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材料作文立意如何做到深刻(范文模版)
新材料作文立意如何做到深刻
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半命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观点的与众不同,在此基础上再做到深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挖掘材料的核心内涵,张扬个性;对材料中的观点进一步阐释;对材料的核心立意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利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切入立意;多角度立意,筛选能深入论述的点展开。
抢分策略一:对核心概念进行拓展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都能从中挖掘出核心概念来,为了使我们的立意更深刻,我们就应抓住这核心概念深入拓展。
中心事件或核心概念往往承载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2013年北京卷: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很明显,这则材料的核心概念是“手机”。而“手机”这个概念承载着新媒体、新科技,甚至是新的沟通方式,新的思维方式的功能。
再如2012年广东卷。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很明显,其关键语句是“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有相当多的同学就立意为“活在当下”,但大多为平庸之作,究其原因,多数文章是在平面上滑行,没有对活在当下的“当下”进行深入的拓展。下面一篇文章就做得较好。
活在当下
广东一考生
这是一个薄雾弥漫的夏晨,窗外,田园里,一团雾气袅袅上升,盘旋,然后化作一阵气泡,消失在半空之中……忽然觉得,这一刻,活在当下,挺美。
也许是被当下的美景所吸引,手中拿着的书不经意滑落于指间。把《堂〃吉诃德》拾起,忽然想到,这书的主角——诃德,领悟哭笑不得的诃德,到底想活在哪一个时代?
我想他是想活在旧时代中骑士时代的,那是一种怎样有趣的生活?他可以骑着毛驴当骏马,指着风车当勇士,其中的单纯与疯狂是无可厚非的,也许也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社会的人们心里所向往的。汤因比也曾说,他想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正如诃德被骑士小说里的情节吸引一样,他也被那里丰富的文化所吸引了。他们都愿活在当下,过去的当下……
然而,他,诃德,却极度向往着将来的荣誉与地位,成为皇帝或岛主。那么他该活在将来。活在将来,我从来未曾渴望过,并觉得那是一个极不现实的念头。但伊雷娜也愿,活在未来的世纪里。也许是觉得那是个有趣而且有用的时代吧!他们都愿活在当下,将来的当下……
我沉默了…… 活在过去,抑或将来,是出于怎样的念头?抑或一切都无理由可言?也许是觉得过去和将来都比现在好。这又让我想起居里夫人说过的一句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缺而且有用的生活。”是的,我想,纵然过去令人回味,将来令人向往。但,活在当下,也可以是人生绚烂的一笔。
可不是吗?诃德也曾活在当下。当他亲爱的外甥女喂他喝药的那一刻,他也曾许诺,不再痴迷于其实小说,他获得过温暖。张爱玲说过,于千万年之中,恰好赶上了。当下,我们赶上了我们所爱的人,所有意义的事,那么活在当下,当然也是人们应该认识到的。
活在当下,及时回首身边的人,及时珍惜身边的事,及时领悟身边的事,那么,今天,却已省却无数个昨天、明天。
活在当下,也许会有些许无奈,有些许挫折,有些许不快,但看见你窗外夏日的阳光倾泻一地,当下的美景又怎能忽视?一切看着很美好,只因,活在当下。
这篇优秀习作,除了首尾呼应,条理清晰;文字亲切随和,通过自己的举动、想法来串联全文;最重要的是对“当下”这个概念的创造性解读,将当下理解为“过去的当下”、“将来的当下”和“现在的当下”。将“当下”的概念拓展开来,令人耳目一新。不但扩大了论述的面,在立意上更高人一等。也因此能从全省几十万写“活在当下”的作文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对核心概念的拓展,我们还可以挖掘其引申义与比喻义。如有同学以“底线”作为自己文章的核心概念,在拓展时,就抛开“底线”的本义,而从其引申义,事物的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出发论述,取得较好的效果。
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的界限。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超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灭绝。二氧化碳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会产生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实施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就道德伦理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抢分策略二:对材料中的观点进一步阐释
我们很多同学在立意的时候,基本上是抓住材料中的总结性句子展开,然后论述它的正确性,整篇文章都是在平面上滑行,没有深度。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在材料中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如有考生这样行文:
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由此看来,唯有善于赛跑,才能赢得时间,跑出更多路程,彰显出魅力的人生!
善于赛跑,要赢在起跑线上!…… 善于赛跑,不能输在弯道上!……
善于赛跑,必须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这是2012年福建高考一篇优秀作文,从审题立意上看,是没有什么难度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材料的后半句“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来行文,但一个省几十万考生的立意都雷同,难免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审美疲劳。这位小作者却独辟蹊径,从材料提炼出“唯有善于赛跑,才能赢得时间,跑出更多路程,彰显出魅力人生”这一观点的。观点没有脱离材料,又能适当的延伸、拓展,提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对材料中的观点作进一步的阐释,要注意在行文的时候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而是在文中不时地点出两者间的联系。如下面名为《相信自己,警惕同化》的文章:
在天才的作品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我们舍弃它,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与别人的相比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但是,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让它变得如此独一无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微光,相信自己,警惕被同化。
相信自己,相信微光。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自己的想法,有时也会与别人的不一样,甚至与整个社会的想法不一致,但“与众不同”并不能成为我们抛弃自己想法的理由,对别人的盲从与对自己的不自信让我们一次次失去成为“天才”的机会。当你看到别人将你曾经的想法变为现实,而你自己又无所作为时,你是否也会感叹当时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
……由此看来,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脑中那闪过的微光,这也许是你成为天才的关键。
警惕同化,奋勇创新。
何为“同化”?同化就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的看法,……“同化”可能使整个世界大同,人们都没有新的想法,毫无创新可言,社会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将直接导致整个世界的停滞不前。
纵观我们的社会,同化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要想成为天才,就要另辟蹊径,警惕被同化,不断创新,走自己的路。
自己的东西,正因为它是自己的,它不属于别人只属于自己,所以才更显得如此珍贵,那是区别天才与庸人的重要标准:天才坚持它并发扬它,而平庸的人舍弃它,最后又追悔莫及。俗话说,天才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别人没有吃过“螃蟹”,并不代表“螃蟹”不能吃,不好吃。
相信自己,相信脑中闪过的微光,警惕被同化,中国一样可以有乔布斯,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天才。
这篇文章的立意很新颖,从材料中的人们之所以舍弃“微光”是因为它是自己的东西出发,将立意定为“相信自己,警惕同化”,从千篇一律的“抓住心中的微光”的观点中凸显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从原材料中的某句话引申出来的观点,在论述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材料展开。这篇文章的观点,很多同学在行文的时候会只抓住为什么要相信自己,警惕同化,怎样才能做到相信自己,警惕同化,如果不相信自己,警惕同化又会怎么样,产生怎样不良的后果等,而完全抛开原材料中的“微光”。这篇文章的小作者显然技高一筹,既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又与材料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第一个分论点直接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微光,与材料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可惜的是,小作者没有将这个贯彻到底,其实第二个分论点“警惕同化,奋勇创新”同样与“微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小作者没有点出,造成文章后半部分与材料所能得出的观点有点游离,不能不说这是一大缺憾。其实只要稍微修改,点出“微光”,即可与材料建立极为密切的联系,不给人偏离材料旨意的感觉。
如倒数第二段,我们可以这样修改:
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正因为它是自己的,不属于别人,所以才更显得如此珍贵,才懂得去认真把握,那是区别天才与庸人的重要标准:天才坚持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并发扬它,而平庸的人舍弃微光,最后后悔莫及。俗话说,天才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他们更是能把握心中闪过的微光的人。别人没有吃过“螃蟹”,并不代表“螃蟹”不能吃,不好吃。同样,别人没有过的微光,不代表这个微光没有意义和价值,你抓住了这个微光,坚持它,发扬它,奋勇创新,你就是那个吃“螃蟹”的天才。
修改后的文字与“微光”之间有极大的联系,同时观点又与众不同,可以说这样的文章定能鹤立鸡群。
3.注意从横向、纵向进行联系
横向联系,指空间上处于平列状态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在这里我们指的是在立意时从自己联系到他人,个人联系到社会。
我们先看下面一则材料: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从横向联系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肯定母亲行为,歌颂母亲悲悯情怀,感慨这种人文精神在当下的缺失;或者谈“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然后引申到当下社会上善心的缺乏,以及对表演性质的慈善行为的批判。这就是从横向上拓展,使立意更深刻。
纵向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相序并有某种隶属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这种联系揭示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或展示不同等级和层次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的关系。我们结合具体的文字进行分析。
在莽莽山林里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地巡视的老计,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的身上有一种高贵,一种无须证明的高贵。他并没有认为自己的工作卑微低下,恰恰相反,他把巡山当成一种神圣的工作,因为铁路安全事关千万乘客的生命安全。他的敬礼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修养的表现,更是本身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显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平凡的工作,只要你尽心尽责去做,也会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人可以用生命来提升自己灵魂的高度。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生本身造成的,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不屑做一些“低下”的工作。其实,任何职业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有“穷人的圣母”之称的德兰修女,倾尽毕生的心血来帮助穷人,她做的是是所有人都能做但都不愿或不屑去做的事。但她始终如一地像老计那样在坚持自己的工作。他们最终都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尽管他们的工作很卑微。不要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但也不要看扁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信念。
人的灵魂的高度是由思想决定的,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取决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问心无愧,用自己的方式去或者,实践自己的人生,获得心灵的充实。这样看来,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他不过是比人们更早地认识了生命的本质,像老计那样回归了人性的本真,从而坦然地面对别人的不屑或讥笑。
这是北京一考生的文章节选,显然小作者就是从纵向的角度去立意的。小作者从老计的平凡行为上,看到其灵魂的高度,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但小作者并不满足,而是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本真、人性本真的思考: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用生命来提高灵魂的高度;人的灵魂高度由思想决定,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取决于自己。正是有了这样纵向的联想和拓展,才让文章显得有深度。
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在从材料出发引申出较为深刻的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材料的旨意,去分析和论证另一个观点了。而本文作者显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不时地点出论据和论证过程中和材料中人物相同或相似之处,使得文章紧扣材料的旨意。
4、利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切入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相对面、甚至反面切入。如2013年浙江卷,材料如下: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著者注):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我们既可以从正面,也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切入,围绕孩子世界的童真、纯粹等展开;也可以从孩子的相对面,如大人、社会等角度切入,围绕净化社会环境,还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家长卸下功利的外衣,不要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评判孩子等。
一般来说逆向思维,反面立意,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从立意上取胜。2013年新课标卷,绝大多数考生会根据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出发进行立意,这句话是“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由此得出勇气决定一切等立意。但多数人都这样立意,难以出彩。但如果从反向思考,指出这样的成功事例可能是孤例,决策应对失败的风险做充分的估计,这样的立论可能会更深刻一些。我们再来看下面一篇文章。
为我鼓掌
浙江一考生
让人为我鼓掌,是勇气、是执著,是我存在的证明,是我对自己心灵的允诺。我为人鼓掌或人为我鼓掌实质上便只是一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若为人鼓掌是值得称道的,那敢于让他人为我鼓掌的勇气不更令人赞赏吗?
“人生如路,须从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而我们的“荒芜”指的是什么?不是疾病,不是苦难,而是一份甘于平庸、不思进取之心。若我们没有冲破荒芜的勇气,没有让世人为我鼓掌的魄力,又哪来繁华的风景呢?
人说青春就是华丽的奔跑,跌倒后站起来,再跑。这何尝不是我们青少年该有的激情和勇气呢?面对如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报考公务员的现象,我感触颇多。诚然,这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但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当今中国青年人的生活态度,我却不敢苟同,他们甘于为人鼓掌,在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却不知自己为了什么,有人称之为“羊性”。不是说“羊性”不好,只是若无点“狼性”,那我们的青春与一潭死水有何差别?
“狼性”在此处实在是值得人敬佩的。一匹狼,天生便是要让他们为自己鼓掌的!毕淑敏曾说:“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指加上手掌的力量。”这句话是一种方式、一种奋斗、进取的方式,也是每一个人都该懂得取得他们鼓掌的方式。我们向前奔跑,却不可直冲乱撞。我们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有勇气作支撑,也要有智慧作工具,否则,得来的便不是掌声,而是嘲笑声。
著名电台主持人梁继章在一封家书中对自己的儿子写道:“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高中三年,或之前的九年,都是我们在打造我们自己的“铁”,假若我们仅仅是在生命的这么多日子里打造武器、工具,却不令其发挥功效,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我要让他人为我鼓掌,这过程漫长、艰辛,但工具在,勇气在,明灯在,一切就绪,我将开步走,我和一样有点小“狼性”的人们,我们一起向前,让掌声雷动,让生命不凡。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立意,材料中刘继荣的女儿是希望自己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替他人鼓掌。而小作者不拘泥于材料,而是从材料出发,又更进一步,提出“让他人为我鼓掌的勇气不更令人赞赏”的观点,从立意来看就超凡脱俗,高人一等。
之后,小作者论述了“从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的重要性,将青少年的激情、勇气比作“狼性”,并将之与缺少奋斗激情的“羊性”作对比。然后作者提出“我们先前奔跑,却不可直撞乱冲”,我们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要有勇气作支撑,也要有智慧作工具,我们所需要的是打造我们自己的“铁”,这种认识,显然比那些单谈路上的奔跑要深刻得多。
第二篇:八年级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深刻
八年级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深刻
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即:文章切入的口子要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600字的文章,切入口小,记叙的人物和事件少,就容易把人物事件写得透切、生动。
如:《成熟》-----只写一个男孩的成熟即可。记叙他承受了几次厄运的打击,终于坚强起来;主旨:坚强起来面对厄运是一种成熟。
“成熟”的 内涵还很多,如宽容、谦逊、善待他人、刚强----文中只写一点,不顾其余,就能写得透切。
文末要有点睛的抒情和议论。
A、“情”和“议”要以“叙”为基础,为深化记叙内容的需要服务,做到有感而发。
B、要紧扣作文的题目,点题并揭示文章中心。
C、语言要精练、含蓄、深情、深刻。
D、表达中心积极向上,以情动人、激发共鸣。
第三篇: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深刻”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深刻”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深刻的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在文章内容方面有以下三个具体要求:第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指透过外露于事物表面的、局部的、多变的现象,探究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全面的、稳定的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第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指在写作中要善于追本溯源,以敏锐的眼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深入地分析,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第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指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有独到之处,鲜明且蕴含哲理,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来源。考场要想以深刻使文章脱颖而出,那么议论性文章要做到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见深刻;叙述性文章则要使议论性的句子精当透辟。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既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要恰当地辩证分析,能以个人的思考和感受给人思辨的力量和气势。总而言之,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要求。
【突围技法】
一、记叙类文章的深刻
许多人总以为记叙类文章与深刻无关,但事实却是记叙文越有深度,分数就高。文贵感人,意贵服人。无疑,好的记叙文离不开文采与意境,但若能用深刻的思想来点化文采、意境,就能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1.巧妙克隆,注入新意。
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横空出世时热议纷纷,随即“翻新”古典名著的作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无疑,在新材料作文已经在高考场上一统天下的今天,贴近自己生活的素材无疑是记叙类文章最佳的选择,但是纵观各地考场,满分作文中仍不乏从教材或者典故中取材,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构思,巧妙“克隆”出来的佳作。2012高考山东的满分作文《汀州梅花香》取材于瞿秋白的事迹,为读者剖析了瞿秋白同志生命中最珍贵的画卷,借此影射当代知识分子,点出当代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应以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作为人生的最终理想,振聋发聩!这类巧妙克隆佳作以绝妙的点化手法注入时代新意,使典故、名段变得活色生香,成为与直接书写时代生活并驾而驱的第二种深刻。当然,这种写法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古”“今”联系,并让“古”为“今”服务,不能空谈,要有实际内容,要揭示生活的内涵情理。
2.探究哲理,理解生活。
18岁的文章应展示出和年龄相符的思维深度。高考的命题,大都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富有才华的考生却能把这种理性的见解通过感性的形象来表现、展开,写成漂亮的记叙文。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生活中的事看似繁琐平常,但是却常常包含哲理,只要考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角度,以探究哲理的思维深入理解生活,那么诉诸笔下的生活内容更容易做到既深刻又富有新意。如表现常见的主题“母爱”,“母爱无价”“母爱如水”“母爱无言”等的爱子之举往往铺天盖地,不胜枚举,此类文章对母亲的解读往往流于形式,实难再吸引人,但若有考生写母亲严厉“呵斥”的温暖或者“藏”了一半的爱来赞扬母爱的理性和母亲教子的高超艺术,对比之下对母亲的解读明显更深刻,高低立见。
3.巧用技巧,文有意蕴。
寓意,是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具体来说,文章“寓意深远”的特点指语言含蓄,有意蕴,多使用曲笔,整体上以实写虚,有暗示性、隐喻性,对读者有启发意义。写寓意深远的文章不一定用寓言体,在一般的记叙类文章中作包含寓意或带有象征意味的观点表述,同样可以使文句有意蕴,使文意有寄托性。考场记叙类高分作文对此可谓情有独钟。请看下面的文字: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2014高考江苏满分作文《青春万岁》)
虽则这是一篇记叙文,但作者却由事到理,以理化事,点明青春不朽在于心中之火不熄。议论的语句虽短,却以丰富联想与富有韵味的语言充分显示思维的广度与力度,自然而深刻,带给人们静静的感悟和无穷的启迪。
二、议论类文章的深刻
高考“考场作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按照特定要求下的写作,在紧张的气氛中要把文章写得有深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的考试模式看,议论文仍是考生选择的主流,而议论类文章在“深刻”上的体现,主要是论点深刻、说理透彻。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到“深刻”的方法。
(一)“论点深刻”的主要方法
1.思维求深。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的天下必然归属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时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主要是引导考生多关注生活,多思考生活,故此考生不能只在现象的表象层思维求异,而要设法探求现象存在的背后原因,从而有所认识和发现。再者“文章合为时而著”,有很强现实价值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才能引起评卷人的共鸣。如2014广州一模作文“校服涂画”,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表层论说“涂”还是“不涂”,这样的文章很浅,但如果考生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记录就会发现,第一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其实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校服涂画”现象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简单地处理。第二个场景反映的实质是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则是学生不了解校服意义或者是对学校形象的漠视。精彩的议论一定先有一个深刻透辟的论点,使潜藏在现象的一切浮露于读者的面前,这要求考生思维上必须得求深。2.思维求异。
思维求异,就是同中求异,思维深度上纵向深入,从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见的新见解;或逆向反思,摆脱习惯性思维,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如2012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开篇就是: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作者明确地针对大多数人常发的“生不逢时”的怨叹,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从与多数人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究,举例对比析理,最终得出“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至此,境界大开,观点深刻中更显大气,实属难得的考场佳作。
(二)“说理透彻”的主要方法
1.辩证分析。
深刻的议论一定是辩证的。在紧张考场中,考生更要保持辩证思维的头脑,对事物作出全面的观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
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2.强化论证。
“论证”是说理深刻的主要手段,也是议论文写作一向存在的薄弱环节,要达到“深刻”的要求,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①因果分析法。这是最基本的分析法,就是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基本上只要是优秀的议论文都会在这种方法上有所体现。如2013广东满分作文《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在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后就使用此法分析,得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地选择拒绝。
②对比分析法。就是将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请看2012高考江西满分作文《生活的真谛》: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拥有书籍,追求知识,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快乐和满足。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一无所有,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弥尔顿双目失明后才真正在自己的“失乐园”中采撷到生活的真谛:“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如是者,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求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生活,懂得享受当下。
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 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因为他欲壑难填,征服了法国,就想欧洲,征服了欧洲,又想征服俄罗斯,他活在贪欲中,最终也死在贪欲中。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诱惑。许多的欲望,往往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谁都渴望一步就跨进去,抬腿之间,却浪费了一个黄金般的人生。
节选部分围绕文章主旨“珍惜拥有,享受当下,是为真谛”,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肯定颜回、海伦·凯勒、弥尔顿等中外贤人,然后批评了欲壑难填的拿破仑,在对比中清晰地突出了生活的真谛就是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它无关乎其他,论证先破后立,极具批判性与启发性。
③层进分析法。分析不能停留于表层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步步推进,不断追问深入。层进分析法常见的套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有随着思维与现实事理的逐层递进,观点才能不断深化,并一步步推向最后的总论点,整篇文章才会显得深刻。比如2013高考湖南优秀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者围绕“猛虎与蔷薇兼二为一”这一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第一层选用苏子之例,言其追忆亡妻却依然安享宁静,这是因为他“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第二层引用雨果名言,联系林徽因的话语和儒家的观点,点明是因为“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第三层则反面用例,以独到的眼光评点撒切尔夫人、陆游和孟浩然,指出“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层层递进中彰显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直指人心的透彻。
【解雀采珠】
[考题点击]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名师点拨]
文题提供的三则材料很有代表性,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既有家庭人伦的忧与爱,也有国家民族的忧与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忧与爱,给了考生诸多提示与启发。
材料一中“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却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
材料二中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华夏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
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经历和品质的某种概括。其中的爱和忧,超越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题目的发散性很强,既可写小忧小爱,如对亲人、对同胞,体现亲人、同学、师生、邻里之间的关心和爱护,对生命个体的忧与爱;也可写大忧大爱,如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忧与爱。但无论写什么,“忧”或“爱”的对象应该是同一的。我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有了忧患意识,最终还是为了爱,这样文章选材比较广阔,自然就会有深度。
[风致种种]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忧与爱
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类的情感战胜了摧毁的力量。满腔的悲愤化为安恬之时,爱才显得那样隽永清新。
而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金钱包裹下的爱,简单粗暴而缺乏美感。爱与其他利益混杂之时,失去其纯度。血管里满是金钱,忧伤也就变得廉价。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似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挥霍情感。用情浅自然不会身处其中,也不易触发心中的忧思。忧与爱这一对饱受磨难的恋人,在生活中隐遁,逃开了人的内心,逃开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人类的言语变得轻佻,心灵也就愈发坚硬。
实际上忧与爱是一个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诚挚的泪水,人类的情感就会怎样丰盈。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充满温情。向前世看,在忧与爱中人类开始了文明,在《诗经》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给养;向外看,莎士比亚的妙笔,不仅来自技巧,也来自其内心与主人公的共鸣,对新人的关爱。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中,爱含蓄地出现,并蓬勃地生长。
因此,现代人要寻找忧思,一定需要寻求意境。忧与爱藏在悲剧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们发现不了它们,它们并不藏在游戏和利益里啊!
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让人暂时逃开生活的漩涡,让人在琐碎而具体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冥想、清点自己的忧伤的空间。由于生活过于庞大,时代的脚步过分迅疾,小情感都会被不经意地丢弃,好让我们能追上时间。而阅读中,时光徐缓而充实,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悲剧里,我们得以接触不曾体验过的忧与爱,更接近人类崇高的情感,回忆自己不曾经历的时光,忏悔自己不曾犯下的过错。然后,我们才能认真地爱恋自己的命运,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在这样的体验中认识到,爱并非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们应了解爱之中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平和地忧伤,更正确地给予情感。我们应避开没有情感的爱。
忧与爱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总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用人类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满美感。忧与爱的力量充满人心,人的表达才有价值,人才能更加富有。
[对比点评]这两篇文章笔触不同,但却均体现出深刻犀利的思想。第一篇文章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第二篇文章起笔不凡,直接点明“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接着,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痛砭时弊:“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爱“失去其纯度”“忧伤也就变得廉价”。另外,作者还辩证地阐述了“忧与爱”的关系:“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作者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摆脱现实困境的路径。思想深刻、说理精辟。
【仿真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淡放下。历代许多士人深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经常提及这些话题。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材料已经明确给出了两个角度:①儒家提倡的积极进取。②道家主张的看淡放下。考生既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来表达个人的感受;也可以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怀着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认可其中的一种,那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去具体阐述理由,并适当选取材料佐证。如果选择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选用的佐证材料也需要两面俱到,难度相对就大一些。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看得见”和“看不见”两者有着内在联系,“看得见”是存在形式,“看不见”是“看得见”的内蕴,看得见要用双眼,而看到看不见的要用思想。看得见的固然不可缺少,而看不见的则更为重要,可是人们往往注重看得见的而忽视 了看不见的,比如关心现象却不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前者导致了认识的肤浅,而后者则滋生了社会的弊端。可以立意为:看得见的东西往往不可少,而看不见的东西可能更重要;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东西,而“看不见”的精神素养(如自信、勇气、毅力、人格)更不可缺少。
第四篇:作文立意深刻的技巧
作文立意深刻的技巧
如何让作文的立意深起来?这是你们写作中普遍感到很困难的问题。其实,作文立意肤浅,对你们而言,也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你们生活 圈子很小,眼里只能看到家庭学校,对社会人生了解的很少,生活阅历不足,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因而视野就显得比较狭窄,认识也有些片面。这就是不少作文立意平庸肤浅缺乏新颖深刻的主要原因。
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的作文走出平庸,使立意更深刻呢?俗话说:你的心汇成了一片海,就会浪花飞溅,唱出快乐的歌;你的心长成了一朵鲜花,就会有馨香荡漾。所以,我认为,你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心汇成一片海,长成一朵花,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培养自己高尚情操,学会辨证思维,懂得更多的哲理,提高自己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进而正确的认识生活,认清生活本质上的东西。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辩证思维,正确的认识生活。
学会辩证的思维,指的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的认识生活,才能对生活认识得更清楚更明白。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生世界是一个整体,万物都有密切的关联,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忽视整体,只看局部,孤立、静止的认识生活,往往使自己的认识肤浅、偏激、片面。所以,中学生必须努力学会辨证思维,掌握正确认识生活的方法,进而正确的认识生活本质,这样对生活才会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写作时,才会立意深刻准确。
例如话题作文“生活中的矛盾”的写作。用辩证的思维来认识“生活中的矛盾”,其实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一是积极的意义,它会使人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毅力、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消磨人的斗志,腐蚀人的精神,离散人心。正确的从这些方面深入的认识生活中的矛盾,文章地立意就会深刻,避免了简单和偏激。请看例文:
《让 生 活 充 满 阳 光》
生活之树结满了矛盾的青橄榄,有晴空万里,也会阴雨密布;有鲜花盛开,也有冰天雪地;有漫卷诗书喜若狂的大笑,也有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叹。其实,这些矛盾的青橄榄初尝是酸的,越嚼越香。它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我们,总会遇到生活迎面泼来的冷水:家境贫寒给求学带来艰难,学习生活的紧张枯燥和寂寞,知识的繁杂与高难度,这些都会使你觉得很难很苦。你如果害怕了这些矛盾,那你面临的只有失败。但是,如果你勇敢坚强起来,积极克服它,你就会培养出勇敢坚强的毅力,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习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精神。看,生活的矛盾给与我们的是多么丰厚的礼物!
生活中的矛盾各式各样;现实与目标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个人自由与组织纪律的矛盾;学科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多种多样,解决的方法也就多种多样。化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你就得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从现在做起埋头苦干的方法;化解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你就得学会从全局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服从集体的方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你就得学会坚持原则、体恤他人、适当灵活的方法。于是,在矛盾的解决中,你增长了才干与智慧。看,生活的矛盾送给你的鲜花多么芬芳!
当你解决你与社会的矛盾时,你懂得了国家利益至上,明白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懂得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理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雷锋、孔繁森的伟大,坚定了“我为人人团结合作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当你化解你与父母朋友的矛盾时,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学会了宽以待人关爱他人,培养了自己的美德。看,生活的矛盾奉献出多么香甜的果实。
没有严冬的冷峻,便没有梅花的清香;没有悬崖的陡峭,便没有青松的坚强;没有生活的矛盾,便不会有我们的茁壮成长。亲爱的同学,相信你一定会正确认识和化解生活的矛盾了,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你会长成国家栋梁的!
二、开阔思维广度,展开多方位思考
审题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各方面展开思考,这样思考的广度越宽,文章地立意就越丰富深远一些,相对来说,比起同类作文,也就显得立意深刻一些了。一般来说,作文立意要从这些方面展开思考:
立意思考的角度
(1)对个人的意义
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方面
培养品德、意志、毅力、精神方面
健全心理,养成好习惯
增强才智、学问方面
(2)对社会的意义
建设文明富强的祖国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团结合作
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和平
比如话题作文“学会寻找”要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可以培养自己坚强、宽容的美德,可以增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进而使自己走向成熟。这样展开和深入下去,文章的立意才会更深一些。比如话题作文“寻找”要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可以培养自己坚强、宽容的美德,可以增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进而使自己走向成熟。这样展开和深入下去,文章的立意才会更深一些。请看例文:
《学 会 寻 找》
是的,是的,寻找是人的天性。寻找亲情,寻找友情,寻找爱情,寻找幸福。寻找知识,寻找才华。而我们正是在寻找中,不断长大,走向成熟,因而人类社会走向了美好的明天。
到陡峭的雪山上寻找雪莲花,到莽莽山林中寻找野山参,炼就了人们不怕寒冷,不怕路险,不怕艰难。同样,寻找幸福,使我们学会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吃苦流汗。每天每节课,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仔仔细细。从小事做起,不怕寂寞,不怕孤独,不怕讥笑,顽强向着既定的目标挺进。寻找,使我们炼就了勇敢与坚强。看,寻找幸福,会有多么香甜的成果!
在茫茫人海中,人们都渴望灵魂的靠拢,都在寻找友情。于是大家懂得了:人与人要少一些狭隘,少一些固执,少一些冷漠。让心的阳光照耀他人,照耀社会,人间才会有春天般的温暖,才会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友爱之花才盛开。寻找友情,使我们学会了关爱。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收获!
人活着,就不能闭上眼睛就睡,张开嘴巴就喝,迷迷糊糊上山,稀里糊涂过河。活着,就要活得有滋有味,活出个人样来,就要争戴大红花,敢骑千里马,就要渴求人生更有价值,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于是人们都在寻找成才。于是在知识的学习中,在才华的锤炼中,有志之士造就了知识渊博,练就了才华出众。寻找成才,使每一个仁人志士都真正优秀起来。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前景。
勇敢的寻找,使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关爱。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使我们一天天长大,走向成熟,真正长成祖国所需要的栋梁。亲爱的同学,学会寻找吧,你会找到一个最棒的自己.好好努力寻找吧,亲爱的朋友!三,加强思想深度,认识生活本质。
面对生活现象,面对写作题目触及的对象,要静下来深入思考,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前因后果是什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步步深入,你就会越来越透彻的认识生活,对写作题目所触及的对象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因而就会确立出比较深刻的立意。现在请看下面的作文..例如话题作文:你还记得这个“亡羊补牢”故事吗。现在,就请你一这个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根据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本是要告诉人们在遭受挫折打击之后,不要灰心丧气,要振作精神,吸取教训,以后做得更好。所以它的完整说法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文章如果仅仅从这个方面立意那就很新颖深刻了。所以,可以从以下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1、为什么要在亡羊后才补牢,不在亡羊前修补?
2、亡羊后补牢了吗,还是继续这样下去?
3、补牢的重要意义到底是什么?
4、是训练好羊呢还是把羊牢造得更坚固些呢?
请看下面的例文:
羊牢补好了吗?
你还记得那个亡羊补牢的故事吗?
田地本来不想让野草生长,小树本来也想长高,圈里的羊也并不一定想马上逃跑的。因为种田人园丁和牧民的懒惰或者无能,给那些野草树杈还有羊们留下了野性的诱惑,使它们的野性猛然膨胀疯长,这才有了这个可悲又可怕的局面。如果我们能牢牢的把守住了这个关口,不留下一点可乘之机,不留下一点诱惑,那怎么会有草长杈生羊跑这个结果呢!
野草如此,树杈如此,羊们也是如此,而万物之灵的人更是如此。
人本来就是浓重的兽性和文明的人性结合体。高尚的人所以高尚,善良的人所以善良,并不是说这些人身上没有了兽性,只不过他们能够暂时或者较长久的关住了身上的这种兽性,更好的发扬了这种高尚善良的人性而已。当面对高尚和善良,人性就会闪闪发光;但是,面对邪恶和放纵的诱惑,人这种兽性也会空前的发作。外界的罪恶诱惑太大,家庭社会的放纵太大,自然,人身上的兽性就会在疯长。那些犯罪的人走向深渊,是罪有应得。但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放纵娇惯,诱惑的孩子不断长歪;愚昧无知和贪图小便宜,诱惑出许多诈骗;腐败贪婪,诱惑出假冒伪劣泛滥,让罪犯不断成长; 打击不力,机制不完善,做麻木的看客,罪恶的野草就哗啦啦的长高长大了.怎么办?羊跑了,更重要的是反省我们自己,反省我们的社会机制,赶快想出办法,赶快把羊牢修补结实,努力消除这些可怕的诱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住了羊的安心吃草,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兴旺发达!
我还要问:
我们的羊牢修补好了吗?
再请看下面的材料作文:日照的大街的路牌为了方便游客,在街名的两边,特意写上了大街的方向。请你以此为材料,写一篇作文,八百字以上。
分析如下:在路牌上写明方向,那些初到这里的游客确实方便多了,这是那里的政府一心为群众找想的表现。这件事情很小,但意义却很不一般,因为这样做的地方很少。深入思考,就可以发现,这是为人民着想的充分体现。所以以此立意来写,就会深刻的多。请看例文:
《由日照的路牌想到的》
山东的日照作为刚起步的城市,有许多新的东西让人惊喜。
也许是遗传的原因,我这个人最容易迷失方向,一旦到了一个新地方,车子三转两转,就把我转糊涂了,分不清东西南北,真难受。但是这次到了日照,心里却豁然开朗,因为那里的路牌上,除了标明街道名称以外,还清清楚楚的注明了该街道的方向。看到这个小小的细节,我就很受感动,这里的政府有关部门太为陌生人着想了!
真的,我走过的城市已经很多很多,但像这个城市这样在路牌上还顺便标明方向的还没遇到过。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路牌的两边多喷两个字就可以。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别的城市想不到呢?尤其是一些道路方向比较混乱的城市,就更需要想办法给陌生人指一指方向。那种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的痛苦太让人难受了,一般的人很难感受到。可谁想到要关心一下这些人呢?日照做到了,很好很好,谢天谢地,但愿更多的政府有关部门好好学学,多为老百姓着想,那该多好呀!
想起了河南的全国优秀公安局长任长霞。我在《焦点访谈》有关她的事迹介绍节目中,看到了她接待来访群众的控申室的墙上,有三句话很醒目:同志,请坐;请你不要生气:请你有话慢慢说。我看到了这些话,当时心里就感动的流泪了,多知道心疼关心上访的百姓的好官呀!本来上访的百姓就是因为万不得已,遭遇不公,有许多不平事要向上级官员诉说。作为政府官员更应该体恤才是。可是,真正像任长霞那样真心关心这些百姓的有多少呢?我想,那些怒火中烧的百姓看到这些话,心里也会得到些许安慰的。我们的政府官员是老百姓养活的,是要好好为咱老百姓服务的,当年毛主席就告诉过他们,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可现在,真正懂得记得这些的有多少官呢?真希望他们好好学学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还有今天的任长霞!
又想到了那些命令式的标语口号:严禁,坚决,不准。。。透过这些的冷冰冰的官腔十足的语言,我分明看到了那些高高在上,一心做官当老爷的官僚形象。我不知道这些官们是否还知道自己的真正职责。看到一个个的贪官纷纷落马,我们就会知道他们都已经忘记了这些。
好好记住自己的真正责任,好好为老百姓着想,好好为老百姓服务,好好关心老百姓,这可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呀!日照的路牌,你真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咱们的希望呀!
四、陶冶高尚情怀,学会积极向上
拥有善良正直的高尚情怀,坚强勇敢的顽强毅力,不畏艰难、乐观进取的性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精神,养成文明的习惯,对于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生活,认清生活的本质是写作中确立较深刻立意的保证。而心胸狭窄,思想庸俗,情趣低级,性格孤僻,消极散漫得认识不可能正确认识生活的,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当然,这样的人要想让他作文立意健康深刻,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请看下面下面这篇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
生活中,我们往往经常说“感谢”。但是,为什么要说感谢?说“感谢”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感谢谁?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好好的说感谢,这里面其实有许多的道理,不好好的想一想,还真的就不一定认识清楚。于是作者从这些方面拓开思路,认真思考,巧妙构思,写出了下面这篇作文。请看例文:
《有一种高雅叫“谢谢”》
经常说“谢谢”的,是高雅的人。
“谢谢”,是一种感恩和善良,是一种高尚和聪明,是一种大度和理智,是一种高深的涵养和学问,是一种勇敢和优秀。
在受人恩德的时候,人一般都能说“谢谢”,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中国有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结草衔环的传说,感动过几千年的历史。报不报且不说,但这时知道了说“谢谢”,你的心树上就会挂上善良的红花,你就披上了一件文明的时装。
自己帮助了别人之后,还能说谢谢的,是一种高尚。因为你想到的是:这是别人为你提供了一个给灵魂洗澡的机会。在这里,你收获的是快乐和幸福,收获的是灵魂的升华和高洁。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别人忘记你的恩德而抱怨,更不会因为别人没有报答你而斤斤计较,劳心伤神,甚至怀恨在心。在这时,你的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安宁,走起路来,你也会挺直了腰杆。
被人无理的指责时,你能微笑着说“谢谢”,是一种宽容大度和冷静。因为在这时,你能够这样说,就已经表明你看到了对方的冲动和无理。你懂得,再一直这样纠缠下去,只能使争吵升级,冲突加码。你懂得了要解决问题,必须对方的怒火熄灭之后,才有可能。所以在这时你找一个理由,微笑着说一声“谢谢”,这是真正宽广的胸怀。
在强大的对手面前,面对他的挑战,你不气愤,不害怕,而是勇敢的站直了,伸出手,笑着说:“谢谢”,这是一种胆量睿智和风度。因为在这时,你很懂得这一点:挑战只能增长你的勇气智慧和顽强,让你更加优秀。所以,你就应该好好感谢他才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对他这样说了谢谢,那么你就最终就会真正成为强者。
有了谢谢,生活会长出更多的善良和宽容的花朵;有了谢谢,日子会结出许多睿智高洁的甜美果子:有了谢谢,人生会增长更多的优秀和美丽!
亲爱的朋友,好好学着说“谢谢”吧,它会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和幸福,会让你天天都富有青春的活力,会让我们的生活天天都阳光灿烂。还有:这是一个人高雅的标志!
请看材料作文: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它的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相反,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请你根据这份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字数八百以上。
分析:这篇材料作文,关键是在对短木板的比喻意义的认识和对它的反面作用的认识,联想想象到做人的道理,就会发现,人要去掉自己的人生短木板,对于自己的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些方面入手来写,就会立意深刻的多了。请看例文:
《找出自己的“短木板”》
决定盛水量的,是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这话可等精辟!而影响人生亮丽的,又何尝不是自己人生木桶上的那块“短木板”呢,这启示我们:要及时的找出它加以修补或更换。
一只木桶因为有了那块短木板,全桶的盛水量就降到了最低水平,因为再多一点点,水就会流出来了。如果及时找出这块短木板,加以修补或更换,使之加长,那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大大提高,直至达到最大盛水量。而人生也是这样。自己身上的那块短木板,往往直接影响了事业的成功。新疆某厂与外商签订合同,因为马马虎虎,将“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造成了产品全部报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其负责人也被撤职。试想:如果他能及时找出并修补自己马虎这块短木板,怎会造成这样大的损失,他自己的事业将会一派辉煌了!
有一句名言,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足下。”如果把千里之堤看作是木桶的话,那么这点蚁穴就是它的短木板。本来大堤,可以何等坚固,可以抵挡百年洪水的冲击,可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整个大堤瞬间崩塌,抗洪能力化为乌有。如果及时找出蚁穴这块短木板,及时修补,加固了大堤,那么千里大堤才会面对洪水冲击巍然屹立了,抗洪能力充分施展出来。
孔子说过:“吾曰之省吾身。”为什么他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呢?当然就是要找出自己的那块“短木板”——过错。以及时加以修补,使自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孔子之所以为圣,出于此哉!我们要想使自己人生事业成功,成为国家急需的人才,也要像孔子那样,及时找出自己身上的那块短木板,加以修补或更换,理想才有望实现。
我们当代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栋梁之材,使祖国繁荣昌盛是父辈们期盼,新世纪的期盼!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望,认真及时找出自己身上的短木板,加以修补或更换,使自己不断进步,早日成才。大家努力啊!
当然,要让自己的作文立意新颖深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注意勤奋积累,好好注意观察思考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努力读书,不断的汲取精神营养,来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美丽。希望大家努力才是。
第五篇:高三作文复习--立意深刻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如何立意深刻
上面[满分作文]关于“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立意比较深刻。其实,“仰望星空”的高瞻远瞩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实践经验;“脚踏实地”的实践经验提升“仰望星空”的高瞻远瞩。这样来写文章,立意会同样深刻。但是写作之前一定要确定好文章的立意。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有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是决定考场作文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要立意准确而又有深度,需先审题。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和材料做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从而正确地判断出文题所要求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手法及文章格调等的过程。审清题意是作文的关键一步,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审题出现了偏差,文章就可能“跑偏”,甚至与出题人的初衷背道而驰。对审题,我们将在后面根据高考命题题型分类介绍。本讲重点讲解高考作文立意。
一、高考作文创新立意“五法”(一)高屋建瓴法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又有才识呢? 1.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立意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地球→宇宙。
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找回童年”的立意就可以运用此法。我们不写自己的“童年”,而是写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童年”。2.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二)多角立体法
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
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1.顺向立意法
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就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为话题,如果单去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骗人,不可能得高分,但从以下几方面去立意就大不一样了:①批评齐宣王管理制度不严和“大锅饭”制度;②评说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③批评乐队里老好人多,怕得罪人;④赞赏齐泯王善于改革,措施有力。
2.逆向立意法
也称“反弹琵琶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
3.辩证立意法
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三)大小互化法 1.大题小作法
“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1)首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
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是一个充满形象感的词,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写作时应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具体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的形象的小事物引领深入地思考。
(2)限制定向,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小题大作法
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必然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那么,小题怎样大作呢?
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分量和厚度。如2010年高考江西卷《找回童年》便是。
其次,要善于扩大。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2010年高考广东卷《与你为邻》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人类与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自然的关系”等这一类的大问题。
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握住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四)虚实相生法 1.由实入虚
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虚”指抽象地写。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例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由实入虚法。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如 2009 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既是角度小的文题,又是一个很实在具体的题目。“踮起脚尖”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这个动作有很强的指向性。也许踮脚的人是想看得更高、更远,或者是想够到更高处的东西;也许是在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其具体的意义。但写作时应该从这些具体的意义中引申出更抽象的内涵来。如“踮起脚尖”表现出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抗争,一种永不言败的拼搏,一种对成 功与卓越的追求„„总之,“踮起脚尖”包含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愿望,一种努力前行的勇气,一种不懈探索的精神。这便是把具体的动作与抽象的生活哲理结合起来进而化实为虚的立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自然容易把文章导向深刻。如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与你为邻”就允许这个“邻居”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由于题目又给出了 “无形”的条件,这就从“无形”的层面上给考生提供了想象的巨大空间,你可以局限在具体的生活中去作文,也可以脱离具体的生活去想象。最好采用由实入虚法。可以写“与诚信为邻”“与梦想为邻”“与亲情为邻”“与爱为邻”等等内容。
2.由虚入实法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 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2009年宁夏高考作文“诚信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和善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 去写“诚信和善良”的问题,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 需要用由虚入实法。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来反映“诚信和善良”,这样就丰富形象多了。
运用这种技法应注意:
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
(五)借象传意法
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在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 想与想象的作用,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状摹,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东西,从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种哲理意义,使主旨深远,寄意深刻,给人深省、深味,接受启迪,得到教益。这便是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写法,去体现深刻的哲理,寄寓长远的旨意。它可以用于构思全篇文章,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漫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画作文就可以把猫当做人的象征,把猫的行为当做人类社会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猫写人”。这样的话,吃鱼的猫,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坐享其成”派,只顾享受,不去尽自己的职责,如果长期依赖人工饲养,一旦没有了鱼,就只能饿死。而捉老鼠的猫是“自食其力”派,只有自己有真本领,才不怕变化。运用象征手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象征体的具体描写中。同时,要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接近处,展开对形象的深层次联想,对所状写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象。最后,要选好象征物,充分显示象征物的本质审美属性,处理好点睛之笔。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使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整个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显示出一种含蓄美,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因此,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富于哲理、意味深远。
二、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另外,多则材料的作文,由于它具有容量大、条件多、组合关系复杂等特点,所以在审题上,较之单则材料难度要大得多;而在方法上,和单则材料也有较大的不同。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运用单则材料审题的方法,认真地分析每一则材料,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
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不可能互不相干,总是在某一点上,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就是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作文的立意所在。因此,多则材料的审题,就是要运用多种方法(求同、求异、综合、辩证),去分析材料,找出几则材料组合的“内在联系”点,作为作文的立论点。
(一)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点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例1]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何者?水土异也。
③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 庄岳(齐地名)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也。
[解析] 我们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第一则材料比喻说明客观环境会使人发生变化;第二则材料指出水土等客观条件可以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比喻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第三则材料是说环境对学语言的影响。共同点可归纳为:客观环境对人有巨大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便是这组材料的立论点。
(二)求异分析法
此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例2] 为下列一组材料,提炼出作文的观点或主旨。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 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分析] 第一则材料的内涵是揭露一些人只想向别人索取的贪欲,第二则材料则是赞扬那种把奉献当做人生的最大价值的精神境界。一则是索取,一则是奉献,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可将它作对比立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三)综合分析法
有的多则材料中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执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对这类材料,就应该用综合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或主旨来作文。
[例3] 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分析] 以此材料作文,许多作文说理偏颇,难以令人信服。究其原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因,是由于审题立意时未能摸清命题意图,只偏执一方,而不顾及另一方。甲的观点是不错的,离开了勤劳何谈致富?乙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仅仅勤奋而无高科技,事实证明是不能致富的。但细加分析不难发现,甲乙双方的观点都不够全面,只有将两者综合起来才全面:致富必须靠勤劳和高科技的有机结合。(四)辩证分析法
此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都不全正确。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或主旨作为作文的论点或中心。当然论述时应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
[例4]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分析] 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显然是对立的。第一则材料说明客观环境的作用,第二则材料说明人有主观能动性。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从哲学高度看,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可以归纳为: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作文可据此立论。
以上所述的几种方法,有时往往要综合起来运用,因为材料的组合关系,有时往往几种关系兼有。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一、技法专练
1.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对作文进行立意分析。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 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
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方式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限记叙文或议论文,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立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据此,可以形成下述主旨: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2.阅读下面的材料,对作文进行立意分析。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文体限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立意要抓住“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可从“绝境与积极心态”“绝境与生命精彩”等方面展开思考:人处于绝境时,只要凭借坚韧的精神力量,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就能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天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地,走出原有的困境,生命也因此而焕发出耀人的光彩。绝境之所以为绝境,是它足以置凡夫庸子于死地,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险障,所以经常上演绝处逢生的好戏。
3.阅读下面的材料,对作文进行立意分析。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空间,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可加以限制,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比如:“学习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娱乐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虚拟的空间”“开放的空间”“天宫”“地球村”“花果山”“渔乡”“阁楼”“网吧”“书房”“箱子”等等。因此可以写空间的保持、打破、拓展、开创,也可以写我与“空间”的情结,我在“空间”的游览、奇遇、生存、斗争、成长。只要围绕“我与空间”这个话题来写都可以。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二、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的“物语”,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①柳树:就是把我倒着插,我也能成材。
②昙花:人们都说我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吗? ③荆棘:人们都讨厌我,可是玫瑰不也有刺吗? ④菊花:就是枯萎了,我的花瓣也不会凋零。⑤爆米花:如果没有了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⑥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试题价值] 这是一道新颖的作文题目,可以从材料中选取多个角度作文。材料类似于一则寓言故事,每种事物都有了自己的思想性格,都代表了一类人的品质特色,学生可以生发开去,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生活体验,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文来。这类型的题目无疑会成为高考作文的一大热点。
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具体选什么样的角度要看自己的驾驭能力。题目给出的六种“物语”,每种都包含着 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丰富的含义,写作之前要进行梳理、提炼,然后进行比较,看哪些适合对比着来写;亦可概括出一个主题,能够涵盖这六种“物语”的含义。
本题无非是考查同学们的客观分析能力,因而在具体写作中应该用到这种方法:分析问题有理有据,不以偏赅全。
寻找切入点:
柳树:生命力旺盛、顽强。
昙花:美丽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你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荆棘:能够看到自身的缺点,但对自己缺乏自信。
菊花:坚贞不屈,面对困难,临危不惧,宁可枯萎枝头,也不愿凋零于地。
爆米花:压力不会让人消沉,压力面前,人会越挫越勇。
窗户: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参考例文]
物 语 呢 喃
大自然,包罗万象,孕育生机,人类生活在它的恩赐中,尽情地感受着它的魔幻魅力。
大自然,万籁空灵,奥妙无穷,人类无法将它诠释穷尽,需要和它做心灵的沟通。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也许,自然之美在于它的幻化,在于它的真实,在于它的广博;而对它有何种感悟,在乎人。铿锵玫瑰
踏寻着心路花语,我开始了我的自然之旅。首先探访的是荆棘。
荆棘见到我,把心底最哀最怨的话告诉了我:“人们都很讨厌我,可是玫瑰不也有刺吗?”它边说边斜视着自己身上的刺。
看着它痛苦的神情,我思索着,并对它说:“万物有缘,同生一世,它的美丑善恶都是人们加以诠释的。我们可以说,可爱的虎耳草可以滋生翠嫩的爱情,迷人的玫瑰可以幻化甜蜜的爱情。我们也可以说,肥厚的虎耳草会迷惑少女的心灵,醇香的玫瑰也能成为谎言的遮蔽。”荆棘又说:“听着倒也是,可我只是平凡的植物,又凭什么能得到人类的赏识。你刚才说的,它们可都是值得称赞的地方啊!” 听到这儿,我劝慰道:“不,荆棘,你有!向日葵迎着太阳升,对着太阳落,你有它的一份执著;白杨树屏住一口气,扎根戈壁滩,你有它的一份坚韧;骆驼刺能生在荒漠上,汲取沙中露,你同样有它的一份勃勃生机。还有,你也是位功臣,想那廉颇为了表达对蔺相如的歉意,不也是千挑万选,最终决定携你同行,才使两人化干戈为玉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荆棘,拿出你的自信,相信自己,做一株永不言败的铿锵玫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荆棘笑了。
风雨彩虹
寻访大自然的脚步永无止境,抚慰了荆棘,又碰见了一位稀客——昙花。北京学维思教育湘潭分校
同样,在闲聊之中,我们成了好朋友。在一阵嬉笑过后,它开始问我:“人们都说我很美丽,就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吗?”
看着它严肃的表情,我知道它是鼓起很大勇气才说出来的。于是我说:“我知道你对生命的感悟,也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美艳曾打动过许多人,那是你的特质。人们赞美你,就是因为你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美。”
昙花听后喟然长叹:“可是我毕竟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 我笑着说:“人类尚且‘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你又何必多虑。只要自己短暂的生命能绽放出美的光华,那也就化作了永恒。你的美,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泯灭;而且,正是因为你有这种瞬间之美,人们才觉得你弥足珍贵。你看过风雨过后的彩虹吗?短暂的一瞬,给人类留下多少美丽的传说和遐想,你就是那条风雨彩虹。”
说到这儿,昙花心中的忧虑消失了,它带着笑靥凋谢了。在这自然之旅中,有物共语,我已心静如水。
[点评] 本文立意新颖,构思精巧,不仅有对物性的深层感受,而且有蕴涵哲理的精妙物语,从而使文章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妙境。此外,历史故事、诗文名句、睿智心语的巧妙切入,更使文章染上了一缕浓郁的文化气韵和哲理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