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位数的组成及读写》教材分析
《多位数的组成及读写》教材分析
(一)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围绕十进制计数法展开
十进制计数法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无论是认识大数还是比较数的大小,或是把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都离不开十进制计数原理。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体验,是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改写较大数等活动中逐渐实现的。他们在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已经有些初步的体会,在本单元的认数学习中会有更清楚的理解。理解大数的意义,形成大数的概念,进一步发展数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掌握多位数的知识,教材编写注意了以下四点。
1.在具体情境和现实需要中认识大数。
从四位数到十二位数是很大的跨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有接触大数的机会,因而缺乏对大数的感性认识和认识大数的动机,这是学习大数往往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为了弥补这点不足,教材十分重视联系现实情境教学较大的数。
首先,在现实情境里引出较大的数,引发认识大数的内在动机。例l以我国2011年芝麻、茶叶、油菜籽的总产量引出整万数,例3以我国2011年原油、水泥、布的总产量引出整亿数,例4以我国2011年钢材、原煤的总产量引出几亿几千万的数。这些联系现实引出的大数,能让学生感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尤其在了解国家和世界的一些事情时需要大数的知识。他们看到例题所涉及的大数,会产生“这些数有多大”“怎样写出这些数”等疑问。这些发自内心的质疑与需要,能引发学习大数的动机。
其次,在现实情境中一边进行读、写数的活动,一边体会大数的意义。教材编排的练习里,有许多读数、写数练习,都结合着现实背景而进行。如,联系全世界目前确认的昆虫种数、恐龙灭绝的大致时间等数据读、写整万数;联系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地球赤道的周长、“神舟”九号飞船的速度、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等数据读、写非整万数;联系我国部分省区2011年的电力消费量、我国2011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数等数据,读、写非整亿数。像这些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读、写数的练习,不仅培养数学技能,而且增加了数学学科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大数在描述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从而维持学习大数的热情。随着数概念的逐步形成和实际应用数的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数感也在逐步发展。
2.在优化的知识结构中认识大数。
前面曾经说过,本单元的认数教学从最小的五位数到最大的十二位数,是很大的跨越。其间要形成七个计数单位,建立七个相应的数位。即使教材努力联系现实教学大数,计数单位和数位仍然是相当抽象的知识。其间要认、读、写各种情况的大数,应用并发展原有的读、写数的知识与经验。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大数出发,本单元的前四道例题作了十分细致的安排:先教学亿以内的数,再教学亿以上的数;亿以内的数中,先教学整万数,后教学若干个万与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亿以上的数中,先教学整亿数,后教学若干个亿与若干个万组成的数。
例1教学整万数的知识,分两段进行。第一段通过一万一万地数数,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数,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得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陆续形成万级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并把这些计数单位表示到计数器上面,建立相应的数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第二段把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四十三万三个数表示到算盘上,体会万级上的数表示若干个万,并把万以内数的读写经验迁移到万级的数上。把61个万组成的数读作六十一万,写成610000;把162个万组成的数读作一百六十二万,写成1620000;把1343个万组成的数读作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写成13430000。
学生在第一学段,经历了10个一是1个
十、10个十是1个百、10个百是1个千、10个千是1个万等认识过程,初步体验了10个较小的计数单位应换成1个较大的计数单位,这些经验可以用于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所以,例1对学生说“我们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再接着数下去……”一边在计数器上拨数珠,一边数数。数满10个一万,建立“十万”的概念;数满10个十万,建立“一百万”的概念;数满10个一百万,建立“一千万”的概念。教学十万、百万、千万这三个计数单位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上面所说的,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建立新的计数单位,突出“10个较小单位换成1个较大单位”,加强对十进制计数法的体验。二是把“万——十万——百万——千万”与“一——十——百——千”相对应,依次记忆万级的计数单位。
算盘是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十分了不起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是中国人计算能力的表现。虽然计算器已经代替了算盘,人们不大需要使用算盘来计算了,但中国人应该知道算盘,应该知道我国曾经的辉煌历史。况且,算盘与计数器一样,都可以作为帮助认数的工具,而且算盘有些“一粒上珠表示五”,比计数器的“一颗珠表示一”更加快捷。所以,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应该认识算盘,会在算盘上表示整数,不进行四则计算),在算盘上教学整万数的认、读。在算盘上表示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能很直观表现出它们的意义:六十一个万、一百六十二个万、一千三百四十三个万。这些数的个级各数位上都是0,所以分别在万级上写出“61”“162”“1343”,个级的每一位上都写0,六十一万写成610000、一百六十二万写成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写成13430000。
例1的最后是形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教材已经写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让学生接着写三个新认识的计数单位,体验它们的排列次序以及在数位顺序表里的位置。教材指出“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并且在数位顺序表里标注了“个级”与“万级”。学生在这里首次了解数位的分级,在例2就要根据数位分级,认、读、写多位数了。
例2教学非整万数的知识,分三种情况进行。第一种情况的多位数,数中间与末尾都没有0。教材对着算盘上表示的数52395239,引导学生按万级与个级分析这个数的组成,体验数的意义,读出和写出这个多位数,进一步利用万以内数的知识经验,形成读写大数的基本方法。第二种情况的多位数,其万级末尾和个级末尾是0。让学生看着算盘上表示的数6004000,按万级与个级分析这个数的组成,理解这个数是由600个万和4000个一组成的数,应该读作六百万四千,从而体验“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第三种情况的多位数,万级和个级的中间有0。要求学生分析算盘上3080007的组成,理解这个数由308个万和7个一组成,应该读作三百零八万零七,体验除了万级和个级末尾,“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这道例题认、读、写亿以内数,焦点在于多位数的组成。从某种角度上说,读数是连贯而简约地说出数的组成。如,52395239是五千二百三十九个万和五千二百三十九个一组成的数,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九。写数是把数的组成表示到数位顺序表上。如四百六十七万零八是四百六十七个万和八个一,写出这个数应该在万级上写“467”,个级上写“8”(千位、百位、十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即写成4670008。所以说,数的组成既是数的意义,也是读、写的依据,教学多位数必须加强数的组成的认识。
例3教学整亿数的知识,内容结构与例1相似。先通过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一百亿一百亿地数数,陆续形成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并形成“个”“十”“百”……“百亿”“千亿”的排列顺序。然后对照着有序排列的数位,体会二亿是2个亿、二十一亿是21个亿、八百一十四亿是814个亿。于是,把“2”“21”“814”写在亿级上面,写出了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等数。这就体验了整亿数是由若干个亿组成的数,读作若干亿,写出的数的万级和个级的各数位上都是0。
例4教学个级上是0的大数,先分析八亿九千万、三十五亿二千万这两个数的组成,体会八亿九千万里面有8个亿和9000个万,三十五亿二千万里面有35个亿和2000个万。再在数位顺序表的下面写出这两个数,体会写多位数应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进行。多位数里有几个亿,就在亿级上写出几;有几个万,就在万级上写出几。写出的多位数读作“几亿几万”。
从上面几道例题的教学说明里可以看到,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在读数和写数的探索实践中,反复体会、逐渐完善、逐步形成的,是在理解多位数的意义,分析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反之,通过读、写多位数,又能加强对数的意义的体验,从而发展数感。
教材考虑到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应用的大数经常是以“亿”和“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很少使用亿级、万级、个级上都不是0的多位数。所以只教到个级上是0的多位数就为止了。教学只要理解并体现每一道例题的编写特点和意图,就能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就能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渐获得计数知识,发展应用数的能力。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是按十进制计数法计数的,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有序排列的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逐步形成新的计数单位。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10个一是一
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即10个较小的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本单元例l继续像这样数,意义建构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从而形成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例3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地数,形成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在上述的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数数活动中,每数满10个单位就形成一个较大的计数单位,体现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第二步,及时整理数位顺序表。在教学万以内数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相当简单的数位顺序表。本单元分两次继续完善数位顺序表。例1先把十万、百万、千万这三个计数单位引上计数器,体会个、十、百……千万在计数时的有序排列。然后在数位顺序表里填写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体会从个位到千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把这些数位分成个级和万级。例3再次扩展数位顺序表,其中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在顺序表的栏目里,出现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教材没有对这些概念给出解释,因为学生能联系具体对象,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教材把亿级以及相关的数位、计数单位留给学生填写,让他们知道数级、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联系。教材用省略号指出还有比千亿位更高的数位,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这些数位和计数单位在小学数学里不教学了。在整理出数位顺序表以后,教材还通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特征。
第三步,体会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四道例题里都要解释多位数的意义,在练习里有许多分析多位数组成的题目,可以从中体会到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思想。尤其像练习三第6题,给出了四个多位数,每个数里都有一个“9”,通过连线表示各个“9”的数值,感受这些“9”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有不同的含义。体会位值原则,有助于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有益于理解数的意义,有利于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
分析数的组成一般有两种思考。一种是按数位的分析,即从数的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地依次分析。如3685007是3个百万、6个十万、8个万、5个千、7个一组成的数。另一种是按数级的分析,即从最高的数级开始,一级一级地依次分析。如3685007是368个万、5007个一组成的数。前一种分析,有利于体验十进制计数方法。后一种分析,有利于读数和写数。这两种分析在教材里都有安排,后一种分析稍多一些。
4.把读数、写数的教学与理解数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
读数和写数不是单纯的方法与技能的教学,还是继续理解数的意义的教学。读、写多位数历来是教学难点,特别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更加突出。本单元教材改变了以往多位数读法与写法的教学,以理解数的组成为读、写数的前提,通过读、写数加强对多位数的认识。
首先是作了合理的安排:先读、写整万的数,再教学若干个万与若干个一组成的数;先读、写整亿的数,再教学若干个亿与若干个万组成的数。在这样的结构里,先教学的内容是后续教学的基础,认数的线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既利于教,也利于学。
其次是突出分级读写、逐级读写的方法。例2和例4都按数级分析数的组成,看出多位数是几个万和几个一,或者是几个亿和几个万组成的数,遵循数级的次序,从高位到低位读、写多位数。在练习里,设计了一些“比一比、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的练习题,继续体会读、写多位数的方法和要领。如,练习二第1题,比较85与850000、850与8500000、805与8050000、8050与80500000等六组数的读法。通过同组两个数的读法比较,体会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它们的读法有相似的地方,更有不同的地方,从而在读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读整万数。又如,练习三第3题,分别写出五十、五十万、五十亿,体会这三个数的计数单位不同,“50”在数中的位置就不同,从而在会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写出整万数和整亿数。
读、写较复杂的多位数,教材设计了适宜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例2要读三个多位数,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在算盘上面,教材对照着算珠表示的数,由“白菜”卡通告诉学生“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的数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九”,分析了这个数的组成,示范了读法和写法。学生在这些讲解与示范中,感受到读、写多位数要按数级分析数的组成,要按从高位到低位的次序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读完万级上的数以后应加“万”字,表示这部分是多少个万。例2里的另两个多位数都留给学生自己分析和读写,由于突出了先分级、再从高位往低位一级一级地读的方法,数中间0的难点也被化解了许多。每级中间的0,学生都会读出来,末尾的O一般不会读。教学只要强调,除了最高级外,其他数级起始的0都要读。如3080007中,个级的千位、百位、十位上连续的三个0,应该读“零”,这个多位数读作三百零八万零七。例4读,写八亿九千万和三十五亿二千万,教材要求“先说说每个数的组成”,各个数的读法自然就形成了。如,8个亿和9000个万读作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读作三十五亿二千万。教材还要求学生“在数位顺序表的下面写出这两个数”,亿级上应该写什么、万级上应该写什么、个级上应该写什么就十分清楚了,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的方法自然就产生了。
教材没有用文字形式总结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并不是淡化读数与写数的基本方法,而是为教学留出空间,由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方法、交流方法。学生总结出来的方法是自己的真实体会和经验,是主动获取知识、建构认识的表现。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说教材
教材解读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会笔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除法打基础。2.编排体系及特点
(1)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笔算。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难点:有两处: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标中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里仅仅牵扯到其中两个方面,大多是显性目标,另两个隐性“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在字面上没有提及.但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必然牵扯到数学思考及情感态度,比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适应与所有单元的教学,所以这里没有提及.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口算乘法(表内乘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估算和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乘法竖式是第一次接触,它的压缩式结构不同与加减法竖式,因此,乘法竖式的建构是难点.针对学生计算能力有所下降的现实,连续进位(复杂的)笔算正确率是学习中的第二个难点.从学生整个知识结构来看,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起到了瓶颈的作用,所以是重点.
另外,本单元是计算教学,计算的难度也比较大,学起来难免会产生枯燥、厌倦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
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游园、买书、运动会等让学生倍感亲切;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更是使学生印象深刻。再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情境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习惯.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4.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
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知识属计算教学中的基础部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学生学生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过程教学,让学生切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还要重视学习的效果,即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和达到一定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所提升。总之,既要学得活泼,又要做得扎实。
第三篇:《数的组成和读写数》教学反思
教材配套光盘非常棒,有动画有互动。但是,今天的光盘出了一些小状况:书本25页第5题(如图):
书本上是71颗星星,光盘上画的却是72颗星星。
我故意“忽悠“了孩子们一把,课堂实录如下:
师:看大屏幕,估计这里有多少颗星星呢?
学生估得五花八门。
师:我们像上次一样,一边圈一边猜好不好?这样,大家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圈。
师生指着屏幕圈,学生逐步调整自己的估计。
最后,得出结果:屏幕上一共有72颗星星。
师:下面各自在书本上边圈边感受估计的过程。
我特意走到学生间,看她们圈着圈着,圈到最后,有人嘀咕,怎么是71颗?
多多举高小手:范老师,我数了又数,怎么是71颗呀?
我笑而不答。
“孩子们,数到72颗的请举手!”举手的只有七八个人。
“数到71颗的请举手!“一大片都举高了手。
一年级的孩子多纯粹,实事求是!71颗就是71颗!哪怕你老师屏幕上数的结果是72颗。
“正确答案就是71颗!范老师光盘上不小心多画了一颗。”我公布说,“我要送八个字给数到71颗的小朋友!”我在黑板上写了八个大字:“相信自己,实事求是!”
“学习数学,我们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思考,事实是多少,就是多少!这就是实事求是哦!”
第四篇:关于四上教材读写结合点之我见
关于四上教材读写结合
之我见
关于四(上)教材读写结合点滴谈
四语
田翠珍
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它能充分发挥经典课文对写作的引领,通过情境的创设,情感的诱发,素材的推敲,让学生在提升言语能力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个性的张扬,多年来收获颇丰。现将四年级上册教材中读写结合点,随文练笔之处简单地小结一番:
1、《观潮》在齐读后第一自然段后质疑:什么是“天下奇观”?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讲完课文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写写感受,有文写道: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2、《鸟和天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勾划自己喜欢的语句,并抓住重点同体会,批注:如“卧在水面上”的“卧”,“真是一株大树”的“一株”,“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中的两个“到处”„„学完课文后,还引导学生运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写写东校门口的大柳树,人民广场的鸽子楼。
4、《火烧云》是仿写4-6自然段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你想到的火烧云的样子的变化过程写一段话。
6、《爬上虎的脚》学完后安排学生回家泡黄豆,并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并每天记下观察日记,最后在豆芽长出后整理成一篇文章,效果特好。
11、《去年的树》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中抓住“看”展开想象:鸟儿此时在想什么?结尾“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想象:这时候,它又会怎么想?学完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谈感受,读了课文,你想对鸟儿说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先说说,再写下来。
12《小木偶的故事》学完后让学生续写: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接着编下去„„
15《猫》文中有好几个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子,我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点词语的作用,如“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之后又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17《长城》学生在自读时叩问质疑写话,读中批注写话,如“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才凝结成„„”从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站在长城上„„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劳动人民来。”为什么会“很自然的想起”?从中可体会到什么?
18《颐和园》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运用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学完课文后,我带着学生参观了新学校并让学生仿照写法写《我们的新学校》。
19《秦兵马俑》中让学生仿照第8自然段中的句式,先写动作、神态(看到的),接着写想到的(联想),补充省略号留下的思考。
21《搭石》一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课后鼓励学生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学生有的写清洁工,有的写看门房的老爷爷„„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完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4《给予是快乐的》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我搭建了一个写话平台:有一次,我___________,此时我深深地感受到_____________。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第8自然段写的是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了中国人受侮辱的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推想:妇女在哭诉什么?中国巡警是怎样训斥的?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你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此时此景,有什么感受?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完课文,我让学生从三方面谈感受:一是写作文方面,二是改作文方面,三是做人方面,学生先说后写,写的很好。
27《乌塔》后,引导学生谈“从《乌塔》中想到的”之后把感想写下来。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为让学生练习书信的写法和格式,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既练习了书信的写法,又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29《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第3自然段说农耕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这一组句子采用排比手法,我让学生边想边仿说:“农耕社会没有___,没有____,没有___,也没有____。”
以上是本人在本册教材教学中对读写结合点的一些见解与做法,若有不全、不妥之处,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为以后得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第五篇:教材分析
练习6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本单元练习题共5道。第1题“读准带拼音字的音”,这是针对南方地区学生学普通话出现的常见病,韵母ai与an不分的特点设计的,重点是读准韵母,而不是去搞清词的意思。第2题说出四组反义词的大致意思,并能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造句。让学生积累词语,提高用词造句的能力。第3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入括号中。第4题是写作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在理解6个实词意思,4个关联词用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围绕一个场景或一个意思,自由地节奏合理地组织一段话,至少用上题目提供的6个词语。这题是对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的综合训练。第5题是根据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设计安排的。主要是看在提高速度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如何。第(1)题是对内容的理解。第(3)题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第(2)题是分段写段意,主要检查的是理解内容,分析结构,概括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分清ai与an韵母的不同,读准音近字,理解反义词的不同意思,能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写句子。
2.分清转折、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并能正确填写关联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选6个词语写一段话。
4.训练快速默读,能正确领会短文意思,独立地给短文分段写段意,回答问题。
5.感受短文“有喜悦让大家分享”的好思想。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快速默坊,正确领会短文意思,独立正确地给短文分段写段意,回答总理问题。
难点:围绕一个意思,任选6个以上词语写一段话。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作业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带ai与an韵母的字,理解反义词意思,会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造句。
2.分清转折、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并能正确填写关联词语。
3.能围绕一个意思,选用6个以上词语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指导第1题。
(1)明确题意,自由拼读,读准字音,注意ai与an发音区别。
(2)讲清ai的读法特点。
(3)出示灯片,学生读音,选择拼音。
台风 歪风 耐心
tái tán wāi wān nài nàn
谈天 弯曲 难民
来往 开会 孩子
lán lán kān kān hái hán
兰花 看门 含泪
2.指导第2题
(1)读题,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
(2)说说四组反义词的意思,说出前三组意思和感情色彩的不同。
(3)出示灯片,将反义词组成一对对抄录。
精神焕发神机妙算风平浪静出生入死
贪生怕死惊涛骇浪垂头丧气诡计多端
(4)用“大公无私、异口同声”造句。
3.指导第3题。
(1)自由读题,并试填关联词。
(2)交流讲评,分清复问句的逻辑关系。
第1句是转折关系,第2句是递进关系,第3句是假设关系。
(3)出示灯片,巩固练习。
①()李明学习基础并不太好,()他决心通过努力赶上三好学生。
②()雨不大很细,()妈妈再跑一个来回,没有打伞还是会淋出病来的。
③()我没有吃上好瓜,又受了委屈,()我仍然不后悔。
④()我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得,()没有骄傲自满地理由。
⑤()今后我国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决不做超级大国。
⑥()我们富裕了,()不能奢侈浪费。
⑦武松()武艺高强,()勇敢无畏。
⑧我们()要学好文化,()要学会做人。
⑨这两天()雨大,()风也刮得猛。
4.指导第4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打开学生思路:
可以从学过的语文课本中选择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委屈》。
也可以从课外阅读的书报中选择内容,还可以自己向家长、老师提心愿为内容。
(3)学生独立试写。
(4)交流讲评,修改。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训练快速默读,正确领会《杏儿熟了》的意思,独立地分段、写段意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有喜悦让大家分享”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回忆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求。
2.出示默读问题灯片,快速默读2分钟,用~~~~划出有关句子。
邻居淘淘偷摘杏儿摔下后,“我”是怎样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
默读完,指名回答,反馈修改。
3.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快速默读2分钟,给课文分段。
独立分段——讨论汇报——统一分段。
4.按段写段意,提示段意应是简洁明白的句子。独立思索——同桌互说互补——试写段意——汇报交流——修改订正。
5.快速默读,在短文中找到“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这样,杏儿就会越结越多”一句。
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句子意思,并讨论:
奶奶分杏儿给淘淘和他的小伙伴吃,“我”为什么有点不高兴?奶奶为什么却乐意这样做?
今年杏我儿熟了,“我”为什么主动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
从奶奶做的和说的话中,从最后“我”送杏儿的举动中,你感受到奶奶和“我”一种什么情感?
6.朗读短文,读出“让大家分享喜悦”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