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
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
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
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专题:http:///s/sanguoyanyi 发表99
第二篇:骆驼祥子读后感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20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2000字
祥子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实实在在的车夫,勤劳、坚忍。但他的结果却是悲惨的。
他带着自己的希望来到北平,认准拉车这一行,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买上自己的车。但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不到半年,祥子的车被大兵抢去,牵回三皮骆驼。祥子没有灰心,更加努力赚钱。还没有买上车,钱却又被侦探抢去。在他与虎妞的婚姻中,他付出了许多代价,但终于再次拉上自己的车。虎妞死了,祥子人车两空。生活的打击,小福子的逝去,使祥子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变了,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以出卖人赚钱,彻底成为城市垃圾。
故事悲哀的结局,不禁让我想到当时社会的惨状。祥子——一个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车夫,被可恶的社会折磨成了社会的垃圾,象行尸走肉一样,只有一个驱壳。当然,这——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敬佩他那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只可惜最终他没有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最终还是被打败成为了社会的累赘。对于这个社会,我感到悲哀,感到痛苦,感到耻辱。祥子在社会的影响下经过三起三落成为垃圾。这个社会,在排除垃圾,却又在大量制造垃圾,这个社会又有什么本事?我只能说:这个社会是一个腐败的社会,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社会。而那些促使社会腐败的人,却压迫着那些勤劳的人,那些努力的人,那些坚持不懈的人。这就是这个社会的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这本书的讽刺性很强。讽刺了
当时黑暗的社会使人们经受生活中过重的压力,让人不得喘气,不得翻身。而我确认为这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虽然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祥子最终战胜了自我,就算他的生活不是他理想的那样,有自己的车拉,但至少能让自己安心生活,有一点收入,不去偷,不去抢,能保持自己原来有理想、有目标的心态,不成为社会的垃圾。
一个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如果没有目标有理想,轻易放弃,永远报着消极的心态,不去闯,不去拼,最终只能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甚至堕落。所以,我们应该有理想,有目标,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作品围绕着祥子买车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将笔触伸向广阔的城市贫民生活领域,通过祥子与兵匪、与侦探、与车厂主、与虎妞、与同行等各个方面关系,描绘了一幅动
荡不安、恐怖黑暗的社会生活图景,从社会、心理、文化等层面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但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给人性带来肉体、精神上双重伤害,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
第三篇:读矛盾论有感-矛盾论读后感00字范文
读矛盾论有感-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_读矛盾论有感,以供大家参阅!
《矛盾论》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读矛盾论有感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 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这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
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
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
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不
过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己,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第四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五、2 杨逸恒
我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它使我受益非浅、思绪万千。
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后来经过刘备的三次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再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令人大为欣赏,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通过读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的拦路虎!辅导老师:高燕
第五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阅 读 学 作 业
班级:营姓名:张学号:日期:
销
玉
春 201000614217 2011-11-10
读《三国演义》有感
打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时候,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了。每当反复阅读之时,心中不由升起崇敬之情,并且每一次阅读都会随着本人所处的不同环境而涌升出不同的感觉。我想,有必要借此机会把自己的所感所悟,与大家分享。
首先,《三国演义》是继《水浒传》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面对当时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历史局面,在小说作者的编撰下,演绎出雄才伟略的人物故事,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葩,永远闪耀着光辉。
打开首页,“自古以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映入眼帘。自周天子而立周,经历数百载,而后以自东周末年,诸侯四起,群雄争霸,上演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华章。此后,秦国突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强大,并吞并六国,结束了周朝以后长达四百载的分裂局面,而秦帝国的建立,也标志着封建制度在我国的完全建立。秦覆灭,楚汉相争,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而今。正处于东汉末年的多事之秋,群雄并起。又是一个割据分裂的局面,看罗贯中如何演绎的一篇奇文章。本书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三国鼎立,而最终并入晋的战争史。
明代杨慎的《临江仙》,即《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这首词被赋在《三国演义》的开篇,显然有显题达意的妙用,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两方面认识其中的意义。
《三国演义》犹如一盘棋,棋盘上狼烟不断,烽火四起,既有铁骨铮铮的猛将甲兵,也不乏有能文能武的谋士良才。他们时而杀声震天响,时而鸦雀又无声;时而剑锋相接,时而卧而相息;时而勇以决胜千里,时而谋以运筹帷幄。正如下棋一般,人随未动,而一场场战争正在悄然中进行。
全书共涉及人物达四百余个,刻画明显的就有二百人之多,那么在读好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应对主要人物有一个了解。曹操,属于典型的大胆型人物,同时也十分奸诈。在曹操为董卓献七星宝刀失败后,逃之中牟,被陈宫县令抓获,在狱中的交谈中,陈宫被曹操的大义说服,于是弃官与之共逃。途中经过吕伯奢的家时,误听后房“先帮后杀”怒而杀之,连杀吕伯奢一家八口。逃跑之后途遇吕伯奢,又将其杀死。曹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充分表现了曹操生性多疑,而又极其狡诈的心理。陈宫于晚上感到不能相容,遂弃之。但同时,曹操又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被多次刺杀后,都能躲过,看来如果不是狡诈残忍,曹操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刘备,当以仁义为先,匡扶汉室为己任,热爱百姓。在落难时,他仍坚持带百姓一起逃命,不管是新野,还是徐州,都布施仁政,深得爱戴。
他们二人也有共同特点——爱才。曹操在郭嘉死后,痛哭其为家人,为求的关羽,赠每日美酒与珠宝,赤兔马等,诗中说“今有嘉宾,鼓瑟吹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向太史慈要赵云等都传为佳话。
然后,我们在看一下下一个话题:董卓乱政,纲常礼乐破坏,曹操为灭董卓,号召其余诸侯,共灭之。共推三世公袁绍为盟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为发起者,而让盟主之位于袁绍,其用心又有几人知?袁绍脾气大,曹操性多疑,势必造成两家的积怨,而后孙坚又意外的得到了汉室玉玺,各怀敌意。这就像我们北伐战争,当看到北洋军阀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又会担心其他会盟的成员会不会实力大增,威胁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北伐战争才会失败。遂武汉、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对共产党人的迫害,北伐失败了;同时,曹操和其他会盟者一开始就心不齐,而后曹操发兵,其他人按兵不动,致使曹操大败。会盟之心早已没有,只有失败一条道路可走了。
且说忠臣志,刘备手下大将当属常山赵子龙,当初赵云舍命在曹军万千之中,救出少主,当抱着阿斗回来见刘备时,刘备气得抱起自己的孩子就要扔了,说:“失去己子何妨,如若失去子龙,蜀国安存于天下?”可见刘备的招数,更使赵云的爱才之心城服,誓死报知遇之恩。
《三国演义》里多少难忘的故事,怎么会因长江水的流逝而磨灭呢,小学课文就学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智取西川,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一系列巧妙运用其聪明才智的成功战例,令后人代代口耳相传。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的作用可为功不可没,在袁绍大帐中,许攸多次禁言,但都无奈被回避,而且还被袁绍说成其欲与曹操暗中连接,欲害我袁军,终免不了弃之而去。回到曹操那里后其才被曹操重用,在以后大战中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从而才有曹操的气势统一北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在用人面前不知利用人才,致使失去很多机会,而曹操当知道许攸前来投奔,竟不待穿上鞋子,赤脚相迎,这一招竟是许攸对这位发小心悦诚服,故而线上一计,保证了曹军的大胜。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共抵曹操,周瑜、黄盖、庞统、诸葛亮等一展才华,一个个计谋是曹军丢盔弃甲,也是曹军实力严重受挫。赤壁之战可以说是计谋之战,是战争的上乘法,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在《三国演义》中猛将忠士的身影和战功比比皆是,但也有不少女人在里面起了不小的作用。
司徒王允献计貂蝉,从而挑起了董卓和吕布的矛盾,从而使其父子反目成仇,成功的离间了父子关系。(第八回 司徒巧使连环记,董太师大闹凤凰仪亭)
貂蝉的角色拿捏的恰到好处,董卓被其玩弄与股掌,同时与吕布暗送秋波,最终郎才女貌,可为佳话,却再心无天下,然吕布兵败之后,貂蝉现身,一句“将军与妾做主,勿轻身自出。“不知貂蝉是否与吕布同尽,还是被曹操等笑纳,而不得后话。这也许正如其美貌,给人留有想象比现实更重要。
而二乔可为江东美女,乔老生得二女,均得以嫁给如意郎君,大乔嫁于孙坚,二乔嫁于周瑜。二乔在小说里也有其相当大的作用,周瑜心胸狭窄,气量比不得诸葛亮,在周瑜家里,二乔经常让周瑜平心静气,无奈被诸葛亮三言两语之下,呜呼命已归黄泉。曹操也对二乔眼馋,在铜雀台上,将儿女关上,又不知所以云,后事不得而知。曾有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再说诸葛亮,司马懿之才。在用计上,诸葛亮也算计略高一筹,诸葛亮舌战群儒,把东吴的谋士说的哑口无声,可见谋略过人,口才也好。诸葛亮在识人方面也很准,智取华容道,让关羽报恩。锦囊杀魏延等,七擒孟获,搞好邻里关系。而司马懿自动引退,少了戒备之心。而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上当了么?当时朝中最害怕的是诸葛亮。如果他死了,估计司马懿也活不长,毕竟鸟兽尽,良弓藏,他还是懂得的。
反过来,再看下阕,“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西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仔细看来,又彷佛两个人:渔夫,樵子。
虽羡功名续万代,更幕笑谈此三人。渔夫的出现永远都带着烟火气,又带着远离尘世的潇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夫独钓江雪,煮鱼煮月,于是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达非取鱼。”
一边低头看花,抬头看月,微笑上脸如同水里养鱼。怒则真怒,笑则真笑,喜则真喜,悲则真悲。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才是旷达,渔夫,美哉。
拙见,望请斧正!
对本课的建议:
1.在课堂上,我感觉老师和学生缺少文学的交流,学习是互动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2.老师的上课机会很少,不能对老师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多渠道进行教学,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