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购买社工服务是重中之重(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01: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如何购买社工服务是重中之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如何购买社工服务是重中之重》。

第一篇:政府如何购买社工服务是重中之重

政府如何购买服务是重中之重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内地许多地区在探索政府购买民间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已经对以项目运作为主要形式的政府购买民间服务机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社工服务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转轨、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制,以及“买物不买智”观念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真正建立起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的机制,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此,民政部于6月20日在浙江嘉兴召开了全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战略研讨会。这是民政部首次组织研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问题的全国性会议。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罗平飞,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司长戴均良、副司长柳拯、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救灾司司长助理万顺福、社会救助司司长助理和新民,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尚清,副厅长万亚伟,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鲁俊,市委常委、秘书长孙贤龙,副市长祝亚伟出席了会议;全国各省(区、市)人事处(社会工作处)处长、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等十多位社会工作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和研讨交流,各省市地区分享了当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共同探讨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困

难和问题。

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需要从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方位来思考,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来谋划,需要在政策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等多方面的全局来建设。

政府如何购买服务是重中之重

文/罗平飞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制度,是创新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服务制度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

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是现代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加速发展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发生了明显改变,对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对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有了更为强烈的愿望。这就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及时把握了这一时代要求,做出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决策。民政部门是负责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多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制定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建立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财政支持渠道,探索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创造了不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重要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如浙江省嘉兴市委市政府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高度,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建立了市、县、镇三级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出台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创新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力度,开发了大量社会工作岗位,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格局。嘉兴市在社会工作发展尤其是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创造的经验、探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推广。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从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方位来思考,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来谋划,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全局来研究。当前,要重点把握好

五方面问题。

一是定位问题。

明确战略定位,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前提。找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战略定位,关键要抓好三方面。首先,要深入研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构良好的政社合作关系,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前提条件。实践表明,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离不开政府的强力主导和切实履职,也离不开社会的充分发育与广泛参与。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政府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其重要方向就是要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切实改变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直接垄断服务供给的做法,将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和不便做的社会工作服务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良性格局。在建立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重构政社合作关系中的功能定位。其次,要深入研究社会工作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民生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和公共安全性服务,在保障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方面的专业社会服务,其绝大部分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在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过程中,要研究把握社会工作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基本公共服务的共性特点与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适政策,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社会工作服务的个性特征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特殊要求,增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对社会工作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研究,进一步理清其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探寻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发展定位。第三,要深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没有贯通全国、运行有力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作支撑,社会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发展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检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效果的重要标准。没有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壮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加快建立社会工作发展牵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助推社会工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是内涵问题。

明确基本内涵,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把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内涵,要着重弄明白两方面问题。首先,要深入研究购买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种类与范围。社会工作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触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大、牵涉群体广的特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从内容看,既包括补救性、生存性的专业服务,也包括预防性、发展性的专业服务;从领域看,既涵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精神卫生、教育辅导、残障康复等传统领域,也涵盖矫治帮教、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新兴领域;从对象看,既涉及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困难和受灾群众,也涉及一般社会公众。政府资源支持的强弱,决定着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种类的多少与范围的大小。在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要结合政府可用资源的实际,认真研究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内容和优先次序,并将其同社会问题的轻重缓急、社会需求的紧迫程度和制度安排的先后快慢联系起来,确保有限的购买资源能够投入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急需、最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其次,要深入研究怎么购买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政府购买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从内容看,有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方式;从资金支付情况看,有全额支付、成本支付、资助补贴、以奖代补方式;从竞争程度看,有非竞争购买、适度竞争购买和充分竞争购买方式。每一种购买方式,都有其不同的适用环境,都有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对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系统分析、积极实践,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分步推进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和具有重要推广意义的购买方式。

三是目标问题。

明确发展目标,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在要求。其中关键要明确三方面关系。首先,要深入研究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与效益实质上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社会事业的投入,不仅要强调经济效益,更要突出社会效益。社会工作服务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公益性是其核心特性,社会效益要优先于经济效益。在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如何通过购买方式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专业化的质量优势、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和集群化的行业优势,如何运用竞争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用较低成本投入产出较高品质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如何在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要深入研究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高度统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同市场经济原则的有机结合,是发展的基本目标与基本手段的有机统一。在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社会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探索效率和公平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在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升社会整合程度、实现社会发展宗旨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要深入研究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从当前到长远是一个辩证的、联系的发展过程,当前关乎长远,长远源于当前。只顾当前忽视长远,发展就会迷失方向;脱离现实只讲长远,发展就会失去基础。只有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辩证统一,才能增强发展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既要从当前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举措,解决现实问题,又要从长远发展着眼,系统总结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成效,科学谋划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长远目标,实现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方向性和渐进性相统一。

四是路径问题。

发展路径是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与模式。只有采取科学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我感到,确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路径,要研究把握好三方面关系。首先,要研究把握借鉴国际经验与坚持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同国家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建立健全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同样必须在立足中国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一方面,制度化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有着数十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合理取舍、兼收并用。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置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环境中去思考、去研究,加快建构起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共性要求、顺应群众诉求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其次,要研究把握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驱动事物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源泉;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在建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中,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总结各地已经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并进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前和长远需要,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创造性研究,探索形成既具有厚重实践基础、又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模式。第三,要研究把握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文化多样性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推进工作时必须把握好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提出基本制度要求,又要结合实际进行重点突破。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设,同样需要研究把握好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立足全国搞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实际,深入分析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可以在哪些环节实现突破,可以在哪些领域优先发展,可以在哪些地区率先试点。力求通过重点突破,加快在全国范围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不断扩大政府购买社

会工作服务的覆盖面。五是环境问题。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保障。创造一个有利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环境,关键要研究解决好四方面问题。一是体制机制问题。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新的社会实践,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作保障。要深入探讨政府职能转变形势下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服务机构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角色、职责与作用,形成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要按照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研究建立以政府购买为主要形式的专业社会工作投入机制,不断拓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政策制度问题。要认真梳理国内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经验,加强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政府购买程序、服务机构准入资质、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政策研究,做好与政府采购、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政策法规的衔接,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体系。三是服务组织问题。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承接者。目前,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虽然快速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还远远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要深入分析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展难题,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的政策举措,尽快发展一批数量充足、治理科学、服务专业、作用明显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承接力量。四是专业人才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按照今年3月中央19部门印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行业管理、专业督导和一线服务人才发展措施,加快建设一支具备较高职业能力与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情况简介

2010年以来,北京市民政局依托在全市组织开展的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做法。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共投7.88亿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其中市民政局利用财政资金1500万元,购买了300项公益项目;2011年,继续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市、区两级投入超过8亿元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同时,市民政局积极响应民政部号召,拓宽购买资金渠道,从福彩公益金中拿出40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104项,探索建立了利用福彩资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型工作机制;2012年,市民政局还将出资400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

公益服务项目。

为扎实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北京市民政局成立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领导小组、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符合委员会,制订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印发了《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目录》,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项目评审指标和评估标准,确定了购买服务的方式和工作流程,规范了项目遴选、资金管理、跟踪监督、绩效评估、检查验收等环节的操作方式,确保了

购买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目前,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购买成本、资助补贴、全额购买和项目奖励。具体流程分六步实施:分别为项目申请、项目审核、项目公示、项目购买、项目监督和检查验收。

上海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情况简介

近年来,上海市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作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方式、改进社会服务提供形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并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营造政府大力支持、民办社工机构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政社合作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上海市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主要以合同管理为主。将特定的社会工作服务交由有资质的民办社工机构具体实施,政府依约向社工机构给付相应经费。具体形式由政府委托购买向政府邀标发展,又进一步发展为项目招投标。

据初步统计,上海市每年用在购买社会工作方面的资金超过3个亿。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收益单位或个人出资的社会资金。

目前,上海的社会工作发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领域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已涉及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统一战线、婚姻家庭、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劳动关系、人口计生、信访维稳、应急处置等领域,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妇女、社区矫治对象、来沪人员等。

广东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情况简介

2011年9月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机制”。深圳、东莞、珠海、广州、顺德等市、区先后出台了社工制度框架文件,明确建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制度。此外还出台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专项政策文件。今年5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包括社工服务在内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原则上应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转由社会组织承担。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广州市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流程规范》;深圳市民政局制定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合同》;珠海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珠海市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等等。

目前,广东省用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经费和福彩公益金。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全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金达到111109万元,其中,资金投入较大的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公共财政预算已成为以上几个城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主要渠道。东莞市更是明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体制,在全国率先将社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

算范围。

广东省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购买岗位。如深圳、东莞等地由政府出资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社工岗位,并将社工派驻到社区、学校、医院、工艺服务类事业单位等平台,为某一特定群体提供服务。二是购买项目。在试点初期,各地主要由使用单位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单项社工服务,如就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残障康复等项目,以合同管理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民办社工机构实施。

浙江省嘉兴市购买社会工作情况简介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在专业社工、就业培训、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方面,在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壮大、资助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

会效益。

2008年,浙江省嘉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有关工作机构的意见》,决定建立中共嘉兴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领导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作为市委社工委的办事机构,承担全是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指导、协调、督导和综合管理工作。

目前,嘉兴市引入社会工作市场化理念,对社会管理最基础的元素“社区、社团、社工”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三社”互动的社会工作新格局。现已有民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21家、单位专业社工服务机构17家、城乡社区专业社工服务机构117家。2010年到2012年,全市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1792万元,有近600名专兼职社工活跃在社区建设、妇女家庭、教育辅导等十多个社会服务领域,为各类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专

业社会工作服务。

第二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探索研究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指政府部门摒弃传统的对公共服务项目包揽一切、包办一切的做法,通过政府财政,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录取民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由其中的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机构、家庭、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以更好地完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并由政府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从而实现政府财政效力最大化。

中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基本动机

1、传统的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与市场经济下公共服务多元化之间的矛盾.计划经济下,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上扮演着提供者和生产者的模式,承担着全部政治经济社会职能。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生保障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这就使得政府不仅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复杂性的新特点,这就与政府以往采取一元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产生了内在的矛盾,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公共管理事务越发应接不暇、社会公众对其表现越发不满,实际上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需求与政府管理之间的这一矛盾,把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提上了日程,成为政府探求新的公共治理模式的内在动机。

2、日益重要的公共服务责任与有限的行政资源之间的矛盾 虽然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高质量,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政府财政能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相对匮乏。例如,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庞大的老龄人口对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不仅不能满足社会老年人的需求,还会造成庞大的财政支出,加重政府的负担。近年来,地方政府面临的考核日益严格,地方政府任务趋于繁重,而各镇街开展社区建设活动所需的资金主要靠地方有限的财力解决。社会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的政府的日趋重要的公共服务责任,与有限的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等行政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形成了政府转变公共服务方式和条件的刚性约束,使得政府积极寻求适切的解决办法。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则 是各地政府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3、严格的政府考核与有限的地方政府财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应新时代的社区服务刚性需求,对各地方政府制定类目众多的社会工作服务考核指标,面临着日益严格的考核标准,地方政府任务趋于繁重。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工作服务刚性需求和政府严格考核指标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却跟不上社区建设方面投入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配置的专项资金往往只能满足服务项目的开办,而不能满足长远服务项目的运作需要。在这种上一级公共财政与职能部门支持“缺位”的情况向,地方基层政府必须自己寻求有效途径,解决承担和完成考核任务与自身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正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功能,赵一红(2012)认为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使政府职能社会化、使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使整个社会在和谐与稳定中发展三个方面。

已有研宄对我国内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现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陈少强、宋斌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初步研宄》一文中得出与代曦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选择》一文中相近的结论,认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有两类模式,即购买就业岗位和购买服务项目。

第二、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陈少强、宋斌文(2008)和赵一红(2012)一致指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竞争性购买、非竞争性购买即公有私营、形式性购买即依赖性购买。代曦(2011)认为在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中形成了三种项目购买方式,分别为竞争性购买、谈判购买和协议委托方式。其中竞争性购买指政府通过公共媒体发布项目购买信息,符合要求的社会组织自行参与竞争;谈判购买指政府通过与多家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从中确定由谁提供服务;协议委托指政府与唯一的服务提供方协商并购买其服务。第三、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来源。陈少强、宋斌文(2008)认为它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类。其中源于税收收入的资金是列入财政预算的,非税收收入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彩票公益金收入。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优势分析

1、政府层面

有利于体制改革。《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穗字[2011]14 号)文件,明确表示街道要以“三中心一队”为建设的基础,这表明着依托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服务的以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力量开始参与我国社会服务,为我国社会服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社会组织层面

有了生存的平台。我国社工专业的设立始于1988年北京大学,在这20多年间社工专业发展缓慢,在这20多年间社工专业并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认可,甚至被未被认识,同时社工机构作为非营利机构,绝大多数的社工机构并没有经费和资源在社会中生存,社工服务并没有生存的环境。而随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推广和开放,以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开始承接社会服务,社工机构得到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进行独立的运营,为社工机构和社工专业的生存提供了平台。

3、社区居民个人层面

有助于获得服务和资源。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我国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却不断下降。我国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为居民传达政府信息,利用政府资源资金为社区居民服务,如链接资源为一些需要的居民获得政府低保资源。有利于为居民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如通过各种基金会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帮助、经济支持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社区资源,再通过资源的调配使得居民获得资源和服务。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社工机构进行项目运作”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非常有益探索,虽然其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模式的运行和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1、政府的困境

(1)政府经验不足,责任较为模糊

政府对于整个购买服务运作过程中,需要设置多少个社工服务岗位?社区必须购买哪些社工服务、不需要购买哪些服务?社工服务的成本是多少?购买社工服务应该达到怎么样的效果?对于这些问题,街道办事处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对这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指导。由此表明,政府作为社工服务的购买方还是缺乏充分的知识准备。

(2)购买程序规范程度较低,合作过程随意性较大

在国内普遍实践来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购买程序仍然不够规范。由于公开不足、竞争不足导致政府直接指派机构提供服务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社会组织跟政府之间的关系未完全独立,有些组织甚至是接到特定购买任务以后才专门成立的,这种购买服务的“内部化”操作,使政府购买服务流于形式。目前,全国关于规范这方面操作的指导性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另外由于地区社会发展的差异,地方出台的相关措施、办法不能普遍在全国推行,地方局限性明显。关于指导政府制定购买服务的细目、服务质量量化标准、服务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内仍然是空白的,这必然导致购买程序的随意性,容易滋生政府贪污腐败。

(3)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缺失,服务成本难以控制

全国的实践中,政府在与社工组织签订合同后,由于政府有关 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社工组织行业规范未完善、社会舆论监督行为未能常态化,往往难以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具体表现如下:①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就承接社工组织每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制定开展专项经费审计制度。②社工组织自行募捐或者通过服务收费以减少营运成本的情况偶有发生,政府在规范社工组织收费行为的方面没有制定相关规则、指引,监管力度不足。③除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开展中期、末期评估的办法外,基层政府作为服务购买方没有建立对社工组织的日常监管制度,不能及时纠正社工服务中的不足,导致发现问题的滞后性,降低购买社工服务的效率。④评估执行主体专业能力参差,在某些地方的评估实践中还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现象,使得评估方式的公信力在业界存在争议。

2、社会工作机构的困境

(1)公众对社工的认知度不高,缺乏信赖感

社工作为中国的一种新兴职业,在普罗大众之间的知晓度并不高。传统上,中国公众在社会服务的供给上对政府的赖度较高,也习惯于由 政府对社区服务的一元管理和供给模式。当社会组织开始介入社区服务时,公众往往因不了解而拒绝社工提供服务 2)社工组织人才缺乏、管理架构不完善

目前虽然登记成立的社工组织越来越多,但社工组织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投标不足的弊端。同时,社工组织在承接服务过程中存在“圈地盘”现象,出现一个机构多次中标的局面,而有些机构竞标成功后社工人力资源不足,因此往往忙于后面的工作,服务水平又跟不上,导致社会大众对社工服务质量产生怀疑,从而陷入社工组织经济效益上升但社会效益下降的尴尬境地,影响到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某些机构盲目发展导致人力资源、机构管理等方面跟不上服务需求,在中期评估中被评定为“及格”的边缘,造成在业界的声誉受损,导致丧失了以后再参加同类项目招投标的主动权。

(3)专业社工组织在政府管理模式下运作的“水土不服” 在现实操作中,社工组织在承接服务的过程中面对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常常无所适从。街道、民政、妇联、义工、社协、居民对社工组织的要求不一,常常导致社会工作者无所适从。到底该先满足哪一方面的要求?从专业社工理念出发,肯定是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先。但政府作为购买方,对社工组织提供服务仍存在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对其的考核往往容易偏向政绩化,与社会大众真正需求有偏差。而且由于政府下派的任务往往根据上级部门的中心任务变化而变化,而社工组织在承接任务时往往违背了其专业服务的规范性、长远性的要求。有关学者担忧,社工组织在于政府的广泛合作中会导致其特殊作用或者功能会被削弱或丧失。特别是其作为社区建设者和表达社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的桥梁作用。同时社工组织在承接政府服务项目的合作过程中,要避免内部人员官僚化的现象产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社工组织就会丧失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无法代表其服务对象的诉求。再有,由于国内社工组织的发展历程较短,发育尚不成熟,故即使是相对独立的社工组织,还没有足够的实例和地位与政府处于平等的谈判和协商的位置上。在服务项目的谈判过程中,社会组织常常处于被动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社工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的积极性。社会公众的互动不足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影响,社会公众在公共服务供给上极度依赖政府,认为政府作为“父母官”,包揽民生大少事务理所当然。在推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制下,现阶段社会公众的素质和意识仍没有跟上,对于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的参与不足,往往处于“政府唱戏、群众看戏”的状况。然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最终受益的是社会公众,最有发言权的也应该是社会公众。专家指出“如果政府在厨房里干得热火朝天,民众却在一旁感觉不对口味,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转”。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一个政府引导与出资、社会组织运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委托——合作——参与”制度结构体系,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对策探讨

在我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一个成长中的实践,这就意味着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起步阶段,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之处,需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应对之策,促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实践的向前发展,使实践收到应有的效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进社会福祉。1.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应当实行公平、公开、透明招标,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挑选资质较好的社工机构、购买其服务,让各社工机构在自由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最终使民众得到最好的社工服务,实现同等条件下社会福祉的最大化。

2.调整税收政策,简化资金审批程序。

政府应当根据民办社工机构的非营利特征、社会公益特征制定针对此类社会组织的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同时,应当简化向民办社工机构拨付服务经费时的资金审批程序,按照合同规定及时给付服务费用,以保证所购买的社工服务具有可持续性。3.合理制定评估指标,健全评估机制。

针对现有的对政府所购买的社工服务的评估指标过高、不切实际的问题,政府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实践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同时,建设一支更加具有公信度的服务评估团队,完善评估机制。

4.摒弃半购买形式,放权于社工机构。

政府应当进一步转变关于自身权力的理念,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鼓励社工机构的发展,信任社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提升社会和谐度的潜质,对社工机构进一步放权,摒弃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服务购买形式。5加大服务宣传,提升知晓度和参与度。

社工机构应当更加注重对服务的宣传,关注服务对象的覆盖率和居民平等享有服务的权利,在注重服务的参与人次的同时,认识到应当让更多的还没参与过服务的居民参与到服务中来。尤其是在服务幵展的初期,更加要改进服务宣传方式、加大宣传频率,提升服务的知晓度与参与度,让居民平等地享有社工服务。6.提高服务可及性,关注服务对象发展。

提供社工服务的服务点的地理位置影响着社工服务的可及性,应当积极倡导“十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在较大的街道或者镇购买社区级的社工服务项目,提

高社工服务的可及性,使更多人受惠。同时,在提供服务时,社工机构应当加大对服务对象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注,注重对服务对象健康人格的引导和塑造,以助人自助的理念为指导幵展服务。而非仅仅肴到服务幵展的次数是否到达政府规定的数量指标,应当把尽心做好社工服务、积极促进服务对象的发展。7.明晰服务操作指引,共享督导培训。

一方面,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有关社工服务的科学的具体操作指引,规范社工机构的服务操作与行为,提升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政府、社工机构、社工协会等应当积极促进共享式社工督导与培训系统的建立,实现社工培训与督导的规范化,共享督导培训资源,节约督导培训成本。

8.完善联合会议制度,合作更加务实。街道、居委会、社工机构之间联合会议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加强三方的协调与配合,及时沟通合作需求,最终实现优化服务提供的目标。但是,如果这种会议制度只是为了开会而幵会,不讲宂会议对于改善社工服务的实效,那么,这种会议制度反而起到浪费资源的反作用。因此,应当更加注重联合会议制度的实际效果,在政府、居民自治组织、社工机构之间开展更为务实的合作与协调。

第三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及问题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及问题

易松国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试点过程

2006年12月,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推进会在深圳市召开。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将创新社会工作的任务交给了深圳,得到了深圳市领导的积极回应。2007年初,深圳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白天任组长,副市长李铭和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为副组长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组,负责制定深圳市社会工作制度及相关政策。课题组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人事局、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市委副秘书长杨绪松全面负责课题调研及制度起草。

2007年4月~5月,深圳市南山区招聘了100名社工,安排在各街道及社区工作站进行社区管理和服务。2007年7月,深圳市民政局在市民政系统11个单位设置了33个岗位,同时培育了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和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两家民间社工机构,以每个岗位每年6万元的标准向这两家机构购买社工服务。2007年10月,深圳市妇联的“阳光妈妈”服务项目向鹏星社工服务社购买了10名社工服务。

2007年10月26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的“1+7”制度,即一个总文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7个分文件。“1+7”文件对社工的岗位设置、职业水平评价、教育培训、薪酬待遇、财政支持、社工机构以及社工与义工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是深圳市社会工作试点的重要制度保障。

2008年1月,深圳市社会工作试点全面铺开。全市6个区及光明新区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在民政、教育、司法、残联四个领域开展试点。各区根据需要在以上试点领域分别设置40~50个社工岗位。紧接着市一级相关部门也开发了66个社工岗位。市级试点单位及各区政府分别作为服务购买主体,向当时已成立的11家社工机构购买服务。2008年9月底,深圳市民政局、教育局、司法局和卫生局以及市妇联等单位再次设置了65个社工岗位,向民间机构购买专业社工从事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禁毒帮教、法律援助服务以及医务、家庭等服务。

2009年,深圳进一步扩大社工试点范围和人数。全市市级单位及各区新增200多个社工服务岗位,民间社工机构增加到31家。2009年5月15日,市、区购买单位及31家社工机构在市采购中心以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了200多个岗位的服务购买及关系提供。

从2009年开始,深圳市计划投入1000万元,向民间社工机构购买项目服务。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主要方式

目前,深圳主要采取购买岗位服务的形式,由市、区单位作为购买主体向民间社工机构购买社工服务,机构再将社工派驻到不同的岗位。也有部分属于项目购买,如深圳市妇联的“阳光妈妈”、“阳光家庭”项目等。

1.购买主体,即服务购买方

市、区两级政府为购买主体。市级购买主体包括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局及团市委等服务购买部门。但是,服务购买方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服务使用方,比如说,市民政局将购买的社工安排到市级民

政单位开展工作,市教育局将社工分配到市级中小学提供服务(目前多数是1校1社工),市卫生局购买的社工主要分布在市级各医院(目前多数是1院1社工)。

2.购买客体,即服务提供方

民间社工机构是服务提供方。政府向民间社工机构购买社工服务,由社工机构招聘、培训、派出及管理社工。机构的民间性主要体现在机构完全由民间人士出资创办,机构的人、财、物与政府部门无直接关联,机构独立运作和管理。目前,深圳有31家社工机构。

3.购买方式

从2007年市民政局试点开始,深圳先后购买了4批社工服务岗位:一是2007年7月市民政系统购买了33个社工岗位服务;二是2008年1月全市购买了398个岗位服务;三是2008年9月全市购买了65个岗位服务;四是2009年5月全市再购买200多个岗位服务。

2009年之前,政府购买服务尚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因此,在前3批购买社工服务时,深圳都采取意向性谈判的方式,将所有服务购买单位(政府部门)和所有服务提供单位(社工机构)召集在一起,由社工机构介绍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下去后购买单位与社工机构协商,并最终决定选择向哪个(些)机构购买。2009年,社工服务购买列入深圳市政府采购内容,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购买。市采购中心提前发布购买社工服务的岗位情况,社工机构制作并向采购中心提交竞标书。5月15日,全部31家社工机构到市采购中心应标,由采购中心确定的5人招标小组根据标书及当时的应答情况,对各社工机构进行打分。机构的竞标结果由机构的得分决定。机构得分由两部分组成:上全市机构评估的得分占70%,招标评委的打分占30%。这次服务采购从形式上比原来更加规范、公平、公正、公开。

4.购买费用及支付方式

在“1+7”文件出台之前,市民政系统率先进行的社工试点按照每个社工岗位1年6万元的标准购买服务。这6万元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社工的薪酬,一部分是机构的管理费。购买费用不列入采购谈判内容,2008年以前是每社工每年6万,2009年为6.6万,其中,6000元是社工开展活动的费用。

购买费用由市、区两级政府支付。目前市级购买费用尚未列入市财政预算,仍然是由公益金支出。区级购买费用已纳入各区财政预算,由区财政支出。市、区民政局根据购买合同的规定,一年分四季度将购买费用汇入社工机构的账号。4次的支付比例为30%、20%、30%和20%。

5.购买督导服务

深圳市民政局主管领导意识到社工督导的重要性,决定从香港购买专业督导服务。经与中联办和香港相关管理部门及社工服务机构的反复协调,深圳市大致按照1︰10(1个督导10个社工)的比例,从香港聘请社工督导。每名督导每月在深圳工作10天时间,月薪2万元。目前,深圳向香港购买了30多名专业督导的服务,督导的时间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督导效率,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本土社工督导,深圳在优秀社工中选拔了一批专职见习督导及督导助理。目前,深圳有20名专职见习督导和23名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和督导助理除了享受机构社工的薪酬福利以外,政府再发给每人每月1500元津贴。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主要问题

目前深圳市政府购买的主要是社工岗位服务而不是项目服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简便易行,因为它只需要设置岗位,然后按照薪酬标准及管理费确定购买标准即可;而购买项目服务首先必须确定服务对象、内容、任务量以及评估方法等,然后再计算服务成本及其他费用,这两个方面的难度都很大。

购买岗位服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社工岗位的职责、服务内容和标准难以界定。社工服务在国内是新鲜事物,无论对专家学者还是对用人单位的领导来说,确定社工的岗位职责、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都非常困难,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社工工作及服务评估。而且,因为社工岗位和行政事务性岗位本身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些用人单位就让社工做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如打字、写报告、整理材料等。在这种情况下,区分社工的职责范围更加困难。

第二,办公场地和活动经费难以解决。社工的工作对环境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接待来访者或进行个案辅导,需要电脑记录服务对象的资料及工作报告,需要固定电话便于与服务对象联系,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场地来安排小组活动。但只有少数用人单位能够或愿意提供这样的工作条件。第三,机构对社工难以管理。首先是机构的人员招聘。用人单位可能会将其雇员或关系人推荐给社工机构,如果机构不接收,就会影响用人单位与机构的关系;如果机构接收了,又会影响社工服务的质量及社工专业化的发展。在全国社工职业水平考试以后,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一些学历较低但通过了考试者陆续进入社工队伍,而社工专业应届毕业生则做不了社工(因为他们毕业那年才允许参加每年6月的考试)。其次,社工机构难以调整社工。有社工因故离职,机构就需要招聘新的社工替补,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需要调整社工,但一些用人单位却不

希望社工变动。再次,机构在工作时间安排社工活动,如培训、会议等,甚至社工的请假,也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机构对社工的管理。

第四,费用的支付问题。一是市级政府购买尚未纳入市财政预算,仅从公益金中支出。二是购买服务的费用不能及时到位,政府拖欠机构费用,机构拖欠社工工资。这主要是因为签订购买合同涉及到的方面过多,时间过长。只有双方或三方合同签订完毕以后,财政部门才会按照合同规定拨付购买经费。^

转自《中国社会工作》(京)2009年8上期第18~20页

第四篇:什么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什么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涵盖大多数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社会服务等主要公共服务领域。

2.非营利组织是公共服务购买的重要承接主体。

3.购买类型一般分为核心合作或长期合作以及短期项目支持两种。

4.在购买方式上,公开竞标是最典型的模式。

5.资金拨付流程有多种形式。

6.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法规定健全。

7.公共服务购买有一系列较为严格的操作程序。

8.以结果为导向的监管制度。

9.除签署合同购买服务外,公共财政资金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还有三种形式:资助、竞争性或随意性拨款、减免税的间接资助。

10.国际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内生型和外力型两种模式。

11.服务购买也与向社区地方转移职能、增强地方治理能力的趋势相关。

12.目前各国公共服务购买中体现出的问题与公共服务的难测度性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特性有

第五篇:政府购买服务

定义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1]

范围

政府购买服务应当根据政府职能性质确定,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属于事务性管理服务的,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基本原则

政府购买服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有序实施。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探索多种有效方式,加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增强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二)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领域和项目,明确权利义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公开择优,以事定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费随事转,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方式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坚持与事业单位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相衔接,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放宽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购买主体

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简称购买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党的机关、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履职服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本办法规定实施购买服务。

承接主体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简称承接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承接主体条件

(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通过年检或按要求履行报告公示义务,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七)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八)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购买内容

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政府新增或临时性、阶段性的服务事项,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应当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以及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

购买目录

(一)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

(二)财政部门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及公众需求等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目录范围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下列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一)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运输、三农服务、环境治理、城市维护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二)社会管理性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救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行业投诉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四)技术性服务。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中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六)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购买方式

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的供求特点、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

购买程序

购买主体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的采购限额标准、公开招标数额标准、采购方式审核、信息公开、质疑投诉等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购买主体应当在购买预算下达后,根据政府采购管理要求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备案后开展采购活动。

购买主体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购买内容、规模、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和应提交的相关材料等相关信息。

按规定程序确定承接主体后,购买主体应当与承接主体签订合同,并可根据服务项目的需求特点,采取购买、委托、租赁、特许经营、战略合作等形式。

合同应当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期限、数量、质量、价格等要求,以及资金结算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事项和违约责任等内容,预算管理 第二十三条 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应当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购买主体应当在现有财政资金安排的基础上,按规定逐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比例。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且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服务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但尚未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服务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

财务管理

承接主体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规定,对购买服务的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自身监督,确保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

承接主体应当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要求向购买主体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总结等材料。

下载政府如何购买社工服务是重中之重(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如何购买社工服务是重中之重(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

    政府购买服务范本

    农安县政府购买服务合同 目录 第一条 定义和解释 2 第二条 合同构成及适用顺序 4 第三条 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期限 5 第四条 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及落实责任 7 第五条 甲方......

    一锤定音!“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是两码事!

    一锤定音!“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是两码事! ▲信贷经验 ▲审贷感悟 ▲案例解析 ▲行业宏观 ▲PPP专栏 文章全部原创 点击上方蓝字“信贷白话”关注 转载须注明来自公众号“......

    政府购买服务计划书(最终定稿)

    政府购买服务计划书 购买服务项目: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检查 预算资金:29 万元根据《AA 省财政厅 AA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检查的通知》(......

    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关......

    政府购买服务岗位

    政府购买服务岗位 劳动合同书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性质: 法人代表: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出生 : 年 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和共同......

    政府购买服务协议

    政府购买服务(公共安全)协议甲方:乙方: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X府发[2011]16号)等有关规定。为保证......

    解读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最新发布 2015年1月4日,财政部、民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全面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原则、购买主体和承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