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时间:2019-05-14 10:1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本专题主要讲授四个问题

一、班主任为什么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二、班主任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理解主要观点

三、班主任依法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班主任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应强化的几个意识

一、班主任为什么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有的老师说,学习法律法规是领导机关的事情,因为他们要依法行政。也有的老师说,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治校,教育教学中遇到政策和法律问题有他们解决就行。我们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较好书、带好班,学习不学习法律法规无关紧要。实际上,这种人是有些偏颇。

我们处在一个法治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和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都和法律法规有关,都需要用法律法规的观点来审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好的做好工作。

(一)依法管理班级的需要

(二)依法教育学生的需要

(一)依法管理班级的需要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2条指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加强班主任日常管理,维护班级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秩序,严肃班纪班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是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实现以上的管理目标,必须坚持依法管理。负责就会事与愿违。

班主任依法管理班级和学生,起码要体现两点:一是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个人的主观意愿。二是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但是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格,不能触犯法律法规的准则。

(三)依法教育学生的需要

《教师法》第八条规定“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这是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之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2条指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是中小学思想道德的骨干,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认真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法师方法„„

二班主任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理解主要观点

(一)班主任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其他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律的相关部分。

3、国家教育部门规章:《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相关规章及其他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规定和要求。

(二)班主任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理解的主要观点 主要理解以下三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 坚持德育为首的观点 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的观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贯彻上述法律方面要求,班主任应该成为其他教师的榜样。(1)全面落实教育要求„„(2)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3)全面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

2、2、坚持德育为首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6条指出,“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坚持全面发展德育的作用: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3)坚持德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3、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1)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2)尊重学生的人格。(3)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二讲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三是不能随便差使学生为自己办事情。下面这个班主任的行为,应该引以为鉴。

(二)表率意识

“为人师表”也是法律对教师的要求。班主任除了自己学习贯彻好相关教育政策法规,还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律常识教育。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不懂法、经常在工作中违法的班主任不可能带出一批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学生。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严格以法律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例如

(三)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还应把握《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六项权利和六项义务,明白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决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自觉不自觉地去闯法律的红灯。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教育法》中赋予受教育者的五项权利和应当履行的四项义务,促其依照法律的准则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师生都清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利于化解矛盾和冲突,建设和谐班级。

(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意识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17条至26条,明确规定了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内容和范围。而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则是这一规定的具体落实者和执行者。因此班主任要强化保护未成年学生的权益的意识,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组织他们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同时,还要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此外„„这方面,我们天津的就有典型。

(五)自我保护意识

班主任如果违背政策法规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不仅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法规既是对我们教育教学的规范和约束,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在学校中能担当班主任工作,体现了领导、同事对我们责任和能力的认可。认真想一想,那些因为行为违法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的班主任,自身的利益和情感肯定也会造成伤害,甚至感到很后悔很痛苦。我们做到不违规、不违法就能很好保护自己。

第三讲

(一)全面发展——让每个成员都彰显生命的活力 1.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 ·调查„„

·主流是好的,但有个别现象也应引起注意。例如„„

·这两个事例反映的虽然是个别的,但其折射出来的现象和问题,却值得我们中小学班主任深刻反思: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永恒问题。

·大量教育实践说明„„

·班主任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自己人格、情感的教育号召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心育心,以情育情,以人格育人格。

2、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

·有人片面地认为,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全面提高素质,似乎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放松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认为学生只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可,学习成绩可以放松要求,甚至学习目的、态度、习惯的教育和培养也可以放松。还有的人认为„„听完下面的事例,也许会改变以上的思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做到全面关注。此外,对课程改革必须明确改什么,坚持什么,不能不加分析地乱改,把我们积累多年的成功经验也盲目忘掉。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请听下面的典型事例

·在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90后学生大都具有情感脆弱,性格软弱、意志懦弱的特点,心里的承受能力、克服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我们认为班主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注意四点:

·一是营造班级氛围。·二是团体心理辅导。·三是形成整体效应。·四是特别关注。

(二)张扬个性——让每个生命都释放独特的光彩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这8个字对我们的启示:每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且有其独特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构成了学生世界的丰富多彩,才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班级工作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不应追求整齐划一,不应泯灭学生的个性特长;应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请听下面的事例„„

1、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

面发展。

张扬个性—让每个生命都释放独特的光彩 2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独特性

“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三)关注未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不是对每位学生负责一阵子,二是要负责一辈子。既着眼他们现在的发展,也要着眼他们的长远发展,更要着眼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主动成长„„

离开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任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较硬的方法都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班主任不能替代学生思考和认知,不能替代感悟和体验,不能替代总结和反思,不能替代一切的一切。请听下面的事例„„

1、让所有的学生主动发展

一般说来,让少数学生主动发展并不难,难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自信,都能主要发展。

尽管现在的学生都具有自信,都能主动发展。尽管现在的雪深都富有敏捷的思维和多彩的梦想,但他们毕竟是发展的人,都不大成熟有期盼成熟的人,也是需要班主任指导和引领的人。作为班主任,应该承认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

(一)精神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发展的信心 1关怀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进行一项调查:开展一次谈心:成立一个组织:营造一种氛围。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我们的班级中都有数量不等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他们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应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把工作做到每一个学生的心坎上,精神关怀无空白。

2、关怀不同层次的学生

 “精神关怀,一个不能丢,”是班主任面向全体的重要标志  关怀优秀学生  关怀中等学生  关怀后进学生

3、关怀需要特变关注的学生

社会生活的变革,中小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特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 谈到这个问题,某学校初中三年级4班班主任康老师感触最深。康老师教育成功事例给人的启发起码有两点:

一是面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教育的功能不能改变。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社会的现实,但可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二是对认识片面的学生,„„

(一)帮助成功—让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2、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份成功的自信。 例如„„

 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和智慧:就是善于从每一个学生的优势特长和潜能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信。面对有诧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帮助他们探寻一条适合发展的成功的路,指导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开发潜能—让每朵鲜花都如期绽放  请听下面的事例„„

 这个事例给人的启发是多维的,其中一点说明每位学生都蕴藏着发展的潜能。班主任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潜能。

2、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是班主任的责任。

 有人认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多元的、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是多维的、班主任的角色是多崇的,做好这些工作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工作成功的意义就在善于点燃一个个火把,让它们发出光和热,灿烂地燃烧起来,创造出自己美丽的人生。

3、研究开发潜能的方式方法。

日本的心理学家多湖回还说:“假如我们抛开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责任是第一的,班主任没有责任感根本不行,但同时也得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第六讲 班主任要用心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杨连山

人的健康的三个基本方面:

1、生理方面---即躯体和器官方面。

2、心理方面---即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3、社会适应方面---即个体存在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功能的调试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满意的心境

2、和谐的人际关系

3、统一的人格

4、正确的自我观念

5、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三)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 原因: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从精神护理学“三级预防”的概念分析。

3、从青春期特殊性分析。

4、从独生子女的现状分析。

5、从社会问题分析

(四)心理健康育人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A、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使其具有自知之明。

B、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情绪,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自信心。C、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D、对学生进行客观规律教育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a、真诚原则 b、理解原则 c、自主原则 d、建议原则 e、差异原则 f、活动原则 g、预防原则

(一)知法五 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懂法、用法、护法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精神,开展法制教育,不仅是维护安定团结的需要,也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需要。教育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方法:法制教育与活动

a、寓法制教育融入故事、儿童中

b、组织观影、影评等活动,观后感讨论 c、请进来,走出去

d、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团日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节日、纪念日)e、培养法制宣传的骨干 f、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g、开展法律常识的竞赛活动

(三)在法制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十讲 班集体活动是班主任育人的重要载体 魏永田(据说连着十一写了)

班主任担当着社会神圣的职责,与认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带班最终达到育人,主要又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班集体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育人的必由之路,没有班集体活动就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没有班集体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班集体。所以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

教育部2006年6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班主任职责时就指出:“要组织好办集体活动。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担任好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一)活动是人的素质形成发展的基本机制。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人,都绝对离不开活动,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既不能从外部直接传递,也不是猪体内自行生成,而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人的素质形成发展的基本机制。这是班集体活动的本质特征。

1、集体活动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集体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和正确集体舆论。

3、集体活动有利于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巩固发展。

4、班集体活动有助于机体目标的实现。

(二)班集体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1、班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班集体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班集体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班集体活动可以锤炼学生的贴学生的发展,紧贴学生的需要。

1、面向时代的要求

班集体活动应主动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以体现活动的时代气息和色彩。我们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失时机地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光辉历程。

2、面向生活实际

是活动内容植根于学生现实生活中,与他们生命过程融为一体。

3、面向未来发展

二、班集体活动形式创新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反作用于内容 形式五彩缤纷、五花八门,使班集体活动活起来动起来,可以从“变一变”“加一加”“改一改”“移一移”做起,求新求异。

让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直接体验,让学生游戏娱乐,让学生学会劳动,让学生尝试探究

班级管理 14---15 夯实班级管理

一、明确班级管理的任务

(一)落实学校教育计划

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计划,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创建优秀班级体

1、班集体建设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

2、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的职责

3、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A、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时空 B、班集体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C、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D、班集体是培养集体主义的最佳场所

E、班集体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工具

(三)组织好教师及家长集体

1、班主任要搞好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2、班主任要搞好与家长的协调

搞好协调,一要了解,二要尊重,三要能力。了解是前提,尊重是关键,能力是保证。

(四)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1、常规管理内容:环境,常规制度,偶发事件管理

2、常规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彰显学生主体 B、强化集体教育 C、贵在坚持不懈 D、善用教育智慧 E、慎用惩戒教育 F、提高批评效益

二、确定班级管理的重点

(一)学习管理

1、抓好班级学习管理师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

2、学习管理的主要内容

3、优化学习管理的方法

第一,不要就智育抓智育,实现德智协调发展 第二,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第三,要成为班级智育的行家里手。第四,要和任课教师及家长搞好协调。第五,要重点抓好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力求全面,激励扬长,公正客观,辩证分析。

(三)安全教育

1、内容与方法

2、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能力。

三、把握好班级管理的环节

(一)制订计划

(二)组织实施1、1948年,世卫组织,健康定义(W.H.O):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力的完好状态。

(一)时代在呼唤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的权威性转换:由外显的转为内生的。

2、由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发展转换。

3、由课堂落实者向课程设计者转换。

4、由再现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换

5、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特征日益明显。

6、由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化。

7、由道德偶像拓展为道德医生。

8、由专业型教师向社会型教师转换。

9、心理辅导员角色。

多元性:压力来源:竞争、学生安全、升学和检查评比

变动性: 冲突性: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事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对学生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和学生是学校中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群体,这两个群体都有共同的心理需求,健康,快乐和发展。班主任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讲究方式,批评要得体,把握好“度”,冷静、客观,避免冲动,让学生感受到善意,自尊心不受伤害。

(四)预防心身疾病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世卫组织提出的标准:

(1)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不断追求。

2、俞国良提出的标准:(北大学报)

(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本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2)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A、了解交流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B、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C、能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D、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A、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B、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C、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D、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E、具有自我控制力,自我调试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5)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情绪健康对教师尤为重要。A、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B、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C、能冷静的处理课堂情况中的不良事件。D、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E、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三、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个性,健全人格。

(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提升能力。

(四)增强人际的沟通能力。

(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六)缓解压力。第十九讲

班主任学会在信任、理解气氛中开放自己。

(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情绪好坏直接制约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2、心境良好促进人际关系融洽

3、心境良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心境良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5、心境良好有助于笑对生活。情绪调节方法:

1、宣泄释放法

2、转移法

3、音乐调控法

4、积极的自我暗示

5、学会放松

6、自我控制法

112-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达,3、慧眼识人的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首先应但我们的每一天的工作却关系到千家万户,“有好心没好脸”是起孩子们的事业拓展了,”做好铺垫。班主任的,要求学生做到的,班,做到,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

4、科学地表扬。教”,极大调动学生的

“专业的班主任以创新育创新、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顺利组织学生参加、开展各种活动,这是“识人”的能力。“要我学”为“我乐学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的法律法规

班主任工作的法律法规

班主任工作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

话题一 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 1.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是指教育管理从依靠国家政策转变到主要依靠国家法律的轨道上来,包括依靠法律、依照法律、依据法律三个方面来管理教育、管理学校。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1)什么是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的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2)什么是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一是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具有一致性。二是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制定机关不同,第二,范围不同。第三,形式不同,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第五,稳定性不同,3.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1)什么是教育道德?具体来说,教育道德是一些能使教师自觉地为崇高的理想服务、提高工作成绩、增进教育的威信和加强对学生教育影响的生活与工作准则所组成的一个体系,其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一句话,我们所说的教育道德是共产主义的教育道德。

(2)教育道德的内容与实施。教育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一切言论和行动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以集体主义利益为基础,实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教育道德的实施主要是依靠思想教育。(3)教育道德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教育道德与教育法规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是一致的,首先是指导思想相同,二者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的;其次是教育法规对提高教育道德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因为教育法规是教育工作的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也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是:第一,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教育法规表现在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命令等条文中,而教育道德则存在于教育工作的思想观念之中或形成社会舆论,即使有的教育道德规范已成为教育法规的一部分,相应的教育道德仍然存在于教育道德体系中。第二,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所调整的范围不同,教育道德所调整的关系比教育法规调整的关系广泛得多,教育法规只调整教育领域中比较重要的社会关系,而其他绝大部分关系要由教育道德来调整。一般说来,违反教育法的行为,都是违反教育道德的行为,而违反教育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违反教育法的行为。第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实现的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实现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突出特点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教育道德的实现,不是凭借国家强制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力量来实现的。第四,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发展的前途不同,教育法规存在于阶级社会中,依靠强制力实现,而教育道德存在于全部人类社会中,主要依靠自觉遵守纪律来实现。

正确发挥教育道德的作用: 1.教育道德是教育法规不能取代的。2.教育道德依靠班主任的道德水平。

3.必须提倡高尚的教育道德

话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6年7月1日开始实行。

1.《义务教育法》概述(1)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保证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措施。

二是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三是使教师、学生的权益得到保护。四是保障社会重视教育。(2)义务教育的性质。

一是义务教育具有国家性。二是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三是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四是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3)义务教育的管理。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的规定(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主要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学术研究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学生管理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报酬待遇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的参与管理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主要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遵纪守法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学计划教育教学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社会活动的思想教育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2)教师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义务教育的特点。二是注意学生的特点,三是注意教师职业的特点

3.《义务教育法》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1)《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的权利有如下四点。

第一,学生依照法律规定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物质帮助权。第三,学生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和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的公平评价权 第四,学生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2)《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的义务有如下五点。

第一,学生应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义务。

第三,学生有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守纪义务

第四,学生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义务。重点是遵守法律、法规中对学生的有关规定。第五,学生有尊敬教师、养成良好品行的义务 3.新时期班主任对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举措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中,主要作好以下工作。1)带头学习、遵守义务教育法。

(2)积极向家长、学生宣传义务教育法。

(3)自觉抵制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法律责任

违反《义务教育法》要承担相当的法律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教育法律的行为达到犯罪的程度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3.民事责任:义务教育法上的民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破坏了平等主体之间正常的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依照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话题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段,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也未形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属于具有民事权利的人,但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完全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1.学校保护

(1)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2)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3)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2.家庭保护

(1)抚养。(2)教育。(3)其他,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3.社会保护

(1)授权性规范。(2)禁止性规范

4.司法保护

(1)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保护(2)继承法与婚姻法方面的保护。

5.法律责任

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

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保护权益的原则,即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人格的原则,即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发展的原则,即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保结合的原则,即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话题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及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五部分。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的意义,1999年6月28日我国政府颁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有利于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有利于保障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3.对学生预防犯罪的教育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教育,(2)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4.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和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在预防学生犯罪时,班主任应在学校领导下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学校、班主任自身的法制建设(2)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加强教育、管理

(3)制止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不良行为的团伙。“

4.对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这里所说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5.加强学生对自我犯罪的防范

6.加强对学生重新犯罪的预防 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内容,不履行义务、不承担责任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的原则

1.预防与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2.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目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治理与专项斗争相结合的原则

话题五 新时期班主任常见的违法行为及预防 1.中小学教师常见的违法行为(1)教学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一是教师超标准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 二是教师擅离课堂,随意停课。三是教师偷取、泄露考题

(2)教育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

二是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三是教师泄露学生隐私

四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污辱人格尊严的行为(3)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一是教师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二是教师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三是教师奸污学生(包括猥亵)。2.中小学教师违法行为的预防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违法行为的预防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力度(2)加强学校自身的法制建设(3)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教育法规

中小学校教师违法行为归因分析

1.立法不全

(1)教育立法缺乏适应性。(2)地方教育法规建设相对落后

(2.)执法不严

3.普法不宽

(1)教师法治观念淡薄。(2)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的法规建设存在漏洞 《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内容》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强制性。

2、普及性。

3、公共性。

4、免费性

一、教育教学工作中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3.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4.教育空间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招生办法

(二)按素质教育要求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按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完成教育教学质量。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保证教科书的质量

(三)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四)以加强课外活动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五)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

一、未成年人保护的总原则

(一)特殊、优先保护原则。

(二)平等保护原则

二、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一、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学校均衡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均衡设置学校

(二)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三)促进校内均衡发展

(四)不得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对于民办学校的界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举办人不是国家机构。第二,资金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所谓“财政性经费”,即纳入国家财政管理的各种经费和资金。从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办法来看,财政性经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预算内资金,另一部分是预算外资金。是否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是民办学校的标准之一。第三,面向社会举办学校

二、均衡配置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

(一)县级区域内学校师资的均衡

(二)区域之间师资的均衡

(三)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四、促进群体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

(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1.规定多种办学形式即特殊教育学校(班)和随班就读。2.经费保障措施

(三)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 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

(五)流动人口子女

(六)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

(七)军人子女

《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一、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二、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一)义务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的标准

(二)地方各级政府应将教育经费支出单列,并确保“三个”增长

三、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一是强化中央政府投入责任,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分担 二是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经费

三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各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权利》

一、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对儿童权利保护的普遍标准

国际社会通常将《儿童权利公约》中的权利概括为四大类: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享有其他人权的前提。生存权首先是指生命保障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其他人身权利。

发展权是指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信息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受保护权是指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包括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歧视、剥削、酷刑、暴力或者疏忽照料,以及对失去家庭和处于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参与权是指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并就影响他们生活和成长的事项具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二、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通过学校或者其他教育设施和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或者业务水平的权利。《对生病或者受伤学生的监管义务》

一、教师对受伤学生的监管义务 教师对在校受伤的学生负有以下监管义务:

1.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顾。这是教师最起码的义务。

2.告知义务,即及时告知受伤的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的义务。3.及时、有效救助的义务

二、教师对生病学生的监管义务

教师对生病学生负有以下监管义务:

1.发现学生生病后应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3.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 《侵犯学生名誉问题》

一、毫无根据地怀疑学生。

二、不当地点名批评学生 《侵犯学生人身自由问题》

一、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

三、非法搜查学生

三、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

《侵犯学生受教育权问题》

公民的受教育权应该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应当是指公民有在依照国家教育制度举办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就学的权利

一、歧视学生

二、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三、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四、侵犯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

五、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侵犯学生隐私问题》

一、私拆、偷看、公开学生信件、日记

二、擅自公布学生排名成绩

三、披露、宣扬学生自身及家庭成员的资料 《体罚学生问题》

一、体罚的分类 体罚分为直接体罚和变相体罚。所谓直接体罚是指教职员用直接殴打的方式来处罚未成年学生和儿童的错误行为。直接体罚的特点,就是直接殴打人身体的某个部位而使受殴打者遭受肉体痛苦,人格受到侮辱。变相体罚,是指教职员要求学生长时间维持特定姿势(如长时间罚站、罚跪等)、进行某种激烈运动(罚跑步、蹲马步等)、不准从事某种行为(如不准参加某些课外活动、不准吃饭等)或者过度从事某种行为(如过度罚抄课文等)等方式来处罚未成年学生和儿童的错误行为。变相体罚不是直接殴打受罚者,而是采用罚做某种行为的方式,使受罚者身心感到痛苦或者疲劳的行为。

二、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以下几种: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

三、应注意的有关体罚的几个问题 1.2.3.4.5.清醒地认识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体罚学生动机的良好性并不能改变体罚行为的违法性 采措施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让学生直接监督教师

不能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而放弃管理

《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一、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知情权

三、为“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

理解委托监护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委托监护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须有监护人委托和被委托人(受托人)接受委托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监护职责既不能随意、也不会自然转移。2.受托人应为有监护能力的成年人。3.委托监护后,监护人的责任是不能免除的。4.委托监护不是监护人监护职责的转移,不能将监护职责与监护责任混为一谈 《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一、政府为主保护未成年人

二、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

(一)政府和社会力量并举,兴办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

(二)明确规定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活动场所

(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

三、提供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产品

四、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

(一)保障用于未成年人产品的质量和包装安全

(二)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酒危害

(三)禁止使用童工和对未成年工进行特殊保护

(四)禁止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进行有害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

(五)救助抚养流浪乞讨等生活无助的未成年人

(六)加强未成年人的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 七)突发事件中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五、提供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条件

(一)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二)积极发展幼托事业

(三)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就业帮助

六、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智力成果和荣誉权

七、公安机关、居(村)民委员会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八、未成年人保护不再是“家庭内部事务” 《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一、孩子归谁抚养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二 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要继续负担抚养费

三、未成年人有权要求监护人到场

四、在办理性侵害刑事案件中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名誉

《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一、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学生

二、不得侵犯未成年学生的休息娱乐权 三 保护未成年人的“心”

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应急机制

所谓要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就是指学校要依法做好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的应急处理制度,如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快速反应机制、事后恢复机制等。

(一)事前:积极预防,未雨绸缪

1.建立完善预警机制

(1)预测——识别学校的弱点。(2)预警——分析学校弱点 2.3.4.5.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建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总则。2)组织体系。3)运行机制。4)应急保障。5)监督管理。6)附则

(二)事中:快速应对,控制损失

1.先期处置,采取紧急行动控制事态蔓延 2.应急响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1)细致调查,收集信息。(2)分析研究,确定对策 ①学校内部对策:1)召集人员。

2)制定解决方案,协同行动。3)披露信息,凝聚共识,建立校内支持力量。4)注重学生心理危机的缓解和引导。②受害者及其亲属对策。1)及时表示同情或者歉意。2)冷静地倾听当事人的意见,了解其要求,随时高速处理。3)把握分寸,表现风格。4)善后服务。③政府有关部门对策: 1)及时汇报。2)报告事态发展情况。3)形成总结报告。④新闻媒介对策

⑤对社会各界的对策

⑤对社会各界的对策

(三)事后:认真总结,重塑形象

1.总结经验教训,从危机中获利

2.恢复管理、重塑形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监管义务

上课期间教师除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外,还必须履行以下三方面的监管义务:事先提醒的义务;在课堂上指导监督的义务;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救护措施的义务,即事前提醒、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理。

教师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监管义务

一、课间的监管义务

二、午休晚休期间的监管义务

教师在体育课、实验课上对学生的监管义务

一、体育课上的监管义务

教师在体育课上负有以下监管义务:

1.场地不得有障碍物;器材放置要妥当,应与树、栅栏和其他操场设施之间保持安全间隔。

2.活动前认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不得让学生从事他们在身心上没有准备的活动。

3.活动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按活动的性质和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场地。

4.不得违反教学大纲规定,组织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不得安排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参加不宜参加的体育活动。

5.精心组织,不得让学生在拥挤的场地进行有危险性质的体育活动。

6.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救护受伤学生。

7.竞赛选手搭配要合理,应安排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之间进行足球等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比赛;不得让不具有识别能力的幼儿参加有对抗性或风险性体育活动。

二、实验课上的监管义务

教师在实验课上负有以下监管义务:

1.实验室教师要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不存在瑕疵,并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查

2.在实验前进行讲解、演示,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3.在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要认真指导、管理,及时制止学生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二、午休晚休期间的监管义务

4.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

5.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役使学生问题

所谓职务行为,就是指一切与法人要求执行之职务通常合理相关联的事项。即在确定损害行为是否为职务行为时,不能仅以法人的业务范围为限,与业务范围有相当关联、较为常见的工作人员损害行为,也应以职务行为论。

在集体活动、社会活动期间对学生的监管义务

一、集会活动期间的监管义务

集会活动期间教师应履行以下监管义务:

1.全面考虑学生集会的路线、设施等与学生人身安全有关的事项,并采取必要措施。根据参加活动学生的人数,安排适当数量的教师提供充分监管。

2.保证学生集会时出入道口通畅、进出时间错开,并有专人监管、防止拥挤。

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监管义务

外出旅游期间,教师对学生负有以下监管义务:

1.旅游前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并将活动时间、地点及对学生的要求通知学生监护人。

2.活动中教师要切实尽到护导职责,不得让学生离队自由活动。集体旅游中,教师放弃管理学生的职责而追求其它利益,导致学生伤害的,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教师即使尽了足够的注意,也难以防止损害后果发生,则学校不承担责任。

3.发生事故时,除采取必要紧急救助行为外,还应视情形迅速通知警察、医院、学校、家长等,以避免损害扩大,并保全相关证据。

第三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参加工作十五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对一些“问题学生”在刚当班主任的那几年,我始终认他们是“坏学生”,是品质的问题,对他们的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常常是简单粗暴,但随着工作上渐渐的成熟,我从中体会到大多数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其实不单纯是品行问题,总是由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的。因此,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班主任必须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事好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入手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心理健康的。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纯洁、活泼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心理就不是健康的,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本身性格暴躁乖戾,情绪喜怒无常,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尖酸刻薄,这如何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决不次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不允许老师体罚学生,有些老师却骂,甚至侮辱学生,其实这就是老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请老师们记住:“侮辱学生比体罚学生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心理健康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教书育人。

其次,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总的来看,对初中生而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情绪波动大,变化无常。由于中学生情绪还处于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当情绪处在喜悦时,其表现在:学习积极性高涨,显得较为活跃,和别人相处和睦;可当情绪处于忧郁时,其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低落,显得心事重重,很难和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薄弱。多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害怕困难,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往往在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从而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

三、不良的性格特点。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一种典型,其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别人闹意见,常斤斤计较,对一些事总是耿耿于怀,从而引起心理充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中解脱出来。

2、自高自大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其受挫能力较差,在挫折面前常感到手足无措。

3、自卑怯懦型。缺乏自信,进取心差。对自己评价过低,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做事情怕这怕那,在同学之间常常是寡言少语,常会逆来顺受、屈从于他人。

4.嫉妒孤僻型。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愿与他人接触。其表里不一,经常处于孤独、寂寞、抑郁中。

四、青春期的影响。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有时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

根据初中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尽管以上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只要班主任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

再次,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为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是通过集体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同时,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其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以采用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活动中,非智力的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又可 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笔谈。针对部分学生害羞、腼腆的心理特点,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能行之有效。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笔谈后,学生就能大胆与教师说悄悄话、知心话了,这样的交流实属一种心与心的对话,只要长期坚持,还愁不了解学生吗?

四、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家庭中,其摆设零乱、无序,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不足,对孩子的教育甚少,或是教育方法不当,这无疑会使孩子产生懒惰、散漫的习惯,以及不健康的心理。

为此,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把班级仿制成温馨的家庭。在保证教室卫生清洁,桌椅摆放整齐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努力,布置美化教室,要充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愿。在教室里挂上舒心的窗帘,贴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拼图、名人警句等。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懂得在同学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而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在这些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赚麻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只要有了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2.共情原则。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保密性原则。教师只有在给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之,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就得亲近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会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才能更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无愧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联片教研谢河组交流材料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谢河中学:张庆德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2.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生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学校,一个好的班集体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原因就在于此。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以良好心理素质来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

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班主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班主任首当其冲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学生正处于最具有可塑性的人生阶段,可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生身上体现着教师的教育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使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本人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

在课室里悬挂名言书画,办好班报,以启迪心智; 设置竞赛栏、展示栏等评比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开设“心之声”信箱,进行心声交流和析疑解难;

设立“流动图书箱”,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和好书交朋友等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做人。

(三)、班级管理、班集体作为一个有着一定规章制度的严密群体,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群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工作要面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事实上,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表面平静老实的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更容易产生问题。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集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宽松、积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学生的心灵很难畅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怎样让学生消除他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教师平时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摆架子,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充分信任,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再根据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

3、排除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

后进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促使他上进。

例如有一位同学,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文体课上发现他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家访中了解到他还经常给邻居的孩子讲故事。另一次,班上组织了讲故事比赛,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称赞,使他大受鼓舞。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分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他经常做完作业后还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4、树立榜样,提供模仿的正面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认识肤浅,评判能力低,有时不会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向,且自控力差,因此常有“屡教不改”之嫌,令许多老师大光其火。其实碰到这种情况,最好先想一想,你做给他看了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众多教师的经验表明,在学生面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一遍好样子”。走进教室,一把扫把横在门口,如果班主任俯身拾起来,学生就会从这一动作中领悟到自己应当怎么做。教师的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就起到了健康的教育作用。

同样道理,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革命导师、科学家、思想家等人类精英,都应成为少年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面的典型,让英雄不平凡的生平、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光辉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让他们从英雄身上学到自强自立,学到做人的道理。

5、在班级管理中开展:

(1)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制定班级管理的目标,才能够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共同构筑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管理机制。

这样,班主任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如:建立各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制;

设立小班主任、小老师岗位,实行“一日班长轮值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在小班主任的指导监督下,处理班里的日常事务,发现问题及时向小班主任汇报。

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主合作管理机制,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班主任要在班中倡导合作竞争的精神,开展“争创优胜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纪律、专长、卫生等方面展开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活动,以“赛”促团结,以“争”显才干。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竞赛中协调合作,同学们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交往,学会欣赏,使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提高。

(2)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四)创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重视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

正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灯,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催人奋进的班级舆论。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课前十分钟等渠道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结合班里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对事件中出现的不良的心理意识进行分析,向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同学学习,增进学生们对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健康心理的认识。

“我能行”“我不怕”“我能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此外,还应适时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挫折体验,使他们明白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若缺乏坚强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将来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不要把荣誉看得过重,不能因为一次没评上“三好学生”甚至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产生心理波动。失败后重要的是找原因,而不是看重失败的结果。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树立继续前进的信心。

(五)运用思想预测的方法

思想预测指根据人们思想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事先估计和分析产生思想问题和不良品德行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预防和早期纠正。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社会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下,生理、心理趋于成熟,思想活跃,经常产生思想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表面看来,思想品德的种种问题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在中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品德形成过程 中,必然性总是支配着偶然性,而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反映。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总是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因后果可供思索。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他们新接的班级中,为了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除了做那些必要的事先了解之外,往往有意特设一些情境,来预测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

例如,有位班主任在开学头一次的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选择所承担的任务:一是打扫厕所,二是擦玻璃,三是擦桌椅。老师在和大家一起劳动之中有意观察每个同学的劳动态度,劳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家畅谈劳动的感想,并有意识地在全班面前表扬了打扫厕所的同学们,然后再观察每个同学的面目表情,结果发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这种自觉经验预测法可以用于预测班级学生思想变化的倾向性问题,也可以预测出个别同学可能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预测,不是凭空的胡思乱想,而是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之上的。

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班级集体思想面貌的变化或是个别学生的思想变化,不管顺向进步还是逆向的落后,预先总会有迹象。若是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抑制和消除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反之,发现好的苗头,就要大力扶植,积极引导,使之发扬光大。这种征候预测法需要班主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入手,要善于驾驭学生发展的方向。班主任在运用预测方法时,要确定预测目标,即确定是班级学生的哪种类型的思想,或是预测思想主流发展趋势,或是后进生可能产生的问题。

(六)注重情感教育,学会以情动人

白居易描写弹琴女子的琴声感人时,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其实说话的道理与此相同,所谓“情深方能意切,感人全在真情。”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一定要做到“四分含情,六分叙理。”有理而无情,谈不上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魅力。

近年来,情感教育越来越重要,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具体的从学会观察他人的外部表情即通常所谓察言观色做起;其次,学会理解他人,学会角色换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去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最后,还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这样,才有助于对学生能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比如:一个学生作业没交,他告诉你忘在家里了,对此,你怎样说才会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①“真的忘在家里了?那就回去拿来让我证实一下。”——不信任

②“怎么搞的?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明天补交。”——不耐烦、不满意

③“是啊,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到你的作业了。”——信任、体谅、遗憾、暗示

第一种说法透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所包含的情绪是幸灾乐祸的:你说没带,我就将你一军——去拿来证实一下。试想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心理会健康吗?肯定是充满嘲笑意味的,而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第二种说法传达出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极不耐烦和不满意,学生听后的感受是遭疏远和排斥的。试想这样的学生心理会健康吗?肯定也是缺乏耐心,甚至会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第三种说法,教师传达的信息是信任、体谅学生,同时又表示了遗憾,而且暗示学生老师非常希望看到学生“花了心血”的作业,相信学生听了这样的话语,如果真的忘了带来不会感到委屈,只会感到后悔,如果确实是没有完成作业,回去以后也会“花不少心血”补上。

可见,教师对学生注重以情动人,对一个班级,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使集体变成熔炉,也能使集体变成冰窟,它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也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恨可厌。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要协调所有的任课教师,充分发动学生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语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和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要做到这些光靠班主任一个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联合好所有的任课老师,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与老师的交流中捕捉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这些表现揣测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班主任老师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确 切地说,应该是朋友般的心与心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对你感到可亲、可敬、可信,有话可以放心的告诉你,这样,你才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做到有话可说,先发制人。

(八)班主任要做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工作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信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诊断、分析、解释、评价,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好本班学生的心理档案。

(九)动员家庭和社会,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情,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件事。学校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如:以家长学校的名义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向家长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适当进行心理卫生宣传,督促家长协助学校共同解决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学校从主动沟通,争取支持的立足点出发,还要积极加强同校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合作。如:卫生保健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社区服务机构等。共同努力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坚决抵制不良社会诱因对学生的侵蚀、毒害,确保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沿着“四有”新人的道路健康成长。

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文化素质转向了包括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作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也就无可推卸的摆在了学校教育者的面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股特殊而关键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重视并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三、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自身要求 1.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上所述,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开心理问题。不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师德提高的必经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班主任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2.班主任的自我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树人,必先正己,己不正,又怎能树人呢?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又怎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和学生心理上发生的问题呢?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或疾病,这不仅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会严重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强迫班上的其他同学轮流打犯错误的学生,动辄用抄写百余边遍课文的方式惩罚学生,对学生恶言恶语、冷嘲热讽等行为,都清晰映射出某些教师心理的阴暗面,因此,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要重视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可以说,班主任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班主任喜怒无常的情绪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动因;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也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首要的条件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深刻了解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地位和意义,从而增强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的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具备良好的修养外,班主任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教知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类进步。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分数教育曾耽误了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知识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而人格、个性是最具决定性的东西。青少年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肩负重任。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上,从要真正发展学生的素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搞,而且要切切实实搞好!特别是我们这些班主任老师,更要首当其冲,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好”学生不需要心育。

实际上,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

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心育会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产生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老师的负担,特别是班主任的负担已经非常重了,再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不是太重了吗?表面上这是符合逻辑的。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老师是否反思过,为什么我们会做得这么辛苦? 难道仅仅是因为任务多吗?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得轻松,有的人却做得很辛苦呢?

我们是否检讨过我们的教育方法,或者说是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呢?

我在BBS上认识一个网友,他的一句话对我启发挺大的。他说“能在忙中显闲,能在闲中忙活,才是高人!”一个人如果能够将繁忙的工作悠闲地完成,将看似无足轻重、闲适的工作中寻找到可以忙活的,他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忙,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对。而心理健康教育,会让老师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让你的工作轻松起来。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是我在参加心理学交流会的时候,其他的老师总结的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很忙,是因为我们始终想着要控制住环境、控制住学生,不让他们犯错误,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你谁也不能控制,包括你自己。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要求进步”。有些孩子的进步明显,但大多数孩子在前进道路上不免磕磕碰碰,不能如愿地享受成功。于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了心理健康的辅导,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进步。

第五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提 要: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特殊阶段的初中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以与学生平等、亲密的态度来了解与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耐心细致、诚挚深入的具体辅导之中,辅助学生自主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通过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我体会到大多数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不单纯是品行问题,而多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的。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又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肩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事好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入手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了解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但随着当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及他们自身社会经验的扩展与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疏导、消除,将影响其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总的来看,对初中生而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情绪波动大,变化无常。由于中学生情绪还处于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当情绪处在喜悦时,其表现在:学习积极性高涨,显得较为活跃,和别人相处和睦;可当情绪处于忧郁时,其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低落,显得心事重重,很难和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薄弱。多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害怕困难,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往往在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从而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

三、不良的性格特点。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一种典型,其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别人闹意见,常斤斤计较,对一些事总是耿耿于怀,从而引起心理充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中解脱出来。

2、自高自大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其受挫能力较差,在挫折面前常感到手足无措。

3、自卑怯懦型。缺乏自信,进取心差。对自己评价过低,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做事情怕这怕那,在同学之间常常是寡言少语,常会逆来顺受、屈从于他人。

4、嫉妒孤僻型。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愿与他人接触。其表里不一,经常处于孤独、寂寞、抑郁中。

四、青春期的影响。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有时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

根据初中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尽管以上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只要班主任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

其次,有效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结合班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等等。有效的班队活动,它能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心理辅导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倾诉心理烦恼,主动接受心理辅导,主动调节心理情绪,从而促进心理素质主动健康发展。班主任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以采用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

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活动中,非智力的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又可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笔谈。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每周进行自我评价的周记里开设“悄悄话”小栏目,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个小窗口。学生在“悄悄话”里所谈的内容可以要求老师不加评价,不下结论,只希望将心中事一吐为快。也可以请求老师给予解答、理解和帮助。针对学生反映的种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一是对于简单明了比较集中的问题在班会课上逐一答复。二是对于那些小篇幅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书面形式在周记里做认真地回答。三是对于问题较多较复杂的学生采取谈心的方式,在短期内给予解决。

四、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外来子女的家庭中,其摆设零乱、无序,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甚少,或是教育方法不当,这无疑会使孩子产生懒惰、散漫的习惯,以及不健康的心理。为此,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把班级布置成温馨的家庭。班主任有计划地从日常、相互交往、学习负担及各种活动等方面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愉快、友爱、亲密、温馨,使学生消除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板报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如:每期的黑板报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鼓励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最后,正确的工作方法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目标和任务灵活采用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单独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但在这些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赚麻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只要有了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2、共情原则。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保密性原则。教师只有在给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之,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就得亲近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会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才能更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无愧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下载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工作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精选合集)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考点归纳 1.了解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教育法律法规

    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 (2009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

    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3、......

    教育法律法规

    1. 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法”要明确的问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是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法律。 3. 教......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其他相关法律、文件、教育部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06/30 •中华人民共和......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教育法律法规[范文模版]

    大华中心学校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二) 1、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