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换社保新模式 重庆提高土地统筹费化解100亿补贴难题
土地换社保新模式 重庆提高土地统筹费化解100亿补贴难题 [转贴 2008-04-08 12:27:44]
字号:大 中 小
重庆被征地农民保险纳入社保体系的工作正式启动。
4月1日,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下属的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公室二处处长孙志坚向记者透露,该项工作在区县将在4月初全面启动,具体是由街道、或者乡镇的社保工作所负责,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摸底、培训、宣传、调查,真正开始办理应该在5、6月份。
此前,重庆市政府下发了《2007年12月31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2008年1月1日以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不同阶段被征农民的养老保险做了安排。
孙志坚介绍,2007年12月31日前的原被征地农民约有90万人,根据大概的测算,需要资金约160亿元,其中60亿元为个人交纳,100亿元为政府补贴。不过他没有透露政府100亿补贴的资金来源。
四大保险公司被冲击
“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调研,当时的组成人员来自国土局、社保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就在2007年,国土资源部等下发14号文件,明确如果征地单位不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将不给批地。”孙志坚如此介绍文件出台的背景。经过调研,重庆相关方面确定了一个大的原则,就是与城镇企业职工相对接。换而言之,就是采取目前全国其他省市都比较流行的——纳入社保养老体系。
这主要涉及两块,一是2008年后的新征地农民保险,以及此前的原被征地农民保险。新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交纳办法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人员,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在15年的框架内,按每差一岁1300元补交。同时,《通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加纳办法也做了不同规定。比如,男满50不满60岁、女的满40不满55岁的,则按41000元的标准交纳。
在纳入社保养老体系后,这些被征地农民将可以按当地现行的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标准按月领取养老待遇。
目前,重庆的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的最低待遇为每月450元,此外,对年满70岁以上的,还可以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比如,年满70岁的增发50元,年满75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这个标准则大大高于此前重庆推行的储蓄式保险。
从1992年开始,重庆的几大保险公司,比如中国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以及当地的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先后介入被征地农民保险,其模式是被征地农民将一定的本金交纳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年利率10%发放利息。当时,有十多万人参加了此保险。在此模式下,参与储蓄式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在2007年最高的待遇为每年200多元,最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元。两相对比,优劣自明。“在调研中,很多参与了储蓄式保险的被征地农民表达了参与社保的愿望。”孙志坚说。巧合的是,当日记者在办公室恰逢一位前来咨询办理手续的老人。
《通知》也对此做了安排,已经参与了储蓄式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将可以自愿参加社保的养老保险,不过要先中止储蓄式保险。
资金来源难题
尽管原征地农民的养老交纳、领取与新征地方农民的并无明显不同。不过,“最复杂的是原征地农民的处理。”孙志坚说。重庆的征地工作从1982年开始,在1992年之前,都是实行就业安置,不过,当时一般是把被征地农民安置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不过在1992年后,这些企业决大部分已经破产。“这一部分也在本次安置范围之内。”孙志坚说。在1992年之后,就开始实行货币安置,不过,在不同阶段,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是不一样的,在最早的阶段,一个人的补偿只有几千元,直到最近几年才上调到2.35万元。当初的费用低,这成为本次养老保险纳入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一部分,本次采取的是个人出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孙志坚介绍,“时间越早的,补贴越多,时间越晚的补贴越少。” 具体而言,从1982年到1994年12月31日的被征地农民,由个人承担20%,政府补贴80%,1995年到1198年12月31日的,政府补贴65%,个人承担35%,1999年到2004年12月31日的,政府补贴55%,个人出45%,2005年到2007年12月31日的,个人和政府各出50%。
根据当地国土部门向办公室递交的数据,重庆的原被征地农民大约在90万人,以此估算,本次养老保险的推进将涉及大约160亿元,其中个人承担部分在60亿元左右,另外100亿元将由政府承担。
对于政府补贴的部分,也是层层分解。政府补贴的资金由市和区县两级共同承担,其中市级财政承担85%,区县财政承担15%。以100亿元计算,市级财政大约需要承担8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当地2007年的财政内一般预算收入为443亿元。
对于资金的来源,孙志坚说,肯定不是一次性到位,可能会分批次到位。至于资金来源安排,他并不清楚。
重庆财政局一人事透露,资金还是通过土地来组织,主要手段是提高土地统筹费。土地统筹费是专门用于补偿被征地农民的一个费用,在当地,每个区县的标准不一样,从1万元/亩到5万元/亩不等。
孙志坚说,160亿元的资金,大概可以支付7到8年的养老保险,重庆社保局是否会像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那样进行股票投资呢?“这些资金将被注入到市里的社保基金里,不会被用做投资,省级社保机构是不能投资股票之类的。”
“土地换社保”:双溪村故事
2月27日,一个天空刚刚放晴的下午,重庆城乡统筹改革 “样板村”——江北区鱼嘴镇双溪村。记者见到王福秀的时候,她正抱着两个孙子,在村里的茶馆喝茶。王福秀是双溪村里公认的“名人”,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向全国观众讲过话,表过态。双溪村近来颇受媒体关注,并已接待了全国各地一拨又一拨前来考察和学习的官员。村子的临街住宅都被统一刷成了白颜色——村民们只需要付出每平米9-12元的代价,就可以让房子变得焕然一新。自2007年6月重庆被确定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后,双溪村成为了“土地换社保”改革的第一批试点村,村里开始推行“农民变市民”——农民可以以户为单位,自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全家人转为城镇户口。按照重庆的政策,双溪村的村民一家转为市民后,土地房屋可以得到补偿,全家继续享有农村合作医疗,老年人每人每月有195元的养老金(按照重庆城镇低保标准执行)。目前,双溪村这样的试点在重庆的几个区县都在逐步推广。在未来5年,重庆市农村规模经营的土地将从10%提高到20%,同时每年将引导15万农民进城安家。从鱼嘴镇到双溪村,只要20多分钟的时间,每天都有固定的班车来回营运。如果从双溪村驱车经高速公路往重庆城区,只要一个钟头。几年之后,村子外的这片土地上,将有大量的企业进驻,重庆轻轨车厢制造厂的厂房,已经在附近另一个村子的土地上修建。对于双溪村的村民们来说,“城市化”已经近在眼前。“市民”王福秀 59岁的王福秀是双溪村的第一批“市民”。尽管曾在中央电视台露过脸,可她现在已不觉得这是一件能让她特别高兴的事情。王告诉记者,自从她说了每亩土地的青苗、竹子、果树、花木都得到了补贴之后,遭到了其他村民的指责。事实上,对照每亩土地1320元的青苗补助费标准,双溪村的村民只拿到了0.55亩的补贴,剩余的款项,村委会设立的土地流转公司并未向村民们支付。“我是双溪村五队的社员,全家老少八口人,共有土地16.7亩,政府给我们的补偿标准是每亩8500元,外加土地上每亩1320元的青苗费,另外我们老人每个月按照低保标准得到195元养老金,过年这三个月,一共发了700元。”王福秀掰起指头,给记者算起交出土地后换来的补偿。对于目前的生活现状,王福秀并不十分满意,她说主要是肉价太贵,“精瘦肉卖到20元一斤,一般的小菜,每斤价格也上涨了1块钱。”因为土地被征,她已经没有地方养猪、种菜,彻底告别了祖辈们自耕自食、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了每个月195元的养老补助,对于王福秀而言,日子仍然拮据。王告诉记者,土地被征之后,一家四口(四个儿女在外打工)租了一个房子来住,两室一厅,在底楼,一年需要4200块钱。每个月,王福秀要支付350元的房租费,60元的电费,外加两个孙子、两个老人的伙食费,当地政府给予的临时住房过渡补贴是160元/月。所以,每个月还需要子女寄些钱回来补贴家用。“如果政府给我们建的安置房能够早一点完工就好了。”王福秀说。对于目前的生活,“市民”王福秀并不觉得有太大的变化,唯一让她感觉到轻松的是,不用每天早早起来下地干活。不过,她还是像从前一样,到荒坡里拣些柴杆生火煮饭,“煤气那东西太贵,用不起”。对那些已经被征收的土地,王福秀们也私底下议论过最终被卖了多少钱。对于他们而言,政府的最终卖价还是一个谜,在村头的茶馆里,有人说每亩地卖了78万元,也有人反驳说,卖不了那么贵,他打听到的是38万。光棍陶怀明 57岁的陶怀明是个颇有 “学识”的光棍,他属于双溪村四大队,上有80岁的老母。陶怀明一直未娶,与王福秀一样,陶怀明的身份也已变成了市民。记者刚刚到村口的茶馆坐下,陶怀明就搬了张塑料椅子,挨到记者身边。一开口,他就骄傲地向记者宣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从前苏联的分裂到台湾的统一,陶怀明开始滔滔不绝地旁征博引,并穿插讲述自己的命运。“年轻的时候,我在重庆城里的建筑公司打工,钢筋掉下来伤了脊椎,到现在一直被病痛折磨。”陶怀明告诉记者,尽管他参加了每个人交10元钱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却保不了他的伤病。“政府的人说我要住了医院才能报销,而且是指定的医院,至于医疗的费用,自己还要承担一大笔,我负担不起。”陶怀明说。由于土地被征,陶怀明没有了住所,暂时被安置在五保家园,五保家园的费用很便宜,从住进去到现在,也只交了300块钱。其他的村民告诉记者,五保家园跟养老院类似,只不过,农村的这个养老院跟城市里头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记者提出要去看看陶怀明的住所,被他坚定地拒绝了。他说:“你见了那里要呕,我每天睡觉的床只是一把凉椅。” 以前,陶怀明有两亩多地,这些土地最终换回补偿2万多元,但是钱已经被花光。养活老母的负担,令陶怀明必须得在每天的饮食上作出调整。原先的一天三顿,减至一天两顿,每天这两顿主食当中的一餐必然是小面,有些时候连续几天都吃面。对于陶怀明而言,要吃上一顿猪肉,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奢侈。目前重庆城区二两小面的价格已经涨至3.5元,如果按照一天两顿,每顿只吃二两小面来算,陶怀明每个月要花费210元,比他“土地换社保”后的195元养老金收入,还要多出15元。每天,57岁的陶怀明都无所事事地呆在村子的茶馆里,早上尽量晚些起来,这样可以只吃两顿而不感觉太饿。除了吃饭,脊椎的老伤病是陶怀明最担心的,但只有继续忍着。在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之后,陶怀明告诉记者,他活了这大半辈子,其实也看明白了,“像我这样的命,就像地里的黄泥巴,垒得起来就垒,垒不起来就塌成土,随它去了。” 农民林桂发 55岁的林桂发也是双溪村的农民,不过他属于另外的一群人。双溪村一共有近400村民的土地已被征收,这些村民的身份也随之被转成为城镇户口,林桂发却不在其列。与光棍陶怀明相比,林桂发的境遇要稍微好一些,除了种地所得,在外的儿子每个月都要给他几十、一百的生活补贴,加上他出门拾荒,日子勉强过得去。现在,一方面林桂发很是羡慕王福秀和陶怀明们的“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他又异常担心自己即将被“流转”的2.7亩土地,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林桂发告诉记者,“流转”的意思就是出让自己对这些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这个经营权最终转让给双溪村设立的 “重庆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林桂发与儿子每人拥有2.7亩耕地的承包经营权,补偿的标准是,每亩土地一次性补偿8500元,外加1320元的青苗费。另外,他每年可以从每亩土地上获得1000斤黄谷的粮食补贴。这1000斤黄谷按每斤七毛钱来算,就是一年一亩地得到700元的收益。林桂发的户口依然在村子里,他能够得到2.7亩完整的土地补偿。对于林桂发24岁的儿子,计算补贴的方式有所不同,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由于儿子毕业后已经在城市落户,则只能按照他原有承包地的一半计算补偿。在双溪村,以一半计算补偿的还有逝去的老人以及新来的媳妇。因此,林桂发迟迟不肯签订“农地流转协议”,在他们父子俩的土地的临界,推土机已经推平了其他土地,这导致林桂发不能引水灌溉,也就种不成庄稼。林桂发一直在仔细研究 《土地承包法》,戴着老花眼镜的林桂发很认真地向记者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其他人的行为,导致自己的土地没有办法引水灌溉、耕种,我能不能告他们?”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公司出的价钱——每亩每年补贴1000斤黄谷来算,因为粮食的价格已经10年没有大变,每斤七毛钱的价钱还是10年前的价钱。但是在这十年里,猪肉已经从10块钱3斤,变成了10块钱还买不到1斤。“就算我把几亩地全部种上青菜卖钱,也要比转给„新农村‟公司拿到的补贴来得多。”正是这样的比较,坚定了林桂发不将土地流转的决心。不过,他一再向记者表明了他的态度:“土地是国家的,国家来要随时都会给,我们只有承包经营权,但是这个补贴一定要合理。” 对于那些已经成为“市民”的村民们,林桂发在羡慕之余,又向记者表示:“如果让我能保留几分地种点菜,又能吃上低保养老金,我是最满意的。” 观察 双溪村一共有572户、1618人,800个青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剩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弱村民,他们的土地或者被国家征收,或者以承包权流转的方式被转移出去,换回“老有所养”的生存保障。这个保障包括:除去政府给予的每亩不到一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之外,王福秀、陶怀明们能够得到的保障性收入,就是195元乘以12个月的每年2340元;而对于将把土地承包权转让给各类 “新农村公司”的林桂发们而言,如以人均拥有3亩耕地算,年所得将是相当于2100元的3000斤黄谷。一组可供比较的数据是,2008年2月末,重庆市副市长马正其宣布,2007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同比增长22%,创直辖以来年度增幅新高。依此而计,双溪村的村民在经历“土地换保障”的变化后,如果说拿他们年均2000元冒头的保障性收入,与3500元左右的重庆农民年人均收入相减,得出他们将比本地农村平均收入下降近30%的计算是失之于简单的话,至少可以说,这些“市民”的年所得将不会比重庆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而且,他们失去了土地。眼下,“土地换保障”、“农民变市民”的改革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速度和力度在重庆全市2000万农民中推行。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先行示范区——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办的一位基层干部向记者表示,由于“土地换保障”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尚属最新尝试,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必然会发生。所以,上级对他们的要求是“埋头做事,不对外宣扬”。而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是,要确保被征地农民原
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农民进城可用土地换社保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04日 11:03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朱薇
据新华社重庆7月3日电 记者3日从重庆市政府常务会上获悉,为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重庆将采取土地换社保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并确保农民进城后的生活无忧。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表示,在保护和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益的基础上,重庆将探索实施农民进城后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回购、置换等政策,采取土地换社保、提供免费培训、廉租房或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免费义务教育、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并确保农民进城后的生活无忧。
同时,重庆还建立对进城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统一规范管理的制度及整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
此外,按照《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庆将深化完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据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介绍,重庆将进一步放宽投资、兴办实业和农民工迁入城镇的入户条件,为来渝投资置业人员办理市内城镇居民户口提供便利;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可自愿选择就业居住地落户;进一步放宽直系亲属投靠迁移入户限制,积极推进“城中村”农村居民以征地方式成建制地转移为城市居民,推动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有序转换。
调查标题: 关于重庆土地换社保做法的调查
创建时间:2010-09-04 00:15:21 开始时间:2010-09-04 结束时间:2010-11-03 调查介绍: 日前重庆全面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70%,这意味着未来2年将有300万,10年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为城镇人口。这显示了城市化进城的不可阻挡,农民的生活面临巨大改变。如今从沿海到内地,都在经历这一进程,这将直接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农民承包的土地向何处去;二是农民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从何而来。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政府采用了农民以土地换取城市户籍,并因此获得社保的做法,这一做法对农民意味着什么,这笔买卖是否做得?详细报道 你认为“土地换社保”的做法对农民是否公平?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你认为“土地换社保”的做法是否有利于保障农业和粮食安全?
有利
不利
说不清
你认为“土地换社保”的是否有利于解决城市化问题?
有利
不利
说不清
你认为“土地换社保”的做法是否应当停止?
应停止
不应停止
说不清
『G4在线』2010年9月2日[G4读报会]----头条讨论:重庆农民“以土地换社保”,能否换来幸福的生活?
访问数:180 回复数:20 楼主作者:G4读报会
发表日期:2010-9-2 12:48:05
今天头条:重庆农民“以土地换社保”,能否换来幸福的生活?
媒体报道,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十年内让千万农民进行转户,成为城市居民,给予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农民洗脚上田成了城市居民,按照目前的制度设计,必然就会丧失土地,所以,公众由此提出质疑,认为重庆的做法有“土地换社保”之嫌。重庆市长黄奇帆站出来否认,但是,却也回避了农民转户之后的土地留置问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年代,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势在必行,但在各地政府的做法里,农民进城不是免费的午餐,是有条件的,虽然城市之间可能差别,但相同的一点是: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耕地和宅基地)。一定的自由迁徙权利、社保五件套(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福利,乍看是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得到的好处,但仔细想想就发现问题:放弃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换来的社保福利,是否能够支撑农民洗脚上田之后的生活?在物价飞涨的城市,如果没有工作,社保就成了充饥的画饼而已。再说,社会保障区别于一般的商业保险,这是一项国民理应享有的基本国家保障,是政府理应提供的公共服务,任何一个国民,理应无需任何代价、便应享有。户籍制度可以作为区分农村与城市的低于标志,但却不应该成为农民权利和福利的依据,农民的社保,不应该变成谈判的筹码或者是政府的恩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有中央官员表示,地方政府的“土地换社保”、“土地换户籍”做法,将制造新的不公平,因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无法解决。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果无法保障农民的利益,大批失地农民将会面临生活的困境,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并不能依靠社保就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