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天河》观后感
天上的河,地上的河,心中的河 ——观电影《天河》有感 初二(4)李孟珂
今天,学校组织了我们观看了一部纪实题材电影《天河》。我本以为这部电影会如纪录片一样的枯燥乏味,可看完后给我的感受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事情。在这样宏伟大气的题材下,这部电影却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不同的人对于理想,对于情感,对于家园的坚守,更让我们看到了这艰难工程背后包含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线工程副总工程师董望川对家人的留言——“我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他曾对他的学生江浩说过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他岳父一样的水利人,就是为国家的水利做出贡献。董望川作为一个水利人,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引丹江水到京津,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他的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字字苍劲地体现了他对于工作兢兢业业,为了理想的孜孜不倦。
电影的名字叫做“天河”,讲述的却是一条“地上的河”,表达出的却是人们“心中的河”。董望川的妻子周晓丹无条件的支持与付出和她患有严重心脏病却仍坚持工作的坚强让人不得不啧啧赞叹。作为一个女性,她要为自己的家庭坚守;作为一个副市长,她为了拆迁治污工作,不念私情,勤勤恳恳,为自己的工作而坚守。这何尝不是人们心中汩汩流淌的一条坚守之河啊!
还有董望川的学生江浩,他上有病重老父亲需要照顾,下有年幼女儿需要抚养,为了自己的家人,江浩在现实面前决绝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我们能说他是忘恩负义的吗?看到后来我才明白他其实在家庭与理想的坚守中没有放弃任何一方,而是凭借着自己才华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找到了一个权衡点。当然,他不顾自身性命,冒险修好盾构机的场景的确很让人感动。这是人们心中流淌的奉献之河。
另外特别令我感动的是,由于工程施工要牵涉到将当地村民的祖坟一并迁出,村民们坚决不能答应,这是他们灵魂的根。政府做出了绕道,将烈士陵园迁出。百姓群众冒雨请愿,坚决不能迁陵园!如果没有烈士们的浴血奋战,也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还是让出了他们祖祖辈辈的祖坟。他们倾盆大雨中的屈膝让多少人为之动容?这就是人们心中流淌的牺牲、团结之河!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一江清水,一条天河,无数人的坚守、奉献、牺牲、团结,贯通了南水北调,恩泽了亿万百姓。这部电影曾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
第二篇:电影《天河》观后感
电影《天河》观后感
昨晚打开CCTV6,在放《天河》,看了两眼发觉这是讴歌南水北调工程的主旋律电影。此类影片歌颂有余而真情不足,往往都是用力过猛。刚要换台,女主俞飞鸿优雅知性地出镜了,她一个眼神我便在凳子上坐稳了。此片集结了李幼斌、段奕宏、濮存希、陈宝国、林永健等,不管是客串还是主角,这些人深湛的演技把我按死在座上。我是沉了心地仔细看,红旗渠前的讲话、老段照看他爹、小女孩开口认妈,这些情节虽老套,但不生硬,已经击中我的软肋,几乎润湿眼眶,但偏偏要支配一段雨中老百姓给市长集体下跪请愿这样的桥段,似乎这才更感人一样。且不说公公给儿媳下跪违反伦常,这编剧就这么盼望老百姓动不动就长跪不起?还有,地底下挖暗涵,都是赤着背的汉子挥动铁锹,挥洒汗水,偏偏支配个凹凸有致的美女穿着修身白衬衣在帮忙推车,差她这点力气?李幼斌一个人站在地铁站监工,身边没有任何工作人员,甚至被保安当成贼,这能是工程总指挥的人设?万一出事,他靠电话和嗓子指挥?这都是与现实严峻脱节的,属于拙劣的生编硬造。
南水北调,从我老家村口经过,这工程浩大,人所共知。多少建设者、水利人付出汗水甚至不顾自己生命,这原来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偏偏被讲成这样。
现代___里,似乎大家都在谈钱,上至某某某贪污腐败,下到谁谁谁吃拿卡要,没有人再提奉献精神了,觉得奉献精神只剩消失在领导的讲话稿里这唯一的场合了。其实不然,假如你的身边没人奉献,只是由于你的圈子太low。我记得今年刮台风的时候,有几个党员为了爱护国家重要设备平台,勇敢牺牲了。我们丝毫不缺乏众志成城干大事、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肺腑的现实题材,但我们就是讲不出好故事。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有一点___的,歌颂类电影并不因其天生的题材和主旨而低人一等。有的人喜爱冷静地旁观,永久用理智和出类拔萃的智商凌驾在一般老百姓上,做一个片叶不沾身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不会去看歌颂类电影,诺兰来拍也不行,他们会说诺兰是缺钱了。但我会看,我信任还有很多这样的我,情愿在某个时间静下心来享受精神的洗礼和加油。事实是,现在的年轻人,没多少人看了,观察就换台,多看一眼都是熬煎。造成今日这个局面,跟一些电影工动不动就支配老百姓下跪有莫大干系,他们表面上是在创作主旋律电影,事实上居心叵测。
第三篇:电影《天河》观后感
电影《天河》观后感
“南水北调”工程通俗讲就是将长江丹江口的水通过“天河”引至京津华北等地,以福祉等地人民。近年来,华北地区日渐缺水,尤其北京,随着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用水,用好水问题日渐突出。长江丹江口却水资源充足,洪水季节水患泛滥成灾。以“天河”将丹江口多余的水引至缺水京津地区,既解决了长江水患泛滥问题,又补缺了华北水荒严重现实,乃共赢互利大好事。
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的感人一幕。
影片最能触及心底的移民戏份。为做好移民工作,李幼斌搬出最能以情动人却又不失魄力手腕的老婆俞飞鸿,关键是,要搬迁移民中既有广大乡亲朋友,又有李幼斌片中的老父老母,胞兄胞弟。由于牵涉到赔偿、移祖坟等重大事宜,党民关系、官民冲突被至于千钧一发之地。影片对移民高潮大戏环节的冲突设置极具戏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升扬了影片可看度。
以往同类型影片大多以枯燥镜头语言描述工程之伟大、艰难,以及人物角色的高大上。《天河》则以情感为纽带,将党民情官民情有机融入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等人间真情中...老百姓对土地的浓情,对烈士的深情也都被深深镌刻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中。是什么说服了“刁民”自觉自愿主动搬迁,是情,是爱。这感人一幕幕不禁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不断激化着官民矛盾的强拆新闻片段。试想,如果官方都能像《天河》中的俞飞鸿、李幼斌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方法解决冲突,再不配合的“刁民”,再难啃的骨头,在铁石的心肠,也都有被融化的那一刻。爱感苍天,情涌大河,一切矛盾都消弭、化解于这无形的情、爱之中。
形象塑造上,《天河》果断褪去以往主旋律电影应有模式,不再让李幼斌等主人公一味简单的高大上,他身上也千种柔情,万般暖意。当他因担心工程建设而焦急甚至有些气急败坏地想责罚下属段奕宏时,却看见段奕宏在工地照顾年老体弱的父亲,那一刻,李幼斌怒火消退,脸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温情与歉意,作为观众的我,在这一刹那,也潸然泪下。当他非常愧疚地面对不理解的妻子俞飞鸿时,虽然外表依旧强势,但从其细小微琐的眼神、情态、肢体语言中,不难读出她对妻子、女儿的深爱...片中类似这样血肉丰满,爱恨丰盈的角色频繁出现。
南水北调,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福祉的战略性工程。为了此项事关人民生存与发展大计的伟大工程,无数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董望川(李幼斌 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副总指挥,他与妻子周晓丹(俞飞鸿 饰)为工程忙于各自工作,聚少离多,原本稳固的感情渐渐暴露出问题。在技术攻坚阶段,董望川的学生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江浩(段奕宏 饰)竟然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同时住在库区的亲属坚决反对移民搬迁。种种压力纷至沓来。为了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董望川亲自坐镇一线,并推荐妻子周晓丹负责移民工作。在最关键的穿黄工程中,大型盾构机突然出现严重故障。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江浩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北京五棵松地铁站下,一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被创造。通水日期即将到来,所有人都在为工程的顺利竣工做着最后的努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董望川(李幼斌 饰)被任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指挥兼总工程师。然而正在此时的用人之际董望川的得力助手江浩(段奕宏 饰)因生活所迫为了利益放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此董望川与其断绝师徒关系。董望川的家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阳市槐树村,他力荐自己的妻子周晓丹(俞飞鸿 饰)担任丹阳市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工作,但是却遭到妻子埋怨。在任期间周晓丹为保护槐树村祖坟,建议搬移烈士陵园打动槐树村村们,获得大家的肯定顺利完成移民工作。
污水治污工作上,她拿董望川堂弟开刀,遭亲人唾骂也坚持工作,最后为其争取丰厚补偿也鼓励其开展绿色工业。另一方面江浩并没有放弃南水北调工程,他作为河海水利建设工程公司的代表担任“穿黄”项目部经理兼技术总监。江浩将重病的父亲接到工地宿舍,一遍救险一遍照顾父亲。为了给父亲筹医药费,在缺氧的状况下抢修盾土机完成前所未有的突破。北京四环环暗涵工程最关键的节点就是下穿五棵松地铁站工程,董望川提出创新技术,在南水北调专家们的质疑下,担当起责任开创新技术。林子彤负责地下指挥指与工人们一起冒着危险工作,董望川在地铁里与工人们并肩作战。然而正在五棵松暗涵打通之际,董望川妻子周晓丹视察工作时心脏病突发,但是他并没有陪在妻子身边,而是一直陪着工程一线的工人们。最后五棵松暗涵工程成功,周晓丹与董望川冰释前嫌相互谅解,林子彤与江浩正式交往,并在工地现场举行婚礼。
“南水北调”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要想通过100多分钟的电影全景式细致展现显然不可能。影片聚焦了工程形成过程中最牵动人心也最触及人利害关系的冲突矛盾极点——搬迁,以此为重点,再现国家大家与小家的多重关系。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的感人一幕幕。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这样唱道。影片《天河》也深深凸显这歌词所蕴含的独具魅力。南水北调工程副总指挥李幼斌日日夜夜奋战在水利工地上,有家不能回对他来说是常事。为工程质量,为确保工程万无一失,他对最喜欢最心疼的下属极尽严苛。为圆满解决最大难题“移民”,他擅自将妻子调离家中,派其到任务最艰巨地方,啃最难啃的骨头...家庭矛盾因此火山般爆发,妻子抱怨,女儿埋怨,只有三代献身水利事业的岳父母支持他。不仅如此,其最信任的徒弟下属也因种种原因离他而去...李幼斌塑造的角色身上浓缩着千千万万水利人的风风雨雨。对他而言,如何摆正大家与小家关系,如何维系与妻子女儿的情和爱也并非易事。
第四篇:天河电影观后感
《天河》观后感
在本科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一同观看了电影《天河》。电影主要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从丹江口取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城区,全长1274公里。
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困难重重。包括北京部分地区的拆迁工作,丹阳地槐树村祖坟搬迁工作,以及污水治污的工作等等。尤其是水源头地区村民不肯搬迁的情况,影片里村民处处刁难工作人员,不想搬迁。但是我想现实情况应该远比影片里的复杂。
看过电影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艰辛,技术工人们在隧道漏水时英勇机智的表现和大无畏的精神,剧中人物在缺氧的状况下运用学到的知识抢修机器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北京段五棵松地下隧道的开通可谓是难上加难。输水的管道要建在地铁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地铁一号线的下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但是在讨论会上,负责人的一句“出了事,我来负责”让所有人都为了南水北调堵上了自己的生命。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负责人在红旗渠告诉我们:红旗渠每隔一段就会刻上一个名字,不是为了标榜而是保证安全的承诺。
作为大学生党员,相比于南水北调这样宏伟的工程,我们力量有限,能做的真是微乎其微。我们能做的只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合理用水,节约水资源,从而影响周围其他的同学,做好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是这个影片给我们传达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最后五棵松隧道打通时的团结协作精神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医学生学习的。面对生命,面对病患的信任,我们要竭尽所能;对于病人及其家属的不理解和误会,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病患的心理。记得老校长吴阶平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医生要具备这样的素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我们必须同时做到这些,才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为行医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矛盾。解决医患纠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医改也是在逐步推进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相信医生,也应该知道医生不是全能的,仍然有很多人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在以后的行医路上应该注意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体会他们急切的心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尽早让病人康复。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协作,疾病才能知难而退,我国的医患关系也才能有所缓解。天河,生命之河,承载了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对水利的梦想。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同时,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的同学,时刻保持节水意识。
第五篇:南水北调工程电影《天河》观后感
南水北调工程电影《天河》观后感
——饮水思源,学会珍惜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水脉》,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最近医院又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观看电影《天河》,有了《水脉》的背景,在观看《天河》,更加深了对南水北调该项工程的深刻认识。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感情真实而细腻的,贴近实际的电影。观后感触颇深。
说起电影的原型,就是南水北调工程了。治国先治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水的历史:从大禹治水,梳理黄河,到开辟京杭漕运,连接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时至今日三峡竣工,南水北调贯通,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前进与发展背后都有着一部部关于“人与水”的慷慨赞歌。南水北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其中更是注入了几代水利人的心血与青春,更为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添加了里程碑式的符号。
大型现实题材电影《天河》主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设工地为背景,讲述了在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环保治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突出表现了工程建设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故事真实反映出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感人事迹,更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思考。
对于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记得小时候,我还看到京郊农村有种水稻的农田,潮白河里还有孩子们游泳,大人捕鱼。要去河对岸还要坐船摆渡过去,那是不知道缺水是什么概念。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种工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长,缺水观念逐渐深入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里。我的世界观里也有了缺水的经历,并且越来越深刻的认知到,水关乎民生,关乎国运。
《天河》这部描述南水北调工程的电影,真的让我深深的受到了触动,南水北调不再是课本上所提起的一项浩大的工程而是活生生的,而是有血有泪的一部历史史歌,里面包含了太多厚重的情谊了,几代人的坚持与付出,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代人需要传承和学习的。
电影的厚重更触发了大家深深的思索: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应该做到最起码的饮水思源,在生活中充满感恩的心,用水时想到这点滴净水中,凝聚着多少水利工作者的艰辛,包含多少源头和途经百姓的真心。作为一名医院中层干部,我将随时随地面临医院和个人之间的抉择 —— 一边是医院和科室大家庭的利益,一边是现实的个人利益。这部电影让我懂得在大爱与小爱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其实却包含有很多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次生命活动。这部影片让更多人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动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让“节约用水”这个非常简单但足以致命的道理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这么多年的筹备建设,终于要接近它的梦想,就让我们一起静待天河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