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共5篇)

时间:2019-05-14 01:3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拟卷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拟卷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第一篇:模拟卷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何贵林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处, 安徽 池州 247000)

摘 要:制度本身是否和谐是能否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首要因素,因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加强高校和谐性制度建设。本文论述了制度建设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意义,提出了建设和谐制度的具体措施,并对高校制度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制度建设;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 G471文献标识码: A

Build a Harmonious College Campus by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System

HE Gui-lin(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Chizhou, Anhui 247000)

Abstract: A harmonious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llege campu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measures concerning four major areas of a harmonious college system.

Key words: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college;harmonious campus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经于2005年9月1日在全国高校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又一个学生管理规定。该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更是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就是要构建一种符合民主法制而又安定有序的高校运行机制,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学校达到充分的和谐一致。

一、制度建设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意义

制度和谐是形成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加强制度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1.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没有制度就没有一切,和谐校园应该是制度健全并完善的组织。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而要使他们达到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同向运转,实现共有目标,就必须通过一系列和谐的制度来约束,借助制度的力量来进行控制,促使组织和谐发展。制度的欠缺会直接导致高校校园种种不和谐现象的发生,小到买饭插队,大到违法犯罪。因而,健全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校园里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新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学生申诉制度的完善就是体现这一需要的,它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2.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

和谐校园主要特征是安定有序、协调发展。而制度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并约束着高校内外的各种行为,保障着高校和谐健康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制度使学校像钟表的自动装置一样,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那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并陷入混乱状态。”可见制度对于学校来说显得多么重要。高校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保障作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制度失效,从而使高校运行不协调,不能保障学校达到预期目的。和谐校园最根本的表现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的和谐发展,学生能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健康成长、成材,自主学习;教师能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自主教学;学校能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发展壮大,自主办学,而这一系列的目标实现离不开制度建设。

(1)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保障人的和谐发展。和谐高校校园就是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这主要表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等一系列关系的和谐。学校所制订的各项制度旨在保证学生与教师二者能平等交往、互助学习、交互影响、共同发展,这是促进二者自我完善的重要条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不断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以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形成一种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生活模式,达到和谐共处。通过对制度的认同,制度所表现出来的强制性、权威性、均衡性、公平性要求人们按照它所规定的方式运行。采用这种方式运行的结果就是使每个人都能认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在实现个人自身最大利益的同时,使组织的收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博弈)的共同性使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加牢不可破。

(2)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保障高校和谐发展。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公共游戏规则,具有“公共品”性质,是为大多数人服务并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的,它能给人们带来文明的秩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供给,促使高校的利益行为取向与社会利益一致,达到制度均衡,从而形成稳定有序的和谐校园秩序。一旦这种制度安排确立并被执行,则容易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一贯性,加快学校发展。

和谐校园的正常运行需要多种多样的制度来支撑。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学校成立、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能协调学校外部各种社会关系,没有这些制度,学校就无法立足,更无法发展,当前民办高校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就是由于这方面制度不完善所致。学校自身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学校稳定运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能协调学校内部各种关系,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尤其是高校扩招后,高校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信号,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出现了与国家教育方针相悖的地方;在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任用等方面的机制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因而高校要从学校产权、主体、学科、育人等制度建设方面来构建和谐高校校园。

二、高校校园制度建设和谐性的基本原则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要求组成高校校园的各个系统和谐匹配,规定这些系统的制度的和谐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制度建设和谐性不仅表现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严密、严谨、严格、严肃,还要求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高校和谐校园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制度由人制订出来,又用于约束人的行为。人可以被动地接受它,也可以主动地适应它。高校中的人主要表现为三个群体:学生、教师、管理者,要使人与制度和谐相处,在制订制度时就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建设原则。高校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根据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制订规章制度,以他们的和谐发展作为衡量和谐校园的标志。就当前现实而言,教育的不和谐性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教育的不公平。正因为如此,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处处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别明确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取消或修改了有关不合适的条款等,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助于形成稳定有序的校园秩序。

(2)坚持以教职员工为本的制度建设原则。教职员工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也需要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因此,要完善教代会和工代会制度,营造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机制,建全教师申述和信访制度,建立教师身心健康方面的保障制度,为教职员工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3)坚持教职工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原则。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发展很难用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来确立,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不仅体现在公民身份上的平等,还表现在扮演角色、社会责任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服从关系,更应是一种合作关系,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制度,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2.高校和谐校园制度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要,对构建和谐校园尤为重要。和谐校园需要不断更新制度,因为社会在不断变化,不断有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就要针对学校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维护校园内各要素的利益平衡,最大程度地减少矛盾,促进校园的稳定发展。如实行校务公开制度、阳光招生制度、干部人事改革及分配制度,健全学生就业机制,实施弱势群体补偿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体制等。

3.和谐校园制度建设要坚持协调原则

协调是和谐的一种表现形式,制度建设始终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应遵循协调原则。(1)各种制度相互之间的协调。制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大系统,任何一种制度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制度的变化,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最稳定的,否则,精心制订的制度很可能是不持久、不稳定的。高校的制度很多,上至国家层面的制度,下至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乃至文明公约、买饭排队规则等。诸多制度之间能否协调存在、协调发展是学校制度有无效率、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如果学校的教学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不一致,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恐怕是一种空话;学校的后勤服务机制不健全或不完善,管理制度再健全,执行再严格,恐怕也难以出现安定有序的生活秩序,同样,学校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能协调统一,甚至存在相互冲突,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恐怕也难维持。因而做到学校内外制度间的相互统一,制度的结构、比例协调,横向之间的各种制度相互配合,纵向之间的各种制度互不冲突,必然有利于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如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将学生结婚的相关术语进行了修改,就是体现制度协调的范例。

(2)制度制订及其执行的公平性。不公平的制度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秩序。制度的制定是少数人进行的,如果这些人只选择对自己有利而不去考虑其他群体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则占绝对数量较多的弱势群体就会表现出一些“不友好”的行为,从而影响群体的稳定。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制订以及执行方面,如对学生的奖励评优、困难补助、费用减免或违纪处分;对教职工的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应体现制度公平原则。

另外,须做好学校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四个环节的制度协调工作,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和谐现象,都会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制度作为影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必须始终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1.科学民主依法治校

科学民主依法治校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上的。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宣传制度,让每一名师生知法守法、诚信待人,以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同学关系,也便于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此外,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制度建设。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人们对他人的行为作出道德评判,有助于全体成员认可现行制度并产生较强的凝聚力。2.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利于学校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职工和学生充分实现自我的制度,能有效地增进教育秩序的稳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高教育效率、实现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政府转变教育行政职能,由直接干预和微观管理变为间接干预和宏观管理,以提供法规、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和体制、法制环境等方面的保障为主,做到政校分开,让学校自主办学,提高学校竞争力,给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求学校须依法治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主,兼顾教职工的发展,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谐高校校园要求学校的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不仅分开,更要相互制约和合作,要以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为主,产权、法人等建设为辅,做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放权给教师,放权给学生,积极营造出一个讲法律、讲公平、讲合作的和谐育人环境。3.实施校本管理体制

校本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让全体成员能主动适应学校的发展,它是以学校为本、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主体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容。这种制度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最大程度地保持信息畅通,有利于团队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与外界环境相协调融合。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学校管理的内涵更丰富,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高等学校制度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变革,是引导高校实施校本管理的信号,它让学校有更大、更广、更高的发展空间,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让学生更自由、更愉快地实现自我。加强校本管理制度建设,不仅要求高校要能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更要重视内部管理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社会效益,创造和谐社会。

4.建立制度反馈机制

制度反馈机制是衡量制度是否有用、是否适宜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一项制度安排是否合理要通过制度反馈来确定,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应有反馈的意识。制度反馈是制度建设的引伸,是根据制度实施的结果来作出判定的,实际上也是一种评价制度机制。

评价制度是学校各项制度的核心。评价制度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制度实施的效果,进而最终影响制度安排是否合理。运用评价制度时,首先要确立科学的评价观。评价学校一项制度的好坏,除看这种制度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律,更要看这种制度能给学校带来什么,是经济利益还是社会效益。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制度,制度一旦形成并被执行,会出现与人们设想不一致的地方,但制度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如对考试制度的利弊进行充分的探讨,使得这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就是一例。最后要考虑到制度存在的环境,环境不同,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人的经济价值的上升是制度创新的主要原因,现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观念、思维也与二十年前大不一样。外界环境的改变,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时要因势利导,改革教学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如果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制度仍表示反对,甚至制定大学生不允许谈恋爱、留长发、染发、戴耳饰等一系列制度,都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制度产生不满,甚至抵触,以至导致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价制度,做好制度实施的反馈工作,以利于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用。

制度是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笔者认为,制度更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第一推动力。制度与和谐是矛盾的,制度具有约束性,和谐须给人以自由度。和谐的校园离不开一定制度的约束、规范及引导,更需要制度来保障。高校和谐性制度建设,根本体现于既要有利于教师、学生乐于遵守制度,又要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袁峰.制度变迁与稳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1-26.[2] 孙宽平.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1-69.[3] 陈昕.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1994.271,376.

[4] 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8,159.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7,155,245-249,419-421,439-443.

[6]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8-61.

第二篇: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与和谐校园的内涵、特征以及重要性的探究,研究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些要求,我们得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辅相成,互相支持,构建和谐校园对今后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意义深远,因此,今后必须加快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步伐,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参考文献:《论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方正泉著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社会由众多社会组织组成,只有各个组织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高校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校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为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应从和谐校园开始。

和谐社会的起源于发展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的模式。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和谐”的概念:“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并提出了“整个天是一个和谐”的观点。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之中,早在传说的上古时代,伏羲就制作出了八卦图,提出了影响深远的阴阳和谐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便开始把“和”作为一

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研究。儒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等“和”理念的经典描述。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很大。因此,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了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关于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学界并无定论,例如,方正泉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公平正义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诚信友爱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安定有序的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

因此,我们就各方面对和谐校园的不同定义总结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总之,高校和谐校园就是指高校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它包括高校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和高校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

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促进高校和谐的基本要求。周济同志讲,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和培养的场所,要自觉树立并带头实践“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第一、“ 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有学习热情和愿望、坚韧而自立的学习者。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分析判断、成为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人;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与他们一起感受生活、体验道德成长;要尊重学生,要对学生注入无限的爱。

第二、“以教师为本”,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落实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要着力改善教师工作、学习与成长的软硬件环境,做到物质条件尽量要好,软环境一定要优,为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教师的可持

续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关键是人,关键在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和表现。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动性因素,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团结和谐、理解支持的和睦关系,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合力,为和谐高校校园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校园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校园外部的人际关系。

校园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第一、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学校领导要尊师爱师,善于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第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重要渠道。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自己高尚的节操,渊博的知识去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学生则要尊重老师,刻苦学习,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教育工作;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应该真诚友爱,通过人际交往,满足自己对友谊、归属、安全点的需要,从而更加进步,获得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首先,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高校校园的和谐,高校是一个国家未来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的和谐,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而高素质的人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又是必不可少。

其次,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高校的发展,稳定是基础,只有社会稳定和谐了,高校才有可能获得一片稳定的发展环境。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互相分不开的。

最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有利于传播和谐社会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具有示范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榜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建设高校和谐校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将会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至关重要。

第三篇:浅谈高校辅导员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

浅谈高校辅导员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云均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学生成才的必要保障,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优势,因势利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和谐校园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学生成才的必要保障,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系统。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校园构建好了,就能无形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全体师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校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分层状况和利益关系在大学生中有直接的反映,社会中的人才标准、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也

体现在校园整体风尚之中,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和谐融洽程度更是社会和谐的影响要素。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二、和谐校园的表现形式

校园的和谐不仅表现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还体现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人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融洽与和睦的氛围,以及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群体的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在学校中,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校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上,积极构建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和睦的人际交往氛围是和谐校园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

2、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在学校在注重发展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本学校探索的基础上,吸收其他院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

3、师生关系的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教与学一直以来就是学校的一对主要矛盾,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实现校园的和谐,首先应当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具体的实践中,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学生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一种提高学生健康成才的适宜环境,实现学生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优势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辅导员要做好政治上的引导者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最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涵,保持学生队伍的稳定,这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政治辅导员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向,能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辨别是非,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通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放意识,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思想育人。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大学期间交往接触最多 的老师。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辅导员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其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者的角色。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与两课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两课的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可以通过每年评优和表彰先进人物的方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从而使学生充满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也可以利用“五四”等节日评选各方面的青年模范,利用校园宣传渠道报道他们的事迹,营造尊重模范、学习模范、崇尚先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辅导员要做好日常工作的管理者

健全、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基本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管理者的辅导员自然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成为学校规章制度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特点,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主动地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灵活地提出各种应对措施,成为一名有统筹能力,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者。

(四)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思路

和谐校园建设给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培养目标、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转变以及大学生群体在价值取向、思

维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都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辅导员工作必须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实效。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在工作方法上要避免单一化、程序化,加强学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在活动安排上要丰富载体,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形式新颖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而且可以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起到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作用。要围绕和谐校园建设这个中心,整合自己手中的资源,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效能。也就是要把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有机的联系,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和谐校园建设作出贡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最直接和大学生接触的大学老师,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必须做好大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方法,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断努力。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文章标题: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习和领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学院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教职工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深刻领会“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学院”的精神实质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学院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涵,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事业拓宽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勾勒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何谓和谐学院?和谐学院并非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学院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和谐学院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模式;是以学院为纽带的各种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工作氛围;是指在学院中个人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各部门之间和谐,个人、单位与自然之间和谐;是整个学院与外部单位的和谐友爱的关系;是学院各个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教学发展、教师发展、科研发展、管理发展、服务发展等各个方面带动学院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甘肃行政学院作为培养全省公务员的主要基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要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把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

首先,建设和谐学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必然。建设和谐学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学院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其次,构建和谐学院是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学院的前提和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学院,可以更好

地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学院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院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职工的首创精神,使学院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

最后,构建和谐学院,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学院一个重

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三、和谐学院的标准

(1)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学院。

民主法治就是要通过法律程序管理学院,这就意味着要尊重广大教职工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对学院重大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教职工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同时,这种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使整个学院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人情、法律高于权力,从而使依法治院基本方针得到切实落实。

(2)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学院。

讲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学院各部门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领导与部属、同事之间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强调的公正、公平,是广大教职工在学院管理、教学、生活工作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学院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

(3)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学院。

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建设和谐学院要大力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学院全体教职工(包括领导在内)做到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做到这几点,就须以道德作支撑,以法律、制度、规范作保障。

(4)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院。

如何使一个学院充满活力?一是要有一个各方面水平较高的领导集体,尤其领导个人的政治素质要强,领导要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有一批名家教授,要有名师、大师。使教学、科研尽快提高上层次;三是学院应做到“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是要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环境氛围,使一切有利于学院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学院活力竞相迸发。

(5)和谐的学院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学院。

一是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民主法制的管理机制。总之,要通过建设安定有序的学院,使大家安居乐业,学院稳定、团结、有序。

四、怎样构建和谐学院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那么构建和谐学院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学院,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概括起来即:贯彻一个龙头,抓好两个坚持,发扬三种精神,培养四种素质,做到五个加强。

一个龙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龙头

对国家来说,抓好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对我们学院来讲,抓好发展是学院生命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学院发展是建设和谐学院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学院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院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院党委、院领导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扬民主,特别在一些群众关心和敏感的总题上,要公开、公平、公正,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出名师、育名人、做名院。

三种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精神,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精益求精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院全体共产党员乃至每个普通员工都要以这种精神为指导从事本职工作。一是要大力发扬敬业思想,一门心思干工作,做一个爱岗敬业者;二是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三是要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四是要大力发扬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学院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每个人职位不同、权力不同、岗位不同,所服务的表现形式似乎也不太相同,但服务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种素质:构建和谐学院应具备四种人文素质

1、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所以,作为学院的每一个成员,要有一种共发展、共利益的意识,要有一种“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理念。

2、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学院的宽容,是和谐学院所需要的美德。

3、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朋友同事的帮助。饮水思源,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

4、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个加强:和谐学院首先是法制的学院,依法治院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院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好党员、骨干的桥梁作用,完善制度,坚持等好的做法。

2.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学院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各部门和职工主动发展。

3.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要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突出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管理学院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学院稳定的能力。学院要加强班子建设,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

4.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讲友爱、讲宽容的新风。

5.加强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态度、感情、利益、同学院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围绕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提升、评优、晋升、基建、财务收支等,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职工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构建和谐学院,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学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学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新时期,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公平观、荣辱观、和谐文化观,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我们的学院建设得更好!

《如何构建和谐高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

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而创建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觉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打造和谐的学生群体,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高尚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

黄河桥小学 韩春风

“和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在祖国大踏步前进的今天,全国人民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而创建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觉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打造和谐的学生群体,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高尚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根植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书香校园,不仅仅是让师生多读书,而是通过各方面的因素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其成为有儒雅气质和高尚品位的人。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创设有利条件,提供一切资源。学校要通过引进种类丰富的图书、报刊杂志,对师生开放图书馆,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其次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升师生的修养和素质。

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都有励志标语和宣传阵地,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教室是学生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对于教室布置,既要有文化上的特色,又要有艺术上的内涵,还要体现出人文化的要求,各班以“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个人形象,努力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生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着自己的梦想。无论是轻松活泼的评比栏,还是豪迈激情的展示栏,还是架起师生沟通桥梁的对话栏,无不洋溢着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构建和谐班级

构建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来构建和谐班级呢?

1、班级文化氛围的创建

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经典语言和有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文化的创建,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慰藉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崇尚精神价值的追求。

2、班级干部的任用

班干部实行轮换制,分组实施。每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要根据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做到明确分工,这样让每个学生尝尝当“官”的快乐,打破从来没有当过“官”的神秘感,同时让他们增强当班干部的责任感。总之,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成长。

3、班规班纪的健全 首先是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以将制定工作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起草,然后班长收集各组记录,整理后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整体把握,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再次让学生针对建议,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待班主任答应后,第一任班长将“班规班纪”工整抄成三份,一份交班主任保管,一份由班长保存,另外一份张贴在教室,望大家遵照执行。第一任班长任期满后,将“班规班纪”交给第二任班长,后面依次类推。然后是班规班纪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大家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违规者,先自己反省认识,再用书面材料写出改正措施一式三份:一份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对照检查;一份留给自己,便于自己对照实施;一份张贴在教室,便于大家监督。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约定的,没有老师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因此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面规范他们的言行,也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放下“架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以教育文本,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利于给他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从而有助于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和谐的班风、学风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对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其次,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第三,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的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决定替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我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我一直认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我校开展的“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生生关系就指的是同班同学之间的水平交往的人际关系,浅显一点讲即伙伴关系,同学关系。他们可能因居住地相近,或学习、生活习惯相似而组成。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相互依恋、相互支持,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倾心相待,在很多问题上他们总能相互宽容,达成一致,很有集体的“战斗力”。因而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必须多多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群,并加强伙伴群与伙伴群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培养生生教育、生生管理能力的“关系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事事都得随自己的意愿,稍有不如意就会闹情绪,甚至发脾气,这些都是不健康人格的表现,我们应该在校园这个大家庭中锻炼我们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遇到诸多事件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尊师勤学,主动活泼”,构建“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让他们多参与一些团队活动,更利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生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还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只有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有所长,他们才能将主要的精力用到学习中来,只有将主要的精力用到学习中来,才能形成一个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因此,建立良好的学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对学生开展公平竞争的教育,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才能你拼我闯各有所长,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潜在能量,真正地实现教育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在前进的路上不免要应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坚定信念、率先垂范、弘扬正气,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更为我们社会的和谐进步而奋斗不止!

下载模拟卷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拟卷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你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你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你们遨游......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心中的和谐校可能是一部风情万种的小说,也可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而我心中的和谐校园是一座宏伟的摩天大厦,它的建立,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培育成功之人 ——苏州市湘城中学德育工作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学严永兴、王进荣邮编:215138 坚持德育首位,学校发展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我校的德育始终坚持......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魅力无穷的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

    构建和谐校园(汇编)

    构建和谐校园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鸟儿自由的飞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的成长。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花......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孙伟 班级:机械15-1 学号:1531901037 摘要: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所提出的种种建议。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校园文化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 质要求 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

    构建和谐校园[范文]

    构建和谐校园 〃内容摘要:校园作为社会的组成单位,构建和谐校园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当明确的知道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基本内容和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