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时间:2019-05-14 01: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第一篇:(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文档说明:应付检查提供资料,下载者勿当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

目的

1.1.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作业的管理,防止触电、火灾、爆炸、高处坠落、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严格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和建立健全有关审批手续,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2.1.各部门。

危险作业审批

3.1.进行危险作业,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应由下达任务部门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经有关部门现场检查,符合作业条件,由公司指定人员审批后方可作业。

3.2.审批危险作业应重点把好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关。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规、规范、标准和校颁布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制度的要求;

3.3.如情况紧急,来不及履行审批手续,必须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执行部门应有负责人在现场指挥,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作业,并立即通知安全环境部。并将处理情况补填申请表;

3.4.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没有妨碍从事本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具有本作业所需要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经验,严禁酒后作业。

危险作业范围

4.1.高处作业(特别是高处交叉作业):凡离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2米以上的,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在高处有固定操作室的除外)。4.2.在有触电危险的环境作业或带电作业。

4.3.在禁火区内或对忌火器物进行明火或易燃作业。

4.4.进行爆破或有有爆炸危险的作业。

4.5.在轻质屋面(石棉瓦、玻璃钢瓦、木屑板等)上的作业。4.6.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4.7.大件吊装作业。

4.8.其它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4.9.重量超过50T以上,产品发运及发运过程中的相关作业。4.10.有塌方、坍塌危险的土石方或拆除工程作业。

职业卫生

5.1.危险作业中,执行部门应指派作业监护人员负责现场作业安全监护。5.2.危险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用具要完好无损,符合安全要求。5.3.危险作业区要清理整洁,通道畅通,要有明显标志和告示。

5.4.作业前,要仔细认真地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作业完成后,必须进行现场整理和清点。

5.5.生产车间和仓库设置通风设施,使作业场所气体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5.6.在生产现场设置冲淋设施和洗手池。

5.7.职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工作期限定期进行体检,不安排有禁总症人员从事相关危险,有害作业,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据健康情况进行调整工种。

5.8.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劳保用品的发放,并检查督促其正确穿戴,生产区域内严禁穿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鞋,严禁赤膊上岗。

5.9.接触有毒物质职工喝水,进食前必须洗手、洗脸,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5.10.在教育培训中,对生产中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的危害有害性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5.11.作业场所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5.12.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使毒物浓厚、噪音、粉尘有效降低。

附则

6.1.对违反规定的危险作业,造成工伤事故的,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6.2.危险作业应作为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重点,安全环境部和有关人员要切实做好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6.3.本规定至公布日开始实施。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总经理办公室

2013年7月1日

第二篇:危险作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一)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业病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了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及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职责。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单位。

第三条 公司卫生部门、安环部门、宣传部门及工会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四条 公司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向公司领导、安环部门、卫生监督部门检举、报告。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二)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 公司各级党政主管领导在各自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内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全公司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指导、决策及监督管理。安全环保部代表公司安委会行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有权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群众监督。

第六条 安环部工业卫生科作为公司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全面负责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检测及公司安委会布置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 卫生部门负责职业健康监护,主要负责职业健康体检和医疗。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我公司仅以此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执行政策。

第八条 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必须配备或指定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三)第三章作业管理

第九条 必须认真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

一、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拟定生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先进生产工艺。

二、职业卫生设施的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并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及有关行业标准、规定。

三、对职业卫生有特殊要求的(如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危害性较大的设计项目,必须经安环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后才能实施。

四、工程部门及施工单位要对职工安全卫生设施工程质量负责;设备及物资供应部门要对所购进设施、设备、防护器材的质量负责;安环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实行监督管理。

五、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有项目主管部门、安环部门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六、生产设备检修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同步检修,同步投入生产。

第十条 尘毒作业单位必须依据《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及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尘毒作业管理。

一、尘毒作业现场操作尽量选择隔离化、遥控化、密封化等非直接接触作业方式。

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尘毒作业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三、尘毒作业场所控制室、操作室、人员休息室内,尘毒浓度不得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四、从事尘毒作业职工,要尽量缩短接触时间,要加强个体防护。非进入尘毒浓度超标场所作业不可时,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 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加强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危害作业管理。

一、涉及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害作业的建设项目,必须有防暑降温、隔声降噪、减振及电磁屏蔽等有效设施,并实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且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投产使用。

二、涉及有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有害因素作业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高温、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控制管理制度。

三、各单位必须加强高温季节高温岗位及其它岗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充足供应防暑降温药品及合格卫生的清凉饮料,卫生部门要做好高温岗位巡回医疗工作和中暑职工的急时抢救工作。

四、各单位要加强接触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作业岗位职工的个人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

第十二条 电离辐射作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及《放射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加强电离辐射作业管理。

一、计划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提前向公司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安环部门、公安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征得同意。

二、安环部门依据有关申报程序,按照《放射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向国家或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办许可登记。在拿到批文后使用单位才能购买。

三、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必须依据《放射污染防治法》和《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建立放射性同伴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使用,保管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在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必须成立电离辐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建立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应懂得放射防护及相关管理知识,并认真执行国家及公司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五、放射作业场所、设施、设备及放射源储存库柜,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和连锁报警装置。

六、放射工作人员是指由于工作需要必须经常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该类人员必须经体检、培训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才能从事该项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定期体检和培训

七、发生放射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逐级上报。

第三篇:危险作业管理

沂南金山钙业有限公司

常见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本制度主要针在危险区域或不安全状态(如有毒气、毒物、高温、容器内、地沟、井内等)下的动火、有限空间、登高、吊装、玻璃钢制作等的作业管理。

二、危险作业应先申请,落实防范措施,审查、办理相关作业证,再实施作业。

三、危险作业的审批视危险程度而定。特别危险作业由总经理或技术副总经理审批,危险较大的由生产副总审批,危险性较小的作业由所在厂的厂长或安环部审批。

四、危险作业审批人必须亲临现场检查、检测,落实好防护和救护措施后再批准。

五、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身体状态良好的人员,禁止女工、老、弱、病、残人员参加。

六、危险作业现场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有专人监护,做到可干可不干的一律不干;能够到安全地点或安全期间干的一定转移到安全地点或延迟到安全期间干;能用比较安全的方法代替的一定采用较安全方式作业。

第二节 有限空间内作业管理制度

一、管理范围

凡是进入设备内部、地坑或其他闭塞有可能存在残存的有毒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以及可能存在令人窒息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均属于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二、有限空间的危险因素

1、缺氧窒息;

2、有害气体聚集造成火灾或爆炸;

3、密闭空间中有些固体粉尘造成呼吸困难;

4、温度升高导致眩晕;

5、内集液液面升高导致淹溺。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管理

1、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当有限空间是带有搅拌器等转动设备的,必须切断主闸空气开关并在电源柜上悬挂“禁止合闸”的禁示牌。

2、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电压必须是安全电压。用火应办理《动火作业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证》代替。

3、加强对出入口的管理,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准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5、有限空间内作业时,空间外必须指派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监护人,监护人必须要责任心强、熟悉该设备情况,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6、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准备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7、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首先拟定好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救援方法。

8、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

9、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1人在外做联络工作。

10、当有限空间属于缺氧作业环境或对有限空间内气体状况不清楚时,严禁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

第1页

11、当有限空间内环境比较特殊时,进入人员根据需要,必须选择携带氧含量检测仪、可燃气体或硫化氢便携式报警仪。

1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由各厂、车间安全员确认进入人员和现场监护人与票证签字名单是否相符,且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好明确的联络信号。

13、禁止进行以下作业:

①、没有办理《安全作业证》的作业; ②、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③、与《安全作业证》内容不符的作业; ④、超时作业;

⑤、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⑥、无特殊作业许可证及上岗证的作业。

四、罐内作业安全管理

罐内作业是有限空间作业中较多的作业之一,凡是进入塔、釜、槽、罐和其他密闭容器内进行的作业,统称为罐内作业,是有其特点和要求的:

1、必须申请办证,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关闭进出口阀门并加装盲板);

3、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4、必须进行置换、通风换气;

5、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6、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7、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8、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五、有限空间作业通常必备的应急防护器材

1、呼吸器、防毒面具;

2、氧气瓶;

3、救护器材;

4、防火器材;

5、视听报警器;

6、安全防护用具和绳索。

六、有限空间作业证制度

1、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前必须办理进入作业证

2、作业证由各厂、车间作业人员填写,各厂厂长审核、批准,厂长不在岗是由安环部专职安全员审批。

3、作业证批准人必须到现场核实情况,确认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合格,防范措施到位后,才能批准。

第三节 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一、动火管理范围

1.公司生产区、仓库和贮罐区全部纳入动火管理范围。生产区正在安装、检修,危险物品还没有进入的,不在本制度规定的动火管理范围。

2.生产区除锅炉房、动力厂检修场和其他经批准的用(动)火区域外,其余均为禁火区。禁火区严禁一切擅自动火和产生火花的作业。如需要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3.锅炉房只准锅炉用火,严禁其他用火。

4.动力厂维修作业场地为固定的动火区,允许正常进行电气焊、割及其他工具在此从事检修、加工等动火作业,但严禁非工作用火和超范围动火。

二、动火证签发

1.动火的分级:根据作业区域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分三级。

⑪ 特级动火: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及罐区等重要部位的动火作业。⑫ 一级动火: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30米范围内的动火作业。⑬ 二级动火:除特级、一级动火区域外的动火作业。2.动火证的审批签发

⑪ 特级动火证由动火位置所在的厂或车间的负责人申请,公司安环部复查审核,报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或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⑫ 一级、二级动火证由动火作业人申请,动火地点所在的厂或车间第一负责人审核批准,第一负责人不在岗时由安环部专职安全员审核批准。

3.动火证内容 包含: 申请动火车间、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动火手段、安全

第2页

防范措施、动火分析及结果、动火时间、各项负责人签名及意见。

三、动火作业准备(防范措施)

1.首先必须对需动火设备本身进行吹扫、置换、清洗干净;

2.检查动火点周围环境,清除动火点附近的可然物,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爆分析; 3.室外动火要防止火星被风吹散,室内动火要打开门窗保持通风,登高动火要防止火花四溅。

4.动火现场要有明显标志,并备足适用的消防器材。

5.要选派动火车间具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动火现场监护人。

四、动火有关负责人的职责

1、动火项目负责人:

⑪ 一般由动火所在厂的厂长、副厂长或车间主任担任。

⑫ 对动火项目负全面责任,必须制定动火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向作业人员交待清楚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2、动火执行人:

⑪ 由具有电气焊(割)作业资质的人担任。

⑫ 要详细校对各项内容和措施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完备。

3、动火监护人

⑪ 由本厂、车间责任心强,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熟悉现场、掌握灭火手段的人员担任。⑫ 负责动火现场的防火安全检查和监护,并及时消除动火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等。⑬ 在动火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

4、动火证签发人

⑪ 签发人对动火作业的审批负责。

⑫ 必须亲自到现场详细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观察并确定动火级别、防火安全措施,在确定符合安全条件方可批准。

五、其他安全要求

1、三不准动火

⑪ 没有“动火证”或“动火证”手续不齐,“动火证”过期不准动火。超过动火证上规定的时间,要重新办证。

⑫“动火证”上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准动火。⑬ 动火地点或内容更改时应及时重新办证,否则不准动火。

2、拆迁 凡能拆迁到固定动火区或其他安全地方进行动火作业的,应尽量不要在禁火区内进行,以减少禁火区的动火工作量。

3、隔离 动火的设备应与其他设备、管道之间进行隔离,动火点与其他区域尽可能采取临时隔火墙或隔火板等措施进行分离,防止火星飞溅而可能引起着火。

4、清除可燃物 动火地点周围10米以内的一切可燃物及杂物要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对地面进行清洗。

5、落实应急灭火措施 动火地点附近的消防用水要保证,并随时浇灭落地的火星,还要准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具。对于火灾危险大的特级动火,同时还要有消防车和消防人员到现场保护。

6、检查 动火前和动火期间,生产和安全管理员要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对动火方案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动火监护人是否尽职。

7、动火操作

⑪ 动火作业时,要随时观察情况,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停止动火,及时排除意外因素;待不安全因素消除后方可重新动火,并要经原批准人重新批准。

⑫ 动火作业结束后,要认真清理现场,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第3页

第四节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一、高处作业范围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虽在2米以下,但作业地点是坡度超过45°的斜坡和其他可能存在有坠落伤人危险的地段作业。

二、高处作业分级 高度在5米以下,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度在5-15米,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米,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为特级高处作业。

三、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1.进行三级、特级高处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证”

2.“高处作业证”由作业负责人填写,厂长或车间主任审批,安环部科监督检查。未办理“高处作业证”不得进行三级、特级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思想集中,衣着紧身灵便,并且无高空作业禁忌症,作业时身体健康、精神良好。如患有精神病、恐高症、严重关节炎、贫血、高血压、心脏病,高度近视人员,不得登高作业。

4.高处作业用的防范安全措施必须按规定落实到位,登高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等,站在跳板上工作时,不应站在跳板的端头。同一跳板上站立作业人员不能超过2人。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改进或拒绝登高作业。

5.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安全措施,以防坠落。安全带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如有损坏,不得使用,使用安全带时不准接长。切记安全带是有使用年限的!

6.高处作业时,一般不许垂直交叉作业;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防发生伤人事件。垂直双层作业时,中间要搭设防护隔板,隔板要求必须牢固,无孔洞,上下作业人员要带安全帽。

7.设安全围绳。在靠近人行道上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安全措施,用安全绳围住或专人看管。界定警戒线要醒目!

8.遇六级以上强风、暴雨、浓雾和雷电或其他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9.在易散发有毒气体的上方作业,要设专人监护,发现有毒气体排放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10、严禁在高空作业时嬉戏打闹,严禁在高空作业区休息、睡觉。

四、高处作业的工具使用管理要求

1.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不准在钢管上或脚手架上乱放工具,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要防止坠落的措施;

2.不准从高空往地面抛掷材料、工具或杂物,也不准从地面上往高空抛物件,应使用绳索、吊篮、高架车或吊车等传递物件。特殊情况下,如果必须从高空往地面抛掷物件时,地面应有人看管,确保不伤害他人和损坏设备。

3.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所用小型机具(如葫芦、千斤顶等)应找适当位置放好,并用绳索、铁丝捆绑牢。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收拾好,防止将来落下伤人;

4.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必要时要设安全警戒区,并设专人监护;

第五节 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吊装重量较大的物体,应编制吊装方案。吊装方案经吊装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审查,报分管副总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2、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立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第4页

3、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雪、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4、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时必须遵守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

5、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6、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规程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7、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严禁在管架、基础、设备、电杆上栓浪风绳或作受力点。禁止利用不能负重的建筑物起吊物体。

8、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正式作业。

9、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10、吊装作业现场如需动火,应遵守动火作业的规定。

11、吊装作业的吊索、揽风绳、拖拉绳等要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

12、吊装危险品时,应向吊装人员说明注意事项。

13、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进行吊装作业时,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

14、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设备规定的负荷进行吊装,严禁超负荷运行。

15、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严禁有人通行和工作。

16、在吊装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起吊(即起重作业“十不吊”):①.指挥信号不明;②.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③.斜拉重物;④.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⑤.重物下站人或重物通过的途径下方作业人员头顶上部;⑥.重物埋在地下,冒险作业;⑦.重物紧固不牢,绳索打结,或发现钢丝绳、链条、吊环有严重磨损和破裂现象;⑧.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⑨.吊物行走区域有隐患不排除;⑩.安全装置失灵。

第六节 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一、行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1、新工人和非培训合格,取的上岗证书的人员不得驾驶操作行车。行车工离开行车时必须将电源切断。

2、行车开动前要全面观察车上和轨道上是否有人,再按电钮可操作。

3、行车吊物严禁从人头上经过,以免突然坠落发生事故。

4、行车设备和安全装置发生故障,应立即通知修理,不得带病操作。

5、驾驶员在操作时要思想集中,不准与他人谈笑,不准在驾驶室内看书、看报和做其他事情。

6、不准用二台行车同吊运一件庞大物件,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同意,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

8、行车在运行中,严禁在行车轨道上做检修、清洁、加油等工作,若要察看设备隐患,必须与驾驶员取得联系后进行。

9、运行中发现钢丝绳跳出卷筒或出槽应立即停车处理。

10、驾驶员应密切注意行车运转情况,如发现设备、机件有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请有关部门来处理。

11、驾驶员必须把本班中运行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详细地记录在交班簿上,如不向下一班人员交代,出了事情由交班人负责。

12、酒后、重病以及不适应高空和行车作业者,不得操作行车。

13、在吊运中遇到突然停电和电压下降等现象,使重物无法放下时,驾驶员应紧急通知下面人员让开,并采取安全措施。

14、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15、夜班操作时,行车工必须注意操作现场的照明环境,以便看清下面情况,防止发

第5页

生安全事故。

16、行车驾驶员要做到: A、“十个不吊”:(1)超重量不吊;(2)斜吊不吊;(3)冒险作业不吊;(4)指挥不明确不吊;(5)发现钢丝绳、链条、吊环有严重磨损和破裂现象不吊;(6)吊物上或下有人不吊;(7)安全装置失灵不吊;(8)棱角物件没有措施不吊;(9)被吊物品没固定好不吊;(10)吊物行走区域有隐患不排除不吊。

B、“二不撞”:(1)不准与相邻行车相撞;(2)不准用行车吊物撞击其他物件。

二、行车挂钩工安全操作规程

1、必须穿戴好所规定的防护用品。

2、积极支持和配合行车做到“十不吊”“二不撞”。

3、不准在吊物下面操作和通行。

4、物件起吊时,人必须在所吊物件的安全距离外,吊物上不准站人。

5、吊物必须垂直起吊的,禁止前后及左右拉吊,以防损坏钢丝绳或发生出轨伤人。

6、行车吊物起落时,手不准捏住钢丝和链条物件扣紧之处,以防手轧伤。

7、挂钩未挂牢,不稳妥,不得指示起吊。应等物件停放平稳后,再解钢丝绳、链条、吊钩。自己站的位置要有退路。

8、做到”六个不挂钩”:(1)钢丝绳破裂不挂钩;(2)链条严重磨损、破裂、脱焊等现象不挂钩;(3)钩子严重磨损和弯度已平直不挂钩;(4)挂棒环有严重磨损、破裂、脱焊不挂钩;(5)所吊物件没有固定好或没有平衡好不挂钩;(6)行车超重不挂钩。

第七节 玻璃钢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玻璃钢制作所使用的树脂、固化剂、催化剂、丙酮和苯乙烯等都是易燃物品,堆放区应远离火种,使用时和使用后的剩余料都要妥善保管,禁止乱丢乱放。

2、固化剂和促进剂必须分开放置,这两种液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燃烧,使用时要分开加入树脂,等一种溶液加入搅拌均匀后再加另一种溶液。

3、配料、成型时,必须戴口罩、风帽、手套等防护用品。直接接触树脂的人,必须涂护肤药剂,并带乳胶手套,禁止赤手操作。有过敏性反应症的人不应参加此项工作。

4、施工完毕,乳胶手套及有关工具要用丙酮清洗干净。

5、剪裁玻璃布和加工玻璃钢成品时,要加强通风,戴好防尘口罩。在封闭容器内施工,要采取强制排风。

6、制作玻璃钢备件与成型后的脱模作业要互相配合,使用撬棍时,用力不得过猛,使用起重机具时,要遵守起重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工作完毕下班时,必须洗澡更衣,禁止将沾有玻璃纤维的衣服等织物带出厂。

8、在开车状态下补漏或接头时,要与生产车间当班负责人(厂长、车间主任或班长)密切联系,在其同意并采取了一定安全措施后,在专人领导和指挥下进行。

9、在进行玻璃钢布脱脂和加热固化时,如采用电炉进行施工,在使用电炉前,必须认真检查,并保证绝缘接地和保护装置良好、可靠。

10、玻璃钢固化时,会放出大量热量,并向空气中释放苯乙烯。苯乙烯气体是易爆气体。玻璃钢每次固化成型厚度不要超过12mm,以免固化时过热爆裂。

11、施工结束,剩余的树脂,如果没有放入固化剂和促进剂,则下次可用,如果已放量固化剂和促进剂,则必须用完,或丢入铁皮空桶,远离易燃物品,防止固化时燃烧。

12、制作玻璃钢的所以区域内禁止烟火、电焊、金属切割等带火种的作业。

第6页

第四篇: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使石棉工作场所石棉尘浓度得到有效的控制,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石棉作业中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使用、贮存、加工石棉场所职业病防治活动,涉及的工作场所包括石棉矿采掘或石棉原料、石棉制品或含石棉材料的加工、使用、修理、拆除、运输和贮存。

第三条

本规范制定了石棉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规定,为防止石棉作业中石棉尘散发、控制石棉尘污染提出了合理、有效、可行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第四条

相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属石棉作业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用人单位必须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规范的一系列规定仅仅是为防止石棉作业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在职业病防护方面对用人单位提出了最基本要求。所有石棉作业用人单位除必须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

为从根本上消除石棉造成的职业病危害,现有石棉作业用人单位必须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和品种,逐步缩小石棉或含石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规模;全面禁止开采、加工、使用角闪石棉即蓝石棉和含有此种纤维的产品,安全

合理利用温石棉;规范石棉开采、加工技术方法,坚决淘汰落后小石棉矿山,禁止乱采滥挖,取缔无证开采;坚决取缔和严禁家庭手纺石棉的作业方式;改善石棉产品包装质量,减少生产和运输中石棉尘污染;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减轻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石棉代用品,用新技术、新材料逐渐取代石棉材料和石棉制品。

第二章

石棉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的基本规定

第一节

建筑布局

第七条

石棉作业用人单位的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一)生产区、居住区、废物处理场等用地、生活饮用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点应同时选择,必须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防止因含石棉纤维废弃的扩散、石棉废弃物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二)厂区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源的下游;

厂区必须远离居住区,应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八条

用人单位厂区布置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一)生产区必须与非生产区分开,不得混合布置;

除值班室、更衣室、盥洗室外,在生产区内不得设置其它非生产用房。

(二)产生石棉尘浓度较高的生产用房远离非污染设施,必须布置在厂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易于扩散的地段,应与其它生产用房之间留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第九条

厂房内生产布局要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分开的原则。

(一)厂房内布置应根据生产流程安排,使供需衔接紧密,物料传送路径短,操作维修方便,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产生石棉尘较多的工序,应与其它工序隔开布置,应布置在厂房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二)厂房内石棉、石棉制品或含石棉材料的存放地,必须用明显颜色在地面标出区域,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或中文说明。

第十条

厂房内必须符合建筑卫生学要求。

(一)厂房最低高度不应低于3.0m;

每个劳动者所占建筑容积小于20m3的厂房,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m3的新鲜空气量;如每个劳动者所占容积大于20m3时,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20m3的新鲜空气量。

(二)厂房地面、天花板、墙壁应平整、易于清扫,便于收集意外事故溢出的粉尘;

地面应防滑。

第二节

辅助用室卫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等辅助用室,辅助用室的设置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辅助用室必须与石棉工作场所分隔开,避免受到石棉纤维污染。职工食堂、浴室还应符合其它相应的卫生要求。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分别设置防护服存衣室和便服存衣室,以避免便服受到污染,防护服存衣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设置洗衣房,指定专人负责防护服洗涤。

第三节

警示标志与警示说明

第十四条

凡从事石棉作业的场所、加工设备、盛放石棉、石棉制品或材料及废物的容器或包装物,均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警示说明应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

石棉的生产者和供应者以及含石棉产品的制造者和供应者应负责在包装或产品上贴上简体中文警示标签,标明包装内或产品中石棉含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内容。

第四节

职业卫生管理一般规定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一般职责

(一)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工作场所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使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短时接触容许浓度不得超过1.5f/m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低于0.8f/ml;工作场所空气中含10%以上石棉的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不得超过1.5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低于0.8mg/m3。

(二)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石棉尘对环境的污染,使排入大气的石棉尘浓度符合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不得超过100mg/m3。确保石棉作业产生的废渣、废水,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三)石棉作业新建、改扩建、续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必须按有关审批程序规定,通过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具有相同技术经济性能的石棉替代材料和用品;

优先采用无石棉危害或危害较小的工艺、施工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和使用替代石棉的新材料。

(五)应广泛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其它综合措施,实现自动控制或隔离操作等工艺改革措施,防止劳动者直接接触产生石棉尘的设备、设施、生产物料、产品和剩余物料。

(六)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对产生石棉尘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必须采取密闭隔离、局部通风防尘等职业病防护技术措施;必须保证工作环境保持洁净,及时消除石棉废物。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

(七)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使用、加工、贮存、运输石棉、石棉制品或含石棉材料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执行。

用人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结果等内容。

(八)用人单位必须安装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备;

为劳动者提供合格、有效、充足的、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维护;应在工作时间内为劳动者提供充足时间,供班前、班后的更衣和洗浴。

(九)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石棉粉尘日常监测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状态;监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

卫生档案,妥善保存记录;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对监测评价发现的职业卫生问题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十)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期限妥善保存。

(十一)用人单位应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对在岗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负责人也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十二)必须在石棉工作场所和设备上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

第十七条

劳动者职业卫生管理的一般职责

(一)必须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二)进入工作场所必须穿(佩)戴防护服、呼吸器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且不得穿(佩)带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进入餐厅等非生产场所。

(三)劳动者应维护作业环境卫生,按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及时清扫环境;

应爱护各种中文警示说明、标志、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设施。

(四)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或将食物和饮料带入工作场所;

劳动者吸烟、饮水或就餐前必须洗手和洗脸。

(五)劳动者应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如实反映症状;

按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第三章

一般防尘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必须通过工艺改造、卫生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手段等综合措施,尽可能降低工作场所石棉尘浓度,防止石棉对劳动者的危害。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必须根据本规范及国家有关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操作规程,按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并逐步实施本单位防尘计划。防尘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或补充,以反映当代技术和发展现状。

第二十条

防尘计划必须经过充分的评价和论证,应包括以下内容:石棉作业使用的工艺和机械、材料、控制装置、劳动者人数、工作分工、操作程序和维护制度;职业病防护工程计划,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的检测和评价,防尘计划执行的详细进度安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大型用人单位的防尘计划中,应明确有关部门、科室或人员在防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一)新建筑、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设计或选择;

(二)材料、产品、机械或设备的购置;

(三)通风防尘系统和其它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建立和维护;

(四)粉尘监测和职业危害评价、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培训;

(五)个人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和维护。

第二十二条

防尘计划必须上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应向劳动者公布。

第二十三条

控制石棉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技术措施包括。

(一)石棉纤维与其它材料结合固定,抑制石棉尘散发;

(二)自动化遥控操作,密闭围挡产尘设备,隔离尘源;

(三)全面通风;

(四)局部通风;

(五)湿式作业;

(六)设置隔离操作室。

第二十四条

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防止石棉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增加,减少劳动者接触石棉尘的机会。

(一)作业时必须首先开启通风防尘系统,劳动者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二)尽量采用自动化工艺或遥控系统,避免劳动者手工直接使用石棉或含石棉材料操作;

(三)加工、处理、使用、生产、清扫、拆除或清除石棉、石棉产品和石棉材料的工作场所,应经常保持潮湿;

(四)及时清扫机器设备和工作场所,减少石棉尘和废物的堆积;

(五)严格控制劳动者人数及其接触时间。

第二十五条

机械设备和材料制造商必须提供石棉尘散发的特性、暴露水平和控制方法或设备的相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为防止石棉粉尘散发,应尽可能对生产全过程密闭围挡,并使其内部呈负压状态。对于无法完全密闭的生产工艺,应采用适当密闭形式,减少暴露面积,结合局部通风的方法。

第二十七条

从事石棉生产加工的车间必须保持负压状态,以防止潜在石棉尘对室外或相邻环境的污染。

第二节

通风防尘技术措施

第二十八条

下列有可能产生石棉尘的作业必须设置局部通风。

(一)石棉或含石棉材料进出料、输送、碾压、粉碎、筛分、混合和包装;

(二)石棉纺织品的梳棉、纺织、编织、缝纫、和裁剪;

(三)石棉水泥、摩擦材料的切片、冲孔、钻孔、锯、打磨和切削。

第二十九条

局部通风系统中排放的尾气必须经过除尘装置净化,符合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后方可排入大气。

第三十条

局部通风防尘系统排放的空气一般不得回送到工作地点,除非能符合下列条件。

(一)石棉尘浓度远远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并且不会使工作环境石棉尘浓度增加;

(二)通风防尘系统和净化设备经常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转正常;

(三)排放气体经专用仪器定时监测合格;

(四)通风防尘系统设计经过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第三十一条

局部通风防尘系统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设计,投入使用前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指定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定期对局部通风防尘系统等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运转正常。

第三十三条

工作场所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防尘系统结合,为工作地点提供新鲜空气,补充排走的含尘空气。全面通风量必须符合劳动卫生学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得单独采用全面通风的方法控制工作场所石棉尘的污染。

第三节

通风防尘设备

第三十五条

吸尘罩

(一)罩口形式和尺寸应尽量与粉尘发散源的产尘特点和范围适应;

罩口应尽可能靠近产尘部位,迎着含尘气体运动方向设置。

(二)石棉作业中,产尘部位应尽量采用密闭吸尘罩;

密闭罩需要有开口的,应尽可能减小开口尺寸。对于无法采用密闭罩的部位,也可采用旁侧吸尘罩、下部吸尘罩和上部伞形罩等适宜罩型。

(三)吸尘罩抽风量应按本规范附录要求,根据罩型和工艺设备运行特点确定。

第三十六条

(一)为防止积尘,应尽量采用圆形截面风道,直径不得小于100mm,尽可能被垂直或倾斜布置。

(二)每套防尘系统的吸尘点不宜过多,一般取5~6个,最多不得超过10个。

(三)风道内气流速度应适当,避免过高或过低。

在垂直风道内设计风速取8

~12

m/s;

水平风道内设计风速取16~22

m/s。

(四)风道材料应坚固、耐用、内表面光滑、不漏气、便于加工。

一般可采用薄钢板或镀锌钢板,其厚度可取0.51~1.00mm。

(五)风道与风道之间的法兰连接处应放置3~5mm的橡胶板作为密封垫,以保证不漏气。

第三十七条

除尘装置

(一)应选用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除尘效率高于99.97%的净化装置处理防尘系统抽出的含尘废气,以符合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二)在初始浓度较高的防尘系统中,应采用两级除尘装置。

降尘室、旋风除尘器等可用作第一级除尘装置;袋式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等高效除尘器应作为第二级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应定期清灰。

(三)除尘装置下部应设置锁气器等密封装置,并由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证不漏气。

(四)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应坚固、耐用、捕集效率高、便于清灰(如平纹细布、缎纹滤布、玻璃纤维滤布、工业涤纶滤布);

滤筒应制成无缝圆筒状;过滤风速取1~1.4m/min。

第三十八条

(一)根据防尘系统计算总风量和总阻力,再乘以安全系数,选用离心风机。

安全系数取1.10~1.15。

(二)风道与风机入口连接处应设置软接头。

可选用工业帆布制作,长度不得少于300mm。

(三)风机应设置在远离工作地点区域并采取减振、隔声和消声技术措施。

有条件时,应将风机单独放置在隔离机房内,避免对工作地点造成噪声污染。

第四节

进出石棉工作场所的净化步骤

第三十九条

当开始工作时,劳动者必须:

(一)进入洁净存衣室,脱掉所有便服,放入洁净存衣柜,带上呼吸器;

(二)通过淋浴室,进入防护服存衣室,带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包括专用鞋、手套等);

(三)离开防护服存衣室,进入作业区。

第四十条

作业结束时,劳动者必须:

(一)进入防护服存衣室,通过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清扫防护服(包括鞋、手套等)和呼吸器表面所附着的石棉尘,脱掉所有衣物,放入存衣柜;

(二)佩带呼吸器进入污染淋浴室,并对全身洗浴;

(三)通过缓冲区,进入洁净淋浴室,摘下呼吸器和护目镜,洗浴全身;

(四)进入洁净存衣室,干燥后,穿好便服离开。

第四十一条

由洁净区(便服存衣室、洁净淋浴室)、缓冲区、污染区(防护服存衣室、污染淋浴室)共同组成的净化单元,应设置在距工作地点一定距离处。

第四十二条

应指定专人定期对净化单元进行清扫和维护。

第四章

石棉作业中的防尘措施

第一节

采矿和粉磨

第四十三条

露天采矿

(一)钻孔作业所产生的石棉粉尘,应通过钻机配备的抽风设备控制。

(二)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爆破方法采矿,以减少爆破产生的大量扬尘;

或用若干批次小规模爆破代替一次大爆破。

(三)矿区及其周围道路表面应经常保持潮湿。

第四十四条

地下采矿

(一)地下采矿必须保证有充足的供水源。

(二)作业期间应保持工作地点和地下各主要通道地面潮湿。

(三)应定期冲洗岩壁和墙角,防止石棉尘堆积。

(四)矿石装入矿车和传送过程中,应对矿石喷淋,保持潮湿。

(五)爆破采矿时,通风系统先运行一段时间,确认工作地点石棉尘浓度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浓度限值后,才能重新进入。

(六)新开出的岩壁和矿石应及时淋湿。

(七)所有地下巷道端头应进行有效的通风。

第四十五条

碾压和筛分

(一)为控制矿石碾压和筛分工序石棉尘散发,除留出进出料口外,应对碾压机、破碎机,筛机进行密闭围挡,在靠近进出料口处设置吸尘罩;

吸尘罩抽风量按本规范附录确定,使密闭罩内呈负压。

(二)振动筛机卸料口、入料口与其它设备应通过尼龙或其它材料制作的软接头密闭连接。

(三)排放的含尘废气必须通过高效除尘装置处理。

第四十六条

(一)应沿溜槽轴向方向进料;

通过输送带或其它设备向溜槽进料时,应对全过程进行密闭。进出料口应严密不漏气。

(二)溜槽应取保证物料滑落顺畅、无阻碍、与水平成最小倾斜角度布置并有足够的横断面。

(三)应避免长距离或较大高差垂直落料,以小于1m为宜。

(四)输送纤维的溜槽所有缝隙必须焊接严密不漏气;

输送矿石的溜槽,钢板阀连接处应设置密封垫圈。

第四十七条

物料输送

(一)输送机带宽和运行速度应满足输送物料的要求,而又不至于使物料从带上脱落;

返回带应通过刮刀式旋转刷清扫并尽可能密闭。

(二)所有输送机沿程应全部密闭,沿输送带以一定间隔设置吸尘罩。

(三)应在输送带接料、转运点等位置等容易散发粉尘的重点部位设置吸尘装置。

(四)吸尘罩与密闭罩紧密结合,应与输送带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选用最小抽气速度,以避免物料损失。

(五)抽出的含尘气体必须通过除尘装置处理,符合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大气。

第二节

石棉纺织制品(包括隔热制品)

第四十八条

原棉处理

(一)轮碾机、混料机应采用整体密闭,在上部设置吸尘罩,风量根据本规

范附录确定。

(二)冲击式破碎机、平面筛应安装整体密闭罩,仅留出进出料口;

进料口与加料装置采用尼龙等软材料接头连接严密,出料采用吸棉嘴风力吸送。

(三)振动筛的机体应整体密闭,最好单独设置密闭小室;

劳动者除在检修和更换筛底等维修操作进入外,通常与其保持隔离。

(四)原棉加工过程中的物料传输,应采用气力输送的方法,避免人工运料;

气力输送系统应保持严密。

(五)常用运输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1.除应加强斗式提升机本身的密闭外,还应在机体上设置吸尘罩。当提升机高度小于10m时,可只在底部靠近受料点处安装吸尘罩;大于10m时,机体上下部均应设置吸尘罩。

2.带式输送机的防尘措施应按本规范

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应对输送机整体密闭,在受料点和转运点设吸尘罩;其抽风量按带宽和输送带运行速度确定。当带速小于1m/s时,抽风量取每米带宽600m3/h;带速大于1m/s时,抽气量取每米带宽850m3/h。为防止物料损失,密闭罩体与吸尘罩口之间应设置低速前室。

3.应加强螺旋输送机自身密闭,并在受料点附近适当位置设置吸尘罩。

(六)应尽量对各种给料设备进行整体密闭并在受料点设置吸尘罩。

(七)利用物料重力将加工好的原棉从上部储料仓装入包装袋时,可在包装袋与卸料口衔接位置设置环形密闭吸尘罩,其抽气量取1800~2400m3/h。

当装袋部位设置三面围挡,形成抽气室时,敞口截面上应维持0.8~1.3m/s的气流速度。

第四十九条

梳纺设备

(一)应在梳棉机给棉箱或加料口、出料口、刺辊罩盖、锡林、道夫三角区、车肚、斩刀等易散发粉尘位置设置吸尘罩。

(二)应在不妨碍操作的情况下,在纺纱机两排锭子之间的空间内设置吸尘罩,每两个锭子设一个喇叭形罩口。

初捻机每个锭子抽风量取60m3/h,复捻机每个锭子抽风量取80m3/h。

第五十条

编织设备

(一)应尽量采用湿式织布新工艺代替干式织布的方法。

(二)仍采用干式织布机生产的,可在编织机上部设置伞形吸尘罩,罩口尺寸应能有效控制编织机石棉尘散发范围。

(三)编绳机上部设置伞形吸尘罩。

第三节

石棉水泥制品

第五十一条

准备石棉纤维和混合(一)使用无渗透性纸或塑料袋等密闭容器装载的石棉纤维原料,应尽量采用自动方法开启袋或容器,直接卸入密闭的混料系统。

手工开启原纤维包装或容器时,必须在有局部通风防尘系统运行条件下进行,不得采用振动方法抖落包装袋内物料。

(二)干式混料设备必须进行密闭,安装局部通风防尘系统,加料口和卸料口附近应设置吸尘罩,使作业在负压状态下进行。

(三)以开放式系统实施湿式混合和塑化材料的工艺,应使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或其他不产生粉尘的方法清除废料或风干的残渣。

第五十二条

车间内成品加工

(一)大批量加工石棉水泥制品时,应尽量使用低转速机械设备,安排在最后工序进行。

(二)剪切石棉水泥制品时,应逐件进行;应对表面和边缘应作密封处理。

(三)所有电锯、电钻、砂磨和粉磨机械必须安装局部通风防尘设备。

(四)人为搬运、堆放或移动石棉板、石棉瓦或其它产品时,应尽量轻拿轻放,避免石棉水泥制品坠地和拖拉。

(五)所有石棉水泥制品贮存在指定区域;

应使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清扫石棉水泥制品表面、贮存区地面、工作台面或设备上的粉尘;如果没有真空清扫器,可采用淋湿或湿布进行清扫。

第五十三条

现场作业

(一)应尽量把石棉水泥制品加工好后,再直接运到使用地点;

避免在使用地点从事会产生石棉尘的作业。

(二)应尽量选用产生石棉尘颗粒或碎片较大的手工工具或低转速机具进行作业;

不得不使用高速工具时,必须配备局部通风防尘系统等有效防尘技术措施。

(三)石棉板或瓦安装在天花板等高处位置之前,应完成打孔、修剪或锉磨等作业;

不得采用研磨或斧头凿的方法剪切石棉水泥制品。

(四)应使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清除剪切打孔等作业产生的石棉尘,保持作业环境清洁;若不具备真空清扫器时,可采用淋湿或湿布进行清扫。

第四节

摩擦材料

第五十四条

石棉纤维准备和混合按本规范

第五十一条

执行

第五十九条

混合料输送到注模成型工序

(一)应在密闭条件下,把混合料从混合区输送到机械加工区。

(二)不得不人工送料时,应使用密闭容器,保证容器与加工设备加料口连接紧密。

人工倾倒物料时,必须在开启通风防尘系统条件下进行。

第六十条

成型、凝固和注模机械

(一)应采用自动化系统将石棉纤维混合物配送到压力注模箱。

(二)整体密闭捏合机、炼胶机上部设置上吸伞形吸尘罩。

(三)注模成型设备应配备局部通风防尘装置。

第六十一条

在车间内摩擦材料成品加工

(一)所有钻孔、冲孔、切片、磨削、抛光或其它摩擦制品加工机械,加工衬套、离合器、刹车片的工序,必须配备局部通风防尘系统;

质检工序工作台面上应设置旁侧吸尘罩。

(二)应尽量使用已按要求切片、打孔或磨削加工好的材料进行产品再加工。

(三)应尽量使用产生石棉尘颗粒或碎片较粗的低转速工具或手工工具作业,不得使用高转速机具或靠研磨材料加工的机具。

(四)固定作业地点或机器应配置固定式防尘系统;

便携式移动工具应配备防尘机组。

(五)应采用湿式等适当方法清除成品表面粘附的粉尘;产品必须采用无渗透性材料密封包装。

(六)粉尘、碎片或边料必须收集起来,放入塑料袋等无渗透性密闭容器内密封好,并按本规范规定处理。

第六十二条

在机动车维修站或修理厂修理刹车片和离合器

(一)应使用装有高效过滤装置的真空清扫器清除刹车片和离合器表面积尘;若没有真空清扫器时,应使用湿布等清除污垢。严禁采用振打、压缩空气喷吹和干刷方法作业。

(二)除非安装有防尘系统,否则,不得使用电锯和研磨盘修理工件。

第五节

建筑、拆除和更换工作

第六十三条

(一)此处所指的对象包括石棉水泥材料和石棉板、石棉瓦一类的含石棉制品。

应禁止建筑安装作业中直接使用纤维状石棉材料。

(二)使用含石棉材料集中的位置,可划为独立区域并尽量与建筑内其它非石棉作业部分分开。

建筑物中使用石棉产品的位置应记录在案。

(三)使用石棉和含石棉材料作业的工作地点必须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未经许可的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四)建筑施工使用石棉制品或材料时,必须采取通风防尘、个人防护等职业病防护技术措施;

若防漏层等粘接形式的作业使用石棉材料时,也必须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工作地点废物必须按本规范规定及时清除。

第六十四条

拆除和更换作业

(一)拆除含石棉纤维的设施或装置,应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在拆除前,应由专人负责鉴定结构中是否含石棉材料,以保证含石棉作业按本规范规定执行。所有含石棉纤维的隔热保温层、隔声层、绝缘层等结构的拆除、更换都必须采取防尘措施。

(二)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划定拆除工作区域的边界。

通常,周围边界距离拆毁石棉工作面不得少于10m,但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增加和减少。拆除区域边界应使用绳子、栏杆围挡并设置明显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三)承担单位在开始拆除工作前,必须制定包括职业病防护措施在内的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劳动者的个人防护、作业中石棉尘的控制措施、废物清理等。

(四)在多层建筑中进行石棉拆除作业时,应禁止载人电梯在进行拆除石棉作业的楼层停靠。

劳动者应通过防火通道或专用电梯接近作业区。

(五)拆除作业期间,必须关闭作业区域内的通风空调系统并对所有通风口进行遮蔽;

应尽可能把家具、设备等物品从拆除现场移开。

(六)拆除作业时要尽可能根据拆除对象的大小、形式和位置选择相应的拆除方法,使石棉尘产生的最少。

为防止拆除作业时,石棉尘从作业区向周围飘散,在适当位置安装通风机,使拆除工作地点产生12Pa的负压,抽出气体使用净化效率99.97%以上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净化。

(七)从事拆除和更换作业的人员必须了解石棉危害后果,明确含石棉材料的区域或位置,施工材料不乱放,掌握正确操作规程,穿配戴防护服和呼吸器及护目镜。

第五章

石棉废物的处理

第一节

石棉废物收集

第六十五条

应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石棉废物减少到最少。

第六十六条

废物收集装置的开口应便于调节和更换,防止粉尘泄漏。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收集容器或包装袋的更换。

第六十七条

应尽量采用聚乙烯等不渗透的透明塑料袋,便于观察装填量,避免装填过满而溢出。已装填满的包装袋口必须通过用绳系紧、胶带纸粘贴或纸袋口折叠两次,用封边机钉好等方法封严。

第六十八条

加工机械台面、周围和下面的积尘应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清扫并收集。无法自动清除和收集废物,不得不采用手工方法收集时,应提供密闭容器,容器应标明存放容量。石棉纤维材料应通过专用装置捕集,并送到生产设备回用。

第六十九条

修理和拆除含石棉材料时,应在工作地点地面铺设塑料布等不渗透材料,便于完工后收集废物。

第七十条

粘接石棉、石棉水泥构件和沥青橡胶等干边料、碎片等硬质残余物处理前应妥善保存,防止破碎和磨损;需要破碎处理的废物应在配有通风防尘系统条件下进行。淤泥或泥浆状含石棉废物应回收或放入特殊容器内清运,以防止泄漏。

第七十一条

所有待处理的石棉废物容器和其存放地点必须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盛放废物容器应存放在指定地点,并应设置通风防尘系统等职业病防护设备。

第二节

废物的运输

第七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将石棉废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泄露或遗撒。

第七十三条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道路事故等引起)偶然发生溢出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

(一)石棉废物溢出量较少时,应立即收集溢出的废物,重新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密封好,不得拖延;

(二)如果废物全部从容器或包装袋内溢出时,必须喷水淋湿,并立即覆盖,然后着手清除干净。

第七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制定运输过程中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偶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分发给负责运输的人员。

第七十五条

运输石棉废物车辆、重复使用的容器和遮盖物必须使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进行清扫;没有真空清扫器时,清扫前必须全部淋湿。

第三节

废物的处理

第七十六条

废物处理场所必须有汽车车辆通道,尽量使废物直接运送到处理工作地点。必须指定专人经常清扫道路路面。

第七十七条

采取垃圾填埋法处理石棉废物时,应对填埋场所地下土层进行处理。应防止填埋过程中废物包装破损。

第七十八条

所有石棉废物,尤其是高密度废物必须填埋不少于20~25cm深度;当天运到的所有石棉废物必须当日处理完成,不得遗留;地表层距离石棉废物的最后填埋层厚度应不少于2m。湿废物必须采用与干废物相同的处理

方式进行填埋,防止风干后石棉尘散发。

第七十九条

用人单位必须把本规范规定的内容打印分发给石棉废物处理的劳动者,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落实。

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如果把石棉废物处理工作委托给其他有资质的单位或人员承担,必须在委托合同书中明确体现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合同书中必须告知其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和后果,明确承包人应执行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职责,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第六章

工作场所清扫

第八十一条

必须及时清扫工作地点,消除废弃物,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第八十二条

应使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经常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扫,以防止所有机械、厂房、生产设备、防尘设备外表面和所有建筑内壁积尘。清扫车间墙壁、天花板前,应使用塑料布等材料对生产设备或工作台面进行遮盖。

第八十三条

清扫工作应尽量在没有其他人员的情况下开展;如果其他劳动者因工作需要留在清扫现场时,确保已穿配戴防护用品。清扫作业时,安装有通风防尘系统的,必须运行通风防尘系统。

第八十四条

应保持地面完好、墙壁内表面、厂房天花板光滑,及时维护和修补地面裂缝、粉刷墙壁和天花板,使地面、墙壁、天花板易于清扫,不积尘。

第八十五条

石棉制品加工车间内墙壁面清扫工作每年不少于一次。墙壁除使用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真空清扫器进行清扫外,也可采用冲洗的方法清扫,但冲洗的含石棉废水严禁直接排入地下污水管道系统,必须经过适当处理。

第八十六条

每班作业结束后,交接班之前,都应对机械进行清扫。对于无法使用真空清扫器清扫的机器设备表面,应采用油刷清扫。

第八十七条

用于捕集石棉粉尘和废物的真空清扫器必须安装有高效过滤器,并确保严密不漏气。真空清扫器的集尘包应按规定程序及时更换和处理。

第八十八条

如果清扫器使用过程中,集尘包突然破裂,必须停止使用,立即移出作业区,把集尘包放入一个密闭容器内。必须用另一套真空清扫器对集尘包破裂的真空清扫器进行清扫。

第七章

个人防护

第八十九条

处于石棉工作地点内的所有人员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仅仅作为职业病防护措施之一,不得代替通风防尘等职业病危害防护卫生工程技术措施。

第九十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从事石棉作业的劳动者提供成套的、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呼吸器、头盔、面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鞋罩等。用人单位必须督促劳动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分发、清洗、保养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及时修理和更新,并做详细记录。

第九十二条

石棉作业选用的个人呼吸设备

作业环境石棉纤维浓度

(f/cc)

呼吸设备类型

≤1

配有高效过滤器的半面具

≤5

配有高效过滤器的全面具

≤10

配有高效过滤器的供气式呼吸器

≤100

压力供气式全面具

>100

压入式供气全面具

第九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由专人负责向使用呼吸设备的人员说明使用呼吸设备的重要性、使用方法、完好性检验方法、保养要求。

第九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能遮盖全身的成套防护服装,包括护发帽、防毒无渗透防护服、防毒无渗透手套、工作鞋或鞋罩、护目镜。

第九十五条

用人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对防护服定期洗涤。必须严格禁止任何人把防护服带回家中洗涤。

第九十六条

当委托他人洗涤时,应向承包人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要求。防护服送出厂外洗涤时,必须用塑料袋等密封容器装好,并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防止防护服运输、洗涤过程中散发石棉尘。

第八章

石棉尘监测

第九十七条

对所有可能产生石棉尘的地方都应该定期按GB10241-1996

“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附录A和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

粉尘测定方法”进行粉尘监测。

第九十八条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任何生产设备、材料、工艺或操作规程发生改变,可能引起石棉尘浓度水平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粉尘监测。

第九十九条

进行工作地点粉尘监测时,应在有代表性的典型作业条件下进行采样;把工作地点划分成若干区域,采样点布置在石棉尘浓度高、劳动者作业时间长、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点应靠近产尘源;在不妨碍生产操作的条件下,尽可能在劳动者呼吸带取样,且应避免粉尘直接飞溅入采样器内。

第一百条

为评价劳动者接触粉尘的程度,应通过个体采样器,采集劳动者呼吸带空气样品。个体采样应在每一班整个时间段的各个时刻连续进行,还应考虑短期粉尘浓度峰值。

第一百零一条

粉尘监测前,应首先查清粉尘发生源;确定采样时间和地点。按劳动卫生学要求,连续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的相同时间段各一次,每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内采取不少于三个样品,测定结果取其算术平均值。粉尘采样结果应采用平均值和最大值的方式表述。

第一百零二条粉尘监测应有详细记录。

(一)监测日期、时间、地点和采样位置,被监测场所概况、空间尺寸、尘源部位和其它特点;

(二)用人单位名称、工序名称、加工材料的种类或成分、作业方式、生产工艺;

(三)工作地点通风和微小气候等相关资料,职业病防护技术措施状况;

(四)个体采样的确切位置,被采样人姓名、性别和工种名称;

(五)粉尘监测机构名称、采样和分析人员姓名。

(六)计算结果和分析、结论。

第一百零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对粉尘监测记录保存、维护和汇编整理并向劳动者公布,监测记录至少应保存30年。劳动者有权按照程序查阅粉尘监测记录。

第一百零四条

当工作地点石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限值时:

(一)用人单位必须在石棉尘浓度超标的工作地点设置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

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持续进行粉尘监测,直到石棉尘浓度符合卫生要求。

(二)用人单位必须将粉尘监测结果、需采取的补救措施情况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九章

职业卫生培训和健康体检

第一百零五条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并进行考核,以保证劳动者明确知道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方法、操作规程和卫生管理制度;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负责人也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一)石棉尘对健康危害及其来源;

(二)使用、贮存、加工、生产和处理石棉的操作规程;

(三)工作地点清扫方法;

(四)材料安全数据表主要内容和含义;

(五)中文警示说明或标志的设置要求和含义或内容;

(六)偶然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七)通风防尘系统的作用、操作及其维护管理;

(八)个人防护用品的作用、正确使用方法、洗涤和保管要求。

第一百零六条

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卫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一百零七条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事石棉作业的劳动者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在岗劳动者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劳动者上岗之前和离岗之前也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应包括排胸部X片、询问医疗和就业史及肺功能检查等主要内容。

第一百零八条

职业健康体检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有从事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健康体检发现由石棉造成的职业病应按相关职业病的申报制度进行上报。

第一百一十条

所有健康体检必须作详细记录,归入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至少保存30年。

一、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16241-1996

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

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5748-19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11651-89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7956-2000

防尘服

二、相关术语

(一)石棉

本规范所泛称的石棉主要指温石棉。其它品种是面如青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直闪石、阳起石等在其卫生标准未制定之前,也可按石棉处理。

(二)呼吸性石棉纤维

指那些能被吸入并沉着在肺泡内的石棉纤维,其条件是:宽度小于3μm,长度大于5μm,长宽比大于3:1。

(三)石棉粉尘

指在工作环境中随空气传播的沉积或悬浮的石棉粉尘或含10%以上石棉的粉尘和石棉纤维,也简称为粉尘。

(四)石棉尘

石棉纤维和石棉粉尘的总称。

(五)石棉纤维浓度

悬浮在空气中的呼吸性石棉纤维数量,及每毫升空气中含呼吸性石棉纤维的根数(f/mL)。

(五)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石棉粉尘或含10%以上石棉的粉尘的质量,即每立方米所含石棉粉尘或含10%以上石棉的粉尘的质量(mg/m3)。

(六)工作场所

主要指矿山、生产车间、工地、机动车或劳动者为生产操作、观察,管理生产劳动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任何室内或室外地点。

(七)劳动者

1.为用人单位服务,从事接触石棉生产或操作的人员,无论其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有劳动合同,是否获取报酬;

2.任何来自于培训或教育机构的实习或见习人员。

(八)防尘措施

指控制工作场所石棉尘散发,防止造成职业病危害的一切卫生管理规定和工程技术手段。

(九)防尘系统

用于控制工作场所粉尘散发的通风防尘装置的集合。

(十)个人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的个人所使用的各种职业病防护设备,也称个人防护用品。

(十一)全面罩

与头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和口的罩体。

(十二)半面罩

仅能密合遮盖住鼻和口的罩体。

(十三)正压式呼吸器

一种呼吸器,使用者任一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均大于环境压力。

三、石棉作业的健康问题

(一)主要健康问题

1、石棉沉滞症;

2、肺癌;

3、间皮瘤。

(二)一般健康问题

1、胸膜斑、肺气肿、肺结核等合并症;

2、皮肤皲裂、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

3、角膜混浊、水肿、感染等眼部损伤。

四、吸尘罩口风量

各种吸尘罩风量计算表

罩口形式

抽风量计算公式

公式中符号意义

密闭吸尘罩

Q=3600×V×∑F×β

Q-抽风量,m3/h;

V-罩体上所有缝隙或孔洞上必须保证的气流速度,m/s;一般取1~4m/s;

∑F-罩体所有孔洞的总面积;

β-安全系数,取1.05~1.10;

X-罩口平面距粉尘发散源中心的距离,m;

Af-罩口面积,m2;

Vx-零点控制风速,m/s;取0.5~10m/s;

V0-罩口平均风速,m/s;罩口三面围挡取0.5~0.75m/,两面围挡取0.75~0.9m/s,一面围挡取0.9~1.05m/s,无围挡取1.05~1.25m/s;

工作台面上有边旁侧吸尘罩

Q=3600×0.75×(5X2+Af)

×Vx

工作台面下部

吸尘罩

Q=3600×(10X2+Af)

×Vx

上部伞形罩

Q=3600×F×V0

第五篇:职业卫生相关制度

职业卫生相关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安全科为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依法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体验。

3、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

4、向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工作条件。

5、安全科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计划的下达。每年主动联系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其结果由安全科向劳动者公布。检验人员负责内部检测,并及时记录上报存档,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

6、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7、依法履行职责,向劳动者提供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

8、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为了提高非煤矿山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制度。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音、振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粉尘、物理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有害因素。矿山企业应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消音、防振等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毒口罩、耳塞、防护服(鞋帽、手套、眼睛)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企业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企业应有专人负责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

3、企业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4、企业应主动联系工程所在地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项目,检测评价的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专人保管。内容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施工工序或工艺流程、生产人数、职业病防护设备运转和个人防护用品佩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检测时的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和要求。

6、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7、企业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并组织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每年一次)职业卫生培训,学习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报告。

8、应当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9、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三)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1)经理职责

①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②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③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④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⑤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送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⑥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⑦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副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在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①组织制定(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②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③制定企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④直接领导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

⑤组织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由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指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⑥经常检查全厂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⑦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安技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⑧对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⑨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3)企业技术部门(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职责

①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②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③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④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4)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安全员)职责

①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②组织对职工进行职工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③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④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⑤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⑥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⑦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⑧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5)车间主任职责

在分管副总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①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②组织对本车间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③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④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⑤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对本车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四)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公司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公司安全科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企业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公司环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所属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6)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加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在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2、按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3、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①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②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④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⑥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⑦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4、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文书两种方式,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如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按规定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

①新建、改建、扩建、技改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进行申报。

②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③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六)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普级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增强职工自我防护能力,现根据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如下:

1、新工人入厂职业健康安全三级教育制度:

凡公司新招收的工人,分别由公司安全科进行一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车间进行二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班组长进行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为:

(1)公司教育:

①讲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②讲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劳动、职业健康安全纪律,危险源辨识。

③讲“三不伤害”即:遵守操作规程不伤害自己,讲究职业道德不伤害他人,居安思危不被他人伤害。

④讲遵章守纪,反对违章指挥,反对违章操作。

⑤讲公司内、外工伤故血的教训。

(2)车间教育:

①讲职业健康安全、安全防火等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

②讲岗位生产特点,危险地段,应注意的事项及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与方法。

③ 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劳动纪律。

(3)班组教育:

①讲各岗位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劳动纪律。

②讲生产现场应注意的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③讲使用生产工具(设备的性能,用途和构造,使用的基本方法)。

④讲劳保用品的使用与保管,爱护和保管生产工具(设备)和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志。

公司及车间两级教育,对教育内容要进行考核,造册登记。教育人和接受教育人要签字备查。

(七)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保证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安全,避免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本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审批、购买、验收、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2、安全科会同人事管理部门统计各工种从业人员数量,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编制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计划,报请主管副经理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计划从安全费用中落实资金,后勤供应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3、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须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安监科验收后方可入库。

4、使用者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到安全科开具出库单,后勤供应部门根据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领取时须做必要的质量检查,一旦使用后出项质量问题不得退库,由个人负责。

5、使用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佩戴、维护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满后,到安全科办以旧换新手续。未到期损坏或丢失劳动防护用品者,须写出书面说明,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核实签字,再到安全科申请补领,并应当按使用期限比例扣除一定的价款,试用期限顺延。

6、安全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综合管理。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实行每人一卡制,详细记录姓名、工种、品名、发放标准、领用时间等事项。发放标准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标准或减少劳动防护用品种类。

7、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或离职,公司人事部门须开具工种变更证明,报安全科备案。一人从事多工种作业的,只执行高标准劳保待遇。离职学习或外借期间,劳保用品停放。

8、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由企业负担,统一购买,不得以实物或现金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9、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一经发现核实,由安全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①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无“三证”,或属伪劣产品的;

②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

③不按规定使用、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④弄虚作假骗领劳动防护用品的;

⑤个人私自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

⑥使自己损坏或失效劳动防护用品的。

(八)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安全科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由专人负责作业环境、应急及其它监测联系工作。

(1)制定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包括以下内容:

①监测点分布图

②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③监测的周期

④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2)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①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②向劳动者公布。

(3)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①及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

②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③进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

④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订治理计划并加以落实;

(4)实施部门及经费保障

每年安全科提出经费计划,保证必要的经费来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1)建立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

①监测点分布图;

②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③监测的周期;

④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2)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①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②在岗期间每年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③离开企业职业健康体检。

(3)建立员工职业健康培训档案;

①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档案;

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档案。

下载(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危险作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危险作业报告制度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危险作业报告制度 凡属公司内清理各种料库、料仓以及煤粉制备系统,油库(......

    危险作业许可制度..

    科昊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文件 东营市科昊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危险作业许可制度 (八大作业票制度) 2016年 印发 1 科昊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文件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危险作业管......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一.工程危险作业制度 1、从事施工、养护作业的部门必须到管段交警、路政部门办理施工安全审批手续。 2、办理施工安全管理审批手续时施工单位应递交申请,并......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危险作业审批(工作票证)制度 一、目的 为严格危险作业管理,避免在危险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能力不匹配,监护不力,操作不当,管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公司财产受损......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一、根据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为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作业的定义:凡对操作者本人及周围其他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

    危险作业检查制度

    项目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危险作业检查制度一、施工现场进行危险作业时,必须由安全员进行旁站。 二、以下作业时安全员必须进行旁站: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土方开......

    危险作业管理规定

    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危险作业管理规定 Y1主办 2015年4月9日订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各厂(处)特殊环境或条件下危险性较高的作业项目审批和管理,控制危险因素......

    职业卫生管理

    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 1.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