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

时间:2019-05-14 10: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

第一篇:《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

《给教师的建议》札记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

一、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1、“学习上的成就”是因人而异的;

2、不要要求儿童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3、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二、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1、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补充自己知识的大海:

①教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②懂得分析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的障碍。

2、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1、在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2、教会儿童学会学习:①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②学会一边听讲一边思考讲述的内容,同时把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③跟儿童个别谈话,给予指点、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四、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1、日积月累,夯实基本读写能力(随意注意);

2、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经历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如游戏(不随意注意)。

五、“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1、两套教学大纲:①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即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知识,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②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即智力背景的阅读,从对材料本身的情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

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1、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解释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

2、使他们在书籍里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唤醒大脑;

3、由书籍激发活的思想,增强他对知识的感受性。

七、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知识就意味运用,应该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

1、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

2、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3、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及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八、关于获取知识

1、引导学生产生疑问:①课前确定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②提供因果联 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那些交接点;③让学生感觉到不懂。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①引起疑问后,老师自己来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②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回顾”自己的思想,“清点”自己的知识仓库。

九、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学会思考各种因果的、依存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

2、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十、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进而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2、走到学习困难的人跟前去,看看每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

3、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直接在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①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是否流利;②取决于课的结构、课堂上的工作方法和方式等。

十一、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给学生;

2、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及在“点”上产生的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的联系。

3、提出一些实际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

十二、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

2、注意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

3、让学生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十三、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在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

2、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

3、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不要打不及格分数;

4、如果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不要给予任何评分;

5、应当避免提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

十四、不要把学习之母(复习)变成后娘

考虑到学科和具体材料的特点

1、自然、代数、几何教师主要让学生完成实际作业──练习、应用题、画图、制表、做模具等等。

2、历史、文学教师让学生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3、让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听课笔记里画一条竖线,在页边上留下一条空白的地方,把那些必须永远牢记的东西用红笔写下来。

十五、怎样检查练习本

1、全体教师工作的要求:①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语言素养;②把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活动如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

2、减轻批改的负担:①在每一节语法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语法错误 的词抄录下来,并加以识记;②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③定期抽查,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十六、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这些活动要能鲜明的反映出并且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

2、把学生应当参加的积极活动加以规划,并使这种活动能给学生以智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概念和规律性。

十七、教给学生观察

交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交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十八、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

2、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

3、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

4、让学生就大纲里最难的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

十九、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1、阅读、阅读、再阅读;

2、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1、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

2、培养迅速而有理解的书写技能的练习;

3、学习搜集、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二

一、兴趣的秘密何在

1、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

2、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3、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二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1、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开辟学习园地:①思考之角,这是一种引诱青年们超越教学大纲的范围,向着位置的远方去探索的火光;②难事之角,这里不能容忍思想的懒惰,而必须进行创造;③幻想之角,这里从科学知识的大堆篝火里点燃其志向的火花。二

三、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1、让学生进行智力的、精神的财富的交流;

2、让学生在丰富的智力生活中表现、证明自我。二

四、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1、列出一张你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应当阅读的书目,并且要设法使本班的小图书馆里有这些书;

2、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要占有重要地位;

3、在学生中建立许多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集体,如各种科学──学科小组。二

五、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1、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课堂;

2、来自作息制度:①早晨5点半起床(睡眠7个半小时),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到校上课。步行上学(休息)──上课(智力高度紧张的课跟变换活动性质的课音、体、美、劳穿插进行);②下午自由活动,学生可以读课外书,参加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在野外劳动,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人们的劳动。二

六、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1、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童年的情趣;

2、靠组织火药,靠示范,靠集体劳动。二

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1、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

2、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二

八、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吸引他们参加一些需要掌握复杂的实际技能和技巧的作业

1、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发现因果联系、机能联系和时间联系;

2、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发展观察力和智慧的钻研性;

3、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培养出精细的、创造性的智慧;

4、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这是一种使学生由具体的表象过渡到概括,又由结论和概括过渡到实践的最好手段。二

九、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1、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

2、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集某些事实和现象,对他们进行思考;

3、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这种状态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三○、谈谈直观性问题

1、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

2、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促进思维积极化;

3、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程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

4、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直观性;

5、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之一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三

一、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1、首先得了解他的健康状况;

2、了解家庭里的成员关系;

3、了解家庭的智力气氛。三

二、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1、两种思维:①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用画面、形象(色彩、声音、动作)来思维;②逻辑──分析思维,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依存性。

2、应当了解,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要甚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适宜于他的先天素质轨道上去;

3、有的儿童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儿童思维属于稳定集中型,后者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这很 正常。

三、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1、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注意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

2、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建议每月买三本书:①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②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③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3、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

4、教师必须积累供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使用的大量习题和例题,并且按教学大纲的章节加以编排。三

四、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给学生上一种专门的“思维课”: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三

五、怎样培养记忆力

1、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

2、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

3、体验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惊奇。三

六、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就应当用火花去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三

七、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1、专门组织几次旅行,到“思维的发源地”(自然界)去,以使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充满鲜明的审美情感;

2、一步接一步地借给儿童一些基本的画图技能;

3、把图画用到创造性书面作业里去;

4、力求使绘画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应得的地位。三

八、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1、先要让手(包括右手和左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

2、使小孩子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

3、有系统的书面练习。三

九、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1、脑和手是相互促进的;

2、借助双手的创造性劳动活动而领会和理解了的相互作用,会给思维的活动带来一种新的质:人能够用思维的“眼光”一下子把握住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的链条,把它们看成一个同意的整体。四○、动手和智慧

1、要求学生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能用手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训练思维的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2、逐渐地转到搞些设计、构造活动,训练观察力和推测力。四

一、智育的真谛

`

1、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指挥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2、智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等;

3、人对世界的观点不仅表现为能够解释世界,而且表现为他具有一种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证明、确立和捍卫某种东西的志向。四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1、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

2、你要尽量了解以下他们的家庭生活,如学生家庭的智力生活如何,儿童在小时候听过哪些故事,学生有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是否注意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相互关系;

3、学习优秀经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

4、提高自我的思想素养;

5、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四

三、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1、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2、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

3、使母亲和父亲也能守护着儿童的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对儿童的教学,跟儿童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和忧愁。附:家庭教学论: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和有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四

四、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在自己周围创造和常年地维持一种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气氛。

1、设法使自己的小小的学校图书馆成为大文化中心图书馆的长期借阅者;

2、要设法买到电影放映机和幻灯机;

3、在春季和夏季,应当带领自己的学生出去旅行:让他们看一看城市生活,参加工厂和印刷所;

4、暑假里,不要尽呆在学校里;

5、不要忘记买书。四

五、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1、远景计划:①儿童在小学阶段应当阅读的文艺作品的书目;②儿童在学校里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③要跟学生进行谈话时使用的绘画的作品;④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和文艺作品的片断;⑤最低词汇量;⑥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需要阅读的科学普及书籍和小册子的书目;⑦“思维课”的主题,即带领学生到思维和祖国语言的源泉去参观的课题;⑧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要写的作文的题目;⑨教师和儿童将要制作的直观教具的大致的目录;⑩小学期间将要组织哪些参观。

2、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①课题计划,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写明每节课上讲授什么和怎样教法;②课时计划,以远景计划为目标,不忘记最终目的,经常考虑到教学大纲及其说明书,把它们跟远景计划加以对比。

3、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四

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1、在儿童入学的头两周记录它们的知识面和表象的资料;

2、记录学生家里有哪些书籍,家长的教养程度如何,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花费多少时间等。四

七、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给七年级学生)

1、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

2、要学会听教师讲课:记笔记,一栏写演讲内容的简要提纲,一栏写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3、你要在清晨6点钟开始一天的学习,思 考理论上的关键性问题,攻读最难的文章,写论文提要;

4、你要善于确定自己的脑力劳动的制度,要摆正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5、要学会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刺激;

6、你的周围有一个书记的海洋;

7、要学会自制;

8、不要在无谓的小事(闲谈、游手好闲地消磨时光)上浪费时间;

9、你要学会减轻自己将来的脑力劳动,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

10、对于每一项工作,都要找出最合理的脑力劳动方法,要深入思考你所接触到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本质;

11、如果有人妨碍你,脑力劳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12、脑力劳动要求数学思维跟艺术思维交替进行;

13、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

14、“明天再做”──这是勤劳精神的最危险的敌人;15;任何时候都不要使脑力劳动间断。四

八、要思考,不要死记!

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以及经过它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那么这条规则的事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牢固。四

九、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1、5种工具: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

2、阅读不应注重阅读过程本身,而应理解所读的东西的含义;

3、二年级时书写的时候能够手不发抖,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一直努力就能正确地写出字母来。五

十、学生负担过重的的奥秘在哪里

1、不需要背诵的,只要深刻地理解和思考清楚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就够了;

2、必须牢记的知识:①识记语法规则是逐渐进行的;②这条规则概括的活的语言事实和现象越多,识记的时间就应当放的越长;③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识记。五

一、要使知识“活起来”

用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1、学生: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及其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2、教师:①让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②让学生一边感知教材,就一边探寻问题的答案;③确定哪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而哪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使学生发现新的疑问;④从学生原来已经获得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挑选出回答这个问题所必需的知识;⑤随时注意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情况:a要当好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者;b、对注意力最差的学生,就是布置题目让他们独立工作,把一切好好想一想,要精力集中,把自己的思路用笔写下来;c、如果有学生迷失了你讲课的思路,那就必须在“断了线路”的地方补充讲解。

二、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四年级)

1、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2、出于认识的需要去阅读一定量的东西,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3、教会学生学会学习:①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用来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②写字要端正、迅速、流畅;③让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五

三、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1、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

2、必须使不及格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开始时哪怕是很不显著的进步;

3、创造学生的“成功的预感”;

4、引起学生对劳动本身的尊重感;

5、善于把整个学生集体保持在“成功的预感”所造成的紧张氛围里,明确向他们指出他们应当努力去达到的目的;

6、激发学生的基本意志动机,如荣誉感,自觉的劳动态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五

四、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1、培养儿童对于从周围世界里以及日后从他本身里所揭示出来的东西的强烈兴趣;

2、使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知识能变成他的思维和劳动的工具,他可以通过运用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指挥,表现自己的为人;

3、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特别是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

4、教师要首倡,也要让儿童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以及感到有趣、惊奇和激动的事物表达出来;⑤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五

五、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1、要在脑力劳动中使学生感到什么叫作困难;

2、靠讲课的内容吸引学生,使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用力,是在强制自己注意听讲、记忆和思考;

3、在课堂上使学习的样式多样化;

4、布置家庭作业,特别是在课上教给儿童进行用脑的努力,集中注意力;

5、让学生去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到大自然中去活动,读一些有趣的书。五

六、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孩子们不仅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

七、带领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由认识家乡的田野和树林而扩大到了解祖国以至全世界的自然界和生活;

2、防止过分热衷于给儿童讲述科学所探知的非同寻常的结果。五

八、“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引入儿童的意识离去,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质和特征。

九、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1、让儿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

2、不强迫记住的东西,反而比较容易记住,3、被感知的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六

十、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1、通过不随意的方式,也通过随意的方式来识记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阅读、书写、观察、推论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六一、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1、把必要范围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

2、应当教会儿童用思维的“视线”同时把握住 好样事物、现象或事件,并且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3、深入思考定义和规则的实质,使儿童不要把规则看成是某种外来的、不可理解的真理,而看成是从事物本质中自然引出的规律性。六

二、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1、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①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②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2、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3、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个思考者;

4、要让学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并且同时进行思考(发现许多的“为什么”)。六

三、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1、注意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东西的,以及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2、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

3、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东西,并应超过5—7分钟;

4、教师在课上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与思维的规律性; 六

四、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1、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2、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

3、必须耐心对待思考缓慢的学生,引导他们去发现真理,直到他的思维豁然开朗;

4、任何一个概念、判断、推理、法则,在学生没有理解的时候,都不应当让他们去识记;

5、让学生觉得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

6、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

7、慷慨地提供事实,吝啬地给予概括:①最有趣的讲述是那种不要把一切都说到底的讲述;②重要的是让他们做一些推理的联系;③不要刻意降低课程难度;④让少年从具体、直观的客体中看出理论的规律性、依存性、关系、规则、定律等;

8、在课堂上包含一定量的“已知”和“未知”;

9、要理解教材的逻辑组成部分,不要记住所有的东西,只要求记住最重要的;

10、教师传授信息应当准确、清晰;

11、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六五,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1、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并且不仅把注意力,而且把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

2、深入思考地分析活的语言现象(语文课),进行比较和对比;

3、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

4、让学生去研究和分析哪些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六

六、劳动和智力发展

1、要在每一颗心里点燃起热爱劳动的火花;

2、以研究的意图鼓舞他们;

3、力求用他所理解了的东西和以前靠思考与记忆所获得的东西来证实新东西的真理性。六

七、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1、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心爱的事,找到掌握劳动技巧的榜样;

2、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

3、在创造性劳动中让不同年龄期的学生经常地密切地交往;

4、掌握技艺去取得新的成绩是推动学生从事心爱劳动的主要刺激物。六八、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1、小学必须给学生一固定范围的知识;

2、掌握与知识有关的能力:读、写、观察、思考、表达;

3、让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学习。

九、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1、通过知识的运用,通过把他们用于实践去获取新的知识和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而使他们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记忆里;

2、数学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理解构成这一定理的实质的那些因素、事实、现象、规律性之间的意义上 的依存关系;人文学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比较,做详细的解释,热烈的争论,深入的思考。七

十、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委托最有才能的学生准备报告和学术报告简介,编辑科技小组墙报,写书评等,营造班里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七

一、教学方法问题

1、人文学科:①历史叙述法用丰富的鲜明生动的事实来解释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②谈话法,语文课中让儿童说出自己关于祖国保卫者的英雄行为、勇敢精神的感想,使重要的政治思想在儿童的意识里变成个人的信念;③使学生在阅读时,不要把精力都集中在阅读过程上,而要用在所阅读东西的内容上;④写书评,写学生报告的摘要介绍;⑤学习语法时,独立完成练习以解释活的语言事实和现象;⑥演讲法:a、文学教师的演讲的中心是分析艺术形象,并且力求最大限度地转达作家的描绘手段;b、历史教师总是为演讲挑选哪些最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自然学科:①重视演示法,即演示劳动过程和工艺过程,操纵机器和机械,制作教学用具和仪器的方法;②给每个学生安排必要的时间让他独立地调整仪器;

3、数学学科:①重视讲解(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表象)、对概念的描述和说明、对操作(阅读、书写、劳动过程)的演示;②分化作业,经常挑选好集中习题方案;③让学生解答试题和应用题,进行实地测量,分析各种证明的方案,编制程序(用于程序控制的模型),编写操作机器和机械的说明书,分析统计资料和数据,制作证明某些公式的模型,帮助低年轻数学爱好者等等;

4、原则:①把学生实际完成作业跟第一次感知知识和知识的发展、深化、运用紧密结合起来;②运用知识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③掌握知识过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④演讲──实验教学体系:a、演讲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的榜样,并且指明研究、实验和阅读参考书的方法;b、让学生独立地钻研好几种资料来源,或者让他们在完成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一边读书一边研究某种现象。七

二、少年其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日益深化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是少年期的特点。

1、不仅注意那些明显的、易见的、作用于感官的属性,而且注意那些隐蔽的、不易察觉的属性;

2、他们对事对人持一种批判态度(不信任);

3、少年的兴趣常常远远超出学校教学大纲 的范围;

4、希望从整体上把握感知对象;

5、不仅要求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要求意识到这种劳动的智力目的,并且由此而体验到智力情感;

6、他们常常要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7、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不对的,实际上他是在加紧地思考,在寻找正确的答案;

8、他们对现实、对思想和信念的力量有了深刻的认识;

9、在文艺作品上,越来越多地注意哪些对真实人物(特别是学者、发明家、旅行家、作家、画家)做艺术描写的作品、以及描写真实事件的作品,还有科学普及读物;

10、力求以自己的思想去把握的自然现象的范围,一年比一边更多地超出科学基础学科、上课和教课书的界限;

11、具有广泛多样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在少年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2、那些要求进行紧张的思维努力、深入钻研和大胆探索的学科,特别受到少年的尊重,其中首先是数学;

13、他们对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有意识地想去进行思维的分析(抽象和概括活动);

14、开始记日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信念记下来,为了探求思想的正确性和真理性;

15、开始评价自己的智力,这是根据他们解决超出大纲范围的复杂的思维任务的能力来进行评价的。

三、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1、青年对于各种事实、现象、相互联系的解释和说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①喜欢利用任何事实和现象来解释隐藏在人的思想中的最意想不到的因果联系;②对于那些跟人的社会关系和内心世界有关的问题进行着特别深入的分析;

2、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把以前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进行对比和比较;

3、总有一批发展水平很高、特别聪明和爱好钻研的学生,他们在精神发展方面走在同年级同学的前头;

4、虽然青年在作判断时带有假说性,喜欢“讲究哲理”,要求通过分析矛盾着的动因的斗争来证明真理,但是他们对思维的原则性的要求,远比少年来得敏感而且严格;

5、青年们看不其那些不鉴定的、“随风倒”的人,因为他们不会思考。七

四、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1、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

3、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4、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

5、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

6、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7、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

8、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

9、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10、能听到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11、能阅读课文并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

12、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七

五、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1、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

2、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3、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七

六、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1、着重培养这些素质:①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②看出不懂的事物的能力;③寻求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的答案的能力,以及不断增强的认识的欲望。

2、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3、不要强迫儿童长久地死抠书本;

4、书籍、自然界应当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5、智慧训练得从儿童出生时间开始;

6、儿童应有正常的接触人的环境;

7、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七

七、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1、观察、对比各种事物、现象、属性,教给他们看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学);

2、在记忆里经常而牢固地保存着一些概括性的东西──如乘法表、自然数列的构成等。七八、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1、相信学生;

2、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尽可能少让他们去死抠书本;

4、力图使课堂上理论性的概括跟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显得明显些。七

九、教育和自我教育

1、自我教育因素:如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增强健康;

2、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

3、在童年期间体验过自己的弱点的满足,在劳动成果中发现自己;

4、进行真正的阅读,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如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

5、在集体里应有对少年的道德面貌、劳动和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进行公众的评价; 八

十、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1、要造成一种对卑劣行为采取积极的不肯妥协的态度的气氛,首先要反对懒惰、无所事事、涣散松懈、无谓地消磨时光;

2、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①在14、15岁,就应当在自己灵魂的深处有一份丰富的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的一、二百本书;②让儿童体会别人对他的疼爱、关心;

3、使学生明白:明智地限制自己的自由和愿望,预示着许多满足;

4、应当教会儿童(用行动)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八

一、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1、理想:没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

2、知识文化:要使自己的学生遭遇困难;正是在遭遇困难中萌发出能力── 一种具有深刻道德性的能力,即珍惜一代所给予他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3、需要:达成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和谐发展,如福利是由劳动创造的观念;

4、愿望的文明:①学校里应充满生机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②尽可能唤起每个人的人格独特性,找到一种最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他的天才和禀赋的活动并显示自己;

5、实施普及中等教育,千百万工人、农民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①以劳动来巩固课堂上所教的具体知识;②逐步树立起年轻的劳动者的人的尊严感;③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认识世界(自然界、劳动、人);④在学校的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确立起新的智力兴趣;

6、掌握牢固、深刻的、理解透彻的知识,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在追求“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的 不能动摇的愿望:①使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所必需的脑力劳动成为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手段;②不要只评价所谓纯粹的能力,而要评价劳动和能力的统一物,并且把劳动放在首位;③评价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④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劳动取得成果,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

7、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①不断提高父母们的教育学知识水平的教学大纲;②形成学生对于做父亲和做母亲的道德准备,负有劳动的责任和道德的义务;

8、培养道德的成熟性:①成熟性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人为了什么而生活;②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③要把知识转变为信念,要有思想上的坚定行,忠于信念,并随时准备捍卫自己的信念,为信念而斗争。

二、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1、课外的脑力劳动不应当使儿童过分疲劳;

2、尽量做到使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重视运动性游戏;

3、注意童年时代的营养;

4、注意学生独立脑力劳动时的情感色彩。八

三、“思考之角”──我们的阅览室

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如英雄故事、历史知识、科普读物。八

四、我们的“家长学校”

让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把在家长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跟自己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家长学校”的谈话题目见《建议》P398)八

五、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1、要考虑如何创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氛围,使农村生活的世界成为思考、书籍、阅读、深深地尊重知识、科学和文化的王国;

2、使一个农村居民在少年时代就以自己是一种种粮食的、养牲畜的人的而感到自豪;

3、用科学认识的光芒来照亮普通的农业劳动,使人享受到创造性的、研究性的、试验性的劳动的欢乐;

4、农村教师对青年有没有吸引力,主要是看他本人有没有一种对知识的不可熄灭的渴求精神,是不是热烈地追求书籍、科学和文化。八

六、致未来的教师

1、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3、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4、教师要作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要倾注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

七、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1、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

2、处于教师的注意中心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3、教师在讲课时要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4、教师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5、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6、要有一定的语言修养,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八

八、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1、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2、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

3、只有教学是在集体和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条件下,才可能有完满的智育,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思想、兴趣和博学的程度;

4、我们深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能获得智力的财富,就能享受完满的智力生活的幸福;

5、我们深信,少年期的智育和教学,完全不同于童年期。我们在少年学生面前不仅揭示自然界、社会及其规律性,而且解释他们自己本身。

九、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1、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

①校长都必须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②必须经常地、按一定的制度去听课和分析课,至少一天听2节课;③既要听20、30年教龄的教师的课,也要听一年以前刚进校的教师的课;④听课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

2、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达到?

① 主要目的即:教给所有的儿童(不只是那几个被喊到的儿童)阅读,发展他们的阅读技巧; ②必须最大限度地注意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情况。③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布置集中不同变式的作业,力求每人都能解题;

3、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

①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教课书里的教材进行思考性的阅读,做到充分理解;②每一个学生有一本草稿本,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并跟被提问到的同学的知识进行比较;③在完成实际作业的过程中去检查。

4、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

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对比、比较、概括、解释因果联系、机能联系和其他联系及依存性的能力);②使儿童通过观察周围世界和在劳动过程中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逻辑方法;③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能力。

5、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

①善于从已知的东西中在学生面前揭示疑问,引起他们的惊奇感;②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③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④让学生在作业时遇到困难,促使学生去回想和运用已知的东西去解释未知的东西;⑤应当引导学生独立研究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6、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

①看获得的知识是否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②注意教师如何挑选实际作业;③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在日后通过新的事实和现象加以反复的思考和理解。

7、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 ①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②布置给学生独立地、个别地去完成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把这些作业彻底做完:a、最好对全体学生的讲解少一些,而使每一个学生安静地、无声地、聚精会神地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多一些;b、应给那些很快地完成作业的最好的学生准备好一些补充题;c、要使中等生特别是差生,从作业的开头直到完成,都不指望有别人来帮忙;③具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技能和技巧的情况。

8、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①要使学生在可能做过类似的作业;②分析、研究、比较──这些积极的脑力劳动形式应当贯穿在家庭作业里;③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

9、在分析课的过程中进行概括

在听课的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整理成有关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某些问题的报告,然后就这些报告进行讨论、交换思想、进行辩论,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九

十、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1、要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过程;

2、不应当过分追求直观性;

3、注意力取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性质:是否目标明确、思想专注;

4、不要让儿童长时间地处于脑力紧张的状态中;

5、刚刚发现疲劳的症状,你就要设法给儿童变换一种不需要随意识记的活动去做;

6、真正精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不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

7、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的课是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

8、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应当是非常细致的;

9、不要把学生的心灵拿来供展览,培养他们虚伪的作风;

10、不要无原则地延长学习日;

11、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式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有点来;

12、必须像爱护珍贵的火花一样爱护儿童的这种兴致勃勃的心情;一个教育者需要的洞察力和同情心,别在不小心的时候去触痛儿童痛苦的心。

一、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1、校长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

2、要善于激发起教师的探索的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3、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

二、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1、我开始学习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用了3年时间,自修万了学校所有学科的教课书蛔虫的的教学法参考书;

2、要不断注视跟学校教学大纲有关的那些科学的最新成就和进展;

3、我选购那些由重大艺术价值的作品,充实自己的藏书室,并写了1000多篇小作文,有的描写自然现象,有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4、自己在跟孩子的接触中找到幸福和欢乐,孩子们才会依恋你;

5、掌握知识时应当给儿童以欢乐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6、要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感受文学原著;

7、我把自己对语言的热爱传给了孩子们,占据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三、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1、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些什么,而且要考虑:我们将要去做的求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们的心灵例折射和反映出来,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

2、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3、让孩子在劳动中表现自己、发现自己,经常地体验到一种深刻的、无可比拟的道德满足感、自豪感和尊严感;

4、要使一个人在思考和运用体力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相信什么就完了,而且要他去维护真理,采取自己的立场。

四、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1、我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工作遵循下列各项原则和要求:

①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即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身体的发展)相结合;②在劳动中展示、发现和发展个性;③劳动的高度的道德意义及其公益方向性;④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早期参加生产劳动,亲身体验: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生活;⑤劳动种类的多样化;⑥劳动的经常性、不断性;⑦儿童劳动中要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性质;⑧儿童劳动的量力性;⑨劳动内容、技能和技巧的衔接性;⑩劳动的创造性,脑力和体力相结合;还有生产劳动的普及性;劳动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相结合(文艺、音乐、绘画、运动、旅行);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福利和文化财富是与他个人参加共同的劳动有以来关系。

2、劳动在教育学层面的分类:

①按社会意义来分;②按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相互关系来分;③按劳动在实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来分;④按智力和体力的相互关系来分;⑤按劳动工具的性质来分;⑥按劳动的成果来分;⑦按报酬来分。

3、两条途径相结合:

①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体学生的必修劳动课(一至四年级的手工劳动课,五至七年级的在教学工厂和教学实验园地的劳动课,把至十年级的掌握工农业生产基础的课业);②根据学生的素质、兴趣和爱好而自愿选择的劳动。九

五、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1、教师要能分析事实和有预见性;

2、能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事实包括:①生活本身所提供的东西(儿童是带着他客观具有的特性和特点来到学校的);②教师所做的工作;③已经达到的结果;

3、能从平凡的、及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九

六、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1、态度: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发展暂时受阻的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

2、原因:①遗传;②营养和精神生活;③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④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⑤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性;⑥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没有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

3、方法:①尊重学生的人格;②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打分数;③给他更多的时间思考,耐心地指引他的思路;④使儿童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⑤多读书,走到“词的源泉”中去,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⑥创造性的手工劳动。九

七、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1、使简单的、日复一日地重复的日常劳动不要变成最终目标,而是成为通往令人神往的科学的手段;

2、让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的理想,唤起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九

八、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1、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

2、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完成,然后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

3、使每个学生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4、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教师走向阅览室;

5、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

6、进行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并且反复阅读;①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②关于自然界和人类艺术的;

7、组织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

8、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九、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学前组(2到5岁):①向家长讲述:对这些儿童进行教育,用不着任何教学大纲,仅有的就是年长者的影响和一种关心人的环境;②讲述家庭里应有一种尊重书籍的气氛,如听音乐作品,文艺作品的艺术朗读;③讲述学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心理发展的规律性;④讲述怎样通过让儿童认识各种现象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求知欲;⑤讲述应该怎样限制孩子的不合情理的愿望,同时又要发展善良的、有益的意向;⑥每年两次把7岁儿童──我们未来的学生召集到学校来,给他们做健康检查,向家长提出有关饮食制度、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建议

2、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小学、初中、高中):①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②讲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③要始终尊重家庭关系的含蓄性;④每一个学生在少年早期就应有自己喜爱的劳动项目,让儿童从小就量力而行地为家庭的年长的成员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福利,并且从这种创造中找到欢乐;⑤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应当加以限制;⑥向家长说明希望他们给予那些协助,请家长重视孩子的这些品质的养成:热爱劳动、做事有条理,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等;⑦阅读和书籍:a、确定一个家庭应有的最低限度藏书书目,并不断地充实它;b、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是为了家长也读读这些书;c、要使家长了解一些关于人的基本知识: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心理发展的规律性;⑧对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学生的家长,我们每月进行1、2此小组咨询和个别谈话,内容是谈怎样发展禀赋、爱好和才能,怎样为青年人选择今后的生活道路;⑨单独地跟母亲们或者单独地跟父亲们举行一些活动:讨论与青春期有关的性教育问题,或者说明父亲应当怎样把自己生活的智慧传给儿子,应当怎样在儿子的教育上保持坚定的意志和贯彻始终的精神;⑩我们把那些最积极的、有较高教育休养的和生活经验丰富的家长(每个年级找一位家长)吸收进校务委员会,他们参与决定学校的一切教育问题。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到学生:①使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②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

2、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给学生布置个别作业:①让能力最强的学生准备报告和学术论著综述,让科技课外小组出墙报,让学生写书评等;②不允许搞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③当学生还没有弄懂、没有记住(不是指死背)某一条规则,那就应当要求他一次又一次地做练习;

4、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

5、解释未知跟已知之间的深刻联系;

6、努力采用探索问题式的讲课方法;

7、指导学习方法:①记主要的东西;②系统化学习;

8、利用身边的各种参考书、工具书,随时翻阅、去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9、通过理解、通过深入思考教材的实质而进行识记:①把学生必须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的基本知识的范围确定下来;②通过有目的地做一件什么事(解应用题、写作文、实地测量等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记住它们;

10、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回过头来重新分析事实和现象,以求达到更深刻地理解的目的。

第二篇: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怡安希望小学

陈艳芳

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淡淡的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我们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细品《给教师的建议》知道了以个真正的老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体会与方法的渗透,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地阅读、品味。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几点点读书感悟:

第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第二,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连上帝都能原谅孩子犯错更何况是身为教育专业岗位的我们?因为犯错所以更应该有改错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只要从言行上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品德的养成。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 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这是我从中体会到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还有,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从基础的内容学起,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并让孩子从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慢慢便成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看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此外,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做小动作等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要学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视、打电脑、玩游戏时却那么专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学生不满意,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的讨厌等等。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平时表现一直不错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课外书,在课后找这位学生谈话时,她竟然无辜地说:“老师,我一直举手,你都不让我发言。”多么单纯的想法,竟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班级那么多人,老师也不可能一一叫到,当我向她解释这种情况并告诉她举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诉老师自己会了以后,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中一直表现优秀,而且对待作业也更加认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及时、认真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把上数学课看作一种乐趣,并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第三篇:《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或者能说这样做的人,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凝视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居于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往往是渗透了授课者独特个性与魅力的课.苏粗姆林斯墓说:“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人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其实.我们平时的教学就是这样。有好多课,我们用自己的意思进行教学,往往教学效果会不错。当我们精心设计,试图模仿一些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却深觉别扭,教学效果反而会不佳。那是因为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倾注着他们自身独特的个性,我们往往无法模仿。我们只有领会其精神,融合自己的思想,加入自己的个性,把它融入整合到自己原有的教学图式中,才可能会得心应手。其实,我们教书,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是自己的思想。只有拿出自己的思想,你的教学才有生命力,你的课才可能会是一节好课。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透露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关于情感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便是情感教学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用那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僧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自然也没有什么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只有当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的课之后,“好课”才有可能会发生。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始终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即使再困难的学生。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墓共教育了137个最难教的孩子,最终使他们都转变了过来。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他不是把眼睛放在缺点和不足上,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或优势。他用一双美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我们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会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成,才会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有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会发生。

在第七十八条里,苏霍姆林斯基讲述了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孩子,进学校时,活泼开朗,但后来不爱学习,变得胆小、孤僻,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里,没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知识的渴望。被他的老师鉴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虽然老师们也利用一切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脱离以分数成绩为标杆的差生行列,但效果甚微。一直到了五年级,有了“奇迹”,这个孩子有了喜人的变化,是被他的自然老师慧眼识珠,用他的话说“他的智慧,表现在他的指尖上”。这个孩子喜欢做实验,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此时,因为有他感兴趣的知识,吸引他要探索研究的,他开始“思维的觉醒”,潜心学习,完成了老师都无法完成的实验。后来,这个孩子中学毕业,上了农业大学,成了一名成功的农艺师。就是这个刚开始被认为“差生”的孩子却也有他自己可取的一面,后来成为这一方面成功的人。

初读文题,就被这个强烈、不一般的字眼刺痛:“差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让老师头疼,让家长忧心„„读着这个故事,我们要庆幸巴甫克里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也深深被这一位独具慧眼的老师所吸引,是他成功地开发出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天赋,是他发现这一棵完全可以茁壮成长的幼苗,及时向他播撒阳光,是他唤醒了这个孩子生命里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在沉思这个故事的同时,我不禁汗颜,我们许多老师在对待这些自以为“笨”“无可救药”或调皮懒惰的所谓“差生”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第一,他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定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也认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而且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不能说“三分”的学生就是“差生”,就无可救药,要激发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能,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

第二,寻找“差生”的“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在他看来,找出“差生”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在了解“差生”的过程中,首先区分其类型,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就是我国古代孔子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点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

第三,针对“差生”进行人道教育和谐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树,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转变“差生”的教育实践大师。他从事教育事业35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即: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他主张让“差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旅游”,到田野、树林、河岸上去,到工厂车间里去,到实验室里去,在这些地方,一个有好奇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疑问。搜集针对“差生”的妙趣横生的习题集和推荐适合“差生”阅读的图书,对于转变“差生”十分重要。此外,对“差生”思维的萌芽进行及时的表扬,可以治疗“差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有利于唤起他们“思维的觉醒”。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爱少数优等生、歧视“差生”的陋习,这甚至成为我们教学策略上的一种惯性或惰性。这对于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教育战略是极为不利的。

在基础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不只是面向“中间”的多数,更不是只面向少数优等生,我们只有特别关注和切实帮助“差生”,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医家治病的诊疗记录形成的医案,会留下一笔珍贵的医学经验财富,也会留下一些让自己津津乐道的案例故事。教师常被人们喻作辛勤的园丁,他们面对着一批比花还鲜活的少年儿童,如果具有园丁的心态,保持医生的工作习惯,经常观察、思考、记录自己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将会获得宝贵的教育智力财富和事业成就感,使自己的职业生活充满乐趣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开始教育工作的第一天,看到自己村子里一位医士,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体重,把所有的数据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他翻阅医士的记录,惊奇地发现医生保持写这种记录27年了。苏霍姆林斯基不解地问:“这些记录有什么用处呢?”医士说:“请看27年来孩子们的身高平均增长了4.5公分。是啊,我能再多活30年该多好啊!”苏霍姆林斯基深受感动和启发,从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录儿童身高、体重和他们智力发展情况。后来这位医士得了重病,便把自己的记录交给了苏霍姆林斯基,这种记日记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了30多年。这30多年的教育日记应该是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让我们欣赏一下他日记中的一点资料:“1935年,35名一年级新生中,只有1人能数到100,5人数到20(8岁入学),35人都看到过夏季的朝霞,并能描述日出的景象。”“1966年,36名一年级新生中,24人能数到100,其余12人能数到20、30、40(7岁入学),36名新生中只有7人看到过夏季的朝霞和日出。”“儿童关于机器和工艺过程的知识逐年增加,但遗憾的是儿童对植物、动物、鸟类的知识正逐步减少。”当我们看到他这种毅力和他这些教育领域中这么精微的“细节”关注和发现时,你还能感觉教育工作的简单和枯燥吗?留心事事有乐趣,留心事事有学问,这正是一个人职场保持优秀的根本所在。

一个身材矮小学习上感到非常困难的学生米嘉,苏霍姆林斯基对其进行了半年的观察、记录,在他的作文得了“四分”受到语文老师的夸奖,点燃起他的欢乐火星后,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米嘉写作更努力,听课更用心,植物栽培更起劲了,为此他深深地感叹:“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在某种好的东西中来认识自己——善于支持人的这种高尚志向是多么重要啊!”“我深信,一个人想在某个好的方面表现自己的愿望越深刻、越诚挚,他在内心对自我纪律的要求就越高,他对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就越加不肯妥协。”这种理念对我们现在怎样认识“差生”和怎样改变“差生”有着多么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不单单在学习上,在分数上,在准备功课上表现自己,人还应当有表现自己的其他领域”。让我们再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记述的一个“差生”的“思维觉醒”的教育故事。小学时的巴甫里克是被大多数老师认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差生”,一位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校务委员会上她抱怨说:“他对待图画和自然现象的态度很消极,很少思考、比较和对比,对他得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道应用题,或者一个最基本的依存关系,他思考的时间要比别的孩子多2、3倍。”然而另一种情况却是巴甫里克到野外和树林里跟在教室里完全不同了,他能讲述许多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趣的故事,并能觉察到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就是这种巴甫里克对动、植物能精细观察的能力被老师们忽略了,他是十分艰难地从小学毕业的。中学后许多课程发生了变化,已不像小学时那样只要求听讲和记忆,而且还要求动手做一些事情,这给巴甫里克带来了欢乐。特别是植物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巴甫里克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他确实是一位“聪明表现在手指尖上”的好学生,成了学校生物实验室里植物嫁接和栽培方面的佼佼者。正是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在课堂上他学会了怎样思考,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老师们讲课,课后再努力地弥补自己过去荒疏的东西,中学毕业巴甫里克考入了农业学院,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农艺师。这则教育故事对我们今天认识当前的素质教育,如何正确评价认识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绝不是简单的重复。那些教书10年、20年、30年感觉如一年的教师,一定是在过着与庸碌结伴的工匠生活。看一看教育名家的成长史和他们的著述,我们会更多地发现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细和多彩。着力记好我们教育生活中的日记,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还会让我们保持生活的热情和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重要的是在不断地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智慧,那些记载着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意、失意之处的日记反思,也不再把我们曾经获得的教育智慧、灵感、经验变成过眼云烟。试想当老师在结束自己教育生涯时,能积累有许多许多本记录自己长年劳动和探索的教育日记,闲时早晚翻一翻、看一看其中记载的时间距离上的“细节”和故事,岂不激起我们幸福的回味和感叹?尽管不成名不成家,她也会让我们因为拥有自己的教育智慧财富而自豪。

第一,热爱源于兴趣要想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每位教师都应该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着迷地酷爱这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首先,教师要有激情,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与参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使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但是如果不给他提供机会,这种需要就会萎谢,其对知识的兴趣也就会随之灭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联系到自己的英语课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精心设计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猜词游戏、英语采访、讲英文故事、唱英文歌曲、英语演讲、表演英语短剧等,给学生提供语言应用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其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与需求就会更高。第三,把学生的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为自己认真思考、好好学习感到自豪,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和尊严,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第四,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里所提到的让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关键并不在于提高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师驾驭孩子们心灵的能力,使学生喜爱教师而进一步喜爱你所教的学科,才是最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艺术性。这一艺术性是通过教学语言来体现的,因此,语文教师研究并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能使学生聚精会神,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教师在课堂上的良好语言艺术会像吸铁石一般,把学生深深吸引住。形象的语言,能将抽象的具体化、深奥的浅显化、枯燥的趣味化。正如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非常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一样,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充分发挥语言的生动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形象的教学语言往往能达到一种美妙的境界:时而春风拂柳,姿态优美;时而小桥流水,自然恬静;时而大海扬波,汹涌澎湃;时而莺歌燕语,美妙动人;时而缥缈隐约,如梦如幻⋯⋯教师以形象的语言解读课文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感染学生的思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的气氛始终保持和谐、热烈、活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富于情趣、理趣,现代教学论的一个趋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厌学变为乐学,其中就涉及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而且还要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语言艺术家们总是善于运用饶有趣味的语言,使人感受到其中潜存的寓意。比如说“这件事是多余的”,在莎士比亚笔下这样表达:“给金子再镀上层金”、“给百合花再涂上色”、“给紫罗兰再洒上香水”,这些看似简单的语言往往别具一番情趣,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就是利用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态拟声,夸张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演染诗朗诵的激情,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是教学的趣味性的最好注脚,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语言大师,他说起话来幽默生动,妙趣横生。如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他说:“拿洗脸来作比方,我们每天要洗脸,许多人仅洗一次,洗完以后还让人拿来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听众大笑)。”为什么听众会大笑呢,就是因为他把“调查研究”这个词巧妙地用在洗脸照镜子上,把党八股的作者们轻重倒置的可笑行为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为了趣味而趣味。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提醒教师:“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所以,教师不应为趣味而追求噱头与掌声,以及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而应将趣味性与科学性、教育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健康的趣味语言中掌握知识。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坚持“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总是包含了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使深奥的道理浅析化,庄重道理风趣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学生在欢乐中感知,在感知中回味,从而进入感想、联想和理性思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来进行的,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好的语文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生动、具体、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其语言功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语文教师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应该从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技巧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我国教育家朱永新先生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说要成长离不开阅读。每个老师都知道,也常常挂在嘴上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但要有一碗水,更要有长流水。然而,要做到却未必容易。我们的读书常常不是出自于我们发自内心的渴求,不是主动地去读书,而是被动地去读书。那样的读书,不但收效甚微,而且累人,因为我们把读书看作了一种负担。那样的话,我们又怎么会有如同那位历史老师一样的精彩课堂呢?又怎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我们的课堂上的精彩,和我们课后的努力分不开。做了那么多年的老师,也听了很多的课。那些课有的花哨,有的实在。然而,最忘不了的还是那些特级教师的课。那些课流畅自然,看似随意,却环环紧扣。课堂上总是激情四溢,每有精彩亮点让我们为之叹服。一节课下来,总可以感受到学生收获甚多。然而我们更知道,那些流畅的语言,标准的发音,不是一日之功,是很多年的积累。他们每个人的共同点就是不断地学习,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我们有一天,也能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的教科书上的一点知识,变成我们对那门学科的知识的一点最基础的入门知识,那么我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就不必花大量时间去做准备,也一样可以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纷呈,让每一节课都变成是学生享受知识大餐的一道佳肴。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正行走在阅读之路上„„

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针对后进生来说,他们多数因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而产生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总以为老师看不起、同学看不起!因此,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让他感到与别人平等,受到重视,从而内心得到满足,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师德修养内容。那么,怎样用爱唤起学生求职的激情,让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的学生呢?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信任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要尊重后进生人格,切实关爱帮助他们。许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原因并不是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而是学习的积极性或学习方法方面的影响。在教育过程若能够尊重和关爱信任学生,学生就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切忌歧视责骂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后进生。即使教师的用意是好的,但学生不理解不接受,或许会是后进生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不该发生的事情,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脉络,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教学上也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二,要循序善诱,耐心引导后进生。中学生学习后进的主要原因是上课自控能力差,易开小车,违反课堂记录。如果采用传统的批评批评再批评,肯定是收效甚微的,所以要改变后进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应深入细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重复抓,反复抓,循序善诱,耐心引导后进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我除了注意与课任老师密切配合外,还注重对后进生进行电访,甚至家访,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教育,督促后进生,同时针对后进生自控能力差,课堂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一个严肃的眼神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不采用直接点名批评,学生就不会反感产生逆反心理,而会认为教师是关爱他们,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提示式的善意批评,就会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学习中。

第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教给学习的方法。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受益终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良好保证。而后进生往往不具有这种品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增强后进生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醒他们听课要专心,用各种方法使他们学会听老师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表意见,学会跟着教学思路回答问题等,培养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明白,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提高差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培养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后进生学习成绩与他们写作业马马虎虎,自己检查作业走马观花有关,只有他们自己明白,认真检查作业,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自己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点亮信念之灯,树立学习信心。要帮助后进生进步,仅仅从知识上去帮助他们,往往事倍功半,成效并不明显。如果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常常事半功倍,成绩令人鼓舞,因为内因不起作用,外因的作用能有多大效果呢?这个内因就是学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失去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所以首先应该消除他们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丢下包袱,轻装前进,否则就会是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增加负担,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对此我采用各种方法,教育引导他们,并让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经过努力我也能学好,增强了学好功课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确立一个近期学习目标,浅尝成功喜悦,相信自己是块读书料。这是关爱后进生的具体体现,教学中我注重改变方法、教育方式外,更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后进生确定一个学习奋斗目标,并热情鼓励学生;‘你一定能达到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学生会感到老师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关爱他们,学习有了动力,更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上边来,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又进一步增强了信心,这时他们又会不满足于现状,又会继续向想出的新目标前进。大多数后进生并非智商不高,而是由于贪玩,有些知识不过关,使前后知识脱节,以致辩题能力差,成绩落后,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缺陷,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辅导。任何人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在成功的鼓励下,一个人的才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让后进生时时尝到成功的喜悦。

第六,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人们通常有个习惯,乐于做自己熟练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反之则不乐意做,所以要让后进生真正学好知识,就要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亲近理解后进生,多关心学生,多跟学生聊天,建立友情,忌打骂学生、忌说伤自尊心的话,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常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该门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些孩子,他不是畸形儿,它是人类无限多样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在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存在些成绩不尽人意的后进生,由于学习的失败他们遭到了不少白眼和歧视,同时也早早的被老师和父母看做差孩子、笨孩子······在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却开始承受着一次又一次被噩梦纠缠的痛苦。很庆幸,能够在这个阶段接触到这本好书,为我下学期去支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老师的推荐下,带着好奇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其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工作颇有感触。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无非是教学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块,就好比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一个班级里面总会存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我想,怎样做好对后进生的工作成了每一位教师肩上的重任。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在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首先认为后进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也就是说要对这些学生经常进行反复性的巩固性练习。其次,不能把对后进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认为这样做是特别有害的,因为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也就是说让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这提醒我们未来之师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另外这些书刊最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这样能使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询问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他还说了“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并指出“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研究得出的理论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在文章中他特别指出他对他的学生费佳的教学指导方法,并成功运用这种方法帮助费佳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并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最后还说了多阅读能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样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也获益匪浅,深刻体会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包含的难度,同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室要对自己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对差生,不能有“厌恶和惩罚”之行,对表现好一些的学生不能有“偏爱和纵容”之意。要一视同仁地、公正评价地对待每一学生。特别是当差生有点成绩的时候要及时地表扬,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差生也不例外,利用后进生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让那颗自卑的心灵免受更多的伤害,在关爱与鼓励中重拾信心,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想学习、爱学习的源泉,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辅导后进生关键环节。教室要注重由感兴趣的事情迁移到抽象的、枯燥的学习上来,要了解后进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做感兴趣的事情,再由感兴趣的事情激情迁移到抽象的、枯燥的学习上来,这样才能产生学习激情,强化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后进生努力学习。

第三、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除此之外,作为教师也要坚持读书,不断学习。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为自己的履历工作

“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是干什么的?我在为谁工作?从表面上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在为幼儿园工作,为薪水工作,其实你更是在为自己工作。有的教师说: “我在为幼儿园工作。”有的教师说:“我在为园长工作。”而我要对大家说:“请记住:在幼儿园这个校园里,你们与幼儿一起成长,你们不是为园长工作,而是为自己的履历工作。”

记得在每次的校长或园长会议上,我每次都有很多思想表达,但总是不肯积极主动发言。我给园内全体老师讲话语言通畅,说话流利、表达自如,不需要准备,更不需要看稿,我轻轻松松地就能把我想要表达和需要表达的内容讲清楚,而我面对上级领导或者是大型正式场合就总是不愿表达。我本来是思路清晰,胸有成竹的,但一想说的多了让人讨厌,所以尽量少说话,一切听领导的。因为传统文化强调群体意识,大力推崇“从上”“从众”等行为方式, 使得我们许多人觉得“自主”这两个字是那么陌生和遥远。传统父母和老师习惯于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使得我们许多人忽视了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传统教育体制影响着人们事事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使得我们许多人养成了被动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束缚着一代又一代人。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了。上学期间,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大,读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在本地还是在外地上学,大多数孩子可能习惯于听父母的安排。上班期间,那些事情是应该做的?那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那些是“重要事”和“紧要事”?那些是“不重要事”和“不紧急事”?如果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之间的冲突,大多数人可能也习惯于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而缺乏自主和选择。特别是我们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如在餐厅就餐“请问你想喝些什么?”我们的回答往往是两个字“随便”。周末出去郊游“请问你想去那里?”回答也是“随便”要不就是回答“你看吧!”暑期或节假日值班“请问安排你在什么时间值班较为合适?”回答还是“随便”。殊不知,一个“随便”,一个“无所谓”,一个“别人怎样我就怎样”,使得许多的人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李开复教授说得好:“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你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适合于管理你的人生和事业,只有积极主动的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永远快乐。”

从2004年9月到现在,我参加太原市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活动以来,通过和中小学校长的频繁接触和交往,我和众多优秀校长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办学经验,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特别是每次活动倾听大会代表发言,我感受很深。我发现不论是学校先进独到的办学思想,还是办学业绩,不论是丰硕的教研成果,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一定的知名度,中学、小学、幼儿园校长的文化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站的高度也就不同。我作为太原市124名培养对象中的一个,虽然我们来自幼教的声音很微弱,虽然我们幼儿园园长占的比例很小且仅有10名,但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要充满自信,要多给自己打气,因为平凡的工作同样催人上进,平凡的生活同样使人舒心,平凡的工作同样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的我们同样自信。

为薪水工作,固然没错,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也是基本条件,但仅为薪水工作必然是索然无味;有的老师问:我可不可以这样做?也有的说:忙,没来得及去做。也有的说:忙,我根本就没去做。在工作中教师常常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试问自己:我能干什么?我都干了什么?我还能干什么?为自己的履历工作,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处处学点新东西,天天垫高你自己。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事事是考题,人生人人是我师.我们多次对外接待公开教学观摩和特色教学展示获得肯定和好评,我们多次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嘉奖, 我们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和奖励.当我们手捧鲜红的证书和金灿灿奖杯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激动,充满感激和自豪,我们则愿意投入并自得其乐,且周围的人也会因此而佩服你、尊重你,因为你的付出使别人获得益处,给别人带来快乐,你创造了价值。你为幼儿园工作其实也就是为自己工作。作为新教师,我希望你努力学习,成长为一名“入格”教师;作为青年教师,我希望你勤奋学习,成长为一名“升格”教师;作为优秀教师,我希望你发奋学习,成为一名“风格”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从入格到升格,从升格到风格,每名教师都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关键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自己的履历工作,工作必然是充实的更是提升的。因为工作不仅仅让你获得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还教给你经验、知识,通过工作,你能够提升你自己,从而变得更有价值。一个好的机制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懒惰者变得努力,让平庸者变得优秀,让驻足不前者找到前进的信心和希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尽情发挥,尽情展示,尽情创造,让教学精彩,学习精彩,工作精彩,生活精彩,人生更精彩!

为自己的履历工作,工作必然是勤奋的更是快乐的。如果你永远保持努力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肯定,家长的认可,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如果你永远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你的业绩就会更上一层楼。如果你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你就会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为自己的履历工作,工作必然是主动的更是积极的,努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一是要懂得勤奋学习,时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你自己的前途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读书。二是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要学会用心做事,用情做人。三是心中要有大目标,生活要有大格局。俗话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成为那种人的人。塑造生命,让追求优秀成为习惯。你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追求优秀。要追求每天做一件小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在生活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有用的东西,在优秀的习惯中获取幸福。

不要躲在别人身后[h2]

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

申芸

一生都躲在别人身后生活的人,注定一生都看不到自已的影子,也注定吸引不了别人的眼光,人们看到的只是站在前面的人,渐渐地,躲在后面的将失去自己的思想,没有了生存的价值,最终被遗忘。

一名幼儿教师如果不自信,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调岗位,明天调工作,总是羡慕别人,总感觉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尽管他实际上可能是有能力的,但他的表现也确实不如别人,因为思想主宰行动。躲在别人身后,一是看不见,二是听不见,更不要说留下其深刻印象。不要躲在别人身后, 作为幼儿教师就是要敢想、会想;敢做、会做;说你想说的话,做你想做的事。跟着别人跑,永远慢半拍。

不要躲在别人身后,就是要永远站在别人前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勇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要敢为天下先。“团队”是什么?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讲话。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当台上的教师演讲到精彩处台下会爆发出经久不衰的热烈掌声,当台上台下互动需要你即兴发言的时候,多数教师马上会低头不语,有言不发;即使主持人点名,你无奈起身发言,你坐在台下想好许多话要讲,但上台讲完后又不是很满意总是留下许多遗憾。其实一名教师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行为就会反应出来,没有任何伪装能够把这种感觉长期遮盖起来。也就是说,一名幼儿教师如果觉得自己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不可能超越其他的人,那么他就真的不会思考,只能跟在别人的身后。相反,一个真正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某事的人,他确实有这种能力。有感欲发,有感而发,有感即发。别人身上的不足,可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我自信!我成功!”一名幼儿教师要敢想、会想,你才有可能成功。敢做、会做、大胆放飞自己的思想,做你想做的事,你才有可能达到成功。语言是培育表达能力,科学是培育思维能力,社会是培育交往能力,艺术是培育创造能力,健康是培育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上第二座高的山峰是什么?我们却回答不上来。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第一”、“最大”“最好”的往往记忆忧新,而排在“第二”或“较大”或“较好”等人们常常忽略不记。在轰动全国的春晚节目“千手观音”表演之后,给全国亿万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邰莉华的名字流传甚远,家喻户小无人不知,而站在邰莉华身后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演员的名字„„我们一个也说不上来,更不知道他们是谁,难道不是吗?

我们每位幼儿教师都有愿望,我们都想有朝一日成为什么样的人物,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因为没有勇气而违背了它,我们常用下面的理由扼杀自己的愿望:“我不会说,你说吧!”“时间不早了,下次我再说吧”“ 口才,口才,才在口里吐不出来,我表达不行”“我做不到”、“我反应迟钝,缺乏头脑”,这种消极的自我降低是导致我们永远站在别人身后的罪魁祸首;让自己仅是跟在别人身后的理由真是太多了,但是如果没有敢于创造的勇气,不做自己想做的事,只会成为平庸者。而敢想就会有欲望,欲望一旦利用就是力量。精力就是生命力。人贵在有进取精神。一个成功的幼儿教师,传统是性格,是气质,是灵魂。作为幼儿教师,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

不要躲在别人身后,让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你如何思维决定你如何行动。你如何行动将决定你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给孩子一个疑问比答案更重要[h3]

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

申芸

一次,我从报纸上读到一个美国人写的故事: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爸爸,您知道苹果里面藏着什么?”他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方法是从苹果茎部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然后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个美国人沉默了,他一生中吃过多少苹果,然而就在举手之间却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我从这则故事中受到深刻启发:给孩子一个疑问比答案更重要,作为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提问题而不要急着给答案,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在这个启发之下,我对老师们说,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游戏中,我们教师要经常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大胆去思考。如:“鸡有耳朵吗?”“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怎样根据树木辨别方向?”“蚯蚓有鼻子和眼睛吗?”“飞得最远的是什么鸟?”“世界上哪种树木最大最高?”“企鹅为什么不怕冷?”“世界上哪种鸟最小?”“鸡为什么要吃小石子?”等等,在让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应鼓励幼儿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事物。通过观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或与父母一起查找有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然后幼儿来园教师再组织幼儿一起进一步讨论,让幼儿充分发言,并说出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让老师与小朋友和他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申芸园长特别向老师们强调,要无限的相信孩子们的潜力。实践证明,通过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孩子们发现的目光越来越敏锐,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稀奇古怪:“下雨太阳到哪儿去了?”“天热时狗为什么总是将舌头伸出来?”“母鸡下蛋以后为什么会咯咯地叫?”“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狗为什么四处撒尿?”“为什么月亮星星总是晚上出来,太阳总是白天出来?”„„老师们随时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详细地记录下来,新的园本课程于是又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首先,对幼儿能认真观察事物,积极思考问题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其他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第二,开展“每周小问号”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第三,倡导家园同步教育,鼓励更多的家庭参与,为幼儿建立人手一本“小问号”,将幼儿的日常提问随时记录,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看谁提得好!

鼓励孩子大胆的发现问题,并且尝试探索解决问题,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什么我国到现在为止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和勇于质疑的精神。造成这一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生活在思考中,为你,为我,为他,为昨天,为今天,为明天。惟有思考,才能辨别是非,真假,曲直,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提问,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创新。

前不久,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公布了他的《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力和幻想科研成果》:千余名小学生在回答“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的问题时,竟有99的孩子说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只鸟也没有,因为都吓跑了。” 仅有一名小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他说:“还有3只,因为5只鸟是一家人,猎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下3个不会飞的鸟宝宝。”

面对孩子们几乎用同一种思维模式得出的答案,她感到十分困惑。她说,当学生们在回答“树上有几只鸟”的时候,我们往往容不得他们有另外的“无稽之谈”,我们的老师常常会急不可待地将答案一五一十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于是,就有了这唯一的正确答案。我们成人常常喜欢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则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自由探究的需要受到伤害,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悲哀!悲哀!过分的追求整齐划一,教育的结果可能适得起反。造成几代人沿袭一个方式去寻求的“标准答案”使多少人丧失了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孩子的回答本来是多种多样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但我们的老师千问万问,最后总要归纳到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老师问,幼儿答”的有序式交流。反思我们的教育,在鼓励幼儿探索和提问方面,究竟还缺少了什么?有句传统的礼貌用语是:“我有一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话未开口,已经失去了提问的勇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知道,中美儿童的差异在于面对老师的讲解,中国儿童用“没问题”表示自己已经听懂了,而美国儿童不断发问则表示自己不但听懂了,而且还能提出问题来。的确,在幼儿园一个看起来是幼稚的问题,往往是创新意念的开始。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财务长凯来·马里科维奇博士在谈到亚洲和中国的教育时指出:只有在培养了“自由和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后,中国才能有世界一流的学府出现。这话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吗?童心无忌,童心无拘,纯真中包含着天然的智慧之光。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思考中,为你,为我,为他,为昨天,为今天,为明天。惟有思考,才能辨别是非,真假,曲直,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提问,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创新。

读书 反思 写作 [h4]

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

申 芸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请问你有读书的习惯吗?你有思考和反思的习惯吗?你有写教育随笔的习惯吗?你最近读了多少本书? 你最近发表了多少文章?在什么地方发表的?你最近写了多少随笔?有何收获和感悟?

这是爱上教育的王三阳老师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讲座时向教师提出的会前三问。我听了以后我也反问自己:你做到了吗?你做得好吗?说实话,参加工作当了27年的教师,我也是在近几年,通过参加太原市名校长的系列读书与培训活动和注册登陆教育在线后,读书反思写作才悟出了其中成功的奥秘。读书

王三阳老师说:“恶者因读书能善,愚者因读书变慧,弱者因读书变强,贫者因读书变富,富者因读书变贵,贵者因读书能达,达者能治天下。姚晓静老师说:书能把我们托得多高,取决于我们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我们带到多远,取决于我们品味过多少书香。一个教师,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他所达到的高度。

书,只有读,才能读出书香;诗,只有品,才能品出韵味;读书可以造一份温馨的心境,可以辟一块清净的乐土。我经过读书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的面对变化,不断地进修培训,特别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性地读书,可以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最终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读书,教育力量的关键来源,读书的过程,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同时也塑造着自己。读书使我多年维持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较浓的书卷气息.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不懈探索。读书使我的兴趣更加广泛,捕捉信息更加积极主动;人际交往更加有品位,精神生活更加快乐充实。在实践中产生思想,在体验中生成智慧。读书成为我自主学习的习惯,更成为我内在的需要,同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方式,更成为我的一种信仰,一种生命的支撑。

反思

懂得反思的人,才能不断成长。我喜欢读书,更喜欢思考。书的最大好处不总是在于我们所记得的内容,而在于它们给我们最大的启迪以及对我们塑造性格的巨大影响。阅读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知识素材,是思考把所读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坚持读一篇名篇和转帖一篇经典文章,每一天都珍藏一个有启发性的思想和收获,每一天都记录下自己思想、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试想一年365天我们将会有多么大的收获和提高!无论教学管理还是园务管理,我们都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们园的教育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我们园的亮点精彩处在那里?我们园的特色和品牌又是什么?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园本培训有没有学到新东西?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没有新的长进和提高?我们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如何让读书成为习惯?如何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教师?让反思成为一种动力,成为一种精神,成为我们每个教师良好的习惯。

用李镇西的话说:“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

写作

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当真要改进自己,我们就必须养成新的习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性格不过是我们习惯的累积,我们的习惯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记得朱永新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状态,态度决定一切。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虽然我学识很浅,能力有限,但我努力使自己保持一个前行者最好的姿态!我随时随地专心学习,处处在意积累经验。不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育我都细心观察,留意研究,注意学习别人新的思想,掌握新的思路和经验,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在我看来,学会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积累知识要远胜于金钱。我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来梳理自己白天的所见所闻和所做的每一件有益的事情,我觉得经过一番思考、分析、整合,从中得到的益处,要远比白天所获的高出百倍。因为我明白:由工作所积累的学识正是自己将来成功的基础,是我一生最有价值的财富。

下载《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范文合集

    篇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摘录 1、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知道,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智育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不应该对所有的学生用统一的标准,要根据每一个孩......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孙吴三小 张春梅 2018寒假,我精心的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老师的建议》,觉得颇有收获。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试题一、 填空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 的学生”。2、苏霍姆林斯基的 相信孩子 、 尊重孩子 , 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认真品读了魏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阿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的精华部分,令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有个老师很感慨的说:怎么现在的学生抄作业屡禁不止呀?这其实不是个别老师的疑问,很多老师都遇到了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对策。 当我看到《给教师的建......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江为清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