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热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热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大众常常会面对一些迷茫和困惑,很多情况下,在现实中又找不到答案。当经济或者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之后,精神需求就迅速地膨胀。特别是当一些精神困惑得不到答案、一些现实困难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当于丹的《论语》讲座以大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她的“《论语》心得”传达出来的时候,许多人才蓦然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原来还蕴藏着如此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从中甚至能够直接发现
自己挣脱现实困境的途径与方法。
“于丹现象”的背后,是国人从内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之后,开始转向追求高水平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上的追求,自然而然地转向古代。一种东西没有土壤不会发芽,当社会呼唤这样的人物时,易中天和于丹也就应运而生。“人民的需要、现代化的传媒、易中天于丹这样的人,”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反映着当前国人精神家园的空虚。“百余年来,当我们批判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时,把那些优秀的思想也一起批判了。从而造成了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和道德伦理上的缺失。一度,我们曾想用西方思想来填充,但在道德伦理层面,因为中西方的差别,这种努力没有成功。道德伦理的真空,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就是物质追求完全代替精神追求。”
过去的一百年,我国的文化思想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就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现代化的内涵,主要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其主要目标就是追赶西方的物质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西方世界繁华背后的根本缺陷,促使我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变化的核心,就是我们不再简单地把现代化与西方的物质文明划等号,而是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包括富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悠久传统的精神文明和我们现在正在创造着的政治文明。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汲取百年精华,从外来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融中把多种文明融合在一起,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成为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基本共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考察当下传统文化的回归,问题才能看得更加清晰。
在构筑当前中国新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根本。我们缺失的道德伦理、精神信仰,这些东西靠什么来提供。现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可能成为提供者。儒家、道家的思想,支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生活,它们把那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社会的和谐,与世俗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这都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商业社会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但逐利、忘义的东西渐多,道德滑坡,很多人希望用传统文化来弥补。但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爱国、勤劳、勇敢、知耻、重视道德修养,这些方面可以应对商业社会的弊端。而葛晓音则把目光放到了群体素质的提升上:“古典文学对民族文化的熏陶作用,在提升国民素质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古典文学的影响是看不见的,但日积月累,会让整个民族陶醉其中,其中精神也自然而然地得到进化。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与物质文明进步相对应的,是精神文明的跟进。我们当前面临的是如何把高雅文化,也就是精英文化普及到大众中去,这个阶段如果做得好,也许会对整个民族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如何将精英文化普及到大众中方面,有人认为学者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经典日益消解化的时代,严肃的文学研究工作者是否也应随着大众沉浸在文学的狂欢中?是否只有市民性、休闲性、消费性的文学才有出路?文学的经典是否还有意义?这些都成为新世纪的重要论题。作为知识分子阶层,应当承担起文化启蒙的作用。特别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文化断裂之后,传统文化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首先要唤回人们的兴趣。文化普及者起到了桥梁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传统价值,我们应当把这个问题放到中国文化建设的高度来看。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从“五四”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传统文学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经过我们的阐释,把其中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对于现代人的精神构成无疑会起到有益补助。好的经典是可以经受住每个时代的挖掘。我们也要注意,不能一窝蜂,不能同一种题材重复。目前的新闻界、出版界都有这种现象,你讲吕后,我讲武则天,他讲慈禧太后。百家讲坛中帝王将相是不是多了点,我们还有红楼梦,还有唐诗宋词。不是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都是经典,要有选择,哪些是对当前有借鉴意义的,哪些是现在不需要的。”有扬有弃,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我们不可能原样回归,传统文化应该有扬有弃。对于传统文学的研究来说,应该加强对当前社会的当下关怀。以前的学者是为学术而学术,与当下社会脱离了关系,封闭于自己的体系中。使社会不了解、也不需要古典文学。现在要改进思想,把研究与教学、与普及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中国新的文化体系,以及新的文化观念构建中。传统文化中最缺少的就是现代社会中的民主思想,反而有很多忠君的东西,这些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人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来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回归古典,不是要走向极端。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我们既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从国外经典中吸取营养。有专家还特意谈到了对当前中小学古典文学教育的看法:“在中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但现在的教育体制只是让学生死背,其中陶冶人情操的部分,那种美好的感情,被忽略掉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如何对待朋友、父母、对自然,如果能让这些东西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现代人的心灵也许会健康许多吧。”
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不一定与现代合拍,但其中优秀的部分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因为这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代都与上一代不同,但一定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能想像我们离开传统文化,还能有哪种文化更适合我们中华民族。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寻找挖掘传统文化优秀思想资源的过程。
第二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卢国信“和谐社会,幸福人生”德州论坛
纪实
月13-15日,为期三天的“和谐社会,幸福人生”论坛在德州凯悦商务酒店举行, 正值盛夏季节,我们痛快淋漓地体验了一把文化“热力”:不知多少家庭,扶老 携幼而来,从德州,济南,河北,东北,国外„„原本容纳350人的会议室已经 撤掉桌子,摆满500张椅子,但是仍然接纳不了涌入的人群,“加方凳!”组织 者当机立断。夹道里又摆满小凳,瞬间,又坐不下了,楼道里源源不断地还有大 批人流涌入。组织人员急中生智:“快!对面小会议室安装投影仪,让后面的学 员看同步视频!”,终于安排下了,主办方和几十名义工都吁了一口长气。环顾 左右:左面是摩肩接踵的现场观众,两个落地空调努力地工作着,那点冷气却犹 如杯水车薪,大会议室热得人汗流浃背;右面小会议室相对来说凉快许多,只能 看老师影像的观众,也只能坐在地毯上听课了。课一直持续到19:30,第二天人数 又有增加,第三天又有增加,主持人再三强调,“学员不要再带新人进场,实在 无法接待!”。
我听过许多课,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课?这是 群什么样的人呢?
这次论坛的主办方是德州教练技术协会,承办方是盛世益家培训公司。论坛的主讲 老师是鸡西市的卢国信,他秉承母亲遗志,已经讲了十年传统文化,他讲的是公益 课,分文不收。
去年,几个德州人在衡水听了卢老师一堂课,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回来 就许愿要把课程引进德州,并推举了德州教练技术协会主席许军女士具体组织,可 是卢国信老师很忙,虽几经努力,去年一直没有请到。
今年4月份,卢国信老师应邀到济南开办了一次论坛,德州一下子去了30多名学员,回来后卢国信老师的名声不胫而走。
卢国信老师不识字,一家兄弟六人都在农村,改革开放使其中的两、三个兄弟弃农 经商,带动了家族富裕。对六兄弟影响最大的是慈祥的老母亲,他们的孝道十里八 乡有口皆碑。创业之初,兄弟六人拧成一股绳,把个家族企业搞得有声有色。随着 企业发展兄弟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老母亲伤心了,要求哥儿六个合家。资产最大的二哥一把火把账本烧掉,35口人的大家庭按照母亲 的意愿合了家。合家之后其乐融融,以“孝”为核心,卢氏家族践行着古圣先贤的 教诲:孝悌忠信,仁义礼智,成为一代楷模。卢老妈妈不满足一个家庭的幸福,她 认为:“我们的国家不缺科学家,不缺企业家,缺少的是道德演说家”。去世前,老人家留下遗嘱,让四儿子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四儿子就是卢国信,他不识 字,对于母亲的心愿很为难,母亲教诲儿子:“天不能言,你还有张嘴;地不能行,你还有双腿”。卢国信为了母亲的心愿,开始四处给人“合家”,到田间,到炕头,给人家一讲就是三天,到拉萨,到海南,一讲就是十年。他讲得全都是力行所得,智 慧结晶,听卢国信的论坛,就如同与古圣先贤面对面交流。他走遍天下,阅人无数,任何人只要站在他的面前,脾气秉性逃不过他那双眼。卢老师讲病是一绝,简单几句 话直讲得人痛彻心脾,幡然醒悟。三天课程,讲得人开了窍,化了性,好了病,而卢 老师“八德”也只讲了“一德”。第二天潍坊还有三日论坛,卢老师得走了,全场起 立,掌声经久不息„„
(文章真不代表什么,卢国信的个人修为和学识征服了场内外观众。老祖宗给我们留 下了五千年文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恰恰让不识字的卢老师承传了下来。)
参加卢国信“和谐社会,幸福人生”论坛是公益性课程,不仅不交学费,中午还免费 供应午餐,课间还有水果、点心供应,所有这些都是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这次论坛 企业和个人捐款5万多元,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捐赠了矿泉水,书籍,光盘等。无论捐者 和被捐者都从心底快乐,幸福。偌大的会场,众多的学员,三天下来,地上没有纸屑,出入排队,互相礼让,秩序井然。期间有一群人功不可没,他们就是30多位义工。这 些义工来自四面八方,男女老少都有,互相都不认识,他们放下企业,放下家庭,不收 分文前来服务,他们身着唐装,不遗余力地迎送宾客,搬运物资,组织队伍,分发材料,安排食宿„„来得最早,吃得最差,走得最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笑得最幸福,是论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的儿子江李扬帆也做了义工。他高考刚刚结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是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的少年首先逆反的是身边的父母。那几天儿子正和我们冷战,任何观点全不接受。我心里难受,也不能叫他去听课,就采 取迂回策略,求好朋友崔雅婷叫他。儿子答应了做义工,说给催阿姨个“面子”。
晚上义工总结儿子提到很多学长让他佩服,最后一天总结便后悔自己给父母造成了伤害„„ 听着儿子的分享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三天论坛,我担任义工团长,儿子做义工,很辛 苦,也很付出,但是当我享受到课程带来的家庭的和谐幸福时,那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萍萍带了两名义工从济南兰夫公司赶来,她做礼仪示范简直太漂亮了,看着如此端庄、优 雅的女人,连女人也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愿望。萍萍他们四处做义工支持公益,这也 正是济南兰夫公司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刘兆祯是企业老板,他扔下企业,做了三天义工组长,他指挥着全场的义工,大刀阔斧解 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他说,要扩大自己的格局,心里装的人越多,老板做的越大!麻静、郑薪在场外负责物资,听课最少,事情最多,孩子又都小。三天你只看到他们满面 春风,看不到背后多少辛劳„„
(一个“义”字就列在“八德”之中,义字当头的义工们心头都有爱和责任,“无论你我 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只要舍生取义,志存高远,便可以影响我们的环境。)
这次论坛的学员悬殊之大也开了先河:有几岁的孩子,也有七、八十的老人;有不识字的 老妈妈,也有取得了六个博士学位的澳籍华人;有企业家,学生,也有家庭主妇。大家促 膝共读,各取所需,都听得津津有味。
陈邦伟博士是位澳籍华人,取得了环境、化学、生物等六个博士学位,陈博士听得很认真,不停地做笔记,课下和同学热烈讨论,他建议这样的好课程应该给政府写提案,组织全民 学习,这是建设和谐德州的最有效途径!
一个坐轮椅的人一直坚持听课,他的家人把他抬进会议室。我见他时而泪流满面,时而频 频点头。卢老师临走时单独约见了他,给他解开了心结,课程结束时,他显得轻松而愉快。但愿他能早日康复。我熟悉的很多人都把全家请到了课堂,大家共同接受卢国信老师的心灵洗礼,回家后,媳 妇向公公婆婆道歉,子女向爸爸妈妈认错,老人们放下了种种牵挂„„
(大约600人的论坛,不知拯救了多少家庭。本期论坛的每一个学员都是星星之火,回到家庭和 单位都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火花去照亮周围,让社会和谐,家庭幸福”!
论坛现
场:
第三篇:【热】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热】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1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兽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2“宝贝,起床了!宝贝,起床了!”还在睡梦中的我被妈妈轻轻地唤醒,迷迷糊糊中,妈妈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了五彩丝线。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是端午节。我赶紧起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穿好衣服,和妈妈一起兴致勃勃地向江边走去。
江边的空气清新宜人,我用双手捧起江水,洗了洗眼睛,感觉眼睛一下子特别明亮,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江北公园,只见一条长长的条幅上写着:吉林省松原市伯都讷首届艺术节,两条充满氢气的金色巨龙在江面盘旋,准备参加龙舟比赛的队员们个个精神饱满,随时准备出发。
只听“呯”的一声枪响,一条条龙船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出,岸边上的呐喊声,助威声,加油声,龙船上的锣鼓声,响声震天,使得船员们拼尽全劲奋力向前划。每个人的神情都那么凝重,汗水从头上止不住地留下来。赛龙舟的场景既激烈又刺激。
吃着香甜的粽子,看着激烈的龙舟表演,欣赏着江边的宜人风景,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舞狮是叫“舞狮子”、“狮灯”、“狮子舞”,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舞狮历史久远,是在差不多两千年前出现的。因为狮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人们用各种材料扎成狮子,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寄托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这就是舞狮的由来。
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舞狮越来壏多样,传播到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舞狮还随着中国人移居海外而走向世界,成为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4重阳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
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古有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重阳节习俗的诠释。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传说在重阳节,家里有灾难,需要登高,才能躲过灾难。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传统文化—重阳节,你像老人的一块宝,像一个珍贵的纪念。我爱多姿多彩的重阳节,爱它的美丽,爱它丰富的习俗,爱它尊敬老人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糖画吗?
我了解到糖画在中国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最早起源于明代,这项甜蜜的技艺已经传承了五百年。
糖一般用红、白糖加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作画。
我请糖画艺人画了两种动物。一是凤凰,凤凰是最难画的,而他所用的工具仅仅是一勺、一铲,他用小圆勺舀起铜锅中的糖稀,以手腕的力量带动勺子,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平台上,速度飞快,随着糖液缕缕洒下,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又请这位民间艺人为我画了一只猴子,因为我非常喜欢猴子。糖画还唤起了妈妈的回忆。妈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种糖,现在难得看到,真的很怀念童年时的美好。”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6中国传统文化可多啦!有京戏,有赛龙舟,有写对联,有下象棋,有放鞭炮……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赛龙舟了。
一到端午节,河边就热闹起来了,那是大家都来看赛龙舟了!一个龙舟队由十多个人组成,中间十个人负责划桨,他们一个个都很强壮;船头上的那个人,是这艘船的总指挥;站在船尾的人,则拼命地吹着号,不停给大家加油!
比赛开始了。锣鼓震天响,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气奋力向前划。船头的总指挥有节奏地上下挥舞着红旗,龙舟一个劲地向前冲去,乘风破浪,你追我赶。观众们都屏气凝神,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伴随着一声欢呼声,黄队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他们赢得了胜利,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赛龙舟很精彩吧!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7第一次看皮影戏是在书城,是由一些老人表演的。他们表演了《东郭先生与狼》、《河蚌相争》……非常精彩。
做皮影戏的道具需要先把兽皮上的毛和血清干净,把兽皮放进药水里,泡两三天,再用笔画上图案,用刀把图案切下来,割成小块,然后染上颜色,最后再用线串起来,用棍子操纵。演的时候,需要用灯光把道具的影子投在幕布上,难怪叫皮影戏呢!
我在网上看了场皮影戏,叫“蛙鹤龟”,讲的是乌龟欺负青蛙,仙鹤帮青蛙教训乌龟的故事。戏里面青蛙很活泼,跳得很快;乌龟的脑袋一伸一缩,像真的一样;仙鹤的眼球会随着音乐转动,脖子也很灵活,它可以用嘴一张一合地整理羽毛,我还看见有一片羽毛轻飘飘地落下来,它还可以把头埋在翅膀里休息,真是栩栩如生呀!完全看不出是用几根棍子操纵的。
皮影戏不但在中国有名,而且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豪。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猜灯谜、包饺子、舞狮、剪纸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的书法了!因为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书法是我国的瑰宝。爸爸告诉我,历代书法家有: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被称为书法四体。爸爸曾经带我去看过书法展览,有些写得方方正正的是楷书,有些写得龙飞凤舞的是草书。虽然有些我看不懂,但觉得很漂亮。爸爸说,中国的毛笔书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所以我有空就向爸爸学习写毛笔字。我体会到一个小小的点,看起来简单,写起来却很难。要是握笔的姿势、用笔的力度不对,字都写不好的。看来写毛笔字也是一门学问。
我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骄傲,为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而自豪。我爱中国的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9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河坊街玩。街两旁的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
走着走着,我被路中间的小摊吸引住了。小摊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用糖做的东西:小猫、小兔、羊、狗、马……一个个栩栩如生。妈妈看我站在那里挪不开步子,笑着说:“你也挑一个吧!”
“太好了,我要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高兴地说。
叔叔把糖舀出来,用三根小竹棒来搅拌,搅拌着搅拌着,糖慢慢变白了。叔叔把糖搓圆捏出一个空的球形,再往球里吹气,一边吹,一边用手捏出形状,不一会儿小兔子的样子慢慢出来了。叔叔用红色的糖做眼睛,用绿色的糖做小草,正在吃草的小兔子完成了,像真的一样!
叔叔的手真巧,糖人真有趣!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0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对联、书法、茶艺……。等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国结。
我的中国结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中间有金黄色的触角,被一个红角圆圈围住。我想大家一定知道,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平安的象征。这个中国结很漂亮,我非常喜欢。
中国结就像书法,对联,茶艺一样,很能反映中国,所以北京奥运会还用它作为会徽呢!中国结代表着和谐、团结,它也分为好几种类型,比如双蝶结、平安结等。
古代的时候,有的人经常把玉佩挂在身上,人们常说的玉佩就是我们知道的中国结的起源啦!外国人一下就会认出来这是中国结的原因是它太有中国味了。
我喜欢中国结,它代表了中国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文化流传!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1今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到绿城广场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民间艺术活动——舞狮子。一共有四只狮子,它们在抢一个花绣球。这个绣球在一个叔叔的手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那些狮子怎么也抢不到。后来拿绣球的叔叔跳到了一个高台上,这些狮子都往高台上跳,又晃头又扭尾,它们的动作很灵巧。妈妈说这是舞狮子的绝活——狮子上高台。我站在人群最里面,有一头狮子用他的头来拱我,吓得我直往后退,那头狮子还冲我眨眼睛,真好玩。
我发现了每只花狮子都是有两个人来舞。他们钻到花狮子的下面,前面的人主要来舞狮子头,后面的人主要充当狮子的身体。后面的人一直弯着腰用手扶着前面人的腰,他们很辛苦,可是他们的辛苦给我们带了许多欢乐。他们精彩的表演引来了大家的叫好声和鼓掌声。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 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
o o o 1.“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谁说的? A.李白 B.苏轼 C.朱熹
答案正确!
2.第一个获科学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的名字中的“呦呦”二字出自哪部古代经典?
o o o A.《诗经》 B.《楚辞》 C.《春秋》
答案正确!
o o o 3.习主席和彭丽媛出访外国时,在哪些方面特别体现了“中国风”?
A.行礼 B.服装 C.饮食
答案正确! o o o 4.2014年10月11日,李克强访问德国时,曾送给汉堡市长什么礼物?
A.一件景德镇的瓷器 B.一幅苏绣
C.一艘明代商船模型
答案正确!
o o 5.为什么说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更像“白雪纷纷”?
A.柳絮比盐更像雪花飞 B.柳絮比盐更白
答案正确!
o o o o 6.经典诵读应该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下列什么作法不属于此类?
A.诵读《岳阳楼记》时带领学生游览岳阳楼。B.诵读《滕王阁序》时,讲述王勃当众挥毫的故事。C.诵读经典时,分组PK,优秀者发奖品。D.每天晨读时,背诵一段古诗文。
答案正确!
您的总得分:6 分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
压岁钱的由来,春节给红包的习俗典故
再过两三个月,我们又要过新年了。想到我们到时又会得到大人发的压岁钱,心里真是激动!可是,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原来,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说梦话并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迸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现在,我明白了,大人在过年时给孩子发压岁钱,是大人对我们这些孩子的爱!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岁岁平安,不单单是我们小孩子,还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春节的传统习俗放鞭炮
红红活活过春节,热热闹闹团圆饭,哈!再过两三个月又要过年了,别的不说,就拿放鞭炮、舞狮子等等的一切风俗,就让我们兴奋不已。
对于我们这些男孩子来说,放鞭炮是最过瘾了。我特意查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中国人有在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是因为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鞭炮也叫爆竹,爆竹声中除旧岁。除夕夜里人们用爆竹声辞旧岁迎新春,大年初一人们一开门便燃放爆竹,叫做“开门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院的瑞气,喜气洋洋。
鞭炮,它是中国特产,在外国是没有的。从古至今,由于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爆竹的品种、样式越来越多,色彩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百子鞭炮、单响、双响的花炮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花炮,并取了一个个文雅、富于诗意的名称。如:“金菊吐艳”、“飞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红梅”、“金猴腾空”等等,还有百头、千头、万头,甚至长达十万头的巨型鞭炮,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古时没有火药和纸张制成的鞭炮,人们用火烧竹子,竹子发出的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可以吓跑鬼祟,古人以此避不详取吉利,现在的爆竹更多的是喜庆娱乐的活动。而且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庆嫁娶、重大典礼,以至建房、开张,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表示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