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1: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篇: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作者:admin 日期:2012-05-01

一、臭氧层空洞的定义

臭氧在大气中属微量气体,总量只占大气的百万分之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层大气之中, 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

全球大气中臭氧总量约有30亿吨,如果在摄氏零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于地表的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这种用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叫做柱浓度法,采用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简称D.U.)来表示,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300 D.U.。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D.U.,也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

二、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漂白和消毒杀菌。用臭氧净化城市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比用氯气、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既经济又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用1kg臭氧处理1000 m3水,能达到消毒、脱臭、脱色、脱味、氧化水中有机物的用。

臭氧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只是用作漂白剂和消毒杀毒剂,更重要的是臭氧层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自然界中存在的臭氧有90%集中在距地面15 km~24 km的大气平流层中,这是氧气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臭氧能吸收日光中波长2.0×10-7 m~3.0×10-7 m的电磁波,因此能滤掉日光中99%以上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形成保护层。如果没有臭氧层,大量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地球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微生物被杀死,核酸与蛋白质受到破坏,平流层温度也将改变。有了臭氧层,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

三、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原因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如上文说述,在平流层内离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是臭氧的集中层带,在这个臭氧层中存在着氧原子(O)、氧分子(O2)和臭氧(O3)的动态平衡。但是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质及其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CFCs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空调、电冰箱用的制冷剂氯氟烃其商品名叫氟里昂。氯氟烃在低层大气中稳定,游荡 10 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同温层,直至穿出臭氧层。穿出臭氧层后,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氯氟烃迅速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极为活泼,专门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层逐渐变薄,出现空洞。

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何况,除了氯氟烃外,工业废气、汽车和飞机的尾气、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等几十种化学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四、臭氧层的现象及发展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层又是十分脆弱的。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 ~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倒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100dobson,相当于1毫米厚度)。以上情况表明,臭氧层这个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研究其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新网2002年9月19日电:据英国《独立报》18日报道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上的臭氧洞已开始萎缩,并将在2050年消失。报道说,据科学数据显示,大气层中破坏臭氧层的氯含量正在减少,因为自1987年的蒙特利尔环保协议之后,全球禁止在冰箱和空调中再使用氟氯碳化物(CFCs)。《独立报》说,负责此项研究的是澳大利亚大气科学家弗雷泽。他认为,这是个大新闻,也正是人们等待的好消息。

中新网2003年8月1日电 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发现确切证据显示南极臭氧层正在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况。一个美国科学家小组发现,臭氧层受到破坏的速度正在出现显著下降。然而,科学家们也表示,臭氧层巨洞的完全弥合也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这些研究结果是科学家们对过去20年来通过卫星和地面仪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研究人员表示,1987年签署的首个全球环境保护条约《蒙特利尔议定书》是造成臭氧层逐渐弥合的原因之一。

新华网圣地亚哥2004年11月11日电 根据智利气象局9日的报告,自九月中旬以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已经减少了50%,目前为1200万平方公里。报告指出,当前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远远小于过去十年间10月底的平均值,与2002年同期的观测结果相当。

世界气象组织于2005年9月16日发布消息说,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在今年9月中旬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在2003年观测到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历史最高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盖尔·布罗滕博士对媒体表示,南极洲上空目前的臭氧层空洞可能将在一星期后扩大到2800万平方公里,接近2003年时2900万平方公里的纪录。但根据现有观察,这一空洞的面积变化比较平稳,或许不会打破历史最高纪录。

布罗滕还指出,南极洲上空这几年的臭氧层空洞变化主要受气候以及污染因素影响,并且经常在9月中旬到9月底就已达到最大面积。目前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表明,臭氧层损耗仍在继续。这种损耗速度很慢,还需要5到10年的观察才能有一个关于臭氧层变化的可靠结论。此前一些专家有关臭氧层恢复的说法仍有待证实。

数据显示,南极臭氧层空洞在每年10月面积达到最大。最新的观测结果似乎表明臭氧层空洞扩大的趋势今年有所抑制。本次报告中的数据来自智利的地面观测站,并得到空间卫星观测结果的证实。

五、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如上文说述,在平流层内离地面千米的地方是臭氧的集中层带,在这个臭氧层中存在着氧原子()、氧分子()和臭氧()的动态平衡。但是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质及其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万个臭氧分子)。

人类已经把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何况,除了氯氟烃外,工业废气、汽车和飞机的尾气、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等几十种化学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层又是十分脆弱的。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倒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相当于毫米厚度)。以上情况表明,臭氧层这个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研究其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新网年月日电:据英国《独立报》日报道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上的臭氧洞已开始萎缩,并将在年消失。报道说,据科学数据显示,大气层中破坏臭氧层的氯含量正在减少,因为自年的蒙特利尔环保协议之后,全球禁止在冰箱和空调中再使用氟氯碳化物。《独立报》说,负责此项研究的是澳大利亚大气科学家弗雷泽。他认为,这是个大新闻,也正是人们等待的好消息。中新网年月日电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发现确切证据显示南极臭氧层正在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况。一个美国科学家小组发现,臭氧层受到破坏的速度正在出现显著下降。然而,科学家们也表示,臭氧层巨洞的完全弥合也至少需要年的时间。这些研究结果是科学家们对过去年来通过卫星和地面仪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研究人员表示,年签署的首个全球环境保护条约《蒙特利尔议定书》是造成臭氧层逐渐弥合的原因之一。新华网圣地亚哥年11月11日电 根据智利气象局9日的报告,自九月中旬以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已经减少了50%,目前为1200万平方公里。报告指出,当前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远远小于过去十年间10月底的平均值,与2002年同期的观测结果相当。世界气象组织于年月日发布消息说,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在今年月中旬已达万平方公里,接近在年观测到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历史最高纪录。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盖尔布罗滕博士对媒体表示,南极洲上空目前的臭氧层空洞可能将在一星期后扩大到万平方公里,接近年时万平方公里的纪录。但根据现有观察,这一空洞的面积变化比较平稳,或许不会打破历史最高纪录。布罗滕还指出,南极洲上空这几年的臭氧层空洞变化主要受气候以及污染因素影响,并且经常在月中旬到月底就已达到最大面积。目前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表明,臭氧层损耗仍在继续。这种损耗速度很慢,还需要到年的观察才能有一个关于臭氧层变化的可靠结论。此前一些专家有关臭氧层恢复的说法仍有待证实。数据显示,南极臭氧层空洞在每年10月面积达到最大。最新的观测结果似乎表明臭氧层空洞扩大的趋势今年有所抑制。本次报告中的数据来自智利的地面观测站,并得到空间卫星观测结果的证实。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以后,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强烈的紫外辐射促使皮肤老化。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对200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面积,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对大豆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

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平流层的臭氧总量减少1%,预计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会产生以下一些危害:

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据估计,臭氧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提高2-4%,白内障的患者将增加0.3-0.6%。有一些初步证据表明,人体 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的环境中,会使各种肤色的人们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2.破坏生态系统。对农作物的研究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使农作物减产。紫外线辐射也使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浮游生物的生产力下降,从而损害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有报告指出,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海域的藻类生长已受到了很大影响。紫外线辐射也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突变。

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据加拿大政府1997年的一项研究结果,到2060年为止,实施 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控制臭氧层破坏的行动的总成本是2350亿美元,但其通过渔业、农业和人工材料损害的减少所带来的效益是4590亿美元。

六、防治措施

为了使臭氧层不再遭受破坏,许多科学家提出禁止使用氯氟代烷作致冷剂及喷雾剂并停止生产此类物质。

德国乌尔姆大学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在纳米球和全氟萘烷(用于生产血液代用品的液体)的实验过程中出乎意料地发现一种效应,该效应能挽救地球臭氧层不遭破坏,从大气中去除有害污染物。科学家在实验数据基础上研制出发生在地球同温层中的微过程模型,该模型能研究由于人类活动而进入大气的“纳米般细微”的悬浮微粒,与云团中水滴之间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也是消除地球臭氧层“杀手”——氟利昂的好方法。新方法不仅能使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作用过程暂缓,而且能使臭氧层得到恢复。

令所有科学家感到意外的是,全氟萘烷能吸收直径为50μm的聚苯乙烯微粒水溶液,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全氟萘烷微滴被“禁闭”在自动聚集的聚苯乙烯纳米球内部的缘故。这一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和关注,是因为全氟萘烷在其特性上非常像氟利昂,众所周知,氟利昂会积极破坏地球臭氧层。乌尔姆大学科学家认为,可以利用聚苯乙烯微粒收集大气中含有的氟利昂,当转移到大气中后,它们会是水滴或冰微晶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吸收”它们的氟利昂会以雨水或雪的形式落到地面上。

七、我国正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冰箱、空调里用于制冷的氟里昂,公安部门使用的哈龙灭火器以及居家日用的发胶等,大量使用都会造成对臭氧层的消耗。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这些物质将被限期淘汰。1999年7月6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京披露,截止到目前,我国通过实施多边基金项目和颁布政策法规,已淘汰3万多吨消耗臭氧层物质。我国将在1999年7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期间,淘汰总共约5500吨氟氯碳生产,从而保证我国按国际规定实现氟氯碳生产冻结在1995年至1997年3月平均水平的目标。

我国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目前已制定并实施20多项保护臭氧层的相关措施,其中包括:对哈龙和氟氯碳化学品实行生产配额制度;禁止新建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设施;禁止在气雾剂产品的生产中使用氟氮碳类物质;禁止在非必要的场所新配置哈龙灭火器;2001年后,禁止在新车中使用氟氯碳空调器;实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申报登记制度等。我国还鼓励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品,鼓励替代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

八、反思

保护臭氧层 用无氟制品你一定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这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天空的确被捅了个洞,这就是臭氧层空洞。而我们平常使用的冰箱、空调等用品中的氟里昂正是凶手之一。我们能为保护臭氧层做什么?请选用无氟冰箱、不含氟的摩丝、空气清新剂等,不使用含氟的发用摩丝、定型发胶、领洁净、空气清新剂等物品。

第二篇: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指导老师:兰东平

组长:司雯

组员:郝文娟,申玉培,司雯,王茹,赵阳阳,李瑶,续盼盼,吴怡宣。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二(10)班的同学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

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第三篇: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2)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成员:张玉洁 王霞 袁美萍

执笔:刘美君

第四篇: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2012学年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

小组成员:王佳、章琪、龚烨琪、余诗琰、魏诗佳、夏斌、夏城龙、吕梨、何伟锋

指导老师:叶锦江

开题报告

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⑴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⑵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⑶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⑷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能告诉您今天或明天您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还是受到污染的,以及您应当注意的健康问题。空气污染指数关注的是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人体健康可能受到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空气污染的分级限制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i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除极少数对某种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以外,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⑴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此时,对污染物比较敏感的人群,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以及喜爱户外活动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但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⑵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几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对敏感人群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ⅳ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重污染。此时,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可以在严重的空气污染情况出现前,提醒市民大众,特别是那些对空气污染敏感的人士,如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毛病者,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空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它维护着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距地面12公里以内的空气层,也就是对流层。清洁的空气是由氮78.06%、氧20.95%、氩气0.9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量99.94%,其它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当我们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之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在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科学依据。它将有关地区按功能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区域: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衡量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地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如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达到几级标准。

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三届第十次会议的决定,从1997年6月开始,中国47个重点城市将陆续分批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工作。什么是空气质量周报呢?环境监测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已经开展了长期的例行监测,以掌握和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就是对一周的空气质量进行回顾性的评价,并以空气污染指数的表征形式定期向社会发布,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今后空气质量周报还将发展为空气质量日报,并进而实现空气污染预报,使得有关部门和广大公众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做到象天气预报一样事先“早知道”,从而对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污染物的危害

污染物危害悬浮颗粒物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tsp),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因粒小体轻,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可吸入颗粒物成份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例如可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和强致癌物苯并(a)芘、吸附病源微生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们呼吸空气而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粘膜的联合作用,损伤粘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产生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最终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 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

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曾发生过因短时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氮中引起疾病和死亡的情况。如1929年5月15日,在克里夫兰的克里尔医院发生的一次火灾中,有124人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含有硝化纤维的感光胶片着火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所致。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

1、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3-4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代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10倍。

3、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容易与其它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局部污染严重

,可对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一氧化碳属于内窒息性毒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到达一定高度,就会引起种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能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吸烟也被认为是一氧化碳污染来源之一。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在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等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当一氧化碳侵入机体后,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造成缺氧形成一氧化碳中毒。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中毒者就会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这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家庭取暖不慎时。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乃至对后代均有一定影响。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它包含有臭氧(o3)、醛类、硝酸酯类(pan)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氧化剂。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机人体健康。这种污染事件最早出现在美国洛杉矶,所以又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0世纪末开始,光化学烟雾不仅在美国出现,而且在日本的东京、大板、川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印度的孟买等许多汽车众多的城市都先后出现过。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和煤燃烧的废气、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在光化学反应中,臭氧约占85%以上。日光辐射强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年中,夏季是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季节;而在一日中,下午2时前后是光化学烟雾达到峰值的时刻。光化学氧化剂可由城市污染区扩散到1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外。在汽车排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高,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这可能与产生的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的刺激有关。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另一些危害则与臭氧浓度有关。当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达到200-1000微克/米3时,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同时也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浓度在400--1600微克/米3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 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浓度再高,就会出现头痛,并使肺部气道变窄,出现肺气肿。接触时间过长,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或引起肺水肿等。臭氧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使骨骼早期钙化等。长期吸入氧化剂会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

预防光化学烟雾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其中包括制定法规,监测废气排放,改良汽车排气系统和提高汽油质量及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如油漆、涂料的使用等治理方法治理密闭空间空气污染的方法

1、自然通风;靠喷洒物捕捉或遮盖;靠吸附物吸附几种方法。1.自然通风法:立竿见影,行之有效。但有局限性。如会受到室外污浊空气的侵入,也会因雨天,冷天,热天而无法实现。

2、用喷洒物捕捉或遮盖:用喷洒物喷洒时虽能够捕捉到一些游离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子,而当不喷洒时释放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则无法被清除掉;用遮盖物遮盖时(如一些喷洒或涂抹在家具,墙壁上的产品,有可能会将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封在墙体或家具的内部.表面上是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当外界因素使封堵堵膜裂开时,被封堵在内部的有害气体反而会以更高的浓度向外释放。这是值得消费者高度警觉的.另外,喷洒物还会给家具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3、用空气净化炭进行吸附:空气净化炭采用的是将有毒有害气体持续吸附的原理,在不需要外加动力的的情况下即能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清除。对人体没有任何因二次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其次对家具也不会造成损害,同时还能避免空气净化机类产品的噪声和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伤害。[1] 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事实是,人类活动造成空气污染。考虑到空气污染的有害影响,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贡献一点,以防止空气污染。有一定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大气中的。以下是防止空气污染的一些技巧: 汽车池:形成和实施汽车池汽车数量将减少,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防止空气污染。通过这种方式,这将有助于在化石燃料和为子孙后代保护的可持续利用。

汽车护理:车及时的服务,有助于保持了良好的条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废气。平均的速度驾驶汽车和关闭在交通是一个关键的节省燃油。确保使用无铅汽油,并选择你的车经常污染检查。

公共交通:只要有可能,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有助于在两个方面;防止空气污染和增加公共收入。如果您打算到附近的地方,步行或使用自行车,而不是使用您的车辆。目的是减少燃料的使用,尽可能。

替代能源:防止空气污染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使用替代能源,如太阳能,水电和风能。如今,先进的技术,如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热水器,家庭使用产生的电力和其他能源形式。

节能:节约能源,当然,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关掉灯,风扇,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在不使用时。您还可以与他人共用一个房间,当空调或风扇上,而不是他们在每个房间的开关上。

减少空气污染物:始终尽量减少黑烟排放,因为它可以造成空气污染。一种方式是堆肥干树叶和厨房垃圾,而不是燃烧。堆肥也会给你你的花园里的有机肥。购买产品时,总是选择空气环保且可再生的产品,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有关空气污染的社会意识,是大气污染防治要采取的最重要的一步。意识方案和/或广告,应予以鼓励,使人们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改善交通设施和社会效益而适当的土地使用空气污染控制同样重要。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结题报告)

第五篇: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组化学:生活垃圾 课题提出的背景:随处可见的垃圾,垃圾桶旁零落的污染、腐臭的味道,让
我们备受煎熬。积蓄多年的坏习惯,使人们随手将瓶、纸丢进垃圾桶,而不加分 类。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使得中国的不可再生能源大大浪费。而再看看西 方的垃圾桶,清晰地分为可循环和不可循环两大类。再者,中国的木材浪费也是 世界第一吧?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生活垃圾的正确处理迫在眉睫!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加快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是紧迫的,也是满足 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2.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源头减量并尽可能 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优先原则;3.尽量减少垃圾中的水分,尽可能推 动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课题研究内容: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②如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2)主导学科:化学,相关学科:生物 任务 负责人 ①.拍摄现实生活中附近的生活垃圾泛滥景象 刘鹏飞 任 ②.搜集生活垃圾的分类的标准 韩倩 务 ③.实地考察垃圾中包含的可循环机不可循环的数量 刘凯 分 ④。搜集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的有关信息 刘凯琪 工 ⑤.整合信息资料,制作 ppt 李亚坤

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① 实地考察 2011-1-28 拍摄生活垃圾景象及垃圾 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中各种物质的大体数量 ② 搜集资料 2011-1-30 搜集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 为生活垃圾的处理 及各种垃圾的实际处理方式 提供可行的办法 ③ 得出结论 2011-2-7 整合各类图片,形成理论体系 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程 1 照片【自己照一张,必须】 必须】 必须

附:各类生活垃圾所占比重扇形图



过程 2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四 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 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值得 注意的是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 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

难以回收的废弃 过 实际处理方式 1.可采取生活垃圾定地点集中,并定时将其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实际上,许多 城市以采用} 在此基础上,应有人将其分类整理好。政府投资建立垃圾回收中心,将可再利 用资源回收再利用 2.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教导其提高垃圾分类意识、保护环境意识,从源头上 解决问题。3.在处理不可回收垃圾时,可采取焚烧填埋的方式。专家也在进一 步研究更好的方式。总之,生活垃圾的正确处理是公民与政府的共同协商与合作才能完成的 程 附:专家们认为,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是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优先选择,仅一位专家 对此持异议。今年,我国某城市启动以“城市垃圾处理,政府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公众意 见网络征询活动,欢迎专家、学者、市民、网民等社会各界献计献策。担任专家组组长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表示,专家组围绕“如何推 进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城市应采取何种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如何加 强对垃圾处理的环保监督”三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面临的状况,与会专家多数认为,加快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是紧迫的,也是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技术是城 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优先选择,宜采用“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 以焚烧为主、以焚烧为主 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 处理模式。唯一持不同意见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认为,现有垃圾焚烧技术有风 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最大限度选择回收利用,采用新技术工艺,不宜盲 目选择焚烧处理。尽管专家组不出意外并近乎一致地强调了城市目前不得不采取垃圾焚烧处 理的紧迫性,同时,他们也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源头减量并尽可能进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行资源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优先原则。行资源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优先原则 “垃圾焚烧处理与生活垃圾回收利 用和分类收集是相互补充的、并不矛盾。”鉴于目前垃圾分类已取得广泛的 社会和公众认可,专家组建议制定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活垃圾分类收

集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办法,优先考虑家庭有害垃圾的分类,尽量减少垃圾中 的水分,尽可能推动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作为“主烧派”的代表、清华 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表示,从技术上,垃圾焚烧排放的二噁英等污染 物是可控的。


下载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臭氧层空洞——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题:补钙保健品及含钙化合物的调查班级:高一五相关科目:自然科学课题组成员:张睿玲,于振钦,姚润中,张晴,刘雯,高梦晗,郭瑀 凡,孙蒙组长:张睿......

    化学研究性学习

    铜锅 历史:使用铜制造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用铜制造的火锅是深受全国各民族喜爱的传统产品。用铜制造的生活用品具有质坚耐用、无毒、传热快等优点,并具美观......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共5篇)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

    关于化学——研究性学习介绍

    研究性学习汇报 为了指导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我们进行了以计算为主的理论分析。 我们分别计算了:Zn(OH)2沉淀刚开始形成,Zn(OH)2沉淀刚开始转化成Zn(OH)42+ 配离子,以及Zn(OH)2沉淀完全转......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集锦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集锦 (一)环境保护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空气中......

    化学研究性学习-土壤污染

    化 学 研 究 性 学习 ------土壤污染  要了解有关土壤污染,首先要知道如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本站推荐]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