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

时间:2019-05-14 01:2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

第一篇: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

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

摘要:瓷器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品之一,通常是将黏土烧热变硬而成的器皿和工艺品。龙泉青瓷就是浙江龙泉人民利用地理优势和智慧所制造的瓷器珍品。发展龙泉青瓷文化,不仅要继承传统工艺,而且需要吸收现代先进文化理念。本文将从汲取传统工艺精华,弘扬龙泉青瓷文化;革新设计理念,打造青瓷品牌文化;创造独特的陶瓷艺术造型,做好外包装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健词:全球化文化语境;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传承;拓展

1前言

龙泉青瓷兼具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艺术历史悠久,在世界享有盛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民就烧制出了美观的青瓷。南宋时期,龙泉窑日益兴盛,龙泉青瓷透明如镜,光亮莹润,明彻如冰,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工艺的发展,龙泉青瓷制品更加精美。基于全球文化语境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必须重视继承传统工艺,革新设计理念,创新陶瓷艺术造型,提高龙泉青瓷制品的审美价值。

2汲取传统手工艺精华,弘扬龙泉青瓷文化

让龙泉青瓷制造工艺在全球化语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汲取传统手工艺精华,研究龙泉青瓷发展史,继承不同时期的青瓷制造经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民就运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自然条件,汲取瓯窑、越窑和婺窑的陶瓷制造工艺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皆为灰胎青黄釉,莲瓣碗、鸡冠壶和鸡首壶等青瓷制品呈半透明状,由黄色、绿色和青色三种颜色的铅釉组成,所制陶器上往往绘有美丽的花朵和精美的图案,凝聚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

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青瓷制造工艺日臻成熟,出现了淡青色釉,釉药已发展成熟,烧制温度充足,所制青瓷质地坚硬而薄,线条流畅,杯盘、碗碟、酒盅、瓶罐等青瓷器皿使用也极为普遍。而且,北宋龙泉窑所制造的瓷器底足满釉支烧,釉色呈天青、粉青、卵青、天蓝和月白色等,工艺精湛,色泽高雅。民窑所制造的青瓷主要包括杯、盘、碗、壶、洗、盏等日用品,具有器型端庄,制作规矩的特点。酒杯与茶杯多为浅青色;盘的装饰较少,以粉青和月白的釉色为美;碗的典型特征是器身矮而宽,口大底小,胎的上下厚度相差不大,最为著名的有花口斜腹碗和莲花瓣纹碗;盘制作精湛,就传世品来看,有圆盘、花口盘、花瓣式盘、倭角盘和折沿盘等;壶多为倒流壶,长颈双凸弦纹,贴塑弧形柄,椭圆体呈瓜菱形,壶底中心有进水孔通体内,构思奇特;洗造型规整,制作精巧,有圆形洗、花口洗、花式洗和叶式洗等;盏基本造型为敞口、直腹,圈足矮小。在设计现代青瓷时就可以综合北宋龙泉窑日用陶瓷的制造工艺。

到了南宋,随着经济中心的南迁,青瓷设计又是一次新的发展,窑厂多达260多处,民窑所烧制的瓷器外壁多刻以简单的莲花瓣作为装饰,内壁往往刻有辐射状直线花纹,具有造型多样、注重装饰、刻花线条流畅、釉色莹润和开片密布等特点。不少青瓷碗中心大多印有荷花,内壁刻有协调、流畅的水藻纹。在此阶段,龙泉窑所烧制的日用青瓷有罐、盘、碗、碟、壶、杯、枕等,有的送于官府和皇室,也有大量的青瓷器出口国外。南宋龙泉青瓷刻花装饰此时也达到登峰造极,在盘碗内刻有萱草纹的极多,线条极为流畅。刻画水塘游鸭的更具匠心,亦有海水游鱼、莲花、缠枝石榴以及龙纹图案。此时的印花已兴起,盘内的缠枝莲荷、缠枝牡丹、龙凤纹饰美不胜数。民窑青瓷也讲究内外同刻,传承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就可以借鉴这种传统工艺。

另外,在继承传统青瓷手工艺时应注重突显瓷器的传统纹样设计风格,在传承南北朝的青瓷技艺时,所设计的花纹应简洁秀逸,色泽应该较为清淡,这样能够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文化。对于北宋青瓷工艺,纹样可以搭配莲花、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鸟鹊、牡丹、山水以及龙泉独特的美景,使画面布局更加清晰明快,又不失雄浑古朴。南宋文化较为清新、秀美,在传承南宋龙泉青瓷传统工艺时,应重视制造小巧、精细、玲珑的器皿,使青瓷纹样的填色鲜艳而不失文雅,光润透亮。例如在为青瓷设计芝兰纹样时,将青瓷纹样装饰与刻花、印花、磁塑、浅浮雕等结合起来使用,使芝兰纹样更为逼真而美观。而且,要注意南宋青瓷花纹装饰呈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多为缠枝花卉。另一种是以较为舒朗的花纹为主题,只在陶瓷器物的口、颈或者底部饰以辅助纹饰,无论何种风格均体现出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浑然天成的特征。

3革新设计理念,打造青瓷文化品牌

北宋龙泉窑所烧制的青瓷盘极富艺术魅力,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变化多端的器型和优美的线条。不仅有常见的圆盘,也有花口盘、花式盘和折腰盘等。传承与发展龙泉青瓷民?g手工艺,不仅可以集合北宋青瓷盘的艺术造型,而且应该密切结合龙泉窑青瓷的胎体和各种釉色工艺。部分传世青瓷制品胎色呈沉香色、浅白色、杏黄色、深灰色与黑色,釉色呈米白色与米黄色,釉面光洁如同敷粉。此外,釉面出现裂纹原本是缺陷,而龙泉青瓷却有创新性设计,即以这种缺陷为装饰,用它来美化青瓷制品,这种创新拓展方案最为高超,不少青瓷制品的裂片大者如冰裂,小者如蚌,粗者如铁丝,细者如蚕丝。而且它还在裂纹填以颜色,使其呈现出金色或者红色,故有“金丝铁线”的美称。目前,如果传承这种设计工艺,就能够使青瓷釉色更为莹润,为青瓷器身设计不同的大小纹片,使其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美。需要注意的是,青瓷花纹的色调与釉的化学组成和熔融温度有关,为了使青瓷花纹装饰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釉的熔融温度不能太高,但是,透明度要更好,因此,要把握好釉灰的用量,釉灰过少会影响青瓷花纹的色彩效果,过多就会使花纹颜色发灰甚至发黑。

元代创烧出了著名的釉里红瓷器,推动了青瓷制造工艺的进步。釉里红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划、凸贴、雕塑等,绘画方法包括双线勾勒和渲染,构图有简有繁,绘画山水人物多运笔简练。渲染或于轮廓外涂染,形成釉里红地留白纹饰,或于刻划线内施红,也有大片施红的,将釉里红与传统青瓷工艺相融合,形成了青红相应,青如柳色、灿若桃花。而且,釉里红除了白釉地以外还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使青瓷制品青中泛黄,呈现出流光溢彩。而且,红色象征着吉祥与喜庆,传承与拓展龙泉青瓷文化,就可以结合釉里红瓷器制造工艺,创作寓意美好祝福的青瓷制品。

品牌是用于标明商品所有权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标志,可以是词组、字母、数字、图案、名称、产品的形状或者其他外观、包装或色彩组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品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设计高档龙泉青瓷品牌有利于提升龙泉青瓷的文化市场竞争力。打造独特的青瓷文化品牌,可以从色彩、造型、包装、纹样、品牌标志、风格等领域提升青瓷工艺品的视觉美。

此外,在设计青瓷造型时要注意保持传统的对称美和韵律美,使青瓷品的构图对某一点、某一直线或者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相互对应,以保持均衡的韵律美。在设计纹样色彩时,可以结合青瓷故有的特色、传统手工艺以及当代人对色彩美的追求,使用对比、调和、变化、统一以及色彩的寓意象征来搭配青瓷艺术品的色彩。例如先在高温烧成的青瓷上勾出轮廓,然后,在轮廓内填一层“玻璃白”,再用乳香油或者水调匀的色料在玻璃白上进行描绘与渲染,最后入炉烘烤。这样所烧制成的青瓷颜色会更加透明,质感光滑、柔软。如果在烧制青瓷时施入粉彩料,适量添加含有铅粉的玻璃白,就可以使青瓷胎体更轻,釉质莹润,底部釉色呈青中闪白,陶瓷内壁会呈现浅鹅卵青色或者白中闪青,花纹装饰渲染柔和,生动活泼,色彩更加鲜亮、夺目而自然,青瓷制品的审美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4创新青瓷造型,做好外包装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以青花瓷最为著名,这种瓷器以钴作颜料在白釉下绘花纹烧制而成,从传世器物来分析,青花瓷在元至正年间已经成熟,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制造技艺达到了更高水平,明永乐、宣德年间的瓷器所用青料大多为苏麻离青,这种颜料所烧制的青色常带有黑褐色斑点,因此,永乐、宣德年间的陶瓷花纹装饰画面渲染生动,酷似水墨画。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青料则改为回青,这种颜料蓝中泛紫,色泽浓艳,并且在瓷器烧制中,工匠多将青花与刻花、印花、磁塑、浅浮雕、没骨画法等结合起来使用,使瓷器上的花纹栩栩如生。在清代康熙年间,珐琅彩和粉彩传入中国,并与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使瓷器花纹装饰达到了更高水准。在创新与拓展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时,就可以吸收明清青花瓷的制造工艺,在器具上绘制梅兰竹菊、荷花、鸳鸯、喜鹊、牡丹、蝴蝶、鲤鱼等图案,配合中国书法与古诗词,并综合使用刻花、印花、堆塑、浅浮雕、剔花、镂空、磁塑和没骨画法等技术全面提高现代青瓷制品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使青瓷制品具有多样态的美感。例如在设计一套青瓷茶具时,不能给茶壶和附带的几个茶杯绘制一模一样的图案,应注意描绘牡丹、梅兰竹菊、荷花、茶花、鸳鸯、翠鸟、喜鹊、蝴蝶、锦鸡、鲤鱼、风筝等多种不同的花纹,配合相应的中国书法艺术与诗词(如为装饰有兰花纹样的青瓷配以郑板桥?《题画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以此集中体现青瓷手工艺的传统文化美),也可以设计不同造型的青瓷茶杯,使整套茶具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此外,传承与创新龙泉青瓷手工艺,理应适当打破标准化与批量化的要求,赋予青瓷制品以现代文化内涵,使其能够满足现代文明生活的精神情感追求,突破传统固有的设计造型,创作不同形态的青瓷制品,使青瓷工艺更加具有多样态的美感,不仅可以在青瓷用品上绘制象征传统文化的花鸟虫鱼,而且要将现代文化符号融进图案中。例如在日用青瓷器皿上绘制奥运会吉祥物、市树、市花、现代语言文字或者描绘各种当代民俗风情画与都市写意画,为陶瓷用品赋予新的文化理念。在烧制青瓷时,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工艺,予以合理的创新与融合,在青瓷工艺中借鉴珐琅彩和粉彩工艺,用双勾填色法和一笔点化法来描绘青瓷花纹,并精心为花纹沟边填色,使青瓷花纹装饰更为鲜亮、灵秀和飘逸,纹样的画面也更加富有真实感和立体感,色调柔雅而明朗。

另一方面,?τ诘贝?商品来讲,包装是一种艺术和内在品质,也是商品的外衣,传承龙泉青瓷艺术,也需要做好包装,为主流青瓷品配以完美的包装艺术,例如为古今文化结合的茶具、酒器、花器和食器搭配富有文化气息的外包装盒,在盒内附以证书和详细的说明书,阐明龙泉青瓷的文化价值和民间手工艺技术,以此有效促进龙泉青瓷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且,古代龙泉瓷器的纹样都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在编撰说明书时,可以结合这一点对青瓷的花纹寓意及其内涵予以解释,例如将装饰有芝草与香兰纹样的青瓷描述为:清朝广泛流传“芝兰之交”的佳话,清新、秀美的青瓷兰花纹装饰主要是用以传达君子不同流合污、不慕荣利的品性,表达了“芝兰之交事事见喜”的美好祝福,体现了文明、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不仅有助于推动龙泉青瓷包装工艺的创新,而且能够促进青瓷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龙泉青瓷是浙江龙泉人民利用地理优势和智慧所制造的瓷器珍品,基于全球化文化语境,创新与发展龙泉青瓷文化,不仅要继承优秀传统工艺,而且需要吸收现代先进文化理念,设计高档龙泉青瓷品牌,做好青瓷工艺品的外包装,促进青瓷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此全面提升龙泉青瓷的文化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2018年清明节前一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专业的13名师生,前往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参加“油菜坡苏系家族2018年清明大会暨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此次论坛由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和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办,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此次活动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由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调查保康县店垭镇油菜坡清明节民俗活动;一是家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主题研讨。

4月4日下午到达马良镇,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调研组和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在苏家花园交流了论坛情况,商讨了清明习俗调研事宜。4月5日上午,调研组到达论坛会场,油菜坡苏家文化广场,该广场位于苏氏先祖苏必刚之墓旁,占地面积大约300平米,由舞台部分和其他三面传统的镂空围墙组成,舞台正面墙上题有“同心同德,同根同脉”一副楹联,充满温暖与向上的亲和感。这个2018年春节前刚刚完工的文化广场在青山翠竹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庄严。当天虽然下了点小雨,但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参加活动的苏系族人及乡亲朋友们络绎不绝,红色遮雨帐篷下的4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秩序井然。一阵唢呐锣鼓吹打过后,苏系家族议事会常务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教授作为论坛的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他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并不是每个好日子都需要艳阳高照,都需要万里无云,都需要阳光灿烂,有些日子是需要下点小雨的,比如今天。今天是清明节,是祭拜先祖的日子,有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所以在这样的时节下点小雨,才显得我们对先祖的一片诚心;有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前一段时间,油菜坡经历了干旱,现在正需要雨水的浇灌与滋润。杜甫还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天的这点小雨,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好雨。所以,我们应该欢迎这点小雨,感谢这点小雨,珍爱这点小雨。”晓苏老师朴实而生动的开场白,加上他那一贯幽默的口吻,一下子把大会带进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

保康非遗项目沮水巫音吹打乐《火炮喇叭迎宾曲》,以热烈欢快的乐音把论坛迅速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主持人介绍了与会的专家、领导、嘉宾及本族重要人物之后,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会长苏安发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接着,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宪教授为“华中师范大学鄂西北家族文化调研基地”授牌,并发表了既有民间趣味又有学术意蕴的讲话。他首先指出家庭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强调了家庭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表示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作为文化部表彰的全国首批非遗研究中心愿意与油菜坡苏系家族一道,共同探讨家族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等问题。

本届清明大会议有三个重要内容,一是举行集体祭祖仪式,二是听取家族情况报告,三是表彰先进人物。在三大内容之中,有机插入民俗文艺表演,有歌有舞,有吹有打,有说有笑,程序安排张驰有致、宽严有节、静动有序。

上午十时,作为会议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祭祖仪式,在会长苏安发先生的主持下中拉开帷幕。首先他挑出油菜坡苏系家族第九代、第十代、第十一代传人共三位代表上台手持大香,然后由云台师鸣号三声,之后所有族人依次列队前往先祖苏必刚墓冢前参加祭拜。苏安发先生说,清明祭祖是为了缅怀先辈创业之艰辛,感恩祖上之功德,所以特举行大典,首先请三位后人向先祖之墓上大香,之后他们在摆放了各种祭品的墓前进行了三跪九叩大礼,按照民间传统,并向先祖敬酒,烧纸钱,随后参加祭拜的族人们在主持人的口令下向祖坟行三鞠躬大礼,以告慰先祖,然后祭祖仪式在鞭炮轰鸣中结束。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情况报告是个重头戏,报告人是副会长苏顺敏先生。他先总结了家族值得表扬的十件大事,接着批评了三种不良现象,然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十件大事主要涉及到文化建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勤劳致富、无私奉献、添丁加口等方方面面。家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越来越富了,人却越来越懒了;二是收入越来越多了,人却越来越抠了;三是政策越来越好了,人却越来越怪了。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人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家族报告作完后,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正国先生代表专家对报告进行评点并发表指导性讲话。他指出,这个家族报告是体现乡村文化生活的幸福报告,反映家族文化振兴的经典报告。孙教授还总结了油菜坡苏系家族活动的三个经验:1,形成了“同心同德,同根同脉”的家族文化观念;2,形成了以晓苏教授为代表的家族精英群体,这个群体让苏系家族更具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3,形成了以店垭镇地方政府和家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中国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计划的经验模式。孙教授精彩的点评获得了与会代表和族人的一致赞同,赢得了阵阵掌声。孙教授点评讲话之后,族人代表苏顺勇先生对报告发表了感想,并对清明节的意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阐释。

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为了家族兴旺与发达,还特别设立了先进人物奖,其中有四个奖项,一是杰出人物奖,二是创业人物奖,三是孝顺人物奖,四是进步人物奖。颁奖仪式十分隆重,有授奖辞,有奖证,有奖金。本届获奖者分别是苏顺丽女士、苏安菊女士、苏红羽女士、苏顺朝先生。有意思的是,此次前往油菜坡参与调研活动的王星虎博士、王金黄博士、雷娜博士和钟高翔博士,都有幸担任了颁奖嘉宾。奖证奖金颁发之后,孝顺人物奖获得者苏红羽女士还代表获奖者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

清明大会与民间论坛除了族人和当地百姓自编自演的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众多节目以外,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的青年学者们也表演了精彩的歌舞,为活动增添了喜庆而浪漫的气氛。袁渊博士的女高音独唱,果海尔博士的新疆维吾??族舞蹈,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赢得了春雷般的掌声。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保康本土的民间说唱艺术,包括快板书、花鼓戏、五声子等。这些节目让整个会议笑声不断、掌声不息。大会最后在《中华是个大家庭》的欢歌劲舞中圆满落幕。

大会结束之后,我们?A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调研小组还对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相关参与人进行了专访。其中,我们从八十二岁高龄的苏天铨先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油菜坡苏系家族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先生的后裔,这个支系的进山祖是苏必刚先生,其原籍安陆府荆门州,四百多年前从钟祥进山到此安家乐业,由此该地取名落家岭,后因大集体时代连续多年满坡油菜而得名油菜坡。从先祖落户至今,这个支系已有十三代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每到清明前夕,族人都会来此缅怀先祖,只是早期的祭祖活动没有现在这样隆重,当时主要在每个家庭内单独进行,除了烧纸、放鞭、磕头以外,主要是对遵守家风家规的先进人物进行宣扬,对违背家规家约的人进行惩罚。苏天铨先生说:“进入新时代以后,习主席强调文化自信,号召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家族便成立了议事会。因为有议事会的领导与组织,我们的清明祭祖活动便越来越隆重,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在整个保康县,我们家族的清明集体大祭祖是最先开展的,后来影响很大,其他不少家族也开始了清明集体祭祖活动。”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清明大会还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店垭镇党委书记王培涛先生当天亲自到会并全程参与论坛,而且还发表了讲话。他说,店垭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苏系家族文化建设,并积极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因为,优良的家族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雷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

第三篇:论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建立与民族中心主义的防范

论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建立与民族中心主义的防范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而且给各国的政治、文化发展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中华民族文化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下,我们必须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应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华民族能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一个民族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使本民族文化振兴和发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此外,我们一方面要弘扬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民主中心主义,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民主中心主义是必须摒弃的一种错误思想观念。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华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民族中心主义

【正文】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理论最初虽起源于经济领域,但其影响却大到涵盖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是一个不可逃避也不可逆转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的国家,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建立民族自信,怎样防范民族中心主义?本文就这些问题在此略陈己见。

(一)全球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中华民族文化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全球化浪潮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某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观念表达。如果一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被改变,那么,作为上层建筑文化也必然会随之改变,经济全球化决定了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是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而且也带动了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观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学艺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交互碰撞,促成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观念意识的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和相互转化,从而在文化发展方面呈现出某种同一化趋势。随着全球交通的更加便捷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的交往日益密切,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使各国文化消费种类、文化消费时尚、文化价值观念日趋国际化,这有利于各国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从根本上推动文化产业韵快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是全球文化产业的龙头,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也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良好机会,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以产业化形式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瓷器、丝绸、大熊猫、毛笔字、孔子学院等这些“中国式”产业的国际化都体现了文化全球化为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中国文化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各民族文化,融汇百家,博采众长,使文化更加现代化,多样化。

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又给中华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1-

传统思想观念和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显现,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其文化强势,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由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有优势,使得依托网络传播的文化交流失去了对等性和相互性,变成了不对等的和单向的渗透,从而使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文化认同困境产生。伴随全球化而被推销到全世界的不仅仅是牛仔裤或美国大片等实体商品,同时还有这些产品所附带的美国文化。这会削弱中国的文化基础,使输入西方文化的地方出现了文化的混乱,表现为目的的丧失、道德的冷漠、暴力的嗜好和传统的破裂。面对美国影视文化不停顿的狂轰滥炸,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扭曲,甚至遭受一场严重的劫难。文化的侵略扩张使我国社会变得极度脆弱,抹杀我国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或文化身份。

(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挑战的根本措施:民族自信的建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此外,我们要学会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更加丰富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同时,我们应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与其他文化共建当代的世界文化。但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最根本措施还是民族自信的建立。一个民族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不仅关系着民族文化本身的振兴和发达,而且关系着整个民族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世界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国防力量等硬实力积累的结果,而且也是文化、教育、心理等软实力发展的结果。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更加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把文化看作仅仅是从属于经济的附属,更要把文化看作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赋予更加重要的地位。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华民族以举世无双的生命力,创造了五千年之连绵不断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文明。我们要以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忠实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着眼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创新,积极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作为后发展中的中国,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仅仅有利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的物质层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政治制度、道德思想、价 值观念等文化层面的冲击和挑战的风险。

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先进文化,激发创造活力,我们就一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以“既富且贵”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中心主义需防范

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①广义上说就是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美国社会学家孙墨楠(William Graham Sumner)给它下的定义是,“以其个人所属群体为一切事物的中心为出发点来看待事物,对其他所有群体则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分成等级„„每个群体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社会习俗是恰当的,看到别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就会嘲笑。”总之,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偏爱本群体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标准,用否定的态度,否定或贬低其他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所有文化及其成员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族中心主义,人类学被认为是一门民族中心主义最少的社会科学。

以前,由各种族形成的各个文化群体之间由于地理的隔离,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甚少,不同文化之间无法客观地相互认识和评价,就产生了这种有自大倾向的民族中心主义。

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民族情感是一种纽带。这种纽带通过扩展个人活动领域,使权力有可能加强,并通过设立明确的理想来扩大合作的群众数量。这种情感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但是,这种情感无论在各处都表现出对外有一种攻击性的偏执,极其强调和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由此,民族中心主义产生。也就是说,对它族的歧视没有任何理性原因,只是一种情感,赞扬本族的优越,以激起成员的团结。这种情感如果过度,就可能引起群体间的冲突。

防范民族中心主义应做到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和胸怀接纳世界各种不同文化。要认识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一切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各民族文化在价值上是相等的。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思想观念。

【尾注】①民族中心主义定义出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李素萍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陈海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须三——文化生活

第四篇: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

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非遗视野下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古事音乐

论文摘要:“非遗”视野下展开的对民间音乐之传承与保护的探讨,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山东新泰大谭村“古事音乐”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音乐,引起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随着现代文明影响的逐渐深入,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音乐品种濒临灭绝的边缘。在此背景下,对民间音乐进行普查并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具体策略之意义重大,抢救与保护人类的民间音乐遗产,以维护民间文化生态平衡。

一“古事音乐”概况

大谭村位于山东新泰市果都镇境内,由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枣强县谭氏居民迁入此地聚居而成现在的村落。所谓“古事音乐”,即该地区群众对秧歌音乐的统称,称“秧歌队”为“古事队”。秧歌最初是一种纯粹的歌唱形式,后发展到独立的民间歌舞表演。音乐一般有小场演唱、打击乐和吹唢呐等部分组成。用到的乐器有锣、鼓、二胡、唢呐等。内容以歌颂太平、扬善惩恶、儿女情长为主。由于各地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其表演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

笔者曾就“古事音乐”的起源问题,探访过当地居民。据本村民间艺人谭西风(1929-,田野调查中主要采访对象)叙述得知,从其爷爷的爷爷就有传唱,曾为县令表演过。这些话虽不具有确定性,但可以说明当地“古事音乐”存在之久远。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现只能就所掌握的资料对“古事音乐”的产生作一推测,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可能:

其一,陕西甘泉县出土的宋金时期的浮雕砖刻距今已八百多年,本村村民为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枣强县迁入,所以推测当地“古事音乐”有可能是祖辈从山西老家带来的。

其二,新泰地区民俗音乐形式多样,方圆几十里有大洼独杆跷、谷里逛荡灯等,其他村的“古事队”也相当活跃,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大谭村的“古事音乐”主要以“边关调”为主,与大洼村的名字一样。史料记载大洼村的“古事音乐”至少产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如果二者之间产生横向影响的话,那么大谭村的“古事音乐”也应至少在此年代出现。

其三,从其传承来看,据谭西风叙述,在解放前有谭志星、谭志风、谭志全、谭献昌、谭献信等人会唱“古事音乐”,不过他们只能唱出各个角色中的部分唱段。能够确定师承关系的是谭献信(谭西风之师爷)一支,谭献信出生于咸丰九年左右(具体时间不详),所以推测在这个时间里,“古事音乐”已经产生。

由以上推测可知,虽然“古事音乐”产生的'具体时间尚不可考,但其渊源确已久远。

二“古事音乐”发展现状及分析

“古事音乐”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据谭西风讲述得知,那时的人们都盼着看“古事”、玩“古事”,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三五段;如今虽也玩“古事”,但只剩下一种形式了,全是在走、舞,而根本没有唱段了。例如,大谭村“古事音乐”之《边关调》共分花船、女驴、男驴等角色传唱。男驴角色所唱《边关调》属该地民乐中较有特色的部分,共分24场,加上“走场过寨”可演唱一天一夜。遗憾的是,如今的“古事”中再也见不到如此丰富的传唱了,音乐部分也只有乐器演奏,演唱的越来越少。“古事音乐”的发展堪忧,日益衰落,面临后继无人之状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民间音乐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化如同自然生态环境,在这一环境之下繁衍、生产了不同的民间文化之树和果实。如果这一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文化将会凋零、失落,这正是文化的生态性。随着高科技和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到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底层社会对物质的追求高于精神的享受,民间音乐的生态环境面临失衡的状态。

第二,传承方式的局限性。民间音乐大多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传承,很多东西在流传过程中变异、消失,这是民间音乐自身传承的局限性所致。大谭村的“古事音乐”也同样避免不了这样的局限。

“古事音乐”的发展濒临灭绝,为了丰富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应大力提倡对诸如大谭村“古事音乐”此类的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

三、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大谭村的“古事音乐”在民间音乐中看似不出众,但在音乐形态、精神内涵中则透露出一种内在美。她独具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审美总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采取有利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首先,让民间音乐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教育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将民间音乐纳入教学内容,在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为音乐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充分发挥民间自身力量,对优秀的民间艺人传承行为给予物质奖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完全依靠政府行为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民间自身的力量。既然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那么最好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就是还原于民间,充分依靠民间力量,通过民间艺人以及民间组织来进行传承。同时,政府应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措施来激励他们。

再次,健全保护机制,落实对民间音乐保护的政策法规,借鉴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开发、引导市场需求。

最后,注重宣传、营造氛围,提高人们对民间音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虽然现在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多样,但是如果能借节日、庙会之际,将“古事音乐”此类的民间音乐做大,也不失为一种应时之策。

以上仅是笔者通过对大谭村“古事音乐”田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而总结出的保护对策,当然,对民间音乐保护的具体策略也并非笔者所能概全,这需要众多有识之士来共同探讨,在此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新泰市文史资料,新泰市文史办公室.[2]《抢救民艺》,潘鲁生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3]《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唐家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第五篇:桥头堡战略中的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下)

桥头堡战略中的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下)

杨大禹

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四、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

对于我们建筑上的一些专业思考,要在这个期间,有这么多民族文化,要找到它的一些遗传基因,来把它有效的传承下去,这个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传递各个民族历史文化遗传信息的单位,这些建筑文化遗传基因在民族传统建筑之中,是真实的反映了多元的文化观、生态观和道德意义,影响和决定着这个民族建筑及其文化的传承、变异的历史走向。所以怎么来研究寻找、借鉴、传承?这个是我们从这个专业学科的一些考虑。

(一)相关的理论

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我们所谓的传统基因,实际上就是一个储存。把过去世世代代的一些道德知识传到现在,我们通过某种程度的修改,再往下传,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观念的流传,这种流传是通过符号、语言、形象、概念再通过学习、传授、教感、模仿、启示来完成的。所以这些个传承,我们为什么去调研发掘,从民间发现这些智慧,找到这些传承基因,也就是为了把这些知识传承下去。不然有些东西,随着这种城镇化的建设,快速的建设,全部一推倒,什么东西都没了,最后只能去刨历史古迹,这儿原来是什么,那儿曾经有什么,那只能是文字上的。我们还是希望能真实的留存一些,子孙能够看到,原来祖先是这样做的,有这些遗存。

传统是决定建筑文化及其类型形成、延续、发展和停滞相对稳定的内在因素。优秀的民族传统所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民族自信力的表征。在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民族文化的力量源泉,而且传统和现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怎么来进行一些双向整合?同样的,我们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不能偏执、极端,因为传统价值模式是社会凝聚的基础,在采用新知识又必须改变传统价值体系,对社会的宣传来说,这两者之间怎么来平衡、发展,也要有一个利弊权衡,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里面保护和传承中来进行传统和现代的双向整合。

(二)特色城镇建设要遵循这些原则和策略

对于特色城镇的建设,从我们专业角度来看,要遵循这些原则和策略,因为既然是历史文化名城,不管是国家级的、省级的,要保护他,但是保护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动的。因为毕竟人生活在这个村子里面,他要提高它的生活质量,他一旦有钱,要享受城市里面明亮的灯光、技术设施、清洁的水、自来 1

水,然后道路比较整洁干净,这个是他的要求,甚至马桶等等。但是我们要去流传的是一种民族,这个村庄,这个居住的民族,一些民间智慧或者一些历史积淀,在保护的时候,应该是一种综合考虑。

1.动态的

我不是不准他动,他只要不涉及损伤的时候,你里面的现代化你照样可以用,空调相关的现代设备同样可以有。

2.整体性保护

保护不是只是保某一栋建设,也是一个村的整体保护,不然你说周边的环境都实行这种生存空间,你说那一栋建筑动不动?

3.原真性的保护

我把历史的一些信息,尽可能的少加干预,传承下来。至于说每个人去看,每个人有不同的取舍,不同的角度,但是他真真实实的就是一个东西在那儿。而不是我后加的,或者这个不好了,涂一遍彩,很多信息就不再了。

4.多样性保护

因为层次不同,肯定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层次都要保护。5.精品性的保护、居民参与性的保护

因为居住的人是他,他是主体。所以我们讲的丽江模式、腾冲模式,在推广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时候,这些模式是适合不同地域的,政策上的倾向跟居民自身参与的一些认知,在这里面是有用的,因为最终受益的是他。早年我们去丽江保护的时候,你想地震完了之后,问我们2万一个院子要不要?现在去2万块钱一平方租也租不到,关键之后你让他在城里面盖现代的,他觉得还不如传统的,他会自然的走那些东西。这就是参与,让他带来实惠,他就跟你的这些规划要求相吻合。保护下来,主要是利用持续性的发展,保下来是要用的,不是闲置的。

这个古城镇、古建筑、古文物是祖先的遗产,也是我们与历史之间的桥梁,把他传授给下一代,所以要保存这些物证,保下来之后,如果没有这些异常,我们只有空间和时间,我们的将来是建在过去,所以要保护好,然后让他重生、延续,再赋于他生命力继续传承下去。这个是结合上面的这些思考、理论,我们所做的一些探讨。

6.案例

(1)泸西县城子村

09年历史文化村镇,泸西的城子村也是要旅游开发,但是自身也有一些房屋毁坏倒塌,有一些安

全隐患,做一个是老村的维修保护,专门做了一个研究。同时在里面,房子倒塌之后不可能再建,要搬迁一部分,还有40多户,包括附近的,要建一个80户的新村,结合这个我们一个是老村维修保护,一个是新村的建设都在做。

(2)石屏商业步行街

这个是一个石屏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因为城市发展,这边的路跟这边新区,中间要打通一个道。这个是从城市规划的要求来说的,我打通之后,这些建筑,过去一些供销社和没有特色的建筑拆除,拆除之后重新来建。因为老城里面人气比较旺,它的商业价值、各种综合效益,在建的时候,怎么来反映人、城市、历史、文化这些多元要素,在建筑规划里面我们是这样综合考虑的。毕竟石屏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他所包含的这些历史文化信息,怎么来结合现代的建筑来做。当时所考虑的,因为地形就这么一块地形,这条路是打通的,通过对地方的系统调研认知,采用的这种组合方式,当然这个是建筑专业上的,以前是规划上的一些要求,把它组合起来。最后建成这么一个街区,我们叫历史街区改造。

(3)姚安县光禄古镇

这个是02、03年做的一个,刚好地震,地震完了之后还有一些土司府,还有一些老的古镇的空间格局没有破败。再加上当时哪个产业集团给每户人家800-1000,让他自己去维修,有一些扶持,我们也做了古镇的维修保护,特别中间地震倒塌了一些行政办公的,把他腾出来,在保持这个土司府、精明总管府还有一些敬老院的基础上,开发一小片广场,让整个古镇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上面他是一个好的寺庙,要旅游的话,这个提升一下局部的环境。原来地震前的就是完了之后这些房子破破烂烂,我们再来重新维修加工,这是一种考虑。

(三)民族村镇的建设

在村镇建设方面,当时提出来三年要完成3.6万个村庄规划编制,五年要建800个乡镇文化站,100个自然村、示范村。这些是提出对于乡村这一级规划,要怎么来建设。

1.对策

我们针对这些要求,在谋求保护与发展相平衡的前提下,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村镇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总目标,应该满足下面的一些对策。

(1)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保护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和地域风貌特色,满足改善当地居住居民的生活条件,满足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然后满足防灾减灾和适灾需要。

因为现在的彝良滑坡、泥石流地震,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可以减免,但是有些灾害出来之后我怎么去适应他,也要有一些思考。这样的话,我们从规划建设前期就要有所考虑,从布局、选点,能预防避免的避免掉,实在避免不了的,真正灾害来了之后,我从建筑自身也好、规划自身也好,怎么去适应它,这个是我们也重点考虑的。

(2)满足当地发展文化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卫生保健、供水、能源交通这些基础设施。总的还是围绕提出居住环境质量,满足节能节地防污减排,降低建筑造价,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适应性的这些传统建筑技术进行建造。过去我们说他用夯土墙、用土坯墙,觉得他落后了,其实反过来看,那些都是一种生态的做法,可以重复利用、循环利用,那种低技术大家都可以用的,跟你现在必须要几级资质施工队才能建的不一样,大量的民房还是需要这种去建。所以这种适用性的地方传统建筑技术也是值得推广的。

(3)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说到这些乡村,为什么居民会喜欢住?确实他有很多的经济、耐久、建造方法简单,节能、节地、传统的这些优势,当然也有他很多不足的缺点,比如是质量差一些,功能不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会差,跟现在的生活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在没钱的前提下,很多当地的居民还是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来建造,他确实体现了这些优点。我们要来结合这些个有用的,把这些持续发展观念落实在这种地方传统民居建设上来,围绕节能、节地、防污减排来做,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民房,但是真正做下来,并不比建一个教学楼、办公楼容易。做了要了解他,肯定要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最后怎么来降低成本、提升质量,节地节水节材这些要求。这样的话我在整个新民居建筑设计中,这些适应性的低技术应用一些思考,被动式的节能设计、生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防水、环保的、文化的,这些都是在看似一小栋民房,但是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充分思考的。

比方说我们在给滇西德宏州,他的有些村落更新改造最后都要拿经济来算,我盖这个房子三万、五万盖起来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是十万、八万我就盖不了。就是这样的综合性思考。

这个是景颇族的,传统的是这样,新建的怎么来考虑,结合起来。但是作为景颇族,每年有很多的民族传统节日,不管是大村庄、乡镇还是小的村落,这个广场可能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现。

我们在昆明这个苗族村,还有泸西县城子新村规划里面,也是结合这种特殊的地形,这个居住的主体,还有一些现代生活的需要,作为一些新民居、新农村的建设思考。这种坡地建筑,跟它的这种土掌房坡顶的结合,那么每家每户的生活空间、居住空间还有它的一些院落怎么结合起来,然后建筑跟山地环境的结合。

同样在新农村新民居里面,这样一些标准化设计,我们也做了一些标准图,像这种小康型、经济实用型的、旅游型的,每一种它都有。但是你不管怎么做,实际上从外观形态这些建筑材料,它还是要跟他原来的老村落,要保持一种整体风貌的协调,保持一些民族文化,一些建筑特色,在这些造型、材料空间模式的处理上,不会说盖了跟原来冲突很大,来了之后一看还是哈尼族,至于里面旅游接待也好、经营生活是完全可以有改善的。

(4)结构上、材料上的调整。

例如西双版纳这个村也是一个试点,当时是把它从城里面搬出来,这种干阑建筑过去都是用竹木,现在我们用其他老师的,小截面的异型柱,跟薄楼板结合,然后可拆卸的一些施工方法,这个房子不用了,这个柱子这一截可以吊装拿走,不像现在一些城中村改造都是敲掉的,都是低碳重复利用的一种思考。在这个小截面,可能按常规的结构计算,这个柱子400、500,这种可能200、300就够了,板可能是5公分,配件一少,投资少。但是从外观设计上,一些都是钢架屋顶,之所以做这种顶,其实也是民族共识,我这个民族就是这种样子。但是这些生活用水怎么弄?一开始可能没有做好,根据自然需要去改的,没法供水,但是如果真要做得好,其实太阳能板可以结合这些屋顶坡面,储水箱可以藏在里面,其实都有一些相应的技术来解决,这样的话,整体的建筑造型、整个的环境景观设计都是按照有序的设计或者理想的设置。

对于这种地域性建筑,我要彰显这种特色,从我设计理念上,这种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哪些方面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展示?实际上这个只是从理论上的一个支撑。我的设计理念,对建筑资源的地理条件、气侯、材料,这些民族的文化习俗,结合着我的建筑技术、建筑功能使用,充分展现这些地域特点。我们这种建筑设计理念其实也是不断进化,早年可能只是一种从基本的能够住得下,分得开,慢慢的要健康技术,什么是健康?物理量、化学量、生理量、心理量,这4个方面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到了98年、2000年提出的绿色建筑,国家有国家绿色的建筑标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绿色建筑在生活建筑、人、建筑、自然、社会怎么来协调发展,现在是持续发展建筑,也是从设计上整个社会的一个共识,不断的在进步。

2.设计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大原则下,我具体的是设计目标,要达到可持续,这些绿色的、健康的、环保生态的,人性、安全的、节能节地、地域民族的,其实统统都是作为达到持续的一些思考,包括前期给大家看的,哪些东西之所以好不好,是有历史的一些总结。

我们讲材料与建筑的发展和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做建筑设计,还要对这些技术设备材料有充分的了解,要展现这些地域环境的东西,怎么去找这些传承基因?可以统统从过去的空间形态、结构类型、构造、材料体系还有一些图腾装饰、室内装饰、室外装饰、环境特色去展现,这个是我们作为建筑设计要考虑的。

(1)苏州博物馆

比如说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采用的其实都是现代技术,但是这种白墙灰瓦这种很淡雅的江南民居这种内在的品质建筑上,他把它应用出来,这种建筑看似现代,但是实际上地域特色还是比较明显。当然这个跟设计创作者的认识分析包括它的一些处理手法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尝试着结合一些实际项目做了一些思考。

(2)江川青铜文化展览馆

包括当时江川要建一个青铜文化展览馆,地形是这么一个地形,我们采用的方式也是你是要展示云

南青铜文化,这些青铜文化的防护模型、储贝器、牛骨头、铜鼓,都是青铜文化的一些经典的一些标志物。把这些要素怎么移植传承到建筑上怎么来重组,包括地面的广场、建筑上的构架、建筑空间处理,做出来的跟一般的建筑有一个说法,我的创意、构思,要展示的是本身这栋建筑就要展示青铜文化的相关特点。

这些内部功能也展示影视、办公、研究机构,有一些特色商品的工艺品的出售,这些空间是肯定有不同,来了的游客有相应的停车场。地形上是坡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考虑。这是它的正面,当然这个建筑要搬到昆明城肯定就不适合了,毕竟在那个地方,那个城里,那个环境里面,做这种思考是一种综合考虑。

(3)楚雄市党校综合楼

比如说我们做的楚雄,在楚雄市里面党校的综合楼,当时是作为一个旧建筑,拆之后要扩建,这种党校有教学功能、办公功能、培训的,不同时期各种政策要培训,甚至周围制订一些地方政策规范都要在一起讨论的。我们在做现代办公建筑、综合建筑的时候,怎么去反映楚雄的彝州的地域特色?也是综合考虑。比如说彝族的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很丰富的图案色彩,不可能完全照搬过来,只能是抽象转化,有限的展示。在这些吊柱中间变一点,在顶棚、柱廊等抽象组合在一块,最终形成这么一个构思。这个是一个设计方案,这个是合成最终在建的过程中,材料之所以选红砂石,跟当地的彝族火把节,对火的崇拜,从文化理念上形成一些观念。这样的话,我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普通的办公建筑了,而是有一些文化内涵,有一些地域特色的展示。

(4)德宏州的综合艺术楼

这个也是属于德宏州示范的综合艺术楼。在艺术楼里面,吹拉弹唱,有舞蹈、健身、书法、各种民间工艺的要组合在里面。德宏州是景颇族和傣族两个主体民族,但凡我们一做民族的,包括做世博会室外展厅,2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像这种两个主体民族,你只做傣族的或者是景颇族的,也不行,领导们不好摆平,得双方考虑,建筑它就是一种艺术楼、综合楼的建筑,里面的空间高矮有变化,怎么结合在一起?又是正对着大门的建筑,他就是这样色彩、造型上,傣族的、景颇族的标志,甚至一些标志图案有机的融合在建筑立面。

(5)民族地方中学校园

同样的,在这些民族地方的一些中学校园里面,这些色彩屋顶、造型,做一个学校,学校的空间是常规的,建筑上的规范,但是在不同地方做,不同的有一些要求。热带的、架空的处理,这些色彩上的一些匹配,总的是把地域、民族、文化这些特色有限的展现在里面。

腾冲一中,校园风貌整治,同样这个地形里面,他就在来凤山,当地有一个山叫来凤山的山麓,怎么结合这个引凤来彝,他又是汉文化在腾冲边地,一个凝聚点,特别是中学,又是培养文化人的,肯定要从这个环境里面,潜移默化的彰显一些文化的特色,这也是做的一些思考。当然这个更多的是中国汉

文化、传统文化相关的一些理念来进行,最终出来的是整个效果,不同的建筑,彼此各有各的空间要求,但是从色彩应用上,一些细节上,或者建材上,都有一些呼应。

(6)云南民族文化宫

这个是现在一直做的云南民族文化宫,当时作为民族博物馆只想在内部怎么增加一点,因为原来的民族博物馆是一种静态的展示,还有一些民族的节日、节日庆典活动,他们希望要建一栋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最后扩展到什么?从一开始的投标项目,内部的,现在变成云南省的10+2的重点工程,投资从几千万到现在的6个亿,一直在做,也是从本身是云南省的,最后到国家民委,一直在扩展,省发改委把它按6个亿的规模在做,就在现在民族博物馆旁边的一块地。当时做的时候也是有一些云南民族怎么来彰显的思考。包括现在的民族文化岁月、民族文化精品、一体两议很多理念,和云南本土的民族文化元素,和建筑文化宫的功能空间要求,因为他要有一个国际交流文化中心,有一个研究民间工艺的文化传人的展示区,这些怎么组合在一块?还要前面有一大个民族节日的活动广场,这些都是从专业上的系统思考。

(7)西双版纳大剧院

西双版纳大剧院的构思,因为本身传统的建筑在这种西双版纳司空见惯,怎么把局部的东西跟现代的这种剧院结合起来?还有傣族心目中的对莲花的观念的结合到我建筑形象里面?空间他就是一个大的影剧院布置,最后出来是这么一个效果。既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现代的一些时代建筑的空间展示。这个是一个夜景,要展示的就是这些民族文化的东西,民族歌舞,作为西双版纳东南亚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展示。我想这个是从我们建筑专业上,怎么去发觉民族文化传统元素,怎么把这些传承基因结合到现代建筑做的一些思考,来供大家提升。

(四)小村落的保护

对于小村落的保护,我们也曾经做过一些。1.香格里拉峡谷村

比如说这个香格里拉峡谷村,他当时提出是要做一个藏族文化生态村的示范,这个村如果大家去中甸,从中甸老城去它的旅游景点,叫皮达海,中途要在这里吃饭,旅游高峰期可能每天会有5、6辆大巴车甚至7、8辆在这里停靠,你想三四百人要吃一餐中饭。这个村你无序的去扩展肯定不行,有限的保存他耕地、山林这些街道、河流,再加上藏文化的很多东西。通过这样综合处理,包括大地的景观,这些河流、帐篷等等,进到里面去几个主景,都是用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处理手法,这些指路牌小景,用的材料也是地方的石块,形态都是跟藏文化有关的。包括它的一些藏族文化这种展示中心,也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方案真正建出来是这种效果,这个村子08年获了一等奖。当然建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遗憾,因为原来规划的时候,这些路面可能是一些自然的石块铺地,但是修地的过程中,为了

省事,全部是柏油,铺得很光洁,乡土的味道差一点。修这个水道也是图省事,没有变化,一天拉通,按理说有些地方宽的可以扩展一点,堆这些马尼堆的东西一个样子,没有原来的高矮胖瘦变化,这个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监督不到位、控制不了,他自己有一些省事的做法。包括这个六字真言柱做得太瘦了,字跟字中间没有缓冲,从我们角度上来说,没有达到更理想的状态,还可以再粗、高一点。

至于说它的外装,这个倒是当地的传统做法,做出来就是藏味很浓的,这些唐卡、装饰、转经筒一摆,还有这种红白相间的色彩,内部的装饰一做,都是藏文化的东西。

2.罗平县旅游地产项目

这个是罗平县在他城郊的一个旅游地产项目,政府给了一些政策让他来开发,但是要作为布依古镇的一个文化展示中心,在结合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是从民族这些传统建筑中去找一些要素。它的屋顶造型、门窗做法、甚至一些吞口、墙面的处理,整体的、局部的、材料的、纹理的,通过这样去处理这么一块,当然重点是中间这一块,它的布依风情怎么来展现?所以结合水面的处理,做的是布依族的一些考虑。

3.从彝族传统民居建筑中借鉴创造

其实在新农村新民居里面,同样要盖农村住宅,因为传统的是这种土掌房的、平顶、带坡的,我们在新做的时候,可以把这些造型元素、图案的符号跟土掌房做在一起,跟传统有一种文化的关联。但是,我们是新建的民居,而不仅仅是前面的傣族一样的,瓷砖一贴就做上去,这样跟环境结合得好,跟它的传统有一种关联,但是不是说去复制传统,都是一些新民居。

比如说像这种是传统的村落,它的这种结合山地退台的处理,我现在在现在联排式集合住宅里面也可以采用一些平台的处理,我的一些露天花园,每家每户的,还有一些邻里关系都可以融入这里面去。

4.芒市为民路沿街建筑立面亮化美化

这种是作为城市已有的街道整治。这个街区是不同时代建的各种各样的风格的建筑,有办公的、居住的,时代有70年代、90年代,但是要去彰显所谓现代地方城镇特色的城镇化,叫灯光量化、广告标准化、建筑特色等等。在德宏州,同样这条街是景颇族风格的,就把景颇族的很多要素组合起来。比方说原来这些都是一些现状,通过一种整治,让他配合城市街道的灯光、绿化、广告牌的统一,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这种叫穿衣戴帽,我不去改造它的主体结构,仅仅是做一些表面的造型或者是一种材料、色彩、纹理的处理,他原来的挑出来的,或者蓝玻璃、绿玻璃,统统就是一种,在局部加了一点,既不影响原有窗子采光,但是从整体效果上保持它的特色,但是又反映出这是景颇族的风味。

5.旧房改造

旧房改造的也是,这个在滇池入口,这也是原来的酒店,最后改成德宏驻昆办,也是做了一些思考,主体结构没有变,关键是做这些所谓的景颇族、傣族他认可的外形处理。在城市这种美化、亮化,这也是一种方式。

五、结束语

上述这些做法,我们讲你去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特色城镇,传统的这些村落,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民居形式、古建筑等等这些建筑文化遗产,实际上最终是保护一种文化生态环境。你到了傣族水乡,到了什么山寨,这个是一种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我们保护的终极目标其实是留住一种历史信息,他原来是这样的,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今天所看到的这种效果。我把这些效果,物质要很好的传承下去,要给这个工作从政治意义也好、经济意义也好,文化意义都有它的一些特殊性,从旅游角度,别人来看也是看这些东西,不同于城市的,不同于其他省份、地区的,特别是在这里面,很多一些民间智慧、民间经验,跟现代的低碳的、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样的话,在当前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这个历史时期,如何在民族地区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这种综合协调发展,使各个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多样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我们觉得这个是关乎云南民族文化两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从建筑这个行当,从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等这些,都是围绕怎么打好这个文化牌。

今天给大家交流到这儿,谢谢大家!

下载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龙泉青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拓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