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2016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科组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 研 组: 初中语文
负责人姓名: 肖吕好 15 — 20 16 学年度 第 一 学期
2015年 9 月 4 日 第 一 周 星期 五
活动主题:学习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并制定本科组工作计划 主持人(负责人): 沙开华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1、学习《刘渡中心学校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
2、讨论制定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3、教师素养提升的要求
(1)布置主题教研、备课组活动(2)教师校本培训的要求(3)参与论文课题的撰写
4、计划安排
5、教研常规落实(1)教案、听课本检查(2)作业评价(3)课堂常规的落实(4)加大听随堂课的力度(5)单元测试的力度
2015年 9 月 7 日 第 二 周 星期 一
活动主题:评刘春霞老师公开课-----《繁星》
主持人(负责人): 古景仰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先由刘老师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二、教师评课
赵巧云: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态自然大方,非常有亲切感,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陈晓燕:教学中操练及时,能很好的调动小时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去学习。
沙 仙:对重点把握的很好,但是难点还没能很了的突破,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去思考,积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王洪涛:教师能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教学中适当的鼓励把握 的很到位;这节课总的比较好,无论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比较到位。
肖吕好:感谢刘老师为我们语文组奉献了第一节公开课,这节课在刘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备课下
进行的非常顺利。希望大家在后面都能积极上公开课,积极参加评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古景仰作活动小结。
2015年 9 月 11 日 第 二 周 星期 五
活动主题:确定本学期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
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诵读活动时间安排及形式
(一)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负责诵读或看书吟诵活动。
2、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负责,教师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课后: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二)诵读形式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变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6、诗文书法:以硬笔书法为主,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以毛笔书法的形式,书写经典诗文。
五、活动方法
1、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读书活动节等时间段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2、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做到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5、开展“四个一”活动
每日一读(每天利用早读或语文课时间集体诵读,时间不少于10分钟)每日一记(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诗文等,并要求学生背诵);
每周一课(每周设一堂经典赏析课,由语文教师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
每月一赛(学校每月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大力推进国学经典活动在校园的深入开展)。
6、建设经典文化校园,要将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经典文化,以文字、图画、喷绘画的形式设置在墙壁上,在绿地花坛等显要位置设置小型经典语录广告牌,让师生们触目可及,在休闲娱乐之余,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黑板报、宣传栏要根据时令季节或环境需要定期更换,不断扩大经典内容的吸引力和覆盖面,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使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的重大演出相结合,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要把“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选编经典诵读读本,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与学校的教育
教学有机融合。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3、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4.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2015年 9 月 17 日 第 三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评沙仙老师公开课----《枣核》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先由沙老师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二、教师评课
古景仰: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同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的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王洪涛:整节课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态度,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努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赵巧云: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去思考。
张昌荣:本堂课,教师准备充分,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而且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抓住学
生的喜好,把各种规则呈现于课堂,衔接得自然流畅,如同生活中的一次次平常而友善地交谈。但板书不够工整。
古景仰作活动小结。
2015年 10 月 20 日 第 九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评古景仰老师公开课---《口技》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先由古老师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二、教师评课
王洪涛:本节课我受益匪浅,陈老师教思品课的经验丰富,这节课也准备的非常充分,思路清晰,一沙开华:古老师非常用心的去准备这节课,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也注重备学生,考虑到学生上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指点,很有实效性。
赵巧云: 本节课非常重视实例分析,对考点的练习很有针对性,既做到课堂知识的实效,也做到考试重点的指点。
汪宏乔:本堂课,教师准备充分,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而且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抓住学生的喜好,把各种规则呈现于课堂,衔接得自然流畅,如同生活中的一次次平常而友善地交谈。环紧扣一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有条理。
张昌荣:这堂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设计合理。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而且师生互动频繁,整堂课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进行。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喜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于课堂,衔接得自然流畅,教学流程流畅,效果明显,是一堂出色的公开课。
古景仰主任做活动小结。
2015年 10 月 28 日 第 九 周 星期 五
活动主题:期中考试准备工作
主持人(负责人): 古景仰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期中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试卷的命题是考试的核心工作。试卷命题要求:
1.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进度(至少一半的课程)出题,每年级试卷中都应有文言文的内容。
2.七年级由范慎谦老师负责,八年级肖吕好老师负责,九年级由古景仰老师负责,于本周内出卷完毕,交由教导处沙主任统一审查。
3.每一套试卷应包括试题卷、答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各一份。(要求用电子文档的形式编辑)。
4.试题内容和参考答案应不出现政治性、科学性错误;试题表述简明、得当,用词及符号表达准确、规范;参考答案表述清晰、确切,评分标准赋分合理,鼓励学生多元化或有创新的作答。
5.试题难度:试题难度应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同
一种题型的题目一般由易到难安排,务必在难度上适应各学段和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
2015年 11 月 11 日 第 十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国学经典”朗诵比赛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弟子规》、《千字文》、《论语》、《诗经》、《国学启蒙》、《孟子》、《对偶句》等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
四、组织开展全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初赛由各班自行组织进行。各班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初赛,确定决赛参加对象,并于11月16日前把决赛报名表上交到教导处。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11月20日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2015年 11 月 12 日 第 十二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作文比赛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活动目的
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习作水平,激发学生阅读习惯,让学在阅读习作中体验成功与快乐,从而促使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在阅读、写作中快乐成长,初中文科组决定举办“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希望本次作文竞赛活动,能让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并乐于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参赛对象 七、八、九年级学生
三、活动具体安排
1、比赛时间、地点
2015年11月12日下午 二、三两节课 会议室(每班派2名学生)
2、命题及监考
七年级:赵巧云 八年级:肖 东 九年级:沙 仙
3、评卷
七年级:赵巧云
八年级:肖 东
九年级:沙 仙
四、奖励办法 七、八、九年级各设一等奖1名,每人钢笔一支;二等奖2名,每人硬抄一本;三等奖3名,每人软抄一本;优秀奖若干,每人作业本2本。并张榜公布。
2015年 11 月 26 日 第 十三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评刘春霞老师公开课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先由刘老师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二、教师评课
王洪涛:整节课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态度,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努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张昌荣:本堂课,教师准备充分,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而且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抓住学生的喜好,把各种规则呈现于课堂,衔接得自然流畅,如同生活中的一次次平常而友善地交谈。但板书不够工整。
陈晓燕:本节课我受益匪浅,陈老师教思品课的经验丰富,这节课也准备的非常充分,思路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有条理。
汪宏乔:刘老师准备这节课非常用心,注重知识点 的梳理,重难点分明,也注重备学生,考虑到学生上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指点,很有实效性。
肖吕好老师作活动小结。
2015年 12 月 10 日 第 十五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探讨语文作业布置与批改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与内容
1.作业形式宜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语文作业不拘泥于作业本,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剪、贴、写、画、表演、摄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感受知识,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2.作业应注意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作业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社会。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4.作业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影片,看奥运会、看神舟六号发射过程、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然后谈感受。
二、作业批改
1.教师评改。教师批改是主要的方式,作业本、作文本、试卷、日记等教师应亲自动手批改,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
2.学生评改。作业除了老师评改外,还提倡培养学生学会批改的能力,如试卷、作文等可组织学生自批自改、同桌交换互批、小组集体批阅等多种形式,在评改中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
3.家长评价。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也参与评价。总之,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015年 12 月 24 日 第 十七 周 星期 四
活动主题:制定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主持人(负责人): 肖吕好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一、梳理课本,使本学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系统化。
二、分项复习
1、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A、阅读本册所有的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B、古诗文默写:应该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
C、综合性学习活动:把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整理一下,梳理出老师平时强调的知识点。
D、文学常识:找出本册书的重要作者,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
E、名著阅读:在阅读了原著的基础上梳理出知识短文中的知识点,并牢记。
2、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课内,选取课文的重点段,温习学习时的课文批注。
3、文言文阅读:
注意文言词、句的解释及重点语段的理解并能概括出全文和每段的大意。
三、复习讲究方法
1、明确考试范围,弄清本次期末检测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题型。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2、根据考试的检查范围与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的情况,并拟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有针对性。
3、提高自己的复习听课的效率,向效率要成绩。薄弱之处加以强化,做到“查漏补缺”。
4、根据不同内容和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第二篇:2016--2017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科组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科组工作总结
2016--2017学上学期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语文科组的工作,在全体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以学校工作为指针,认真总结课改经验,反思课改现状,深入教育调研,增强课程意识,探索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实抓有效课堂作文教学,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虽未轰轰烈烈,但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用心工作着,取得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教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语文科组结合文科的特点,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全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运用我校可利用的网络、图书、教学刊物等资源,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2、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落实到位。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备课认真,规范化,作业保质保量,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全组成员都坚持写教学后记,在学校未要求的情况下,大部分语文老师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做摘抄,练字等,夯实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做一名合格中学生”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主题“朝阳读书”征文比赛、“红色革命故事”等主题大型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并丰富了学校的语文活动。
4、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在课堂中体现高效。建立“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读书会,荐书台,文学社,经典诵读等,办好阅读角。
5、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赛事:初三默写大赛;初一初二阅读大赛;初一初二现场作文大赛,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6、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日常学科教学管理,确保学科教学的“轻负高质”。
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关精神,真正做好确保三条底线:精简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效率、营造阳光心态等工作。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组员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学业检测与评价的规范,正确研读教材设计意图。
2.认真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清楚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要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要抓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3.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展有效地预习指导、听课指导、作业指导、复习指导、考试指导、看书指导、错题集汇编指导、学习资料管理指导等学法指导工作。
4.追求朴实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节课开始花3到5分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三讲三不讲”,即:核心内容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每节课不少于10-15分钟练习反馈矫正;每节课结束前,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回顾反思,尽量做到当堂清 5.重视做好“四清”教学管理的工作,达成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真正落实。在学生课后辅导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分层补基础的措施;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要让学生熟记典型的基础性的例题;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基础知识并形成学习笔记,以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达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6.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对布置学生的练习,教师自己先做,要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对待学生的作业,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评改形式可以多样化。7.重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己的最有效的发展。对待优等生,要注意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重视对他们的培优工作,力求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吃得饱”。还要时刻关注学习方面的“后进生”,要给他们以更多的呵护和温暖,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及时给他们做好补差工作。8.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同时检查组员教师的备课情况,学生习惯、作业情况等。还要做好抽测、期中期末考的备考、复习和质量分析工作。(二)加强学科“高效课堂”的研究,致力构筑“理想课堂”。
1.认真落实教师个人的备课工作,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班级教学实际,分析学情,调整好教学方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2.努力提高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实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师徒结对,规范和深化校本教研活动,打造校园合作教研文化,有效增强教师开展自主教研的内驱力和专业素养,努力构筑“理想课堂”。(三)拓宽教师专业培养的渠道,打造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
1.继续认真做好各种校本培训工作。本学年将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开展师德、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等多方面的校本培训工作,落实学校的教师 技能大赛。认真开展以培养能教、能说、能写“三能”教师为目的的学科教师培训活动。
2.继续开展新老教师的师徒结对工作。新教师请老教师指导,并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反思;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与其经常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善于吸收同行优秀的经验,充分珍惜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基本功的练习,包括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方面的提高。3.本教研组的教师不定期的互相听课和经验交流。认真学习其它组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开拓思路。
三、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本学期,我们虽然组织了对应年级的比赛,但是相对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框架,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本学期本组工作还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期待下学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第一学期科组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语文科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研活动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学业评价为重心,以校本教研为主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的切入口,进一步加强语文教育教学的课例研究,强化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全面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坚持理想教研,创新教研,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初中语文教育质量。
二、教研工作目标
转变旧的教育模式,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注重改革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及时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真抓实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鼓励教师认真、大胆实验,推进大量读写的改革进程,并尝试进行其他方面的语文教改实验。围绕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讨,扎扎实实的开展语文教研活动,认真完成研讨专题,并创新性的组织各种语文教研、教改活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使得语文教研活动成为真正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渠道。
三、工作重点
(一)重视学习,提高理念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学期,我们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近阶段乃至今后教学的依据。要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对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我们将采用教研组和备课组交叉的途径、方式进行学习,并定题、定人、定时间。
(二)改革方式,推进课改
1、“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应该是语文教研的目标。重视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开展教研活动时,其他教师不分年段相应评课、讨论,让每位教师在不断的研讨切磋中共同成长。自我反思,即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响应“天天有反思,每月有反思”理念,有序地组织教师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自身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形成教师自身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统化。
3、充分利用好现代化设施,利用远程网络资源。我校在本学期已经拥有了多媒体教室,本学期将要求每位教师力求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公开教学。
4、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本学期,语文组将继续重视自读课文特别是名著导读,继续通过一系列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竞赛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精心组织各项教研活动,促进教改。
1、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初中语文新课程备课会,结合新课程理念,突出培训的创新性、主题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课题研究活动化”,形成一个系列。研讨活动采用上课、说课、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的形式,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讨,促进教学的改革。通过校本教研、集体调研、听课、座谈、教学研讨会,探讨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的改革。
2、搭建骨干教师研修平台,引领成长。
做好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以骨干教师研修班为平台,总结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推广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牢牢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组织、认真指导教师参加相关竞赛。对于优秀青年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要严格要求他们,还要在课题研究、教学评价、专题讲座等方面给他们创造机会。在实践与研究中,给予他们最切近的指导,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3、加强课程学业评价研究,提高质量。析与评价能力,积极改进教学行为。
四、教研活动安排: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学业评价研究,引领教师研究中考,钻研新教材,提高分
1、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教师节手抄报比赛、“国庆”征文比赛。
(2)、组织学生参加“古诗文”朗诵比赛,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语文课外阅读竞赛。
2、学科培训
重中之重。(4)、“拥抱名著,相约好书”读后感征文。(1)、开展教研活动时,除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有关事项外,开展集体备课作为教研
(2)、落实教学教研常规。
3、公开课教学活动安排
(1)、宗旨:要求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讲究课堂艺术和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课堂变的丰富多彩。
(2)、方式:采用“教研周”与“分周”相结合。
(3)、要求:提交备课稿,开课案例,教学反思
第四篇:2012—2013学第一学期语文科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语文科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真正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想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和增强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4、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相结合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的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二课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1、班级第二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由语文科任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组织开展。
2、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内容主要包括:书法、作文、手抄报等。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第二课堂活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或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在各班教室进行。
四、活动目的与要求:
1、班级第二课堂活动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常抓常新,要求班班有活动,级部有主题。各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更具时代气息的活动小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活动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2、为确保第二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本学期活动必须做到“五定”、“四性”、“五有”。“五定”为定时间、地点、人员、辅导教师、活动内容;“四性”是指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五有”是指各活动小组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
四、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竞赛,使学生体验成功。
1、国庆节或元旦期间举行书法、作文、手抄报等各种才艺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学生和教师,期末进行表彰。
2、响应省、市、区等各级各部门号召,积极参加语文科相关竞赛活动,并争取获奖。
第五篇: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主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墙头学校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主题
九月份:期初教材,学情分析 十月份:新增阅读内容教学研讨 十一月份:好词好句摘抄实效性讨论 十二月份:课外文言文答题策略 一月份:期末复习迎考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