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炮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甚至都不是正片部分,只是一个片头,便是压抑悲伤的黑白影像。应该都是那时记录下的新闻照片,见过无数次的清末贫民麻木空洞的眼神,如丧家犬般在街头东倒西歪,而身侧尽是血脉相连而又冷漠不已的看客。
但是此时,秋瑾,那个戴着枷锁,纤细却坚强的背影,却从层层蠕动的黑影中,步步踏血而来。带血的脚印,那是试图唤醒国人的警钟,那是以血荐轩辕的契约。
中国,我要用我的一切,来换回和你的尊严与共和!革命的浪潮,已然开始翻涌。
广州黄花岗起义,72条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在炮火和灰烬下。仅仅是在前一天,他们仍是笑闹着在海边奔跑的年轻人,拥有朝阳般的活力,火焰般的热情。他们坚信,孙中山先生将带领他们,带领他们的祖国走向新生。他们也坚信,哪怕自己不能亲眼看见,哪怕自己因此丧命,终会有后来人,踏着他们热血沁透的土地,走向那个光明的未来。
而实际上,他们早就怀着必死的决心了。藏在衣服下的《与妻书》《诀别书》,在墙的拐角后那双惯执笔墨的手上托着的炸药,那血肉模糊的年轻的面容,还有中山先生那句“你们的孩子,为了你们死了。”没有宏大的背景音乐,没有刻意的煽情大哭,但是却是生生逼出了多少人的眼泪!
后来,在幽兰的屏幕中,他们的尸体被投入其中任其沉浮,接着又是压抑的黑白镜头,映出失去心跳的躯体被随意遗弃在沙滩上,我想,每一名观众都能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了。那是我们的兄弟啊!他们为了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我们又怎能不拼上自己的所有,去完成他们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我们仍记得,在1911年,在10月10日的那个不安的下午,武昌打出了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那声枪响,点燃了人们对清王朝、对那时祖国恨之切、爱之深。
祖国!请你睁开你浑浊的双眼看清这个世界!封建帝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你需要勇敢的去改变自己!
祖国!请让我们为你燃尽束缚住你的黄金枷锁,腐朽的清政府早已不是你的天子,我们需要一个更加清明共和的政府来强大我们的国家!
祖国!请原谅我在你胸口打响的枪声,我们需要有一个声音,来换醒沉睡的国人,来向世界宣告,我们永远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炎黄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中华。
在武昌,被革命信念点燃的新军早在9月就已开始策划起义,却未曾想在10月9日遭遇泄密,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漏,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危难之际,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以勇者无惧的信念向总督府开火,向腐朽的旧制度开火。经过一夜激战,终于,当黎明到来时,起义军终于赢得了胜利,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取得了这辛亥革命第一潮的胜利。
受到武昌起义的鼓舞。长江沿线传来许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画面上,古铜色肌肤的纤夫推动竹筏,“湘西光复”“广州光复”的字样是那么激动人心。而后面光复南昌,阳夏之战的画面上,那看似轻描淡写的伤亡人数,却无一不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这场革命,沁透了多少年轻的热血,堆积了多少稚嫩的白骨。那名在锯腿过程中死去的年轻革命军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他无名无姓,在这战场上用自己的身躯去搏革命的胜利。每一名长眠于革命战场上的战士的灵魂,都在此刻,刻骨悲伤万分崇敬的眼泪滴落在无名小兵的脸上时,得到慰藉。
后来看到黄文和孙中山的争执,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他们都明白袁世凯是狼子野心,但孙中山仍坚持让位给逼退清廷之人。因为他知道,也许袁世凯不是一个合适的大总统人选,但是他是目前唯一能彻底推翻清廷结束帝制的人。我想,那时的国父心中也是暗自堵了一次,赌以后的共和党人一定会取代袁世凯这个“假皇帝”,为国家带去真正的民主共和。
虽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仍有其强大的惯性。虽然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在甲午战争后就不断尝试用武力推翻满清王朝,但直到20世纪头几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争议仍难分高下,通过立宪改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主张仍大有市场。而当年孙中山引发的这一场辛亥革命,到底是让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以至于之后的数次复辟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
第二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观《辛亥革命》有感
姓名:钱剑萍
学号:2010514110 院系专业班级:医学院基础医学
系10级(4)班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我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此,我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从而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并肩战斗。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
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
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电影精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这对我们今天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他们的精神轨迹通过一部大众化的电视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今天观众面前,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文艺创作的一个重大成果。
这部电影同时帮我们普及了历史知识,此外可以看到影片中很多可能与他同龄的革命先烈在年轻的时候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革命精神,如何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我们今天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影创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我们党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历史,小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益求精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观众提供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以实际行动来振兴中华,强我国家!
第三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模版)
《辛亥革命》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学校、教育局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我们再次进一步了解了这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想起辛亥革命,我们回到了一个世纪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省份的独立,在孙文的领导下革命最终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的描述了当年动荡的历史。辛亥革命诞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资产阶级萌芽与日益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共存的时代,电影把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义做了生动细致的阐述。电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看完《辛亥革命》,我们倍受鼓舞,深知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心志,懂得团队配合、精诚团结的真谛,富有辛亥革命推陈出新的胆识,学会创新,努力前行,把团队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好。回首过去,放眼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铭记那些革命先驱。我坚信,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并默默地指导我们一直前行。
第四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观《辛亥革命》有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电影精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这对我们今天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以及像杨度这样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轨迹通过一部大众化的电视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今天观众面前,展示在今天的知识分子面前,展示在今天的青年面前,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是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文艺创作的一个重大成果。电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精神写辛亥革命,同时这部剧的这批演员,确实是在屏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们今天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影创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我们党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历史,小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益求精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观众提供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经过这次的起,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并肩战斗。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就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至今日我们则应抱着“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前进”的崇高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国家建设,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前人的声音再次激励我们为了中华之振兴而前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祭奠辛亥英魂,以实际行动来纪念辛亥百年,更要以实际行动来振兴中华,强我国家!
第五篇: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辛亥革命距今已是过去了105年。电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仿佛看到了革命中的热血、悲悯之情,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辛亥革命的那段历史斑驳而厚重,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大义而置生死于度外,他们的鲜血和身躯铺就了革命成功之路,电影的每一个段落里都蓄满了纪念与缅怀的情调,这部电影,就是向辛亥革命致敬。
“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秋瑾昂起头,毅然决然走向刑场。沉重的枷锁根本无力使她低头,握紧的双手决不会向腐朽封建势力松拳,黑压压的脚链拖在泥泞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却是义无返顾的。囚链一环扣一环,扣得越紧,封建社会的愚昧愈发显得深不可测。捧着与两个儿子的合照,深深叹息流下两行清泪,这是母亲对你们最后的钟爱。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让她在这一刻由衷地感到凛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些赴死的革命战士们不是没有家人,却还如此从容,只为这天下人的家人。
还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的林觉民在影片那一段落有壮烈的出场,他留下的那篇著名的《与妻书》100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内容让人潸然泪下,与妻“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复杂的感情,对妻子的深情、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责任忍受着悲伤,忍受着无限的不舍,与爱妻永别,献身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事业。其爱情之伟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情韵浓厚的家书却又是离书,令人怆然涕下。
“既覆清,复灭袁,诚格金石,义贯日月,功被生民,名垂青史”,这句话原是80多年前,上海《中华新报》铭赞黄兴先生的语句,但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赞扬辛亥革命中所有的仁人志士也不为过。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不能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的历程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人民的利益,去捍卫人民的尊严。
《辛亥革命》作为一部百年辛亥献礼作品,影片中不仅忠实再现了诸多历史人物,更将辛亥革命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场战役以黄兴、徐宗汉等人为核心,进行深度刻画,把辛亥革命这一宏大的主题以全方位的动态视角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