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1: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

第一篇: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

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林徽因

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到现在已经四年了。那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卖得很火。这个剧本是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择《人间四月天》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容、演出效果上,都得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说,我作为一个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正着手写《徐志摩传》,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年谱,就用了三年时间,刚要动手写就赶上了这么个“徐志摩热 ”,不能说一点感慨也没有。

我的《徐志摩传》是2000年6月写完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0月印出来,当年就印了第二版。这个时候,《人间四月天》的热劲已经过去了。有人说,老韩啊,你要是早写上半年,不是就搭上这个车了吗?我不这么看。我的看法是,多亏我写得迟,我要是写得早,他们就把我的研究成果吸收到电视剧里头了,这个片子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话题让人评说了!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 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

性。

1920年,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住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张幼仪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你徐志摩要我还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结了婚,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她活了八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晚年还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孙女的采访,写了一本书,把她一生受的屈辱全写出来了。根据这样一本书拍出的电视剧,当然是为张幼仪说话了。林徽因清纯可爱但不懂事,陆小曼干脆就是个交际花,徐志摩虽说英俊潇洒,也难脱认人不准的干系,这一切都不奇怪了。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来跟陆小曼结了婚,张幼仪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林拆散了他们夫妻,而是因为林徽因既然答应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她处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徐志摩夫人。

张邦梅写《小脚与西服》的时候,他的爷爷张嘉铸还活着,听说孙女采访了姐姐,要写这样一本书,特意叮嘱,笔下对徐志摩要留情,他怕姐姐一时糊涂,过多地给孙女说些不利于徐志摩的话,孙女不知轻重全写进书里,损害了徐志摩的形象。大概就在《小脚与西服》出版前后,张嘉铸就去世了,他的遗嘱里有一条,就是告别仪式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

张嘉铸生前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时,张嘉铸不顾姐姐的感情接受得了接受不了,欢欢喜喜地盛装参加了徐志摩的婚礼。这在常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徐志摩把你姐姐甩了,你还西装革履地参加那个人的婚礼,给了现在的人怕就做不到。这个事情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张家人对徐志摩多么重视,再就是徐志摩这个人的魅力多么大。也就是说,徐志摩这个人的品质是非常好的,决不是书上写的,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要下手的那样的男人,而是很有分寸,很有道德,很讲究品位的。

陆小曼 陆小曼是个什么样的人

电视剧里,把陆小曼演成个交际道理的。这么说吧,陆小曼什么人都可可能是的,恰恰就是这个交际花。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当过赋税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陆小曼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丽质,俊俏可爱。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场她出席。

花,是最没能是,最不

期的留日学司司长。这在少女时圣心学堂念文。她天生候,就已经合,也要请

说陆小曼是个交际花,不外是说她生活奢华,出入社交场合,还有捧戏子什么的。可是要知道,我们平常说谁是交际花,是说她凭着色相取悦权贵,获取金钱,供个人挥霍。陆小曼不是这样的,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只能说,她不知节俭,不知爱惜金钱罢了。

看徐志摩的书信,常有劝陆小曼节俭度日的话。我们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而责怪陆小曼,说,这个陆小曼,要是勤俭过光景,徐志摩就不会这么北京到上海飞来飞去,也就不会坐飞机遇难而死了。这样说是没有多少道理的。飞机失事,谁也料不到,就是小曼再节俭,徐志摩只坐一次飞机,也可能遇难。至于说小曼生活奢侈,加重了丈夫的经济负担,曾一度陷于困窘,对正常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不可宽恕的事。名媛犹如名花,是要人供养的,像陆小曼这样的女人,就是要破费钱财的。只能说徐志摩后来养不起了,不能说陆小曼不值得养。你不能要这样的女人,又能下得了厨房,又能上得了厅堂,富了能和你一起去炒股发财,穷了还能和你一起去上街卖菜,真要能那样的话,也就不是名媛了。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陆小曼嫁了徐志摩,是出了大名的,要是不嫁给徐志摩,百年之后,谁知道世上有个陆小曼。这话初听似有道理,细细一想,是没有多少道理的。人活在世上,享福是主要的,出名是次要的。和陆小曼受的伤害比起来,出的那点名是微不足道的。陆小曼的母亲说了一句非常公道的话,她说,小曼害了志摩,志摩害了小曼。当然,反过来说,志摩成全了小曼,小曼也成全了志摩。徐志摩若不是一生中和这样优秀的女人有过感情的瓜葛,只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也不会这么喜欢他。

陆小曼的品质也是很高尚的。

自从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家里,挂着徐志摩的大幅油画像,每天陆小曼都要在像前供上鲜花、水果。她自己呢,四季身穿素服,从来不去什么娱乐场所。有一年清明节,还去硖石给徐志摩扫墓。后来还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解放前,她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成,不过总是尽了她当妻子的责任。

说起来叫人痛心,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圣女一样的女人,却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与同情。不知道有人去过硖石没有,就是海宁市政府所在地,那儿有徐志摩墓,也有徐志摩的故居,可是却没有陆小曼的墓。陆小曼的墓在哪儿呢,在苏州,是她的侄儿改革开放之后给她建的。这就不对了,陆小曼是徐志摩堂堂正正、明媒正娶的夫人,为什么不能和他的丈夫合葬呢。这也是陆小曼生前的愿望。我觉得这是海宁人的毛病,也是海宁人的耻辱。徐志摩有名气,你们就认他是你们海宁的儿子,迁移坟墓,修缮故居,宣传他。张幼仪的儿子在美国,有时还回来看看,你们就老说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妻子。无论是从旧道德上说,还是从新道德上说,都应当把陆小曼的棺木迎回去,跟徐志摩合葬在一起。这事情,迟早会有人办的,这一代的海宁人不办,下一代也会办,下一代不办,下下一代也会办。我就不信海宁永远也出不了一个明白人。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综合一个意思就是不要老是说我们中国人没出息,就在几十年前,在新文化运动那个时期,我们中国出过一大批优秀人物。他们的才能和抱负,他们的情怀与气度,都是值得后代世人敬仰的,也是值得后代人效法的。

第二篇:《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读后感

徐志摩,一个曾经十分敬仰,十分羡慕的诗人,因为他满身的才气,不羁的生活态度,《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读后感。一曲“康桥”把他的形象更是塑造成万千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张幼仪,一个曾经不太熟识的女人,一个生活中承担了孩子、丈夫、公公婆婆的压力、社会舆论以及所有生活的苦痛所带来的各种腥红的伤悲。如今,我为她坚强而执着的灵魂而感动,抑或更多的是敬重。

然而,书中的徐志摩却是另一番模样,他似乎变得那么自私,只为了自己的欢愉,为了自己所谓的西化,为了虚无飘渺的“女性解放”置张幼仪于不顾,甚至有了新欢林徽因后,把张幼仪丢在沙士顿,然后自己玩起了“失踪”,要知道,当时张幼仪是一个有三个月身孕的人,就这样,张幼仪拖着身孕,咬着牙,坚强的在欧洲一个人生活了下去。

徐志摩曾对张幼仪说过,他们俩就像小脚与西服的关系,根本不相称,在一起的后果便是无幸福可言的婚姻,而徐志摩便抓住这点,扯上中国第一个敢于离婚追求幸福的人,硬要逼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甚至连把协议书带到张幼仪面前的人都不是徐志摩本人,而是黄子美,他甚至让黄子美转告张幼仪,让张幼仪“做徐家的儿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读后感《《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读后感》。这样荒唐的条件当然也是为了徐志摩的孝道,徐志摩的私欲——即追求林徽因。甚至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成婚后,张幼仪仍然照顾着她的公公婆婆。

但是,或许正是徐志摩的抛妻弃子,才会使张幼仪开始蜕变,从一个遵守道德礼法的传统女人变为一个能够通晓中西的洋化的女人。可即使这样,徐志摩仍然不认同她,虽然离婚后和张幼仪的关系有所改善。

当然,张幼仪并没有向徐志摩低头,更没有向生活的苦难低头,在她二儿子彼特死后几年,她回到中国担任一所女子银行副总裁,并开了一间服装店。

这里,我并不想批评徐志摩的虚伪与自私,只是为我心中的一个英雄的不完美而叹息,但又惊喜着迎来心中的另一位女神。

第三篇:读《张幼仪》有感

读《张幼仪传》有感

进入大学才开始有机会尝试那种肆无忌惮看书的滋味,再也不用怕窗外有人会看你,而把想看的书压在一本本教科书下,再也不用因为自习偷看了几本闲书,而自责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终于可以与书为友,与它相伴。但看了多少书,早已记不得了,书名大致也都忘记了。可是,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意义的,总会有那么一本书在你心里被深深铭记!《张幼仪传》对于我就是这样的存在。

喜欢这本书的渊源还真是有点讽刺,最初我是喜欢徐志摩的,可以说是迷恋。从高中学了他的《再别康桥》开始,我就被这个多情、浪漫还有点小伤感的诗人吸引了。可那时的我对他的了解是微乎甚微,进入大学我终于有机会对他进行深一步的解读。看着徐志摩传里描述的一切,我只知道他起初喜欢林徽因,最后娶了陆小曼。我并不想对他的爱情多作评论,我只是觉得当徐志摩遇见她们时,他都是爱她们的,要不然他写的爱情诗怎会那么美!他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一段话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于爱情的态度,我依旧被他的爱情故事感动。可是,当我知道了张幼仪的存在,当我了解了她的一生,我开始动摇自己的初心,怀疑对于他的喜爱是否值得?

第一次知道张幼仪,她的前缀是徐志摩的原配。突然间我像是一个被欺骗了好久,迫不及待想找到真相的孩子,我看着这本《张幼仪传》寻找着答案。原来,她真的是徐志摩的原配,是封建婚姻制下诞生的一个妻子。从图片上看,她长得并不惊艳,有的反而是女子的娇羞,她生性倔强,有男子气概,想来是受了家里几个哥哥的影响。在她含苞待放的年纪,她嫁给了徐志摩。那时的她刚刚15岁,人生兴许是一片朦胧,爱情对她来说更是不知为何物。她见徐志摩的第一面也许被这个清瘦,不善言谈的男子吸引了吧,不然当他哥哥提议让她嫁给徐志摩时,她怎会欣然接受呢。可是,这并不是幸福的开始,命运的车轮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转动。

丈夫求学在外,身为好妻子,就该帮他持家,让他无后顾之忧,身为好儿媳,就该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三从四德是必不可少的,勤勤恳恳更是应该的,可是,如此就能家庭幸福吗?这个家的每一个在张幼仪的照顾下都过得很好,却唯独她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哪怕是一个为人妻子想听到的一句来自丈夫最简单的问候都没有,反而是他偶尔的冷嘲热讽。大概是嫌弃她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超前的思想,没有海外女子应有的见识,所以即便她是他的妻子,他也不会对她疼爱有加。这就是封建婚姻的悲哀吧!并不是张幼仪不够好,只是她不懂他吧。徐志摩是一个感情太过丰富,骨子里充满浪漫气息的才子,他受不了风平浪静的生活,他接受过最超前的教育,他有太超前的思想,他对自由恋爱充满期待,又怎会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羁绊。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终究不能一起抵达幸福的终点。

张幼仪是想和徐志摩到白头的吧,不然她不会抛弃一切独自到异乡找他,可是见面时,得到的只是徐志摩的嘲笑。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两个人却说不到几句话,这样的日子难免让人压抑。张幼仪敏感的神经告诉她,志摩另有所爱。最终,这难熬的日子换来了一纸休书,对两个人也许是自由。可是张幼仪怀孕了,她独自生下了这个小生命,抚养着,期间徐志摩几乎是不闻不问。张幼仪就自己一个人在哥哥的帮助下,带着孩子在海外生活。她没有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而放弃以后的人生,相反,她反而生活的更好。她开始做生意,开始靠自己的力量站稳。当她变得足够强大,突然为她的勇敢和倔强而感动了。也许她没有才气,也许她不够完美,可是她朴实而真诚,勇敢而倔强,她不肯轻易低头。她的人生被演绎的异常辉煌。

其实,最初的张幼仪只是一个一心为家的好女人,她用善良对待着她身边每一个人,可是她还是被徐志摩抛弃了,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可是如果只是拿爱情当借口,来逃避责任,这样的爱情还高尚吗?谁说过这样一些话:封建的婚姻让我失去了我爱的人,但我不能抛弃她,因为我对她还有责任!是啊,这样的爱情才是值得被纪念的吧。

读完这本书时,突然意识到,其实爱情并不都是伟大的,只有爱情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才可以拿来被怀念。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做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女子,为自己活得漂亮,像张幼仪一样!

第四篇: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成千古绝唱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成千古绝唱

徐志摩

风流才子徐志摩与京城名媛陆小曼,经过一段曲折浪漫的相恋之后,于1926年订婚,定于同年孔子诞辰在北京北海董事会举行婚礼。而请出徐志摩的先生梁启超作证婚人,则是徐家同意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

梁启超作为维新时代的大师,私人生活十分严谨。他虽然喜欢徐志摩这个学生,但两人在家庭、婚姻问题上,观念大不相同。当初徐志摩为了与林徽因结婚而不惜与妻子张幼仪离婚时,梁启超就曾竭力反对。对于徐志摩爱上有夫之妇陆小曼更无好感。起初,无论谁出面做工作请他证婚,他都一概回绝。后来他经不起胡适等人的一再劝说,方同意证婚。徐志摩本与林徽因相恋,后来林徽因许配给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才转而追求陆小曼。梁启超心里总觉得有点对不起爱徒,自己尽管讨厌陆小曼,但事已至此,只好参加徐志摩的婚礼了。但他决定,既要怜惜徐志摩,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徐、陆两人的婚礼如期举行。轮到证婚人致辞时,梁启超缓缓起身,表情肃然地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必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梁启超接着说:“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们不要再一次成为过来人。我作为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还认我做先生的话———又做为今天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这段骂训交并、一反常规的证婚辞,令徐志摩面红耳赤,陆小曼脸色发白,冷汗涔涔。徐志摩强忍愧怍,上前对梁启超说:“先生不要再讲下去了。顾全一点弟子的面子吧。”婚礼的喜庆气氛,至此荡然无存。

这段梁启超证婚苦训徐志摩的往事,袖手人多年以前,曾经在不同的文章里读过数遍,然终不得其解。后来在梁启超写给他女儿梁令娴的一封信中,梁这样解释道:“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去替徐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赓的夫人。与志摩爱上才和王赓离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志摩找到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将来痛苦会接踵而来。所以不惜声色俱厉地予以当头棒喝,盼能有所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我在结婚礼堂上大大地予以教训,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为中外古今未闻之婚礼也。”

“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梁启超一语成谶。5年后,徐志摩飞机失事,魂飞九天,他与陆小曼婚后生活的苦闷可以说是罪魁祸首。也就是这段训辞,吓得陆小曼终生未嫁,只能与翁瑞午同居,直到1965年4月3日,63岁的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抑郁而终。

痛恨陆小曼的不道德固然是一个方面,袖手人觉得,徐志摩与梁启超的大儿媳林徽因的一段旷世恋情,也让梁启超象吃了苍蝇般地不吐不快。借着证婚这个机会,“新仇旧恨”一并了结。附件 张幼仪简介

张幼仪(1900年——1988年)出生地:江苏宝山 第一任丈夫:徐志摩 第二任丈夫:苏纪之 长子:徐积锴

次子:徐德生(三岁夭折)二哥:张君劢 四哥:张嘉璈 张幼仪的一生:

张幼仪的一生分为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的张幼仪,她比徐志摩小4岁,12岁在二哥和四哥的帮助下入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再次受到了先进教育。三年后,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也就是徐志摩的妻子,两人的婚姻,用徐志摩的态度说就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当时替张幼仪作媒的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摩。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

1918年,18岁的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幼仪哥哥张君劢的信,被迫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不久徐志摩就提出离婚,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后,两人在德国柏林离婚。去德国前,张幼仪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都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一切都跌至谷底。

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汉族。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陆小曼——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2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陆小曼母亲的话来说是“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徐志摩没有与陆小曼结婚,不需要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他也许不会离开前任妻子张幼仪,就能得到家人的经济上的接济,不需要那么劳累,更不会死于飞机失事;同样道理,陆小曼不离开王庚的话,她也必定是个富太太无疑。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与翁瑞午过着“十分尴尬的同居生活”一直到去世,长达30年。30年里,中国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可是,陆小曼的生活轨迹没有多大的变化:一是仍然留恋鸦片,二是身体还是多病,三是仍然没有生儿育女,四是还是要靠男人来维持生计。即使陆小曼本人出身名门,才高八斗,她还是没有勇气出来工作,只有到了晚年,才出来就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下载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志摩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