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读书轶事
名人读书轶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读书箴言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开拓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思维。
2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人以读书,故能养气。3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
4好书是那种真知灼见,清新脱俗,催人奋进的书。它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和经典,也可以是时文和美文,能够常读常新,富有顽强生命力。
5只要我们有信心,不把自己排除在语文学科之外,就能在诗的阳光,小说的空气,戏剧的水分,散文的土壤里种出一棵千般美丽、万种风情的心灵之树,开出一朵芳香四溢、鲜润欲滴的理想之花,结出一个晶莹剔透的智慧之果。
轶事趣闻--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第二篇:读书轶事
读书轶事 <图雅>
我为什么爱读书?这个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烧锅炉的刘伯伯。因为我小时看书,有不认得的字,总去问他的。刘伯伯正在锅炉房喝酒,他拿了书,颠来倒去看一会儿,又把脸红一红,说:“小孩子,不要动不动就问人。自己总要先动脑子想想!”我动脑子想想,还是不识。他见我执迷不悟,便抓几粒花生米给我,又开导:“傻瓜,多读几遍,不就认识了吗?比如花生米,多嚼嚼才出味儿!”说着,自拣一粒,往口中一丢,状甚悠然自得。我虽然没问到,却发现了字可以换花生米,从此常常弄本书,琢磨哪个字比较难一点,实在找不到时,到字典上去抄也是有的。
于是到七八岁,成了闻名的小人儿书迷。到星期天最爱打酱油。一毛五的酱油,我妈拨款三毛,内含“皇帝不差饿兵”之意。我拿了钱,飞奔至租书店,踮起脚,恭恭敬敬递上去,租得地雷战一本。看完了再租岳飞战金兵。一本一本,到了**亭,天色一暗----方才省悟该打酱油了。钱只剩一毛。饿兵可当,这一毛,却不可拔,只因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清水五分,至少兑以酱油一毛,咸盐一撮,再少便难逃法眼。
我妈的手笔固然开阔,但同小刚的爸爸相比则有所不如。他爸爸平时常操了湖北口音,说,小孩子应该抖须(读书)!我祖辈揍(做)田,现在揍干部,许多文件念不通,还不是须抖得太少吗?所以小刚上学第一天,他买了足足两书架小人书,外加一把大锁。说:放了学,哪儿都别去,在家看须!“咔”地一声,把门锁了起来。
大锁教育确有成效。小刚抖了数月之须,举止神态俱带许云峰气。一天放风,忽见我在假山下,正和小扇子,大头他们,说到燕青的弹子,打得如何出神入化。忙问燕青几年级,住哪儿?言下大有结交之意。小扇子拿眼睛斜了斜他,说燕青在水浒里。又问水浒是什么,我答水浒就是小人书呀!很多本,你家都有的。他马上回去拿书,非要把燕青找出来。大家看那书,却是渡江侦察记。水固然有,并不是水浒。都叫错了错了----燕青不使手枪。他便再去。这次拿了西游记。又叫错了错了带猴儿的不行。总之是许多次,终于找到,他便仔仔细细,把燕青打弹弓的手法揣摩了一阵,方才罢休。
原来小刚看书固然多,但上面的字,多不认得,所以从来只是看画儿。好在他爸爸并不管他看字还是看画,只要儿子坐着,拿着乱翻,便觉得很可以对祖宗交代了。一天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忽听得房外有清脆的噼啪之声。走去一看,却是小刚放学回来----正拿着弹弓,把沿途机关大院的灯泡一一打碎。他老人家原是培养他当文职,不是当武官,所以严词究问,办成重案,那晚在假山讲武的都受株连。我是首恶,官司到家,被妈捉拿,要我供出同党。我想一想,说:阮小七!说完,撒丫子就跑。
到得天黑,众好汉仍往假山聚义。小扇子的耳朵被拧,更见得薄大透明,凉快有加。大头则已罚抄了四个钟头的毛主席诗词,精疲力尽,说话有如“苍蝇碰壁,嗡嗡叫”。当时大家对现实不满,一齐站在山头上,拖了嗓音,悲愤地唱本地的民谣:”这么好的天儿----下雪花儿,这么好的丫头----光脚丫儿!”大人来抓,便往那些千奇百怪的洞里一钻,屏住呼吸,彼此心跳听得清楚。待脚步走远,溜出来又喊:“平安无事喽----咣,咣,咣!”俱各觉得很像敌后武工队队员。
小刚父亲的苦心,终没得到报答。小刚初中没毕业,即同我们一起分往乡下,仍然揍田。同祖宗相比,唯一的进步,或许是在揍田之外,还揍些麻雀,聊以解馋。其他人无此武功,只好等到晚间,腰上系个小篓子,打着手电去逮蛤蟆。蛤蟆深通游击战十六字诀,藏在水田埂上,以叫声诱敌深入。待走得较为切近,便噤不做声。直到敌人愤愤而去,或是一跤掼到水里,才又嘲笑地唱起来。但这个战术我们从小也用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无非费点事,由大头和我同去,我潜伏,他离去。蛤蟆依了老例,得意忘形地唱起来,我却用手电一照,趁它目瞪口呆,一把擒获。
逮蛤蟆之余,仍然看书。革命的书共计十二本,内含雄文四卷和八个样板戏。大家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觉得“脚上有牛屎”符合我辈实际,“痞子运动”的说法则十分扬眉吐气。每读到“到地主小姐的牙床上滚一滚”那节,多能露出会心的微笑。八本戏更是熟极如流,唱做俱佳。小刚去看瓜,半夜人来,都是用威虎山小匪的口气,喝问一声:“么哈么哈,什么价儿”?那边若不答腔,马上就是一弹弓。所以我们去偷瓜,都很认真地回一声:“半夜里说话,谁也没有家,”方保相安无事。
反动的书是雨果的《九三年》,说的法国大革命。书的开头,讲茫茫海上,一艘运炮船在暴风雨中颠簸,底舱一尊炮突然挣断了缚索,鱼雷一般在船的内部撞来撞去,正在惶急之际,有人跳下舱去,与那炮搏斗。场面是写得惊心动魄,大炮富有猛兽的活力,人则有角斗士的机智。小刚用了姚文元氏的考证法,发现作者乃是以大炮象征革命,以船代表王朝,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角斗士是前去赴任的保皇党统帅。大家听了,同声惋惜作者生在法国。否则把他告发本县,参加毛著讲用会,工分照记之外,能吃几碗红烧肉也未可知。
再一本便是《醒世恒言》,封面已经不见,小扇子鬼鬼祟祟掏出来,跟一卷手纸似的。声明连亲爹在内,无论谁借,都得先向毛主席保证不外传。众人神色紧张,庄严宣誓,有如川人入哥老会。轮到我的那夜很静,秋雨淅沥,敲打着窗户,我点一盏用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左手翻书,右手“啪”打一个大蚊子。先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再读灌园叟晚逢仙女。读到入味时,连蚊子也跟着占了不少便宜。读完了,一首诗记得分外清楚:“连宵风雨闭柴门/落尽深红只柳存/欲扫苍苔且停帚/阶前点点是花痕。”吟咏几遍,心中充满无以名之的凄清。
及至回城,读书的热情,丝毫不减。到礼拜天,虽然不再往酱油里掺水,然而三三一路汽车,总要豁了命去挤的。上得车来,与刚才跟我拼胳膊肘那人相视一笑,彼此都很漂亮。
汽车悠然而行。倘日子特别好,则有乘客以明媚的京腔互骂,或荤或素,语多幽默,宛如相声小段。换车到西单,又是满街筒子的人,饺子似的,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进书店,奔小说专柜。那些小说,眼花缭乱,作家也有前辈,也有新进,前辈多着金装,硬壳封面,一派庄严气象,从我小时起,就在那里正襟危坐,故常能令人想起金字塔木乃伊一类文物。新进则类似阶级敌人,穿着花里胡哨,脸色营养不良,一看就是咱大众口味,绝不错的。
我挑书讲究颜色。惨绿的是琼瑶三毛,多为伤春之作,有助减肥,可留待爱国奖券中彩之后拜读。深蓝的有刘再复金观涛,海阔天空,中国特色的不是。读了多生妄想,容易走火入魔。黄色是国粹了,诸子百家,方兴未艾,气数多长尚在未知。最可靠的还是杂色,热热闹闹,好比港澳同胞的花衬衫,大老远走过来,半条街都是亮晃晃的金表钻戒。我通常只拣那格外暴发的,或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二,押往收款台捆绑。出街,逶迤而行,湖南饭庄玉华台酒楼一一经过而不以正眼视之。我是进辟才胡同口的小馆子,五毛钱一碟两面焦黄的锅贴,高汤管够,吃完了拍拍肚子,一样是饱学之士。
到家打开一本,果然巧妙:“武当山下的官道上,两条劲装大汉疾驰着”----不用说,又给张三丰添麻烦去了。再打开一本,形势仍不见好转:“半夜,公安局刑侦科的电话,突然催命似地响起来„„”到了现场,赵警官已在验尸了。再往下当然是种种过节,说不尽的一惊一乍。直到倒数第三页,才点明赵大警官是强奸犯,王小色狼是被罗织。不免掩卷长叹:唉!搞文学也算很不易了。这位作者,认字不少,想来中学是上过的了,写东西居然这么少相,好像儿童团,半夜给鬼子带路,绕无数的弯儿,最后忽然给你一片红光——你以为天要亮,其实是炮楼子起火了。又想,警察呢,也难,小扇子不就当警察吗?大街上直着脖子,贼一样盯人。好不容易抓个闯红灯的,都得跟见上司似地,“叭”,敬个礼,然后伸手,讨俩钢蹦儿。下回见了,好歹劝劝他,别老当着大家要饭了,趁早改邪归正,不然将来当了强奸犯还不知道。
要说邪门儿,还得数大头。在家待了半年业,奋起进英语速成班,什么“鼓捣猫儿腻”,“三块肉没有马骑”,连汤带水能折腾好几十句。现在外事口的干活,上班泡一杯茶,接下来梳理一下头发或是领带,研究完了金鱼,再把脚翘到桌子上下力地抖。电话铃响了,不慌不忙拿过来,左一“鼓捣”,右一“鼓捣”,把几个臭老外料理了,下班时间也到了。下班虽没有马骑,的士是常坐的,不去舞场,就去赌窟。那地方我听说过,玩牌的都得雇保镖,一人身后站一位,背着大书包,内装现钞和插子,有什么不合适的,上去就穿窟窿。
那天大头请客,一帮老玩主都在。大家问他近来的猫儿腻鼓捣得怎么样了,他把三个指头一伸,说大猫没有,小猫这个数。我连忙说得得得,不论是三百万还是三千万,您千万别说,说了我晚上睡不着觉。这些人就你有起子,发了发了也不提拔提拔一块儿逮蛤蟆的老哥们儿。
大头听了得意得不得了,教训说要想发,下死力读书哇,你看人家小刚多棒,不多不少,正好长了一鼻子俩眼睛,虽不比你多一样,可人家愣进了师大,胸前挂一块白牌子,大街上一走,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降斯人,面黄饥瘦,回头办大事儿也。”你再看这阵子出国的有多少,呼啦呼啦的,抢馒头似的。我说小刚是没法比了。馒头倒不错。就是缺两个路费,一时呼啦不起来。您索性帮到底,把机票垫上,再教我一手打闷棍的技术,在纽约地铁里应用应用,学费也不愁了。大头哈哈大笑,连说你看你这急劲儿,要学武功,先跟我当两天茶房,磨练磨炼性子,将来看天分,三招两式,总要传你。
我说大头还是你会说话。看来咱们属棒子面儿的,怎么捏都是窝头,发不起来了。不过今天咱们也别扯远了,这个烧大虾,一盘三十块,我看再便宜没有,今天既然你请客,大家都少吃点,每人四份吧。他没有失血过多的意思,反而面露喜色,说,嗯,我记得你在乡下吃炒蛤蟆,经常是带骨头嚼的。现在居然也知道大虾好吃了,可见有长进,将来是得培养培养。
事有凑巧,第二天,就有个叫汤米的找大头联系买地皮。他爷爷闹义和团那会儿来中国当洋枪队,很捞了几吊银子。所以他跟大头把这事提了许多遍,意思跟中国是世谊,要求照顾。大头说慈禧太后早几年已经谢世了,现在都用新政策。谁知汤米看了许多块地,都说不满意。大头为他奔走,累得贼死,最后告诉他如果实在不满意,只好去跟邓小平提一提,他发个政策,说凡是爷爷宰过中国人的赠送良田十顷,不全有了吗?说完,甩袖就走。
汤米见大头动气,才解说其中缘故。原来他爸爸用他爷爷的钱,在上海开个古玩铺,又雇一帮苦力去掘坟,掘得的坛坛罐罐在美国很有市场,所以没几年,成了百万富翁。这一年中国开放,他爸爸派他打头阵,把这秘诀告诉他,原是要他专买坟头多的地盘。
大头说坟头容易,当下把他带到插队的那村,转到村后,正是我们经常煮鸡吃的乱坟岗子,指着说,这些坟都是从北京猿人那会儿开始,多少年埋下来,从来没动过的。汤米大喜,马上就要谈价钱。大头说慢着,中国人最爱祖宗,所以老百姓一定不愿卖,除非我把四个现代化讲给他们听听,或者还有希望。汤米急得不得了,三块肉四块肉不住地说。
大头不做声,只慢悠悠点一枝烟,把大大小小的烟圈吐了好几十个。汤米再三地问,才皱皱眉,说近来很忙,都为了有个不争气的侄子,从小经常上树偷枣的。现在长大了,中国还盛得下他吗?好在忽然要读书了,正要出国呢!所以天天给他跑经济担保,目下还没着落。汤米听完很松了一口气,说经济保证算我的,马上办。四个现代化可交给你了,大头这才答应试试。
我得了大头的保举,同专挖祖坟的汤米见了面。趁握手之机摸了一下,似乎没有茧子,但身上确有异味,而且平均每两句话,必带一个“你叔叔”。当时我忍辱负重,把事情接洽好了,心说瞧你这傻模样,还想耍中国人吗?上头有文件,文物不能出口,买坟地有什么用。又想大头这次算赚够便宜了,不过这次出国我是学商,将来当资本家的,那时高兴,或者把他雇来当马骑骑。
国外读书,另有风光。老师和蔼可亲,只可惜长了一把特别把家的大胡子。无论什么话,总要被他苛扣一半。我的耳朵,比小扇子又差了许多,故老师上面,言者谆谆,我在下面,听者渺渺。虽然把当地理发师反复骂了许多遍,还是不能明白他的教诲。好在原先在国内开会练有坐功,所以虽然不懂,仍能面带微笑,频频点头,不曾露出破绽。
过了一阵,忽然说要考试。赶忙以半月伙食费,购得净重三磅不长胡子之砖头一块。砖头确有独到之处。标题“实用商学引论”几个大字,已经着实的砸人。盖引论已有三磅,正文何堪设想?看来做资本家,光能昧良心,还是不够。首先得有一个起重机似的大脑,知道如何以有限的伙食费,去学超重的生意经。
不久大头来信,说是汤米终于把坟地买了下来。签字那天,县长亲自前来讲话,对中外双方合作发展中国考古事业的前景表示乐观。签完字一干人前往全聚德庆祝,汤米多喝了两杯酒,得意洋洋,私下跟大头说:我这次成功,全靠读你们中国的书。孙子兵法说兵不厌诈,早知道你们文物不能出口,所以我实际是看中那一带的风景,准备把坟头平了,开游乐场,专供咱洋人开心。大头哈哈大笑,说你的计谋是真正的小儿科,以辈份而论说是孙子兵法倒也不错。有了地,并不能就办游乐场,别的不说,大大小小四十多个章,少盖一个你就算砸了。《西游记》你读过吗?读过就知道孙猴子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以你的学力,想在中国人的坟头上找乐子还差得远呢!
又说小刚中文系毕业,可喜可贺,他爸爸读不通的文件全读通了,首先学的是“把经济搞活”,正在倒成衣。新形势下他的专业特别能学以致用,别人在背心上印“拉家带口不容易”,三块的背心可卖十块。经他考证,乃是剽窃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现在正本清源,把原文印上,在中关村海淀一带的已婚人士中甩卖,居然抬到二十块。小扇子混了一阵,看看没什么出息,只得结婚。他太太怀孕了,最近放空气出来,说将来小孩子第一是要读书。第二是要学大头伯伯,读洋书。第三点至为要紧,不论多淘气都不准揪耳朵,以免重蹈小扇子的覆辙。
我回信一封,请大头把我们这些人积累的读书经验,拣无伤大雅的,和小扇子的太太讲一讲。大头说什么这些人还是你最捣乱,书又读得高,干脆你写一篇寄给她,把我们的事,留一个记录,也显得我们这些年不算白干。我说孩子就要生了,哪有功夫废话,目前十万火急,赶紧告诉小扇子预备小人书,字典和花生米吧。
写完了刚要封信,又想起两句附言,一句是关于大锁,想了半天,似乎还是以不买为好。弹弓呢,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得做一把的。
第三篇:读书轶事作文
读书轶事作文范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轶事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好朋友说话。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开心,读书让我陶醉,读书让我成功,读书让我的理想飞得更高!我爱读书,我是个小书虫,只要我一捧起书,我就像一条小虫子钻进了大苹果!想听我的读书故事吗!请跟我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像好吃的棉花糖。
我今天感觉很爽,约了几个“贴子”去新华书城溜达,我们像几条警犬,在书林中漫步搜索,‘嗖嗖嗖’分兵出击,各自淘自己最喜欢的书去了!不到3分中,“贴子们”都散到了不同的.角落,啃起书来。我的目光像红外线探测器在迷宫似的书架放电。
突然,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书架上,我发现了一本红色的书,让我的心一阵狂跳,妈呀!那就是传说中超级好看的《越策越开心》,哈哈!今天总算让我逮着你了。我赶紧把它取下来,抱着它,找到一个我感觉最好的地盘,就美滋滋的读起来。
我像一个贪心的小山鼠,贪心地读起《越策越开心》来。我是一个见了好书就忘记朋友的人,我就这点自私,没办法!《越策越开心》真是开心的好书,开心得我几次都想偷偷大笑,疯笑,狂笑,可是,我不敢笑,我怕图书管理人员发现我的“不鬼!”,我不想让别人说我“发神经”,可那“租个孩子陪你玩”实在是太搞笑,想不笑都不行,我只好咬着上嘴唇,痴痴的笑!比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老师让孩子用“果然”造句,孩子说,我妈妈买回了几个大苹果;老师说,那“然”怎么弄丢了?孩子说,没丢,“然后我把苹果全吃到肚子里去啦!”老师又说,“果然”不能分开,要连起来造句。
孩子说:“好的,我妈妈说,水果不能一下子多吃,吃多了要拉肚子的,我”果然“拉西了!”哈哈!我笑得实在忍不住了,突然,一口唾沫星“啪”的一声飞到了书上。突然,一只大手像“九阴白骨爪”伸到我面前,把书揭了过去,我抬头一看,妈呀!玩了,我被书城的“芙蓉姐姐”抓了个正着。
她哼了一声说:“白看了书,还弄脏了,怎么办?”我赶紧夺过书,慌忙用衣服袖子把该死唾沫星擦掉说:“你说咋办就咋办”!芙蓉姐姐说:“好!爽快!按书城规定,你买了这本书就可以了!”“买就买,反正我喜欢!”我赶紧掏口袋,摸了半天,只有8元钱。还差20呀!这可怎么办啊?我把我的帽子押给“芙蓉姐姐”,赶紧去找我的“帖子”求救!可那帮兔崽自不知什么时候,早飞了!我一问时间,已经下午5:30了。
我只好打电话给刚下班的妈妈来书城“取儿子”!妈妈风风火火赶到书城,连声说:“对不起,我家孩子就这样,见了好书就没命!”妈妈替我买下了《越策越开心》。有惊无险,我这条书虫被妈妈夹回了家。
哎!今天的事真是有点丢我“发帅”书虫的面子,但是,能得到《越策越开心》那才是超级的爽!朋友们!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之“冰山一角”,故事还多多。请说出你的读书故事来一起分享吧。
第四篇:“延安五老”读书轶事
“延安五老”读书轶事
“延安五老”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由于时代的关系,他们都曾经历过传统的教育,又领受了“西学东渐”的过程,而热爱读书是他们共同的兴趣,通过他们的著作和日记,我们可以领略他们读书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学风,甚至是读书的方法。在他们身上,有着浓郁传统士子的痕迹。所谓“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读书明道”,“学以致用”,都是传统精华的延续。至于读书的经验之谈,他们认为读书是人生必需的功课,并将读书化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读书的方法,则是积少成多,由博返约,以及解决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特别是他们强调读书须联系实际,将自己实践的直接经验和读书所得的间接经验进行有机结合。
徐特立:与其马虎读十本书,不如老实读一本书
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即计划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当时可买25石谷)作为生活开支,其他的家产(包括祖上留给他的几亩薄田)则用来变卖以买书。这是他罕见的读书境界。他变卖家产购置了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例如《十三经注疏》《读史方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就在“破产读书计划”的第八年(1905年,时徐28岁),果然他家的经济提前濒于破产了。不过,徐特立也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有许多塾学和学校争相聘请他去执教。
徐特立读书,注重实效,他认为与其马马虎虎读十本书,不如用读十本书的时间老老实实去读一本书。他的读书,与其为人的厚道、稳重相称。
谢觉哉: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
谢觉哉的一生是好学深思的一生,笔者曾阅读过他的日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60岁寿辰时,董必武在贺寿诗中称其“屡有文章警海内”。他的读书经验之谈是:“社会上的事物与道理,天天前进。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自以为够了,就得落伍。”这种自觉的读书态度和精神,正是“五老”不“老”的秘诀。此外,读书也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谢老曾说:“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当然,读书还须有恒心,他说:“所谓攻书,就是读书要用心,把不懂的弄懂,不清楚的搞清楚,而且要把书中不对的地方识别出来,明白它为什么不对。”他还认为读书的好处是:“脑子越用越灵。想,似乎是耽误时间,想通了,解决了问题,在时间上又很合算。”这是对古人“心之官则思”的一种合理的解释,因为脑子不用就会变得迟钝,特别是老年人,长期不用脑子,就会有得老年痴呆症的可能。
谢觉哉读书,讲究贵在用心、贵在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反对“囫囵吞枣”式的读书,并认为读书可以养心,反之则会轻浮急躁。他还将读书与人格相联系,认为读书会在内心自然生长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也会自然地产生对知识的敬畏态度。而这都是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素养。延安时期,谢觉哉在日记中系统反省了此前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他特别警惕那些喝过莫斯科的洋墨水、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套一套的“读书种子”,认为他们学风错误,夸夸其谈,是“左得可爱”的一些人,而这些人的主观、教条积习深入骨髓,是“爱护自己的错误比爱护自己的头还要紧”,因而对中国革命危险甚大。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党内是非常难得的。后来,毛泽东也指出党内“左”倾错误的产生,有社会、国际根源,也有政治根源和主观根源,其中即有党内理论水平的异常薄弱,从而使得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能够有市场。也是在延安时期,谢觉哉觉察到革命队伍中的一些异样,意识到领导干部在面对权力时,如果没有由读书带来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和谨慎,就会缺失忧患和勤政的执政理论。这种由读书和反思带来的思想高度,至今还是让人崇仰不已。
董必武:蹲点未能知老至,观书有得觉思清
参加过党的一大的董必武也是党内的饱学之士,他一生博览群书,耄耋之年仍“此身不惯闲无着”,“老去愈知学不足。”他在《八十初度》诗中说:“蹲点未能知老至,观书有得觉思清。”这是他酷爱读书的真实写照。
董必武秀才出身,又是留洋学生,还有丰富的革命经历,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集于一身,因此他总能站在历史长河的前沿。因为他有丰富的阅历,故他格外重视读书。他在总结辛亥革命“革命功成,革命党消”的悲剧时,非常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尤其重视理论学习,例如在苏区和延安,他曾负责主持“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和“中央党校”,期间都曾举办过各种训练班,主持机关干部的学习,并亲自授课。
董老也是党内著名的诗家,在他的许多诗词中,往往也会提及有关读书的内容。例如《七十自寿》中的“革命重理论,马恩指出早”;“未因迟暮衰颓感,毛选诸篇读尚勤”。又如《八六初度》中的“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真可谓读书勤勉。
林伯渠:知识愈多,愈觉学问之不足
林伯渠谙通旧学,早年又在日本攻读过经济学和法学等,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他对读书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读书以防捻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病虽未除,常使药力胜则病自衰;心虽未定,常得书味深则心自熟。”意思是将读书视为修养心性、成熟心智的一剂良药,因此必须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他还自勉:“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惟当谨守绳墨,不敢以浮夸导子弟。”年纪大了之后,他又认为:“知识愈多,愈觉学问之不足。”这都是十分可贵的读书精神。
林老读书,首先是出于全党的事业。1941年,他在《自传》中说自己“虽无特殊才干,但能把握住大的方向”,这“方向”,就是党的使命。在延安时,他在给朱德的诗中自谦:“握筹愧乏治平策,励志惟存马列篇。”又在六十寿辰时就读书的问题向毛泽东请教:“像我这样的人,应当如何学习?”毛泽东回答说:“讲到底,我觉得还是三个问题。像你我这样的老党员,也还要在立场、观点、方法三个方面去努力。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正是那个“方向”的应有之义。1956年,林老在中共八大上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真正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能够成熟地运用它的时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才算有了可靠的保证。”这是他发自肺腑的体会,而历史证明了它的无比正确性。
吴玉章:看书要仔细思考,还要和自己的生活行事结合起来,加以反省
吴玉章在“五老”中又兼了一层教育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身份,于是他的读书更是带有专业和学者的特点。不过,最初他也是为中华崛起和革命事业而读书的。后来他曾回忆:“大革命失败后,我到苏联去,看了许多宝贵的书,并到劳动大学学习。到那里才发现自己实在不够,同时明白了看书要仔细思考,还要和自己的生活行事结合起来,加以反省。”这是他读书的厚重之处。
吴老一生喜欢历史,但紧张的革命工作使他“无暇从事历史的研究”。在苏联求学时,他克服了资料缺乏等困难,开始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那时他编写了一部《中国历史教程》讲义,以及《中国历史大纲》,这使他成为党内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
吴老读书,方向感极强,他说:“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学习能不能有成就,首先决定于他的学习目的是否正确”,此外还要“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处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同时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有批判地吸取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耄耋之年,他立下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勿怠勿荒。”博学如吴老尚如此,他人更何论?
“五老”长已矣,但是他们留下来的老老实实、谦虚好学的读书大家风范,是我们应该铭记的。
(摘自《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 陈 洪
第五篇:名人读书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汉朝有个叫
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东晋人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迚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
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挃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