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所以作为班主任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
案例:刘发学,男,12岁,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居住,爷爷奶奶不识字,根本就不会辅导其作业,只是在家负责他及弟弟的饮食起居,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编造各种理由,经常性的请假;偶尔还有迟到、旷课现象;他的课桌抽屉里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邋邋遢遢的;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有时还有其他学生反应有乱拿其他小东西的现象等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通过平时的观察与家长的沟通以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最后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由于先前他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位老人因为不识字,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的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最基本的生活,加上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主动性地学习。对于孩子常撒谎现象,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才知道,原来家长曾说过如果发现作业未完成情况要惩罚,所以为了免受父母吵骂、逃避惩罚而说谎。由于是男生,而且在爷爷奶奶的照顾庇护下,扫地值日习惯还没能养成。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教育方法如下:
一、针对特定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导。
针对经常不做作业或不交作业,不爱劳动,不尽值日义务等现象采取了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和约束。例如在作业问题上,我让学生之间或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相互检查签名;在不爱劳动,不值日问题上,我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正面引导他,而且还充分发挥了班级中“劳模”的榜样作用,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班上学生都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长期在一些具有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影响下,他肯定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改掉自身的陋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还特意安排他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甚至加入一个学习兴趣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同学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二、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孩子在校期间的行为习惯。
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我和他的家长进行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该如何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完美结合。
三、眼中有人,心中有爱;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时。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做到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做到无微不至,关爱有加。即便这个学生现在有许多陋习,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关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人格育人。
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失,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要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更加尊重和支持你,并下定决心去做好每件事,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
五、教育效果
1、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能积极主动地值日。有几次我发现他主动地捡起了教室地面上的垃圾,这件事我在班上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3、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学生丢东西的事情。
4、在他的努力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数学方面提高很明显。
六、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分析,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现代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一、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塑造者。孩子一入学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大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能力培养、文体活动等,小的方面诸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我与别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不去特别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忙于去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多思考的好习惯。在工作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么交,预备铃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要求学生每干一件事多应想想轻重缓急。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我带的班要求教室的桌子、椅子都排成一条线,每天早晚拖地、擦桌子。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总之,我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工作,很多学生都从这项工作中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引路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
班级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班主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示范具有广泛性,榜样、形象甚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示范作用。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能“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最成长中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过去,我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做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上,我感到很奇怪,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从我那儿学来的,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以后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中,我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鸿儒,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不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评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鸿儒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鸿儒的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纵上所述,鸿儒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他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做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现在才一年级,训练的时间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仍会有反复,我会有耐心的帮助他的。、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学习“方位”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多叫他表演小游戏,使他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精力也集中多了。
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第三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马城镇中心小学 顾彩云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吃一辈子的亏。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板报,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王艺洁,女,十一岁,五年级一班学生,做事散漫,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爱丢三落四:如忘记带桌布,忘带红领巾。课堂作业,书写慢,而且难看,经常拖拉。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星期一检查作业时她总是左掏右找,然后说作业忘带了。甚至养成了欺骗老师和家长的毛病。
评析:王艺洁同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没有上进心。
9、经常忘事。
方法:首先对于她忘带作业的情况,我找来了家长,并告诉他们,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她自己去做。当她再次忘记自己收拾书包而在周一早上忘带作业时,我罚她将周末的家庭作业重写一遍,并提出严厉批评,这样连着两个星期,她思想上开始重视起来,忘带作业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从而增强了自理能力。今后我还可以从她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她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她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在纠正她的行为习惯时要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她,时不时跟她进行眼神的交流,让她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她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我会有耐心的帮助她的。
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淘气男孩的成长
关键词:培养习惯 缺乏温情 以人为本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的缺陷,与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系,这个男生的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无暇关注孩子学习,同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讲道理解决和多加引导,而是通过暴力来解决,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缺乏温情,性格比较暴躁,没有礼貌,以攻击殴打学生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学生的重视。
一、案例描述 今年我教一年级的攀登英语,同时还兼这个班的副班主任,所以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没想到这个班淘气的男孩子真挺多的,有一个男孩子的特点特别突出,他长相白白净净的,个头最高,站队永远站在最后一个,他的行为习惯不好,上课不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和其他男孩子打闹,等到打铃回教室的时候满头大汗,见了老师也不主动问好没有礼貌,可是从他学习成绩看来他很聪明,只要学很快就能学会,我觉得这个男孩子是很聪明可爱的,我决定帮助他。
有一天,上课打铃半天了,他和另一个男生才从操场上急急忙忙的跑回来,满头大汗不说,浑身上下都是土,一进门还互相告状说两人下课十分钟互相摔跤玩,这样的状态怎么好好上课,于是我严厉的批评了他们,并且让他俩保证下次下课十分钟左右意义的锻炼活动,不许再打闹了,可是过几天又发现他还是打闹,只是打闹的对象换了,换成别的班级的了,还老有孩子来告状,说他欺负别人,唉没办法,我只好询问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平时工作忙疏于管教,一淘气就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他,孩子越来越沉默,也经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家长看到这个问题也一再提醒他,可是他也改不掉了。我想,这和他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于是我决定慢慢的帮助他改正。
二、案例剖析
家庭教育的缺陷,与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系,这个男生的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无暇关注孩子学习,同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讲道理解决和多加引导,而是通过暴力来解决,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缺乏温情,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殴打学生来引起家长和老师
学生的重视。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站在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式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在与学生充满人情味的心灵沟通交融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终身的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三、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良好习惯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知之深、受之切、行必果”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始终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捕捉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用实践来填平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鸿沟。
上攀登英语课的时候,我请他上台表演,“how are you? Fina,thank you.and you.”然后我们一起夸奖他:good good verygood!看着他的小脸兴奋的花儿一样灿烂,我的心里十分欣慰,快下课的时候,我就找他过来帮助我给攀登英语记录本盖小印章,提高他的积极性,同时和他谈谈心,不知不觉的这个男孩子下课就不喜欢出去打架了,而且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主动向老师问好,还特别愿意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课格外认真听讲,本来他就很聪明,这样一努力,英语学习成绩越来越good,每次上攀登英语表演环节的时候,他都主动要求表演,表演小品和歌曲的时候,吐字发音都格外准确,为了他的进步我内心真是格外高兴。
四、实施效果
经过这段时间的引导,这个小男孩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情绪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对老师特别有礼貌,在学校不打架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进步:家长反映在家也不沉默了,经常给爸爸妈妈表演英语小品,家长也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方法来引导教育,出现问题也不一味的打骂,而是通过讲道理来解
决。
五、个案感悟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小超,男,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头总往后转,手脚很少闲着,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字迹潦草,多数时候是应付了事。
评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每一健康的小学生都应该养成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的进步。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采取措施:
1、对于好动、经常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所以我从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他好动行为。抓住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该生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潜在的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及时鼓励,积极强化,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感觉到自己一动老师就看见了。并且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精力就集中起来,学习起来也带劲了。
3、引导他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
“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耍时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效果
经过半年的努力,许永超现在进步很大,作业很少不完成,好动不听讲的习惯也改了很多,同学们也不在排斥他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无意中还是会做一些小动作,相信再经过一个学期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好孩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先民小学 陈香
案例:
学生徐承龙,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有时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分析:
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做事马虎、毛躁、丢三落四的。但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措施:
1、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做到老师的关心与学生的帮助相结合。我安排班上的优秀生和他同座,当他有不良行为老师和同学及时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帮助辅导他,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比如,他的作业稍有进步,我会及时的用激励性评语来鼓励他。看到老师的鼓励,课堂上他也会骄傲的仰起头,并且坐的端端正正,不再东张西望,这时,我便会借机在全班表扬他。慢慢的我发现他上课东张西望的时候少了,认真听讲的时候多了,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3、耐心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方案。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多问一下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抽时间帮助他把问题解决。如有家长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老师,老师给予解决。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徐承龙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都觉得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听讲认真了,坐得住了,精力集中了,同学们也都愿意和他交流合作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劳动也非常积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一名学校教育者,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汉阴县酒店九年制学校 李锦凯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则是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
案例:付倩,女,12岁,父母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居住,爷爷奶奶不识字,根本就不会辅导其作业,只是在家负责她及弟弟的饮食起居,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邋邋遢遢的;常与老人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有时还有其他学生反应有乱拿其他小东西的现象,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这孩子由于先前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位老人因为不识字,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地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加上父母长年在外地务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它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对于常撒谎现象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原来家长曾说过如果发现作业未完成情况要体罚,所以为了免受批评、推诿责任、逃避惩罚而说谎。由于是小女孩,而且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扫地值日习惯还没能养成。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她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她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朋友来提醒她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二、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行为习惯。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愿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
三、以人为本,付出师爱,做好榜样。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
四、教育效果
1、她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按时值日,其中有几次还发现他在操场捡垃圾,这件事我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3、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学生反应有失窃的事情。
4、在她的努力和学生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数学方面提高很明显。
五、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同时还要从她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新源里第四小学王濛
案例:陈何炜,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不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课堂上打打“太极拳”;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回家后据家长反应,书包一扔,就开电视机,开始看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总要看到8、9点钟没有动画片了,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质量。
评析:上网查阅了有关多动症症状的表现,发现其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
陈何炜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鸿儒的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纵上所述,鸿儒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方法:、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他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做题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现在才一年级,训练的时间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仍会有反复,我会有耐心的帮助他的。、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学习“方位”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多叫他表演小游戏,使他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精力也集中多了。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第五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模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苗茂小学六年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新课题。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更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育的质量或体现在学业成绩或体现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上,如孩子学习成绩好,特长突出,但是这一切外在的结果,都需要一个内因起决定性作用,那就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尤其应该注意养成教育的培养。魏礼轻是我们六年级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同学,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她的身姿非常的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担班长,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她依然如此,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去担班长。虽然我把魏礼轻给换了下来,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很有灵气的,我要帮助她。
有一次,我发现她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的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好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的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学习成绩也是学么的优秀,要她向别人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组长,她也非常的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组长下了。这样的“威
胁”对她很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上个学期结束的班干部换选中,她被学生们推荐为中队委员,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魏礼轻同学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的时候遵循了以下三点原则。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魏礼轻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养成里良好的习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魏礼轻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
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魏礼轻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魏礼轻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督促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严格检查,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我将不懈地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