。(3)

;mg。

变式、(2007·南昌调考)如图所示,O点离地面高度为H,以O点为圆心,制作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小球从与O点等高的圆弧最高点滚下后水平抛出,试求:

(1)小球落地点到O点的水平距离;

(2)要使这一距离最大,R应满足何条件?最大距离为多少? 解析:(1)小球在圆弧上滑下过程中受重力和轨道弹力作用,但轨道弹力不做功,即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可求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设水平距离为s,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

(2)因H为定值,则当时,即时,s最大,最大水平距离。

问题

2、双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例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m的两个物体A、B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细线连接跨过光滑圆柱体,B着地A恰好与圆心等高,若无初速度地释放,则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解析:释放后,系统加速运动,当A着地时B恰好达水平直径的左端,此时A、B速度均为,这一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此后B物体竖直上抛,求出最高点后即可得出结果,下面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式来求解。(1)用由

求解。

有,得,B以竖直上抛,则上抛最大高度,故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用△求解。

对A、B系统,△,△,由△有,得。

同理可得(3)用△。

求解。

对A物体:△,对B物体:△。

由△有,则。

同理可得。

答案:变式

1、。

(2007·江苏南京)如图所示,A物体用板托着,位于离地面滑定滑轮与A、B相连,绳子处于绷直状态,已知A物体质量

处,轻质细绳通过光,B物体质量,现将板抽走,A将拉动B上升,设A与地面碰后不反弹,B上升过程中不会碰到定滑轮,问:B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离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取)

解析:在A下降B上升的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代入数据有

A着地后,B做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能上升的高度为

代入数据有

B物体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答案:

变式

2、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定滑轮和在倾角为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物体AB连接为水平位置开始下滑

角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

连接,另一端和

由静止从)求:。

连接,设定滑轮到竖直杆距离时,和,又知物体

受力恰平衡,如上图所示,((1)(2)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沿竖直杆能够向下滑的最大距离。、与地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

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受力平衡,随后,向下做加解析:(1)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速度最大,此时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速度为0时势能面,设的最大速度为,对

下滑到最大距离,选取AB水平面为重力势能零从B到C过程,设开始时斜面上绳长为,至C时斜面上绳长为①

设∠ACB=,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则又再根据、,②

。③

此时受力平衡,可知绳子拉力:,∴,④

将②、③、④代入①式,整理得:。

(2)设恒定律:,又,沿竖直杆能够向下滑的最大距离为H,设此时斜面上绳长为,则由机械能守代入上式解得。

问题

3、机械能守恒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

例3.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所示),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小球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细线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所以这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小球在最高点作为初状态,如果把最低点的重力势能定为0,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就是,而动能为零,即小球在最低点作为末状态,势能

。,而动能可以表示为。

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即。

把各个状态下动能、势能的表达式代入,得,由此解出。

越小,就越大,v也就越大,从得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初状态的角越大,也就是说,最初把小球拉得越高,它到达最下端时的速度也就越大,这与生活经验是一致的。答案:。

变式

1、(2005·沙市)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A,在O点的正下方钉一钉子B,当质量为m的小球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后,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线遇到钉子B,小球开始以B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恰能过B点正上方C,求OB的距离。

解析: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仅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而拉力对它不做功,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小球从释放位置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过C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设小球在C点的速度为

则有:

所以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B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而且恰能经过C点,即在C点仅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所以:

由以上各式可得:

变式

2、,则

(2005年广东)如图所示,半径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

在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

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落在C点,求A、C间的距离(解析: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有。

恰好做圆周运动时物体在最高点B满足:,得。

假设物体能到达圆环的最高点B,由机械能守恒有,解得因为

。,所以小球能通过最高点B。

小球从B点做平抛运动,有,解得。,答案:1.2m。

变式

3、(2006年全国II)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

解析:设小物块的质量为m,过A处时的速度为v,由A到D经历的时间为t,有

。①

。②。③

由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得

。答案:1m。

【模拟试题】

1、如图所示,某人站在阳台上,以的速度把质量为m的小球斜向上抛出,不计空气的阻力,则小球到达空中的B点时的动能为

A.B.C.D.2、将一球竖直上抛,若该球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其上升和下降两过程的时间及损失的机械能的关系是

A.C.,B.D.,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M与地面间无摩擦,子弹m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然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现将木块、子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系统的

A.机械能守恒 B.机械能不守恒

C.产生的热能等于子弹动能的减少量

D.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动能全部转化成热能

4、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如图中,表示物体的动能随高度h变化的图象A,物体的重力势能度h变化的图象C,物体的动能

随速度v变化的图象B,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

随速度v的变化图象D,可能正确的是

5、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

将物体从同一水平面分别竖直上抛和斜上抛,沿光滑的足够长、、,空气阻力不计,的固定斜面的表面上滑,如图所示,三次达到的高度分别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B.D.6、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 A.B.C.)

D.7、如图所示,将一根长的金属链条拉直放在倾角的光滑斜面上,链条下端与斜面下边缘相齐,由静止释放后,当链条刚好全部脱离斜面时,其速度大小为______。(g取)

8、小钢球质量为m,沿光滑的轨道由静止滑下,轨道形状如图所示,与光滑轨道相接的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要使小球沿光滑圆轨道恰能通过最高点,物体应从离轨道最低点多高的地方开始滑下?

9、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绕细绳的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在最高点和在最低点的拉力差为多大?

10、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边分别与A、B连接,A的质量为4m,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物体A与斜面间无摩擦,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物块B上升的最大距离H。

【试题答案】

1.B(选B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则小球在B点只有动能,而在A点处机械能为,由机械能守恒可知,故选项B正确。)

2.C(上升和下降两过程,小球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受力分析知小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小球上升的时间应小于下降的时间;小球运动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因为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上升、下降两过程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上、下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3.B(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向木块并留在其中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M做的功(M位移小)小于子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机械能减少,机械能不守恒,子弹减少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成M的动能和弹簧的势能,然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这一过程中只有系统内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但全过程机械能不守恒,从子弹射向木块直至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动能一部分转化成热能,另一部分转化成势能。应选B。)

4.A、B、C、D(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因此C选项正确,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所以A选项正确,由公式可知B选项正确,又因为,所以D选项正确。)

5.D(由于在三种情况下,均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选取抛出点为零势能参考面,则物体在初状态的机械能为,末状态的机械能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对于斜上抛运动,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设为,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对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因此有,∴,故答案应选D。),根 6.B(设该同学的重心在其身体的中点上,把他看成质点,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据机械能守恒,近。),即,所以最接 7.(取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 8.。(刚释放时,小球的机械能为。

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时机械能为。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要使小球刚好沿圆轨道通过最高点,应有,解得 9.。)

。(在最高点,设此时小球的速度为,绳子拉力为,由向心力公式可得,∴。①

小球在做圆周运动时,从最高点向最低点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绳子长度为L,最低点时速度为,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可得

。②

小球在最低点时,设绳的拉力为,则有,∴。③ 由①②③式,且 10.可得。)

(设物体A沿斜面向下滑动s时速度为v,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s,即为。①

细线断开瞬间,物块B上升的速度为,此后B做竖直上抛运动,设上升的距离为h,则有。②

物体B上升的最大高度由①②③式,可解出)

。③

第二篇:中考“综合运用与探究”典型例题

中考“综合运用与探究”典型例题

一、语文综合运用(15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8.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19“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 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5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沦“人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20.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4分)

21.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4分

第三篇: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例题精析(附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某人用同样的水平力沿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推动一辆相同的小车,都使它移动相

同的距离。两种情况下推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小车最终获得的能量分别为E1和E2,则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W1=W2,E1=E2B、W1≠W2,E1≠E

2C、W1=W2,E1≠E2D、W1≠W2,E1=E

22.物体只在重力和一个不为零的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分别做了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

减速上升三种运动.在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

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

C.由于该拉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不明确,所以不能确定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D.三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

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过程中空气

阻力F阻恒定.则对于小球的整个上升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球动能减少了mgH

B.小球机械能减少了F阻H

C.小球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小球处于光滑水平面上.现

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小球在向右运动的整个

过程中()

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增加

C.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

D.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AB段是倾角为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

是与AB和CD相切的一小段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A点从静止

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物体,使它缓慢地由D点回

到A点,设物体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A点到CD间的竖直高度为h,CD(或BD)间的距离为s,求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为多少?

2.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拴在水平轴O上,另一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绳位于

水平位置并且绷紧,如下图所示.给小球一个瞬间的作用,使它得到一定的向下的初速

度.(1)这个初速度至少多大,才能使小球绕O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2)如果在轴O的正上方A点钉一个钉子,已知AO=2/3L,小球以上一问中的最小速度开始

运动,当它运动到O点的正上方,细绳刚接触到钉子时,绳子的拉力多大?

3.如图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1.8m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其水平位移s1=3m,着地时由于存在能量损失,着地后速度变为v=4m/s,并以此为初速沿水平地面滑行s2=8m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m=60kg。求:(空气阻力

忽略不计,g=10m/s)

(1)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2)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

(3)着地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4.AB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求(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2)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3)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

5.固定的轨道ABC如图所示,其中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4的光滑圆弧轨道BC相连接,AB与圆弧相切于B点。质量为m的小物块静止在水一平轨道上的P点,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PB=2R。用大小等于2mg的水平恒力推动小物块,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立即撤去推力(小物块可视为质点)

(1)求小物块沿圆弧轨道上升后,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2)如果水平轨道AB足够长,试确定小物块最终停在何处?

6.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而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小物块与挡板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弹起的高度;

(2)小物块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在挡板处的过程中,小物块的总路程。

B

R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

C

1.答案:C2.D3 A4BD

1.[解析]物体由A到D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滑动摩擦力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物体由D点回到A点的过程中,推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滑动摩擦力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并且,从A到D和从D回到A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做功相等(摩擦力的大小未变,位移的大小未变)。

设A到D滑动摩擦力做功为Wf,由A到D用动能定理有由D到A用动能定理有

2mg

mv123解:(1)人:B→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fs∴f==60N cos180mv2

xv0t

g

(2)人:B→C过程做平抛运动:∵v0=s1=5m/s 12∴2hhgt2

112

(3)人:B→C过程:设EPGB0:∵E(mv20)(mv0mgh)1350J

∴E损E1350 J4解:

(1)m:A→B过程:∵动能定理

mgRmvB0

EKB

mvBmgR① 2

(2)m:在圆弧B点:∵牛二律

2vB

NBmgm②

R将①代入,解得NB=3mg 在C点:NC =mg(3)m:A→D:∵动能定理 R/112mgRmv

D0 22

vD30.B

C

D

5.m:B→C,根据动能定理:F2Rf2RmgH00其中:F=2mg,f=μmg

R ∴H3.5

(2)物块从H返回A点,根据动能定理:

mgH-μmgs=0-0 ∴ s=14R

小物块最终停在B右侧14R处

6.解:

(1)设弹起至B点,则m:A→C→B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hh1

mg(h0h1)mgcos45(0)00

sin45sin45

∴h1

122

h0h0m 133

(2)m:从A到最终停在C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mgh0mgcos45os00

∴s=

2h0

第四篇:勾股定理典型例题详解及练习(附答案)

典型例题

知识点

一、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逆定理

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A.CD、EF、GH B.AB、EF、GH C.AB、CD、GH

D.AB、CD、EF

勾股定理说到底是一个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所以,在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时常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已知量,必须设法求出另一个量或求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需要明确的思路。

方程的思想:通过列方程(组)解决问题,如: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利用勾股定理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

决问题等。

例3:一场罕见的大风过后,学校那棵老杨树折断在地,此刻,张老师正和占明、清华、绣亚、冠华在楼上凭栏远眺。

清华开口说道:“老师,那棵树看起来挺高的。”

“是啊,有10米高呢,现在被风拦腰刮断,可惜呀!”

“但站立的一段似乎也不矮,有四五米高吧。”冠华兴致勃勃地说。

张老师心有所动,他说:“刚才我跑过时用脚步量了一下,发现树尖距离树根恰好3米,你们能求出杨树站立的那一段的高度吗?”

占明想了想说:“树根、树尖、折断处三点依次相连后构成一个直角三角

形。” “勾股定理一定是要用的,而且不动笔墨恐怕是不行的。”绣亚补充说。

几位男孩子走进教室,画图、计算,不一会就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算

出来了吗?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

2)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常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等。

解题后的思考: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时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同学们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使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得到培养,才能在解题中真正做到不重

不漏。

知识点

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正逆混用

例6:(1)图甲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求中

间小正方形的面积。

(2)现有一张长为6.5cm、宽为2cm的纸片,如图乙,请你将它分割成6

块,再拼合成一个正方形。

(要求:先在图乙中画出分割线,再画出拼成的正方形并标明相应数据)

第五篇:修辞练习选择_带答案_(典型例题)

修辞练习(2)

修辞练习

【记一记】

中考考察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 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情景。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的态度。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春天来了!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修辞练习(2)

5.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比喻)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

理解:运用比喻,把芦苇比喻成涌动的绿色的浪潮,写出了芦苇荡的雄伟壮丽。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理解: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鲜艳美丽。

C.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理解:运用排比的手法,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中的力与美。

D.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理解:运用反问的方法,强调了父母应该是孩子发泄苦闷时的倾听者。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

B.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

D.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设问)

8、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B)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C)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10、与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组是(C)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问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下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及详细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含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及详细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言运用——长句变短句典型练习

    长句变短句典型练习 1.将下面长句改写为三个语序连贯的短句。 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做出的“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科学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