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童话的特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一)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它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它也有自己的一些个性。
幼儿童话的特点之一是:
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幻想自然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幼儿童话幻想内容的特殊形态在于它与现实生活中幼儿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协调的。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且,幼儿常常区分不清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它们是幼儿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讲述一只狼假冒羊妈妈回家敲门,它先是把一大团粉吃下去,把自己粗糙的声音弄细嫩一点,又在脚上涂上湿面撒上白粉,把爪子弄白,终于骗开了门,把六只小羊吞进了肚里,只有顶小的一只小山羊藏在钟壳里逃脱了。这些想象正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考。而故事最后写羊妈妈和小山羊哭着来到草地上:
它们看见狼躺在树旁边打鼾。打得那么响,连树枝都动摇了,仔细端详这只狼,看见它饱满的肚皮里有东西在动弹。羊妈妈想:“啊,难道我那些被它当晚饭吃的孩子,还活着吗?”小山羊马上跑到家里拿剪刀和针线来,羊妈妈剪那坏东西的肚皮。刚剪一下子,就有一个小山羊伸出头来,它继续剪下去,六只山羊都先后跳出来,而且没有受伤。因为那坏东西很馋,把它们都是整个吞下去的。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它们拥抱着亲爱的妈妈亲吻,喜欢得手舞足蹈„„
这正表达了纯真幼儿希望善战胜恶、生命一定战胜死亡的善良、美好的意愿。
在幼儿时期,游戏是主导活动,由于幼儿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往往鲜明地体现出童话式的幻想特点,而幼儿童话中的幻想
第二篇:童话的特点
童话的具体特点
(一)、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使人读后无不称快。这篇童话的情节生动,马良的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的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这们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第三篇:童话寓言阅读童话特点
童话:
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
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
篇幅大多简短;
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
1.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
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1、有所寄托的话
2、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一、从概念上看:
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
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
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
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
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
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
童话:更多偏向于故事情节,童指儿童,面向的是更多的儿童能够听得懂故事内容,喜欢或讨厌故事的人物,培训儿童的基本正义观、是非观。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寓言和童话一样都是虚构的,但寓言更通的是通过故事告诉世人一些道理,对今后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面向的读者应该是比童话的读者要略为大些的。
比如《白雪公主》可能2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而《狐狸和葡萄》可能就要5岁左右的孩子才能听懂。
童话和寓言阅读:
阅读童话和寓言是一件既有趣又快乐的事,人们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儿童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奇特,更容易走进童话和寓言的世界,感受到故事的情趣。
一、童话的阅读方法:
1.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阅读童话,首先一点是弄清文章属于下面几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童话类型,这有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拟人化童话: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
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的“人物”。
②人物童话: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③超人化童话: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④知识童话(科学童话):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2.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如《小青石》一文就是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3.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格化手法,童话作品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比拟成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和说话做事的能力。
这样,猫狗虎豹、花草树木、一沙一石进入童话领域就“活” 起来了,就成为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生灵。
因此,我们在阅读童话时千万不能独立的、静止地看待非人的有机物,而要把它们看做活生生的人。
4.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童话的幻想、比拟、夸张,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折射于现实生活。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世界上有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人,才出现了《皇帝的新装》那样的作品。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
因此,我们随作者进入了一个个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上天入地、喜怒哀乐的时候,决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二、寓言的阅读方法: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讲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般来说,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构的,篇幅上都比较短小。阅读时,我们根据其特点去理解寓言的思想内容。那么,寓言应该怎样来阅读呢?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画蛇添足》故事的起因是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像,就把
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2.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掌握艺术手法,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如把《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
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情节新奇。
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还往往能唤起读着丰富的联想。
它经常借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寓言故事中。
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不要忽视对寓言的表现方法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第四篇:幼儿童话欣赏心理特点初探
幼儿童话欣赏心理特点初探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欣赏主体)在欣赏童话作品时究竟有哪些特点缺少专门的研究,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童话欣赏活动的盲目性、程式化和简单化。为此,笔者以文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儿童文学接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对3—6岁幼儿在童话欣赏过程中的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幼儿童话欣赏的特点
在研究中,笔者根据童话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变化的结构,选择了简单型、重复型和复杂型三类童话(依次为《小蚂蚁和豆芽兵》《会动的房子》和《白色的蛋》),让3—6岁幼儿(每个年龄组抽样选取20名幼儿,共60名幼儿)倾听童话录音。笔者随时观察、记录幼儿在听故事时的表情和行为,并要求幼儿听完录音后完成以下任务:①在与故事内容有关和无关的备选小图片中,挑选出与故事有关的人物、事件、背景图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排列顺序,再要求幼儿把听到的故事完整地讲一遍,以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情况;②把故事的最后一段内容画成图画,再对图画进行解释,以了解幼儿在符号与表象的转换中,为故事添加了哪些想象的成分;③在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和无关的拟人化“人物情绪脸谱图”中,根据故事情节挑选合适的情绪脸谱图,并用语言描述,以了解幼儿对人物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匹配能力;④针对故事人物回答“你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以分析幼儿对故事寓意的理解。通过小样本的调查,笔者初步发现3—6岁幼儿的童话欣赏具有如下心理特点。(一)感知的特点
笔者在“感知”项目的调查中发现:①在对人物的感知上,3—4岁幼儿都知道作品中有哪些人物,但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细节缺乏完整把握;5—6岁幼儿对作品所有人物细节的感知才逐渐丰富起来。②在对环境的感知上,幼儿普遍能感知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但3—4岁幼儿对环境尚不能准确把握,如在故事《小蚂蚁和豆芽兵》中,他们把小蚂蚁、蚂蚁爸爸妈妈和蚂蚁哥哥姐姐一起随意地放进红手套房子里;5—6岁幼儿则能按故事原文把蚂蚁们摆放在各自的“房间”。③在对情节的感知上,多数3-4岁幼儿常常只记住作品的高潮,忽视作品的开头和结局,有的还颠倒了事件的顺序;5—6岁幼儿对情节感知能力很强,能将童话的所有事件有序地、完整地讲述出来。另外,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情节”感知项目上的平均分都要大大高出“人物”“环境”感知项目,这是因为幼儿往往对传奇般的、新鲜的、刺激的故事情节发展有一种预期。同时,幼儿更易接受也更加喜欢声音、色彩等形式美特征鲜明的童话作品,这一点在年龄越小的幼儿身上体现得越明显。(二)想象的特点 从调查结果看,幼儿童话想象有两个倾向:①自我性,即幼儿在接受作品时,往往把自我的、主观的经验投射到作品中,因而常常出现一些与故事无关的联想。这些情节是原文中没有的,但完全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的再现,说明他们的想象带有自我的、主观的色彩。②游戏性,即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将作品中的人物转化成手中的玩具,然后进行一场搭积木式的游戏活动。笔者在调查中观察到,幼儿如同“搭积木”一般,把“小蚂蚁”“甲壳虫”和“豆芽兵”当成手中的玩具,边画边讲,边讲边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故事一一描绘出来。(三)理解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的童话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一方面表现为从自我经验层面向社会价值层面发展,具体来看,3—4岁幼儿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进行理解,如问到喜欢谁时,多数幼儿回答喜欢小蚂蚁。追问为什么喜欢小蚂蚁时,有的说:“因为可以拿到手上玩。”有的说:“因为小蚂蚁不咬人。”这时,他们的理解常常和作品的意蕴没有多大关系。5—6岁幼儿开始能从社会价值层面理解作品,真正感受到作品蕴涵的所谓“人性”的东西,他们几乎一致地选择了“豆芽兵”,因为“豆芽兵帮助小蚂蚁赶走甲壳虫,帮助小蚂蚁搬房子”。另一方面表现为从具体形象向理性抽象过渡,但仍然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他们的理解是和作品中的形象分不开的。而少数5—6岁幼儿能离开具体形象,作出概念性的理解,如:“粗心大意不好。”“关心帮助别人是好的。”
(四)情感的特点在研究中,“情感”项目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共鸣,二是情感识别。幼儿在情感共鸣方面表现出两个特点:①易“入”难“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达到了“忘我”“入迷”的境界,幼儿忘记了这是一个虚构的、不真实的童话世界。比如他们在倾听和复述《小蚂蚁和豆芽兵》时,表情、语调和语气一直随着“小蚂蚁”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为什么幼儿欣赏作品时情感如此投入呢?美国文学理论家乔治·普莱认为,“在他们接触文学作品的时候,甚至不能很好地将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区分开来,他们时常将艺术中描写的人物、事件当作真实的现实来感知。”②有一定的年龄差异,5—6岁幼儿比3—4岁幼儿情感反应强烈。3—4岁幼儿在倾听和复述故事时,面部表情远远不如5—6岁幼儿丰富,甚至有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在情感识别方面,3—4岁幼儿中近半数只能识别童话中大多数人物的情感模式,只有个别幼儿能识别作品中全部人物的情感模式;5—6岁幼儿中有半数以上能识别作品中全部人物的情感模式。因此,年龄较大的幼儿产生的情感共鸣也相应地要强烈许多。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小、中、大班幼儿童话欣赏的年龄特征作了进一步归纳。①小班幼儿在欣赏童话时,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文学意象,对声音、色彩等形式美属性十分敏感,基本没有创造想象的成分,甚至产生无关想象,常在经验和形象的基础上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情感认知水平与情感共鸣水平都较差,不能真正进入欣赏情境。②中班幼儿差异较大,有的幼儿童话欣赏水平接近或相当于大班幼儿的水平,有的仍停留于小班阶段,可以说中班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③大班幼儿在欣赏童话时,感知完整,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文学意象,特别对情节这一难度较大的内容美属性的感知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定的创造想象成分,能填补作品“空白”,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个别幼儿甚至能以理性语词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情感认知水平迅速提高,情感共鸣强烈,很快就能进入欣赏情境。从总体来看,小班幼儿的童话欣赏水平较低,中、大班幼儿的童话欣赏水平迅速提高并且较为接近。这就说明,以4岁为界,4岁之前幼儿(即小班幼儿)的童话欣赏处于一种阶段水平,4—6岁幼儿(即中、大班幼儿)的童话欣赏处于另一种阶段水平。这与皮亚杰对2—7岁幼儿前运算阶段的两个子阶段的划分是一致的,他将2—4岁阶段看作是象征思维阶段,4—6岁阶段看作是直觉的半逻辑阶段。本研究的这一结论表明,对幼儿来说,童话欣赏心理的发展与认知心理发展有密切联系。
二、教育建议
通过分析幼儿童话欣赏的特点及年龄阶段特征,并根据在幼儿原有水平上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原则,笔者对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出如下建议。(一)关于目标
1.小班:①让幼儿反复感知同一作品,充分感受作品的色彩、声音等特征,并掌握大部分情节;②在直观形象水平上理解作品主要形象的意义;③专注地欣赏作品并获得快乐。
2.中班:①充分感受作品,能创造性地想象和复述完整的作品和某些细节,感受生动形象性词语的美感并喜欢学说这些词语;②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理解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③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对常见的情感进行选择和匹配。
3.大班:①在广泛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创造性地复述作品,填补作品的空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②对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逐渐从直观形象基础上的理解过渡到概念和现象基础上的理解;③能产生共鸣和移情,并能对复杂的情感进行选择和匹配。(二)关于内容
1.小班:选择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具有鲜明声音、色彩特征的童话,即具有音乐感和画面感,情节、情感变化单纯的童话。
2.中班:选择形象奇特、较为夸张、情感变化丰富、情节发展较复杂的作品,篇幅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3.大班:选择题材广泛、情节与情感变化复杂的童话,作品篇幅可适当增加,可以给幼儿欣赏一些中外著名童话的原著;增加作品数量,以满足大班幼儿的童话欣赏需要。(三)关于活动组织
1.小班:①创设亲切、温馨的欣赏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情绪,使之尽快进入欣赏情境;②以适当的语气、语调,富有感情地介绍童话作品,充分表现作品蕴含的意味;③多次组织幼儿欣赏同一篇图文并茂的作品。
2.中班:①充分调动所有幼儿的心理要素,使之与作品相互作用,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进入欣赏状态;②欣赏同一作品的重复量可根据作品的情节、情感变化的复杂程度和幼儿兴趣灵活决定。3.大班:①适度加快欣赏进程,增加作品欣赏的数量,扩大幼儿阅读面;②组织形式更为自由,可以在专门的文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用餐前后、午睡前、游戏后进行。教师指导可适当减少,鼓励幼儿大胆复述、表演作品;③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使幼儿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意蕴,学习精彩的语句,获得情感升华。
第五篇: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
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5篇)
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5篇)1知错能改的淘气包小熊
冬天到了,淘气包小熊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它非常的很饿,怎么办呢?淘气包小熊眼睛一转,转身就跑了出去。
它去干什么呢,原来它又想去偷别人的东西了。外面下雪了,很冷,风一吹,小熊一哆嗦,它突然闻到有一阵阵香味直往它的鼻孔钻,小熊揉了揉鼻子,眯着眼睛顺着香味往前走,走呀走呀,走到一栋蘑菇房,小熊知道里面住着刺猬姐姐,以前它经常在刺猬姐姐的蘑菇房破坏东西,有一次被刺猬姐姐的身上的刺扎过,非常的疼,小熊害怕了,它想逃,刚想转身就听见刺猬姐姐说;“原来是小熊呀!我当是谁大冬天在我家门口呆着呢!快进来吧,屋里暖和哦!”小熊非常惊讶,不知道刺猬姐姐葫芦里卖着什么药,小熊只好进去看看。
刚一进去,刺猬姐姐在餐桌上放满了许多好吃的,有蜂蜜,苹果等,小熊看见直扑餐桌,可是被刺猬姐姐拦住了,刺猬姐姐说:“小熊啊,我知道你从小就没有妈妈,可是你很会淘气,这样大家不会喜欢你的”。小熊听了低下了头,说:“对不起,刺猬姐姐我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的”。刺猬姐姐笑眯眯地说:“知错能改是好孩子,我们先吃饭吧。”小熊说:“嗯”。
小熊后来终于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5篇)2小松鼠和小白兔
一天,小松鼠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大苹果。这个苹果又大又香,小松鼠从来也没见过,相信在整个森林里面,也很难找到这样好吃的苹果。
当小松鼠正在欣赏这个大苹果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小白兔刚好经过,看到了这个苹果,小白兔很想尝尝这个苹果,并建议大家一同分享。小松鼠却很自私地说:“这个又香又甜的大苹果,差点连我自己也舍不得吃,怎么可以分给你吃呢?而且,我们也不算是很好的朋友吧!”
小白兔听了这番话,伤心地离开了。由于苹果太香的关系,小猴子、小猪、小象和小花猫等也来到了小松鼠的跟前,希望可以与他分享苹果,他们甚至拿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与他交换,可惜全被小松鼠拒绝了。最后小松鼠觉得大家太烦,便跑到老远的山洞里,准备避开其他朋友,独自把苹果吃掉。
当小松鼠咬第一口时,觉得这个苹果的味道实在太香了!便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不停地吃这个美味芬芳的苹果。可是这个苹果实在太大了,当小松鼠吃到一半的时候,肚子已经胀得像个皮球,实在不能吃掉剩下的那一半了。但小松鼠却对自己说:“这么辛苦才能独自享受的苹果,无论怎样辛苦,也要把它吃完,不能分给其他的.朋友!”
于是,小松鼠继续努力,一口一口地咬着苹果,一个多小时后,苹果张开吃完了。可是因为吃得太饱,小松鼠的肚子开始疼了起来,最后连路都走不了,在山洞里痛苦地呻 吟。远处的小白兔听到小松鼠的叫声,在山里四处寻找,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才把昏倒在山洞里的小松鼠救回家。
小松鼠苏醒以后,得知是小白兔救的自己,便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救了我!可是我这么自私,你为什么还要救我呢?”小白兔微笑着说:“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5篇)3忠诚的小鹿
有一次,塞西尔在林中打猎的时候,突然在一处草丛里发现了一头可怜的小驯鹿,出于怜悯,他把小鹿抱回家,还给它起名叫卢克。不久后,卢克长成了一头漂亮雄壮的大鹿。
不幸的是,一次牧场转移时,鹿群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病,卢克也病得很重。卢克想再看小主人一眼,然后走进森林安静地死去。深夜里,卢克悄悄走近塞西尔的帐篷,塞西尔还是被惊醒了,他爬起来喊:“卢克,卢克!”
塞西尔在追赶卢克的途中被两只狼逼下了悬崖,卢克的眼都急红了!卢克把两只狼顶下了悬崖,在悬崖下找到了摔昏的小主人,把他驮回了牧人的营地。卢克用尽最后的力气叫了一声就倒下了。
塞西尔抱住死去的卢克,伤心地哭了。他厚葬了卢克,并在山脚下为它立碑。据说那块碑现在还屹立在那里,如果走运的话,我们或许还能够看到呢。
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5篇)4小兔子胖胖过生日
森林里,有一只胖胖的小兔子,他就要过生日了。在生日那天,他的表兄弟姐妹们都要来祝贺,一共有五个呢?
这下小兔妈妈可犯愁了,她跟小兔子说:“咱们家没有那么多餐具,怎么来招待五位客人呢?”
小兔想了想,眼珠转了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一句话没说,就飞快的跑了出去。
原来他是向邻居借东西去了。兔子首先跑到熊妈妈家说明了来意,熊妈妈说:“我们可以借你五把椅子。”小兔子高兴的向熊妈妈道了谢。
然后,小兔子又来到猫太太家,毛太太答应借给他五个盘子。小兔子道了谢后又往青蛙家里跑去。
青蛙借给小兔子五个茶杯后,小刺猬和鼹鼠又把勺子和刀叉借给了小兔。现在东西都准备齐了。
兔妈妈把蛋糕也准备好了。但是却收到了一封电报,说客人们全都感冒了,不能来给小兔子庆贺了。
不过没有关系,最后小青蛙、小猫咪、小熊、小鼹鼠和小刺猬来到了小兔子家,正好也是五个!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幼儿童话小故事文字版(5篇)5骗吃骗喝的狐狸
狐狸走在大街上,看到大街上的残疾乞丐乞讨到很多的钱财,还有很多的食物,狐狸想着,不用工作就能得到钱和吃的这真是太好了。
狐狸决定自己也来当乞丐,可是自己没有残疾,这样的话别人看到就不会施舍我了,狐狸拿来纱布把自己的脚缠上,装成了残疾人的样子。
来到大街上的狐狸趴在地上假装可怜的对路过的行人乞讨,很快就要到了很多的钱,狐狸拿到这些钱到饭店大吃大喝,恰巧被兔子看见了。
第二天狐狸依旧装成残疾的乞丐,兔子和其它的动物来到狐狸的面前揭穿狐狸的面目,狐狸不但不承认还让兔子拿出证据,兔子脑筋一动,冲着狐狸的身后喊:“老虎大哥,你是来收拾狐狸的吧!”
狐狸听说老虎来了,吓的起身就跑,狐狸的这一举动把自己的骗行给揭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