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家庭游戏的指导
幼儿家庭游戏的指导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孩子以游戏为生命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对成人来说是一种娱乐活动,可是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是他们的真正生活。因为他们不象成人那样有工作,他们整天在玩。甚至吃饭、睡觉时也在玩。游戏就是他们的王国。
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为什么呢?因为游戏开心。学前期儿童能走会说,因此好奇好动是他们的主要特征。许多新鲜事他们都想试一试,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只有在游戏中他们的好奇心各种欲望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如:在角色游戏中,抱个娃娃可以当妈妈,拿只小勺喂孩子吃饭;拿张椅子当汽车,自己可以是司机;拿把玩具枪可以玩好人坏人的游戏;办个小超市,自己可以当总经理。尽管游戏是假的,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却又是真的。现实生活中他不可能做到的,在游戏中却都能办到。游戏能带给孩子们极大的欢乐。所以,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同成人的工作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2.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孩子爱玩对他们的成长是好还是不好?应该支持还是制止?不少家长轻视孩子的游戏。认为游戏是“瞎白相”、“没出息”、“不求上进”,还说好孩子是不玩的。经常以功课压孩子,这些看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他们把孩子的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不明白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因为游戏无压力,没有负担,孩子是在进行他最高兴、最感兴趣的活动,因而学习效果最好。例如:玩计算游戏,孩子学会了数数、运算;玩娃娃家,孩子学会了交往,学到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游戏锻炼了孩子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并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孩子在游戏中成长的事例很多。19世纪德国天才儿童卡尔威特。他出生时先天条件比一般孩子差,人们都认为他呆、傻、是个没有希望的孩子。然而威特的父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早期教育,而是设计了许多开发智力的游戏,让他尽情地在游戏中接受早期教育,使他9岁就成了大学生。美国的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学习威特的教学法来教育自己的女儿维尼,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小维尼3岁就会写诗,4岁会写剧本,5岁出诗集。这位教授后来写了一本书,书中说:“我对女儿的教育都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如:为了训练孩子五官的功能,设计了“七音钟”(听觉)、“颜色竞赛”(视觉)、“留神看”(注意)、“蒙眼猜物”(触觉)等游戏。为了培养维尼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数,她常和女儿玩数豆、数纽扣、数吃完的瓜子壳等游戏,玩“商店游戏”学习计量,这些游戏使维尼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使维尼顺利地从算术一直学习到几何、代数,维尼玩的语言游戏就更多了。斯特娜夫人认为对孩子的游戏不能放任不管。“父母应高兴地跟孩子一起玩,以便通过游戏促进他们身体发育和智力品德的发展。”因此,家长们要尽可能地去充当孩子的伙伴,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们提供、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语言、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等幼年时期的游戏,可以发现游戏中闪烁着幼儿智慧的火花。在游戏中孕育着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如航天科学家斯姆兰格力,小时候喜欢玩飞鸟的游戏,在游戏中他希望自己像鸟一样在蓝天飞翔,他长大后进行航天研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喜欢玩各种机械玩具,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从小喜欢玩狗、玩昆虫,校长曾训斥他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玩意儿上,他后来说:“不!那时我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创造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著名动画片艺术家万鸣从小喜欢和母亲玩手影游戏,他常被墙上晃动耳朵的兔子、汪汪叫的小狗迷住了,形态逼真的手影游戏培养了他对动画艺术的兴趣。由于他们童年时代所萌发的兴趣爱好得到了父母成人的发掘和合理的引导,才使他们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以上事例都说明了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游戏作为教育手段引起世界上各国的关注。如美国的“游戏班”、澳大利亚电视节目中的“游戏学校”、美国的一所“超常儿童幼儿园”是以幼儿智力需要而建立的各种游戏室的活动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我国也非常重视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我们的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都有许多幼儿游戏的节目如:《开心娃娃》、《欢乐蹦蹦跳》、《三七二十一》等,都有各类的智力游戏、亲子游戏等,充分显示了大家对幼儿游戏的重视。在国家教委制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规程》中要求幼儿园保证孩子游戏时间,创设游戏条件,开设各种游戏室,如图书室、科学实验室、文体室、美工室、结构室等等。希望家长们也来重视幼儿的游戏,为孩子购买必要的玩具,带孩子去公园、运动场游玩,和孩子一起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使你的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幸福地成长。
二、家庭游戏的种类
3—6岁孩子玩的游戏是丰富多样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性游戏,另一类是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那些按孩子们的意愿,由他们自编、自玩、自由发挥、自己创造、自由结伴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们处于主动而积极的状态,游戏就是他们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因而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那么,创造性游戏一般有哪几种呢? 1.角色游戏
所谓角色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某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主题有情节的游戏。如孩子扮演解放军、拿根竹棒玩打仗游戏;扮演医生看病,玩小医院的游戏,扮演司机、警察,玩交通方面的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玩娃娃家的游戏等等。(还有邮局、理发店、超市、工厂、电视台„„)这种游戏是3—6岁孩子所特有的。这是由这一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3岁开始出现,5岁得到发展,6岁进入高潮,7岁以后,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假的不感兴趣,而转入到真正的学习兴趣中,所以,7岁开始入小学是最佳年龄。
角色游戏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劳动、学习。在游戏中获得广泛的社会知识,人们行为规范的知识,学习与人交往。角色游戏使他们的品德、智力、体力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2.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
它是指运用结构玩具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搭积木、插塑、拼图、穿珠、螺丝构造等等。这类游戏对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有特殊的效用。因为孩子在搭建构造的过程中,可以任意想象,自由建构,他们通过手、眼、脑一致协调操作会变得更聪明、灵活。结构游戏活动也将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关于物体结构的知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耐心、仔细、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德、好习惯,为他们今后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表演游戏
这是孩子通过扮演自己所熟悉的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有“故事表演”,如“白雪公主”,孩子们按故事中的人物,扮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并按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还有观看电视节目后的“即兴表演”、“时装表演”等,又如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孩子们会扮演剧中的人物,按剧中情节进行表演;还有木偶表演、影子戏表演等等。这一类游戏,不仅对孩子的创造力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那么,有规则的游戏又有哪些呢? 1.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是通过让孩子们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摆摆、放放、找找、猜猜、讲讲等过程中进行的。智力游戏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1)利用专门的玩具、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等来进行的游戏。如:插塑、结构玩具、茶具、量杯等等,根据不同的材料制订不同的规则,开展不同的玩法,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出示部分玩具,演示介绍玩法)
(2)利用各种图片拼图进行的游戏。如地图拼板、六面图、及各种拼图(出示介绍玩法)还有日常用品及工具车辆等图片进行游戏。最简单的拼图是利用家里的废旧盒子,把它剪成几块也可以玩拼图游戏,这些拼图的内容,可随孩子年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加深内容。(演示)(3)利用语言来进行的智力游戏。如猜谜、接词、说相反话、听录音故事等等。这种游戏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4)各种竞赛性智力游戏。如棋类(有五子棋、象棋、陆战棋、跳棋等)牌类游戏,按颜色、图形、数字排队,比大小、接小龙、算24等等,还有配对卡、接龙卡等。这种游戏不但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孩子从小敢于拼搏,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志品质。2.体育游戏 这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和基本动作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游戏。如以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动作为内容编排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都具有竞赛性,有胜负之分,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如“猫捉老鼠”、“滚球入门”等,在玩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亲子之情。3.音乐游戏
这是一种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以音乐活动为主的游戏。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又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如“捕鱼”、“乒乒乓”等,孩子们可以边唱边玩。以上游戏每一家庭都能创造条件让孩子玩耍,但在家庭中孩子更喜欢玩创造性游戏。家长们一定要给予支持,切不可横加指责。
三、家庭游戏的指导
不少家长认为,玩耍又不是上课,让孩子自己去玩,还要什么一本正经的指导。因此,在家庭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游戏并不关注。但是要知道,活动量过大的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危险的玩法会威胁孩子的生命与安全,内容不好的游戏会造成错误的观念和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孩子一直玩同一种游戏也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孩子的游戏活动需要成人的关注和指导。指导孩子游戏也是一门教育艺术,各位家长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孩子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游戏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指给孩子游戏的时间、地点、玩具、材料和游戏的同伴。
每个父母都应该允许孩子有自由游戏的时间,放手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玩他们喜欢的游戏,使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目前,孩子回到家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任不管,让他去或电视一开,万事大结;另一种是要求孩子画画、弹琴、写字、做算术,写不好重写,画不好重画,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也会表现出被动的学习,社会交往能力极差。所以父母不要剥夺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放学后、晚饭后都是孩子极好的游戏时间,还应充分利用好节假日,父母要尽量抽空和孩子们一起玩。
孩子游戏总要占有一定的地方,如果不给安排好,就会出现房间里到处乱跑、乱翻,弄得乱七八糟,受到父母责怪。其实,这不能怪孩子,他不懂,就认为整个房间都是游戏的场所,而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玩,哪些地方不可以去玩。如电视机旁、热水瓶、灶头旁、有电线插头的地方,不宜作为游戏的环境。孩子们最好的游戏的地方是阳台(封闭的),其次是孩子的小房间,或在大厅里用凳子围个地方,提醒孩子玩好了要把玩具等物品整理好。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家庭游戏的开展还必须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材料。因为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工具,也是孩子学习的启蒙教科书。游戏离不开玩具,年龄越小,对玩具的依赖性越强烈,因此,家长们要舍得为孩子买些必要的玩具。
那么,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玩具、材料,进行怎样的指导呢? 1.给孩子选配玩具时要三看:
一看孩子的年龄,(如1岁左右的孩子,可买些摇铃之类的、有声响的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玩具;2—3岁的孩子可买些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和操作简单的拼图等;4—5岁的孩子可买些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结构类积木和角色游戏的所需物品等;6岁的孩子可提供些需要化费一定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玩具,如智力拼图、探索性玩具等等。)二看各种玩具的功能、特点和教育作用。
玩具要有可玩性,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它的经久耐用,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三看孩子的兴趣、需要。
买玩具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去,要和孩子商量、讨论,尽量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2.怎样向孩子提供玩具
每当买一种新玩具,先要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元件、材料。和孩子一起讨论玩法,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想出新的玩法。如果当这件玩具孩子不要玩的时候,父母要把这件玩具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玩,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提供自制玩具和材料
那时一种很好的玩具,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如旧挂历、旧包装盒、牙膏壳、瓶盖等等经过孩子们自己制作,玩起来更有劲。
出示自制玩具介绍:A、流星火箭(夹子、布条制成),B、用糖果盒做成的汽车,C、用易拉罐、铁丝、石子做成的小响车,D、串珠、纽扣、陀螺、扇子,E、沙球(包装带制成)F、废盒剪成的简易拼图。4.帮孩子寻找游戏同伴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交往,家长应该鼓励、帮助孩子找居住在同楼的同伴一起玩,允许孩子相互串门,这对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交往能力都是有好处的。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份细心,保留一份童心,投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在纯洁的孩童世界里,你或许会忘却工作中的不快,去除家务事的劳累,还给你一份童真,添给你一份快乐。
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共同的关爱中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都能在游戏中变得更加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有成功教育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每周周末两天双休,父母应该放下工作放下应酬,与宝宝尽享亲子活动的“盛宴”,20个方案让你和孩子的每个周末都意义非常。安静蜗居篇
亲子共读
做法:选一些宝宝平时感兴趣的书,用夸张的语气给宝宝大声朗读,并适时地问宝宝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宝宝回答正确了,就狠狠地表扬一下。
温馨提醒: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宝宝热爱读书的习惯是永远不变的硬道理。等到孩子大了,你就会发现读书的好习惯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
看碟片
做法:为宝宝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DVD或者VCD,比如《海绵宝宝》、《彼得兔的世界》等,陪同宝宝一起看片,遇到片中需要互动的地方,可以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温馨提醒:丰富宝宝的储备量,同时从影碟故事中学习技巧及常识,但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别让宝宝的视力受伤害。
画画
做法:父母向宝宝谈论一些话题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准备若干画笔和纸张,适当的时候用笔在纸上画,画完了让宝宝告诉父母画的是什么。
温馨提醒:不要介意宝宝画了什么,只当这是一个锻炼宝宝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小游戏。
捏面团
做法:准备一些彩泥(也可以用面粉代替),父母示范着给宝宝捏些小动物、小水果,让宝宝模仿着捏。
温馨提醒:虽说玩面团是有些浪费粮食,但的确让宝宝在增强小手灵活性的同时,锻炼了想象力。如果让宝宝洗干净小手,再玩面团,那玩好的面团完全是可以食用的。
做家务 做法:父母在做家务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宝宝参与进来,剥毛豆、理韭菜等,同时不要忘了适时地给予宝宝夸张的表扬。
温馨提醒:唯一让你感觉有些难受的是,原来自己真的老了,身边那个小小的儿女居然已经会帮你做事了。这样既让宝宝认识了很多蔬菜,锻炼了动手能力,对增进宝宝的食欲也有很大帮助。
社区活动篇 跳呼啦圈
做法:把几个呼啦圈一字排开,父母先顺次从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然后引导宝宝也来调。如果只有一个呼啦圈,父母也可以示范着把呼啦圈从自己的头顶套进去,放在地上,再跳出来。
温馨提醒:一个简单的玩具变换出多种,全方位地增强宝宝身体地协调性。当然,这也是父母自己减肥的好办法。踢皮球
做法:父母和宝宝相距三五米面对面站立,先由父母把球踢给宝宝,让宝宝用同样的方式把球踢给父母。随着宝宝“技艺”的提高,和宝宝的距离可逐渐拉大,难度可适当增加,比如故意把球踢偏。
温馨提醒:能锻炼宝宝“击中”目标的准确性,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和短跑能力,使全身得到运动。
坐轿子
做法:父母俩分别双手交叉搭在一起做一个轿子,宝宝脚伸进爸爸妈妈手臂环成的圆圈里,坐在手腕上就像坐在轿子里面。
温馨提醒:首先锻炼宝宝的空间感和平衡能力。再则,手拉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一丝久违的甜蜜呢。
抓小鱼
做法:父母面对面双手对握成拱桥状,让宝宝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一起列队从拱桥下经过,一边走一边唱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快快抓住他,父母立即把拱桥放平,抓住正在经过拱桥的“小鱼”。如此反复。
温馨提醒:天伦之乐当然不能忘记长辈,同时锻炼宝宝的反应能力。
放风筝
做法:带上风筝,找一片篮球场大小的空旷之地,父母示范宝宝放飞风筝,如果宝宝会跑了,也可以准备一个宝宝专用的小风筝,让他体会下放风筝的感觉。
温馨提醒:一只高高在上的风筝可以让你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对于宝宝,则有助于锻炼手、腕、肘、臀、腰、腿等各部位的互相配合,使全身得到锻炼。
走进社会篇
闲逛商场、超市
做法:父母带着宝宝到商场超市去走走,记得随时给宝宝介绍商品和特殊的标志,也可以在购物的时候有意识的锻炼宝宝数数和简单的计算。
温馨提醒: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品,培养宝宝的数字观念,但是一定要记得,不要因此买回很多没有用的东西。
友情串门
做法:在同一个社会,找些年龄相仿的宝宝,提前打过招呼后,父母就可以带着宝宝到小朋友家去串门,当然,一定要记得带些小玩具和小礼品。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通过分享玩具和互赠小礼品了解一些简单的社交尝试和技巧。
体验农家生活
做法:父母带宝宝去城郊的一些农家,陪同宝宝一起采摘水果,蔬菜,参观水车等农具。稍大些的宝宝,也可以去军营,参观打靶场等。
温馨提醒: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一定会喜欢上农家的氛围,这有助于拓宽宝宝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给宝宝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看一场儿童剧
做法:父母带着宝宝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去剧场看一场儿童剧。内容题材要适合宝宝年龄。
温馨提醒:宝宝不一定能够完全看懂、听懂,但是经常感受剧场气氛,对培养宝宝的耐性和沉静气质很有帮助。另外要提醒的是,电影院并不适合太小的宝宝。
亲近自然篇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做法:带宝宝去远离都市的自然空间里,让宝宝听听自然界鸟的声音,风的声音、甚至雨的声音……也可模仿这些声音,并让宝宝学,比比谁学的更逼真。
温馨提醒:自然界声音纯净、自然而且真实,对净化宝宝的听力很有好处,而且在模仿发声比赛中激发了宝宝的竞争意识和观察能力。
去植物园
做法:可以去植物园或是郊外观察动植物,父母要在陪同宝宝观摩的同时,注意为宝宝讲解动植物的特点,也可以预先参考有关资料或者现场听解说员讲解。
温馨提醒:观察真实的动物比平时看画册形象很多,也有助于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建立素材库。
饲养小动物
做法:选择些比较容易养活而且温驯的小动物,如金鱼、乌龟、蚕宝宝、小蝌蚪等,父母要记得提醒宝宝给小动物喂食了,并观察小动物每天有什么新的变化。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和耐心,培养宝宝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性格,建立良好的责任感。最后不要忘记把养大的蝌蚪放生。
种植花草
做法:父母不妨在院子或阳台上种些简单的植物,如:绿豆芽;每天带宝宝观察豆芽生长的情形,并把市场上买来的豆芽拿来比较,告诉宝宝有哪些不同。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培养耐心,更因此感受生命成长的独特魅力。
观察云的变化
做法:云有各种不同变换的造型,父母可以引导宝宝这朵云又像什么,也可以告诉宝宝云的来由等。同样的内容还可以是沙的变化,水的变化……
温馨提醒:最佳的姿势就是和宝宝躺在草坪上,发挥宝宝的想象力,锻炼宝宝口语表达的能力。
寻找小蚂蚁
做法:带宝宝去公园里,如果看到蚂蚁,父母可以引导宝宝看蚂蚁的走路线路,在蚂蚁洞口放个米粒,引导宝宝观察观察蚂蚁运米粒的场景,并适时地介绍给宝宝蚂蚁的生活情形。
温馨提醒:不错,即使是小小的蚂蚁也是一种生命,不能随意践踏,帮助宝宝建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万倍,而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5%,其余的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而右脑在3岁以前就极其发达了。
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宝宝的右脑潜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而0~6岁正是开发宝宝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及时地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那您的宝宝将会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为您介绍促进0~6岁宝宝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游戏:
0~3岁的宝宝:右脑开发启蒙期
游戏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1岁的宝宝。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由右脑指挥,右侧部位的活动由左脑指挥。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帮助宝宝做运动,不仅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宝宝空间的概念,促进右脑的发育。
游戏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能做出许多优美和谐的动作,起到了促进右脑思维及活跃右脑功能的作用。
游戏三:像什么
玩法:让宝宝面对一面没有过多视觉刺激的墙。爸爸妈妈手里拿着图画卡片或积木等,从宝宝的左耳后方进入他的左眼视野。问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呀?”让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回答问题。注意:一定不要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得到单一答案,禁锢了孩子的想象。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1岁半至3岁的宝宝玩。想象力训练可以给右脑细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宝宝不厌烦,就可以经常和他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如:在晴朗的天气里,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躺在草地上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他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千万不要小看宝宝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
游戏四:找朋友
玩法:摊开几张字母卡片,让宝宝将两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宝宝把外形相近的两个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妈妈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而把字母P解释为爷爷的一根手杖。
提示:这个配对游戏适合1岁半左右的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请2岁左右的宝宝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请2岁半的宝宝将图片或实物中的水果、饼干等分类。
游戏五: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运动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需要宝宝控制自己小手的动作,对空间距离做出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宝宝的右脑开发。
游戏六: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宝宝,您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训练感官的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这是一则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的游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
游戏七:猜一猜我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八:石头、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宝宝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全过程都用左手完成。谁赢得多,玩具就归谁。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至3岁的宝宝玩。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宝宝多用左手来画画、抓玩具、搭积木、串木珠…… 3~6岁的宝宝:右脑开发黄金期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玩法四: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
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四肢运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
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游戏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六: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宝宝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宝宝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宝宝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游戏七: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宝宝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宝宝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宝宝的右脑很有帮助。
游戏八:左右不一样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宝宝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玩。宝宝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不断地受刺激,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温馨小贴士:
游戏刺激游戏是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宝宝特别喜欢。只有在游戏中宝宝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采用各类游戏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开发右脑的训练。
综合刺激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爸爸妈妈可以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宝宝看恐龙、鲜花等图案,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因为宝宝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所以“综合刺激”可以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
新鲜刺激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不要让宝宝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宝宝上幼儿园时不妨故意改变路线,为宝宝选择的书本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因为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绘画刺激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绘画也是提高宝贝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在绘画过程中,右脑对曲线的感受更明显,可以和宝贝多做这方面的游戏。曲线拓描和联想,是比较有趣和容易实行的绘画方式。
第二篇:幼儿家庭游戏的指导
幼儿家庭游戏的指导
家庭游戏的种类
3—6岁孩子玩的游戏是丰富多样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性游戏,另一类是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那些按孩子们的意愿,由他们自编、自玩、自由发挥、自己创造、自由结伴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们处于主动而积极的状态,游戏就是他们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因而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那么,创造性游戏一般有哪几种呢? 1.角色游戏
所谓角色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某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主题有情节的游戏。如孩子扮演解放军、拿根竹棒玩打仗游戏;扮演医生看病,玩小医院的游戏,扮演司机、警察,玩交通方面的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玩娃娃家的游戏等等。(还有邮局、理发店、超市、工厂、电视台„„)这种游戏是3—6岁孩子所特有的。这是由这一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3岁开始出现,5岁得到发展,6岁进入高潮,7岁以后,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假的不感兴趣,而转入到真正的学习兴趣中,所以,7岁开始入小学是最佳年龄。
角色游戏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劳动、学习。在游戏中获得广泛的社会知识,人们行为规范的知识,学习与人交往。角色游戏使他们的品德、智力、体力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2.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
它是指运用结构玩具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搭积木、插塑、拼图、穿珠、螺丝构造等等。这类游戏对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有特殊的效用。因为孩子在搭建构造的过程中,可以任意想象,自由建构,他们通过手、眼、脑一致协调操作会变得更聪明、灵活。结构游戏活动也将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关于物体结构的知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耐心、仔细、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德、好习惯,为他们今后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表演游戏
这是孩子通过扮演自己所熟悉的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有“故事表演”,如“白雪公主”,孩子们按故事中的人物,扮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并按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还有观看电视节目后的“即兴表演”、“时装表演”等,又如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孩子们会扮演剧中的人物,按剧中情节进行表演;还有木偶表演、影子戏表演等等。这一类游戏,不仅对孩子的创造力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那么,有规则的游戏又有哪些呢? 1.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是通过让孩子们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摆摆、放放、找找、猜猜、讲讲等过程中进行的。智力游戏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1)利用专门的玩具、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等来进行的游戏。如:插塑、结构玩具、茶具、量杯等等,根据不同的材料制订不同的规则,开展不同的玩法,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出示部分玩具,演示介绍玩法)
(2)利用各种图片拼图进行的游戏。如地图拼板、六面图、及各种拼图(出示介绍玩法)还有日常用品及工具车辆等图片进行游戏。最简单的拼图是利用家里的废旧盒子,把它剪成几块也可以玩拼图游戏,这些拼图的内容,可随孩子年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加深内容。(演示)(3)利用语言来进行的智力游戏。如猜谜、接词、说相反话、听录音故事等等。这种游戏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4)各种竞赛性智力游戏。如棋类(有五子棋、象棋、陆战棋、跳棋等)牌类游戏,按颜色、图形、数字排队,比大小、接小龙、算24等等,还有配对卡、接龙卡等。这种游戏不但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孩子从小敢于拼搏,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志品质。2.体育游戏 这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和基本动作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游戏。如以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动作为内容编排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都具有竞赛性,有胜负之分,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如“猫捉老鼠”、“滚球入门”等,在玩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亲子之情。3.音乐游戏
这是一种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以音乐活动为主的游戏。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又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如“捕鱼”、“乒乒乓”等,孩子们可以边唱边玩。以上游戏每一家庭都能创造条件让孩子玩耍,但在家庭中孩子更喜欢玩创造性游戏。家长们一定要给予支持,切不可横加指责。
那么,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玩具、材料,进行怎样的指导呢? 1.给孩子选配玩具时要三看:
一看孩子的年龄,(如1岁左右的孩子,可买些摇铃之类的、有声响的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玩具;2—3岁的孩子可买些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和操作简单的拼图等;4—5岁的孩子可买些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结构类积木和角色游戏的所需物品等;6岁的孩子可提供些需要化费一定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玩具,如智力拼图、探索性玩具等等。)二看各种玩具的功能、特点和教育作用。
玩具要有可玩性,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它的经久耐用,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三看孩子的兴趣、需要。
买玩具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去,要和孩子商量、讨论,尽量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2.怎样向孩子提供玩具
每当买一种新玩具,先要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元件、材料。和孩子一起讨论玩法,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想出新的玩法。如果当这件玩具孩子不要玩的时候,父母要把这件玩具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玩,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提供自制玩具和材料 那时一种很好的玩具,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如旧挂历、旧包装盒、牙膏壳、瓶盖等等经过孩子们自己制作,玩起来更有劲。
出示自制玩具介绍:A、流星火箭(夹子、布条制成),B、用糖果盒做成的汽车,C、用易拉罐、铁丝、石子做成的小响车,D、串珠、纽扣、陀螺、扇子,E、沙球(包装带制成)F、废盒剪成的简易拼图。
4.帮孩子寻找游戏同伴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交往,家长应该鼓励、帮助孩子找居住在同楼的同伴一起玩,允许孩子相互串门,这对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交往能力都是有好处的。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份细心,保留一份童心,投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在纯洁的孩童世界里,你或许会忘却工作中的不快,去除家务事的劳累,还给你一份童真,添给你一份快乐。
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共同的关爱中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都能在游戏中变得更加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有成功教育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每周周末两天双休,父母应该放下工作放下应酬,与宝宝尽享亲子活动的“盛宴”,20个方案让你和孩子的每个周末都意义非常。安静蜗居篇
亲子共读
做法:选一些宝宝平时感兴趣的书,用夸张的语气给宝宝大声朗读,并适时地问宝宝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宝宝回答正确了,就狠狠地表扬一下。
温馨提醒: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宝宝热爱读书的习惯是永远不变的硬道理。等到孩子大了,你就会发现读书的好习惯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
看碟片
做法:为宝宝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DVD或者VCD,比如《海绵宝宝》、《彼得兔的世界》等,陪同宝宝一起看片,遇到片中需要互动的地方,可以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温馨提醒:丰富宝宝的储备量,同时从影碟故事中学习技巧及常识,但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别让宝宝的视力受伤害。
画画
做法:父母向宝宝谈论一些话题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准备若干画笔和纸张,适当的时候用笔在纸上画,画完了让宝宝告诉父母画的是什么。温馨提醒:不要介意宝宝画了什么,只当这是一个锻炼宝宝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小游戏。
捏面团
做法:准备一些彩泥(也可以用面粉代替),父母示范着给宝宝捏些小动物、小水果,让宝宝模仿着捏。
温馨提醒:虽说玩面团是有些浪费粮食,但的确让宝宝在增强小手灵活性的同时,锻炼了想象力。如果让宝宝洗干净小手,再玩面团,那玩好的面团完全是可以食用的。
做家务
做法:父母在做家务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宝宝参与进来,剥毛豆、理韭菜等,同时不要忘了适时地给予宝宝夸张的表扬。
温馨提醒:唯一让你感觉有些难受的是,原来自己真的老了,身边那个小小的儿女居然已经会帮你做事了。这样既让宝宝认识了很多蔬菜,锻炼了动手能力,对增进宝宝的食欲也有很大帮助。
社区活动篇 跳呼啦圈
做法:把几个呼啦圈一字排开,父母先顺次从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然后引导宝宝也来调。如果只有一个呼啦圈,父母也可以示范着把呼啦圈从自己的头顶套进去,放在地上,再跳出来。
温馨提醒:一个简单的玩具变换出多种,全方位地增强宝宝身体地协调性。当然,这也是父母自己减肥的好办法。踢皮球
做法:父母和宝宝相距三五米面对面站立,先由父母把球踢给宝宝,让宝宝用同样的方式把球踢给父母。随着宝宝“技艺”的提高,和宝宝的距离可逐渐拉大,难度可适当增加,比如故意把球踢偏。
温馨提醒:能锻炼宝宝“击中”目标的准确性,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和短跑能力,使全身得到运动。
坐轿子
做法:父母俩分别双手交叉搭在一起做一个轿子,宝宝脚伸进爸爸妈妈手臂环成的圆圈里,坐在手腕上就像坐在轿子里面。
温馨提醒:首先锻炼宝宝的空间感和平衡能力。再则,手拉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一丝久违的甜蜜呢。
抓小鱼
做法:父母面对面双手对握成拱桥状,让宝宝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一起列队从拱桥下经过,一边走一边唱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快快抓住他,父母立即把拱桥放平,抓住正在经过拱桥的“小鱼”。如此反复。
温馨提醒:天伦之乐当然不能忘记长辈,同时锻炼宝宝的反应能力。
放风筝
做法:带上风筝,找一片篮球场大小的空旷之地,父母示范宝宝放飞风筝,如果宝宝会跑了,也可以准备一个宝宝专用的小风筝,让他体会下放风筝的感觉。
温馨提醒:一只高高在上的风筝可以让你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对于宝宝,则有助于锻炼手、腕、肘、臀、腰、腿等各部位的互相配合,使全身得到锻炼。
走进社会篇
闲逛商场、超市
做法:父母带着宝宝到商场超市去走走,记得随时给宝宝介绍商品和特殊的标志,也可以在购物的时候有意识的锻炼宝宝数数和简单的计算。
温馨提醒: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品,培养宝宝的数字观念,但是一定要记得,不要因此买回很多没有用的东西。
友情串门
做法:在同一个社会,找些年龄相仿的宝宝,提前打过招呼后,父母就可以带着宝宝到小朋友家去串门,当然,一定要记得带些小玩具和小礼品。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通过分享玩具和互赠小礼品了解一些简单的社交尝试和技巧。
体验农家生活
做法:父母带宝宝去城郊的一些农家,陪同宝宝一起采摘水果,蔬菜,参观水车等农具。稍大些的宝宝,也可以去军营,参观打靶场等。
温馨提醒: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一定会喜欢上农家的氛围,这有助于拓宽宝宝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给宝宝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看一场儿童剧
做法:父母带着宝宝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去剧场看一场儿童剧。内容题材要适合宝宝年龄。
温馨提醒:宝宝不一定能够完全看懂、听懂,但是经常感受剧场气氛,对培养宝宝的耐性和沉静气质很有帮助。另外要提醒的是,电影院并不适合太小的宝宝。
亲近自然篇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做法:带宝宝去远离都市的自然空间里,让宝宝听听自然界鸟的声音,风的声音、甚至雨的声音……也可模仿这些声音,并让宝宝学,比比谁学的更逼真。
温馨提醒:自然界声音纯净、自然而且真实,对净化宝宝的听力很有好处,而且在模仿发声比赛中激发了宝宝的竞争意识和观察能力。
去植物园
做法:可以去植物园或是郊外观察动植物,父母要在陪同宝宝观摩的同时,注意为宝宝讲解动植物的特点,也可以预先参考有关资料或者现场听解说员讲解。
温馨提醒:观察真实的动物比平时看画册形象很多,也有助于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建立素材库。
饲养小动物
做法:选择些比较容易养活而且温驯的小动物,如金鱼、乌龟、蚕宝宝、小蝌蚪等,父母要记得提醒宝宝给小动物喂食了,并观察小动物每天有什么新的变化。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和耐心,培养宝宝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性格,建立良好的责任感。最后不要忘记把养大的蝌蚪放生。
种植花草
做法:父母不妨在院子或阳台上种些简单的植物,如:绿豆芽;每天带宝宝观察豆芽生长的情形,并把市场上买来的豆芽拿来比较,告诉宝宝有哪些不同。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培养耐心,更因此感受生命成长的独特魅力。
观察云的变化
做法:云有各种不同变换的造型,父母可以引导宝宝这朵云又像什么,也可以告诉宝宝云的来由等。同样的内容还可以是沙的变化,水的变化……
温馨提醒:最佳的姿势就是和宝宝躺在草坪上,发挥宝宝的想象力,锻炼宝宝口语表达的能力。
寻找小蚂蚁
做法:带宝宝去公园里,如果看到蚂蚁,父母可以引导宝宝看蚂蚁的走路线路,在蚂蚁洞口放个米粒,引导宝宝观察观察蚂蚁运米粒的场景,并适时地介绍给宝宝蚂蚁的生活情形。
温馨提醒:不错,即使是小小的蚂蚁也是一种生命,不能随意践踏,帮助宝宝建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万倍,而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5%,其余的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而右脑在3岁以前就极其发达了。
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宝宝的右脑潜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而0~6岁正是开发宝宝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及时地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那您的宝宝将会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为您介绍促进0~6岁宝宝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游戏:
0~3岁的宝宝:右脑开发启蒙期
游戏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1岁的宝宝。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由右脑指挥,右侧部位的活动由左脑指挥。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帮助宝宝做运动,不仅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宝宝空间的概念,促进右脑的发育。
游戏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能做出许多优美和谐的动作,起到了促进右脑思维及活跃右脑功能的作用。
游戏三:像什么
玩法:让宝宝面对一面没有过多视觉刺激的墙。爸爸妈妈手里拿着图画卡片或积木等,从宝宝的左耳后方进入他的左眼视野。问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呀?”让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回答问题。注意:一定不要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得到单一答案,禁锢了孩子的想象。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1岁半至3岁的宝宝玩。想象力训练可以给右脑细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宝宝不厌烦,就可以经常和他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如:在晴朗的天气里,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躺在草地上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他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千万不要小看宝宝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
游戏四:找朋友
玩法:摊开几张字母卡片,让宝宝将两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宝宝把外形相近的两个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妈妈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而把字母P解释为爷爷的一根手杖。
提示:这个配对游戏适合1岁半左右的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请2岁左右的宝宝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请2岁半的宝宝将图片或实物中的水果、饼干等分类。
游戏五: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运动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需要宝宝控制自己小手的动作,对空间距离做出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宝宝的右脑开发。
游戏六: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宝宝,您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训练感官的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这是一则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的游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
游戏七:猜一猜我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八:石头、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宝宝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全过程都用左手完成。谁赢得多,玩具就归谁。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至3岁的宝宝玩。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宝宝多用左手来画画、抓玩具、搭积木、串木珠…… 3~6岁的宝宝:右脑开发黄金期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玩法四: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保龄球,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
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四肢运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
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游戏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六: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宝宝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宝宝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宝宝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游戏七: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宝宝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宝宝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宝宝的右脑很有帮助。
游戏八:左右不一样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宝宝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玩。宝宝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不断地受刺激,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温馨小贴士:
游戏刺激游戏是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宝宝特别喜欢。只有在游戏中宝宝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采用各类游戏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开发右脑的训练。
综合刺激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爸爸妈妈可以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宝宝看恐龙、鲜花等图案,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因为宝宝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所以“综合刺激”可以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
新鲜刺激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不要让宝宝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宝宝上幼儿园时不妨故意改变路线,为宝宝选择的书本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因为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绘画刺激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绘画也是提高宝贝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在绘画过程中,右脑对曲线的感受更明显,可以和宝贝多做这方面的游戏。曲线拓描和联想,是比较有趣和容易实行的绘画方式。
第三篇:《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读后感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读后感
红桥十幼 刘萍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他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游戏活动指导》一书可以为此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论述了游戏的基本理论;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分别介绍了幼儿角色游戏、幼儿结构游戏、幼儿表演游戏、幼儿智力游戏、幼儿体育游戏、幼儿语言游戏、幼儿音乐与美术游戏、幼儿特色游戏和幼儿电子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一、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厘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游戏是教育工作者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才是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游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儿童自愿参与;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但是,游戏又不能如此简单地被定义。在游戏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特征,比如幼儿的假想行为、重复性的动作、需要使用材料、幼儿之间的交往、游戏规则等。而要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是游戏活动,又可以从儿童外部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以及内部的动机、体验等来进行判断。这些具体的分析指标可以帮助教师清晰明了地理解游戏的内涵,分辨一个活动是否是游戏。
二、明确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和标准,倡导游戏材料生活化
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参与。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于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产生误解,如认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越像越好,认为购买现成的材料比自制的材料好,现成材料功能更多、投放更方便等。本书作者帮助读者厘清了这些观念,让读者可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作者也明确提出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并分类列举了多种游戏材料,尤其对结构游戏中游戏区域的划分、游戏材料的类型和投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差异分析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幼儿园的现实需求,避免了幼儿教师盲目地选择与投放游戏材料,这是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条件。
三、在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任务。幼儿园游戏包括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以及具体的指导。本书的第二至十章针对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音乐与美术游戏、特色游戏和电子游戏角色游戏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本书最大的一个特色。这种指导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也体现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作者将生动、富有童趣且幼儿园常见的案例贯穿于全书,从游戏的概念到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再到游戏的评价与延伸,在所有这些环节中,大量贴近幼儿园实践的图片和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游戏区域的划分、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以及材料的功能与使用技巧,也帮助说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思想。
四、本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作者始终关注着幼儿的年龄特点
对一线教师来说,如何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来组织与指导游戏,始终是工作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尤其对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说,这更是一个难题。本书一直关注着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幼儿的表现,并将这些表现总结概括出来,呈现给读者,以方便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更好地去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这对年轻而缺少经验的教师来说,将是非常实用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更适合于对游戏活动缺少经验的教师阅读的书籍,相信其浅显易懂的内容、含有大量案例和图片的写作方式以及较强的指导性可以帮助那些对如何组织与指导游戏活动存在困惑的教师豁然开朗。
第四篇:《幼儿游戏与指导》复习资料
幼儿游戏与指导
单选
问:提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表现活动,游戏水平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同步的是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游戏是儿童的自我表现活动)
问:提出游戏是对儿童心理机能的调节,能调节幼儿心理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的是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补偿说 宣泄说;提出游戏调节幼儿心理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游戏室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活动)问:划分游戏与非游戏的依据是看活动的活动者的心理体验
问: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是因为游戏有什么?游戏者认同的规则
问:由两个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游戏,是哪个类型的游戏?平行游戏
问:对角色原型典型动作的模仿,其角色纯由动作或对物的操作来表示,这是一种什么角色? 机能性角色
问:进行构造之前就先有构造意图,凭借对实物的表象进行操作,以实现构造目的,这是什么阶段的构造?想象构造
问: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这是属于角色扮演游戏心理结构中的哪个环节?角色意识
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是假装的别人,也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问:模仿结构实例或图纸进行构造的活动,这是?模拟构造
问:幼儿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出于一种模仿的冲动属于角色扮演的哪种动机?模仿动机
• 角色的选择和角色的动作表演都有一种内部推动力,即动机。
• 模仿动机(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出于一种模仿的冲动,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儿童,其角色扮演就越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机能性角色的模仿动机较为明显。)
• 情感动机(角色扮演是出于一种情感的需要。儿童选择角色是出于对角色原型的爱戴、羡慕、恐惧、憎恨等情感因素,通过动作扮演,得到情感补偿和情绪宣泄,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 认知动机(出于对已获得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进行实践、体验和再认识的需要,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实现儿童情感的发展?
在游戏中得到情感满足、宣泄情绪、最大的自控力产生,体验成功感、审美情感。问:儿童的自控能力在游戏中强于现实中
游戏使儿童放弃直接冲动,延迟满足。游戏规则是被儿童自己认同和乐于执行的
填空
问:游戏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愉悦功能(本体功能 ;放松 消遣 表现)、发展功能(内在功能;自发探索 自发练习)、教育功能(附加功能;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问:80年代后期课程改革以来的游戏教学观中,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各项活动之中” 改革前期:重视游戏变成对游戏的控制
改革中期:对幼儿游戏主体性的探讨;解读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问:二期课改中游戏学观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本活动的内涵是指什么? 最经常、最适宜、最必须
问: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游戏划分为相继发展的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学前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在整个学前期占的时间最长,高峰期在3-5岁。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仿真实生活的游戏,如玩“过家家”、“医院”、“商店”等。)第三阶段:规划性游戏(学前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在整个学前期占的时间最长,高峰期在3-5岁。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仿真实生活的游戏,如玩“过家家”、“医院”、“商店”等)
问:游戏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于为哪两个方面的练习提供机会? 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问: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结成了哪两种关系? 现实的伙伴关系和游戏中的角色关系 问: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包括了什么?
角色行为、角色动机、角色意识和角色认知(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
问: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哪三种?
情景迁移(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迁移到一个假想的情景中,使行为脱离原来的真实情景。既不是幻想的情景,也不是真实的情景。)
物的替代(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称之为“以物代物”)
角色扮演(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任务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从而装扮成各种角色。“以人代人”)
问:规则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规则性、对抗性(竞赛性)
问:游戏能促进幼儿哪四个方面?(幼儿与儿童发展 动作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 问:装扮动作大约平均发生在什么时候? 12----13个月
问室内游戏环境的空间要素包括什么? 空间大小、空间结构、空间功能
问游戏场地可分为哪三类?
传统游戏场地、创造性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
问: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方法有哪两种? 内在干预(间接指导;平行游戏 合作游戏)、外在干预(直接指导;现实比照)问: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什么? 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问:结构游戏需要的机能是什么?(结构游戏指导的重点)
• 识别材料技能(认识大小、形状、槽枢、凹凸、颜色等特征);
• 结构操作技能(掌握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连接、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方式); • 结构分析技能(学会看平面图纸、分析结构范例)。
问: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保持怎样的观察态度? 欣赏的态度、宽容的态度、研究的态度 问:平行游戏的特征是什么?
意识到同伴的存在、属于模仿行为
问:材料丰富化的指标是什么?
数量:材料数量同样多的两个班级材料丰富化的程度一样吗?
种类:材料数量、种类同样多的两个班级材料丰富化的程度一样吗? 种类搭配:预设搭配与生成搭配 问:角色的基本类型?
技能性角色、对应性角色、关联性角色、同一性角色 问:用于装扮的替代物
实物、模拟物、形状相似、功能不同的物品 问:装扮动作发生时间
平均发生时间:12-13个月
装扮动作发生的早晚,也可以作为游戏发展的一个早期指标
判断题
问:幼儿游戏就是幼儿园游戏×
问:平行游戏与独自游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两人以上,后者是独自一人× 问:游戏中的情景都是幼儿幼想出来的情景×
问:当儿童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介入指导× 问:教师对游戏的干预不是都有积极意义的√
问:古人在游戏干预上关于“严教”与“乐学”的依据是矛盾的×
问:游戏中的重复行为不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因而对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问: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
问:幼儿一开始不会现有构造意图,所以首先出现的是模拟构造× 问:教师对游戏的任何干预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问:任何动作都是从幼稚动作到熟练动作再到完善的动作技巧
名词解释
问:什么是“精力过剩说”?
游戏是消耗多余精力的一种活动
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当生存需求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
问:什么是“复演说”
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历史,使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
问:什么是“松弛消遣说”?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一种活动
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
问:什么是“材料丰富化”?(两个维度)
一方面材料要丰富到能涉及发展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材料要能刺激幼儿多个领域经验的整合
问:什么是“正效介入”?
教师的介入支持了幼儿的游戏意思,使幼儿顺利地实现并推进了游戏的进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兴趣的前提下提升了经验 问:什么是无效介入?
幼儿对教师的介入不予理会
问:什么是“对应性角色”?
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即角色动作指向另一个角色,两个角色之间产生互补关系
问:什么是“关联性角色”?
在同一个游戏中,一人承担多重角色,角色动作指向不同角色。
问:什么是“合作游戏”?
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1——2个游戏的领导者 问:什么是“多功能物品”?
这是一种低结构材料,替代物没有明显特征可以对应于某个特定的被替代物,可以由游戏者根据需要任意取舍,一物可以有多种对应。当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替代对象时,则可列为多功能物品。如:积木、纸张、橡皮泥、废旧品及自然物。
问:什么是“材料特征”?
真实性:形象性玩具与非形象性玩具,指材料与实物之间的逼真性程度 结构性:结构性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规定性程度
简答题
问:为什么说游戏起到“去中心化”的作用(去“自我中心”化作用)(1)在游戏的矛盾冲突中不断调整自己(2)游戏规则具有公正互惠的作用
(3)角色扮演使儿童得到了换位思考的机会 问:试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纠纷,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问:观察幼儿要点?
• 幼儿正在干什么;
• 原有经验是什么; • 是否获得新经验; • 需要怎样的支持;
问:如何简述游戏材料与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的双向关系?
(1)材料的外在特征决定着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的显性功能。
教师通过在活动区投放就不同的形象性材料和结构化材料,用材料来刺激幼儿特定的行为,以实现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显性功能。
(2)幼儿的个体特征激活材料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潜在功能。幼儿在游戏中自创“反常规玩法”,也实现了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但这些价值不确定,因此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具有因人而异的潜在功能。
问:结构游戏的发展趋势?
• 基本操作前提是手眼协调、空间想象;
• 各个造型形式的发展有先后顺序,但并非相继,而是发生有先后,发展有重合。
结构游戏的萌芽(1-1.5岁)能在数量有限的材料之间排列叠合,基本上仍属于摆弄,且无构造意识。
无意结构(1.5-3岁)只注意材料的连接合并,并不关心操作的结果;随心所欲地赋予“作品”以意义;以作品的某一明显的外部特征与类似实物想联系来赋予意义 想象结构(3-5岁)进行构造之前就先有构造意图,凭借对实物的表象进行操作,以实现构造目的。
模拟构造(四岁以后)根据结构范例,形状、大小、颜色的对应进行模拟;学习照图模拟;模拟实物进行构造活动。
自由构造(6岁以后)在想象构造和模拟构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加工,即自由创作。
问:儿童用以协调角色游戏过程中两种的规划分别是什么?(游戏过程中的协作)
(1)儿童结成两种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另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处理这两种关系即体现了合作精神,支撑这种合作的基础是游戏规则。(2)支配角色关系的规则是角色行为规则,这种规则是幼儿对现实生活逻辑的遵循,体现了幼儿的角色认知水平。(3)支配同伴关系的规则是同伴交往规则,这种规则是幼儿对人际关系准则的遵循,体现了幼儿的道德认识水平。(4)角色游戏规则是内隐的,但确实是这些规则构成合作游戏的基础。
问:比较规则在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中的区别是什么?
• 区别就在于规则是为不同的行为需要而存在的
• 在象征性游戏中,规则是为协商角色和保持装扮世界的情景而存在的,因此它是隐含于角色中的,规则指向游戏过程,个人随意性较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在规则游戏中,规则是为维持游戏结构、限定游戏行为、实现预定目的而存在的,因此它是每个游戏者共同遵守的,规则指向游戏结果,具有一定的形式化、规范化。问:规则游戏的发展趋势? 竞赛与胜负的关系
3岁前:不理解竞赛与胜负的关系
3岁开始:重竞赛过程,忽略胜负结果 •
4岁开始:重胜负结果,不理会竞赛规则 •
5岁后: 关注竞赛规则与胜负结果的联系
问: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是什么?(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
结构材料是由各种无形象意义的结构元件组成;(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
是通过积搭、接插、螺旋、编织、捏造等多种操作形式的造型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结构游戏不仅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还需要空间知觉发展的一定水平,以及想象力为基础的象征能力。
问:简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创设能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会解释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2)游戏行为的观察者:评估游戏行为反映的发展水平(3)游戏过程的支持者:在游戏中推进幼儿发展
问:为什么说游戏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水平的体现。研究证明:游戏有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游戏的不确定性经常给孩子带来问题
(2)游戏降低了儿童对成功的期望和失败担忧的压力(3)游戏使儿童获得大量在各种情况下尝试不同物体的机会(4)游戏中代替品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问:不同年龄的自发性语言游戏?
2-3岁重复问句,一问一答的语言沟通方式 3-4岁语言竞赛游戏,练习词汇的组合 4-5岁充满暴力、幻想,夸张的语言游戏 5-6岁荒诞的语言游戏,练习语法规则
问:幼儿园游戏场地设计的原则? • 场地特征:变化性 • 设施安置:连结性 • 运动材料:移动性 • 自然环境:野趣
论述题
试述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挑战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 幼儿的生命安全与体能发展往往以一对矛盾的因素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运动保障健康,运动促进体能,同时运动潜藏着危险;幼儿喜欢运动性游戏,但幼儿运动能力差,缺乏对危险的估计,没有应付运动障碍的经验,容易在运动中出事故。
• 但是运动经验有助于减少危险,儿童能从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知识。
• 孩子们活动得越多,就对自己的把握越大,也就越安全鼓励参与多种形式的运动不仅不是引发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 要注意保证幼儿户外安全的措施,但并不意味着就要使游戏场地变得毫无挑战性。请从游戏的特征出发分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轻松感)2)游戏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活动。游戏者对游戏有极大的自由度,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与谁一起玩,均由自己选择。(控制感)3)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摆脱了用手段——目的的形式来考虑问题的来源。(满足感)
4)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胜任感)
5)游戏是假象的非正式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活动充满了想象,游戏是脱离了真实情景通过想象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的性质是非正式的,如玩踢球和正式的踢球比赛 游戏的装扮性情景,特指幼儿特有的角色游戏(自由感)
6)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具有心里安全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精神压力,有安全感,体现儿童主宰地位。(愉悦感)教师如何给幼儿游戏提供保障?
1)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让孩子控制游戏时间,即有可能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活动,有机会完成他们从事的活动;随幼儿的年龄增长,逐渐提供长时段的游戏时间。
2)提供丰富夫人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避免无所事事,提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按游戏意愿组合材料。
3)提供清晰的游戏背景,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去选择并改变,不断地从混乱中重建秩序。老师建立的秩序是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呈现可用的素材,是孩子有机会了解各种可能性,以便构思自己的作品,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作品的创造而弄乱了老师建立的秩序,则说明老师建立的秩序成功的支持了孩子的游戏。
案例分析
1、规则游戏
问: 规则游戏的定义
由两人以上参加,以游戏规则裁判胜负,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包括智力、动作技巧、运动能力一类的竞赛。问:规则游戏的特点 规则性
象征性游戏的规则——内隐规则——个体化
规则游戏中的规则——外显规则——集体认同 对抗性(竞赛性)
对抗各方以相同的规则指向胜负的结果
规则的公正性和游戏各方水平的均衡性 问:规则游戏编制的要求
对抗的双方——游戏是否形成对抗
思维的挑战——游戏需要思考玩的策略 输赢的判断——游戏者能够自己判断错误 全程的参与——所有的成员都能主动参与
2、游戏材料
问:游戏材料与儿童 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 材料的外在特征决定着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的显性功能 ② 幼儿的个体特征激活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的潜在功能 问:什么是“材料特征”(材料特征的分析指标)
真实性:形象性玩具与非形象性玩具,指材料与实物之间的逼真性程度。常称之为模拟物与替代物
结构性:结构性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规定性程度。常称之为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结构性材料——玩法限制;非结构性材料——玩法不限制;高结构性材料——一种玩法;低结构性材料——多种玩法
结构性材料包括形象材料,还指教师为某特定发展目标而预先设计玩法的材料。
问:如果你班级里的学生对于老师精心布置的材料不感兴趣,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处理?
① 造成这个情况可能原因:
以高结构材料为主
是由低结构材料转化为高结构材料的
材料所限定的玩法高于幼儿实际水平材料所限定的玩法已经完全掌握。
② 教师可以将材料改为低结构材料,玩法相对于幼儿实际水平。猜数字
幼儿坐在绒布板前面,教师把一个数字板放上,交一个幼儿念出正确名称,如果说对了,就可以拿到那个数字板,游戏结束时,拥有最多数字板的幼儿就赢了。分析:这是教学,不是游戏。
1)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形成对立,因为教师并不想赢这个游戏 2)幼儿之间形成对立关系(争高分),但没有对立行为,因为幼儿无法争取自己回答问题的机会,权力在老师那里。
3)没有思考游戏策略的含义,因为幼儿无法阻止别人得到一个数字板。
第五篇:幼儿家庭亲子游戏
活动题目:爸爸妈妈,我们来一起做游戏吧!
——指导小班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和亲子关系的形成指导对象:小班幼儿家长
活动时间和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幼儿与家长及家教的状况分析:
学期初,我们对本园60名小班家长的游戏观念作了调查,发现:游戏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我园小班家长真正认识与接受。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你同意以下哪种观点?a游戏就是学习;b游戏不同于学习;c游戏和学习要结合起来。
“游戏就是学习”的含义是:游戏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游戏不同于学习”的含义是:游戏不是学习。“ 游戏和学习要结合起来”的含义是:游戏不是学习,因而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调查的结果是,对于第一种观点,家长中只有6人同意。对于第二种观点,家长都没有人同意。对于第三种观点,家长中189人同意。这就涉及到对“学习”的理解。人们习惯地把识字、念书或读写算的技能训练看作是“学习”,而不认为幼儿游戏也是学习。
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形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形:1~2 岁的孩子在玩玩具,玩具掉在地上了,他(她)要去把玩具捡起来。捡一个掉在地上的东西对于成人来说是一 件容易的事;但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孩子首先是蹲下去,用手去够;够不着;站起来,往前走几步,再蹲下去;够不着,再站起来……可能要经过二三次调整才能 拿到玩具。这种空间知觉,不是靠成人教会的,而是幼儿在游戏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种经验的获得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的重要性迄今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
预期的活动目标:
1、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念。
2、了解亲子游戏的意义。
活动的前期准备: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收集相关家教的文章。
活动开展过程的概要介绍与精彩部分的介绍:
一、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1.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请家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发展的水平,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选择活动,做到尊重孩子。在活动中倾听孩子意见,注意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安排。亲子活动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捷径。通过游戏、通过活动、通过一块完成一件事情,建立彼此的信赖度,逐步形成和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2.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科学的方法。
家长通过观察和学习,逐步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三至六岁孩子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注意力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不稳定。在个性方面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在活动中注意遵循规律,使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注重科学。
3.注重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家长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亲子活动过程中,除了发展孩子的认知、良好个性以外,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成为游戏的最重要目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是其成长、发展的基础。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亲子活动应更加富于感性,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在孩子通向成长的道路上协助他构建自我。
家长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培养技能和技巧。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尝试、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在活动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在艺术活动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4.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
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游戏中 不能家长单方面说了算,使游戏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被迫”行为。
5.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处处“越俎代庖”,去代 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要养成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依赖态度与习惯。
6.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同伴交往和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二、介绍几种亲子游戏若干,并请两位家长来示范
亲子游戏
(一):包糖果
目标:锻炼手的团捏能力,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两种颜色的绉纸5张
玩法:父(母)先拿一张绉纸用力团捏,边团捏边说:“用红色纸捏捏、团团。”“用力捏,使劲团。”“圆圆的糖做好了!再拿一张绿色纸把糖包起来。”糖果做好啦,真好看!”“你一定也能学会包糖果,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孩子包糖果,父(母)从旁指导和帮忙。全部完成后,把“糖果”放在小盘里,数一数有几粒,看看哪一粒包得最好,父(母)随时鼓励孩子。
建议:包糖果的纸可以就地取材,如吃完糖果后的包装纸;做糖用的纸必须要柔软,如餐巾纸。包糖果用的数量可以自由决定。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家长不要代替他。
亲子游戏
(二):打老虎
目的:训练孩子看准目标投掷的能力。
准备:老虎的图片或玩具,小沙包。
玩法:
1、父母事先将怪兽的画片或模型挂在椅子背上,准备好数只小沙包。
2、父母说:“老虎真坏,专吃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打老虎。”接着示范投沙包,让宝宝模仿着用小沙包打老虎。
3、小沙包投完后,让宝宝自己走过去把沙包捡起来,再继续投。
4、父母在宝宝投沙包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椅子推倒,并说:“老虎被宝宝消灭了,宝宝真棒!”
提示:如宝宝投不中时,可适当调整距离,父母还可在一旁喊:“加油,加油!”鼓励宝宝投中目标。
亲子游戏
(三):对齐啦
目的:变换脚的动作,发展动作灵活性。
玩法:父母和孩子面对面站好,边念儿歌边跳。重复多次。念到“脚尖对脚尖”时,双方将各自的左脚前伸,碰一下脚尖;念到“脚跟对脚跟”时,碰一下脚跟。
提示:游戏可交换左右脚,可将手拉起来玩。
附儿歌:脚尖对脚跟,一一对对好。脚跟对脚跟,一一排排好。
亲子游戏
(四):我们来玩报纸
目的:训练幼儿爬的动作。
准备:旧报纸数张。
玩法:
1、爸爸妈妈握紧报纸的4个角,跪或蹲在地上,在离地面约50-60厘米的高度,平举报纸。
2、孩子从报纸下爬过,不弄破报纸就赢了。
3、爸爸、妈妈再把报纸降低约10厘米,让孩子试试看能不能爬过去而不把报纸弄破。
三、交流
请家长来谈谈自己在家庭中曾经尝试过的亲子游戏。
活动的效果:
通过讲座,我们小班家长感受到了正确的家教观念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游戏的重要性家长也认识到了,意识和观念也有所提高。
活动后指导者的反思与总结:
在讲座中,我们的家长还是很认真地听完了讲座,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讨论时,因有大部分家长都没有过亲子游戏的尝试所以气氛还不够热烈,但他们都认为通过今天的家教指导活动,他们会在家长尝试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