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高效用地成为责任——记福建省节约集约拓展工业用地新空间
当高效用地成为责任
——记福建省节约集约拓展工业用地新空间
2008-11-28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工业用地需求旺盛,耕地保护面临压力。如何化解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出路在哪里?福建省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努力破解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难题。
今年,福建省政府印发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中小企业投资额小于500万元或者用地面积0.67公顷以下的一般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省国土资源厅等四部门重新修订了《福建省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准入门槛。龙岩市制定实施促进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的政策;泉州市加快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将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商业用地产出率列入市、县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范围。
与此同时,福建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借“天”生地、工业项目集中入园、盘活闲置地等用地形式,保障当前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空中拓展少占地
节约用地,就是用最少的地,办最多的事,创最大的效益。
在厦门注册落户的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是生产显微镜的高科技企业,生产车间和办公区都安排在6层的“U”形建筑中,在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土地投资强度的前提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地均产值达3.665万元/平方米。厦门天能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时,为了响应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号召,毅然修改厂房设计方案,将原先的2层楼改为5层楼,满足了公司业务拓展后办公用地需求。
在工厂林立的晋江市五里工业园区,一大片绿树掩映之下,有3栋5层的楼房。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生猪都住上了楼房。这是新灵农牧有限公司建在工业园里的生猪养殖基地。高楼养猪节地又增产,现在新灵农牧有限公司生猪一年出栏数可达2万头。
推行多层厂房的好处显而易见,多建一层厂房,就等于节约了同等面积的土地。为此,福建省一些地区制定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建设高层厂房。莆田市对企业进行厂房加层,新建或加层改建的都按低限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漳州市对工业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原则上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贸易窗口设在厦门、生产基地落户长泰的立达信服装有限公司,投资600万美元建成5层厂房,成为长泰县层数最高的厂房。位于常山开发区的凯祥公司在原先一层的厂房上,盖起多层厂房,厂房的容量比原来增加2倍,新增资近亿元,每平方米用地投资额从500元提高到近4000元。
产业集聚增效益
单个的多层厂房,体现的是节约效应,而集中规模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体现的不仅仅是节约,更体现了集约集聚效应。
位于福州市南台岛橘园洲的金山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9200亩,是福州市实施“飞地工业”的主战场,5年间建设标准厂房712幢共364.5万平方米。这里的厂房大多为4至5层,最高的达8层。福州市将周边县(市)的工业项目引到金山落户,以大项目为龙头,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推进特色产业集聚,至今已有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497家以科技和环保定位的企业入驻,形成了电子、机械、医疗制药、食品等8个产业,集群产业产生了显著的集约聚集效应。金山工业集中区投资强度每亩达到120万元,200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83亿元。福州市在金山工业集中区实施“飞地”政策后,全市开发区、工业区数量减少了30%,节约工业用地25%左右,保护耕地1万多亩。
当然,集中布局并不是简单地把企业凑在一堆儿,而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使企业向园区集中。2005年初,华安县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在丰山镇建设华安工业集中区,作为全县工业项目的集聚平台。该县还为此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实行“飞地工业”政策,至今工业集中区已落户40多个“飞地”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业内人员算了一下,工业项目集中入园,全县至少节约用地800亩以上。
华安工业集中区承载的“飞地工业”,还使原先用地条件差的乡镇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且避免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被征用。海拔高、人口只有5000多的马坑乡没有发展工业的条件,2004年其财政收入只有60万元,近几年通过引进4个项目到工业集中区落户,总投资2.8亿元,达产后可创税收上千万元。
盘活闲置不增地
简单的绿化设施,一栋高4层,集生产车间、质检验收、行政办公于一身的综合楼,这就是福建奥帝斯服饰有限公司在莆田华林经济开发区的厂区,占地面积不大,但整洁有序。据了解,此前这里是一个闲置不用的鞋厂,公司购买后,原来的厂房经过简单装修和设备安装,只用2个月就投入生产,大大缩短了工程建设时间,且节约了前期投入。公司用省下来的资金引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与奥帝斯一样,成威鞋品厂也是通过转让获得15亩闲置土地入驻华林经济开发区的。该厂总经理深有体会地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旧厂区加以改造,投产周期大大缩短了,相比立项征地建新厂房要合算得多。发展工业全靠新增建设用地不可能,而盘活闲置土地,就能为建设找出新的用地空间。莆田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市委书记杨根生多次强调,上项目、搞建设,都要惜地如命„„要坚决清理闲置土地,不管是经营性建设用地,还是工业用地,凡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要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今年以来,莆田市对清查出的55宗面积2718亩工业项目闲置土地,分别采取收回、置换、收购、限期开发等方式重新盘活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今年,泉州市政府把清理闲置土地作为破解工业用地供求难题的重头戏,成立由了市政府领导挂帅的闲置土地清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依法收取闲置费和增值地价、依法无偿收回、延长建设期限、协议收回或部分收回等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上半年全市清理闲置土地174宗、面积3797亩,已处置85宗、面积2468亩,另89宗处置方案已上报审批。
不久前,惠安县惠东工业区一块171亩的闲置土地通过重新公开挂牌出让,被雀氏(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竞得,现已开工建设。据了解,惠东工业区通过重新招商已盘活8宗闲置土地,今年预计可新增产值2亿元、税收600万元;该县城南工业区8家企业已投建但未投产,通过招商又引进8家企业,“化一为二”,盘活土地150余亩,每年新增税收1000多万元。
盘活闲置土地,释放被封存的土地生产力,节约了有限的用地指标。今年,福建省各地通过清理,对查出的存量土地上图建档,实施存量建设用地动态管理制度。为防止批后土地出现新的闲置,全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的跟踪管理,充分运用“供地审批电子备案与在线监控系统”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建设用地供应备案与在线监控制度、供地率考核制度、土地供后跟踪管理制度。全省有80多个批次的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报件因供地率达不到70%而被退回。推行交地确认书制度,从今年7月1日起,在办理供地审批手续后实际交付土地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以书面形式签订《交地确认书》,促进按时交地和严格履行用地义务,同时为认定闲置土地提供事实依据。
坡地开发保耕地
据调查,福建省坡度在25度以下、相对高差小于50米的低丘缓坡地面积较多,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地后备资源有4000多万亩。
位于永春县城郊的探花山原是一座坟茔遍地的乱石山,其交通方便,地质条件较好,适宜上工业项目。永春县经过充分论证、规划,采取“梯度开发、分层建设、基础设施共享、绿化生态环保兼顾”等措施,依山傍势,削坡填沟,开路迁坟,打造梯田工业。据永春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至今探花山已利用低丘缓坡地3960亩,占已批准工业用地的68%,全县在低丘缓坡地落的企业有106家,已投产92家,2007年生产产值达25亿元。
如果说探花山是福建较早引“工业上山”的典型,那近年来推广“坡地工业”力度最大的应属龙岩市。今年龙岩市政府在9个设区市中率先出台《利用低丘缓坡地发展工业的意见》。龙岩市规定:凡落户低丘缓坡地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其土地出让年限可在不超过最高年限的条件下按业主需要确定。市、县城市经营性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10%纳入以商补工专项资金管理,用于增加开发利用坡地资源的有效投入,同时把发展“坡地工业”经济指标纳入政府国土资源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以县为单位,工业项目用地50%利用低丘缓坡地作为考核的基本指标,每超过5%给予相应的奖励分,每降低5%给予相应的罚分。
目前,龙岩市有8个省级工业开发区、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都选址在低丘缓坡地上,其中龙雁、岩前、蛟洋工业集中区和南岗工业园区等使用低丘缓坡地比例高达90%。“现在有了低丘缓坡地这一出路,我们发展工业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占用耕地。”龙岩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其利用低丘缓坡地面积占工业用地的比重逐年攀升,土地供给压力的减轻也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的发展。近3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62.9亿元提高到483.3亿元,年均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75亿元提高到164.9亿元。
如今,福建的一些市、县特别是闽西北地区,低丘缓坡地正逐渐代替耕地成为工业用地的主要供给来源。
光泽县金岭工业集中区首期规划用地6000亩,其中85.2%为低丘缓坡地,耕地仅占893亩,且多是山垅冷水田、望天田、烂泥田等低产田,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小。三明市梅列区近年来投资5亿多元,开发1700多亩低丘缓坡地建起瑞云工业集中区。三钢劳服公司在瑞云工业集中区建起3座现代化厂房,投产后产值超亿元,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耐火材料基地。(房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