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育方法 关爱留守儿童
创新教育方法
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们山区表现更为突出,以前,对留守儿童的工作没有过多关注,在东区工作的四年中,从一件件小事中,是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多关注,更深的了解。在一次作业检查中,金村小学四年级邵静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到:“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我觉得上学的路变得好长好长,我的书包变的好沉好沉,放学时刮再大的风,下再大的雨,也没有爸妈来接我,我只能一个人一步一滑的走回家,任凭大雨淋湿了我的衣衫”。老庄小学三年级李小虎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爸爸妈妈回来看我,是我最高兴的日子,爸爸妈妈要外出打工了,是我最难过的时刻,我不吃饭,不洗脸,坐在床上从早到晚不停的哭,嗓子哭哑了我还在哭,希望自己的哭声能把爸妈哭回来。”这一句句催人泪下的话语,说出了留守儿童内心深处的那种寂寞、孤独和无奈。他们的成长无不牵动我们的心,促使我们去想方设法带动山区的老师们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也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回首走过的路,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喜悦,作为山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深知现在已不是去探究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及成因的时候了,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必然衍生这一社会问题,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发现了症状,该如何对症用药。
一、留守儿童的三大症状
(一)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家庭教育不力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学习吃力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多数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有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式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及矫正方法
(一)平等的爱,担负起“师长”的责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千万不能随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出现在教师面前的形象也不同,教师应一碗水端平,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不能因为家长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要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担负起“师长”的责任,善于走进每位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道德情感,不是私人情感,是出于教育人的需要。
(二)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
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陶行知教导我们:“教育是叫人化人,化人者也能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
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留守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会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起天赋与个性。老师要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个留守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
“没有常识,也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赏识而来人间的。”对一名后进的留守学生,老师只要对他们点滴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能让他体验成功和快乐。是啊,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老师不用暴力语言伤害学生,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
(三)真挚的爱,加大帮扶的力度
师爱的职业收获是育人。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启发我们: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真挚的爱。只有老师拿出真挚的爱,才能加大对留守学生帮扶的力度。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首先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以居住地集中为片进行登记,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档案,本着需要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帮助。其次是加大对
留守儿童的家访力度。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家长每周要和子女电话联系至少一到两次,并经常进行书信交流。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一份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及思想等情况。留守儿童一旦有困难,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四)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
目前不少学校,对寄宿学生仍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由于受住宿条件限制和担心管理麻烦、安全问题,学校往往不主动提倡学生住校。由于近年来,生源日益萎缩,微型班级越来越多,个别学校一班只有三四个学生,为教育及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从09年开始,我学区便将全乡六年级学生集中在金村小学学习,对路途远,不能回家吃饭、住宿的学生统一在学校食宿,这样既便于了管理,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留守儿童在大集体的关怀下,也消除了心理上的孤僻,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安全学习,近两年我学区在全县六年级质量检测中成绩明显得到提高。因此,我认为,学校应鼓励留守儿童住校,校方要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一方面留守儿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上学时间,老师也会有更多机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
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心留守学生放学后在校内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次,要多关心了解住宿生的生活,金村小学在没有学生食堂的情况下,供给学生充足的开水,老庄、南堡小学在给路途较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的学生热馍馍、供开水,是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五)无私的爱,搭起潜能的平台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留守学生搭起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尽心尽力去关爱他们,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努力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浅谈如何关爱教育留守儿童
让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我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点滴做法
内容摘要:我认为如何关爱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关 键 词:共同
关爱
留守儿童
在农村小学从教十一年的经历,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我所任教的陈邸小学,处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学生的家长,随着打工浪潮远走他乡。“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让这些孩子因此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可是,爱是教育的基石啊!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大家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应把关爱学生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那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怎样让这些孩子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帮助留守儿童。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拥有爱心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信任。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给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无论课内外,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在生活中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他们,对其嘘寒问暖。当我得知班里的哪个孩子生病了,不舒服时,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有几次,学生家里的电话无法接通。我就将她们送到附近的卫生院治疗,付了医药费,并亲自送她们回家,嘱咐她们按时吃药,多休息。我经常开导留守的孩子:老师是你们的朋友,遇到难处时别害怕,及时地向我汇报,我会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
在学习上,我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指导帮助;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儿童天性和生活心态。我尤其注重哪些成绩差、生活习惯差的孩子。我们班的留守儿童陈雨,父亲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她比较胆大,懒惰,经常拖拉作业又不修边幅。她的学习兴趣不浓,喜欢我行我素,班上有些同学不愿意和她交往。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和她谈心,循循诱导,并赠送给了她学习用品。看到她,衣着不整,头发凌乱时,替她收拾整理。她看到镜子里整齐干净的自己,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她的作业,并让同学们多多帮助她。渐渐地,她上课能认真听讲,能按时交作业了。我就及时地表扬了她。后来,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学习也明显进步了。看到陈雨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同学们对陈雨的看法也改变了,也愿意和她玩耍了。我认为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会让留守儿童感到集体的温暖,陶醉在快乐和幸福之中,渐渐便对学校师生产生向往和依赖感,淡化化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爱心在校园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1、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关注,不能歧视他们。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吴明,性格急躁,喜欢独来独往。每
次,我让大家分组讨论问题时,他总是一个人坐在位上。日子久了,他变得不合群,有时还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我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引导教育他们要有爱心,要团结同学,遵纪守法。
2、我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让爱传递。我班进行了“献爱心募捐活动”,组织学生为贫困的留守儿童献爱心。一首歌曲《爱的奉献》揭开了活动帷幕。同学用你一角,他一元,连同老师的几十元汇集起来的钱,为他们买了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在这个个充满关爱的集体中,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暖。
“父母亲节”时,我班开展“感恩父母”书信活动。王梅同学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爸妈,我很想你们,你们辛苦了!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老师和同学们都给我辅导了。班里的同学都很关心照顾我,我和李娜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让你们操心。年末的时候,你们早点回来。”短短几句,包涵孩子的真情。我让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不仅能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三、和留守儿童的家长及其现任监护人密切配合,构建家校合一教育新理念。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是巨大的。我认为:学校家庭教育同步,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这群留守孩子,缺失的正是来自父母的爱。于是,我便进行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监护人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一定程度上满足。
我班有个孩子林奕,很喜欢看书。她经常和几个小朋友去新华书店看书,有时趁服务员不注意顺手牵羊,拿了几本书回来。我知道后,严格批评了她,并与家长沟通共同批评教育她。她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据了解,她喜欢画画,我送了她一本简笔画,她挺开心的。她的绘画作品,在六一画展中获得一等奖,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我知道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我引导他们通过电话多和父母交谈。我定期和儿童父母联系,向他们反映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意识到虽在千里之外,但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当林奕同学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孩子爸妈很爱你,我们也想在你身边陪你,可迫于生计,不得不在外打工啊!你要听外婆和老师的话,改掉坏毛病。我会寄些钱回家,你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吧。”她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她说:“妈妈,我错了,我改。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很好,我会努力学习的,你们放心吧!”在我的努力下,远在他乡的家长们,能经常跟儿童通电话传递他们的爱心,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了。
“勤俭节约是美德”。可是一些儿童的父母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经常寄钱回家。孩子的任性,再加上监护人宠溺,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养成了乱花钱的不良习惯。我班的丽丽同学,觉得外婆做的饭不好吃,经常要到餐馆里去吃,一顿饭就吃要去十多元钱。我知道后,当着外婆的面批评了她,指出了她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挑食,铺张浪费的坏毛病。他若有所悟的说:“老师我错了,改掉这种不良现象。父母赚钱的不容易,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不能随意浪费。”其他同学也表示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做到勤俭节约。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爱心凝聚起来,让爱温暖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
第三篇:创新管理模式 关爱留守儿童
创新管理模式
关爱留守儿童
创新管理模式
关爱留守儿童
——东乡三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学生进入县城学校就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也逐渐由农村“走向”县城。因此,留守儿童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目前有269名在校住宿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打工,他们享受不到父母温和的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恰恰监护人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很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模式。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设立了留守儿童管理的专门机构——宿管科
学校抽调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富有爱心的教师组建宿管科。宿管科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食宿、心理咨询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并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独立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习惯养成、成长培养及留守问题儿童等四种档案和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建立留守儿童统一编班、统一管理的管理机制
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实行留守儿童统一编班,统一管理的机制,由经验丰富,善于做心理思想工作且工作得力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利用早、晚自习及每周六、周日由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学科学习、心理健康、兴趣特长辅导。
四、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兴趣班活动
我校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不能和县城学生一样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因此,这些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基础较差。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每周日下午,根据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开设了绘画、书法、声乐、舞蹈、象棋、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九个兴趣小组班,由专业老师任教,通过一至三年的培训,使每个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得到兴趣提升,在兴趣发展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五、强化习惯教育,注重习惯养成 为使留守儿童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学校宿管科每天早上组织住宿留守儿童进行晨跑、早操锻炼,增强了留守儿童自主管理、主动参与锻炼的习惯意识;同时注重寝室内务管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住宿学生的卫生习惯及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他们自觉打扫寝室、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加强寝室的就寝纪律教育,强调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宿管科制定的住宿生管理制度;加强住宿生用电用水安全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六、加强生活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性格
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定期组织学生校内和校外进行公益劳动,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设立学生公寓自习室,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自信教育,增强他们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习惯;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障碍,学校心理老师予以及时的疏导,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七、申报课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科学管理的方法
如今,我校领导及教师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课题研究中。学校对教师课题申报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课题研究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系统的培训。目前,我校教师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方式的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问题家庭孩子的不良习惯转化方式研究》等三个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的研究课题已被学校列为规划重点课题,并已经申报了市级课题研究项目。
八.关爱活动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微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学校发动了教师、学生共同捐款建立扶贫助优奖学基金,同时还得到了江西“雨帆”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力支持,成立了“雨帆”扶贫助优奖学基金。目前已经有一部分贫困优生获得了此项奖学金。另外,学校还拟向社会发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志愿者”的倡议,希望留守儿童工作能得到全社会的鼎力支持。
经过近一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四篇: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信息:
通许县练城一中开展“三三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近日练城一中紧紧围绕“建好、管好、用好”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爱心家园的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了“三三活动”,即“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的班级和任课教师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任课老师沟通。此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练城中心校安文君
第五篇: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总结
杨店初级中学 2018年10月10日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总结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根据《驻马店市教育体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驻教基【2018】94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现状。从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比较认真,也有成绩拔尖的,对父母外出持理解支持态度。有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还有一定的自主自理能力。但总体来看,由于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辈,他们中有的是隔代管护,过于溺爱,往往放任自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有的只重视生活上关照,放松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由于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很难管理。因而,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缺失。
1、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
从调查情况看,在现实表现较差的名学生中,他们中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给予帮助和辅导,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2、是个人性格改变,家庭亲情缺乏。
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情感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南莫小学留守学生在座谈时,提到父母就伤心落泪。还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母亲出走多年未回,孩子心灵创伤很大。不少孩子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虽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也产生许多麻烦和冲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是行为有所偏激,价值观取向有所扭曲。
留守儿童一般自理能力较弱,部分人纪律松散,言行偏激。调查中了解到,少数孩子在家不听祖辈的教导,我行我素,在学校也时有不良行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管教不到子女,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容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陋习。
4、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一般都由祖辈和其他人接送,祖辈的年龄都比较大,在接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也有少数留守儿童在家喜欢玩火、玩电、玩水甚至玩农药,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容易引发重大事故,酿成悲剧。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高于其他儿童。
三、关爱留守儿童做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如何,是一件关系到未来人口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根据“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社会现象,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家庭、学校、社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作为第二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假日活动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集体的温暖。
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虽然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措施还不够完善,效果还不太明显,还需要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确山县杨店初级中学 201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