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管理方案
卫办综函〔2010〕103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 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局: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医改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70号)精神,我部制定了《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管理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信息公开形式:依申请公开)
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试点项目管理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多项标准与规范。为积极探索建设以健康管理和服务为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平台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现制定本方案,在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区、市)开展试点工作。
一、项目建设原则和目标
(一)建设原则。惠及居民,服务应用;顶层设计,资源共享;横向互联,纵向沟通;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二)总体目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初步形成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乡镇、村,横向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基本架构,实现试点范围内跨机构、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各级行政区域内实施实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监管。
通过本项目建设,促进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构建实时动态监测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模式,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具体目标。
1.卫生部制订卫生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以及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技术方案。
2.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区、市)各建设1个省级卫生信息平台。上海市选择3个区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浙江省选择3个地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每个地市选择1个县建设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安徽省选择2个地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地市内各县均建设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重庆市选择2个区(县)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选择2个地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每个地市选择2个县建设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省、市、县信息平台(数据中心)之间,试点地市(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试点辖区内省级医院的接入。实现区域平台与区域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之间互联互通。
3.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三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区域内及跨区域的卫生联动协同服务机制。
4.建设基于统一标准和规范开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并统一部署于省、市、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提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的服务与监管能力。逐步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绩效评价、成本核算、动态监测以及高效决策的要求。
二、项目内容
(一)研究制订建设方案。卫生部统一制订卫生信息交换相关标准及规范,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综合管理等卫生信息交换标准。卫生部统一制订试点项目管理方案及技术方案;各试点省(区、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项目建设方案。
(二)研究制订管理制度。试点地区探索制订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和远程医疗、数字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健康
档案等相关标准及有关文件要求,建设试点省(区、市)、地市(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建设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在每个省(区、市)完成统一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省级平台对上与卫生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连接,对下与省内试点地市级区域平台连接,实现试点省(区、市)内跨区域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
1.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1)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平台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既满足目前正常工作需要,也为将来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建立符合国家保密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要求,覆盖全省(区、市)试点地市区域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卫生专网(或虚拟专网),满足业务管理系统运行需要,并配备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达到三级保护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建立与硬件设备数量、防雷、通风、照明要求相匹配的计算机中心机房。结合实际情况购置服务器、不间断电源、数据存储与备份、网络通信等硬件设备。购置满足信息系统运行需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数据备份软件、中间件软件、防病毒与安全管理软件等。
(2)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平台基础应用系统、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与卫
生宏观决策系统,支持跨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实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区、市)的卫生综合管理。
平台基础应用系统主要实现注册服务、主索引、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提取、整合与存储等功能。
省级卫生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交换获取地市级区域平台的居民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进行空间定位、图形数据分析,实现对在一定地域内分布的卫生服务进行管理与监控,解决复杂的疫情监控、应急指挥和决策管理问题。
建立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卫生宏观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多主题的数据分析功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3)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以试点省(区、市)为单位,依据统一的卫生标准,选择开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方面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卫生应急指挥等业务监管系统。实现公共卫生信息如计划免疫、传染病、慢病、妇幼等信息的区域共享,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
医疗服务方面主要包括医院运行监管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业务系统。实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优化医疗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内部服
务能力和院前院后延伸服务能力。
新农合方面主要包括新农合门诊统筹即时结报、异地结报及新农合基金监管系统。试点省(区、市)要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村卫生院(室),门诊(住院)统筹网络即时结报。参合患者到所属地市级及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网络出院即时结报。开展省外医疗机构的异地网络出院即时结报试点。挖掘和利用新农合业务数据,实现对全省新农合参合情况、基金缴纳、基金使用、医疗服务利用、药品使用等监测和分析。
基本药物方面主要包括建设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以及使用状况的监测和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支撑和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运行。
综合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建设卫生信息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监管,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加强卫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促进卫生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动与使用。建立医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推动卫生循证决策网络建设,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4)建设以城乡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预约挂号、健康信息查询、检查检验信息共享、远程会诊、双向转
诊、健康管理等功能,让居民成为卫生信息化的受益者。
(5)地市级信息平台和省级医院的接入。采用卫生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基于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接入省级医院和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试点省(区、市)内跨区域的医疗服务协同与数据共享,抽取与整合地市级平台和省级医院的数据,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
(6)信息安全建设。信息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平台运行及系统安全访问所需配置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统一电子认证系统、加密机等设备及网络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建成省级平台与地市级平台对接贯通,基本实现省级卫生管理信息集成化、决策程序化和业务部门间互联互通。
2.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在上海、浙江、安徽、重庆和新疆各选择具备良好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人口规模适当的地级市(区),建设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优先选择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根据各试点地市(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完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的部署。地市级内各级医疗机构接入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县内医疗机构通过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接入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以及接入省级平台,实现跨
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支撑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监管。
(1)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保障地市级区域平台运行所需配置的适当规格的各类服务器设备、数据存储与备份设备、网络设备、相关辅助设备及相关配套系统软件如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等。全市的网络按照全省(区、市)统一的建设要求建设。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建立与硬件设备数量、防雷、通风、照明要求相匹配的计算机中心机房。结合实际情况购置服务器、不间断电源、数据存储与备份、网络通信等硬件设备。购置满足信息系统运行需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数据备份软件、中间件软件、防病毒与安全管理软件等。
(2)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地市级平台基础应用系统、有关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及系统整合、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仓库与卫生宏观决策系统建设等。实现与试点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及省级平台的互联。地市级平台应当突出为群众服务功能。
(3)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的统一部署。按照省级要求,完成以上系统在本地区的部署与应用,通过省级平台与省级业务及监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4)建设以城乡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各试点地市(区)按照省级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情况部署符合城乡居民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并和省级平台连接。
(5)医疗卫生服务点系统接入。医疗卫生服务点是指地市级辖区范围内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室)、妇幼保健机构、血液中心(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监督等机构,运行使用的业务应用系统经过标准化改造或升级后,使用卫生部统一的卫生信息传输标准,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集成和跨机构医疗服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6)信息安全建设。地市级区域平台运行及系统安全访问要配置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电子认证系统、加密机等设备,及网络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系统,按照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统一的信息安全建设要求,完成系统部署与应用。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实现以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连点成面、信息互认共享的区域医疗联动协同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地市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集成化、决策程序化和业务部门间互联互通。
3.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1)遵循国家统一的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建立规范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提高基层卫生管理、决策能力和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改造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2)发展以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为枢纽,上连省市级医院,下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发展以县级为枢纽的区域影像、区域检验检查会诊系统和区域医院信息系统,共享检验检查资源和信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诊疗水平,让城乡居民与患者受益。
(3)部署以城乡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各试点县按照省级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情况部署符合城乡居民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并实现与地市级平台的对接。
(4)整合资源,完善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的资源,加强五项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功能,并与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县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横向联网和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卫生部成立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项目整体建设工作。各试点省级卫生厅(局)会同相关部门成立省级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负责承担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并组织、管理、协调、监督本省(区、市)试点地市(区)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各试点地市(区)卫生局成立地市(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负责本地市(区)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各试点单位要有1名分管领导负责管理工作。要按照任务要求,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切实抓好试点工作。
(二)加大建设投入,拓展经费渠道。中央财政安排2.24亿元项目资金。各试点省(区、市)卫生厅(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测算所需投资总规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公益性。同时,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保障机构、信息化企业及居民等各方面,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共同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遵循国家标准,健全管理制度。考虑到本项目技术复杂、覆盖面广,为保证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各试点省(区、市)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遵循国家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日常运维管理制度、系统监控管理制度、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应急处置制度等。
(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建设效益。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加强资源配置方式的研究,采取多种配置方式,努力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新增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五)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招标采购。各省(区、市)卫生、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购买品目、规格和数量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招标采购工作,并将采购结果报卫生部、财政部备案。
(六)注重实际应用,加强技术培训。要对技术骨干进行系统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受训者成为系统运营管理的核心力量。要针对业务骨干进行系统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受训者成为系统的熟练使用者。
四、项目执行进度
项目于2011年12月底前完成。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更改用途,不得挤占、挪用。
(二)卫生部将按照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
(三)项目完成后,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于2012
年1月底前将项目总结和评估考核结果报卫生部、财政部。
抄送:财政部办公厅,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重庆市、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局。
卫生部办公厅
2010年12月10日印发
校对:金玉军
第二篇:项目3文件及文件夹管理电子教案doc
项目三 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与操作
【项目导入】
现在,计算机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文件已经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是Windows XP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熟练进行文件、文件夹的管理,常用文件的建立等操作,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功之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制作,使学生能建立常用文件结构,创建各种常用文件,进行各种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重难点】
一、文件目录结构的创建。
二、常用文件的创建。
三、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创建文件夹
(1)在D盘下建立“张华”文件夹。
(2)用同样的方法,在“张华”文件夹中新建名为“计算机基础”、“班级”、“社团”的子文件夹。2.创建文件 知识点:
明确“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文件是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集合的名称就是文件名。在WindowsXP上,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以文件的形式出现,文件名称为存取文件的依据(按名存取)。文件名是操作系统区分不同文件的唯一标志,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文件名是用户定义的,最多可以由255个字符(1个汉字可看作2个字符)组成,在文件名中不可以包含以下9个字符:、/、:、*、?、“、<、>、|。命名最好做到见名知义。扩展名用来表示文件的类型。默认情况下,文件扩展名被隐藏。
当前自己计算机系统扩展名显示还是隐藏?
如需显示扩展名,可通过以下方法完成: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菜单栏“工具”|“文件夹选项”命令;单击“查看”选项卡,然后在“高级设置”中取消“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的勾选项。
(1)在D盘下新建名为“班级记事.txt”的文本文档。(2)在D盘下新建名为“班级合影.bmp”的位图文件。(3)在D盘下新建名为“毕业论文.doc”的Word文件。(4)在D盘下新建名为“成绩表.xls”的Excel文件。(5)在D盘下新建名为“军训汇演.ppt”的演示文稿。3.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1)将D盘下名为“班级记事.txt”和“班级合影.bmp”文件移动到“张华”文件夹下的“班级”子文件夹中。
(2)将D盘下名为“毕业论文.doc”、“成绩表.xls”和“军训汇演.ppt”文件复制到“张华”文件夹下的“计算机基础”文件夹。
(3)将D盘下“毕业论文.doc”、“成绩表.xls”和“军训汇演.ppt”文件删除。(4)将“计算机基础”文件夹下的“军训汇演.ppt”文件重命名为“军训风采.ppt”。(5)将“计算机基础”文件夹下的“成绩表.xls”文件设为隐藏属性。(6)将D盘下“计算机基础”文件夹压缩打包成rar的形式。(7)查找C盘下文件名以“a”开头的所有类型的文件和文件夹。
二、操作练习
小张刚应聘到一家公司担任文员,根据要求,她要为部门建立一系列电子文件并进行整理。
1.在D:建立“销售部门”文件夹,在其下分别建立“工作”、“娱乐”文件夹。2.在“销售部门”文件夹中建立如下文件。(1)建立“客户联系方式.txt”文本文档;(2)建立“季度销售计划.doc”Word文档;(3)建立“商品销售表.xls”Excel文件;(4)建立“新产品介绍.ppt”演示文稿;(5)建立“部门聚餐.bmp”位图文件。
3.将“部门聚餐.bmp”移动到“娱乐”文件夹。4.将“客户联系方式.txt”、“季度销售计划.doc”、“商品销售表.xls”、“新产品介绍.ppt”复制到“工作”文件夹中。
5.将“销售部门”文件夹中的文件删除。6.将“工作”文件夹重命名为“工作资料”。
7.将“客户联系方式.txt”文本文档的属性设置为只读属性。
8.将“工作资料”文件夹打包成rar的形式,方便发送给各销售人员。
9.查找C盘下文件名第三个字符是“m”的所有类型的文件和文件夹。10.将“销售部门”文件夹重命为自己的机器号和姓名,如“06张华”,然后压缩上交。
三、小结
本项目从文件目录结构的创建,进一步进行各种常用文件的创建,然后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了操作,最终完成了这一项目的制作。
该项目的制作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公司及日常生活中对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操作和管理,对自己的计算机文件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