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察法评价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时间:2019-05-14 10:0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观察法评价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观察法评价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第一篇:基于观察法评价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摘 要】1990年美国早期教育专家协会在《3-8岁儿童评价指导》中指出: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有利于鉴别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对个别幼儿制定计划和进行指导;对幼儿的评价,应能够反应他们能做的辅助工作或独立做的工作。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中将幼儿园的评价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基于时间探索形成的研究成果从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入手,从观察记录开始,以表格的形式详细阐述户外活动的内容,通过事件描述、事件分析与教师的支持;详细评价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语言、心理动态以及教学活动的调整策略;在互相合作、分享、交流、协商的过程中萌生的情感,评价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关键词】观察法;幼儿园;体育活动;亲社会发展

一、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优点

幼儿园户外活动评价是指多途径收集记录评价信息的方法,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又便于操作的当属观察法。观察法可以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事件描述、事件分析、事件总结从而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还可以运用观察法对幼儿个体行为表现及教师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评价的幼儿发展。

二、运用观察法详细记录评价户外体育活动

我园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观察他们的情绪状况、兴趣爱好、认知和经验水平,从使用操作材料的情况以及语言的发展水平,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表现以及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个体的自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行为延伸。

1.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

2.分析记录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的有效性

表1-1教师们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并结合周围的场地环境(根据我园地理环境进行划分的攀爬、角色区、综合建构区、沙水池区、车类区等五大区域)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2]游戏的来源或幼儿的生成既是该活动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追溯到《主题课程》或者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前者是依托教材与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生成或者是延伸。观察记录中的操作以及语言思维幼儿教师可以实事求是的记录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叙事性描述重点在于记录在体育活动中发生问题之后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的行为有着怎样的变化?是否能够选择合作分享谦让、守规则等方式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对活动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次体育活动的开展调整策略。

三、运用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幼儿的亲社会发展

在幼儿观察记录表上我们为你会发现幼儿在沟通、合作、安慰、轮流的行为中渐渐能够去解决一些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突发的事件。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怎样评价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亲社会发展?亲社会发展其具体情况为,中班幼儿仅在同情行为和安慰行为方面有明显发展;大班和学前班幼儿的帮助行为、捐助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守信行为和轮流均有一定发展。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情境启动下的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我们以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解救小动物》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评价包括四个因素[4]即情感因素、责任因素、利他因素、协作因素作为评价幼儿规则行为的遵守、关爱同情、分享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户外体育活动在亲社会行为发展中通过目标的预设在行为中观察、详细记录,以同情、感激、助人、坚持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表现。

总之,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或分析幼儿的发展特别是亲社会发展,规范幼儿在室外的游戏和体育活动,有力地提升幼儿的发育和学习。

第二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开题报告

课题名词: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学

校:重庆医科大学 院

系: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应用心理学 报 告 人;蒋学蹇 指导老师;黄小兰

2011年12月22 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亲社会性行为的定义:

亲社会性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目的旨在探求何为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以及对儿童亲社会性行为培养的影响因素。亲社会性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利他行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能极大增强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度和重视培养度从而增强儿童亲社会行为使得儿童健康成长发展。

三.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

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西方心理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了,中国的学者则从80年代才开始。

(一).我国学者王美芳、庞维国对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2)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3)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

葛沚云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在未接受专门的谦让行为训练前,也就是说在日常的教育影响下,他们的谦让行为水平不高,能够自觉谦让的幼儿,小、中、大班都不到半数,分别为11.36%、18.37%、41.35%,但各班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自然教育影响下,幼儿的谦让行为水平虽然不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所提高。实验班幼儿经实验的专门训练后,与实验前比,各班的谦让行为都有提高,小、中班提高尤快。

满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探讨了幼儿互助行为的发展水平和一般趋势。结果表明,幼儿期儿童存在以利他为目的的互助行为。随着年龄增大,各年龄组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互助行为发生频率上却有下降趋势。

(二).格鲁塞克(Grusec,1982)考察了4~7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他要求母亲在为期4周的时间内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的孩子试图帮助另一个孩子的一切行为(规定的任务除外)。结果(见表3-11)显示,当母亲看见自己的孩子作出助人行为时,很少有人不对此作出反应。大多数孩子的这些行为都获得了母亲的言语“报偿”:或被感谢,或受到赞扬,或被报以微笑,或被拥抱。同样,表中另一半数据表明,如果母亲认为孩子应该助人,而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助人行为时,那么母亲就很少接受孩子的这种行为。

母亲报告的对儿童行为的反应表

承认、感谢、表示赞赏 微笑、热情感谢、拥抱 赞扬行为或赞扬儿童 无外在反应

儿童没有作出助人行为/%

道德告诫 利他要求 责备、皱眉 移情训练

指导或强迫性训练 接受利他的缺失

4岁组 26 22 18 6 6[ 8

7岁组 30 30 15 5 5 5

儿童自发作出助人行为/% 4岁组 33 17 19 8

7岁组 37 18 16 9

Eisenberg,N.(1983),The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Behavior.New York:Academic Press,p.140.四.该课题研究的立足点:

(一).斯特恩(L.Stern)在1924年从观察中得出结论,即使2岁幼儿也已经有感受他人悲伤的能力„„并力图安慰帮助他人。

(二).勒温(1942)研究了18个月的幼儿,认为在对社会事件的理解意义上的社会敏感性,是早期儿童的突出特点。

(三).沙利文(H.Sullivan)也认为,早期儿童对他人需要表现出极大的敏感性和同情心。3个月婴儿就能对友善和不友善作出不同反应,6~7个月的婴儿能分辨愤怒和微笑的面孔。

(四).布雷瑟顿(I.Bretherton,1981)等人研究认为,在儿童开始使用语言不久,他们的语汇即表现出对他人的需要和意向等内部状态的理解和推测。

(五).莱茵戈德(H.Rheingold)认为,许多行为反映了儿童给予他人及与他人分享的早期能力

五.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重庆市两所城市小学和两所农村小学以及两所城市幼儿园和两所农村幼儿园。

(二).研究的材料:

1.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问卷;

2.借助相关研究人士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教育成果,了解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过去状况和当前现状;

3.访谈社会人士,从而获得相关的资料;

4.请教相关领导或者老师寻求解答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到相关学校或者科研基地进行实地实时的研究和观察,真是的记录和观察相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情况。

2.问卷法:

通过请教老师或者相互讨论,依照理论依据,准确的编制相应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父母老师或者学生本人那里获得相关的理论数据。

3.测验法:

制定科学严谨的测量表,科学测量,通过儿童的语言行为从而推断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情况。

4.访谈法:

通过对社会人士、家庭成员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从他们那里获得他们熟知儿童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六.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1日-3月10日)组建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共同制定调研的实施的计划及备案。系统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相对科学严谨的课题方案并请相关老师对该课题进行论证;

(二)摸底阶段(2012年3月10日-3月20日)走访课题设计中提到的重庆学校相关领导以及老师商榷具体的活动事宜记录并总结相关信息。及时调整计划,做好预备;

(三)收集资料阶段(2012年3月20日-3月31日)系统收集前期准备的相关资料文献,制定、发放问卷并收集问卷;

(四)整理并分析资料(2012年4月1日-4月10日)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问卷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为研究成果做好准备;

(五)撰写论文并开展总结工作(2012年4月10日-4月20日)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撰写好相应论文并开展相关研讨会总结成败;

(六)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鉴定(2012年4月20日-4月30日)邀请老师对该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

(七)开展经验交流会(2012年5月1日-5月20日)在校内或者各学校教育机构之间展积极的经验交流会,增强交流,分享成果。

七.实验可能存在的难题极其解决措施: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成员对于相关知识的匮乏或者工作方法的不得当、不科学、不严谨;

2.实验工具的运用不熟悉,造成资料收集和研究难度增大;

3.需要跨区域跨学校进行调研,为工作增加了难度,需要相关学校的领导老师进行大量的配合;

4.对老师或者是家长进行访谈的时候可能因为主观因素造成相关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科学性;

5.儿童的活动性强自主性相对较差也可能会为工作带来一些难题。

(二)解决措施:

1.必须寻找能积极主动与儿童交往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做好工作前宣传工作,成员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不怕吃苦。另外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背景,能熟练的操作相关工具,分工要明确;

2.请求院系领导对这种跨区域的工作进行协调,使得工作更加的方便轻松。

3.记录工作前做好访问对象的工作,客观分析,力求数据来源的科学严谨性。

八.经费预算:

(一)前期宣传:喷绘50元。信息登记表、宣传册、登记表等共20元。

(二)问卷:200份,共计50元。

(三)资料夹及档案袋,结果统计表演讲稿等供50元

(四)饮食费用:500元。

(五)车费200元。

共计 870 元

第三篇:打造精细化管理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打造精细化体育特色,优化幼儿户外活动

作者:张艳芳 田明霞 单位:河口社区教育中心第七幼儿园

打造精细化体育特色幼儿园,优化幼儿户外活动

一、实现精细化管理,突显整合发展和师幼互动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运动,让幼儿在户外运动中充分的运动,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和体魄的形成,还可以让幼儿更多地接触自然界和社会,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强观察力。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保教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质量和水平,代表着一所幼儿园的形象,体现着一所幼儿园的园本精神。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河口七幼自开展精细化管理以来结合本园实际,以“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暨精细化管理深化年”活动为契机,在教育中心领导的引领和指导下,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确立了“户外体育锻炼精细化管理试点”,在深入落实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不断挖掘和实践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认真开展幼儿户外锻炼精细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了河口七幼户外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展园本化课程“阳光体育 健康成长”从不同方位体现了户外体锻精细化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切切实实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深入挖掘户外锻炼的优化模式,不断地丰富教师工作的知识点,有效地提升了七幼户外活动的教学质量。

在精细化管理标准流程试运行期间我们对照流程找差距,可以看出河口七幼户外体育锻炼在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细节上存在很多不足,如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的环境创设及布臵合理性不强,由此产生幼儿在活动时区域间会互相影响,运动器材随意取放、缺乏规则性;运动材料的投放流于形式,选择层次不明显、缺乏挑战性,不能吸引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使幼儿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活动中,由此就会产生幼儿在场地上无所事事、乱奔跑、争抢玩具、以及同伴间互相的攻击行为;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很容易对幼儿或限制过多,或保护过多,让幼儿产生畏首畏尾的感觉,该跑的不敢跑、该跳的不敢跳,或过于放手,活动缺乏系统性,幼儿的行为容易松散。我园周边居民区老人居多,大部分幼儿平时在家里年轻父母忙于工作疏忽幼儿的照顾,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规则,这些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差、个别幼儿有攻击行为等所以在户外活动中不安全隐患较大影响教师活动组织的力度,教师组织活动比较保守,制约孩子户外活动的质量,总之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游戏过程中缺乏科学性、规范性,随意性,不能有效促进幼儿体育锻炼的发展。

二、优化“体育教学活动”,突显幼儿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1.转变观念,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

在幼儿园的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育观念的转变则起着关键作用。自精细化管理标准实施以来,七幼的领导班子在办园目标和定位上达成共识,确定了以户外锻炼精细化管理为特色发展方向。

成立了由园长、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户外锻炼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小组,研究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分层管理,责任到岗的管理体制。

在实施户外锻炼精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部分教师在思想上不认同。为此,幼儿园召开专门的座谈会学习讨论,帮助教师理清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精细化管理意识,然后依据我园制定的规范流程,全园培训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教职工们经过多次的培训,对户外体锻的精细化管理有了很好的认识,其次通过学习,教职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特别是保育员认识到自己在户外体锻中的重要角色。

2.精细化管理,在推进中进一步完善(1)建立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

为了将我园教师对活动的开展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 引向“发展”,从“随意”引向“规范”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开展户外体育

锻炼精细化教学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要求各年龄段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目标时稳中求精,循序渐进,不断强化目标的细节。

(2)户外体育活动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户外锻炼精细化过程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体育活动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为确保安全,必须在所有的游戏道具的使用和配备上考虑周全,使之在任何条件下都安全无误。比如,整个的游戏空间、场所、环境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围绕户外体锻流程,做好教师的各环节等过程性管理工作,特别是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站位和活动开展中的细致观察尤为重要。

三、优化“户外精细化活动”,突显资源的共享和幼儿的自主活动(1)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

户外活动环节精细化。户外活动时,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从体育器械的选择、户外活动内容的安排、幼儿的体质差异状况、户外活动时间的安排、活动量的适度等我们力求做到精细。我们充分发挥我园户外场地宽敞平整的有力条件,划分不同的区域活动范围,为教师开展户外活动提供条件。在开展户外体锻试点时,我们根据我园教师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规范的户外活动流程,如在有限的场地中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游戏区、做操区,同时还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划分出一

块绿色草坪和塑胶跑道为小班幼儿主活动场地。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努力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合理安排每个班级的户外体育时间,设臵户外体育自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组织幼儿开展好体育活动。(2)加大器械投放管理

在器械和其他方面,我们配备了户外活动专用服务车,可装幼儿衣物和户外常用卫生纸、毛巾等物品,拿取非常方便,同时我们又利用pvc管线自制了一些适合幼儿活动的中型户外活动器械,各区域划分明确的幼儿活动范围,区域划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器械的使用上每个年龄段我们制定合理的使用情况做到每月一换器械,活动中必须保证每个班至少使用两种器械,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园幼儿户外活动的提高,提升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教学水平,我们为每个年龄组都提供了十余种体育器械,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教师根据孩子的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制定了详实的器械使用计划,采取了分班、分区、分阶段交替活动的方法,使每一块场地得到充分的运用。提高了运动效果,保证了运动质量。

科学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活动的时间和内容(1)每天下午开展专项体能活动训练。(2)有效安排早操和户外活动,使之目标化。

(3)制定幼儿每月体能测查表根据幼儿训练的内容进行评估保证幼儿达标率为85%-90%(3)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器械

在提供户外活动材料时,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4)加强常规管理

做好、做实、做细工作计划。幼儿园加强了幼儿园常规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建立建全绩效考核标准,强化教师职责,使幼儿园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抓好工作计划的健全的同时抓好落实。有了精细的工作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就成了关键。将幼儿户外体锻与保教人员工作要求细化为量化细则,领导班子实行轮流值班,并负责全面工作,促使幼儿园常规管理变成自觉的管理常规。在操作执行过程中多检查、多督促计划执行到位情况。因为严格的规范既便于把工作做到位,做精做细,又有利于产生较大的效益。通过户外体锻的推进我们的孩子在变化,我们的教师在转变,家长们也从中感受到河口七幼户外活动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四、户外活动精细化管理实现双赢 1.幼儿出勤率有所提高

通过每月各班出勤状况可以看出,经过近一年的户外体育锻炼精细化实施,即幼儿的出勤率明显高于以往,虽然3-6月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幼儿经过规范科学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平时吃药的幼儿少了,幼儿的身体素质明显有所提高。小班幼儿发病率控制在4%以下,家长对体育锻炼认可度达到100%,对幼儿园满意率提高,幼儿出勤率也明显提高了。出勤的提高也增加了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自开展精细化体段后学期末创收5530元。

2.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幼儿体能达标率

通过对各班幼儿体能达标的综合分析,活动后幼儿体能达标优秀率明显高于活动前达标优秀率,比标准值略高,完成了预订的目标,具体如表:

幼儿体能达标优秀率比较100%80%60%40%20%0%活动前标准值活动后

对照结果分析,通过科学的、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能促进幼儿体能达标率的明显提高,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及疾病预防能力整体提高。3.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精细化服务。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教职工明确了主班、副班老师、保育老师的分工。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责任意识,实现户外活动管理的精细化。幼儿园要求老师努力做到:让细节成为习惯,经过实施,幼儿在户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因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促使了专业素质的提升。七幼在户外活动开展中的园风园貌、教师素质、保教工作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幼户外体锻细化管理试点的推进,得到了同行姐妹园的交口称赞和家长们的认可,虽然在推进中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从中可以看出开展精细化管理更快更好的提高了保教质量,为保教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幼儿园户外体锻安全工作

10米*2往返跑(秒)立定跳(厘米)走平衡木(秒)单足立(秒)

“零事故”。使幼儿园驶上了“教师尽心、幼儿开心、家长放心”的精细化管理的良性轨道。

取逐步形成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特色课程。在精细化管理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从困惑、感悟、实践、收获中一路走来,深刻体会到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下载基于观察法评价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亲社会行为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观察法评价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亲社会行为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