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做新世纪坚定的爱国者
弘扬民族精神,做新世纪坚定的爱国者
在许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爱国是对一个公民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是一种最朴素的感情。首先表现为公民用个人的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声誉和尊严、树立自己国家的形象。如果有人只想自己,不想国家和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对他的所谓爱国行动就要打上个问号。因为爱国不仅要有主观愿望,还应有客观效果。
可以说,一个人要想把朴素的爱国热情变成崇高的爱国品质,必须与一定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结合起来。在爱国旗号下为所欲为的行为,不能称之为爱国的行为,因为理由正当、目的正确,不能证明手段正确。
有人提出应确立“冷静的爱国主义”。但我认为这与冷静、冲动没有关系。因为冲动、激动不代表能干违法乱纪的事,能为所欲为。对反社会、反人类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愤慨,这是自然和理性的,关键是看其表达的方式和手段是否正当。
我认为,在看待其他国家的时候,还是应该区分政府与民众,区分政治、经济与文化。不能因为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错误,就反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不能因为与一国的政治发生了摩擦,就否定两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其实,爱国主义也具有时代特征,比如在反帝、反殖的过程中抵制外货。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尚未到来,商品流通是帝国主义打开别国大门的手段之一,因此,抵制外货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开放,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抵制外货必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更何况,很难说清,一国的商品在恶化两国关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综上所述,以下两类行为可以归结为不可取的爱国行为:一类是只想自己,不考虑国家形象和威望的行为;一类是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段和方法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在爱国主义旗号下的过激行为与爱国主义无关。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第一,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l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我中华,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一句俗语出现在诸多文本中,许多人认为这是“套话”而不放在心上。在搞某些宣传教育活动时凡事要入脑、入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身边的小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不例外,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既要轰轰烈烈的宣传,更要踏踏实实地践行。
第二篇: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做坚定的爱国者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目的:
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概念;
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问题; 关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 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教学难点: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问题;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 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第一节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的精神品格而敬仰和推崇。自人类历史上产生国家以来,爱国主义就成为全人类共同高擎的一面旗帜。列宁曾经说过一段非常著名、并常被人们引用的话:“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这段话,究其本意并不是要对爱国主义作一权威的科学定义,但却阐明了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含义。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所谓爱国,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那么什么是祖国?祖国的起始含义,就是列祖列宗们共同生活的区域,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父母之邦”。它包含三层意思:
一定区域的土地、山河等自然风貌和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成一体的国民;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的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大政治机构国家。
概言之,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构等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1、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社会意识形态。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对美丽国土、富饶土地的眷恋,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钦佩,对民族辉煌业绩、巨大贡献的自豪„„由此而生出的对国土、国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观念。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片国土里,自然就产生一种热爱、建设、保卫这片土地的思想观念。包括对祖国及其根本利益的整体认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理性审视和把握,对建设祖国的理想和筹划„„
爱国主义是一种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重要政治原则。作为道德规范既调整个人与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也调整个人与国家在政治活动中的关系。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爱国,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生存、劳动、发展的那片土地,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但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不只是自然风光,而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我国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气候适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爱国土,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人民这个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当今的中国,它不仅包括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者。我们热爱人民,是因为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热爱人民,还因为人民抚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人民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祖国兴旺之本,热爱人民,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爱人民,首先要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其次,要拥护人民的利益;第三要注意团结“两个爱国者”。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例如,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在现阶段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再比如,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国家消亡之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爱国主义的特征:
情感的真实性。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于人们的具体社会实践中。这种情感是具体的真实的,发自人们肺腑之中。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总是把“国”与“家”、“国事”与“家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信念的坚定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对祖国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为之奋斗的一种信念。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不会因为任何理由放弃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更不会作出有损祖国尊严和荣誉的事情,而是满怀激情地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信念一旦形成,便具有坚定性。
影响的深远性。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精华积淀的产物,其内容深邃广博,影响深远。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前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人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往往产生重大影响。
行为的实践性。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必须通过效国之行来体现。评价一个人是否爱国,不在乎他爱国主义口号喊的如何响亮,而是重在看他的实践活动。
爱国主义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具有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是中华民族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巨大原动力。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灵魂。中共中央1994年8月印发的《爱国主义精神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中国50多个民族,千百年来经历大风大浪兴衰变化的种种考验,为何一直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这固然有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的各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所产生的向心力。把中国疆域内众多的大小民族凝聚在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爱国主义是壮丽人生的动力。爱国主义不仅具有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是中华民族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巨大原动力。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是建大公、立大业,对人民作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具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所选择的职业不同,所贡献的方式不同,但他们所树立的崇高生活目标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爱国主义,是“四有”公民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民族素质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评价作用。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评价作用。这种评价作用,以强烈的荣辱观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褒扬和谴责。古往今来,凡是热爱祖国,努力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爱国志士,都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和深切怀念。而那些出卖和损害祖国和民族利益的败类,被人们视为千古罪人,成为历史教科书上的永久的政治丑角。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伟大的人生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始终推动着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发展。中国人民正是弘扬了爱国主义的传统,才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对此有不同的概述: 其一:(新教材)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其二:(老教材)
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一个国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经历了分裂和统一、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各族人民深深懂得分裂则弱,联合则强的道理。他们反对分裂,期望统一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
反抗民族压迫,反对外来侵略。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将领戚继光,领导“戚家军”,大战日本倭寇,扫清东南沿海倭患,使沿海人民得以安宁;民族英雄郑成功,对负隅顽抗的荷兰殖民者进行长期围困,迫使荷兰总督率部投降,使沦陷38年的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还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英雄们的痛击“洋枪队”„„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它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着灿烂的文化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推动作用。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公元前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创造发明54项,中国占了31项。到1500年止,在世界科学技术成就中,中国占了58%,其它各国只占42%。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为世人瞩目。先秦散文,汉代辞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各个时代的文学巨著,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瑰宝。
扫除前进障碍,推动祖国进步。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各族人民,曾不断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反动制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到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近代中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产生,中国社会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这一新的阶级力量,他们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主张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中国人民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巨大胜利。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目的:
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概念;
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问题; 关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 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教学难点: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问题;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 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按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大致可分为古代爱国主义、近代爱国主义、当代爱国主义。当代爱国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即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封建社会阶段,爱国主义总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朽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爱国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它主要表现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反对同列强相勾结出卖祖国利益的反动统治阶级,要求改变造成祖国贫弱、阻碍祖国振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融为一体。
当中国的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领导力量之后,中国的历史由旧民主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爱国主义运动发生了伟大的飞跃。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为斗争目标,而且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同促进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联系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爱国主义提供了新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几个鲜明的特征:是先进的阶级性和高度的科学性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是有明确纲领和目标的爱国主义;是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力量的爱国主义;是彻底摆脱了种族偏见和民族偏见,克服了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局限性的爱国主义;是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一致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实现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其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所出现的最先进最广泛的民主。因此,热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也是最忠诚、最杰出、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就必然要爱领导中国的中国共产党。
2、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例如,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全球的一体化,指人们的行为不受地理限制。人类生存的地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小村落,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经济方面:交通全球化、贸易全球化(WTO)、货币全球化
政治方面:联合国(全球化政府的雏形),民主全球化
文化方面:历法(基督)、度量衡(法)、信息全球化(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科学全球化、语言全球化(英语)„„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环境恶化、疾病流传(艾滋病、疯牛病)、跨国犯罪(恐怖组织、走私贩毒)„„反全球化运动正在全球化,多在发达国家,不断有人示威游行,反对全球化运动。
1、何谓经济全球化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二战后,美苏对峙,两个超级大国处于长期冷战状态,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40多年的对抗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和平竞争,如今的世界政治呈多元化的格局。有三足鼎立:北美、东亚、欧盟之说,也有一超多强之说,一超是美国,美国的综合国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多强是,日本、欧盟、东南亚、中国、俄罗斯。
经济格局全球化。当前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活动日益朝着一体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目前,这种格局呈四种发展态势:(1)生产国际化(2)跨国公司的长足进展(3)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完善(4)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的大发展。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把发展经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经济强国的梦想似乎比军事强国的梦想更加诱人。并且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世界经济的一体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例如,当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使全球的股市大幅震荡。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地区经济集团化趋势在加强,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全力推行发展欧洲模式的新经济战略,试图尽快缩小与美国的差距,2010年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集团,东南亚国家建立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异常活跃。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国家间实力进行较量的过程。资本多、国力强的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就有可能得利较多,而国力弱小的国家,则会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极其严峻考验。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中,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有增无减,生活在绝对贫困(日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相对贫困(日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世界人口的90%在发展中国家,非洲5亿人的财富和1000万人口的比利时相当。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发达国家有危机感,担心经济危机的爆发,发展中国家有紧迫感,他们清楚,落后就要挨打。
2、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当然,爱国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3、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你是工作在国企还是外企„„作为中华儿女,你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知识没有国界,但运用科学知识的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知识没有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离不开祖国。这里面“祖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切身感受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勤劳勇敢。自古至今,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是精神。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一样也不能少。人类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潮流不可抗拒的时代。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1、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是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在已举办多届的高校“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大学生都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才能,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群体。
第三节 做坚定的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简言之,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热爱祖国,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报效祖国,是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当代大学生要发扬中华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效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主义行为,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热爱祖国的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只有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才能无私地为祖国作出奉献。
1、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是由一定事物引起的主观体验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爱国主义情感,不仅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价值能够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种种需要的直接感受和肯定体验,而且是对祖国的种种价值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的深刻体验和坚定信念。这种切身体验日积月累,逐渐稳定和深化,就形成了一种对祖国感激和挚爱的感情。
爱国主义情感不是抽象空洞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提升的。
朴素爱国主义情感所体现的爱,是一种真切的、诚恳的爱。但是,它是一种直观的浅表的爱,需要提升为自觉的、理智的爱。这种自觉的理智的爱国情感,就是高级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坚定成熟、纯真执着并以积极的社会活动表现出来的热爱祖国的情感,是一种超越感性和自发而进入理性和自觉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即爱国主义情操。情操不同于情感,它是由情感和操守融合在一起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深厚的、稳定的、坚定的高级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只有提升到这种境界,祖国才会在人们的心目中真正成为一个神圣的、崇高的概念,人们才会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真正意识到个人和祖国的关系,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祖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2、怎样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操,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行为的基础。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使爱国情感发展为爱国情操。
首先,要增强爱国主义直觉的情绪体验。观看祖国建设的成就展览,瞻仰烈士陵园,游览名胜古迹,是爱国主义直觉情绪体验的较好方式。阅读爱国志士的传记,聆听英模报告,阅读文艺作品,观看电影戏剧,也是产生爱国主义直觉情绪体验的很不错的方式。
其次,要增强爱国主义理论的情绪体验。需要学点历史,懂得中国人民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同时要学点理论,弄清爱国主义的道理。爱国主义理论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比较深挚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因而也是比较持久而富有强大动力作用的爱国情感。
再次,要在实践中激发爱国主义的积极情感,克服狭隘的、消极的情感。人们心理上,对于祖国能够满足自己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体验,逐渐地稳定化和深刻化,便形成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然而,当人们的某种需要暂时得不到满足,或者祖国向人们提出某种需要的时候,个人也不应该有狭隘、消极的情感,而应该保持积极的情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祖国的生存发展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祖国需要个人作出牺牲时,个人应以积极的情感作出正确的决策,不去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而要注重精神上的充实。
二、践履爱国主义行为
深厚的爱国之情必然激发执着的效国之行。报效祖国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
1、爱国主义行为
爱国主义行为,是指在爱国主义情感、信念、意志、动机诸种因素支配下所产生的报效祖国的行为。爱国主义行为和爱国主义情感一样,也有一个发展、提升的过程。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到高级阶段,对祖国的认识进入理性境界,并融入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因素,这个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爱国行为,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行为,是爱国主义行为成熟的标志。有几个特点:
理智性。它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认识了祖国和个人的关系,认识到祖国的生存与发展是个人存在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
稳定性。在科学理论、正确理想指导下的爱国主义行为不仅具有理智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祖国繁荣昌盛、能够满足个人物质文化需要时,积极报效祖国;祖国一时贫穷、生活比较艰苦时,同样效力祖国,并以极大的努力去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彻底性。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国主义。
2、爱国主义行为的表现
爱国主义行为不是写在纸上、停留在嘴上的空洞行为,而是看得见、有实效的具体的行为。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纪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献身于祖国统一的事业。坚持主权尊严、领土完整的立场,为促进祖国统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增强国防概念。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共产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产主义运动总是从具体的一个个国家开展起来的,离开了本国群众的爱国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正是本国群众的爱国主义运动,代表着共产主义的未来。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走的道路,也是一切爱国的人们正在经历和将要经历的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爱国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起点,是攀登共产主义高峰的阶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鲁迅等,都是从这条道路上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步,是人类历史上伟大崇高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通向最理想的共产主义归宿的必经道路。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是会自觉地为之奋斗,也会在这个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践活动中,刻苦磨练,矢志不渝,就一定能从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者。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所喊出的响亮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当代大学生能够报效祖国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路就在自己脚下,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向前走。练好报效祖国的本领。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爱国主义行为的主要表现,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三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爱国是对一个公民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是一种最朴素的感情。首先表现为公民用个人的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声誉和尊严、树立自己国家的形象。如果有人只想自己,不想国家和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对他的所谓爱国行动就要打上个问号。因为爱国不仅要有主观愿望,还应有客观效果。
可以说,一个人要想把朴素的爱国热情变成崇高的爱国品质,必须与一定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结合起来。在爱国旗号下为所欲为的行为,不能称之为爱国的行为,因为理由正当、目的正确,不能证明手段正确。
有人提出应确立“冷静的爱国主义”。但我认为这与冷静、冲动没有关系。因为冲动、激动不代表能干违法乱纪的事,能为所欲为。对反社会、反人类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愤慨,这是自然和理性的,关键是看其表达的方式和手段是否正当。
另外,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曾明确提出,反对“狭隘的爱国主义”。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所谓爱国,不仅表现为爱自己的国家,还应表现为爱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
我认为,在看待其他国家的时候,还是应该区分政府与民众,区分政治、经济与文化。不能因为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错误,就反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不能因为与一国的政治发生了摩擦,就否定两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其实,爱国主义也具有时代特征,比如在反帝、反殖的过程中抵制外货。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尚未到来,商品流通是帝国主义打开别国大门的手段之一,因此,抵制外货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开放,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抵制外货必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更何况,很难说清,一国的商品在恶化两国关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综上所述,以下两类行为可以归结为不可取的爱国行为:一类是只想自己,不考虑国家形象和威望的行为;一类是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段和方法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在爱国主义旗号下的过激行为与爱国主义无关。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第一,知我中华,培育爱国情操。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
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l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我中华,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第四篇: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第三课时: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了解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一)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三)怎样弘扬民族精神?(1)国家:
①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2)学校:(或问:就如何培育民族精神,请你向学校提建议? ①组织学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感悟民族精神。
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精神。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名胜古迹…… ③建议学校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来加强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请革命先辈作报告,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④编印民族精神的宣传小册子
⑤制定具体的规范,引导学生身体力行(3)个人:(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认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学习了解民族精神; ②积极参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实践民族精神; ④同违背民族精神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⑤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随堂练习】
一、填空
1.__________是一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灭的支撑和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时代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3.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4.请列举盐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各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在青岛打工的河南籍青年魏青刚,因三次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舍生忘死勇救落水青年而光荣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人物”。他的行为 :()①宏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④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做到:()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反对一切外来文化③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一位踏着改革开放春潮来到延安的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这体现了:()①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应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②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③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④民族精神是不会变化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实践探究题
10.今年9月是第七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深入贯彻《教育部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
明办 共青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中华传统美德和科学创新精神。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为此,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周”活动。(1)、举办了一期民族传统知识讲座①你打算通过哪些方式收集资料。
②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意义,(2)、举行一次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良好道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①请你写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四句名言
②在“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周”活动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第五篇:弘扬雷锋精神 做新世纪的主人(推荐)
弘扬雷锋精神 做新世纪的主人
三月曾经是“学习雷锋月”,以后渐渐淡去了,演变为
3.5日“学习雷锋日”。在它过去了48年后,可能我们这代人对雷锋不再亲切。
三月曾经是“学习雷锋月”,以后渐渐淡去了,演变为
3.5日“学习雷锋日”。在它过去了48年后,可能我们这代人对雷锋不再亲切。
文学家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正是诗中所说的后者,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走!他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他那刻苦钻研、坚持学习的优秀品质;他那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颁“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实感动中国的岂止十人。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不见义勇为了,很多人都只是自扫门前雪了,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伸出援手,他们是相识的,甚至是不相识的。
我们身边处处有“雷锋”,我们常感受得到“雷锋精神”的存在,在每一次灾难中,总有解放军战士在一线战斗着,他们或许只是一些刚满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但他们会为了救群众而不惜牺牲自己,在那个时候,他们只知道他们要保护群众。人们常常说现在军人的素质不高,总是对军人批评,但在最危难的时候常常是他们帮助我们,帮
助我们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难。但他们却不求回报。虽然他们没有说“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雷锋一直都在。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