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

时间:2019-05-14 10:4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3单元应用题测试

班级:

姓名: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花卉展中百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百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

3.三名同学去快餐店吃快餐,一种套餐每份18元,另一种套餐每份21元,三名同学共有60元,买3份套餐共有几种买法?

4.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她带了100元,钱够吗?

5.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6.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7.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8.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大约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9.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10.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其中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为:辣椒每盆12元,共卖出382盆。西红柿每盆14元,共卖出135盆。袖珍南瓜每盆15元,共卖出146盆。(1)每种蔬菜卖了多少元?

(2)一共收入多少元?

(3)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11.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儿童百科》每套125元,套18元。每种共买3套,一共要花多少钱?

12.一列火车可乘人数情况如下表。

车厢种类 车厢节数

每节车厢可乘人数

硬座 118

硬卧 66 软卧 2

《数学猜想》每这列火车可乘()人?

13.白色电话

红色电话

蓝色电话

黑色电话

128元

158元

198元

218元

李老师带了3000元为学校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有多少种

购买方案?分别还剩多少钱?

14.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15.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16.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17.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时速40千米∕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8.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平原时速50千米∕时,山区时速30千米∕时,最后达到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

19.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

千米。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千米?

20.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

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21.刘宁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

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22.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23.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

千米,20天能飞到吗?

24.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 千

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25.纯净水公司一月份卖出720桶纯净水,估算一下,全年可卖多少桶纯净水?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

1、将1300千克大米装入米袋中,如果每60千克装1袋,至少需准备多少个米袋?

2、学校准备了1000元购买盆花美化校园,每盆花的单价是15元,如果一次买4盆花只需付50元,学校最多可买多少盆花?

3、某运动场的环形跑道全长500米,在跑道的外圈上每隔20米放一盆菊花,共需准备多少盆菊花?

4、同学们需要为800本图书进行修补,平均每天修补90本,工作到第几天时可以全部完成任务?

5、一名游泳运动员某一天训练一次就游了800米,这个游泳馆泳道全长25米,这次训练共游了几个来回?

6、装订一本书要72张纸,现在1000张纸装订14本书,纸够吗?

7、学校买来乒乓球480个,是买来篮球个数的20倍,学校买来篮球多少个?

8、一部动画片一共可以播放336分钟,每天从16:32播放至17:00,多少天可以播放完?

9、一辆汽车12小时行600千米,一列火车8小时行72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10、小刚12分钟完成口算204题,小民15分钟完成口算240题,谁的口算速度快?

11、“希望工程”活动小组同学利用星期六卖《周末小报》,已卖了312份,是剩下的13倍,再卖多少份正好卖完?

12、王家村修一条长880米的长渠,已经修了12天,还要修22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还要修多少天?

13、甲乙两城相距225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提出问题再解答)

14、12去除一个数,得到的商是32,余数是6,如果用15去除这个数,结果是多少?

15、甲乙两地相距46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出5小时后还距乙地5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40千克黄豆可以做16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现在有80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

17、某小旅店有32个双人间,43个三人间,这个旅店最多可以住多少客人?

18山田奶牛厂每天能向市场供应鲜牛奶300箱,高钙奶260箱,一辆卡车一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这些牛奶全部运完?

19、小明的爷爷坐火车从北京返回南京,已知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大约是736千米,火车大约每小时行92千米,如果火车是上午10:00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小明就在什么时间到车站接爷爷?

20、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水,倒进了3杯水,连瓶共重330克,倒进了8杯水,连瓶共重580克。算一算,一杯水重多少克?这个空瓶重多少克?

第三篇:人教四年级上册面积应用题

1.张婆婆遥栅栏靠墙头围了一个正方形鸡栏,总长24米,这个鸡栏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一个苹果园长24米,长是宽的2倍,如果每棵苹果占地3平方米.这个苹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3.王伯伯有一块长方形的麦地,这块地的宽是100米,长是宽的2倍,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500千克,这块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4.为打造自己的农产品,肖伯伯打算从改造自己的玉米基地入手.有一块100公顷的土地,打算分成长40米,宽25米的玉米地,肖伯伯一共可以划分多少块玉米地?

5.一块长300米,宽200米的蔬菜基地,菜地中央有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水塘,计划这块菜地每公顷一年收入80000元,这块菜地一年一共收入多少元?

6.在一个周长16米的正方形水池四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一块正主形地周长是800米,每公顷收稻谷75吨,那么 这块地收稻谷多吨?

8.一块地占地4公顷的长方形草地,这的长是250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米?

9李大伯在2公顷的山坡上种梨树,每棵梨树占 地面积8平方米,每棵梨树要收梨400千克,那么这些梨树工可以收梨多少千克? 10.一条新建高速公路,长200千米,宽40米,那么这条公路占地多少公顷?

11.有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果园,如果把它的边和延长200米,那么果园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12.一个长100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果园,如果长与宽都扩大倍,那么是果园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13.有两块长方形持,第一块的面积是1公顷,第二块的长是150米,宽是60米,这两块地哪块大?大多少?

第四篇:人教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本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这一组的教学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在进行本组课文第一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开始,我就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童话教育,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童话。为语文园地三的写童话进行教学铺垫。

《巨人的花园》中,作者通过巨人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巨人心里的变化。通过对巨人细节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巨人的心里变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习从一个人某个细节去表现这个人的心理变化。将作文的教学融入到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

本组课文中的《去年的树》,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文章。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一直很注重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对话这种方式去将自己编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以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冒号和双引号的使用。在之后的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迷迷糊糊,不知道应该怎么在作文格子里面书写标点符号。

教完这个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如果想要编写出好的童话,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现在,学生普遍都不喜欢读书,因而阅读量也不够,在编写童话的时候,常常出现故事瞎编,没有内容,很空洞。对此,我真的很措手无策,可是为了让学生还是能够写出童话来,也只能够借助于作文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 40+56=56+40 ┆(学生举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a+b)+c=a+(b+c)课后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千米)=288(千米)

(88+104)+96=88+(104+96)

(69+172)+28=69+(172+28)

(145+207)=(155+145)+207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125×2 =10×25 =250(桶)=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 25×(5×2)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250(桶)=250(桶)

(25×5)×2=25×(5×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a课后小结: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b)×c=a×(b×c)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4(25×15)×4

46×25(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6 =150 课后小结: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25 =100+50(人)=150(人)(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 =333+567 =900(2)9×37+9×63 =9×(37+63)=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 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1)1035-497-203 a+b+c= 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2)1035-(497+235)(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a÷b÷c=a÷(b×c)

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2)25×12 =25×(3×4)=(25×4)×3 =100×3 =300(元)(3)12×25 =12×(100÷4)=12×100÷4 =1200÷4 =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板书设计:

12×25=300(元)= =3 =3 =300

课后小结: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 12×25

(3×4)×25 =12×(100÷4)×(4×25)=12×100÷4 ×100 =1200÷4(元)=300(元)12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班级:

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 月 日 备课教师:张会君 教学内容: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 = =61 =122+26 =148课后小结: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31+30)×2+26 =147+1 ×2+26 =148(天)(天)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应用题

    综合一1、红燕服装厂5天生产服装240套,照这样计算,6月份可生产服装多少套?2、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3、有一堆黄沙,先......

    冀教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集锦 一单元 1、 一个坏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200毫升水,一刻钟要浪费掉多少升水?2、 一个桶能装20升水,8桶水能装满一个水缸,问水缸的容量是多少?3、 一桶......

    11人教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射线有端点,,线段有端点。(2)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3)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4)良角的大小要用,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5)3时,钟面上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是......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同学们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2套。5000元买票够吗?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

    四年级数学上册100应用题

    1.《故事大王》每本12元,《十万个为什么》每本25元,买8本《故事大王》和8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12+25)*8=296(元) 2.四二班有男生38人,女生26人。每8人一组参加清理小广......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大全)

    第三单元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结

    角的度量单元反思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以及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是很抽象地概念,因此在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时,重点要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