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学生从小学开始训练记叙文,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甚至觉得越写越困惑,越写越没档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选材幼稚、老套,情节没有吸引力,语言乏味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抓起,并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二、巧妙构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时如果平铺直叙,就像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习。这封情书没有署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这种写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所谓“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唐继柳译的《20美金的价值》,写一位爸爸晚上回家,五岁的儿子问他一小时挣多少钱,他回答说20美金。之后,儿子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借10美金,爸爸很生气,他认为孩子要钱是为了买玩具,于是发了一通火。后来他觉得自己过分了点,再说儿子平常很少要钱,他来到儿子的房间,向儿子道歉。儿子看到爸爸不生气了,便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沓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爸爸一看又气了:“你有钱,怎么还要?”儿子说:“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爸爸误会了儿子,原来儿子向自己借钱,是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的啊!因为有了两次误会,文中才不显山,不露水,直到结尾,才一下子抖出主旨来,让我们吃了一惊。写记叙文,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制造误会”,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该人物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讲述就完全在读者的意料中发展,文章就显得很平,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抑扬转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抑扬转换”,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记叙文作文指导要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巧妙构思,学会美化情节,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三、修饰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下面总结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
1.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
3.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彩,美感迭生。例如:“我们不能主宰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结合),又如:“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对比句)。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如能从这三方面来开展,那么,学生的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近了。不过,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审题、立意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第二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一、优秀记叙文的标准
1、描摹形象细腻。
2、情节曲折起伏。
3、立意深刻新颖。
4、感情真挚热烈。
5。多样的结构
6、语言准确生动。
二、记叙文的描写之景物描写
示例:
1、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药》
(渲染了坟场凄凉的气氛)
2、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
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3、我和她快步来到讲台.一切静悄悄的,老师和同学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窗外,桃花绽开,鸟儿啾啾地叫着,赏心悦目。
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友善。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化学家,窗外鸟儿欢快地唱着歌,我快飘飘然了。
我们都笑了,笑声在河面荡漾着,河水泛起阵阵涟漪,芦苇也不甘寂寞,发出“沙、沙”响声。
(以景衬情,写出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
4、比较阅读:《记一次救灾活动》中的景物描写
A.星期天的清早,我起床后推门一看,太阳还没有露出来,过了一会儿,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后来越来越大,红红的,照的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逐渐变厚,天气逐渐变得闷热,到了下午,突然雷声隆隆,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雨停了,天气也凉快了许多,河水暴涨。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B.暴雨一连下了两个多星期,鬼天气,到了中午云层又逐渐变厚,天气变得更闷热。到了下午,突然雷声隆隆,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不久就下起了大雨,河水暴涨。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直接或间接为文章主题服务。)
范文示例:
栀子花情结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
初夏的夜还是稍稍带点凉意的。我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背影。是爸爸妈妈!他们俩„„?
我跟了上去。
爸爸妈妈牵着手,宛如一对热恋中的情人。我暗暗发笑,想不到爸爸妈妈也风花雪月起来了呢!
“啊欠!”猛然间,妈妈打了个寒颤。
爸爸紧张起来,一把脱下身上的外套,赶紧给妈妈披上。“啊呀,怎么着凉了!”爸爸紧了紧妈妈身上的衣服,又细心地把她额前轻扬的发丝顺到耳后。
“没事,没事。对了,这么凉,孩子也会着凉的!”妈妈有些焦急。
“孩子长大了,该知冷暖了,还是把自己照顾好吧!”爸爸像责怪一个孩子那样柔声说道。我鼻子一酸,是啊,我长大了,可我何曾像爸爸那样关心过妈妈?
他们继续踱着,忽然停在了一棵栀子树前,栀子花大朵大朵地开放,仿佛精灵一般绽放在夜间。
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刹那间终于明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明白了父母在为儿女操劳时,也有自己的世界,我更懂得了珍惜幸福,付出爱意。
栀子花飘香的季节里,重温那怦然心动的感觉。我也在深思:长大之后,我是否能左挽妈妈,右扶爸爸,在栀子树下,让那朵栀子花在生命中常开不败呢?
(简评:
1、这是水到渠成的“怦然心动”!披衣、顺发、责怪、插花构成的细节群描写,使涓涓细流汇成汹涌大潮,猛烈地冲击着情感之闸,弹奏出夫妻恩爱的动人心曲,父母之间互相尊重、相敬如宾。
2、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3、作者以“爱心传递曲”结尾,别具匠心,形象地表达出一瞬间“怦然心动”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言已尽而意无穷。)
陕西高考满分作文:秋千月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纪伯伦
太阳在窗户外肆意地挥洒光芒,树叶被烘焙得焦灼,失去了生机,无力地垂挂着,整个世界毫无保留地赤裸在一片明艳之中。而我却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拉上厚厚的窗帘,掩盖
住内心的不安与失望。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一棵大树,它又粗又硬的根深深扎进土里,如果只是折断树冠,那么它不会枯死。而此时,我似乎已经被人连根拔起。一个黑色的六月,一份沉重的成绩单,顿时将希望打得粉碎。在舔完伤口的鲜血之后,我耐不住苦痛的挣扎,在月挂枝头的时候踏出了房门。
今天应该是十五之夜吧,月亮溶溶地散发着一圈圈光晕,珠圆玉润般的生辉,沉鱼落雁般扣人心弦。而我却依然痛苦着,丝毫不得挣脱。不知不觉间来到院里的秋千旁。那秋千默默地似乎等了我好久,我伸出手抚摸它,一丝久违了的温馨竟从手心传到心底。我轻轻坐上去,绳索发出细微的吱扭声,像是在和我打招呼。我没有摇荡,只是闭上眼,那感觉像啼哭的婴儿在感受摇篮的晃动,内心的痛苦似乎一点点地被平复了。
小时候,我喜欢把秋千荡得很高很高,似乎想去看看那月宫里永远也砍不倒的桂花树。童年,更多的是憧憬和欢笑。稍大一点的时候,喜欢拿着我的短笛,悠然坐在轻轻晃动的秋千上,面对着或缺或圆的月亮吹一支悠扬的小调。秋千也变得沉稳与安静,它晓得给我一份平静,取代年少时的热情。再后来,我只是静静地坐着,面对着那一轮永恒的月,欣赏它的阴晴圆缺。或许还会想起一两句譬如“无言独上西楼”“月是故乡明”之类的诗句来,秋千永远只是倾听着我内心的声音,月亮永远只是静看着我不断成长的身影。
我想重温童年时那一份欢乐,我奋力地荡起秋千,阵阵凉风扑入我的怀抱,扫过我的耳边,我的皮肤感受不到月亮的温度。我猛然睁开双眼,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忽高忽低,却不见一轮明月在何方。待秋千渐渐停下,我才明白,今夜我背对着月亮!
这时,我突然顿悟。面对着月光,我们会忘记阴影的存在,享受到快乐和宁静;背对月光,我们就只看到自己的阴影,看到黑暗。想到这里,我迅速转身,当月光重新沐浴着我的面容时,我的心已经宁静如高原的湖水了。
阴影,黑暗,挫折,这些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转个身,它们就都在身后了。当上帝关上你的大门时,必然会为你开一扇窗。摔一跤也根本不是什么大事情,站起来,大路依旧。
感谢那秋千月,它让我懂得如何认识挫折,如何摆脱阴影,如何迎接光明。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
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我们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拨又一拨,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随水飘来的是清凉的秋。秋天的河俨然成了亭亭少女,端庄,娴静,偶尔被空中的青鸟亲吻一下,便羞得满脸红晕。可是,她却不会拒绝与我们这群孩子亲密接触,我们也会做些有诗意的事。撑一枝长蒿,向芦苇更深处漫溯;拎一窝鸭蛋,举着鸭蛋放歌„„直到夕阳用余辉与河水吻别,我们才依依不舍上了岸,摸摸口袋,却发现鸭蛋已丢,只剩个破洞,懊悔不已,便想着
回家补口袋,可蹦着蹦着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鸭蛋,还有整个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凛冽的北风狂妄地叫着,企图把我们困在屋里。可我们不怕,我们冲出家门,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飞来飞去,别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吓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却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还是他们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时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满是欢笑,还有无尽的绿色。可现在呢?只剩下回忆了,桥还是那座桥,河水却变成了黑色,麦田被改成了砖厂,偶尔还能见到野鸭子,却是漂在水上的尸体„„
绿色生活,如今只能回忆了。谁能告诉我,我该去哪儿寻找?
高考全国2卷满分作文: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第三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写作前要有必要的构思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该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是哪个情节(必须详写)。
3.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4.安排好记叙文的叙述顺序。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有助于曲折情节的营造)
二、记叙文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在写作时,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从大题目中找出一个小角度,演绎成一个小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落笔,大题小作(所谓“大题小作”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时、空、人、物、叙述方式的转变可迅速营造曲折情节)
例如: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导航】
这是一个具有隐喻性的作文题目,也就是说要透过题目中的“雨过”和“天晴”挖掘出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思考,确定写作的切入点。
“雨”应该指的是生活中带有灾害性的事物或现象,如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菲关系的紧张、台海三通的进展艰难、农民工纷纷失业下岗、大学生毕业就业苦难等等,都可以视之为生活中的“雨”,这些生活现实,都值得我们用一种“雨过会天晴”的眼光去审视,心态去对待。
“天晴”指的是生活中的困难被战胜、问题被解决、危机被消除、**被平息、苦难终过去、一切变得美好幸福起来。
所以审题要抓住“雨过”和“天晴”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既可以谈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分析主体内在的情绪也体验,要立足于其间的关联词“会”,“会”在这里即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从题目中给予的材料看,应该偏重于“应该”,偏重于“雨过”天一定会晴,表现的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构思的过程中,写作者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过程中存在的“雨”,表明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天”一定会晴的,体现出一种个体生命关注自我人生,展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乐观自信的人生观;也可以从关注国家、民族、社会生活的高度,来剖析目我们国际、民族在遇到“雨”后,一定会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下,迎来“天晴”的美好未来。
从立意的角度,可以注意过程的变化性,体现出一种事物趋势的发展变化的流程,例如可以立足于从黑暗到光明、从失败到成功、从萧条到繁荣、从苦难到幸福、从落后到进步、从死亡到新生、从痛苦到高兴、从沮丧到激昂、从大悲到大喜、从失落到获得、从失去到拥有„„既可以分析自然现象、也可以谈个人体验(如人生经历、命运改变、心理调整、学习体验等)、还可以谈社会问题(如发展的曲折、经济的起伏、社会的公平、分配的合理等)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要选好一个具体的点,进行立论。
总体把握题目,可以发现这个题目作为命题作文,其实反映了一种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的眼光和心态,不要被眼前的“雨”所吓倒,要坚信“雨过”天“会晴”的,这是一种对未来的充满希望的期待,也是事物发展的可能和趋势的体现。是一个结论性的肯定判断,不能对这一论题进行逆向的思维,也就是不能全部否定火部分否定题目的给予的隐含性结论。如果确定了“雨过天不会晴”或“雨过天未必会晴”的立意 1
就是背离了题目的出题导向。
三、重视细节,“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要求学生写作时需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故事,并把故事的主旨揭示出来,即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它表达出鲜明的主题,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代,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那些只有故事框架、概括叙述和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绝不是好的记叙文。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四、要设计线索,能纲举目张。
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
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
其设计方式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五、注意多点题,突出主旨。
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一、点题的定义点题,就是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中心,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
二、点题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点明全文中心,使读者一目了然;2.突出文章中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升华主题,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点题,是作文获取高分的妙招。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妙药。
【策略解读】
1.要重视立意,注意多点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它体现了一个作者对写作对象(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认识的高度。一个考生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相反,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低俗、幼稚的认识,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同时,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2.要选好题材,准确且新颖。可以是题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旧题材写出新意。题材还可以也应该进行合理虚构。选材时,要尽量写校园外的,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要尽量写有一定的典型性的(能够以小见大),要尽量写一个片断,要尽量写能展开的(展开后能“出彩”的)。
3.要设计线索,能纲举目张。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繁杂、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
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4.要感情真挚,能打动读者。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例文解剖】
父子伙伴情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不过我最喜欢那种做糕点用的无糖巧克力。妈妈买了一块这种巧克力,我总在不停地打它的注意。(交代铺垫)
帮爸爸扬谷时我突然有了个主意:可以从那块巧克力的一头敲下一块来,妈妈肯定会发现丢了巧克力,但在意识到这件事是谁干的之前,我可以先承认是我偷吃的,也许连屁股也不会挨打。(锁定目标,做好打算——直接心理解剖)
我一直等到妈妈出去喂鸡,然后对爸爸说要回屋去喝口水。我拿到那块巧克力,正准备用刀切的时候,听见妈妈进屋的声音,急忙把巧克力塞进衬衫的硬衬胸中,溜出了房间,把巧克力藏在谷仓里。(付诸行动,发展情节)
整个一下午,我连看都不敢看爸爸一眼,每次他开口讲话就吓得我心惊肉跳。我的双手开始抖得厉害,以至爸爸问我出了什么事,我告诉他只是因为手冷。我知道他没有相信我的话,因此每当他朝我看的时候,我的心就开始怦怦地跳。我再也不想要那块巧克力了,只想找个机会在没有被抓住的当口把它放回去。(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综合运用,体现“我”的怕。)
在去放牛的路上,我感到平静了一些,头脑也比较好使唤了。我对自己说,我并不真的要真的偷那块巧克力,因为我只想要一小块。如果我把整块巧克力放回去的话,那我就根本没干过什么错事了。(自我安慰,心理变转)
我决定把它完整无损地放回去,但是,对巧克力的向往使我的舌头似乎尝到它那绝妙的味道。我一再想,假如我用把快刀从它的一头切下半英寸,妈妈或许不会注意到它的。
我快速走进牛群时,突然想起了爸爸曾经讲过的话——家里的钱有我的一份,因为我已帮着家里挣钱了。为什么不可以说这块巧克力正是用我自己的钱买来的呢?看来一切都说得过去。(心存侥幸,富于波折)
但到赶牛回家的时分,我又开始担心起来。快到铁路道口时,我决定让上帝来确定这桩事该怎么办。于是,我捡起一根带英的干皂草梗,决定把它抛向空中,看它落地后的方向。如果它指向西方,我就把整
块巧克力放回去;如果它指向南方,我就从头上切下半英寸;如果它指向东方,这块巧克力就是用我自己的钱买来的,把它留下来就不算是偷。
我使劲把那根带英的草梗尽力抛向空中,落地时,她几乎全指向西方,但稍微有些偏南。(用细腻的笔触,凸显文章独到之处,描摹少年心理的变化,以动作来暗示心理,这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我竭力回想那根草梗指向南方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最后,我翻身下床,悄悄溜到院子里,从劈柴墩上抓起一柄斧头。然后进入谷仓把巧克力拿了出来。我把它拿到外面,搁到牛厩篱笆下面的横栏上。月亮的光亮足以使我看得清要干的事。
就在我动手要切巧克力时,爸爸叫道:“孩子!”(出人意料,更在意料之内)
【例文解剖】话题:语言与沟通(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爱”在心口难开
喝完最后一口牛奶,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作罢,反正我也习惯了。收拾好东西,我顺手把门带上,那轻轻的关门声,仿佛一声叹息似的。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学校走去……
其实,我也想他对我笑一笑,说声“考得不错”的话……
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大概是遗传了他的执拗,我也不哭,一阵清脆的抽打声和妈妈的哭喊声混战,最终便以“呯”一声摔门的巨响——我夺门而出告终。
妈妈常跟我说,其实他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要我试着和他沟通一下。沟通?我冷笑,和他这种机器怎么沟通?他甚至对路边不相识的扫街大婶笑一笑,却吝惜地不肯对我展露分毫,他表达“爱”的唯一语言,便是那无止境的皮带抽响。而我回报他的爱,便是比说话还多次数的摔门声……
想着想着,便来到了学校。“嘿!”好友神秘地凑过来,“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父亲节!”顿时,冰冷的老脸又浮现在脑海,我厌恶地说:“关我什么事?”“你不对你父亲表示点什么吗?我昨晚等不及,已经送了,当我对我爸说„我爱你‟的时候,他居然哭了呢!”好友兴奋地说,然后不由分说地拉我去了精品店……拿着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要抽我了吧?“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送你的礼物。”我不动声色道。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了礼物。出乎意料,他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壮壮胆。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
解剖:本文通过对父子关系由隔膜甚至对立到一声“我爱你”的语言表达而沟通了心灵、化解了情感障碍的描述,说明了语言的重要作用,颇有深意;描述也较为真切生动,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是一篇较好的作文。有时候沟通很难很难,有时候沟通很简单很简单,从难到易也许只隔一层纱———“我爱你”。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只要有机会就告诉他们你爱他们,相信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就像本文作者,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是冰冻三尺,但一句真情的话,就融化了所有的冰雪。文章感情真挚,引人共鸣。
【精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牧师在讲道时,有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牧师对众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站起来。”除了那个睡觉的信徒都站了起来。接着,牧师又大声说:“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起来。”那位睡觉的信徒被惊醒了,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牧师对他说:“看来你是想进入地狱了!”信徒环顾了一下四周,又看了看站在讲坛上的牧师,当即答道:“你不是也站着吗?”牧师无话可答。
人们在教训别人时,往往疏忽了自己可能和别人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还是哲人说得好:“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请以“仍然要原谅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原谅”,受事者是“他们”,施事者是“我”、“我们”,原谅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就是我们”。从所给材料看,牧师的爱心不足,摆出一副训人和捉弄人的架势,显然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哲人的“原谅”才是我们要提倡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的方法,爱心最重要,原谅不仅体现了宽宏大量,也是爱的延伸。
第四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但肯寻诗便有诗
257447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 刘增群
学生作文:
雪花依旧在飘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 2008级16班 张玉玲
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开篇的景物描写为全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桌上挤满了好吃的。(“挤”动词的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不止是表现了食物的丰盛,联系内容来看更是为了表达对即将离家外出打工的父亲依恋和不舍,亦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馋嘴的她又问:“娘,爹咋还没回来?要不咱先吃吧!”母亲只是看了她一眼,把爹出门穿用的衣物一件件整齐、叠好,摞成摞,打好包裹。一会儿又解开,再添几件,包好,又解开,实在没得添放了,目光就定在那儿出神。(此处有关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即将出门打工的“父亲”的牵挂、不舍等复杂的情感。)她知道父亲要到城里打工了。难得今天一下子有这么多好吃的,她实在忍不住了,咽着唾沫,盯着满桌的菜,心中不停的想:“爹,你快回来吧!”(看似随意的一笔,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本文中心情感的缘起,也写出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心理表现,读来真切、真实。)
“咳,咳……”熟悉的声音,她马上听出是父亲回来了。噌的从座位上跳起,冲着里屋的母亲大喊:“娘,爹回来了!”(“噌”拟声词的运用、“大”形容词的运用,所表现的不是“我”动作的迅速而是“我”内心的急切,也为下文的“我”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母亲像没听见似的,继续手上的活。(此处有关母亲的动作神态描写也非常传神、真切,把一个农家妇女对即将出门的丈夫满腹牵挂但又涩于表达的形象真切的描摹了出来,可见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也可以看出作者描写功夫的老到。)
这时父亲已经推开了门,她像鸟儿一样飞到父亲面前(比拟修辞的运用,恰切的表现了我对父亲回家的期盼,尤其是动词“飞”不止写出了女儿内心的急切还有父亲平时对女儿的宠爱),接过父亲的帽子,兴奋的拍打着父亲帽子上的雪。“爹,帽子上咋这么多雪?你咋才回来……”她唧唧喳喳的问个没完,父亲只是“嗯,嗯”的回答着。父亲将手放在烧得通红的火炉旁烤了又烤,脸被炙热的碳块映的发亮。回头望了望桌上的菜,从脸上挤出一丝儿微笑,(此处的动词“挤”也很有表现力,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即使生活举步维艰、前路渺茫也要挺住,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从一个成年读者的角度看来感觉是多么的真切啊!由此也展现了小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力。)忙说:“先吃饭。”那晚的屋里变得安静了,静的能听到三种频率不同的呼吸声。(此处的场景描写突出表现了即将分别的一家人的万千情感:说不尽的不舍与无奈,说不尽的依恋,说不尽的嘱咐叮咛……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爹明天就要走了。”
她想着、吃着,却吃不下了,父亲母亲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饭吃的很慢很少,菜几乎一动未动,一桌子都菜成了摆设。(寥寥数语运用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不是饭菜不好,是情感使然。)
已躺在被窝中的她久久不能入睡。她听到父亲穿鞋的声音、走路的声音……(此处的描写表现了“我”关注着父亲的一举一动,“声声入耳”所展现的是女儿对父亲依恋之深情感之切。)
父亲最终推开了她的房门,她立刻闭紧眼睛,装成熟睡的样子。父亲轻轻地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书摆了又摆。她悄悄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线,窥视着父亲的一切。她真想跑下床,搂着父亲跟他说:“爹,你别走了,我想你.……”但她知道,她不能,她得睡,还得睡得很熟,可是,那泪是忍不住的……
父亲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吓得她用力闭上眼睛,心咚咚直跳。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父亲边说边将被褥揪了揪,又小心地擦去她眼角的泪,轻轻地拍着,拍着……(这几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浓烈的父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还有我的懂事……)
本没想睡的她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此处的“不想睡”与“睡着了”运用矛盾的写法,正反两个角度所书写的都是爱,温柔的父爱,温暖感人。)
似乎刹那间,天就已亮了,雪光把她屋里照得亮亮的。(幸福的时光似乎总是那么短暂……)
她第一眼就发现父亲不见了,她竭力去找,包裹不见了,连院子里父亲的大脚印也都模糊不清了……(父亲不声不响地走了,已走了很久了。)
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此处的场景描写,融情于景,把“我”对父亲的爱与情感熔铸入无边无际的雪景,雪无尽则情无限,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上面这篇文章是学生张玉玲的一篇习作,不失为一篇非常优秀的习作。文章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小作者的浓烈的真情实感、真切的生活体验;更在于多种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语言一旦依附于思想就有了无限的表现力。借此总结一下记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等修辞手法,写作时适当的加以运用,既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又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本文:
1.“噌的从座位上跳起” “冲着里屋的母亲大喊”,“噌”拟声词的运用、“大”形容词的运用,所表现的不是“我”动作的迅速而是“我”内心的急切,也为下文的“我”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2.“她像鸟儿一样飞到父亲面前” 比拟修辞的运用,恰切的表现了我对父亲回家的期盼,尤其是动词“飞”“像鸟儿一样”不止写出了女儿内心的急切还写出了父亲平时对女儿的宠爱,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
3.“桌上挤满了好吃的。” “挤”,动词的运用非常富有表现力,不止是表现了食物的丰盛,联系内容来看更是为了表达对即将离家外出打工的父亲依恋和不舍,亦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其他的多见于对文本的点评,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其次,对于记叙类的文章,最能增强文章表现力就是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等多手法恰切运用,既可以使文章变得曲折多姿,又有利于思想主题的传达表述。文似看山喜不平,讲求的就是多种手法的运用。
如本文:
1.场景描写的运用。“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开篇的景物描写为全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结尾“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此处的场景描写,融情于景,把“我”对父亲的爱与情感熔铸入无边无际的雪景,落雪无际则亲情无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2.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运用。“母亲只是看了她一眼,把爹出门穿用的衣物一件件整齐叠好,摞成摞,打好包裹。一会儿又解开,再添几件,包好,又解开,实在没得添放了,目光就定在那出神。” 此处有关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母亲对即将出门打工的“父亲”的牵挂、不舍等复杂的情感,也说明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切的体验。
3.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她想着、吃着,却吃不下了,父亲母亲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饭吃的很慢很少,不少的菜几乎一动未动,一桌子都菜成了摆设。” 寥寥数语,运用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不是饭菜不好,是情感使然。“父亲最终推开了她的房门,她立刻闭紧眼睛,装成熟睡的样子。父亲轻轻地把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书摆了又摆。她悄悄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线,窥视着父亲的一切。
她真想跑下床,搂着父亲跟他说:“爹,你别走了,我想你.……”但她知道,她不能,她得睡,还得睡得很熟,可是,那泪是忍不住的……
父亲时不时地回头望望她,吓得她用力闭上眼睛,心咚咚直跳。
“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父亲边说边将被褥揪了揪,又小心地擦去她眼角的泪,轻轻地拍着,拍着……” 这几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浓烈的父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与不舍,还有我的懂事……
第三,讲求文章的结构章法,培养布局谋篇意识。好的文章必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本文的首尾两段“雪花零零星星地,飘了整整一天。”“雪花依旧飘着,纷纷扬扬的,天地都模糊了,白茫茫一片。” 遥相呼应,从内容上来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女儿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彰显了主题;从结构上来讲,首尾呼应,使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虽然这是作者所预先设计好的,属有意为之,但读来自然真切,是因为这样的描写都是作者依据所表达的主题所精心谋划的。写文章之前要预先谋划好文章的结构,本文所选用的就是常见的首尾呼应法,但常而不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浓浓的亲情融于无尽的雪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第四,讲求平中见奇,追求独到新颖。亲情是最常见的话题但也是很难写、很难写好的话题,动不动就是“千人一面”。这就需要平时多多思考自己的表达思路,借鉴但不沿袭他人。“有得忌轻出,微瑕须细评”(陆游诗:《戏题稿后》),有了创意还需多加修正,追求独到,不落俗套。本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作者把亲情熔铸于浓重的雪景,笔墨不多,但情意无限,可谓别具匠心。
第五,少说话多描写,多客观少主观。很多同学认为记叙文就是多运用语言描写、多让人物说话,这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人物的语言必不可少,但不宜多,说得太多会让读者丧失思考的机会,反而会是文章失去意味。如本文人物的语言寥寥几句,其中“我”话语不过四处,而父亲的话仅是“先吃饭。”“这么大了,睡觉还是不让人省心。”简单的两句,作者把无尽的情谊都熔铸于情景、场景的塑造描写上,客观地描写反而给读者思考回味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第六,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如本文的评点中指出的,文章中很多的精彩、动人之处都是与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分不开的,没有生活的体验是很难做到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写作不是生活,作品中的生活是经实际生活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如本文有关父亲外出打工的事件绝不是一个晚上的事情,原原委委可能要好多天,但作者就把好多天的事情浓缩在了一个雪夜,使得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清晰。不加提炼的实际生活是难以成为感人的艺术作品的。
诚然,各种手法的运用确实可以提高学生文章的表现力。但同学们还需注意以下几两点: 1.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去选择恰切的表达方式,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不能仅单纯的为了所谓的表现力,而一味地堆砌运用各种手法。
2.语言依附于思想才有生命力。无论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如果脱离了文章的思想,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也就是说,要想写好记叙类的文章,同学们更需要注意的不单是技法、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发掘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情动而辞发”,感情蓄积足了,表达的主题明确了,胸有成竹了,抒发的时候再稍微讲求一点儿技法,好文章也就成了。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的《遣兴》诗),当然,好的文章绝不是一日之功一时之力,还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上述例文《雪花依旧在飘,勤于思索,多加练习,相信每个人都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但肯寻诗便有诗”。
第五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2008江苏卷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好奇心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 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点评: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
踮起脚尖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 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五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