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新农村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1: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充县新农村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充县新农村调查报告》。

第一篇:西充县新农村调查报告

西充县黄家湾新农村建设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200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关心“三农问题”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而这其中多数贫困者是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南充市是新农村建设实现的比较好的城市,在我的家乡南充市西充县就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效,作为一个受益者,我来讲讲我们老百姓的心声。

(一)“出门不用淌泥浆子了”这是老百姓内心深处的话。“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以前农村交通闭塞,进个城得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而如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代步工具——摩托车。修路也同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发商的目光也投向了这里,农民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二)告别背井离乡时代。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村里的年轻小伙只能外出打工,因为在家里只能务农,而仅凭种地的那一点微薄收入,除去提留、农税,剩下的就只能解决温饱,所以在当时外出务工成了唯一出路。而现在基本上县城就能吸收周边村镇的剩余劳动力,坐公交车上班也不是难事,一块钱就能跑完全县城,这要是在以往那都是奢望。现在的政策好,新农村建设已经见到成效,在发展比较完善的小康村,农民依托自身发展还建起了农家乐,供人们休闲娱乐,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之路。

(三)兴建多个农村惠民工程。例如:农民自流井取水、农村电网改造、退耕还林补贴、农村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关心老百姓的工程,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深切关怀。就拿农民自流井取水来说吧,这解决了农民取水难的问题,政府出钱给每位农户打井,以前农户为了挑水得跑老远的路,现在每家都有了自己的自流井。

新农村建设还在继续,在这几年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惠农政策不能有效落实。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一些政府官员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惠民工程实施缓慢,还有部分领导只做面子工程,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同时农民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观念,例如退耕还林是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虽然眼前利益受损,却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二)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受小农观念的影响,农户多以个体经营为主,这样的后果是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不高,所以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思想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政府也应监管市场,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菜贱伤农”的事最近几年屡见不鲜,只有农户和政府齐心合力,才能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在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新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马山村如何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2011年9月5日至11月3日,我分别到荣成成山镇的马山村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召开村长、村民座谈会,深入多户村民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现状概述

马山村位于荣成市成山镇东部,是全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主要阵地之一。村庄共500户,总人口1800人,党员37人,社会总产值3927.2万,人均收入6452元,集体可用资金12万人,固定资产138万元,耕地面积947亩,山村面积1797亩,果林30亩,农业总产值240.4万元。私营企业3家,工商服务16家,工业总产值1300万元,利税30万元。马山村土地覆盖面积较多,空气环境质量良好,适应农业种植与旅游业开发。

经过多年来乡镇工作的加快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辐射带动,马山村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快推进和经济社会加快转轨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3680元,社会总产值达到2957万元以上,小康户达到486户,占总户数的95%,村全体经济提高到25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9%,新发展党员3-5名,培养积极分子5名。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马山村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全村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住房饮水,文化卫生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和改善。2008年起,马山村进行自然水改造工程,目前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村民的饮水问题基本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下列因素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1、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虽然一再加大农业基建投资,但农业基建投资占全区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提高,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民住户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村没有文化设施,村民没有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马山村由于村庄面积大,完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早期改建的道路由于日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改善村内的环境已是该村的重点问题。

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素质低突出表现在: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0%以上。农民科技知识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

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4、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目前,农村大部分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对策及建议

1、以新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城乡互动发展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优势互补的城乡关系。加快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土地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科教文卫等资源的城乡共享。加速城乡经济融合,从而形成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例如:马山村,残旧的村落,大刹美丽的星湖景区,可否借力借资旅游等部门,共同改善村容村貌,使之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2、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政府主导,主要是服务、调查研究,同时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把握方向。在动员社会参与方面,政府应采取措施,抽调干部到基层帮扶,例如:马山村的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市直单位到社区挂点结对,开展社区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等共建活动,建出了成效;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各个村、各个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一样,要尊重农民的发言权。马山村坚持群众自愿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村民纷纷要求改厕、拆除猪舍、粪棚及整治房前屋后卫生环境。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市规划局、区文明办和爱卫办、外经贸局等市区部门在人力、资金及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下,在“五改五有五化”中,循序渐进地完善各项设施。

3、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内外环境,让老百姓持续增收,分享发展的成果。抓住招商引资,突破征地难点,加快工业发展。加大村镇工业园区和物业建设力度,建造适租对路的厂房。发展城市经济,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商合作,使房地产业逐步向河旁、岩前、沙湖、石牌、东岗等延伸。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培育新产业,发展城市特色农业,例如:引导花卉园林业的发展;引进、推广养殖“名、优、特、稀”水产品,丰富本地产“菜篮子”等。

4、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才能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要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开展法律知识学习,使农民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5、改善农民生活状态,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抓好环境综合治理,解决长期影响农村环境文明的老大难问题,以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通信、市场设施等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实现村庄绿化、路面硬化、村道亮化、环境美化。

通过两个月的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性。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我们应当深刻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新农村调查报告

新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铜古乡,水坝村。

酉阳县坐落在重庆东南隅。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市级贫困县。全县有39个乡镇。其中,水坝村由8个组组成,全村共265户人家916人。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二组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组共72户人家263人。寨子依山而建,四面环山。这里的居民全部为土家族,但除了还保留少

数的传统习俗外,看不出其它的少数民族特征。显然是已经全部汉化了。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0岁~20岁21岁~40岁41岁~60岁60岁以上

小学71892736

初中181150

高中2000

大学1000

共计9210035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上总理书》。他在上书的开头写道:“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能真切的触摸到农村有多穷,农民有多苦。但看到《上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谷物玉米两头猪农副产品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1500斤1100斤一吃,一卖(600元)200元2500元

项目化肥种子农药学生各种集资日杂农税

支出250元100元250元20元200元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 200 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

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3.在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村里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玉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

农民穷,但

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

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个表。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康熙时建国初现时

比例1:79451:39271:26131:911:6001:28

在陕西的黄龙镇,该比例竟然达到1:9,官多民少农民的负担自然不会轻。就拿公车开销一项来做个计算,一般一个县四大部门拥有工车达40辆,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乡镇出现数字出政绩的现象。谎报民情,以至上层对农民收入统计过左,偏离实际地指导农村工作,盲目地制定农村发展计划。自然而然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四.政府不办义务教育,农民只能自己集资办学。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没有自己的村小,孩子们只能跑到四五里远的清和村,官塘村就读。国家一直宣传普九,然则在我的调查中发现,高昂的学费使得普六也成为问题。正好,反正没有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每个村小小学生每学期的平均高达200元,即每年高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在农村普及。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家7口之家,母亲是个瞎子,两个大女儿未满18岁便相继出嫁了。留下一个本来该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和一对未满10岁的双胞胎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农闲时进城打点杂工。由于家庭困难,快满十四岁的儿子仍然是读一学期书又回家放一学期的牛。等到父亲找到了书学费或者两个姐姐寄钱来了又重新拣起课本。今年小学毕业,小杨杰很是失落。因为高昂的学费迫使他有可能从此永离课堂。哥哥且是如此,两个妹妹就更是难堪了。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 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六.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在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村民自己集资办的。可想而知,连自己衣食还成问题农民他们集资办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就看到了这些叫人酸楚不禁的学校。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再次: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将近40天的暑假结束了,带着一种莫名沉重的心情我回到了学校。一个月的暑假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西部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父母

第四篇:新农村调查报告

让新农村不再熟悉而陌生

——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新农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农村”概念的首次提出,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地展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后,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新农村的意义重大,然而对广大大学生和城镇居民来说,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很少有人没听过没看过电视、报纸、标语上对新农村和二十字方针的宣传,然而大都缺乏系统和直观的认识。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与直接受益者的广大农民,对其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就此,我们赴滁州市腰铺镇新农村建设成果调研小分队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新农村的发展面貌,探究成就与不足,借以了解滁州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状况。并作为系列新农村主题宣传活动的前提,促进大学

生和社会各界对新农村的关注和理解。

二、调查方式

1、在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的梅铺村、范桥村、二郎村三个新农村示范点实地调查;

2、采访各村村民及村委会主任和书记、腰铺镇宣传部耿主任、梅铺村大学生村官钱澍雨、滁州市市委新农村办公室马主任;

3、查阅大量资料,包括镇政府和市委新农办的工作报告。

三、调查团队

赴滁州市腰铺镇新农村建设成果调研小分队 队长:胡骁

队员:夏荣荣 王洁洁 徐华蕾 刘素勤 刘丹丹 马梦霜 朱春梅 牛敏 王伟 薛敏 沈璠璠

四、调查时间

2010年6月5日——2010年7月9日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建议

1、概述

滁州市新农村建设自06年开始,目前已建成1360个,其中去年已建成170示范村,全市还有大约600个村未完成。而腰铺镇是滁州市45个经济强镇之一,工农业发达,区位条件明显,有一大批新农村示范村。其中我们调查的梅铺、范桥、二郎三个村都属于示范村,成效较明显。同时,其中遇到的困难和现状的问题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地域区位和经济

新农村建设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地经济,而地方经济往往取决于工业化的进程,而工业化的高低又极大地受地域区位制约。

滁州作为皖江城市带的第一站,首当其冲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庞大的外资企业大军有相当一部分落户于腰铺镇所在的南谯区工业开发区。

而腰铺镇在滁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腰铺镇具有腰铺镇位于滁州市南郊5公里处,西傍琅琊山矿区,南通312国道、合宁高速,北经104国道接市开发区,东西横穿京沪高铁。是滁州南谯区“两个园区建设”(教育和工业园区)的主阵地和京沪高铁在滁州的停靠站,其区位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2009年,腰铺镇政府财政收入720万元,在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招商引资4.2亿,著名的有凤凰实业、恒昌机械、珍珠水泥等;农民人均收入5762元,高于同期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38元。

腰铺镇农业在传统的粮食生产上不断增产外,近年来因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出现了鲜明的“一村一品”的城郊农业特色。全镇蔬菜面积达到15000余亩,其中中心地带的范桥村就以蔬菜大棚闻名。

离市区最近的梅铺村,则以上百亩规模的草皮种植业为特色。草皮天成本低,易维护,两年可种三季,一季可铲两次,每平米售价3.6元。在大滁城建设的巨大需求下,销路很好。

位于琅琊山区脚下的二郎村,113亩旧村落拆迁后的复垦地于10年6月9日通过农业部门检验,将承包给外商种植苗圃花卉园。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承包租金收益,还可以通过园艺培训在园内工作,增加收入,特别是对体力要求不高,适合占据农村人口庞大基数的老年人。而在其他村,都有诸如西瓜、棉花、家禽养殖等特色的农业。

农民就近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有了更多农闲时间可以进厂务工。如梅铺村就位于南樵开发区附近,有许多机械加工、装配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工人一直紧缺,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厂都在招工。

而范桥、二郎村一线,自西琅琊山脚到腰铺镇一路,采石场,石灰窑,水泥厂,搅拌站比比皆是。这些建材企业直接服务于京沪高铁建设和大滁城建设的需求,仅二郎村境内就有11个各式建材企业,全村有150多青壮劳动力在附近企业上班,人均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

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对目前的收入和生活表示满意,也对新农村的未来持乐观态度。经济富裕、生产发展是一切的前提。因为经济收入的实实在在提高,广大农民才有财力也有愿望建设一个更适宜生活的新农村。

3、基础设施建设

一般的新农村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是社区布局、统一外观的“农民小区”,主要是靠拆迁旧自然村后复垦成农田,在适宜的地点集中建聚居点。农村社区化符合农业机械化时代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也是农村住房向楼房阶段发展的需要,从短期看,必然存在很多不便,很多问题,但长期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调查中我们发现,三个农村都遵从了市级规划的“量力而行、尽

力而为、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选择了稳妥的、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二郎村位于腰铺镇极西,毗邻琅琊山区,地形复杂、经济交通条件受限,从09年7月始建新农村,11月完成拆迁工作,正在建设两个聚居点,住户270户,截止今年7月8号已有63户入住,动工迟,但速度快;范桥村临近腰铺镇中心区,地势平坦、经济交通条件都较好,从08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新聚居点,目前已经建成;经济条件最好的梅铺村,因在两个园区的规划用地内,未来几年即将拆迁,没有动工建设新聚居点。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典型的范桥村,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美观、整齐的新村落虽然基本建成,可以入住,但是有不少新房庭院内长满荒草,显然并未投入使用,存在闲置浪费现象。更严重的其中部分房屋被城镇居民私自购买,作为养老住房而空置,这在产权上是违法的。镇政府已经派出工作组查处此事,并全面检查各新农村点。范桥村新农村聚居点于08年开始动工兴建,近三年时间,水电设施、门前道路都未完工。村民现在还是借用附近城镇居民的电线通电,都连上自来水管道,却一直没通水。主干道外,只有约一半的住户门前修好水泥路。村民反映,规划中的公厕和垃圾处理设施至今也不曾有过,只能自建厕所,而垃圾只能集中扔在路口和树林内,形成垃圾堆,垃圾林。而农村污染中典型的家畜污染、农药对水的污染,受条件限制,依旧没有太大改变。

腰铺镇新农村房屋配套设施、公共基础管理还不完善,主要是资金未完全落实,农民住房拆迁时大约每平方大约有180元的补贴,但

新房农民每平方大约要交605元,每村的基础设施大约需五百万元甚至更多的资金,但真正落实的只有几十万。而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只起引导示范作用,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建设主体还是村民,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是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污染问题,国家对此已经十分重视。“清洁工程”在滁州范围内深入的展开,据统计,全市乡村清洁工程活动共清理暴露垃圾8416处,9515多吨,清理露天粪坑18373处,改厕3399处;清理填平低洼污水坑11237处。135个示范点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新农办马主任也表示,这是个逐步的过程,因条件条件限制,只能在中心村,主干道等地进行清理。

调查中我们清楚的看到,新农村人居环境相对过去和旧农村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农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近年来,业已空前提高。据了解,新农村的长效环卫机制正在摸索中,方向是依靠村民和村委会自我管理。

4、其他方面

众所周知,新农村是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每一阶段发展的十分均匀。总体来说,腰铺镇的新农村建设还刚刚起步,重心还停留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则面临着更复杂更艰巨的任务。

政治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委会结构精简,人员很少,然

而工作务实负责,办事效率很高,比如二郎村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1487人,耕地3091.7亩,而多次接待我们的村委会只有6人。村民的民主和政治意识也日渐增强,调查中我们多次遇到许多找村委会办事的村民,绝大多数都得到了满意解决。但是缺乏长效的监督机构,许多村民反应村里财务不透明,特别是对新建居民点的工程造价、收费不放心。我们呼吁早日国家建立村级财务公开和长效监督的机制。

文化方面,虽然腰铺镇政府竭力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每年都有各种表彰,如优秀村民组长、优秀村干部、感动腰铺人物等。但由于受环境封闭、信息滞后、人才萧条等先天因素制约,农村文化依旧长期处于饥渴、匮乏状态。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是丰富农村文化,提高农民精神素养的前提,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镇政府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都深感:工作更好做也更不好做了。好做是因为农民日渐富裕也日渐眼界开明,只要对农村有利的事都会积极配合;不好做是因为农民也变得空前精明而大胆,在经济利益上与村委、政府的争执空前的增多。这说明村民的文化素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我们认为这是好的开端。

农村社会的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居住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总体上,我们感觉到,腰铺镇新农村的环境是工业化的、活跃的、充满希望的,也依旧是淳朴的、宁静的、优美的。正如梅铺村大学生村官钱澍雨所说的那样:腰铺是一片经济开发的热土,也是一片让人留恋的乐土。

第五篇:新农村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曾经很贫穷,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次,我利用寒假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1990年以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上,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之又少,全村只有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的楼房,房中的装饰也越来越多,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彩色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医疗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区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区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区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我区已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涝、大风等频发,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农民却无可奈何。比如去年的干旱几乎令棉花绝收。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目前大部分村小学只有三个年级,其他年级的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并寄宿在那里。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读完高中要1~2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6年多的纯收入。而且现在学生们的生活费还在一路上涨。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 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区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西充县新农村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充县新农村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南佐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针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富民在先,统筹......

    新农村调查报告

    新农村调查报告——县地处陕南,境内山大、沟深、坡陡,人稠民贫,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面对这样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

    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3年 8月 21 日 调查地点: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红旗乡牟家村 调查对象:牟文坤 牟文浩 赵志龙 王艳 牟红果 调查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刘井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级班级:2班姓名:范冬冬 学号:201115060120 调查时间:2013年2月13日—2013年2月23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在此之前,关于“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0910********实践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1 一,农村政治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而国家......

    新农村新变化调查报告

    大学生“三下”活动调研报告专 业: 姓 名:会计学高盛莲班 级: 学 号:2011级3班201107810349 新农村新变化调查报告 在十七大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