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满分借鉴
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满分借鉴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他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作文再现]
非厚积无以薄发
湖北一考生
昙花静静酝酿了整整一年,才换来一夜晚的美丽绽放;蝉虫苦苦修练了漫长十年,才换来三个月的放声歌唱;泉水默默积聚了所有力量,才换来喷薄而出的快乐流淌……厚积是绚烂前的孕育,是高亢前的酝酿,是腾飞前的蓄势。自然如此人亦然!
厚积之道,就是个人成功之道。一个人荣耀成功的背后,实为汗水和泪水的蓄积。
想当年,梅兰芳大师每天双眼紧盯着鱼儿游动,紧跟着鸟儿飞翔,细心揣摩,不断练习,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厚积,这种厚积最终让梅兰芳在舞台上明眸善睐,顾盼传神。试想,如果他没有经过厚积之功,哪有那贵妃醉酒的神韵?哪有梅派京剧的风骚?看如今,农民诗人余秀华经过多年的生活积淀、艺术积累,默默地耕耘在诗歌的田野上,并在这片田野上蓄积诗艺,最终凭着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唱响了中国诗坛,享有“中国狄金森”之誉。如果她没有体验丰富的生活,没有厚积文学的功底,又怎能让这个浮躁时代的人们重拾内心最温柔的情怀?
注重生活的积累和实力的蓄积,终于让他们像地下泉水一样,寻找到一个突破口,随即一跃而出,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厚积之道,也是展现人格素养之道。君不见,白石老人八十五岁高龄依然作画不止,不肯教一日闲过,这是他多年厚积的自然延续;君不见,巴尔扎克潜心揣摩现实,洞察世态,笔耕不辍,铸就法国百科全书,这是他一生厚积的自然结果;君不见,布鞋院士李小文获奖无数,却依旧耕耘三尺讲台,为国育才,这是他个人品格厚积的自然选择……这一个个功成名就之人,深谙厚积之道,才不为名利羁绊,与寂寞相伴,坚守人生净土,驰骋自由天地之间。相反,那些只图一时光彩照人、不明厚积也需坚持之人,就如那中国的仲永、日本的神童,如烟花散落,泯然众矣。
正如泉水和喷泉的关系一样,没有默默不语的泉水在地下不断的聚集,哪里会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
古人云:“厚积方能薄发。”良有以也。一个人,如果没有默默不语的厚积,没有埋头苦干的积淀,哪里有“薄发”的能量呢?当今社会,充满浮躁之气,流行速成之风:吃饭有快餐,文学有快餐,阅读有快餐,学习有速成法,培训有速成班……我不知道,当今社会还有什么不能快餐化?还有什么不能速成化?但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吧,快餐食物早已被证明――缺乏营养;快餐文化也正被证明――缺乏内涵;速成法也正被证明――收效甚微;速成班也正被证明――速而不成……原来,我们太浮躁了,我们太懒惰了,我们太急于求成却不想付出努力和汗水了。试看今日之青年,爱吃快餐者有几人身强力壮?爱读快餐文学者,有几人外文内秀?靠速成法学习者,有几人成绩卓尔不群?速成班毕业生,又有几人能达到真正的毕业水平呢?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所谓的“寒”,何尝不是梅花历经春、夏、秋三季的深厚积淀呢?
厚积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厚积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厚积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地下泉水一样蓄积力量。
非厚积无以薄发,非积淀无以成功,非蓄积无以喷薄。一个人,只有懂得厚积之道,并默默无闻地去蓄积力量,积蓄能量,持之以恒地实践之,你才能在机会到来之时,喷发出积淀的能量,骄傲地喷涌而出,汩汩流淌,抵达江河的怀抱!
[满分分析]
这是2015年湖北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本文之所以能得满分,原因有四。
首先,本文立意准确。这则材料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隐喻类关系型作文,由现象与评述两部分组成,可以有多重立意:(1)从地上喷泉的角度来看,可以写厚积薄发;可以写抓住机遇,成就精彩;可以写成功之后不要留恋,不要忘记自己的方向,要继续朝着远方前行;可以写不要忘记身后为自己付出的人,等等;(2)从地下泉水的角度来看,可以写甘于奉献,不因个体微小而放弃,积少成多,积小善而成大德;或者写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才能迎来辉煌与成功,等等;(3)从自然物喷泉和地下泉水二者关系的角度,谈“蓄积与迸发”等;(4)抓住“人们”的看法,谈“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等。
从中学生的认知实际来看,谈地下泉水的默默无闻是最容易下手的,因为谈平凡、蓄积、成功等是我们中学生最有话说的,同时也符合中学生的身份,显得充满朝气,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本文就是从蓄积的角度入笔的。如果选择谈二者关系,诚然也可以写出好文章,但是难度就比较大,有可能讲不清楚道理,而导致分数过低。
其次,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文章从自然现象引出中心观点,入题简洁,观点鲜明。而且本文论证方法多样,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事例论证;既有假设论证,又有正反对比论证,使得文章说理透彻。
再次,本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文章大量使用活用句、排比句、整散句、反问句,文白交错,如“自然如此人亦然”“非……无以……;非……无以……;非……无以……”“良有以也”“君不见……君不见……君不见……”等,这些句式为文章增色不少,可以看出,作者平时积累的功夫还是到位的。
最后,本文例证丰富,时代感强。文章旁征博引的古今中外事例恰到好处,毫无造作、堆砌之感。所举人物有画家,有文豪,有院士,有神童,有京剧艺术家,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且能点面结合,可见作者知识面之广。更为难得的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热点进行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写作借鉴]
1.要紧扣材料行文。材料作文并不要求写作时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但是,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恰当而不露痕迹地将原材料嵌入文章中,更显主旨鲜明。上面的满分作文就多次在文章关键处巧妙地将材料内容融入其中。
2.说理要透彻。议论文写作中,记叙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一般地,记叙部分只能占文章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能因“叙”害“议”。上面的满分作文,其叙、议的处理就很到位。
3.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在写作实际中,观点与素材油水分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巧妙地运用关联词语,把素材与观点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打通,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语言要优美、生动、形象。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语言干瘪,味同嚼蜡,这是因为我们的阅读量不够大,缺少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仅是排比、对偶等的运用,也有语言音韵美的要求,准确用字的要求,还有句式变换的运用技巧。只有灵活多变地在生活中多加练习,才可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
第二篇:湖北高考作文满分
高考语文阅卷昨结束 湖北省满分作文过600人 我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昨日结束,局部抽样显示今年我省语文均分高于去年的92.6分,逼近94分。作文抽样均分为45.3分,高于去年的44.2分。另外,全省一共产生满分作文600余篇,高于去年,这与今年作文题审题难度降低、容易上手有关。据悉,今年我省考生语文整体答题情况好于去年,答案规范性更强,非智力因素失分明显减少(如:不按要求填涂答题卡、答题纸作答失误等)。高考作文总分值为60分,是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主观题,历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我省评阅作文的教师以中学教师为主,每篇作文均同时由2人评阅,每篇作文的评阅时间有规定,如时间未到,机器不会允许教师评阅下一篇作文。
阅卷教师称,今年我省作文审题难度降低,跑题现象相对较少,不过也出现了内容空、泛泛而谈、不切实际的文章,得分自然不高。今年我省共有600余名考生的作文获得满分,在阅卷教师眼中,这些优秀作文虽然有小小的瑕疵(如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但并不影响阅卷老师将它们判为满分。这些满分作文有着共性,即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功底扎实,多从身边的小事和个人经历讲起,有不同的闪光点,“往年高考作文总是出现许多说教的文章,考生‘装深沉’,其实以情动人的文章才能得到高分,这说明写真情实感才是高考作文的正道”。
第三篇: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
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本报讯(记者黄琪 宋兰兰 刘睿彻 通讯员艾建红 关虹)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山顶上的风景”到底难不难?昨晚,一项有1.3万余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认为难的比例占43.1%。调查显示,这也是最近5年,湖北高考作文最容易下笔的一年。中学名师昨晚分析,题目虽容易上手,但想要有较高的立意起点也不那么容易。
截至昨晚10时许,新浪网针对今年湖北高考作文的调查,吸引了1.3万余名网友的参与。其中,给湖北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点赞的比例达到了56.9%。根据新浪网的调查显示,这也是最近5年来,湖北高考作文题目获得好评比例最高的一年。调查同时显示,在今年全国及地方命题的18个高考作文题目中,湖北卷作文的难度排名全国第十。
昨日马房山中学考点,记者随机询问了8名考生,均表示作文题不算难。男生小李说,材料比去年的题目“上善若水任方圆“好理解。艺术生小张同学说,平时训练的给材料作文有类似话题。在武汉市第三中学考点,记者随机采访了4名考生,他们均觉得,看到作文材料有话可说,感到比较轻松。
武昌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任良分析,2014年的作文题比较好上手,想要有较高的立意起点不容易。写作可以不限于某一个角度,可以从登山者的角度来写,也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提升,如《心随境转,相由心生》,《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在于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还可以写出哲学意味,如《你欣赏不欣赏,风景都在那里》,《只要内心不乱,外界就很难改变你》。
武汉六中语文教研组长黄德灿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是一道寓意型材料作文题,欣赏风景只是表面的内容,其中的寓意才是深层次的含义,否则还不算是真正的理解。写这篇作文,可以从欣赏风景本身去讨论;也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写审美标准、审美情趣的差别;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思考。这道作文题有很多角度可以切入,但要写得有深度,有审美的高度和思辨的趣味,还要靠考生自身的能力。
链接>>>
近年湖北高考作文
2007年:根据材料“母语”的理解和体会作文
2008年:根据材料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作文
2009年:请以《站在____的门口》为题作文
2010年:根据材料畅谈幻想
2011年:以《旧书》为题作文
2012年:根据材料谈科技的利与弊
2013年:根据“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材料作文
2014年:根据“山顶上风景”的材料作文
(记者黄琪)
本报记者街头采访36位市民
湖北作文有点赞有吐槽
【点赞派】【吐槽派】【哲理派】【职业派】
如何看待2014年湖北高考“山顶上的风景”作文题目?昨日,本报记者街头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36位市民,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点赞派】
抱定高远目标的人
才能欣赏到奇景
●徐祖应(光纤工程师):这个题目很巧妙,写好不简单,但又不会让考生无从下笔。我认为题目的意思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与非,好与坏,在各人眼,在每人心。
●陈果(银行职员):上山过程中的三处风景,也可指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态度,但每个阶段、每种态度都可以过得好,也可能过得不好,关键是生活态度。
●孙小红(洪山中学教师):如果我来写题目会是“勇攀高峰,永不言弃”。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风景算不上美景,只有付出了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
●邹勤(武汉市楚才中学语文老师):人生如登山,谁不想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呢?可是,就在攀登的过程中,选择顾好眼前利益的人停留了下来,只有抱定高远目标的人,才能欣赏到众人欣赏不了的奇景!
●左青云(军官):这个作文题目思想很直观,个人感觉不是很难。
●王萍(井冈山小学教师):这个话题没有主观的道德指向。正所谓有人奋斗不止,有人崇尚慢生活;有人愤世嫉俗,有人自得其乐。题目角度广,意蕴丰富。
●甘露(华中农业大学大一学生):今年的题目难度有所降低,立意较清晰,延续了湖北高考作文一贯风格。即把哲学理论、人生探悟作为主题。
●石志刚(北大附中武汉学校教师):只要抓住立意,想必可获得一个可观的分数。
●姜小兵(收藏家):这篇作文好写。就是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也即是个人对人生的追求。你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同,其结果就不同。
【吐槽派】
95后高中生
驾驭得了吗?
●洪旭东(电视购物节目制片人):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是《一千个游客就有一千个木兰天池》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综合,考生们拟定的题目应该是《哈姆雷特和马克思》。
●易佳新(武汉数字地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职员):看过题目的第一印象是,两句话可以说清的观点,硬要憋出800字。
●李维(光谷鲁巷广场咖啡店服务员):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上山顶,永远不知道山上的风景。可这个道理如果让不到20岁的高考生来议论就太残忍了。
●游钟洋(公务员):今天的题目高中生驾驭得好吗?反过来想,能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的还是高中生吗?
●吴丹(武汉都市环保公司工程师):作文题十几年都没太大新意。是不是出题的老师一直偏爱看任何事物,都要分开来看?
●王涛(武汉东风汽车公司管理人员):让马上要毕业的“95后”高中生去谈人生的三个阶段,出题老师们也太看得起现在的非主流人群了。
●顾赵璠(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这个题目有些老套,与去年文艺风格相差很大。
●彭娟娟(公务员):题目比较中规中矩,难写出新意。
●胡娟(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今年湖北的高考作文有些宽泛,不好确认哪个主题是最佳立意。
●王俊(武汉某公司职员):一群人参加2014年语文高考,拿到作文题后,有的人感觉好写,有的人感觉不好写。最后他们从考场出来了,有的人觉得今年作文题好写,有的觉得不好写。
【哲理派】
山顶路长
且行且珍惜
●潘彭刚(天气预报员):想知道山顶的风景如何,只有自己亲上山顶才能有最真切的体会。来吧,山上路长,且行且珍惜。
●陈晨(办公室文员):旁人说得再天花乱坠或者平淡无奇,那也不是自己的。人活一辈子,自己亲身感受了,才有意义。
●张志(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一个人行走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种不自信。一路上到处问别人我该不该继续该不该走,生怕走错了路错过了最美的风景。
●张文(同济医院医生):既然选择了爬山,就应该好好享受沿途风景。人生马拉松,也如爬山,听从内心热爱,追寻完整过程吧。
●梅志罡(大学社会学教授):风景好不好,取决于个性化的欣赏心态,取决于个性化选择。社会与人生也是如此!
●涂威(工程师):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高度不同注定我们看到的视野也不同。
●郭峰(农产品电商“老福农”负责人):敢于冒险的人和性格保守的人,会有不同选择。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会收获更多。
●魏明月(网络安全区域销售经理):每个人对事物的评价都出于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和立场。自己去尝试才能有最深刻体会。
●彭晓辉(大学性学教授):人生轨迹就是不断完善过程。同时,人生的攀登不是独角戏,个人成长要有分享境界。
●汤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给了考生说话空间,并不需要千人一面。
●叶中健(武昌户部巷经营户,水上救援队志愿者):俗话说,龙识珠、凤识宝,牛眼识稻草。在一个层面,认识有限。达到人生更高境界,如同登山不同层次,才能认识更高价值。
【职业派】
经历才有体会
付出才懂价值
●王争艳(社区医生、全国道德模范):这个作文题让我想起小学学过的《小马过河》课文,无论别人怎么说,只有自己过了河,才明白河水的深浅。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真知,不能人云亦云。行医者遵循普遍的医学教科书,但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又千差万别,因此对每名患者,都要全心面对。
●刘红(水果摊主):作文题目说的应该就是要坚持到底吧。比如我卖水果,只要坚持天天卖好的水果,大家就都会来买了。
●袁宝(亚龙纸制品有限公司会计师):作为会计,拿考各种证书来说吧,证书如那山顶的风景,有些考过的人,说没什么用,也有人说有用,但是否真的有用,要自己考过才知道。
●董江(武汉皇朝宏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其实,不一样的选择有不一样的人生,与其四处征询别人的意见,不如安静下来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最渴望的是什么。
●王涛(中南民族大学宿管员):要我说,其实就应该是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美景。就像我管理的宿舍楼,有近一千名大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李梦涛(个体户,多次获全国献血奉献金奖):经历才有体会,付出才懂价值。常有人问我,献血会不会感染疾病、疼不疼等问题。我说献血是安全的,每个人对疼的感知不一样。当血液挽救他人生命,我们内心会有一种成就和喜悦感。只有亲身付出了,才有体会。
记
者 刘睿彻 黄
琪 熊琳晖 陈
诚
昨日是2014全国高考首日,在武汉市第十一中学考点,考生们在语文考试开考前轻松交谈 记者 陈卓 摄
黄
莹 黄洁莹 宋兰兰 李
佳
实习生 何小芳 王亦璁 孙志鹏 涂佳焰
你在写风景 他们在看风景
大V小V眼中的湖北作文
“这个还有点意思,背诵了各种类型作文的学生比较难套现成的”。昨日,2014年高考湖北卷“山顶的风景”作文题目一经公布,著名作家方方给出较高评价。到底好不好?网友、名人七嘴八舌。
各地高考作文 可串一首情诗
各地高考作文 可串一首情诗
没有什么不朽,我们终将生老病死。但我不想探究老规矩,只想带你走过那门那路那独木桥,穿越沙漠和自由、穷村落和茫茫山顶,在空谷数繁星,在窗边看霓虹。想如芯片一般永驻你心,做永久房客,共谱一篇爱情剧本,记录点滴,让我不用站起便拥有这个世界。
——网友“@鞭鞭少将”把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串成了一首诗
2014年高考昨日拉开帷幕,作文作为每年重头戏广受关注。专家认为,与往年相比较,今年各地作文题开放度更大,清晰度有所提高,更利于考生发挥,从而避免出现跑题的状况。
据新浪网调查,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中,安徽作文题被网友评为最奇葩、最难写、最高大上。而在最想写哪套卷的作文的调查中,广东卷名列第一。
新课标I卷 两人过独木桥
点评:贴近学生生活,易把握材料主旨,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新课标II卷 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点评:紧贴时事,发挥空间大。
广东卷 胶片与数码时代
点评:写作空间大,易引起很多人生情怀和复杂感悟。
安徽卷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点评:偏务实风格,强调思想性更重于艺术性。
上海卷 穿越沙漠和自由
点评:意象鲜明,迫使学生思索选择的两重性。
四川卷 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点评:一个重要的价值命题,能以短暂尖锐的刺激,弥补日常教育的缺陷。
北京卷 老规矩
点评:题目新颖鲜明生活化,考查观察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江苏卷 什么是不朽?
点评:缺少论证余地,过于强人所难。
山东卷 开窗看问题
点评:偏向简单化,为考生提供了多个可入手着笔的关键词,考查发散思维。
湖南卷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
点评:要作文先做人,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福建卷 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
点评:心灵鸡汤式命题,新意不足。
辽宁卷 科技改变生活?
点评:回归本真,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广西卷 老王生病
点评:命题具体,故事清楚,难度不大。
重庆卷 租房
点评:贴近生活,易激活学生思维,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浙江卷 门与路
点评:考查学生辩证思维。
江西卷 课内外学习探究
点评:无趣的说教式题目。
天津卷 假如有一款芯片
点评:命题新颖,有想象力,有一定难度。
(记者黄莹)
现学现卖版:我也来一段
央视名嘴徐卓阳:“双双过桥(新课标考卷),有人觉得违规有人觉得OK。老规矩(北京卷),有人觉得可作废有人觉得可传承。青春(江苏卷),有人觉得不朽有人觉得速朽。影像(广东卷),有人觉得胶片才能怀旧有人觉得数码也可珍惜。演员改剧本(安徽卷),艺术家觉得可以剧作家觉得不行。拥有世界(四川卷),有人觉得只有站起来才行有人觉得不用站起来就行……”
“谢耳朵版”:看我改之
武汉大学周玄毅:“来做个对比,看看以辩论的思路出高考作文题,会有怎样的改进。‘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人觉得不好’,以这样的话题作文,思维收敛的学生会觉得很烦——不同人爱好不同嘛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被逼扯淡。如果改成‘风景之美主要在自然造化VS人文积淀’,行文就有了更明确的进路,更容易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圈内人版:这题,悲乎!
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湖北山上的风景、山东不同人看到不同风景是最没有风景的作文,不仅无病呻吟,而且让高考生作此呻吟状,悲乎!我以为,这样的题目让六年级学生做可能还不错,怎么考高中学生呢?由此折射出当下语文教育之缺憾:教学知识层次不明显,深深浅浅”。
插科打诨版:论旅行不跟团的危险性
网友们心态更轻松,给出作文题《论旅行不跟团的危险性》。还有网友给出的微作文,亮点在最后:“游客们来到山脚,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众人齐答没有。游客继续爬山,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众人齐答没有。游客继续攀登。到山顶,发现真没有,但并不桑心。——拟题《山顶上的免费wifi》”。(记者李佳)
第四篇: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
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
【题目】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题解】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先由日常生活中“圆形”、“方形”器物的广泛使用,引出“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的议论,接着用古代诗句加以佐证和强调,再由“器物”的“方圆”联想到人生的方圆。这一材料内涵的丰富过程,也是“方”、“圆”两个词由本义向比喻义、联想义扩展的过程。
“方”代表原则,刚正、刚直;“圆”意味着变通,暂时的妥协。“方”代表着正直、无私、坚强、刚强;“圆”代表着灵活变通,适当的策略、方式方法。抓住“方”或“圆”,或者“方与圆”,阐释什么是“方”或什么是“圆”,或者什么是“方与圆”,符合题意。比如,我们可以把“方”“圆”看作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广泛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教育方法上,“堵”是方,“疏导”是圆;严格要求是方,关心爱护是圆。批评态度上,疾风暴雨、疾言厉色是方,和风细雨、和颜悦色是圆。战术战略上,阵地战是方,游击战是圆。拿“水”作譬,吞噬一切的丘山大河是方,绵软柔顺的蚯蚓小溪是圆。说到处事态度,出世、激进是方,归隐、保守是圆。诗词联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圆。方圆结合是不错的处事之道,意味着刚柔并济,宽严结合,松紧适度。随方就圆地处事,该低头时就低头也有必要。另外,侧重谈“方”“圆”一方也可以。毕竟,有时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当然,论证为什么要“方”或者为什么要“圆”,或者为什么要“方与圆”,或者反其意而论之,也符合题意。
也可写人记事,呈现“方”或“圆”,或者“方与圆”的形成、变化、是非、优劣等,符合题意。围绕“方”或“圆”,或者“方与圆”抒写情思,也符合题意。
抓住“上善若水”议论(或记叙或抒情),能与“方圆”有机联系,也是符合题意的。
【范文】
上善若水
湖北考生
上善若水,若水跨越千山。
先哲们从未停下脚步,总在跋山越险里不断前行。太白访遍名山,一首《蜀道难》荡气回肠;摩诘游赏小峰,一句“明月来相照”情趣盎然;子美历览大川,一次登高雄心万丈。他们都是如水般的贤者,在人生的旅途之中,任由个性倾泻而出。在跨越千山后,水仍要汇入大海,而这些骚人迁客心中的大海则是家国天下。在求仕之路上未免坎坷多多,既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措,又有“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窘迫。但唯有若水跨千山般的勇气与无畏,才能到达那心中的汪洋。
上善若水,若水包容万物。
德以服人,严以教人,责以伤人。以诸子百家为精髓的文化积淀熏陶千年的就是“仁”,“仁”又意在包容与平等。雨露布泽万物,不因其丑变高低,就像《出师表》中孔明所言“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就像《美国独立宣言》中所示“人人生来具有平等的权利”。不计较亦是将自己与别人平等看待,不计较才是大丈夫。蔺相如似水,以绵弱化利刃与廉颇互为刎颈之交;钟蠡如水,以容忍待撩拨为南唐后主荐贤士;沈从文似水,以沉默还讽刺作《边城》震文坛。如水的人从不屑于争辩,自有一颗海绵心,任你千般嘲万般讥,我自软绵绵地还给你,附带几缕温情。
上善若水,若水任方圆。
道家有“方圆”,天圆地方;儒家有“方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这上善若水任方圆则是修身之道。“方”是人们尖利、锋芒的一面,一如水跨千山时的那份气魄,仿佛佩弦宁死不领救济粮的铮铮铁骨;“圆”是人们温和、包容的一面,一如水承万物时的那种气概,仿佛禅师在弟子夜归时甘当踩脚凳的大度。
上善若水,滴水穿石是“方”,小浪轻拍是“圆”;水越千山终入海是“方”,包容万物海绵心是“圆”,方圆之间,万物皆有定数,我们所能掌握的,不过是让水从千年前流淌至千年之后。
千年前的词句乘着时光在耳旁吟唱,一如这纷繁世界里的一声蝉鸣,清冽而干脆地叩响心弦,教人不变的修身之道――上善若水。
第五篇:满分高考作文
17岁以前的我,想哭就大声地哭,想笑就大声地笑,真是不知愁滋味。
那时的我,敢这么说,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忧伤。周围有很多好同学,可以让我不开心的时候随意“打骂”以消心头之气,可她们的脸上却依然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无论我怎么任性、怎么胡闹,她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包容我,也许她们会因为我过分的蛮横而生气,没关系,她们第二天照样会和我继续疯玩打闹,然后再继续忍受我的“无理取闹”。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去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
在一家杂货的遇到小学时的同桌,其实,我一眼便认出了她,只是名字记不得,模样不如从前,路边疾驰的卡车掀起满地灰尘,我低头绕开,转身装作不曾认识。
远隔人海我回望,发现她望了我一眼,两人默默地背道而驰。原来她也当我是个陌生人。高考满分作文网
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雕刻着我们岁月的流逝,却不允许你做任何的缅怀。无聊时,经常翻着手机通讯录里滚动的同学的名字。内心总会有一瞬间的冲动,想按下绿色的电话图标键,但最终还是迟疑地把手僵持在半空。手机却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又惊又喜。你说:“我想打耳洞已经很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陪我去啊!不知道要和最好的同学一起打吗?我等你很久了!”“白痴啊!你着什么急?马上放暑假了啊!到时候一起去。”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默契,我相信它还在,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当过尽了千帆,你还在我身边。还有什么好奢望的美好呢?”
我又想,有些东西是没那么容易就被时间打败。比如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部电视剧,当看见女主角离开男主角时,你发短信跟我说:“有些人我们不能拥有,却终究要学着放手,但有一些人,你打也好骂也好,他永远不会离开”。
我知道你是在告诉我你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都很青春,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我们不得不接受生活带给我们一切伤害,然后我们才能无所畏惧的长大。
淡抹的年华,清新怡人。让我们的美好年华刻进这永久的同学关系中,走在岁月的光影里,照亮我们彼此的前程吧!
高考作文满分作文点评:
1、新颖的角度。文章以“淡抹了年华”为标题,意在告诉我们,良好的同学关系即使被时间淘洗,也不会被人遗忘,留给我们的都会是清晰美好的回忆。
2、唯美的抒情。文章以散文化的语言,唯美的抒情,给读者呈现了“我”映象中“淡抹了年华”的清新怡人,而不是悲伤的调子,把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回忆变成了一篇唯美的诗歌,读给我们听,让我们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系多么值得珍重啊!
3、巧妙的构思。文章紧紧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