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
07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 生产者均衡,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价值规律,产权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 1,如果你每天24小时只能用于工作和睡觉两种用途,每工作一小时的工资是50元,那么可以说你选择睡觉的机会成本是50元。
2,如果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5,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3,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它相交 4,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
5,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
7,菲利普斯曲线是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8,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决定实际GDP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成为凯恩斯陷阱
10,根据哈罗德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国民经济 将持续高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 1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2简述完全垄断的市场的条件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简述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5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四,计算(10分
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0.1Q(*3)-2Q(*2)+15Q-10 第一项是q的三次方,第二项是q的平方 试求
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 1,试述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2,请谈一下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请用图分析正常物品,劣等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特征
第二篇:2004年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
2004年山西财政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产业经济学专业
西方经济学试题:(taobao店:彤彤书屋)一·判断(每题1分,共20分)
1,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小麦的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2,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说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了 3,垄断厂商把价格定的越高,他所得到的利润就越大 4,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之和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5,2000年在我国西部某地发现的1000亿元的煤田,使我国该年的GDP增加了相同的数额。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7,与凯恩斯主义相比,古典经济理论对市场的信心较大,而对政府的信心较小。
8,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9,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1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1,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只要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s)=MRTS(d)12,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13,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 14,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减。
15,收入增加将引起预算线平行地向内移动
16,如果年利率是10%,那么两年后120元 的现值为100元 17,在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18,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19,住房是耐用消费品,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 20,在市场经济中,投机活动是一种理性行为,有助于经济稳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消费者剩余,资本的边际效率,交易成本,国内生产总值,充分就业,挤出效应
三,计算(每题10分,共20分)1.假定某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垄断者利润极大化时的利润、产量、价格 2.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量r=50,试求(1)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2)均衡时的储蓄(3)若出于其他原因,产出增至800,则非意愿储蓄将变为多少(4)如果投资增至100,均衡国民收入将为多少 四,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 2为什么外部影响会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 3简述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简述货币需求动机
5为什么利率下降时资本的需求量会增加 五,论述(每题15,共30分
1运用IS-LM模型说明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二者的搭配使用
2试述外部不经济,并结合环境污染治理实际谈有关资源配置失当的纠正政策
第三篇:2006年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
06年
一,判断(每个1分,共20分
1当两种商品的一种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和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 2 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4 长期均衡时必是短期均衡,但短期均衡未必是长期均衡 5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必定扩大产量 6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
7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8汽油价格上升和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汽车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提高
9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10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1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要素收入的总和 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利率降低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减少
15如果国民收入在其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净投资小于0 1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小于1 17在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模型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18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1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20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外在经济,消费者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货币幻觉,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
三,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 1某完全竞争性行业有1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30q+q*q+300(第二项是q的平方)试求(1)市场供给函数
(2)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3000-20q,求局部均衡的市场价格和产量 假定货币需求L=0.2y-600r,货币供给单位为100元,求消费函数为C=60-0.6y(d),投资函数i=160-1000r,税收为60,政府支出g=6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四,简答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的区别与联系 3,比较分析不同的市场组织结构的经济效率 五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谈一下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
2,比较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四篇: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历年真题
山西财经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1、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和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2、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
3、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4、长期均衡时必定短期均衡,但短期均衡时未必长期均衡。()
5、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必定扩大产量。()
6、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
7、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8、在生产要素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产量曲线重合。()
9、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10、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1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要素收入之和。()
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减少。()
15、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净投资小于零。()
1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17、在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模型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18、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 所能生产的产量。()
1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20、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外部经济:指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2、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4、货币幻觉: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5、内在稳定器:亦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6、挤出效应:指政府增加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降低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完全竞争性行业有100个相同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30q+q2+300。试求:(1)市场供给函数。
(2)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3000-20p,求局部均衡的市场价格和产量。
解:(1)企业的边际成本为:MC=30+2q,由P=MC,所以P=30+2q,q=0.5P-15, 因为AVC=30+q,显然,当q等于任何数的时候都有MC﹥=AVC,故企业的供给函数P=MU即q=0.5P-15。
因为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企业,所以市场的供给函数: Q=100×(0.5P-15)=50P-1500
(2)局部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S=D 3000-20p =50P-1500,求得P=450/7,Q=1714.2、假定货币需求L=0.2y-600r,货币供给单位为100元,消费函数为C=60+0.6yd ,投资函数i=160-1000r,税收t=60,政府支出g=6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100=0.2y-600r Y=500+3000r „„„„„LM方程 Y=60+0.6(y-60)+160-1000r+60 Y=610-2500r „„„„„IS方程(5分)
y5003000r解方程组:
y6102500r得r=2% y=560 i=140(5分)
四、简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被分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两种。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发生相同的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曲线的一般关系: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单个垄断竞争厂商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下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两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第三、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后者更平坦一些。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答:效用是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所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即以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以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的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X/PY。
④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认为表示效用无法用基数表示,而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入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 4 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的。
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3、比较分析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答: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五、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谈一下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
答: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很多西方学者都投入到这一研究中来。下面介绍两位 5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①劳动;②资本存量的规模;③资源配置状况;④规模经济;⑤知识进展;⑥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2)丹尼森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作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丹尼森所谓的技术知识是,关于物品的具体性质和如何具体地制造、组合以及使用它们的知识。他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分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管理知识就是,广义的管理技术和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在丹尼森看来,管理和组织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对改善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更大。总之,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运用的是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6(1)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出准确的判断等。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采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制造业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增长对它提出的要求、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平低,不能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刺激。
(三)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借鉴之处
通过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它对社会经济问题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它强调了知识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试比较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均等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P = MC。(4分)
对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3分)
(2)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使产商决策的依据。(4分)
于在短期行为中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4分)
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场上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4分)
在长期中,厂商的长期均衡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3分)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3分)
山西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生产者均衡: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2、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即名义GDP(或货币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4、产权:法定主体对构成生产或经营要素的资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总称。
二、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1,如果你每天24小时只能用于工作和睡觉两种用途,每工作一小时的工资是50元,那么可以说你选择睡觉的机会成本是50元。()2,如果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5,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3,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它相交。()4,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
5,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7,菲利普斯曲线是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8,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决定实际GDP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模型。()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10,根据哈罗德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国民经济将持续高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⑵ 再贴现政策: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如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第四,自然垄断。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简述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 10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表明的是怎样劳动、如何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相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
5、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的优势是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优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的优势是最小的。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产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已知某完全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解:已知STC=0.1Q3-2Q2+15Q+10,P=5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P=MR=SMC SMC=0.3Q2-4Q+15,又P=55,所以,55=0.3Q2-4Q+15,解得Q=20, 即短期均衡产量是20,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即Ⅱ=TR-TC=P×Q-(0.1Q3-2Q2+15Q+10),P=
55、Q=20代入公式,得Ⅱ=790.即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分别是20、790.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答:(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论结构。产品市场IS曲线的含义及特征,产品市场通过国民收入影响货币需求,影 响利率,影响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LM曲线的含义及特征,货币市场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确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9分)
(2)IS一LM模型修正了凯恩斯模型的不足和缺陷,把MPC、MEC、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四个变最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一LM模型而展开的,它不仅可以分析政策在国民收入和利率决定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而且也为分析凯恩斯主义和其他流派的分歧提供了方便。
因此可以说,IS一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9分)(3)IS-LM模型也有缺陷„„„„„„„„„„„„„„„(2分)
2、请谈一下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更新发展观念,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其关键又在于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中的关键又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观把发展的主体从经济社会转移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1994年9月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这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本身的全面发展;(2)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由充分发展的人来实现的发展。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一下四点:
1.保护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实行节能降耗,践行中央实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3.要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各种资源。
4.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科技发展,研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种生产技术。
3、请用图分析正常商品、劣等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商品的需求曲线特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P97--P103)
山西财经大学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4、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发生变化后,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5、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2.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说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了。(×)
3.“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之和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4.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5.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6.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7.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只要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CLK==MRTSDLK即可。(×)
8.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9.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
10、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序数效用论。
答: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消费者消费了两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以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表达为:MRSXY﹦MUX/MUY﹦PX/PY。
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作用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
答: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归属清晰是发挥现代产权制度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首要前提;权责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高效率实施的重要保证;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正常运行的安全基础;流转顺畅是释放现代产权制度内在动力和实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必备条件。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等相一致的预期。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系统错误,它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3)市场出清。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自然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宏观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5、按劳分配形式如何实现?
答:答: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和集体以人们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是受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制约: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 配的根本条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1、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2、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市场机制制约按劳分配的水平、货币工资形式制约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3、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P﹦40-2Q;供给函数是P﹦20+2Q。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和供给价格弹性系数。解:(1)由题中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
Qd﹦20-0.5P,Qs﹦﹣10+0.5P 由市场均衡的条件Qd﹦Qs,得20-0.5P﹦﹣10+0.5P 所以均衡价格P﹦30,均衡交易量Q﹦5。(4分)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系数和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分别为: dQd P 30 Ed﹦﹣----·----﹦ 0.5× —— ﹦ 3 dP Q 5
dQs P 30 Es﹦----·----﹦ 0.5× —— ﹦ 3 dP Q 5
(6分)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元),边际税率t﹦0.25,试求:(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解:(1)Y﹦C﹢I﹢G ﹦100﹢0.8Yd﹢50﹢200 因为可支配收入为: 17 Yd﹦Y-T+TR﹦Y-0.25Y+62.5﹦(1-0.25)Y+62.5 所以Y﹦100﹢0.8×[(1-0.25)Y+62.5]+25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1000(10亿元)。(5分)(2)1 投资乘数Ki﹦-------------------﹦2.5 1-0.8×(1-0.25)
政府购买乘数Kg﹦-------------------﹦2.5 1-0.8×(1-0.25)
﹣0.8 税收乘数Kt﹦-------------------﹦﹣2 1-0.8×(1-0.25)
0.8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2 1-0.8×(1-0.25)
平衡预算乘数Kb﹦Kg+Kt﹦0.5(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三大生产阶段如何划分?为什么在第二阶段生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P133—P134)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我国如何应对。
答: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实现资源的追加配置的过程。其实质是发达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的全球化。从根本上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以及基于上述三者之上的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
(1)生产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过程日益形成环环相扣的不可分割的链条。生产全球化包括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深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以及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
(2)金融全球化,是指全示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其实质是要求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运行机制,保证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流动和合理配置。其核心是取消利率限制,使利率完全自由化;取消外汇管制,使汇率浮动完全自由化;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使金融业务经营自由化;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和金融机构更方便、更自由的进入当地市场;同时也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放松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实现市场动作自由化。包括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金融政策的开放化与自由化。
(3)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无国界之分的。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其表现在:科技知识迅猛增长、科学技术发展面向未来、科技发展综合化、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
(4)国际投资自由化,是指消除对资本流出入国境的限制和歧视,实现对外国投资和投资者的公平待遇和消除扭曲。国际投资自由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进入90年代以来,资本项目自由化速度加快。目前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
(5)贸易全球化是通过贸易总量和贸易金额增长,贸易种类增加和贸易范围扩大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表现出来的。1950到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至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每年平均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间达到16.6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我国的应对措施:
1、要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地代替了政治军事力量的较量。从 长远看,一个国家只有加强自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 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为此,中国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 建设的步伐,迅速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为了服从国内提高综合国 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国际战略的重点仍然是 19 服务国 内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避免 与他国的冲突;在加入全球化进程时要注意时序问题,即根据自身经济的适应能 力来选择加入到不同全球化领域的时间,以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在参与全球经 济合作与竞争中,注意通过国内的制度安排或影响国际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国家经 济主权,在资源、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要的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 家要掌握主动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2、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因此,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和行动越来越多,这也部分地反映了 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切实 解决南北差距拉大 [3]等问题的强烈愿望。不过,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不同于19世 纪的全球化过程,它不完全以西方为中心,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即全球 化过程与经济区域化趋势并行不悖。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数 十个形式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中国在当今国际经济环境大变换过程中,还基本上被排斥在世界经济规则制 定权之外,这与其近年来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经贸发展速度和所拥有的巨大发 展潜力极不相称。因此,中国要有原则地尽快加入各种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 贸易组织,以促使国际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尽量在即将成为 其中一员的世界贸易组织中有所作为,因为它仍然是规范与完善国际经贸行动的 最重要组织;要力争在APEC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要努力参与和培植地区性 经济组织,特别是以台港澳为主体的华人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合作组织,因为区域 经济合作能够减少或抵御像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中国 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由宏观 经济、科技水平、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因素构成;企业竞争力是 由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要素组合方式、相关产业的竞争能力等因素构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
的经济竞争最终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 争力。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在不保护落后的前提下,注意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和提高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对境内的外资企业尽量都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减少甚至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 策和特殊待遇;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高 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和在市场经济规 律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组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的进步。中国只要能够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参与程度与自 己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承受能力、吸纳能力相适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 特色,充分利用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它可能带来的不利 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经济全球化不但不会危及自己的 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3、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和影响。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即是一个货币纸持续贬值的过程。包括公开型和压抑型通货膨胀;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或恶性通货膨胀;滞胀;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等各种类型。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造成的。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将利润和工资都包括在成本中。增加的工资或利润被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则发生了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很难分清是由于需求拉动的还是成本推动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即使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平衡的,由于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动也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不同的。生产效率高的生产部门货币工资增长较快,生产效率较低的服务部门就受到了增长工资的压力,而它们的生产效率却无法同等速度提高。于是服务部门就产生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理。
5、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当经济要素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已不再有弹性,完全成为一条垂直线,实际产出也已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比例上涨,而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因为公众会根据政府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多次反复后能认识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机。从而使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于是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不仅不能推动经济反而造成滞胀。该理论有三个假设:(1)公众是掌握着各种信息的经济人,他们会利用所有掌握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并且随时根据新的信息调整经济行为。(2)存在着自然失业率。(3)货币中性。
通货膨胀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关系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理由:当经济长期处在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劳动者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财政赤字增加内需并扩大货币发行量配合对货币的扩大需求,使整个经济产出增加。这就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看法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退作用。
理由:在通货膨胀时期,纸币不断贬值,所代表的价值量不可捉摸地不断降低,使人们无法比较、衡量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直接表现为价格信号紊乱,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这就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看法三:通货膨胀对经济没有影响或没有确定的影响。
理由:(1)货币中性论认为: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并不会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均衡状态。这样价格的变动对实际产出并无影响。(2)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的预期通货膨 22 胀率与实际通胀率有差别时,通货膨胀才使得实际产量有增减,但是由于预期有偏差,人们的行为也出现偏差,于是实际产量的增减也就无法捉摸。
2、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经济学中通常用菲利浦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就较低。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在通货膨胀的时候,人们可能预期较高的通胀率,使菲利浦斯曲线右移,即意味着在同样的失业率下通胀率更高。这时候是菲利浦斯曲线恶化。而当菲利浦斯曲线失灵时,曲线与横轴垂直,即无论通胀到什么程度,一定的失业率依旧存在。
山西财经大学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几何图形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它的数学计算公式为:
CS﹦0Q0f(Q)dQ-P0Q0
2、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3、挤出效应:指政府增加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降低的作用。
4、货币资本: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5、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只有在一个产品在进行交换时,特别是产品被作为商品在经济关系中出售及购买时,才具有意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减。(×)
2.在市场经济中,投机活动是一种理性行为,有助于经济稳定。(∨)3.对于单一价格垄断者来说,平均收益总是等于价格。(∨)4.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产量曲线相同。(×)5.住房是耐用消费品,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6.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总需求减少。(×)
7.与凯恩斯主义相比,古典经济理论对市场的信心较大,而对政府的信心较小。(∨)8.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是他们之和必等于1。(∨)9.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系指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10.挤出效应是政府投资增加带动私人投资增加。(×)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形成原因。
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如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第四,自然垄断。
2、简述IS-LM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IS-LM模型又称为扩大的凯恩斯模型,坚持简单模型中价格不变的假定,着重引入货币市场,主要是分析利率的决定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的情况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该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的效应,同时也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效应。该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i),i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i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1(i)+L2(Y),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通常将M/P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i,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大小由货币供应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货币供应量决定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3、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它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是指社会各部门利润率的一种平均化趋势.其公式是: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利润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指按照平均利润率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平均利润是利润转化而来的,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剥削关系被掩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剥削关系。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总之,商品经济是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5、简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1)市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 26 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宏观调控。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企业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2500500q8q2q33
计算:(1)当SM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多少?(2)当AV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多少? 解:STC2500500q8q(1)SMC=500-16q+q2 SMC’=-16+2q=0 q=8 当SM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8。(5分)
(2)AVC=500-8q+AVC‘=-8+q=12 当AV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12。(5分)
2、某经济存在以下经济关系:
消费:c8000.8yd
税收:t0.25y 投资:i20050r
政府支出:G=200 货币需求:MP0.4y100r 名义货币供给:Ms900 求(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1)解联立IS和LM方程,可以得到总需求函数:y=2000+750/P
232q33
q23
q=0 27 „„„„„„„„„„„„„„„„„„„„„„„„„„(5分)
(2)P=1代入y=2000+750/P,得y=2750,将y=2750、Ms900、P=1 代入MP0.4y100r,得
r=2„„„„„„„„„„„„„„„„„(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答: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决定于既定的成本量C和既定的已知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w/r。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曲线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因此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等产量曲线Q1虽然与等成本线相交于a、b两点,但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生产均衡点E有:MRTSLK=w/r。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这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原则。
2、论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并用其分析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经济实质。
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实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在分配上,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有越业越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大生产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在经常发作的经济危机中循环。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美国金融危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投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一旦第一块骨牌倒下,就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第二,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所以此次金融危机上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最终将导致市场危机,金融自由化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设置适当的“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Nasdaq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和其他一些重点城市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把大批制造业转移出本地,将腾出的空间作业态转换,重点发展金融、通信和设计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此刻,如何避免美国经济所走的弯路,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后形成泡沫经济,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眼下正在探索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也称“2.5产业”,介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包括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等;它既是服务业,又和实体生产性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即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3、试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何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解决滞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答:(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接近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水平。通常当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的政策,当经济过热时实施紧缩性的政策,通常政府会交替使用扩张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根据情况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策的具体运用略)„„„„„„„„„„„„„„„„„„„„„„„(10分)
(2)当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时,一方面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把两种政策的程度,协调配合。在刺激需求增加供给 29 的同时,稳定利率和物价水平,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注意利率不要上升过快,阻碍经济增长。„„„„„„(5分)
(3)当经济出现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持续下滑的所谓“通货紧缩”时,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当经济萧条不严重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同时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若经济陷入严重紧缩时,就要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来抑制紧缩。„„„„„„„„„„„„„„„(5分)
2005年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需求价格弹性,生产函数,实际利率,停止营业点,结构性失业
二、简答(每个10分,共20分)
1,当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出现卖方垄断时,其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
竞争时有何区别?
2,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计算(共10分)
设某国的经济状况可由下列等式描述
C=100-0.8Y(消费)I=200-1000r(投资)L=Y-10000r(货币需求)
起初,政府购买为550美元,税收为50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为900美元,其中
r表示利息率,求
(1)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最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利息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四、论述(每个25分,共50分)
1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对价格,产量及效率有怎样的影响? 2试比较分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第五篇: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201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就读专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体育健康与课程 2.体育教学原则 3.恢复过程 4.有氧耐力 5.竞技能力
6.专项训练深化原则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150分)
1.现代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2.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请问你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3.试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4.如何依据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 5.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6.运动技术训练的要点
三、应用题:(每题40分,共120分)
1.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示例写出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设计。2.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各有什么生理特点? 3.论述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训练学要点。
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体育硕士
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学校体育 2.运动训练手段 3.体育教学过程 4.变换训练法 5.动作师范法 6.练习密度 7.体育课程资源 8.反应速度
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140分)
1. 学校体育的功能 2.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
3. 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积木模型” 4. 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5. 课余体育的特点
6.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7. 运动训练适应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120分。)
1. 体育课程运动负荷量的控制 2.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
3. 技术训练中如何处理好全面性与个人特长的结合 4. 贯彻专项训练深化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学科、专业名称:体育硕士
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学校体育目标 2.重复训练法
3.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 4.法特莱克跑 5.体育课程资源 6.动作节奏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120分)
1.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内容及常用器械? 2.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间歇训练法的主要适用范围 4.身心全面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6.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共120分)
1.论述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及其作用
2.论述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科学基础及其实现途径 3.论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
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学科、专业名称:体育硕士
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70分)
1.体育课程类型 2.运动素质 3.讲解法 4.高原训练法
5.体育课的合理密度 6.专项耐力素质 7.学生体育竞赛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140分)
1.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2.进行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4.运动负荷的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5.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有哪些 6.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7.动作示范法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论述学生主体性原则
2.如何理解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
3.在运动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如何通过信息反馈改进和完善技术动作