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谈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几年来笔者就学生记叙文写作做了一点探索,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存在几个误区,本文就这几个误区作详细说明。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误区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是衡量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而在所有的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又是重中之重,它是各类作文的基础。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虽然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比较清楚,但写起来就是不够得心应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手写来,不列提纲
列提纲是写作文的第一道工序,是对一篇文章立意及布局的总体规划。所谓“纲”,就是鱼网的总绳,只有抓住总绳,整个鱼网才能提起来。我们写文章,首先确定的应该是“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写”。如要写《我最熟悉的人》,首先应该确定这个人是谁,是父母长辈,还是同学朋友,他有哪些特点,做过什么事情,要从什么地方写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就是列提纲的内容。列了提纲,自己才能心中有数,写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只写一面,不换角度
写记叙文最主要的就是人和事。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写起来只写自己如何如何,感觉怎么样,却不写自己所感受的对象。我们应该从事物的角度出发,写事物对自己怎么样,是喜爱还是讨厌。如《记一辆纺车》(初中语文第四册),吴伯萧写初学纺线的人因不会纺线而生纺车的气,可“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等待、等待。”这就是从纺车的角度写感情,让人觉得人对纺车有感情,纺车对人也充满了感情,从细微处点明记纺车的缘由。再如,说“月亮对我笑!”我们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是绝对不会笑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亘古如此,却为何现在笑,而又不对别人笑,偏偏对自己笑?李白也写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来李白心中悲苦,月亮也能代表愁心,而“月亮对我笑!”中的“我”心中高兴,月亮也成了朋友,在对“我”微笑。只有从两个方面对照着写,才能体现感情是双方面的,文章才会活起来。大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花本是很愉悦的,为何花会流泪,就是因为诗人忧国思家,悲不自胜,故而觉得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鸟似有知,也恨别而心惊。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以“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为开头,以“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作结尾写一段话。甲同学这样写道:“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太阳已经出来了,照在我身上,有两只鸟儿在树上叫着,我向它们挥了挥手,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乙同学却这样写:“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温暖的太阳跳出山头为我送行,路旁的白杨树闪闪发亮,两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向我问好,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
同样的开头,同样的结尾,同样的事物,但读起来感受却不一样,很明显乙同学写得要生动得多,这就是他站在太阳、鸟儿的角度写出了感受。
三、一笔写成,不加修改
我们常说“文章不厌百遍改”,一篇好文章,从很大程度上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写文章就好像加工一件产品,只做出来而不精心打磨,还不能算是一件成品,好的产品应该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写文章更是如此了。文学大师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之多。我们敬爱的领袖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二文中要求文章写完后多看几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他自己修改时,连标点也不放松,他的文章就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写完作文后草草看上一遍,有的甚至连一遍也不看,致使作文左涂右抹,错别字满篇,至于病句之类的错误,那就更多了。
总之,中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在注意把握六要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文章的生动性。对一篇文章不但要做好宏观上的统筹,还要做好微观上的组织,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写活。
第二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模板
中考和高考快到了,我琢磨出了一套中学生万能模板。目前琢磨了4种。分别是:亲情友情、回首往事、生活感悟类;理想信念、品质爱心、坚韧奉献类;记叙文,通过讲述故事感悟哲理;抒情类作文的排比段结构。
这些模板,是我在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逐渐摸索的。这种方法,仅仅限于写作程度比较差,没什么文学爱好的学生。说白了,这种方法,就是对付考试作文,糊弄阅卷老师的。
下面我把其中一套糊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鉴于本模板处于开发阶段,暂时不流传本地。请大家原谅。
再次声明,我这种方法,就是对付考试的。这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是投机取巧的办法,这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提倡的。我这种办法,只能用于临阵的磨枪,对那种中游的学生有利。
俺的专利,除了我的初中家教班,别的不会外传,免开尊口(嘿嘿,汇款除外)。我只想看看博友们对这种方法是不是认同。欢迎各位褒贬评论。
中学生作文万能模板
记叙文,通过讲述故事感悟哲理
这种作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这种方式,比第一种方式,改变了一下开头方法而已。大家要根据情节的不同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第一板块:(大约100字)
用流畅的语言,引起主题,引起下文。这种开头方式其实很简单。建议同学们每人准备或者背下来属于自己的一套开头方法。
例文
一、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一道流星闪过,那光亮的瞬间,令人浮想联翩。青春岁月中,许多流星般的精彩瞬间,带给我难以忘怀的砰然心动,像寂寞时的一首歌曲,像寒风中的一股温暖,像成长中的一份营养。此刻,我想起了……
例文
二、记忆的碎片,在青春的思绪里泛起,往事涌上心头,眼前仿佛又出现XXX的一幕。那是人生之路的一个路标,是心灵海洋的一朵浪花,是精神世界的一处花园。它使我懂得什么是爱、责任和奉献。
例文
三、“一夜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每当我读起这句诗,我眼前就浮现出记忆深处的一个片段:大年夜里,大块的红烧肉随着锅里的油渍,汩汩地歌唱。如今,岁月逝去的光阴,依然按盖不住我对父爱的依恋。
第二板块。(大约400字)
A、讲述故事。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大约70字,三行半)B、分层次讲故事,这一段是主要叙事段。出现各种描写。(100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C、故事的深入,这一段也是主要叙事段。出现各种描写。(100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D、故事的高潮,这里必须有心理描写,因为这个故事最终使你有所感悟。(100字,不超过5行半)。
第三板块。(大约100字,不超过4行半)
这一板块,无疑是抒情。抒情的时候,必须紧扣主题。要用较多的排比和比喻句。记住,这一板块,必须出现文章标题里的字词,或者干脆出现文章的标题。下面一段话,供模仿和选择。但最好不要太长。同学们,老师建议你们,最好把这些话背诵下来。
例文一(如今我回味式)、如今,我回味着XXX的情景,情怀深处泛起一阵阵感人肺腑的涟漪。那一刻,我感到,XXX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闪现出旖旎的风景。XXX,像淤泥中挺拔屹立的一片荷花,像山巅上饱经沧桑的一棵古树,像嘈杂闹事中的一曲清音,给我一种回味悠长的感动。XXX,我将终身珍藏和回味,成为我心灵深处的信念和力量。
例文二(青春抒情式)、逝水年华细斟酌。多好的豆蔻年华呀,我从一个个感动的瞬间,读到了爱、责任、坚强、梦想和磨练。感动的力量不需要多么持久,只是在心灵的鼓面上重重地敲击了几下,于是,我的精神世界里,就回应出排山倒海般的信念。这些美妙的感动,令我的人生,像露珠晶莹的草地,充盈着春天般的希望和美丽。
例文三(段首妙语式)、风吹黄叶落,复又秋阳红,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永远都要直面无奈。毕竟,在无奈之外,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譬如责任和亲情,譬如事业和使命,譬如心愿和梦想。无奈是人生中的某种挫折,但它绝对不会使我的生命贬值。它尽管酸涩,但依然是生命的一类营养。它使人生中许多细微乃至庸常的幸福,都显得弥足珍贵。例文
四、(这样排比式)、是啊,妈妈就是奉献。德国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是这样的,她33岁参加北京奥运会获得银牌,是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取医疗费。武汉的“暴走妈妈”是这样的,她近乎疯狂地减肥,在短时间治愈脂肪肝,将肝脏顺利移植给儿子。汶川大地震中,小婴儿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山崩地裂时,她的身体弯曲成桥,为孩子支撑起宝贵的生存空间……
母爱就是一种本能的无私奉献。人世间,多少母爱的感人场景,让我们懂得了善良仁慈、舍己为人。母爱,从来不会泯灭,它在人的血脉中流淌着,永不干涸。
一个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平台:
扫描,关注,更多的资料任你选!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邱庙中学 刘翠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 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 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张也同学,在描写数学胡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胡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 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胡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胡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胡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张也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胡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 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 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例如庄严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 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 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 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知识渊博的人,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 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 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 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 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让作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四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摘 要:记叙文的写作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写作记叙文的题材要新颖。写作记叙文要做到“胸中有丘壑”。写作记叙文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写完作文后,教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记叙文;生活;真情实感;个性;文章;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12-01
记叙文是中考中必不可缺的一个内容,作文教学一直是众多教师难以释怀的一项任务,学生的作文教师看起来真是头疼,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就像做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写出一篇好的记叙文了。难道记叙文就那么难写吗?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记叙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记叙文的写作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中学生写作文,不能脱离生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的意思是要写文章的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注意积累生活的素材。本来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例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用心去体会,美景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写作记叙文的题材要新颖。例如:写老师,就要写你熟悉的,给你印象深的老师。有些同学一写老师,不是写辛勤的园丁、经常熬夜备课或者批改作业,就是写怎样去关心生病的他。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就不新鲜了,就落俗套了。只有新颖生动的题材,才有利于表现新鲜活泼的思想。比如,老师怎样发现人才,怎样帮助学生自学成才,怎样把班集体搞得生气勃勃,怎样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题材同学们作文时很少涉及,但它富有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写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发掘,去思索。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只有热爱老师,才能发掘老师的心灵美。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胸中有丘壑”。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谈苏州园林“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这里是说设计师和工匠师的胸中有了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也告诉我们,要写文章,心中必须有文章,心中无文章,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著名作家杨朔在回答读者提问时说:“我之所以文章写得不错,是因为我能背诵七八百篇文章”。心中有了文章,就有了借鉴,就等于你站在了“巨人” 的肩上,自然也就高大起来,多读名著,因为只有名著才配称之为“巨人”
写作记叙文要彰显自己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多彩”。新课标也提出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个性化作文,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
写完作文后,教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总要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作文的经验之谈。如果孩子写完作文就教给老师,自己对作文内容不熟悉,写作不会提高。而且老师每次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费时多,费力大,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又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休会:徒劳无功。”批改实践告诉我们:不批改,不受益;谁批改,谁受益。所以,作为中学生,写完作文后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学生的习作容易模仿,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其走向纯净冼炼;学生习作的语言难免一些瑕疵,需要教师适时点拨,使其成为优美可读的文本。但愿我们共同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学才子。
(上接第211页)(7)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小学教师往往因为教学任务重和日常生活忙碌的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写作,大多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就只会口头写作,而不会笔头写作了。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练习,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师生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需要教师本着循序渐进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持续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写作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 静.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2] 陈 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化现象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4(21).[3] 曹小铃.小学习作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
第五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几种方法
中牟县姚家乡初级中学
张刘记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的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呢?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第二,观察要细致。第三,要比较观察。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的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一学生写作能力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